刮起一阵怀“舅”风

来源: YMCK1025 2022-07-30 08:00:38 []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次 (50057 bytes)

我那个最聪明的舅舅 最不走运

 
 

昨天莫名刮起了一阵‌‌“怀舅风‌‌”。近日刷屏的视频《回村三天,二舅治好了我的精神内耗》提到,‌‌“二舅‌‌”今年66岁,算起来1950年代生人。由此想起了我的四个舅舅,他们与‌‌“二舅‌‌”算是同一代人。四个舅舅出自同一个家庭,然而各自的人生路径迥异,各有悲欢,却好像代表了改开四十年来社会变迁下,小人物们在四个象限里的四个轨迹。原汁原味,不带鸡精。

外公是沿海小城的农民,后半辈子的职业是乡村戏班子的打鼓艺人。外婆生了十几个孩子,养活了八个。前四个是女儿,后四个儿子。

所以我有三个姨妈,四个舅舅。

01 大舅

大舅是文革前的大专生,妥妥的学霸。毕业后大舅到闽西某工业城市工作,在一个单位工作30多年,成为令人羡慕的端铁饭碗的高工。

外公去世得早,大舅是家中长子,人设自带威严。从小我的记忆里,大舅就是所有表兄妹们最畏惧的大人。碰到大事,众姨妈家舅舅家也要找他拿主意,有点像红楼上下小心翼翼提及贾政。

作为家族的探路者,大舅对自己的路径经验颇为自信,由此也对孩子们加强管教。他的大儿子、我A表哥仅比我大几个月,却在大舅的鞭策下,连连跳级,硬是比我早了三年考入大学。

等到我快高考时,大舅破天荒地写了一封信给我,指导报考志愿。大意是:女孩子学理当学医,学文应学法律、财务或金融,有一技伴身,越老越值钱。

信尾,他提醒道:千万不要报中文,也要避开农业院校——A表哥被调剂上了某粮食学院,让他后悔不迭。

那时我年少轻狂,对大舅的建议很不以为然。我避开所有的法律财务金融,选择了新闻。

如今30年过去,回首我的道路,我对大舅当初的‌‌“远虑‌‌”,忽然有种复杂的遗憾,说不清是服,还是不服。

大舅是靠自身努力走出农村的第一代大学生,不仅改变了自己身份和命运,也让第二代有了更好的起点。大舅的大儿子(我的A表哥)大学一毕业就进入一家厦门外企,在厦门房价暴涨之前适时买房,成了融入鹭岛的异乡人。大舅跟着也在厦门安家养老。

大舅是幸运的,同龄人中,大概只有百分之一才有他这样的幸运。

02 二舅

二舅在我记忆里一直很模糊。他在家族的存在感,更多地被他那不受公婆和妯娌待见的二舅妈,以及惹事生非的儿子所取代。

二舅虽没上大学,但也在闽西一家国营水泥厂找到工作。80年代初我家自建房,我妈找二舅要水泥票(计划经济时代凭票可以购买平价水泥)。据说,内部职工有这个福利。但是二舅说,手里没有。

多年后我妈在回忆这个情节时尤为感慨,二舅是不舍得免费给亲姐水泥票,推说没有。但是同在水泥厂工作的熟人都证实,这是每个职工都有的福利,送人情,或卖这个指标也能换钱。后来我妈只好向别人买水泥票。

这件小事,足显二舅的‌‌“小气‌‌”。但客观地讲,也许更反映出二舅经济状况的不佳,和对生活自主权的失控。在姨妈舅妈们眼里,二舅的不幸源自于他的婚姻,他娶了一个漂亮的二舅妈,但是中看不中用——二舅妈不仅不受公婆喜欢,妯娌之间也颇多怨言。

不幸的种子生根发芽。二舅生性软弱,由此也惧内。而二舅妈教子无方,对儿子(我的B表哥)百般宠溺,以至于B表哥成了大家族里最令人头疼的‌‌“混世小魔王‌‌”:早早辍学,游手好闲,未成年就对他父亲——我二舅大打出手,搞得鸡犬不宁。成年后的B表哥动辄跟二舅要钱,二舅一度为躲避儿子的家暴,早早退休,隐匿在外多年。

