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议二舅

来源: YMCK1025 2022-07-27 20:31:21 []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次 (70139 bytes)
本文内容已被 [ YMCK1025 ] 在 2022-07-27 20:39:46 编辑过。如有问题,请报告版主或论坛管理删除.

有关二舅视频及简介请去:https://bbs.wenxuecity.com/bbs/ghost/214461.html

 

 

老牌恶棍|看完二舅,我的精神内耗更严重了

image

 
 
 

在朋友地强烈推荐与被刷屏的好奇心下,我看了“二舅”的视频。

说实话,这十一分钟的内容,我是皱着眉头看完的。

尽管很多细节被一笔带过,很多苦难被一定程度地解构、稀释,但其反映的真实面貌却足够让人心塞。

也正因为其真实性,我完全没有被治愈的感觉,更找不到理由致敬。

乐观的二舅,慈祥的姥姥,孝顺的宁宁。乍一看,他们虽命运多舛,却坚强地活着,好像发出了光,平凡而伟大。

image

但当我们抛开歌颂的欲望,认真去审视他们的人生时,就能发现,一切并没有想象中那么明亮。

致残的二舅,不能自理的姥姥,两度遭抛弃的宁宁,这才是真正的底色。

而在这些简单的形容词背后,所折射出的是只有他们自己才明白、不足为外人道的辛酸与艰难。

那么,二舅是因为生不逢时吗?显然不是的。

生不逢时透露着一股宿命论,一种合理化遭遇的倾向,好像一切都是天意,无法去责怪任何人。

可事实是,如果有相对正规的医疗条件,如果致残之后有足够的赔偿与救济,他的人生或许会完全不一样。

这不是“不逢时”,而是不公平。

虽说这种不公有着时代原因,但不能因此无视它的存在,否则只会将悲剧延续下去。

而对于姥姥来说,她根本不懂浪漫主义笔下关于生老病死的哲学观,想要自杀仅仅因为受不了肉体与精神上的折磨。

image

对此,作者说,“老病”是上天的怜悯。

我不知道上天究竟要多怜悯,才会用“老病”来折磨我们,也不知道“老病”到底能为人生带来多少意义。

但我大概能猜到,那些真正被“老病”折磨过的人,他们应该是说不出“老天可太好了”“自己的生命又因此多了几分意义呢”这样的话吧。

至于其他人,如果可以,我想谁也不愿得病、不愿衰老,甚至不愿死亡,包括赞美“老病”的人。

视频中关于宁宁的描述并不多,但她被抛弃的原因,很容易就能想到。虽然幸运地被二舅领养,但始于不幸的幸运也是不幸。

因为幸运不会每一次都降临,也不会降临在每一个跟她一样被抛弃的女婴身上。

image

作者最后说,人生最重要的不是胡一把好牌,而是打好一把烂牌。

但我想说,在讨论好牌烂牌之前,人生最重要的首先是弄清楚发牌人是谁,并限制、要求发牌人不作弊,公平竞技。

不然只知道闭着眼拿牌,别人都赢麻了,而你手上的烂牌却几辈子都打不完。

虽然有人的牌可能比你更烂,但这显然不是你抓到烂牌还自以为天经地义的理由。

总之,对于整个视频的基调我是感到有些不适的,但这十一分钟的内容也还是触动到了我。

不是感动,不是敬佩,而是难受。

我见过很多像这样在苦难中挣扎的人,比如流浪街头乞讨的肮脏男人、驼着背捡垃圾的矮瘦婆婆、在菜市场捡菜叶的干瘪老头。

在他们身上,是一眼便能看到头的一生,是在没有选择的选择中也不得不选择的无奈。

而每到这个时候,我便忍不住会想,他们到底经历了什么,又正在经历着什么。

而他们本人是否会觉得,此刻遭受的苦难是合理的呢?

二舅火了之后,为了避免打扰,宁宁把他们接走了,算是为这一事件画上了句号。

但在广阔的视野之外,更多的人又由谁来接走呢?

=============================

 

我就是郁风 | 为什么人们追捧二舅?因为他们是阿Q

file

 

一大早我也看到了朋友圈刷屏的“二舅”,扫了眼封面和标题:《回村三天,二舅治好了我的精神内耗》,这种视频无非两个主题:

赞美田园牧歌,或者赞美二舅“在逆境苦难中仍旧乐观顽强茁壮成长的故事”,这样的励志故事从小到大人们都听过无数遍,张海迪、海伦凯勒、居里夫人……如今,又多了一个不知姓甚名谁的“二舅”。

二舅的故事不会跳脱出任何一个励志框架:从小天资聪颖,可造之材,但时运不济、命运多舛,遭遇磨难,二舅的磨难是打错了针,不幸成为了残疾人,但他并没有因此向生活低头,而是乐观向上的掐住了命运的咽喉:

自学木工手艺,把领养的女儿养大,照顾80多岁不能自理的母亲,嗯,很伟大很约翰克里斯多夫。

如果这个故事是真的,我很钦佩这位二舅,就像我钦佩历史动荡中经历那么多苦难,仍旧像野草般生生不息的国民一样。但从始至终,视频中二舅没有说一句话,只是沉默失语的配合摆拍,我们所了解的“二舅”只是up主用文案和镜头构建出的二舅形象,它真的能代表二舅的心声吗?未必。

我特意翻了这位up主“衣戈猜想”的资料,作为百万粉丝的up主,单条视频播放量常破百万,这样的数据完全可以支撑不菲的收益。然而他或他的家庭自始至终对二舅提供过什么实质帮助吗?只是在需要拍视频素材的时候找到了“二舅”作为工具人,是否是真的二舅都不一定。

而他的视频最终导向“治好精神内耗”更是利用、消费、美化苦难。从中透露的潜台词是:二舅面临这样的苦难都乐观活下来了,你还有什么资格抱怨呢?

这个潜台词转化一下就是:

疫情是有些困难不便,但二舅面临这样的困难都乐观活下来了,你有什么好怨天尤人的?

周公子炫富是有些不公平,但二舅面临这样的不公平都坦然面对,你有什么不满的?

反之,那些愤怒、不满、悲观的人就成了“精神内耗”,成了“不够乐观”,成了“心理素质还不如二舅”。所以老舍自杀的原因就是心理过于脆弱,不如二舅,不是有一些人被批斗后乐观顽强活下来了吗?

二舅之所以显得坦然,是因为他根本没得选择,如果他生活在一个医疗资源稍微正常点的地方,他也不至于被迫成为残疾人。但我们要注意到,更多像二舅这样的残疾农民,终生都生活在贫困潦倒中,甚至早逝。难道我们要指责他们面对苦难“不够乐观豁达”吗?

