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人往事(504)

来源: YMCK1025 2022-07-24 10:22:25 []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次 (149977 bytes)

 

一对普通年轻夫妻买房梦碎后

每人作者 每日人物 2022-07-16 00:29 Posted on 北京

 

 

亮亮和丽君是生活在郑州的一对普通夫妻,去年11月买下了郑州融创的一套房子。但售楼处签约时纷飞的彩带刚刚落地,坏消息就来了。

 

丽君降薪、房贷利率下调。坏消息总是一个撞向另一个,融创“暴雷”“烂尾”的传闻从互联网四面八方传来。亮亮和丽君每月都去工地,盼着房子“长得更高”,但今年7月,一切还是停了下来。

 

这是他们掏空了家庭和个人的全部积蓄、赌上未来30年的收入,才贷款102万买到的“家”,但如今,拥有一个家的梦想离他们越来越远了。

 

“我根本没想过这个房子会停工,根本没想过。”丽君重复说着。

 

在愈演愈烈的全国烂尾楼盘停贷潮中,这对平凡努力的小夫妻以“当代骆驼祥子”的形象进入了公众的视野,成为无数遭遇烂尾的普通人的缩影。

 

 

 

 

文 | 常芳菲

编辑 | 赵磊

运营 | 栗子

 

 

 
 
第一次带货自救
 
 

昨天是15日,是丽君口中丈夫亮亮每月“大姨夫”来的日子,也是他们夫妻俩还房贷的日子。

 

往常的这一天,亮亮要把信用卡、工资卡都摊在床上,辗转腾挪把6293元房贷一分不差地打到丽君账户。他永远低着头对推门进来的丽君说:“没事,你出去玩不要管我。你不要操心这么多,钱我肯定会按时打给你的......”

 

昨天也是“亮亮丽君夫妇”第一次尝试直播带货的日子。

 

他们选择活力28洗衣液作为唯一的产品。因为只有这个厂家提前寄出了样品,他们都试用过,“味道好闻,不会过敏”。他们暂时没考虑推荐食品,“要进入人的身体,有点担心”。

 

直播行业的带货主播大到选品、定价、话术,小到介绍产品的方式、音量、面对镜头的表情管理都有一套严格的标准。但亮亮显然对此不太适应,总是下意识地看向身后的丽君。所谓带货话术,就是声音带着细颤不断重复产品介绍——国货七十年,质量有保证,19.9元(买)两瓶。

 

连观众都看出亮亮的局促不安,不断安慰他说别紧张。只有说起还有3个月就将出世的孩子,他才放松下来,愿意和网友多聊几句。“虽然你们觉得我会生儿子,但我还是想要个女儿。将来我给女儿买好看的裙子,每天把她打扮得漂漂亮亮的。”

 

他想给孩子、给丽君一个更好的未来。亮亮决定,以后除非有其他特殊情况,每天晚上八点半都准时开始直播带货。“我就是想给她们一个家,我再苦再累没关系,我咬牙也给她们一个家。可能路很长,但我一直往前走。”他最坏的打算就是把在买房上失去的通过做自媒体补回来。

 

这个特殊的直播间里,并没有观众真的关心产品信息。他们都回复:“支持你们小两口,下单了。”“给你们点赞到20万。”看到这些留言,只露出半张脸的丽君,每过几分钟就双手合十,一边鞠躬感谢大家的打赏支持,一边请求大家关注榜一榜二的网友。

 

有人关心丽君作为孕妇的身体,问她有没有补充DHA(DHA为大脑及视网膜中含量最高的ω-3脂肪酸)。亮亮磕磕绊绊地重复这个单词后就看向丽君,她小声解释自己总要吃鱼就是为了补充这种元素,因为单独的补剂太贵,她不舍得给自己买。

 

剩下更多与他们处境类似的观众,都在关注他们买房的近况:“(融创)房子复工了吗?贷款解决了吗?”亮亮只能看着屏幕机械地回答:“没有。没有。”

 

楼盘停工的话题,也让直播间的气氛凝重起来。

 

“有些事情我不能说,反正我不能让我老婆出现在镜头前。”

 

“希望你们不要再来‘黑我们’,你们发展得好的时候,我们也都肯定了......”

