凡人往事(513)

来源: YMCK1025 2022-07-30 18:02:08 []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次 (145913 bytes)
本文内容已被 [ YMCK1025 ] 在 2022-07-30 18:04:04 编辑过。如有问题,请报告版主或论坛管理删除.

我,28岁时老公病故,38岁改嫁老外,在美国从底层做起,重启人生

自PAI 自PAI 2022-07-29 22:40 Posted on 河北

 

这是《自拍》第318个真实口述故事

 

大家好,我是静姐,今年50岁,目前生活在美国印第安纳州伯明顿市。

28岁时,丈夫患癌去世,我成为单亲妈妈,不得不一人把3岁的儿子拉扯大;35岁,我遇到了现在的老公,他是一个美国人;38岁那年,为了给儿子创造一个好未来,我决心去美国打拼,辞去国内稳定工作,带着孩子飞往美国。

语言不通,文化不同,在异乡,我只能从快餐店服务员做起。而如今,我和老公在美国有了自己的房子,儿子也即将从宾夕法尼亚大学毕业。我觉得,我就是一只打不死的“小强”。

 

我在我们家的院子里。

我是武汉人,家里排行老二,有一个姐姐、一个弟弟。爸妈在我很小的时候是菜场工人,当时菜场是国营,爸妈工作稳定,不过工资很低,除了温饱,更多的就不能保障了。

改革开放后,爸妈承包了一个卖菜摊位,家里的经济情况好转了一些,开始能添置冰箱、电视。但工作很脏很累,每天深夜两三点爸妈就要起床,骑车去很远的地方取货。而我的弟弟3岁的时候被发现有智力障碍,当时爸妈也完全没精力管我们,我和姐姐轮流做饭和照顾弟弟。

当时我们一家五口挤在一个15平的房子里,爸妈睡楼下,我和姐姐、弟弟三人睡在阁楼上,房子旁边就是公厕。在这个房子里,一直挤到我24岁,出嫁后我才体会到有私人空间的感觉。

 

我三岁的生日照。

因为家里的情况,亲戚都不跟我们来往,生怕我们占便宜,也经常会有人嘲笑我们家,叫我傻子的姐姐。但我从来都没自卑过,这受我爸爸的影响。爸爸是个很善良的人,他总觉得别人比自己的处境更困难,进货的时候总会挑那种不好卖的猪肉,想帮帮别人,妈妈为此生气过,他总乐乐呵呵地说卖不出去咱就自己吃。

爸爸读到了高中,在当时算很高学历,后来到西双版纳插队做知青,回到武汉后继承了爷爷奶奶的工作成了菜厂工人。

工作很辛苦,但他还是很喜欢看书,家里条件不好,但买书很舍得买,15平的家,目之所及到处都摆着书,从《古文观止》、《儒林外史》到《红楼梦》、《三国演义》。我妈总说他“百无一用是书生”,一家人虽然穷,但穷得很乐观。

 

2019年,我和弟弟、妈妈还有姐姐在南京旅游,总统府门口拍照,我在最右。

都说家里老二的脾气比较爆,我也是这样的,嘴巴不饶人。弟弟因为有智力障碍,老被周围人欺负,我经常替他出头。有一次邻居家的儿子嘲笑我弟弟,我就跟他打架,一来二去,邻居都知道我很厉害,不敢当着我的面欺负我弟弟。

我从小是一个很敢冒险的男孩子性格,记得小学五年级时,突然很想去外婆家,但是外婆家很远,我自己走了一段到车站,身上又没有钱就逃票,转车的时候没办法逃票,又自己走了十多公里到外婆家。

 

我14岁的时候,很像男孩,喜欢蹿上爬下。

当时很多人都是子承父业,虽说不自卑,我也不想当菜厂工人,又苦又累社会地位又不高,我就一直在好好学习。长大一点进入青春期以后,我的好朋友们都开始谈恋爱、泡酒吧,当时看人家成双入对也很羡慕,不过对我来说这太浪费时间了,放学回家要做饭、做家务,忙完这些还要做作业、看书,完全没有时间。

 

初三毕业和好朋友们出去看油菜花。

初中毕业后,我考上了中专,当时对女生来说会计是非常热门的专业,我就读了这个专业。九十年代,录取就等于有工作了,我签了一个我们当地的银行。但我也没有因此而松懈,我希望能更好地提升自己,工作之余决定去读会计本科。周一到周五我上班,周末我就去读我的本科。

 

我20岁,刚刚参加工作。

但我并不是一个有大追求的人,当时银行的工作很稳定,我就想找个喜欢的人,稳稳当当地过下去。22岁的时候,我和孩子他爸开始谈恋爱,他是我的同事,比我有上进心,我觉得很好,我们就结婚了。

第二年有了儿子,要是后面他没有患癌过世,我想我现在肯定是安安稳稳和他一起退休,没事去跳广场舞,给儿子带小孩。

 

22岁,我刚开始和孩子他爸谈恋爱的时候。

孩子他爸患癌这件事是我和他都完全没有想到的。1997年的时候儿子才一岁,我们都很年轻,而且我才是身体比较差的那一个,经常感冒发烧。孩子他爸一直很健康,一米八的大高个,几乎不去医院。最开始他眼睛有一点斜视,我们去了眼科,医生说没问题,后来发现他的淋巴有一个肿块,给他开了一些中药吃,完全没往癌症这上面想过。

直到有一天,看新闻说癌症的一个病灶就是斜视,我们才想着去肿瘤医院检查一下。这一查,鼻咽癌,医生当即就让办理长期住院手续。这一住就再也没有出来过,钱成了一个很大的问题。