正如高尔泰所说,“宽容、妥协是强者的特权。弱者如我辈,一无所有,不是可以学得来的。”弱者根本没有宽容的权利,他只能被动的顺从、接受,甚至在长时间的痛苦中练就自我麻痹。

没有任何理由去消解、美化苦难,对在苦难中顽强生存的人,我们一方面致以敬佩和同情,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反思苦难从何而来,如何避免这样的苦难,如何将人从苦难中挣脱出来,而非将苦难中被迫练就的麻木和逆来顺受美化成“乐观豁达”。

更没有理由将其包装成励志童话和心灵鸡汤,包装成所谓“消除精神内耗”的良药,如果真的是药,那也只是麻痹人们的精神鸦片。

毛姆曾经嘲讽过所谓的“苦难文学”:“有一派作家扩大了苦难的道德价值。他们声称苦难有益,声称苦难向精神世界开辟了美的新路,还声称苦难增强了性格的力量,使其从人类的粗芜中得到净化。遵循这些逻辑的作品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它们的作者都住在舒适的房子里,三餐无忧,身体强健,极有声望。”

“我知道苦难无法使人高贵,反而使人卑微。它使人自私、猥琐、狭隘、猜忌。它没有使人超越人本身,却使人称不上真正的人;我曾残忍地写道,我们不是从自己的苦难,而是从他人的苦难中才学会了顺从。”

是的,从他人的苦难中学会顺从,学会自我感动,学会故作乐观,学会自我麻痹,毛姆同时代的作家鲁迅笔下也有形象的展现:惯用精神胜利法的阿Q。

小说里的阿Q被糊里糊涂当成替死鬼砍了,但现实里的阿Q仍然活着,而且为数不少。当然,未庄是需要阿Q存在的,不然小说里的赵老太爷怎么微笑着享福呢?

 

===============================

量子学派|滚蛋吧,外甥!

 

二舅,让互联网再一次撕裂。

一个世界感动莫名,另一个世界愤怒不止

彼之蜜糖,吾之砒霜。

彼之鸡汤,吾之毒药。

彼之泪水,吾之浊醪。

薛定谔方程的确连续,没必要坍缩了,这就是一个平行世界

image

然而,众声喧哗,二舅无语。

一切都是外甥说了算,十一分钟的视频,二舅一句话也没有说

这才是最可怕的地方:悲喜由你,自身无法诉说

总得让人说一句话,表个态:

滚蛋吧,外甥

1. 尊重每一个个体,但别歌颂苦难

尊重每一个努力和认真活着的个体,但别歌颂苦难

在大时代面前,个体很脆弱,每一个努力活着的个体都值得尊重。

时代的一粒尘土,压在个体身上,就是一座山

image

当个体被时代的尘土碾压时,需要的不是歌颂,而是反思

作为普通人,是不是就只能默默承受时代的碾压?

作为普通人,是不是只有“天才少年”的不幸才值得歌颂?

尊重个体的二舅,但不尊重这种标本的塑造

2. 二舅岁月静好,周颉才能在朋友圈撒欢

二舅在负重前行,周颉在岁月静好

当二舅被岁月静好,周颉们才能在朋友圈肆意撒欢。

认真活着的人,其实不需要观众

需要观众的人,都是因为有他人在负重前行。

周颉们三十岁不到,名下就有6套房产。

二舅一身残疾,还要养护他人

这个时候,还在假装岁月静好,那么邪恶就会在人间狂欢

3. 艰难的二舅,凝视的外甥

很多时候,他人只是在凝视

不管文字如何美好,二舅的生活是艰难的。

不管外甥如何表示共情,却与他站得极其遥远

痛苦是写作的源泉,但一定不能是你的痛苦。

二舅的苦,果然成了外甥的艺术源泉

image

自己的精神内耗,却要二舅的苦难才能治好?

二舅的存在竟然不是为了自己,这难道就是二舅存在的价值。

别凝视二舅,请帮助二舅,外甥。

否则,滚蛋吧,外甥。

4. 后浪与二舅,怎么如此相似

还记得2020年的“后浪”吗?

视频表面上看起来非常励志热血

像是长辈对晚辈们的夸赞与祝福。

image

但虚伪的表演,让以偏概全的例子更显造作。

假装的乐观,让那些挣扎在生存线上的孩子更加难受

今天的二舅,是不是和后浪有异曲同工之妙?

一种在红肿伤口搔痒的感觉,扑面而来

二舅本是被踩碎在墙角的黑色瓦砾,

小破站你非要给它刷上一片腮红呢?

5. 不追问苦难的原因,那就是巨婴

年近九十的老人依靠捡垃圾来维生”,被歌颂为“没有理由不努力”。

“每天坚持开直播,只为了给自己治病”,被歌颂为是“敬业”“自强不息”。

image

小时候看新闻,看到边远山区的孩子,跋山涉水走上几十里山路上学。

坐在电视机前的你,感动,流泪

这些故事听得少吗?

可年龄大了,难道就不应该想想,原因是什么?

如果仅仅像与五岁的时候一样感动,那是不是巨婴

6. 不要消费苦难,而要消灭苦难

面对苦难,自力更生的二舅的确值得点赞。

但苦难不值得骄傲,消灭苦难才值得骄傲

改革开放以来,消除几亿人的贫困,这值得骄傲。

如果哪一天,还在歌颂贫穷,那就是愚昧反智

image

苦难是逼不得已,不要消费苦难

苦难是社会毒瘤,我们要消灭苦难。

7. 眼泪不能消灭苦难,制度才可以

眼泪不能消灭苦难,制度才可以

如果你只是借别人的故事一哭,与外甥借二舅的痛比照幸福没什么区别。

在中国的角落,还有很多这样的“二舅”。

他们聪明智慧,他们勤劳刻苦

他们善良孝顺,他们任劳任怨

但他们拼尽了全力,他们忙碌了一生。

image

但生活依然困难,人生毫无改变

必须有更好的制度和体系,让这些人幸福快乐。

个体的眼泪毫无意义,那只不过用来浇你心中的块垒。

8. 让二舅赚点钱,比较重要

制度的事情需要时间,体系可以慢慢建立。

现在最迫切最紧要的,就是让二舅赚点钱

二舅干的木工活,很明显在这个时代落伍了,赚不了几个钱。

二舅年龄也大了,需要留点钱养老

而且姥姥年龄那么大,还是二舅在负责。

太需要钱了,二舅开直播才合理。

趣店罗老板有的是钱,打赏肯定是百万级的。

一个负责任的外甥,如果不是熬鸡汤,这个时候应该在乎的是脸面?还是二舅的余生呢?

9. 这世界最快乐的人是谁呢?