 

他说话说得嘴唇泛白、嘴角起皮也没停下来。有观众向他倾诉,女朋友的家人嫌弃自己不能在郑州全款买房,所以不同意他们结婚。亮亮建议他找女朋友劝说家人之后,反问了两次:“我不知道现在有谁能在二十多岁的年纪,既不依靠家里人,也不靠贷款买一套房子呢?真的,有谁能做到呢?”

 

有北京的餐饮品牌在粉丝群里询问他们接下来的带货意向,但是22:46,直播突然中断了。

 

 

▲ 亮亮回应拍短视频和直播赚钱,“一个月大概能有几十到几百块”。图 / 抖音@亮亮丽君夫妇

 

 

 
家“停工”了
 

 

丽君依然记得他们去看房的那天——2021年10月16日。她心里有个声音告诉她,此前梦寐以求的家找到了。

 

那是一个周六,亮亮难得休息,对她说趁着下午都没什么事,赶紧看看房子。结果他们在融创的售楼处待到了晚上八点。

 

那个样板间装修得非常精致,98平米的三室两厅,有落地窗,主卧外还有通用的阳台,丽君说她怀孕之后记性变差了,可她还是记得站在样板间阳台上就能直接看到十八里河的河景。“这是我最满意的地方。”丽君说,“很多时候买房就是一时冲动,看着样板间我们两个就想,哎呀,这房子真是哪儿哪儿都好。”

 

丽君对物质生活没什么要求,一开始根本没动过买房的念头。“我们刚到大城市,谁会想着能买房子呢?”直到和亮亮结婚。“他看我姐、我妹他们结婚都有房子,要是就我没有,太可怜了。”她说,“而且每次租房搬家都要重新整理、置办生活用品,一搬家就到半夜,太累了。”

 

此前,亮亮和丽君保持着每年在郑州搬家一次的频率。换房子的原因只有一个——要找更便宜的。来郑州第一年,房子租在北面,靠近商区,一个月要2000多元钱。后来在南边的地铁站附近找到20平米的开间,虽然空间局促,但胜在一个月只要1500元。他们夫妻俩最满意的还是现在租的房子,足足77平米,远离市中心的回迁安置房,附近“车少人也少”,每月租金还是只要1500元。

 

为了省钱,他们从来没找过搬家公司,也不请保洁,所有事情全靠自己。像蚂蚁搬家似的,亮亮用自己省吃俭用买的马自达,带着丽君一趟一趟往返在城市的两端。

 

所有东西都搬走之后,亮亮还会把退租房子的卫生做好。厨房沾了油的瓷砖、灶台、客厅的地板,他都要擦到能反光的程度。丽君夸奖他的家务技巧,亮亮只是笑着说:“只要你足够用力,都能做好。”

 

为了攒够45万元的首付,亮亮白天工作、下班之后去开滴滴,有天夜里,因为不熟悉接单规则,接到了超过100公里的长途单。丽君深夜看着给她带回来的许昌特产银梅可乐才知道,亮亮几个小时内几乎往返了郑州到许昌。

 

凭着这种用力,2021年11月6日,他们在郑州拥有了自己的家。“亮亮丽君夫妇”的抖音账号发布了他们第一条视频,“从此万家灯火,终有一盏是为他们而亮”。

 

一切努力都有了回报。“我这一辈子最高兴的那一刻,就是买房的时刻。”丽君说。

 

 

▲ 丽君和亮亮拥有了人生的第一套房。图 / 抖音@亮亮丽君夫妇

 

从那之后,他们每个月都会骑着电动车去建设中的融创城看一看,像农民看着地里拔节的秧苗、父母看着慢慢长大的孩子。“我看着房子一天比一天长得更高,就觉得很开心。”如果一切顺利,2024年,他们就在这个城市拥有了属于自己的房子、车子。“我当时对未来有过很多想象,都想得太好了。”丽君说。

 

伴随着远方偶尔的杂音,隐忧开始显现。在他们宣布买房的视频发布一个月之后,有网友留言:“今年买郑州期房,真勇。”“我之前就是融创的置业顾问(大哭)。”

 

而对那时的他们来说,“停工”“烂尾”的传言都很遥远。摆在面前的问题是还贷的压力。贷款102万元、30年还清,每个月要还6293元。

 