银行的工资很大一部分靠绩效,孩子他爸住院以后,家里的收入就少了一份,我和他又是刚工作刚结婚,完全没有积蓄,住院的钱单位可以报销,但是平日的营养费得自己负担。

孩子他爸化疗从160斤瘦到了120斤,得想着办法补充营养。当时过的就是寅吃卯粮的生活,每个月发了工资就还上信用卡,然后再透支,实在不够,就把手里的股票卖掉。因为缺钱,我还在单位为每个月少发60块的补助跟主任大吵过。

 

 

 

最困难的时候,我的同事们也给我捐了钱,我至今非常感谢他们,我上次回国特地请她们吃了饭。

孩子生病更是雪上加霜,因为是剖腹产,儿子小时候非常体弱,一个月至少要跑一次医院。我记得最灰暗的时候是1998年的春节,老公在医院里,儿子突然阑尾炎发烧,紧接着我爸也生病住院,家里三口人都住进了医院里,我一个人操持。

病房里的病友都告诉我们这个癌症坚持化疗,只要熬过了前五年就能治愈,过得很辛苦也没有觉得太绝望。孩子他爸生病的第一年,为了继续有收入,我公公在医院照顾他,我上班。但孩子他爸走之前半年,公公要求我自己去照顾他,我只好请了假。

其实当时公公知道孩子他爸只有半年时间了,但并没有告诉我们。那段时间,在医院照顾他时,我们每天都在聊怎么教育孩子,他出院之后日子怎么过。他的离世对我来说猝不及防。

 

结婚后我在银行的工作照,当时还不知道接下来等待我的会是什么。

离世那天,他本来是照常去做化疗,结果刚刚推进化疗室不到三分钟,就被送到了手术室抢救,然后医生告诉我没用了,救不回来了。我当时整个人就崩溃了,在医院大哭了起来,后来我公公把我带回了家,我再也没有靠近过那个肿瘤医院。

孩子他爸走之后,我整个人沉浸在悲伤里面,过得很行尸走肉。以前还会主动做一些工作,当时就只会机械地完成任务。那年我28岁,儿子才三岁,上了幼儿园,我每天的生活就是上班、下班、接送儿子去兴趣班,孩子上兴趣班的时候我就在家里躺着休息,什么都不做。

我现在都想不起来那三年我究竟做了什么事,每天都在混日子。当时我的好朋友也恨铁不成钢,说我邋里邋遢的,再这样下去整个人都废了。

我当年的想法是,孩子他爸在前方打拼,而我在后方给他照顾一家老小。他这一走,我看不到希望,什么都不想去想,家里的事我也都不管了,都交给了公公婆婆。

真正振作起来是儿子开始上小学二年级以后。之前都是婆婆负责监督儿子学习,有一次下班早,我去学校接儿子,顺便跟老师聊了聊。英语老师说儿子表现并不好,又补了一句男孩子学英语确实不太行,我就很不服气。进一步了解之后,我发现他在教室里没有好好学习,总爱讲小话,作业也很敷衍。

我当时就意识到,如果再消沉下去,孩子的教育就耽误了。想起以前和孩子他爸商量的孩子的教育,我发誓一定要把儿子教出来。

 

儿子6岁的时候,我带他出去玩。

当时武汉最好的初中是外国语学校,要进这个学校就需要英语很好,我给儿子定下了这个目标,从婆婆手里接过了儿子的学习,每天自己盯。我上学的时候英语很好,于是手把手教我儿子,每天一下班我就赶紧回家,整个重心都放在了儿子身上。

为了让儿子培养出好习惯,他在学习的时候,我也在一旁学习。一方面是以身作则,另一方面,只有我熟练掌握了他正在学的知识,才能知道他掌握得怎么样。我可以非常骄傲地说,没有人会比我更了解我儿子知识的掌握程度和欠缺,老师也比不了。

 

我在儿子旁边跟他一起背书。

儿子最开始成绩在班里中下游,学习积极性很差,我逼着他先学英语,让他眼、嘴、手都动起来,背单词时一边念出来,一边用手在空中拼写单词。不久后他就有了进步。一次老师让他在黑板上默写,他全对得到了表扬,非常开心,越学越积极。英语成绩上来后,他尝到了学习好的甜头,慢慢其他科目也跟着进步了起来。

不过这样的选择,基本就等于放弃了我自己的事业,重心不在工作上,又没有背景,在银行基本就没有什么上升机会了,但儿子是第一位的。

我也很关心他的心理健康,这是最重要的。小学一二年级,他因为调皮被请过家长,老师说我儿子哪里不好,我都不听,我只问儿子和同学老师关系怎么样。

好在儿子一直很乐观,爸爸的离世对他来说并没有造成什么阴影。他小的时候看的书里面,主人公爸爸常年不在家,我告诉他爸爸也是像这样出差,再长大一点后,我带他去扫墓,告诉他爸爸已经离开了,他也就接受了。

 

儿子7岁的生日照。

双方老人都很疼惜他,经常补贴我们两母子,我的工资再加上老人的补贴都用在他的身上,他一直处在一个物质充足的环境里。他小时候麦当劳、肯德基还很稀罕,但基本上每周我都会带他去吃。

虽然我在学习上很严厉,但是答应他的言出必行。他爱吃路边摊,爷爷奶奶都不让,觉得太脏,我只要答应了他,就会带他去。有一次说好背完课文就带他去吃,他背了一个晚上,背到了12点,我还是带着他,背着爷爷奶奶,偷偷摸摸把门掩上溜出去吃了。