这个世界上第一快乐的人:

是不需要对别人负责的人。

第二快乐的人:

是从不回头看的人。

以上这些话完全不对

这世界第一快乐的人:

是从二舅的苦难中品尝出自我幸福的人。

第二快乐的人:

是庆幸自己没有成二舅实际就是二舅的人

10. 警惕斯德哥尔摩综合症

斯德哥尔摩症,是指被害者爱上苦痛之源。

在这种症状下,人们不是解决问题,而是解决提出问题的人

网友们歌颂二舅,在歌颂之余自我感动。

这些给予的一丁点“善意”,是对苦难的“恩赐”,也是对苦难的麻木

在一场“敬二舅”的狂欢后,还剩下什么?

只剩下外甥那句“又生在一个充满机遇的时代,我理应度过一个比二舅更为饱满的人生”。

有时候苦难是没有办法,这不值得回味

但有些人,却偏要从苦难中找出一些乐趣来。

11. 将个人悲情归于宏大叙事

将苦难归于命运,这是无奈的不幸者的自我救赎

将艰难付诸天意,这是古老专制时代的主流叙事

不能帮忙解决问题,就把问题推给苦难者自身。

一切都是你自己的问题,谁叫你上辈子不乖呢?

image

如果一个人遵纪守法,认真工作,但却一直遭遇苦难。

那就要思考,到底哪里出现了问题。

个人悲情不必归于宏大叙事,但应该有反思的权利

12

毛姆说:苦难无法使人更高贵,反而使人更卑微。

所以,旁观者不要去歌颂苦难,而是应该消除苦难

尼采也说:受苦的人,没有悲观的权利

所以,对于苦难的个体来讲,的确应该再鼓起勇气。

这个视频解读已经有点走样了,感动,反感动,反反感动……

其中一个解读最为奇特:二舅只是想告诉我们一个答案,不要乱打针,特别是第4针

作为一个数学爱好者,我对二舅有另一种看法:

这个要用微积分来解释,这世界不只有一个二舅,每个村都可能有一个二舅,每一个二舅dx都是一个微分,每一个微分f(x)都有一个自己的故事,从这些故事里我们能求出导数,找出规律寻求原函数(命运原因),最后积分就能得出这些人的总体命运。

image

这种命运一定悲凉,歌颂就是一种恶

所以,滚蛋吧,外甥。

=================================

 

 

 

青春好暖和|关于“二舅”的十问

=======================

看完刷爆的二舅视频,大家有很多感言,我这个问题宝宝不一样,我有很多问题,明人不说暗话,那我就大大方方提一下:

1、宀先法规定,受教育权是一个人的基本权利,二舅所在的市为什么为什么全市通考只收上去三份农村来的试卷?在城镇化率约17%,全匡总人口8-9亿的七十年代,一个市只有三个农村孩子?

2、二舅正儿八经一个残疾人,为啥就不能领残疾证?不能享受残疾人福利待遇,不能上残疾人学校。作者说是因为手续问题,中间究竟出了哪些差错?有多少残疾人遇到了这种情况?这可都是实打实的问题,甚至是涉及开刂法问题,不能就这么轻易放过。

3、打针其实并不是二舅腿跛的真正原因,给二舅一天打四针的赤脚医生其实不是罪魁祸首,真正原因是没有及时吃上“糖丸”得了小儿麻痹症(学名:脊髓灰质炎),这种病广泛流行于1916年,在五十年代达到顶峰,发达国家在50年代成功研制出疫苗,而糖丸是一种虽然有极低概率副作用,但事实上很大程度降低了小儿麻痹症的发病率的国产疫苗,顾方舟院士1962年成功研发糖丸疫苗,1965年推广,1978年开始计划免疫,但笔者作为90年初生人,仍见过不下五例同龄患者,且在网上一提起,还有不少同龄人有印象,说明到了90年代,仍然有相当数量农村幼儿没有吃上糖丸疫苗,为啥农村糖丸不够?这个受害群体到底多少?作为一国躬民,他们得到了什么样的社会补偿和帮助?

另,二舅活了几十年都一直错以为害他跛脚的是当年那个医生,这不是二爹的错,毕竟他不会上网,而作为熟悉受众特性,擅长制造热点来给九菜加油喊别特么躺倒,给爷立正的视频达人,就非常有必要带着二舅给人家郑重道个歉了,想必虽然你二舅本人不计较,但是这位医生这么多年背负乡邻们“要不是你这个庸医,人家二舅现在都是资深工程师发达了都”的名声,心理压力也挺大的。

4、二舅给养女掏出十几万的积蓄在县城买房子,是半辈的子积蓄,一个勤奋拼命又有才能的人拼半辈子才能在县城买上房子,这不是可歌可泣的奋斗史,这是艰辛的苦难,这种现状不仅没有缓解甚至有变得更加严重之势。现如今,大多数在城市生活工作的年轻夫妻,要靠六个钱包才能在城市买婚房,一个残疾老爹的半辈子积蓄就想买婚房?想都别想了,这种情况下,社会分配结构和制度是不是值得认真斟酌斟酌?

5、二舅意外进入别人家庭那一段,故事有些荒诞但很悲情,以女人和他原配的丈夫因为煤气中毒死在了外地工棚收了尾,我很关心这对苦命鸳鸯姓甚名谁,因为在我浅薄的法律认知里,这属于工伤,我很想知道,他们的孩子如今怎么样,他们的直系亲属有没有得到合理赔偿。

6、二舅的养女两次被抛弃,这真是个苦命的孩子,视频里说宁宁十年前结婚了,笔者猜测宁宁大概是85后,两次抛弃,也就是说亲生父母不要她,第一个养父母也不要她,然后才遇到了作者的好心二舅,视频中没有提到宁宁有什么严重的先天疾病,而且能结婚组建家庭,说明她身体应该很健康,为啥会被抛弃,二舅收养的是刚出生不久的宁宁,刚出生不久就短时间内被抛弃两次?生父母有没有扶养能力?如果没有扶养能力,是否有辅助扶养法律条款?社会机构是否跟进?如果有扶养能力还抛弃宁宁,那是可能构成遗弃罪。宁宁这样的被抛弃案例多吗?原因是什么?有没有学者研究这些现象?有没有代表来提案?有没有立法关注、落地?

7、二舅的妈妈,也就是视频中提到的姥姥,因为太老了衰弱了,生活不能自理就要尝试自沙,是什么原因让这里一个人太老了不能创造还耽误创造经济价值了,就得被迫试图自沙并且最后还是上弔自尽,没有尊严地离开这个世界。我不想猜测她是因为没有足够的社会养老补助因而想提前结束自己,好让自己这个没有用的老太婆,不再拖累已经身负重担疲惫不堪的残疾儿子。有没有人关心过这个群体,这样的农村老太老头有多少?姥姥不想拖累二舅,二舅不想拖累宁宁,满屏皆是拖累,累累累,这个族群的普通人,仿佛已经无力平静享受老年,累为何?为何累?