12月15日,丽君降薪了。视频里了她哭着说基本工资从3000多元降到2000元,原本想买块肉给亮亮吃,但算算钱,最后只敢买豆腐。这条短短两分钟的视频收到超过一百万的点赞,很多人留言:听的时候笑了,可笑着笑着就哭了。同样怀孕的妹妹来看她,大半年没敢逛商场的丽君决定请妹妹吃烤鱼,提前问好套餐要补多少钱,听说只需要加十几块钱,立刻同意了。

 

 

▲ 融创暴雷,薪资被降,夫妇两人的生活更加疲惫和窘迫。图 / 抖音@亮亮丽君夫妇

 

“这个工作受疫情影响,现在每个月只发2000多块钱,房贷每个月要还6300元、房租1500元,我们两个人只有不到2000元的生活费。”丽君算了一笔账。所以他们省吃俭用,除了招待亲朋好友几乎不外食、不逛商场,丽君也不买护肤品。LPR利率调整之后,房贷每月降了99元,他们开心得不行。起码每个月洗发水、手纸的钱都省出来了。

 

在2022年夏天的晚风里,亮亮还笑着提起有一天把车换成宝马、奔驰的梦想。依然有人在提醒他们楼市的坏消息,他反问:“所以你是眼看见了,还是耳朵听说了?”

 

直到这个时候,他们通过搜索和抖音推送,才知道原来郑州此前已经有了那么多“烂尾楼”——“名门翠园停工了四年、锦衣金水湾停工了一年半、绿地城6期停工了四年多,这么多业主都没有办法,我们能有什么办法。”

 

为了稳妥起见,他们决定再去看看融创城。那是他们最后一次开心地看房。

 

“我们最开心的一次看房就是六月底。”丽君说。当时有粉丝私信提及融创暴雷和停工的传闻,他们到了现场发现很多工人都在上面“热火朝天”地工作。根据置业顾问提供的年底封顶的信息,他们算着再来6次,33层的房子就建好了。

 

但短短几天之后,施工停止了。7月10日,他们再到工地的时候就发现已经停工,工作人员撤出后告诉他们,自己已经连续几个月都没有收到工资了。

 

这远远超出他们的预料。尽管买房是一时冲动,但在评估开发商和项目资质的时候,他们还是颇为谨慎。丽君也看过三四个本地开发商的楼盘,但最终还是选择了融创。“我想融创是个大公司,肯定会更靠谱。”丽君说,“我根本没想过这个房子会停工,根本没想过。”她连说了两次。

 

 

▲ 丽君和亮亮多次来到工地,看着房子一点一滴地被建起来。图 / 抖音@亮亮丽君夫妇

 

 

 
爱的考验
 

 

在第一套房子停工之前,亮亮和丽君的爱情就遇到过很多关于物质匮乏的考验。

 

2013年,他们在河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相遇。专升本之后,丽君考上了南阳师范,亮亮去往洛阳,两个人开始了长达五年的异地恋。

 

亮亮大学刚刚毕业的时候工资只有1800元,刨除房租600元,只剩下1200元生活费。他们没有办法像其他情侣那样逛街、看电影,最大的娱乐就是压马路。

 

 

▲ 亮亮问丽君会因为穷离开他吗,丽君说不会,“穷是可以改变的”。图 / 抖音@亮亮丽君夫妇

 

为了挣钱,给丽君安全感,亮亮什么活儿都干过。有一次夜里12点送外卖,没有看清前面修路,从快速行驶的摩托车上掉下来摔得“血肉模糊”。他拍一拍土,想着回家拿清水洗一下,到家发现丽君没有睡,还在等他。看他受伤,丽君就要出门去买碘伏和酒精。丽君是那么胆小怕黑的人,但愿意为了他而独自深夜出门。

 

丽君平时舍不得花钱,逛公园的时候,看着泡泡机笑得开心,亮亮想着也给她买一个玩,可她嫌浪费钱拒绝了。丽君因为疫情居家拿不到工资发愁,为了还贷和即将出生的孩子,她想摆个摊儿,增加副业收入。短视频里她笑着问大家有没有什么卖货建议,“这么多年轻人都没躺平,我一个小孕妇也不想躺平”。

 

在坏消息刚刚传来的时候,丽君说,其实她现在拥有的已经远远超过自己的预期。他们之前对未来最好的预期也不过是拥有一个小小的公寓,但现在他们买下了一间98平米的房子。有人猜测买这套大房子是女方提出的结婚要求,亮亮连发几条视频澄清——他是出于爱、出于男人的自尊心想给丽君一个家。他们的父辈凭借自己的努力从农村里走到县城,他们又努力从县城走到了郑州。接下来,他希望能继续努力,让下一代的日子过得比自己轻松一些。