外婆一提到二舅,老泪纵横。比二舅大十几岁的姨妈们,曾四处为二舅寻找隐秘的养老院,甚至建议他出家,去寺庙安身。

前几年,从我妈处听说二舅病故了。走得悄无声息。亲人们最后只见到一副悲苦的遗容。

亲戚们大多把二舅的不幸,归咎于家庭。尤其在闽地封建传统浓厚的家庭里,家道兴旺与否,往往取决于能否相夫教子的好媳妇。

这个好,自然意味着忍辱负重,奉献,不折腾,把贫穷和苦难,不仅能内化为家常便饭生咽下去,甚至还要口吐莲花,感恩戴德。

犹如刷屏视频里的‌‌“二舅‌‌”。

03 三舅

三舅的人生故事与大舅雷同。想必有大舅的道路指引,三舅少踩了许多雷。

三舅在文革后读了师范,脱离土地,毕业后在一个镇中学教数学。娶了朴实勤劳的三舅妈,夫妇俩省吃俭用,把两个孩子送上了重点大学。

表弟毕业进了著名的国际会计师事务所,认识了同门的表弟媳,两人凭智力和能力强强联合,并在上一辈的资助下,早早在北京安了家,实现了字面上的财务自由。

三舅一家两代人用40年,高效完成阶级上升的进程。一个环节都没有踩错。

04 四舅

四舅与刷屏视频里的‌‌“二舅‌‌”年龄最为接近,性格也相似。我妈常说,八个姐弟里,四舅最聪明。

四舅从小机敏好学,多才多艺,且一学就会。但因是家中老幺,生性调皮,最为自由不羁。四舅上中学时,正好碰上文革,在社会上虚度晃荡了几年。后来有个机会,进了国营的公交车站,当一名合同制的跟车售票员,跑沿海线。

80年代,城关往沿海40多公里省道,来回90公里,妥妥的跑长途。每天风吹日晒,道路颠簸,正式工不爱跑。四舅一开始干得很开心,重复几百遍后,心中渐生无聊。后来,他学着其他头脑活络的同事,悄悄地带一些海鲜进城倒卖,偶尔也把城里的时髦货带给沿海村镇的店铺。因为大方开朗,又热心肠,四舅很快成为邻里上下最受欢迎的年轻人。

小时候记得有一次,快到年关,四舅拎进来一条足足有两尺长的大鱼。那大鱼还活着,腮部一翕一合。我家的小猫好奇地靠近,大鱼突然扑腾甩尾,把小猫给吓得惊跳起来。惹得大家哈哈大笑。忘了是什么鱼,只记得我妈花了很长时间处理这条鱼,光是鱼籽就煮出了一大盆。那时家里还没有冰箱,鱼肉各种煎炸烤煮,怎么也吃不完,最后还做成一大罐鱼肉松,囤放了很久。

那是蛋白质匮乏年代,我对‌‌“富足‌‌”一词最深刻的记忆吧。

四舅的业余爱好也极其庞杂。因为住得近,他在我家订杂志,不时来取。其中有几份象棋杂志报纸,也有文学刊物。我也蹭着看,看不太懂,请教四舅象棋残局,他顿时口若悬河,滔滔不绝。

可是好景不长。大约80年代末,四舅被内部举报私带货物(虽然人人都这么做),从此丢了铁饭碗。也许是羞愤难当,四舅从此远走他乡谋生,把妻儿留在家里。四舅是姥姥最小的孩子,也是最疼爱的。姥姥为此牵挂不已。

1992年秋天,我考上北京的人民大学。四舅妈给我抄了一个地址,说,你四舅也在北京。

那时候没有电话,地址也模糊不清。一个星期天,我照着手抄的地址,倒了几趟车,找到苹果园地铁边的一条小街,然后沿街一个铁皮房挨着一个铁皮房地找过去,终于在贴着‌‌“快修打火机/手表‌‌”的窗子里,看到了一张熟悉的脸。

现在回想那个场景,有点不可思议。那时候相互都没有手机和电话,也没能事先约定,找人全凭运气。

四舅正在埋头修理着什么,见到我,也很惊讶。但他没停下手上的活儿,一会儿功夫,有好几个人过来取这个取那个。四舅很熟络地应答着,我听出,四舅的普通话带上了一股京腔。

忙完活儿,四舅关了窗口,带我到附近的小饭馆吃面,又逛了逛附近的地摊,买一些小零碎。回到他商住两用的铁皮房,五六平米的空间挤放了一张床,杂七杂八的家当。初冬的北京,铁皮房里坐得发冷。四舅生了炉子,呛鼻的煤烟气中,相互聊了聊近况,就送我回校。

临走前,四舅让我摘下腕上的石英表,给我换了块新电池。

第二次见,已是来年春天,四舅送了我一辆旧自行车。我照着北京旅游地图,骑了2个多小时,才从苹果园骑回西三环边的学校。但这之后,我再没去看他,车子不好骑,骑一趟太累了。

四舅北漂了四五年,修小电器的个体户创业,让四舅学会了半口京片子,但最终也没让四舅混成什么名堂。又过一年,我妈来北京看我,也去了苹果园找四舅。姐弟俩不知说了什么,几天后,四舅彻底关掉了铁皮房,两人一起大包小包,背着铺盖卷回家了。

再后来我也四处漂泊,求学工作,再少见到四舅。偶尔在家里发来的家族聚会照片上,看到四舅逐渐衰老的身影,面容不喜不悲,大概终是被生活熨平了脾气。

去年初,突然听我妈说四舅走了。据说那天他自诊心脏难受,连忙打车去医院急诊,都躺急诊室床上了。然而碰到个不慌不忙的大夫,说不急,他先去尿尿。四舅一听也想尿,刚到厕所,忽然一头栽倒在地上,再没醒来。