8、视频中提到了,1977年恢复高考,既是恢复,说明之前本来有高考的,但是据史书记载,该时期中匡并无外部战争或者持续性全匡严重自然灾害,好好的一个匡家为何要暂停高考?耽误了多少人的多少年青春?谁的责任又由谁负责?你们一直说伤害中匡人民的事件不能忘却,伤害中匡人民感情的事决不能原谅,怎么这事就给忘了呢?

9、作为外甥,这么多不公不义不堪回首的屈辱之事,于情于理都终生难以释怀之事,没吃上糖丸跛了脚不提了,跛了脚后与大学无缘也不提了,后面的通通都不提了,单单人家明明就是腿跛了,但不知道啥情况,残疾证就是没办下来这件事,都令二舅非常失望以至于失望到想去北京溜达溜达朝圣了,而作者竟然就这么一把鸡精一把白糖,一把孜然一把盐,怪味鸡汤着就把二舅的故事写完了,活生生浑身破洞衣衫褴褛走出了一身华服上星光大道的感觉。

试问二舅百年之际,真的能安心赴黄泉吗?再者,66岁老汉迫于生计和照顾老母不可兼得,只好出门随身携带老娘,你竟然说这对6688组合很酷,我这个文化水平一般的人都对酷字产生了严重怀疑。

我的苍天老鹅呀,这一点都不酷,真的不酷,没有谁真心希望自己66岁的时候要领着退休金享福的年纪了,还要在生活与尽孝之间狂奔不停,让行将就木的老母亲不得不跟着你出去颠簸。

亲,都不用把你二舅当个天才,因为他本来就是个天才,你只用稍微把他当个人,都会看到他的背影如同朱自清看到他爬上月台买橘子的父亲的背影一样,只想默默流泪,怎么还酷酷酷大拇指起来了。。。因而,用酷这种象征着舒展,自由,勇气的词汇形容这对母子在大锤之下苦苦挣扎而不得动弹的悲惨世界现身说法二人组,是对你没有尊严活着的舅舅和没有尊严离去的姥姥的不敬,大不敬,最后还说出一句:人生这张牌打的很好,取得了胜利,在一个苦命人凄惨不已的伤口上撒盐,说你是冒天下之大不韪有点夸张,但也不是很过分。

王小波当年劝自己的外甥不要搞艺术,因为痛苦是艺术的源泉,没想到30年后另一个外甥的痛苦真成了他外甥的艺术源泉。

可谓是:谢谢您嘞我的外甥。

10、村里年轻人都走光了,外出工作挣钱了,全村只剩下几百个老头老太太了,这种村子在全匡应该不在少数,关于这些留守老人的命运我也有一些疑问:像作者姥姥一样有胃病了不能像干部一样住进病房看病,只能自己找人针灸的人有多少?

最后,牺牲这个词很有迷惑性,听起来很光荣很伟大,但当你的牺牲是建立在卸掉自己的基本人之权利之时,你要小心,有些人在旁偷着乐,然后说:看吧,傻子就是这么容易忽悠。

当你觉得他们是不是在宣传默默无闻无怨无悔的拉磨驴精神的时候,你没想错,你就是那头驴。

励志本身是很好的,但是建立在丧失人之基本权上的励志的本质,是奴役,而能从苦痛的奴役当中找寻出“酷”字的,是上好的奴隶料子。

你的岁月静好,你的自由和力量,从来不是来源于恩赐,也不来源于命运的安排,而是不服从者们的抗争。

苦难就是苦难,永远不要歌颂苦难,不要为苦难感动,更不要将老中的吃苦为荣传承下去,而是应该从苦难中反思和吸取教训,否则苦难就真的恒久是苦难了。多难不会兴邦,多难之后多思才会有兴邦之路可循。

没有任何一个族群的精神内耗会因为二舅那样无怨无悔埋头干活精神所治好,而只有当这个族群的的目田,生命,财产得到尊重并保护时,才能被真正治愈。

说我啥事都只看负面的人,我就想问了,说好了中国人不骗中国人,要关爱同胞,可是为什么你们看到同胞遭受苦难、权利被剥夺之时,不是感到悲剧和愤怒,竟然是励志和学习呢?不是去反思底层问题而是要去“排除万难,争取胜利”呢?

到底什么是真正的难?又在争取谁的胜利?

古斯塔夫·勒庞在《乌合之众》中里说,一个民族首先要改造它的精神,否则这个民族无法选择自己的制度。

不要问我解决方案是什么,我想说,当我们都开始提问而不是感动得咕噜咕噜喝迷魂汤的时候,就是改变的开端。

=============================================================

 

行走的哈姆雷特|二舅叙事本质是苦难美学

============

cdtimg

B站一部刻画乡下残疾人二舅的短视频火了,我对创作者如此细腻观察亲人而感动,不过对于这样的作品大火,在这个社会是不正常的。

不正常的地方就是这部作品太符合中国人熟悉的正能量叙事逻辑了。一个因意外而残疾的普通乡下人,并没有因命运不公而自暴自弃,而是选择积极阳光的面对,过着自己平凡但坚韧的一生。

可能大部分在学校里的学生和在大城市里的上班族,看到这样的作品会想起自己某个长辈,或者就是辛苦养育自己的父母,从而拥有了强烈的共情,并在想象中喝下这碗质朴的鸡汤。

这个叙事遮蔽了生产苦难的社会环境,仅仅凸出了人克服苦难的豁达。这是标准化的苦难美学。

要知道社会上还有太多懦弱的二舅们,比如在上海疫情后许多盲人按摩店店员,无法再次营业,基本生存问题不能解决。残疾人问题,在这个浮躁的社会,鲜有媒体主动关注,更无大的政策动向。

注意二舅的残疾,是庸医打针打坏的,那这位庸医有无付出代价,这是一个明确的法律问题。而在作者的叙事中,成了岁月无情的玩笑一笔带过。看似二舅哭,其实是在悲剧外表内裹着密糖,苦难是噱头,积极弘扬正能量才是真正的表达。

还要注意一个残疾人常年照顾另一个八十多岁的老人,这个老人还曾经想过上吊,作者在这里依然是云淡风轻的描述着,拿自杀调观赏者胃口,反衬二舅的人格。这里的疑问是空心化农村的养老情况恶化。

没有一句对社会的批判,只有任劳任怨的民众。

这个格调契合了疫情三年多数人失落的心情,每个人都存在“残疾”,有的人存的钱取不出来了,有的人房子没到手还要继续还贷款,有的人还在隔离在家,有的人找不到工作,有的人破产……总之,创伤之后,人需要一种自强自愈的精神。

这个人格力量不是那些被厌弃的精英人士,昨天是董宇辉,今天是二舅,这给人以安慰,让多数人觉得忍忍,换个角度,世界就变好了,就像于丹、陈果、白岩松教育青年人那样。连残疾人都可以拥有如此坚毅和豁达的精神,你有什么资格消极下去?