 

他们也会讨论“要不要因为贫穷离开一个人”这种话题,丽君斩钉截铁地说不会。“像你这么优秀,工资一定会越来越高、越来越高。如果你不爱我了,那才是没有什么奔头了。”

 

亮亮的嘴角总是习惯性向下,丽君相反,总是向上。亮亮说,这就是他努力的动力。但在今年7月确认融创停工的视频里,丽君的嘴角不再扬起。听到亮亮说“老百姓攒钱买个房子真的不容易”,丽君几乎要哭了。
 
“把自己照顾好是最经济实惠的我爱你”,这句话亮亮不知是说给别人还是说给彼此。丽君听完疲惫地笑了。

 

7月14日,丽君发了他们去年在三门峡灵宝拍的婚纱照,画面里两个人笑得开怀,仿佛对明天全无忧虑。配乐是《下一个天亮》:等下一个天亮,有些积雪会自己融化,你的肩膀是我豁达的天堂。

 

 

▲ 丽君和亮亮的婚纱照。图 / 抖音@亮亮丽君夫妇

=============================================================

 

我,东北人,出生在富裕家庭,跑到美国打工,曾一个月挣1万美元

自PAI 自PAI 2022-07-22 23:11 Posted on 北京

 

这是《自拍》第317个真实口述故事

 

我叫杨泽胜,在美国送外卖的85后。我出生于一个富裕的家庭,从小不愁吃不愁穿的,家道中落后便开始了不断折腾和奋斗。我做过各行各业的工作:酒行、消防队、美容减肥,最后漂洋过海跑来美国赚钱来了。

 

近日送外卖的我。

我1986年出生于沈阳,小时候条件比较优越,父母都是开饭店的,母亲在沈阳开了一家三层楼带KTV的大饭店,父亲听说满洲里能赚钱就跑去那里开了一家餐厅。印象中,我总带同学去妈妈饭店吃饭,我们老点烤牛肉,肉一盘盘上。

幼儿园的时候,爸爸回沈阳做服装生意了,去南方进货然后来沈阳卖。他在我长大后跟我说过,那阵子生意特别好做,什么款式颜色的都能卖的出去。高中时,我们搬进了沈阳市中心150平的高层住宅。

吃穿方面,我都很随心所欲。那时候流行阿迪和耐克,我每次都是几千几千块买的。小学的时候,麦当劳肯德基刚进入沈阳。当时都是小孩过生日或者家里聚会才会去。还有必胜客,就更贵了。对我来说没什么,就是想去就去,没想过贵不贵的。

我对品牌没什么了解,穿的牌子都是同学认出来告诉我的。记得最清楚的一回是穿Boss牌裤子踢球,坏了就再穿条新的接着踢,直到同学告诉我这个裤子贵,我怎么就这么随便弄脏了。然后我问我妈这裤子多少钱?她告诉我800块,我才再也不穿它踢球了。说白了,我对这些品牌、数字都没数。

 

高中时候的我,瘦瘦高高。

然而这样的日子在高中时按下了暂停键。

爸妈也没特别通知我家里到底什么情况,妈妈就说饭店的地方动迁了,就是房子要被拆了,她也不打算继续干饭店了。我听到这话隐约觉得不太对劲,因为正常动迁的话再接着找地方干就好了,不会就这样放弃的。是因为饭店不赚钱了?

我当时小,也没问什么情况。长大后我妈才告诉我,他们干饭店的时候认识一些朋友劝他们去做工程,后来钱套里面了。这是“重大决策失误”。

这事发生在高中,但是当时我住校,不常和父母见面,所以没太大感受。高中毕业后我本来想出国深造的,就知趣地没提这事。大学时期,父母帮我选了一所学校读法律,他们觉得读法律有前途。大学期间我的生活费一个月3000元,他们还是该给照给。

 

毕业照片,我是右一。

2009年毕业后,我去律师事务所实习发现自己并不喜欢这一行,考本校研究生也没考上。然后就开始找工作。

找工作的时候我才感觉到,啊,原来家里是真没钱了。当时别人给介绍工作需要出点钱才能进。介绍人给我妈打电话,问我去不?我妈听这个岗位还挺高兴的。后来介绍人说需要一笔钱,我妈愣了一下,说再考虑考虑。我当时就坐在她对面,心里大概知道家里的情况了。