我和儿子的关系也一直都很好,我去参加他的家长会,他的同学都说以为我是他小姨,我跟他开玩笑说,干脆叫我小姨好了。

除了母子相处的快乐,一个人带孩子肯定有很多艰难时刻,尤其是孩子生病的时候。大半夜发烧要送医院,别人家都是一家人,一个负责背孩子,一个负责准备毛巾、水、钱等东西,我就只能自己手忙脚乱,又要操心是不是落了什么东西,又要背着孩子。

我记得儿子七八岁的时候,有一天晚上突然发高烧,医院很远还打不了车,儿科在四楼,我一手提着东西,肩上背着他上上下下,我现在回头想,真不知道怎么扛下来的,真是为母则刚。

 

儿子小学三年级在家里学习。

年纪轻轻就成了寡妇,我也想过重新组建家庭。现实是没车没房,还带这个孩子,相亲的人都非常算计,觉得我儿子是累赘。对我儿子不好的人,我完全不想考虑,所以相亲一直没成功过,这事就一直搁置着,直到我遇到了我现在的老公。

我的表妹在大学工作,表妹学校办联谊会,亲戚家属都可以参加,表妹就撺掇我去试试,当时我已经35岁了。表妹见到过很多单亲妈妈嫁给外国人的案例,中国男人会介意离异带娃这件事,老外一般都不太介意。表妹是一个大学生,眼界广,我比较相信她。

 

我35岁的生日照。

虽然不抱太大希望,但我还是去了,万一遇到了合适的人呢?结果真就遇到了我的老公。他是美国人,后来我总叫他“老外”。他跟着他的一个外教朋友前来参加联谊会的,因为我一直辅导儿子的功课,英语没有落下,这时起了作用,可以跟他正常交流。

老外是一个工程师,最开始我并没有看上他。因为一般来说来亚洲工作的美国人,通常都因为在本国混得不太好,而且老外其实挺穷的,美国普通中产几乎都有别墅,他只有一个小小的公寓,他还和前妻有三个孩子,基于此,我时常对他爱答不理的。但他一直对我很热情,时间长了,我发现他其实是一个很本分和踏实的人。

他离婚是因为前妻出轨,他并没做错什么。离婚后,他觉得前妻一个女人不容易,把所以财产都给了前妻和孩子,自己净身出户。他还因此被迫在车里吃住过四个月,没有怨言,这是很难得的品质。

接触下来,我意外地发现他跟我的爸爸很像,很爱看书,虽然穷但也乐乐呵呵的。他很接受我有一个儿子这件事,时常陪我儿子聊天,帮助我教育儿子,给他讲知识改变命运的故事。渐渐地我被感动了,接触了四个月后我们正式开始交往。

老外是个很浪漫的人,时至今日我都50岁了,情人节、结婚纪念日他还会给我买玫瑰花。他对我儿子也很好,给我儿子买的圣诞节礼物比给自己孩子买的都贵。

 

我跟老外刚刚确定关系时的合影。

在武汉的外国人不少,身边也有人嫁了外国人,我父母并不反对,儿子也很喜欢老外,交往了三年后,38岁的我和老外结婚了。因为双方都有子女,而我的重心一直都在儿子身上,老外是那种享受生活的人,不想再养一个孩子,我们就没有再生孩子的打算。我也开玩笑问过老外要不要再生一个,他大呼“杀了我吧”,我就哈哈笑过去。

婚后半年,老外和中国公司的合同到期,我想跟他去美国,就让他先回去了。真的要去换个环境去美国生活,还是需要时间考虑和筹备。之前我也一直想送儿子出国留学,现在我和老外结婚了,儿子的学费可以公费,我觉得应该抓住这个机会。思量再三后,我决定辞掉在国内的工作,带着儿子一起去美国。

决定辞职之前我先去了一趟老外的家乡,那是我第一次坐这么久的飞机。落地机场是芝加哥机场,一下飞机天非常蓝,我对美国的第一印象就很好。我在印第安纳州伯明顿待了半个月,去看了当地的高中和大学,学风很好,这一来就坚定了要带儿子来美国的决心。

 

在国内的时候,老外跟儿子一起吃饭。

我从小就是一个很敢闯的人,有自信能活得好,既然在国内日子已经望得到头了,那不如出来闯一闯。

其实最开始儿子并不愿意来美国,他不愿意放弃在国内的好吃的还有好朋友们,他爷爷奶奶也反对我把他带去美国。爷爷甚至去儿子的学校,想让学校老师劝劝我,但老师们说这不是一件坏事,他们也就同意了。儿子当时中考失利,没能考上目标中学,他自己想了想,也决定来美国试试。

来了之后,儿子才发现非常适应这里的新生活。他从小和外教打交道,很熟悉英语环境,美国的课堂是那种很喜欢让学生积极发言讨论的风格,他在国内就喜欢给同学讲故事,在课堂上很活跃,所以他几乎没有过渡期。来了美国第三天,他就激动地给爷爷打电话说,我太喜欢新学校和新老师了。

我和老公的经济情况一般,在周围都是住大别墅的美国人里,我们家寒酸地住在一个两居室公寓。美国出行基本都靠车,我不会开车,所以几乎没怎么出过门。住地附近也没有中国超市,一年到头我也没吃上过中餐,老公买什么回来我就做什么吃。

 