是的二舅叙事,正是对冲那些喊着内卷、躺平、润的人,告诉他们安贫乐道亦是一种人生。消极自由并不妥,积极自由才是人生需要的。因此二舅的故事火速被B站推送到热门第一,各大媒体转载关注。

各大媒体不会放过每一个软化批判的故事生产,如那位九十多岁摆地摊且“幸福”的老阿姨,那些偏远山区考上名校的孩子,之前是感恩贫穷,现在多少带点感恩残疾的意思了。不是作者本人,而是这个故事的社会功效。

由此我们再想想莫言的文学观,文学就是要揭露社会的阴暗面,要揭示人性的幽暗。为什么呢?因为社会上有太多值得被镜头记录的问题,等待曝光然后改善,建立再残疾上的赞美就是会遮蔽更真实的一面。

人们太不习惯接受批判的表达了,乐于喝鸡汤,以为过段时间社会好起来。这种自我麻痹自我感动的叙事,最终只会让更多的人享受苦难,然后看不到一丝进步与未来。

 

================================================

 

卖杏花|你不是缺二舅,你是欠揍

 

跟B站的刷屏二舅不一样,我这个段子是真的:

读高中时,有位同学姓肖,有一次他解释自己为何从不好好学习:

“我这样浪荡,都是我爹妈的责任。他们把生得囫囫囵囵。要是我生下来就缺胳膊少腿儿,那我一定会身残志坚,好好读书,就像张海迪一样。”

所以,“我成不了张海迪,都怨我爹妈。”

按照“天将降大人于斯人也”的逻辑,这个“肖某人”——他当年的自称,一点也没说错。苦难就像西地那非,只要嗑得多,总会勃起的一天。

《回村三天,二舅治好了我的精神内耗》,姑且不说这个“精神内耗”是个什么品种的耗子,在你二舅治好你之前,他早就被困难磨掉了体内所有的齿轮和传动轴,耗不动了。

他和老母亲摄入的那点卡路里,也就够走几步山路。你这好外甥,真要学他?

与很多人看法不一,我认为这个故事非常可疑,大概率加了料。

画面刻意摆拍,文风曲意逢迎,所有我们对于农村美好人性和人生的想象,都被收编了进来。

太圆满的故事,只能来自更圆满的剧本。

第二句台词就恶心住我了,“他们在这个老屋生活,建它的时候还没美国。”显然,“他们”是“建它”的主语,可是我没看出你外婆和二舅是华盛顿的同龄人呀。

要说这祖宅是你外公家的祖产,那么他们村没经历过土地革命吗?

这句话的腻歪和鸡贼,基本贯穿了全文。你二舅的任何一个段子,在中国农村都能找到类似的原型,但拼到一起做件百衲衣,就找不到能套上的人了。

我还很好奇,哪一种治高烧的针打错了,会把腿脚整残疾?

我很好奇,几十年前北京有哪个部队可以容许战士的兄弟,以“家属”的身份同住?

还有那位首长给你二舅搓澡的段子,除非他们那段时间相爱了,要不,你还是再加一句,“那首长的搓澡巾上,用金丝绣着五个大字‘为人民服务’”。

要写你二舅,就好好写,非要请首长出场开光加持一番,首长尴尬,二舅也难受,大可不必。毕竟,二舅最终没有成为首长,而首长也没成为你二舅。

底层最可悲的一点,就是攀亲慕强。再写剧本的话,请忘掉首长吧,他们正夜以继日地操劳国计民生,没空给你跑龙套。

二舅的刷屏,偶发却不意外。我在《董宇辉:人民的氧气瓶》中写:

就像李敖评价武侠小说所说,其助长了一种“集体的挫败情绪”。而这种情绪,正好从小说中,“得到手淫式的发泄,给逃避现实者机会,给弱者满足。”

归根到底,二舅的好外甥是想告诉我们,在这么“公平”的国家里,即便一生遇到很多苦难,即便66岁还得拖着病腿照顾88岁的老娘,你还能“成为村里第二快乐的人”,网上几天来最靓的老男人。

可是我不得不说,这很扯。为这条视频感动的人,很贱。社会应该加价又加量地毒打这些人,尽快治疗他们的精神内耗,让他们全部成为这个国第二快乐的人。

我也有二舅,也是从村里走出来,当然我们家没有那么大的古宅。我多少也经历过一些苦难,我二舅的经历更惨。对苦难,我们还是有一点体会的。

苦难,就是消耗你,羞辱你,奴役你,封闭你,瘫痪你,让你既不自由,又不快乐的那些东西的总和。苦难就是一摊屎,你咀嚼到最后,或许会有一两条未消化的草根还比较劲道。可你终究是在吃屎呀。

赞美苦难的人,不是骗子就是傻子。我不信他们谁会散尽家财,让子女每天饿着肚子,初中没毕业就辍学去打工,等他们发高烧了,再扭送山村的赤脚医生和巫婆神汉处置。

当然了,如果赞美苦难可以让自己获益,那样吹得再过火也是应该的。毕竟,让牛马乐于拉套,车子才行稳致远,掌鞭的才会更加快乐。

所以,感谢二舅,感谢这个伟大的时代。

 

=========================================================

 

山巅上的加图|片子拍的很讨巧,但我更想听听“二舅”自己咋说

===============

异世界归来的“二舅”,和他奇特的“认命乐观主义”。

昨天,B站这个名为《回村三天,二舅治好了我的精神内耗》的视频火了,一大清早,很多人都在转、评这个故事:

很多朋友让我谈一谈观后感,说实话,片子我看完了,但总有些怪怪的感觉无法说出来。仔细捋了捋,似乎是这样的:

首先我们必须承认,这个片子拍的确实很聪明。

在当下的舆论环境下,有一个视频、一篇文章,越火往往就意味着它需要经过越严苛的审核。思想稍微歪上那么一点都容易被404,甚至给作者惹祸。

而这个片子,偏偏主题思想正的不能再正了。你看片中借二舅之口说出了“他要去北京看看‘他’……他说改革开放好,‘他’也好。因为‘他’公平。”还有最后引用的那句语录:“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

我听说在某些特殊年代,所有影视、文学作品,都是要习惯性的引用一下语录的,因为唯有如此才能上个“保险”,让作品显得安全。如此说来,《回村三天》这个视频,也算是上了这么一个远古级的保险。安全的不得了,难怪明明讲了一个残疾人的悲剧故事,视频火到这个程度,也没人来找麻烦。

更毋宁说,这个视频的主旨总结起来说,其实“命苦不能怨政府,点背不能怨社会”,苦难别问缘由,受伤不要纠结。就是被误诊治瘸了腿,也要不等不靠、不埋不怨,拄着拐奔向人生胜利终点线。

别问,问就是一定会成功。

但按说这么正能量的二舅故事,首先感动的似乎应该是故事中“二舅”的身边人。比如与二舅相依为命那位“姥姥”什么的。

可是从作者的讲述中,感觉“姥姥”反而没太被正能量到,她的人生态度,是“其实也不是很想活了”,还真的主动寻求过自杀。

那位问题就来了,为什么讲故事的那个“我”,只在村里住了“三天”就被“二舅”治好了精神内耗。可和“二舅”相依为命的“姥姥”,天天耳濡目染,反而没有被“二舅”强大的正能量感染呢?