大学的时候我处了一个对象。女方家里经济条件挺不错的。我们谈了四年到了谈婚论嫁的时候,我知道该考虑彩礼的事了。看到家里连工作的介绍费都拿不出来,我感觉彩礼就更别提了,后来女方那边也感觉我这边经济条件、个人发展各方面都不太行吧,我们最后也黄了。

当时真是万念俱灰,也特别焦虑和迷茫,自己已经失去了坐吃山空的资本了。要是在家里有钱的时候,我不是小孩子就好了,一定会拼了老命把钱留住。我姥姥跟我说过,我爸妈两个人花钱大手大脚,估计是那个时候来钱太容易所以就不在乎。他们还老是扶贫,家里亲戚没钱了直接送钱去也不要还,说是都是自己家人不用算那么明白。

但是我这人好就好在,心态好。我安慰自己,家里环境一直好也不是好事,就会容易不上进。反正也回不去从前那样了,现在正是我自己做点事业时候。

自己做事业的第一步是多学东西充实自己。我去了家西餐厅当服务员,因为感觉能在那里学习礼仪、锻炼沟通力,遇到老外了没准还能练练英语。干了两个月后,领班和经理跟老板闹矛盾了,他们俩人带着很多服务员跑了。这时候餐厅就只剩下我和另外一个新来的员工了,老板就直接让我做经理了。

 

公司团建,我(左一)带着我的员工去大连发现王国。

那个西餐厅装修很奢华,每天上班感觉跟在偶像剧里一样。地上铺着白色的地毯,长条桌上方挂着一盏盏水晶挂灯,连醒酒器都是水晶做的。这里的牛排都要100多一份,如果是那种顶级的肉眼牛排要688一份,香槟的话都是一千多块一瓶。来的客人都开的保时捷、奔驰、宝马。

这家西餐厅里还有酒行,主要接待沈阳宝马的员工,承接他们的酒会,还有沈阳当地的主持人、老板、明星之类的。我看着这些人隐约想到了我过去优越的条件,心生羡慕。

成为经理后,我就努力多接酒会,维护好客户关系。餐厅的营业额越高,我们年底的奖金就会越高。每次酒会,我都会叮嘱服务生们别拿错酒,哪些需要放冰桶里,餐具台布都布置好,这样客户就愿意一直在我们这儿办。

虽然我是餐厅经理,但我也努力学葡萄酒知识。公司提供了很多葡萄酒相关的书,我都拿来看,看着看着自己就轻车熟路了,比如名庄酒是怎么回事?公司卖的酒都能喝出什么口感?有时候葡萄酒顾问不够用,我就自己顶上去给顾客讲酒。反正多学知识总没错的。

当经理当了三年半,我觉得自己有了社会经历,想要更上一层楼,就想去五星级酒店工作。我在酒行基本工资是2500多一个月,五星级酒店大堂经理能1万多呢,还是得赶紧多挣点儿钱。要想去五星级酒店工作得英语好。我当时手里有5000,管同学又借了5000,信用卡刷了5000,共一万五报名学了英语。

 

学英语的机构,当时想给同事展示学习自习室。

与此同时,爸妈告诉我,市消防队正在招人,工资是酒行的两倍。他们又跟我说,市政府的工作听上去好听。我还挺犹豫的,如果去消防队的话五星级酒店就去不成了。但在当下那个节骨眼,为了双倍的工资,我就跳槽去了消防队。既然面前有这个机会,就抓住吧。

我成为了消防队的接线员,就是人们拨打119的时候那个接电话的。说是接线员,其实更准确的说应该是消防指挥中心调度员。面前的电话响了,我接电话问事故信息。火灾发生时,打电话的人有时已经懵了,都说不出自己住哪儿,我就会争分夺秒地逼问:房子几楼?有几个人?这涉及到派多少辆和派什么样的消防车。

消防队的生活忙碌又规律,住队宿舍,一周休息一天。我每天早晨7点起来,如果是我值班的话吃完早饭就直接去上班了,一直到下午5点结束。如果是晚班的话就是晚上10点起来,一直干到第二天早晨8点。