我刚去美国时,参加老外女儿的婚礼。我站在中间,旁边站的是老外的两个双胞胎女儿。

第一年我在美国没有工作,能用英语简单交流和能找到工作是两码事。那一年是老外一直养着我和我儿子,我一整年都在家里自学英语,以前是我教儿子英语,如今是儿子告诉我要看什么书、看什么剧来学习。

第二年,我去到肯德基打工,从最基础的服务员做起,负责开门、整理并盘点库存、对外接单、处理客户投诉等工作。以前在家里基本不做家务,在银行好歹也是拿账本的,现在成为一个服务员,心里确实很不舒服,但毕竟这是我选择的生活。

服务工作不容易,作为新人,又是亚裔,遇到了不少欺负和歧视。最开始我对大家都很客气,没想到同级的同事经常让我做这做那,还日渐变本加厉,有时他们在休息却指挥我做事。

我也遭到过店经理的歧视,工作熟悉了以后,按工作经验来说我应该能做轮值经理了,但店经理却把职位给了一个来得晚于我的美国人,他跟我儿子一般大,业务能力不如我,却成天对我指手画脚。

我从来都不是一个能任人欺负的人,后来同事指挥我,我直接不搭理了。有一天轮值经理一直尾随我,盯着我的每一项工作,我觉得这岂有此理,就直接说他这样涉嫌歧视,之前包容他,只是因为看在他跟我儿子一般大。

我告诉他,我的律师将跟他谈话。在美国歧视是一个很严重的问题。店经理甚至还包庇他,说他的行为是合理的,我也没有退缩,我说我肯定会告他的。

 

我工作的肯德基店。

这件事后来闹到了更上一级的总店,最终大老板派了一个新的经理过来,跟我道歉,并承诺再也不会出现这样的事。老外知道这事之后也很生气,去把他们都叱责了一遍。这事过了之后,再也没有人敢轻视我,他们都叫我“小辣椒”。

看着儿子在学校表现得很好,吃这些苦想想也算值得。语言问题在我去肯德基工作半年后就解决得差不多了,我发现自己在家学习还是不如直接和人交流来得快,跟人打交道打得多了慢慢学会了很多地道的表达,谈话也越来越流畅了。

语言没有障碍之后,我在肯德基的工作就做得很出色了。美国有给小费的传统,但是快餐店是没有的,可我经常拿到,同事们都觉得很不可思议。在点餐的间隙中,我会和顾客攀谈,正好借机练习自己的英语。我常常夸顾客今天真漂亮,或者是今天很幸运,拿到了很新鲜的炸鸡。

在汽车通道收银时,我是看不到顾客的脸的,客户点单的时候,我会夸他们声音很好听,一听声音就知道他们很漂亮很帅气,顾客被夸就会很开心。我也经常会很耐心地给顾客们讲解菜单上各个选项的特点,我拿到过好几次20美刀的小费,这个小费足够买一个全家桶了。

有经常来我们店的老顾客,特地给我带她自己做的甜品。大家都喜欢跟我聊天,觉得我这个女人“不一般”,甚至还有男人问我结没结婚,想要我的手机号。

 

我之前工作的肯德基店。

到了第三年,我已经做到经理了,一个月有3000刀,约合人民币2万多的月收入。儿子录取到了康奈尔大学,由于康奈尔学费非常贵,最终儿子选了去不要学费,还给了全额奖学金的州立大学,也是很好的大学。我和老公申请了贷款,我们换到了一个400多平的大房子里,生活不再那么拮据了。

儿子的学习习惯已经建立得很好了,在美国一直学习优异,我也没再操过什么心。因为对儿子的教育很成功,国内一些朋友把孩子送出来留学的,都向我讨取经验,想把孩子送到我们家。我开始兼职做寄宿家庭,监督和照顾这些孩子的学习和生活。

做寄宿家庭是一个很累心的工作,作为一个母亲,我深知孩子教育马虎不得,也非常讲究方式方法。我放弃了肯德基的升职机会,更高的职位肯定要占用更多的时间,本来做寄宿家庭的时间就很紧张了,况且对我来说,一直在肯德基打工并不是我的职业目标。

别人把孩子送给我是对我的信任,我不能辜负,我也从陪伴和教育儿子的过程中收获了不少乐趣和成就感,想将精力更多地花在教育事业上。

 

做寄宿家庭时,我监督寄宿的孩子完成作业。

一段时间后,我从肯德基离职,开始全职做寄宿家庭。发现给孩子做完饭、监督完学习之后,似乎还有空余时间。我还是闲不下来,就又找了一份工作,目前我在一家医院做前台接待员,工作相对清闲。我还像念书时那样爱看书,平时有空了就看教育学的书,我计划去社区大学读一个教育学,真正地将教育孩子变成一个事业。

因为很年轻就丧偶,还从银行辞职背井离乡来美国,我在我们家那边算是小有“名气”,经常会有单亲妈妈来问我,说自己也想来美国发展。我就问她们有没有一技之长,会不会英语,但发现她们毫无准备,我认为不够独立的话,是不适合出国打拼的。

我一直坚信,不要做手心向上的女人,不能期待什么都是别人给你。我工作后家里的开销都是对半负担,前两年老外因伤退休,工资降了很多,现在的家庭开销也是我付出更多,我觉得也没什么。如果前怕狼后怕虎,那也没必要出国,出国这件事充满了未知性。

 