前不久回老家搬家,在旧抽屉里翻出了一条一尺见方的蓝紫色丝巾。想起来,那是当年四舅带我逛苹果园地摊时买的,5毛钱一条。那时我经常拿蓝丝巾扎在辫子上,同学们都说很好看。

也想起我妈说,**八个姐弟里,四舅是最聪明的,可也是最不走运的。**

 

==========================================================

 

回村三天 二舅妈治好了我的不孕不育

 
 

《回村三天,二舅治好了我的精神内耗》这个视频持续刷屏,在我看来,这就是把二舅一生的苦难熬成一碗正能量鸡汤的视频。

从苦难中品出正能量,谁不会呢?我就借这篇文章的腔调,熬一个二舅妈版本的鸡汤。看看能不能感动你。

事先声明,本故事纯属虚构,如有雷同,纯属巧合。(女性旁白)

这是我的二舅妈,村子里的疯女人,她本来不是这个村子的,相传她的老家是四川的。

二十多年前的一天上午,外公去市场买猪仔,结果正好遇到人贩子,于是就用买猪仔的钱,买了个女人。虽然有点疯癫,但正好可以给残疾的二舅当老婆。

在此之前,这个疯女人已经被卖过好几次,生过几个小孩了。虽然蓬头垢面,但仔细看还是个美人胚子,据说之前还会说英语,还懂得进化论,还经常嘲讽村民拜菩萨,说他们都是猴子变的,村民都当成疯言疯语听。

由于已经完成生育任务,隔壁镇的老光棍又把她卖了,可以省点粮食。

为了防止她逃跑,二舅给她脖子上套了一副链子。于是这个疯疯癫癫的女人就成了我的二舅妈。

在这个山村里,二舅妈给二舅一连生了七个儿子。据说还有个女儿,也被一个腿上有残疾的老光棍收养了。卖的钱又买了一对猪仔。

没人知道她这一生到底生了多少孩子。在我能记事的时候,只记得二舅妈只干两件事:生孩子和喂猪。

残疾的二舅有了这么多儿子,走路也是跛着腿昂着首挺着胸。给每个孩子申请低保,也能保证不饿死。

因为生活条件差,后来二舅妈绝经了,再也生不出孩子了,卖也卖不掉,二舅就把她带到小河边,往河里一推,可能是忘了链子还系在腰上,他们俩一起掉进河里,因为二舅本来腿就有残疾,结果二舅淹死了,二舅妈活了下来。

我记得在二舅的葬礼上,第一次看到二舅妈笑了。外公前几年也去世了,就剩下一个88岁的外婆,再加上七个小孩。

由于没了束缚,二舅妈的精神状态开始好转,慢慢的生活也能自理了。再后来基本正常了,成了家里的顶梁柱。

还记得当初卖女儿换的那对猪仔吗?其中有一头母猪,已经生了好多窝了。

二舅妈以前经常看着这头母猪发呆,也许是惺惺相惜吧,她在这些岁月研究透了怎么养猪,以及母猪的产后护理。

她养的猪,膘肥体壮,仔猪存活率高,于是二舅妈成了远近闻名的养猪专业户。

在当地政府的帮扶下她家的养殖场办下来了。还带动周边父老乡亲一起搞养殖,成了村民心中不可或缺的人。由于二舅妈事迹感人,还被评为三八红旗手。

前几年猪肉价格大涨,二舅妈赚了不少钱。七个儿子也纷纷长大,现在大儿子已经大学毕业,他说准备回乡和母亲一起创业。

甚至和之前卖她的老光棍生的儿子准备结婚,也来找她,希望她能帮忙买个房子,二舅妈立马就转了三十万,她说:这都是我生的,我得负责啊。

这两年猪肉价格大跌,二舅妈的养殖场也出现了亏损。村民们也亏了钱,很多人见到二舅妈就开始骂她,说她害他们亏钱。

二舅妈说:还好当初生的娃多,现在村里没人敢欺负我了。以后就算我老了也有依靠。

二舅妈还语重心长的跟我说:闺女,一定要多生几个孩子,现在国家放开三胎了,多子多福啊。

在我准备离开山村的头一天晚上,我问二舅妈:‌‌“听说你老家是四川的。‌‌”她说:‌‌“是啊,四川南充的。‌‌”我又问:‌‌“那你还记得以前吗?还记得父母吗?‌‌”她停顿了一下说:‌‌“过去莫摆了。‌‌”我又问:‌‌“你恨二舅吗?‌‌”她说:‌‌“向前看,向前看!‌‌”

她又反问我:‌‌“你知道进化论吗?‌‌”我笑着反问到:‌‌“你还知道进化论?‌‌”她说:‌‌“我以前学过,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从生物学上来看,一个生物的成功就看她有多少后代,你看我现在也记不清到底生了多少娃了,从这个角度来看,我是不是比很多人都成功。‌‌”