晚上打电话的人很少,白天比较多,我一般一天能接100多个电话,救火的、开锁的、桶了马蜂窝、人卡在车子里出不来的,这些都算消防业务范围内。

 

在消防队宿舍自拍。

在消防队的时候我也没闲着,一直在等赚钱的机会。当时在四川特别火的串串香在东北还没流行,我就特别想让它在沈阳火爆起来。选址的时候我看中了个商业街地下城的商铺,不过那租金挺高的我承担不起。

后来我又盯上了大学城的一个位置,租金大概是地下商城的一半。筹备阶段被我妈拦下来了,她不想让我起早贪黑去穿串,说太辛苦了,就老老实实待在消防队就行了。

这事黄了之后我这颗创业想赚大钱的心还没死。那阵儿时兴微商,我看有个初中同学总在微信朋友圈发面膜招代理的消息,就去试试了。我进了5000块的货,销量还不错,以前的同学都来买,给的反馈也还很好,回头客就接着买。卖着卖着,我的半只脚已经跨入美容减肥行业了。

 

从消防队离开之前,我还代表这个指挥中心拿了一个篮球赛的冠军。

当时我消防队同事的老婆开了家美容店,在找加盟商。我查了下同事老婆卖的产品,发现是大公司生产的,口碑不错。同事后来还拉着我去店里参观了下。有了面膜的过渡,加上看那天美容店人还挺多,我感觉这非常值得一试。

哎呀,终于创业了,终于等到这个机会了!我当时整个人精神状态特别好,就感觉第二天就要发财了!

我投了10万块,这钱还是找我几个亲戚借的。他们都知道我家里的情况,看我这么斗志昂扬,就都说支持我的梦想。投完钱后,公司给我发了机器和产品。当时特别流行在民宅里开美容院,我也把家里改装成了美容院。

筹备开业阶段我这个对美容行业一窍不通的人每天玩命学美容产品知识还有功能功效,把那些个小册子随身带身上,有事没事都拿出来翻翻背背,感觉比我高考复习还用功。

但当真开起来头一两个月的时候我发现,根本没有什么客人来,大部分都是朋友来捧个场。当时有点泄气,感觉自己那些美容减肥知识都白学了。

但是我没放弃。我要干大事业!还想让家人努力回到原来的生活水准呢。我瞅着这满大街都是人,那拉人来我还不简单。散发传单太没效率了,我就盯上了——停车场。

很多车主都会在正驾驶位置前的挡风玻璃上放自己号码,我看到就抄下来,一天抄过好几百个号码,抄的本子上密密麻麻的好几页。然后挨个加微信。大夏天的,我经常抄着抄着头上的汗就掉到本子上了。

我的拉人办法的确拉来了一些人来加盟。加盟做的有声有色,不到七个月我已经买了辆车。

 

我在美容院给客人做护理。

但是干了不到一年,我的生活又发生了重大变化。

2015年底,我和我的初恋女友重新在一起了。几个月后,她告诉我她未来要在美国生活,问我愿不愿意跟她一起去?我考虑再三决定跟她一起去美国。

当时创业陷入了瓶颈期,感觉钱赚得又慢又累,因为我需要不停拓展客户,还总要全国各地出差见加盟商。我想要过舒服一点又赚钱多的生活。我想了想,反正在哪儿赚钱都是赚,在美国还赚的是美元。

2016年7月,我开始准备签证,10月份,我来到了美国。

说起签证还有个好玩的事。原来在酒行的同事后来又拉着我做葡萄酒生意。我在他那里拿成本价进货拿酒,然后帮忙往外卖。我把这个公司填在了我的“职业”栏里。签证官当场表示,我这是个非常有意思的职业,还说欢迎我去美国尝尝那边的葡萄酒,给我秒过了。

而美容产品加盟商生意一直干到我出国前,最后我做到全国各地30多个加盟商。一个月什么都不干也能有2000-3000的收入,稍微工作一下能有4000-5000的收入。二线城市这个工资够活了。虽说还是没大富大贵吧,但是至少我觉得我对得起我的努力了。

 

刚到美国,在旧金山机场外就咔嚓给自己来了张自拍。新生活要开始了!