这个问题,作者自始至终是没有给我们解答的。他把这个关键问题一笔带过了,而片中同样本该说清楚,结果却稀里糊涂一笔带过的地方还有很多。

比如,造成“二舅”人生悲剧的那场高烧,究竟是个什么病?那个医生为什么要一口气给他打上四针?打完针以后他怎么就瘸了。片中说二舅瘸了以后躺在床上拿着赤脚医生的书研究了一年,然后就死心了。为什么就死心了?以后碰见医生,人家说“这病搁现在你去告我,我得养你一辈子。”二舅为什么就能相逢一笑泯恩仇了?他这个人生超脱是怎么达成的?视频好像也无意讲明白。

又比如,原本学习成绩很好的“二舅”被打瘸了以后,怎么就毅然决然的放弃了学业了?老师来劝都不听?从后面的讲述倒推一下二舅弃学的那个时代,刚好应该是某个“停课闹革命”,正常学生想正常读书都可能没机会的时期。这个时候,一个原本热爱学习、却身患残疾的孩子在老师劝他继续学业的时候,执意选择主动弃学,这个情节是不是有点魔幻?

又又比如,“二舅”后来上北京,去看“他”,又在澡堂里洗了个澡,偶遇了某位“首长”,对方还给他搓背,把看到的同乡都惊着了——这个情节在整个故事里,讲的特别生硬而突兀,不知道作者是想表达什么?这位“首长”的平易近人,关怀弱势群体?还是二舅的处变不惊、沉稳大气?而且更奇葩的是,这个莫名其妙的情节紧接着作者讲述二舅的“残疾证”莫名其妙的没办下来之后。

按说这才是自己的大事儿,二舅既然都让首长给他搓澡了,人之常情应该会提一嘴吧?这位“首长”这么体贴民情,也该问一句吧?

以我的生活经验,正常人在澡堂里相遇,都搓上背了。总是会唠几句嗑的。首长给二舅搓着背,一句“老哥,你这腿是咋这样。”马上就把故事展开了。二舅他人生当中当时最大的难题——没有残疾证。马上就能被触及到。那“首长”若是真好,应该为他解困才对。

可是却没有, 二舅和首长搓了半天澡,也不知道他们到底聊了啥,就是没聊自己残疾的事儿。如果这个故事不是瞎编的,那唯一的解释似乎只能是二舅真的跟高僧一样看破红尘、大彻大悟了,把自己的切身困难根本不当回事儿。

是的,在整个视频对二舅故事的讲述中,有太多本来很关键的情节,被作者一笔带过、模棱两可、稀里糊涂的就那么将就过去了。

搞的这个故事里的所有人物,尤其是二舅自己,好像都心眼大的能穿过去骆驼。对能决定自己命运的那些关键遭遇,一笔带过。却在人生中某些小节上抱着执着的、认真的、莫名其妙到盲目的乐观主义态度。

这是整个视频给人感觉怪怪的原因所在——有点太魔幻现实主义。

当然,你可能要说,这也许就是作者想表达的啊!——人生很多最关键的节点,遭遇的那些打击、不公、苦难,就是认真、讲理也没用,被魔幻所左右了呢?

可是,有这样认识的人——我们管这叫“认命”——他的人生态度,要么就真的像个得道高僧一样看破红尘,彻底出世。要么就像文中的那个“姥姥”一样,最后的态度是“其实也不是很想活了”。

但二舅的人生信条,恰恰不是这样的,他的人生信条——按作者最后的拔高——是他抄录的那句语录“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

这个精神叫什么?学过点革命史的人都知道,这叫“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一个革命者往往是乐观的,是因为他相信这个世界可以被自己的力量所改变。所以遇到不公,他才会呐喊、遇到苦难,他才会追究,一定要把事情搞个明白才会算完。

而一个放弃追究自己苦难、遇见不公不申诉、让自己人生就这样了的“认命者”,他可以是悲观、或者是达观,但他绝不可能乐观。

“革命乐观主义”或“认命悲观(达观)主义”,这是两种完全相反,彼此不容的人生态度。

可是在《回村三天》这个故事里,我们却看到了一种非常稀奇古怪的人生观“缝合”。

我给它起个名好了,就叫“认命乐观主义”——既认命,还乐观。理论上这种人生观是不可能在现实中存在的,搞的故事中的二舅好像是从异世界归来的一样。

file

而为了把这个逻辑强行讲圆,作者在讲述过程中添加了很多“机械降神”的剧情——比如二舅从打击中走出后,在家里看了人家打了三天家具,就学会了做木匠活……

据我的理解,木匠它是门挺有技术含量的手艺,普通人是需要师父带着学上很多年,边教边练,不断纠正,才能最终学会的。尤其中间必须有一个你作,师父旁边给你纠偏的过程。你看我爷爷木匠就做的很漂亮,我在他旁边看了十几年,我都没学会。是我太笨了么?