我说:‌‌“你是怎么悟到这个道理的?‌‌”她说:‌‌“你以为我被铁链锁着的时候就真的疯了?看着自己生了一个又一个的孩子,我只能这样安慰自己,不然我可能早就疯了。‌‌”

她又说:‌‌“别看你在北京风风光光,我觉得你们就像皇宫里的宫女太监,见得世面多,但没有未来,也没有孩子。‌‌”我被这个比喻震惊到了。

我北漂九年,目前还未婚,也见识过很多人中龙凤都是丁克。本来打算这辈子就这样一个人过,不婚不孕不育。

可我回村三天,认真看了二舅妈的生活,我的观念彻底改变了。

我看到二舅妈身边那么多孩子围着她转,这是一种天伦之乐,没生过孩子的人是体会不了的。孩子一个是养,两个三个一样是养。你不生我不生未来谁来保卫祖国。

于是我决定回到北京马上随便找个人结婚生娃,生一堆娃。

这碗鸡汤能感动你吗?不能的话我再加点鸡精。如果感动了就帮忙转发一下吧。

 

=========================================================

回徐州三天 被拴着的三婶没治好我的精神内耗

 
 

本文为讽刺小说,如有雷同,纯属偶然,

本文为讽刺小说,如有雷同,纯属偶然,

本文为讽刺小说,如有雷同,纯属偶然,千万不要当真,

(一)

这是我的三婶,远嫁到徐州的曾经的天才少女;那是我的三叔,一个年轻时外表内在都堪比吴亦凡的帅比。

他们在丰县的这个老屋生活,建它的时候,拜登和特朗普还在拉稀。

三婶是哪里人没人知道,但是传言她可能是在四川达州上学,姓什么也不知道,只是知道她可能姓李,总归不是姓赵人,据说三婶上小学是全校第一,上了初中还是全校第一。达州市统考从农村一共收上去三份试卷,其中一份就是三婶的。

据说,有一天三婶上学的路上,和父母吵了架,然后就消失了,然后不久,她就到了千里之外的徐州,十七八岁就嫁给了我的三叔。

我想这就是爱情吧,即使所爱的人在千里之外,他们也会双向奔现。

是的,虽然三婶比三叔小了二十岁,但是他们是那么相爱,生了8个孩子,每一个都那么聪明可爱。

(二)

十几岁的三婶刚到三叔家,大喊大闹,乱砸东西。

而三叔无辜的就像是被明日香辱骂‌‌“笨蛋‌‌”的碇真嗣,无奈的拉耸着脸,真实而善良。

后来,三婶沉默寡言,不吃不喝,把房门锁死了。三叔劝,把饭菜送到门口,三婶闭着眼睛横躺在床上,一言不发。据从窗外偷窥的三叔介绍,三婶美丽的像断了腿的天使。

后来,也不知道是怎么做的,三婶屈服了,开始接触村里的人,不再哭喊和折腾,也不再砸东西,虽然有时脸上会青一块紫一块,但是她变得不再自闭了,也会学着笑了。

虽然时常会流泪,但是三婶会看三叔的脸色做事了,三叔动个眼神,三婶就会主动的抢着帮三叔家里干家务。

三叔是个没文化的人,但是三婶在晒太阳的时候总会自言自语,她会指着太阳叫‌‌“桑‌‌”,指着村里的土路叫‌‌“肉得‌‌”,有时候会喃喃自语‌‌“艾网特勾或幕‌‌”。

三婶说的一些洋话村里人总是听不懂,于是村里的老头老奶奶总在背后笑三叔家,说他是不是娶了一个疯女人,真是丢人啊。

但是三叔总是会帮三婶辩解:‌‌“她聪明着呢,是好女人,跑出门快的像电视里参加奥运的王军霞,好几次我和博光差点没追上咧。‌‌”

博光是三叔家养的一条大狼狗,看家护院,威武的如同胡锡进。

(三)

然后,某一个午后,三婶突然吐了,她怀孕了。

从那天起,三婶开始呆坐在天井里观天,像一只大号的青蛙。

孩子生下来后,三婶不看天了,她开始学着村里人种地了,最初她啥都不会,但是村里人都很热情,总有人教她怎么握着锄头,怎么撒种子,三婶学的很勤劳。

村里人都说三叔娶她娶的值,三婶虽然是外乡女人,但是变成了好劳动力,她可以养活自己和家里了。

如是几年,有一天三婶脚瘸了,村里传言是打的,但是三叔否认了,说三婶是不小心摔的。

村里的好事之徒问三婶是怎么瘸的,三婶看了看自己的婆婆,又看了看三叔,然后低下头,怯生生的承认自己是夜里走夜路不小心摔下沟里的。

然后三叔拍了拍三婶的后背:‌‌“这才对嘛。‌‌”