搬去大房子后,2021年我把妈妈接过来一起住。

从38岁到美国,如今50岁,十几年的奋斗打拼,生活算是安顿下来了。今年我把我妈接到了美国跟我们一起居住,共享天伦之乐。虽然老外和妈妈语言不通交流不了,但他买东西都会想到妈妈,一家人也和和睦睦的。儿子从州立大学毕业之后,现在在宾夕法尼亚大学读硕士,即将毕业,生活可以说没有什么太大的烦恼了。

回首过往这半辈子,作为一个外嫁女,能在美国买房子,儿子能读上宾大这样的学校,我很满意了,但我还是想继续拼搏让之后的生活上一个台阶。虽然我50岁了,如果还在国内上班已经到了快退休的年纪,但在美国,生活还有很多可能性。

我一直有一种紧迫感,一来是还没有足够多积蓄,二来是我的弟弟未来的生活需要接济,这是我的责任,还有就是老外身上有伤,也需要照顾。还有就是,我想努力赚钱,为日后去社区大学进修教育攒够学费,实现这个属于自己的理想。

*本文由静姐口述整理而成,文中照片除特殊注明外均由静姐本人提供。

*本文在今日头条首发。

 

 

          

-THE  END-

============================================================

 

那些放弃985的高分考生

人物作者 人物 2022-07-29 21:19 Posted on 北京
 
从县城考出来的沈琼觉得自己想得透彻」:一个字就是「稳」,报的学校和专业要有助于找到一份稳定的工作。她觉得像自己这样出生于普通家庭的学子,没有太多试错的空间,只能务实、谨慎一些,把养活自己、改变生活列为首要目标如果只能去读不好找工作的专业,那些上985大学的机会,可能会被一些考生抛弃。
 

 

 

 

文|高越 李清扬

编辑|楚明

图|视觉中国

 

 

985,不灵了?

这些天,确定录取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后,周世凯常常被问一个问题:「你这学校是一本么?」他不想解释,总是开玩笑一般地回答:「是专科。」听见这样的回答,对方的脸上会有一种掩饰下的开心,周世凯猜到,他们可能在想,「原来你不如我家孩子考得好」。

他不会生气,反而还有一种「小小的平衡和快感」。很多人对他的选择不解甚至惋惜:作为一名经受过「高考工厂」模式洗礼的衡水一中毕业生,他以618分、全省4800名的位次,放弃了山东大学、四川大学等985大学,而是选择了一所名气不够大——许多人查过才知道是211的学校。

看到录取结果的一刻,周世凯的心情很平静,「完全符合心理预期」,因为他就是奔着这个学校的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去的。

广东的邓曼,也成为受人羡慕的「另类」。她的微信朋友圈里,一时间挤满录取结果,左一个中山大学,右一个华南理工,在这两所985名校交替出现的缝隙中,她的去向只有一句话——「中财大见」。最简单,点赞却最多,还有人在下面评论,「真酷!」

「酷」的地方在于——她以总分630多分、全省6千多名,一个稳录985的成绩,填报了一所北京的211学校为第一志愿。出分后,妈妈一开始认准了中山大学,比着分数线,一一拉下来,要给邓曼填报生态学、物理学、航空航天专业,甚至是核工程与核技术专业。邓曼吓坏了,感觉自己如果真的读了,仿佛大学四年会「一片黑暗」,也担心将来就业空间会比较窄。

为了找工作时更「实际」一些,邓曼想学金融,上网查消息时发现最硬的学历敲门砖是「清北复交人」和「两财一贸」。叠加北京的城市优势后,她自己做主,填报了中央财经大学。

与邓曼毕业于同一所学校的晶晶,也做出了放弃985的选择。查分那天,晶晶拿了一张纸,遮在屏幕上,用手一点点往下挪,像是开彩票一样,一门门成绩陆续「开奖」。第一个是语文,132分,她心里一喜,还没等按下激动,就被数学激得「咯噔一下」——91分,差点不及格,随后更是像过山车一样起起伏伏,迎来了高点——146分的英语,以及低谷——78分的物理。

数学和物理的滑铁卢,让晶晶忍不住想,「可能我就不是学理的料」,这也打击了她报考理工科的信心。翻着厚厚的志愿指导手册,新闻学引发了她的兴趣,感觉有些奇妙,「跟一见钟情似的」,她很快决定,就报这个专业。但她陷入了选择学校的纠结之中,一个是华南理工大学,理工科见长的985名校;另一个是暨南大学,将新闻学列为王牌学科的211。

晶晶考量了一番,王牌专业的就业优势最终还是击败了她心中的「985情结」,将暨南大学当做首选。

越来越多的学生,在选择志愿时,倾向把专业摆在第一位,而985大学的标签,似乎变得不像过去那么灵了。放弃985的光环,而去选择更好就业的专业,正在成为一种趋势。

这与新高考改革后,志愿填报方式的改变有关。2010年开始,全国大多数省份采取的是「平行志愿」模式,先选学校,再选专业。改革后,新增了「院校专业组」模式和「专业(类)+学校」模式。例如,今年,广东实行的就是「院校专业组」模式,学生先选择专业组,再在每个组中选择6个专业,一共投递45个专业志愿。这样以来,选择什么专业,会被首先考虑。

另一方面,就业的不确定性变大,也促使考生和他们背后的家庭作出改变。

从县城考出来的沈琼觉得自己想得「透彻」:一个字就是「稳」,报的学校和专业要有助于找到一份稳定的工作。她觉得像自己这样出生于普通家庭的学子,没有太多试错的空间,只能务实、谨慎一些,把养活自己、改变生活列为首要目标。如果只能去读不好找工作的专业,那些上985的机会,也可能会被一些考生抛弃。