可是《回村三天》这个视频里,把二舅学木匠的流程编的跟阳明先生龙场悟道,六祖惠能得传正果,只要看上几天,顿悟一下,马上就一通百通了。

……

联想到视频里作者说自己“回村三天”,就被二舅治好了“精神内耗”。我深刻怀疑在这个“宇宙”里,人物的关键命运转折,都只要“三天”。

说起来,咱们中国人,好像确实特别喜欢这种“一针顶破天”的“机械降神”故事。起初有人说“半部论语可治天下”,后来有人说“精神原子弹”能胜过一切武器,直到现在还天天有老中医、老蒙医、老藏医说他家有个什么祖传秘方,吃了以后包治百病。

image

而这种故事逻辑,放到现代年轻人爱吃的鸡汤界,就是这种二舅三天就学会木匠活,三天又治好了我的精神内耗的奇葩段子。

理论上说,除了包装新潮了一点,这个故事并不比上述那些老套段子高明多少——故事的主角,都不像是在现实中生活的,而宛如异世界归来一般,有魔幻的遭遇,又魔幻般的开挂。

当然,为什么这个视频突然能火,我也不是不能理解。它跟时下我们社会的某些困境有关——从我们这代年轻人自己的角度讲,我们既不想完全躺平,又不甘心天天无意义的996。从官方的宣传考虑,则既不想年轻人凡是都认真、计较,以至于亢奋而至愤怒;又担心大家彻底看淡、摆烂。

所以这个时候,一个“认命乐观主义”的二舅刚好就能讨巧的挠到所有人的痒痒肉——

这个段子教育大家,该认命的时候要认命,有人打瘸了你的腿,不给你残疾证,见面还把这事怼到你脸上说。你也“笑骂一声”就过去了。

但同时,该乐观的时候你还是要乐观。语录还是要抄,木匠还是要做,娶不到媳妇、没孩子领养一个也好,攒一辈子钱给孩子凑个首付应该开心。要乐观的活着,相信每个人“最终都能胜利”……

鸡汤确实很浓,能量确实很正。

唯一的美中不足,就是如前所述,这个“认命乐观主义”在现实中是难以两全的。一个人如果乐观,那他一定会活的认真、不认命。如果认命,则一定悲观或者达观,不会活的那么拼搏。

指望一个人的精神既昂扬向上,又对自己遭遇的苦难不公毫不在意,老黄牛或永动机一样麻木而又不知疲倦的向外发光发热……

这样的神人,估计是来自异世界。

另外,提一点意见——虽然这个视频里作者全程都在讲故事,但全程都是作者这个侄子在讲。

其实,我更想听听“二舅”自己能说两句。

因为我疑心,二舅对自己此生的总结,估计会跟他外甥不一样。

image

============================================================

 

有马体育|谁对二舅的苦难负责

====================
 

今天故事的主题是「 弱者没有宽容的权力 」

一段名为“二舅治好了我的精神内耗”的视频在网络刷屏。视频中的二舅曾是村里的顶尖学生,但因村医打错针成了残疾,自此靠做木工过日子。他生活拮据,但掏空十几万积蓄给领养的女儿买了房。他66岁了,还照顾着生活不能自理的母亲,兼顾着村里几百位老人的物品维修工作。这被赞许为一个关于遗憾但又不畏遗憾的正能量故事,正如媒体评论的,“二舅活出了我们向往的饱满人生”。

时代如刀,命若野草。抛开精心准备的文案,视频呈现的不过是一个农村残疾老人的艰苦半生。而在乡村的各个角落,这样的遭遇与故事并不发生在二舅一个人身上。很多人在这段视频上找到共鸣,在评论区回忆起自己父辈或祖辈的故事。二舅这样的人在乡土中国广泛存在。

人们感叹二舅面对苦难的强悍,为其不畏遗憾的生活状态而感慨。但这样的状态与其说是坚韧,不如说是无奈,与其说是淡然,不如说是没得选。在匮乏年代的贫瘠乡村,向上的通道只有高考。考试制造出巨大的鸿沟,二舅掉进沟里,就此安下了家。沟里的生活并不像有些人说的那样,“躲进小楼成一统”,潇洒飘逸释然,而只不过是一个留守老人的不得已而为之。

中学作文常见苦难是一笔财富这样的命题,而视频也只是另一形式的命题作文。事实上,苦难并不是什么财富,别人的苦难才是一笔财富,比如二舅的苦难就成了UP主的爆款视频素材,90年代的下岗潮就成了相声表演的艺术源泉。在具体的现实生活中,UP主不必做木工养活自己,老艺术家不必担心下岗危机。拔高苦难的人往往并不亲身经受苦难。

人们只是在视频中粗粗看到二舅经历了什么,但看不到二舅在现实中真正缺些什么。一位被打错针的少年人,一位办不下残疾证的中年人,一位靠着做木工攒养老金的老年人,在他的身边还有相依为命的母亲,一位“也不是很想活了”的88岁老人。二舅在现实生活中缺的东西还有很多。可以肯定的是,二舅的生活并不像媒体所说的那样饱满,反而相当匮乏。

一个人不会天生幸福,一个人也不会天生苦难,一个人更并不会天生对苦难处之淡然。我们需要思考的是,是谁制造了二舅的苦难?我们更需要思考的是,当二舅被一步步逼进生活的角落,让他就此扎根,甚至无奈接受的时候,又是谁在歌颂这种接受?二舅的视频并不是一次全民治愈,反而更像是一次全民麻醉。作者和观众都没有直面问题,而是一道回避了问题。

有人曾这么评价,作家高尔泰出国之后,文风日渐平淡,学会了宽容和妥协。这位经历了上世纪几乎每一次苦难的老人回应说,“宽容、妥协是强者的特权。弱者如我辈,一无所有,不是可以学得来的。”在现实生活中,弱者没有宽容的权力,而人们总是替弱者宽容。比如在今天刷屏的视频中,二舅全程沉默,一言未发,任凭旁白和镜头定义了他的大半生。

二舅的经历不独属于二舅,二舅那一代人面临的问题也不独属于那一代。故事依然在发生着,二舅也依然存在着。只不过以前是村医打错针,现在是疫苗打错人,以前是农村孩子出头靠高考,现在是中考之后就分流。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遭遇。二舅不是不遗憾,而是没得选。

二舅视频有没有治好精神内耗还不好说,但二舅和普通人面临的生活问题依然没有解决。就像最近屡上热搜的明星们考公事件,小镇做题家的公平竞争问题,还有各地层层叠叠的烂尾楼。这些问题和二舅当年的问题并无大的区别,一个人的生活机遇究竟是如何被掌控和塑造的?问题依然没有答案,时代的刀还悬在头顶,因为我们只知道不怕牺牲、排除万难,而从不管问题来自何方。

 

 

=========================================================

 

翻书侠西木|王五四:你的残疾二舅和他的正处级大伯

 
 
 

image

作为一名食评人和时评人,我发现生活美食领域和社会公共领域的从业者,有一个共同的毛病,都喜欢拿原生态说事,一个是加工原生态的食材,一个是加工原生态的苦难,而且都能加工成美味,甚至是营养品。这当然跟受众的认知能力和个人喜好分不开,公众本质上都喜欢心灵鸡汤,本质上又都分不清鸡精和真鸡,本质上这二者其实也没什么区别,我甚至隐隐感觉这种所谓的心灵鸡汤,就是当年的人血馒头。

不论是虚假的心灵鸡精汤还是真实的人血馒头,都有大把的人喜欢喝喜欢吃,不论是被骗也好,还是愚昧也罢,这两件事就像是鲁迅他家门口的两颗树,其实是一种树。

公众越来越傻,而骗子则越来越真诚,也对,你都这么傻了,我还需要遮遮掩掩费那么大劲干什么,骗子不仅不需要遮掩了,还越来越坦诚相待了,而且还形成了自己的一套理论依据,这就像普华商业集团董事长翟山鹰说的那样,“如果有人说我是个骗子,我是挺高兴的。