于是,宾客们开始善意的嘲笑三婶的笨拙和可爱,村里又响起了欢快的气氛。

(四)

三婶腿瘸了,下不了地了,也跑不快了,但是她还能生孩子啊。

于是,她又怀孕了,第二个孩子有了,又是男孩,村里人纷纷来恭喜三叔家里多子多福,三叔家里虽然贫穷,虽然日常照样揭不开锅,虽然苦难,但是他们是乐观积极向上的。

由于新的孩子的降生,很快三叔的兜里就没剩几个钱了,三叔不爱搭讪交际,只爱干活,做生意又被人坑钱,三婶腿瘸了,于是家里日益陷入困境。

这时候,他们夫妻之间依然恩爱,于是一年后,第三个孩子也诞生了。

虽然他们贫穷,但是他们恩爱啊。

于是,

第四个孩子

第五个孩子

第六个孩子

第七个孩子,不断的生了出来。

二十多年过去了,三叔家里的生活依然贫瘠而困苦,到现在什么也没剩下,但是,他们一家有了七个孩子,一切都是那么的和睦美满。

(五)

或许,三婶的生活,没有想象中的那么美好,流了血,又长了痂,不能撕,一撕就会带下皮肉,但是她有七个孩子,有着爱着自己的婆婆和丈夫,有着恬淡美好的乡村,你们这些看客,难道看不见她生活的幸福吗?

就这样又过去了二十多年,乏善可陈。

是的,普通人的生活就是这样,普通到不快进一万倍都没法看的。三婶嫁过去的时候十七八岁,转眼三婶已经四十多岁了。

三婶不仅仅是腿出了问题,她精神上又有了问题,开始喃喃自语,但是三婶总是魔怔的低语,说着‌‌“youallarerapists‌‌”之类的村里人听不懂的洋文,如同克苏鲁小说里的旅者一般,对着深渊沉吟。

三叔很难受,因为三叔和那七个孩子们还爱着三婶,但是三婶已经大概率记不清了。

三婶现在的生活已经快不能自理了,也不是很想活了,有一次甚至已经把绳子挂到了门框上。

三婶还年轻,可是为什么想不开呢?都是三婶的错啊。

为了防治三婶犯病,也为了防止三婶伤害他们七个无辜的孩子,更为了防止三婶咬舌自杀,在几年前三叔去地里锄田的时候,三叔开始把三婶用铁链锁固定到家里旁边的破屋里。他去别人家做木工活的时候,也会把三婶用铁链锁到家里旁边的破屋里。

铁链拴住的是爱情,是让人沉醉的苦难。

(五)

后来,三婶吃饭睡觉,都被用铁链拴在破屋里了。

60多岁的老汉既要照顾40多岁的妻子,既要外出谋生,十分辛苦。村里人纷纷夸三叔负责,三叔的这种尽职尽责的生活在村里有口皆碑。

这几年三叔也不下地干活了,全职在家里照顾三婶,也做网红直播他的七个葫芦娃。

三婶因为精神问题已经开始变得沉默不语了,一方面是精神不振,也因为三婶的牙齿在某一次不小心摔倒时不小心全部磕掉了。

‌‌“她牙全部摔没了,吐字都不清咧,所以她就不喜欢说话。‌‌”三叔总是这么解释。大家都相信三叔说的话。

三叔三婶的关系还像以前那样亲密,三叔有时候不回屋里睡,反而是留宿在破屋里陪着三婶,

每当村里人讲起这种不离不弃时,很多人都感叹三叔真是好人啊。

于是,不久,三婶又怀孕了,

十个月后,第八个孩子诞生了。

夜深了,三叔家旁边的破屋的灯还亮着,没准是三叔又在辛苦吧。

(六)

听见锣声和鞭炮声了吗?不是村里有人结婚,而是年轻人都走了之后,野猪回来了,吓唬野猪呢。

村里就剩下几百个老头老太太了。如果到镇上是30里山路,如果坐客车去县城,下了车他们是连北都找不到的。

三叔总说他能顾得住自己就不错了,他其实一直顾住了三婶和那八个孩子。村里人都开玩笑叫他葫芦爹,但村里我们每个人都很清楚,三婶和三叔都生活的幸福。

三婶刚嫁过来的时候正是十七八岁。如果不是嫁到村里,三婶可能已经考上了大学,成为了一名女记者或者设计师之类的美少女,甚至嫁给一个帅气的小伙子。

如果是这样,那该有多好啊。三婶一定会成为一个领域里强大而美好的姑娘。

(七)

看着眼前被铁链拴着的的话都说不清的三婶,总让我想起电影《棋王》里的台词:‌‌“他这种奇才啊,只不过是生不逢时。他应该受国家的栽培,名扬天下才对,不应该弄到这么落魄可怜。‌‌”

太遗憾了,真的是太遗憾了。

我问三叔:‌‌“三婶有没有哭泣过,有没有抱怨过生活的不公。‌‌”