保守、务实,追求稳定——许多放弃985的高分考生,在面对当下的社会环境和就业形势时,有着这样相似的价值倾向。

 某高招咨询会现场 

 

选一个「好赛道」

高考交卷的那一刻,同一条路上跋涉了12年的考生,终于走到目的地。这不是结束,只是新一轮社会竞争的开始。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大学专业的背后,对应着一个个行业,或者用时下流行的话来说——赛道。选择什么专业,可能就是在为未来框定一个人生赛道。

有的专业将驶入风头正劲的赛道。周世凯瞄准的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既要学焊电路板,又要学算法编程,进可攻电子芯片,退可守计算机行业,就算「不去互联网大厂,也有华为、中兴可保底」。

最让周世凯心动的,恰恰是华为的「入场券」。他通过社交平台上的一些信息了解到,华为每年在西安电子科大招收的应届毕业生数量在国内高校里居于前列,大概六七百个,甚至比很多传统985大学的还要多。

华为的高薪,众人皆知。今年18岁的周世凯不担心社会上流传的「35岁离职期」,他率直地认为,「如果我35岁,就赚到了别人60岁才能赚到的钱,那早点退休也没什么。」

一名高分考生,放弃了985高校的冷门专业,转身选择了「双非」的杭州电子科技大学,身边人没有不理解,相反都认为他「做对了」,因为他选择的是强势的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而且这个学校在杭州,周围遍布互联网和科技企业,就近参加校招,「毕业直接进阿里、华为和海康威视」。许多人更是在考研时,发现了杭电的就业优势,以985本科生的身份热情地奔来。

但这名考生有些遗憾,因为自己没能考进杭电的人工智能学院。该校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的第一届毕业生制造了「传奇」:56人中34人考研「上岸」,而选择就业的学生中,人均起薪超过30万元。其中一名学生,大二就为一家互联网公司搞研发,还没毕业就带着十几人的研发团队创业,年薪已过百万。

吸引周世凯的正是这清晰可见的路径。在《2022高考搜索大数据》中,人工智能专业,热度上升幅度54%,成为热度最高专业,紧随其后的是机械工程和电气专业。

十年河东、十年河西。高考热门专业从英语、法学、会计、国际贸易等人文社科类专业,逐渐转向人工智能、电气工程、大数据技术等「向实」性专业。

还有的专业一直稳健,并且有高薪光环。金融行业一方面以竞争残酷而著称,另一方面又以收入高而不断将人吸纳进来。从统计局发布的北京近15年来各行业平均工资来看,金融业的榜首位置至今还没动摇过。

邓曼家里不算富裕,她就想毕业后能找一份收入高的工作。她从小数学好,对政治必修一的《经济生活》也很感兴趣,政治常常考第一名,高考也考了97分,加上她是「金牛座,天生对钱敏感」,笃定自己要学金融学。

她是较早收到邮政消息显示录取通知书正在派送的考生,这意味着,她在专业内的录取分数排名靠前。毕竟她是高分考生,分数足以上一个还不错的985。

被录取后,一个就读于北大光华管理学院的高中学长,迅速找到了邓曼的联系方式,告诉她,学金融一定要努力拓宽自己的圈子,之后才能更好地找工作。

邓曼很庆幸,觉得自己做出了正确的选择。在学历、人脉分外重要的金融圈,她认为自己已经踏出了第一步。

 
 

「前脚毕业、后脚入编」

在今年,许多家长和考生心中真正的「热门」,是能「前脚毕业、后脚入编」的专业。

沈琼家在河北邢台附近的一个村子里,她读的是县城里的高中,同学都是周围几个村的孩子。她这次考了591分,能排全校第五六名。父母都是农民,不太懂大学和专业。一开始,听到她录取的学校是中国矿业大学时,爸爸不太高兴,只看到了「矿业」两个字,总觉得「是不是要去采矿,下煤窑」,在手机里查了很多信息:这个专业适不适合女生?学出来以后能干什么?

沈琼向他解释,电气工程与自动化这个专业现在很吃香,「大家都说,一毕业就能进国家电网这样的央企,或者是有编制的电力部门」。一听到「编制」「稳定」,爸爸才放下心来。高中母校也觉得沈琼争气,考得好,拉着她跟其他高分考生一起做招生宣传,一连几天录了好几个小视频。

她有这样的想法,是因为见到了身边的例子。表嫂是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一毕业就进了国家电网,生了孩子之后,主动申请调离一线,负责文职工作。「稳定、踏实」,完全符合大多数父母的期待。她也听取表嫂的建议,报了电气专业。

过去,因为定向专业面向的通常是艰苦地区、艰苦行业,在入学前还要签协议,很多考生因为不想受到限制而不愿意报考。但今年,这份确定性显得尤其珍贵,定向专业变得极受欢迎。

一名选择成为定向医学生的江西本科毕业生,在经历了规培3年、基层卫生院3年服务期后考取了省直编制。这样的经历,让她成为亲戚口中「别人家的孩子」,以及其他家庭成员的高考志愿填报把关人。她指导表妹成为和自己一样的定向医学生。

因为受到热捧,身为双非的河北医科大学的身价近几年连连上涨,临床医学(5+3)今年在河北已经涨到592分,超过一本线162分。

另一名606分的江苏考生,放弃了南师大、苏州大学等热门211学校,报考淮阴师范学院,毕业后去南京高淳区定向就业。周世凯有一个同学,成绩只比他低3分,也选择成为公费师范生,只不过定向的地区是乡镇,服务时间更久,需要10年。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等警察学校也越来越热。2022年,四川省理科(女)的本科提前批录取调档线为643分,高过中国政法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东北师范大学等多所名校。在河北,专科的河北公安警察职业学院,比本科线还要高50多分。