这说明我比你有智慧,也说明你以后真要学会用自己的理性去控制你的贪婪跟恐惧。”简言之就是,你被骗,一是因为你贪婪,二是因为我比你聪明。“你是被骗的,不是被抢了,不是被强制性的,肯定是你自己主动掏钱把钱给了骗子。所以你想一想,骗子是不是比你要有智慧”这句话就更好理解了,我不骗你,天理难容。

像翟山鹰这样真诚的人不多了,江西国资委的周劫算是一个,只不过一个在外人看来是骗子,一个是傻子。看了周劫的朋友圈截图,我一度以为他是不懂微信是一个怎么样的互联网产品,也不懂朋友圈是一个什么样的应用,他就像雷锋一样,一边把朋友圈当日记本用了,一边又怕大家不知道他干的那些好事。

又或者,他真的把朋友圈里的人当朋友了,家长里短,互诉衷肠,“父亲的副局长没问题了”“省厅人事处的人刚打了电话给我爸”,“感谢家族的所有人(三伯、大伯)”,“第一次见到江西省副省长……,我激动的快眼泪出来了……”,“现在见厅级干部麻木了,处级干部家人全是”,真有点“一门三进士,父子两探花”的意思。

不知为何,他还把他爹带上,自比了一下江西老乡“严世蕃严嵩”,严世蕃未经科举步入仕途,以严嵩的名势,先入国子监读书后为官,难道他上大学、进国资委,也是未经正规程序吗组织上应该找找这对父子和大伯三伯什么的,来个“一门三处长,父子两谈话”。虽然现在组织上还没给出调查结论,但我想江西国资委应该是留不下这个人了,在这样的部门,你可以是个废物,但不能是个傻逼。

我说周先生是个傻子,真不是想侮辱他,而是为了安慰我自己,如果他是个正常人,那我会很难过,他们连装都不装一下了,这种被轻视被无视的感觉,就像新闻联播里再也没有人民群众了,就像逢年过节再也没有干部送粮油米面下乡了,就像翟山鹰这样的骗子,再也不辩解自己不是骗子了,我们做人彻底失败,人格彻底破产。

如果说我迎面挨了周先生一记正处级的重拳,那么来自农村的二舅又从后面给我了乡村振兴般的一闷棍。就像新京报评论里写的那样,“他真诚地面对着生活带给他的种种磨砺,带给旁观者一种直击人心的力量。”力量很直击,只是“真诚面对磨砺”这是什么鬼东西,“真诚”是你想象的美味佐料吗这评论写的就像是一名美食工作者问高铁乘务员,你们这碗紫菜蛋花汤,是用两年的跑山鸡小火熬制半宿而成,再冲泡霞浦头水紫菜做的吧

“二舅”本身当然没有问题,他活得好好的,只不过是突然冒出个“外甥”把他拍成骗子还是片子用来教育全国人民。他外甥说,“我北漂九年,也曾有幸相识过几位人中龙凤,反倒是从二舅这里,让我看到了我们民族身上所有的平凡、美好与强悍。都说人生最重要的不是要胡一把好牌,而是打好一把烂牌。二舅这把烂牌,打得是真好。”

这个词整的挺烂的,首先你二舅是你二舅,民族是民族,哪个民族也都有你二舅这样的人,那些落马的毫无“四个意识”背离“两个维护”的人也是这个民族的。其次,按照你的描述,你二舅先是抓了一手好牌,被人为破坏了,成了一把烂牌,还不得不继续把人生这场牌局打下去,看结果其实也输的很惨,只是没有输的家破人亡而已,谈何“打好一把烂牌”。

视频作者说,“我四肢健全,上过大学,又生在一个充满机遇的时代,我理应度过一个比二舅更为饱满的人生。”作者这哪是说自己啊,分明是在打当下年轻人的脸,你们四肢健全,又上过大学,而且在这样一个充满机遇的时代,你不珍惜应该吗你过不好怪谁呢再不珍惜,就别上大学了,减少大学招生的数量,再过不好,就送你们上山下乡,去跟着“二舅”学习改造,减缓城市就业压力。

即便真的是说自己,那么“理应”二字又从何说起,说的又是什么理,倘若换成周劫,他才配得上理应二字,“我理应进国资委上班,你理应失业”“我爸理应当副局长,你二舅理应当修理家”“我家五百万的别墅理应涨到一千万,你理应买个烂尾楼”。

我是不愿意把“二舅”的一些行为拔高的,我更相信那是他无从选择,不得不为的结果,这个过程是异常艰辛的,这种艰辛不是让我们去赞美的,是应该让我们去反思的。苦难不值得歌颂,苦难里的人性光辉或许很耀眼,但正常人没事也犯不着老希望他人耀眼给你看,他人又不是烟花。就像所谓的多难兴邦,这难降临在谁头上,这邦又为谁而兴这个问题同样适用于二舅笔记本的第一页摘抄的一句话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争取胜利。问题在于,谁下定决心,不怕牺牲谁,谁排除万难,争取胜利的又是谁。

不出意外的话,未来会有更多感人的事情涌现出来,大家时不时的就要感动一下,这感动不能说是廉价的,因为它从他人的苦难里生出来,苦难如何定价它又是廉价的,因为你的感动很廉价,这种廉价又使得苦难的根源被蒙蔽遮盖,于是苦难也变得廉价。

这些年,我发现大家一直在坚守一个原则,那就是绝不问这苦难从何而来,只是感动就行,谁要是发问打破这美好的氛围,就将他绳之以法,这很变态,也很常态。你觉得你的二舅治好了你的精神内耗,我却怀疑你这精神病还会复发,苦难不是精神病的疫苗。

周劫的正处级大伯和你的残疾二舅,在你们的各自描述里,像极了1998年修订版《新华词典》里的那个梗,“张华考上了北京大学李萍进了中等技术学校我在百货公司当售货员我们都有光明的前途。”只是现实不是朋友圈,现实不是短视频,现实就是活着,做个人吧。

所有跟帖: 

猴痘病毒:誰得,咋得,多痛苦,後果多嚴重? -YMCK1025- 给 YMCK1025 发送悄悄话 (212 bytes) () 07/28/2022 postreply 06:33:32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

发现Adblock插件

如要继续浏览
请支持本站 请务必在本站关闭/移除任何Adblock

关闭Adblock后 请点击

请参考如何关闭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装Adblock plus用户请点击浏览器图标
选择“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装Adblock用户请点击图标
选择“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