三叔说从来没有,三叔说三婶一直都爱着村子和她的8个孩子。这份爱让三婶成为了村里第二快乐的人。第一快乐的人是三叔。

村里人都相信三叔说的话。

所以你看,这个世界上第一快乐的人总是不辞辛劳的在照顾着一大家子人,第二快乐的人就是从不回头看的人。

遗憾谁没有呢?人往往都是快死的时候才发现,人生最大的遗憾就是一直在遗憾过去的遗憾。遗憾在电影里是主角崛起的前戏,在生活里是让人沉沦的毒药。

我也曾有幸相识过几位人中龙风,反倒是从铁链下的三婶这里让我看到了普通人身上的所有的平凡、美好与强悍。

都说人生最重要的,不是胡一把好牌,而是打好一把烂牌。

三婶被铁链锁住了,在生活的折磨下,断了一条腿,失去了满口牙齿,但是三婶是幸福的,她有了八个孩子,有了深爱自己的丈夫,在村子里被大家照顾和关心着,虽然平凡,但是伟大,她这把烂牌打得是真好。

三叔说,三婶从不抱怨,从来都是坚强努力的生活和生孩子。是啊,三婶在挣扎与困难中表现出来的庄敬自强,令我心生敬意。

(八)

我四肢健全,上过大学,又生在一个充满机遇的时代,我理应度过一个比三婶更为饱满的人生。

今天三婶还在走着自己的人生路,这条长长的路最终会通往何处呢?

三婶的床下有一个二十年前的笔记本,笔记本的第一页是她年轻刚嫁过来时摘抄的一句话:‌‌“I miss my school.I miss my family. I miss my home.‌‌”

是的,这条人生路的归宿一定是家吧。

 

======================================================

 

哭一万次 也抽不干你的精神内涝

 
 

关于二舅这个话题,实在是太热了,本来我想视而不见,架不住目及之处感动的泪水太过汹涌澎湃,搞得我决定对这个事情,说一说自己的看法。

就像一个案子,在审理的时候,法官一定会理出争议焦点,解决了争议焦点,就理清了案件事实,就能分出是非曲直。

这个事件中,目前最大的争议是,作者拍摄的二舅视频,到底是不是在歌颂苦难,消费苦难?

以我自己的看法,这就是在歌颂和消费苦难。

从标题《回村三天,二舅治好了我的精神内耗》这个标题,这个视频本身就有着强烈的暗示性,尤其是‌‌“精神内耗‌‌”,从某种程度上引导了观者,要用自省的态度,去回望自己是否身处无能而不自知。

这是一种非常高明的立意,一开始就把如何与苦难相处,变成了一个前置议题,直接对应的是观者本身的内耗、投射出他们的焦虑。

2

整个视频都讲述的是一个身残志坚的故事,但是过于冗长的作者独白,给人的感觉就是塑造大于展现,过多总结式的定论,从一开始就不想展现出过多真实的细节。

二舅的故事很真实,他个人的坚毅品质,我也很佩服,但我想说的是,他的坚强不屈,跟作者的精神内耗,有什么必然的内在联系?

这个拍视频的外甥是成年人了吧,认识他二舅也有小几十年了吧,几十年都没有治好的精神内耗,回个村三天就好了?

就是糊弄鬼,也不能这么这么不职业。

这个视频的最后两分钟,有人说是技术上的一种败笔,在我看来,不过是图穷匕见,作者真正想表达的意思,其实都浓缩在最后这里——二舅没有被时代击垮这件事给了我前进的动力,让我感到这个民族是有希望的。在作者这里,被美化成‌‌“治好了我的精神内耗‌‌”,至于你有没有被治愈,你随意好了。

这个东西能随意吗,或者说他人能总结别人的人生吗?一个残疾人的人生,是如何让他看到民族是有希望这种宏大视角的?

维特根斯坦说,只有我知道我是否真的疼,别人只能推测。在哲学家阿多诺看来,将别人的故事投射到自己人生的做法,就是所谓的‌‌“同一性幻觉‌‌”,通过各种媒介手段,心理操控等方式都可以将一种意识投射到众人,就像雨露均沾一般,使每个本应该具有独立思考的个体,被钳制和改造,最终成为我们这个概念。

不得不说,他人的故事,与你往往毫无关系,你所谓的过度共情,不过是一种虚妄的幻觉,一场被制造的情绪骗局。

我不知道那些还有工作的人,他们是否还介意996,那些还有机会996的人,他们是否庆幸自己还能996,毕竟他们还能生活在一线大都市,不需要瘸着腿被人摆拍。本身人类的悲欢并不相通,但架不住太多人喜欢自作多情。

从视频的立意,以及引导的方向,如果这都不叫消费苦难,难道这是消费正能量?而那些针对这个苦难而哭天抹泪的人,既是被忽悠的受害者,又变相扮演了帮凶角色。

3

二舅不可恨,可恨的是这个拍视频的外甥,就是把老人当成了一个流量工具。

作者不愿意让二舅露面,说不希望他被打扰。张爱玲怎么说来着,出名要趁早,我们活着就是要抓住一切机会,让自己有安身立命的资本,一个66岁的老人,有了被网络流量拥抱的机会,还不赶紧抓住,为自己赚足养老钱,还矜持着跟文艺女青年似的,感动真的能当饭吃吗?