在很多家长心中,如果学的专业将来不好考编,即使是录取了985,也没法真的舒心。这几天,施诗有些郁闷。查看录取结果那天,她一个人关在房间里等待,看见是中山大学的历史学,并不是首选的汉语言文学,愣了一下,但心里还是蛮开心。把截图发到家族群里后,迎来的却是漫长的沉默,很长一段时间,没有人发言,后来第一个出现的是舅舅,他在群里问读汉语言文学的女儿,「历史学以后能考公考研么?」

看到这句话,施诗有些失落,但还是拿出手机,给父母看录取界面,没想到,他们的第一反应也是愣了,看施诗表情不太开心,才提起笑容说:「挺好、挺好。」

读汉语言专业而后考公务员,原本是妈妈为施诗打算好的路。妈妈就是汉语言文学出身,考了公务员,现在已经进入单位领导层。这样的考量很实际,一看国家公务员招考岗位表就会明白,法学、计算机、会计和汉语言文学,是考公中最吃香的专业。因为现在的岗位大多会限定专业,而汉语言文学几乎满足三分之二的岗位,从而有更多的入编机会。

后来,每次吃饭时,妈妈总是以「有的同事说」为开头,劝说施诗,在大二时「转个专业」。施诗一边敷衍地点着头,一边忍不住难过——「转专业哪有这么容易,我好不容易考上了985,却没有人真的为我开心。」

 

  考生们冒雨进入公务员考试场地 

 
 

被「冷落」的老王牌

不同于普通院校因为专业受欢迎而火热,一些985大学今年在部分省份受到「冷落」。

最典型的是同济大学,在河南的最低分数线是564分,录取排位比去年低了41522位。其余多所上海和东北的高校,比如上海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等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投档线下滑,而吉林大学的最低录取位次掉落了7万多名,堪称「暴跌」。同样的情形,出现在山西等多个省份。在山西,东北大学和吉林大学也出现断档,以536分和533分排在985的最末。

看到母校受冷遇,有校友感到愤懑不平。一名吉林大学的学生在法学院度过了本硕7年,刚刚毕业。当年他所在年级里文理科加在一起,30多个尖子生都去了吉大。在他眼里,吉大是「实实在在的顶尖985」,不知为何,「今年怎么就这么不受待见呢?」这两天,一有时间,他就在社交平台上看关于志愿填报的帖子,遇到任何咨询吉大的人,他都热心地评论、回复私信,「为母校说好话」。

如果上海和东北等名校的遇冷,可能与前几个月疫情下,高校招生组的线下宣传受到阻碍有关。有的985大学「被嫌弃」,却是大势所趋。

湖北的宋依依,临睡前查了弟弟的高考志愿状态,结果显示「已调剂」,专业类别09组、建筑类专业,学校是武汉理工大学。这一下,让她感觉好像两眼一黑,完全没了睡意。作为姐姐,她把给弟弟报一个好志愿当做自己的责任,一开始的设想是,学计算机专业,之后走人工智能。没想到,现在误入了「死胡同」,她只能安慰弟弟,「要把大一当高三,好好学习,努力转专业」。

对许多毕业生来说,建筑和土木工程专业正在丧失吸引力。随着2020年清华大学将土木工程专业转为提前批后,多所学校跟上了这一脚步,试图改善生源,但效果依旧不好。今年,武汉大学土木工程方面的实验班,未在河南省招满,东南大学的建筑学专业也未能完成招生计划,而以土建为特色的同济大学的投档线下滑明显。

曾经,这类专业是清华、同济和东南大学等名校的王牌专业,流传的是「设计院用麻袋装钱分年终奖」,「中铁一局来招毕业生,根本不看成绩,签字就给1万块安家费」的故事。

但如今,情况已经大不一样。宋依依在社交平台上发了弟弟录取结果的帖子,看到底下的留言里,「劝退」的理由五花八门:「工资低,没钱没前景」「毕业就进工地」……统一的结论都是「快跑!」

一名同济大学2012届的毕业生非常怅然,他回忆,自己当年入学时,土木工程是分数最高的专业,甚至许多学计算机的学生,会在大二时转学土木,「短短10年,结果就大不一样了」。

建筑和土木专业「被嫌弃」 ,有分析认为跟近两年房地产行业不景气有关。同时,土建经历了数十年高速发展,已经享受过巨大红利,人们对这个行业未来的预期开始降低。

同样受冷落的,还有一些外语类院校。今年,上海外国语大学在河南的最低录取位次为63022名,比去年降了52103位,也是「暴跌」。

曾经,外语专业也是无数毕业生的宠儿。学好外语进外企,风光又时髦,还拥有高薪、假期、补贴、跨国出差、住五星级酒店等一系列远超国企民企的待遇。但现在,外企光环褪却,没了当初的优势。疫情之后,出国留学、出差也不便捷,外语专业的吸引力,也大不如前了。

如此一来,一些录取名额留给了「胆大敢报」的考生。一个河南考生,高考发挥不太理想,已经准备复读,填报志愿时只是为了「过把瘾」,填了一溜985名校。没想到,有天突然打开网站,他竟然发现自己被同济大学录取。其他地区也有「捡漏」的幸运儿,一名广西考生,583分上北师大,山西也出现了522分上北京外国语大学的例子。

有人「嫌弃」,就会有人「捡漏」,这似乎是一个微妙的平衡。

 
 

打破985烙印

选学校,还是选专业,两股声音一直争论不休。学生们想要走向「专业为王」的战营,并不容易。这意味着,他们必须要摆脱一些人为想要刻上的「烙印」。

有些烙印,来自学校。周世凯中考裸分556分,是秦皇岛市的第8名,出成绩后,父母的电话被各个中学打爆。为了更好的学习环境,他选择了衡水一中。在这里,考名校、上985,就像是符号,要被印在每个人心里。

早上6点,是全校跑操的时间,每个班级队伍打头的两个人,要举着两面旗子,一面写「985冲40人」,另一面写「211全员上线」,学生们觉得尴尬,但没办法,年年如此。贴在墙上的「梦中情校」,也有着等级标准:尖子生要「冲清北」,普通学生要「冲985」「保211」,如果写的老师不满意,一律打回重报。当时,周世凯有学法学的打算,写了中国政法大学,才得以「侥幸通过」。

其他地方的高中名校,也有着类似情形。邓曼和沈琼毕业于汕头的一所私立高中,学校一本率超过80%,一直以来,家长对他们耳提面命:「绝不出省」,「中山、华工堪比清北」。

每次考试后,邓曼的班级都要开班会,一个固定环节是「划线」。班主任手指着成绩单,告诉所有人,这次考试,「能过211的有多少人,能过985的有多少人」。除此之外,还有一条特殊的「分数线」,叫做「中山线」和「华工线」。高考后,学校开了一次线上的志愿填报会,校长声情并茂地不断暗示:要为学校考虑,「能报985,绝不报211」。

坐在书桌前,邓曼常常觉得迷惑,校长说的话,她全都「左耳听、右耳冒」,不想受到影响。

在日复一日的浸染下,许多学生被说动了,有了985的「执念」。周世凯有一个同学,为了进北大,以文科660多分的成绩,压线进了朝鲜语专业。聚会时,两个人面对面,彼此脸上都是不理解,同学纳闷,周世凯放着985不上,竟然去个「听都没听过的学校」,周世凯同样不解,对同学说:「这么高的分,走个复旦、上交的金融学,就业宽广得多,非得选小语种,以后找工作多费劲,赚得也不多。」

除了学校会为了录取率和好生源而使劲之外,家长们也在为刻上985「烙印」出力。一天,邓曼独自在家,手机突然响了,来电显示是外婆,她的心一凉——外婆并不会用手机,肯定是特意叫来舅舅帮忙拨号的,如此着急,一定是为了她的志愿填报。果然,接通电话,外婆的第一句话就是,「我们就选中大!」

邓曼从小是外婆带大的,两人感情深厚,外婆一次又一次说,「村子里的人只认识中大,这多气派,如果外孙女也能上这个学校,就人生圆满了。」

邓曼感到一丝被亲情「绑架」的无措,一方面她不想让外婆难过,但另一方面选学校和专业,是影响一生的大事,要为自己负责。没办法,邓曼只能「先斩后奏」,瞒着外婆填报志愿,之后再慢慢劝说。

这份被学校和家庭反复烙上的985印记,也有很现实的一面。一直以来,985毕业生的标签,作为一种通行证或者身份「特权」,赋予一个人在社会竞争中的优势地位。尤其在职场上,一些企业、单位在招人时会用985、211以及双一流等作为门槛来筛选人。

另一方面,疫情之后,很多人感受到不同行业的起伏变化。行业的命运,可能影响个人的机遇。在行业分化和就业竞争日益激烈的大趋势面前,985、双一流的身份标签,也不是万能的。像邓曼和周世凯这样的年轻人,宁愿放弃上985,而更希望将来能在强势行业的风口上。

各种行业的大风吹过,还是有一些人,仍然坚定选择跟自己的兴趣和志向相符的专业,哪怕是冷门,也没关系。

毕业于北京某名校的张澈就是其中之一。她高考678分,本可以参加清华强基的考试,但她最终放弃了,选择投入同济大学建筑系的怀抱。出分后,许多人劝她放弃建筑专业,理由通常也是:辛苦、薪酬低,做乙方很憋屈,没有创造性。但她没有犹豫过,因为想学建筑的心,很早就有了。

高二时,张澈认识了一名就读于清华大学建筑学专业的学长,视频聊天分享学习经验时,对方常常出现的背景就是学校里的建筑馆。听说张澈对建筑感兴趣后,学长又回答了许多专业内容,加深了她的热情。

张澈一直记得,清华大学一位建筑学教授在讲座中说的一句话,「不管外界的声音怎么样,这个时候还是需要建筑师的。」那些泼过来的冷水,并不会吓到她,她认为,那些都是入行初期必经的「痛苦」,自己也不会「永远待在行业的底层」。

这个18岁的高中毕业生,不知道人们常说的风口究竟在哪里,只是单纯地觉得选择了一个想学的专业,起码此刻「会很开心,也不后悔」。

 

(应受访者要求,文中人物均为化名)

 

 
 

收藏

 

 

所有跟帖: 

賒刀人預言正在應驗三伏天下大雪 酷暑穿棉襖 -YMCK1025- 给 YMCK1025 发送悄悄话 (212 bytes) () 07/30/2022 postreply 18:06:40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

发现Adblock插件

如要继续浏览
请支持本站 请务必在本站关闭/移除任何Adblock

关闭Adblock后 请点击

请参考如何关闭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装Adblock plus用户请点击浏览器图标
选择“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装Adblock用户请点击图标
选择“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