也许是我太俗套,也许是有的人太清高?

当然这个事情的主动权,并不在于二舅,而在于这个外甥,用完二舅就束之高阁,把66岁他和88岁的姥姥立刻转移,美其名曰不想被外界打扰。

如果真不想被打扰,就不该让网络出现这个故事,如果一个故事不能让主角改变人生际遇,那么这个故事改变的只有拍摄者的账户余额。

作者遮遮掩掩的态度,以至于让外界怀疑,这个二舅到底是真实存在的,还是一个虚构的故事和演员。毕竟已经有人扒出来某一年的高考模拟作文,故事情节与这个二舅高度相似,当然作者已经矢口否认。

就在昨天,当地政府发声了,二舅的真实情况,与视频中有出入,具体他们还会出一个说明。这个我并不是特别关系,我想说的是,真实的农村非常真实残酷,残酷到看不到什么希望。

以我姥姥家所在的那个村子为例,作为东部沿海城市,其实整体生活水平已经不错了,但我总会看到一个衣衫褴褛的老人在沿街乞讨,大冬天可能还露着屁股。后来我打听后才得知,他是一个智障人士,父母已经不在世,哥哥嫂子霸占了他的低保,让他睡着风雨飘摇的的一处厢房,连猪狗都不如。

我一直有个想法,就是以法律工作者的身份,与当地的检察院沟通,这家人是否存在虐待行为,是否应该采取强制措施,已经是2022年了,当地的村委会、镇政府,是如何做到对此熟视无睹的,他们还是为人民服务的吗?

4

说到这个视频,以展现真实的农村某一个个体命运的噱头,呈现了一个伪饰的现实,最终上升为自强不息的时代赞歌,恕我无法理解和苟同。

苦难真的没什么可歌颂,感动更是大可不必,苦难就像一种癌症,只要你沾上了,一辈子就别想逃出生天,也许用几代人的努力,都未必能实现所谓阶层的飞跃。

苦难只会消耗你、羞辱你、折磨你、毁灭你,苦难不会带来一丝一毫的积极的可能,只会让你垂头丧气认命缴械。苦难不会开出什么瑰丽的花朵,只是从一坨大便,翻滚到另一坨大便中,得多强的精神抽离能力才能用这个来命题作文。

如果非要解释的话,那就是这个外甥,他自己与苦难无关,如果他和二舅一样,每天泡在苦水之中,他有多少呈现这种故事的心境,或者可能?

这个视频,他的鸡贼之处,在于在不知不觉中,将你带入一种励志的情景陷阱,变相的正能量宣讲。

他好惨,依然这么努力,我很感动。

他好惨,依然这么努力,太值得歌颂了。

他好惨,依然这么努力,你为什么躺平?

他好惨,依然这么努力,你比他过得好很多,你还抱怨什么?

在这场全民狂欢中,感动是常在的,如长江之水连绵不绝,但没有人会去想,当年的医疗事故,是为何发生的,为什么这么努力的人还过得如此之苦,我们的社会养老制度到底出了什么问题?

关于二舅的视频,就像一针致幻剂,在其中你不需要分清是非曲直,在这其中很多人找到了逃避现实,自我满足的可能,然而对解决实质问题没有一毛钱帮助。

当然感动本身没有什么错,这是人类宝贵的情感表达方式,但是如果感动的前提是被人预设逻辑,设定圈套,这种感动跟那些被蒙着眼睛甘心情愿拉磨的驴又有什么分别呢,这玩意儿真的连廉价都算不上,只能是一场局限于一平方米左右永无未来的无限循环。

感动有个屁用,感动能让你因此而成为强者吗?

就像你窝在沙发里看奥运健儿争金夺银,你就能一口气跑下800米,还是在马拉松的赛道上像少年一样飞驰?这哪里是什么精神内耗,这是精神内涝。你的命运,就像手边的可乐薯条和啤酒,你流下的那些感动的泪水,不过是当初不走大脑灌进脑壳里的水,就算十台抽水机日以继夜工作,也无法完成这个烂尾工程。

无法真正自我拯救的精神内涝,再多的感动也不过是自欺欺人。

 

============================================================

 

为什么人们追捧二舅?因为他们是阿Q

 
 

一大早我也看到了朋友圈刷屏的‌‌“二舅‌‌”,扫了眼封面和标题:《回村三天,二舅治好了我的精神内耗》,这种视频无非两个主题:

赞美田园牧歌,或者赞美二舅‌‌“在逆境苦难中仍旧乐观顽强茁壮成长的故事‌‌”,这样的励志故事从小到大人们都听过无数遍,张海迪、海伦凯勒、居里夫人……如今,又多了一个不知姓甚名谁的‌‌“二舅‌‌”。

二舅的故事不会跳脱出任何一个励志框架:从小天资聪颖,可造之材,但时运不济、命运多舛,遭遇磨难,二舅的磨难是打错了针,不幸成为了残疾人,但他并没有因此向生活低头,而是乐观向上的掐住了命运的咽喉:

自学木工手艺,把领养的女儿养大,照顾80多岁不能自理的母亲,嗯,很伟大很约翰克里斯多夫。

如果这个故事是真的,我很钦佩这位二舅,就像我钦佩历史动荡中经历那么多苦难,仍旧像野草般生生不息的国民一样。但从始至终,视频中二舅没有说一句话,只是沉默失语的配合摆拍,我们所了解的‌‌“二舅‌‌”只是up主用文案和镜头构建出的二舅形象,它真的能代表二舅的心声吗?未必。

我特意翻了这位up主‌‌“衣戈猜想‌‌”的资料,作为百万粉丝的up主,单条视频播放量常破百万,这样的数据完全可以支撑不菲的收益。然而他或他的家庭自始至终对二舅提供过什么实质帮助吗?只是在需要拍视频素材的时候找到了‌‌“二舅‌‌”作为工具人,是否是真的二舅都不一定。

而他的视频最终导向‌‌“治好精神内耗‌‌”更是利用、消费、美化苦难。从中透露的潜台词是:二舅面临这样的苦难都乐观活下来了,你还有什么资格抱怨呢?

这个潜台词转化一下就是:

疫情是有些困难不便,但二舅面临这样的困难都乐观活下来了,你有什么好怨天尤人的?

周公子炫富是有些不公平,但二舅面临这样的不公平都坦然面对,你有什么不满的?

反之,那些愤怒、不满、悲观的人就成了‌‌“精神内耗‌‌”,成了‌‌“不够乐观‌‌”,成了‌‌“心理素质还不如二舅‌‌”。所以老舍自杀的原因就是心理过于脆弱,不如二舅,不是有一些人被批斗后乐观顽强活下来了吗?

二舅之所以显得坦然,是因为他根本没得选择,如果他生活在一个医疗资源稍微正常点的地方,他也不至于被迫成为残疾人。但我们要注意到,更多像二舅这样的残疾农民,终生都生活在贫困潦倒中,甚至早逝。难道我们要指责他们面对苦难‌‌“不够乐观豁达‌‌”吗?

正如高尔泰所说,‌‌“宽容、妥协是强者的特权。弱者如我辈,一无所有,不是可以学得来的。‌‌”弱者根本没有宽容的权利,他只能被动的顺从、接受,甚至在长时间的痛苦中练就自我麻痹。

没有任何理由去消解、美化苦难,对在苦难中顽强生存的人,我们一方面致以敬佩和同情,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反思苦难从何而来,如何避免这样的苦难,如何将人从苦难中挣脱出来,而非将苦难中被迫练就的麻木和逆来顺受美化成‌‌“乐观豁达‌‌”。

更没有理由将其包装成励志童话和心灵鸡汤,包装成所谓‌‌“消除精神内耗‌‌”的良药,如果真的是药,那也只是麻痹人们的精神鸦片。

毛姆曾经嘲讽过所谓的‌‌“苦难文学‌‌”:‌‌“有一派作家扩大了苦难的道德价值。他们声称苦难有益,声称苦难向精神世界开辟了美的新路,还声称苦难增强了性格的力量,使其从人类的粗芜中得到净化。遵循这些逻辑的作品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它们的作者都住在舒适的房子里,三餐无忧,身体强健,极有声望。‌‌”

‌‌“我知道苦难无法使人高贵,反而使人卑微。它使人自私、猥琐、狭隘、猜忌。它没有使人超越人本身,却使人称不上真正的人;我曾残忍地写道,我们不是从自己的苦难,而是从他人的苦难中才学会了顺从。‌‌”

是的,从他人的苦难中学会顺从,学会自我感动,学会故作乐观,学会自我麻痹,毛姆同时代的作家鲁迅笔下也有形象的展现:惯用精神胜利法的阿Q。

小说里的阿Q被糊里糊涂当成替死鬼砍了,但现实里的阿Q仍然活着,而且为数不少。当然,未庄是需要阿Q存在的,不然小说里的赵老太爷怎么微笑着享福呢?

 

所有跟帖: 

黑暗8月 最凶能量 終於降臨 -YMCK1025- 给 YMCK1025 发送悄悄话 (212 bytes) () 07/30/2022 postreply 08:03:41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

发现Adblock插件

如要继续浏览
请支持本站 请务必在本站关闭/移除任何Adblock

关闭Adblock后 请点击

请参考如何关闭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装Adblock plus用户请点击浏览器图标
选择“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装Adblock用户请点击图标
选择“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