女朋友在我来美国前已经帮我把工作找好了,在一家四川餐厅做服务生。餐馆11点上班,2:30下班,然后休息,5点再上班,到9:30下班。我在餐厅点菜上菜撤桌子接电话,前台后厨都干过,每天回家感觉身上都有一层油。

刚开始工作的时候我犯过挺多错误,比如给客人点错菜:他们点的是午餐份我上成了正餐份。我心里都想好了,这钱我来赔偿了。但是同事们都挺好的,都会尽量把我点错的这个菜推出去,不让我赔。我经常听说一句话,在国外老乡坑老乡,我不同意,我感觉我遇到的还是好人大多数。

美国有“小费文化”,就是通常顾客会给服务行业人员小费以表对他们服务的认可。在餐厅,一般给15%-20%。我刚在这家餐厅工作的时候,我拿到的小费里只有30%能进入我的口袋,剩下的给老员工分了。要拿到100%小费,只能熬,勤勤恳恳工作。

终于,在这家餐厅工作四个月后,我拿到了100%小费。但是也不能高兴得太早,还要跟其他员工抢地方呢。餐馆一般周五周六日最火爆,客人给的小费最多,能有平时的两倍。但是一般新员工是排不到周末的班的,所以我在最能赚钱的日子里又闲下来了。怎么办呢?这时候新活来了。

老板开了家新店让我去看店,还是夜宵场。一周一天都不休。白天上完班后去夜宵场,一直到凌晨1点半。我就跟自己说,就当多挣钱了。确实多挣钱了,一天能多50-100刀小费。我在后厨还认识了个福建的小伙子,比我还能吃苦,他天天10个多小时工作量,一周一天不休。

 

第一家工作的餐厅。

但是这个夜宵场是真的累啊,一直这么下去也不是办法。我又开始琢磨新路子。

我在这家川菜馆30分钟路程的地方又找到了家北京餐厅,想把周五周六周日补上。不过它这里周五六日也根本不缺人,所以这事又泡汤了。然后我把目光又瞄向了奶茶店,时薪14块。

应聘的时候我有点犹豫,感觉钱太少加上语言不通,因为来喝奶茶的有很多外国顾客,感觉他们讲英语都跟急着去投胎似的。这奶茶店让我去试试,但是我最后还是没去,感觉钱太少。

后来,那家北京餐馆给我打电话,说他们正好有别的员工要走,就把我安排进周五六日了,但是还是给我50%的小费。又通过几个月的努力,终于拿到100%的消费了。

我当时一周上六天,两家餐厅都拿到了100%的小费。美国这边很多公司都是半个月发一次工资。记得我第一回拿到100%小费的工资单的时候,兴奋得要跳起来了。老板娘把钱装在信封里,我拆封的时候手都在抖。看到个数字2600美元,是真的开心,也感慨。

打工的日子不轻松,我刚开始干的时候因为端太多盘子,手第二天起来就肿胀,握不紧拳,后来还得腱鞘炎了,手腕儿鼓个大包。不过都是值得的!我这样下来一个月能挣4500-5000美金,我会寄1000美金回家,爸妈挺开心的,觉得我出息了。

 

我和女朋友一起去加州Napa酒庄。

也许有人要说了,哎你之前在国内好歹算是个小老板,在美国餐厅打工算是怎么回事?没有心理落差吗?我还真的没有。到哪儿不是生活,到哪儿不是赚钱呢?想当初我刚毕业的时候在餐厅打工,脏活累活都干过,现在就重回老本行了。

2020年,疫情来了,餐馆生意感觉一下子垮了。我琢磨着那做啥好呢?3月份开始,我就当起了生鲜外卖送货员。

 

送外卖的日常。

生鲜外卖很火爆,刚开始的时候也挺辛苦。拣货人员把货放到箱子里,然后我们这些外卖员打包顾客的货。打包的环境实在不敢恭维,过道儿特别小,我都蹲不下去,也没法完全站着,很别扭的状态。打包完后我要把这些箱子全推到一个推车上,再推进送货车里。

订单多的时候一天能打包80-100单。当时正好赶上夏天,每次走这么一遭都大汗淋漓,感觉给自己洗了个澡。

刚开始又送货又送外卖的头一个月,我瘦了差不多30磅,约13公斤。不过收入也很可观,一个月能挣八千到1万美元(相当于人民币五六万元),加上政府有次发补助发了4000美金,日子过得也算不错。

 

生鲜外卖的推车。

我还研究出了送外卖快的方法:一个是只要送过的公寓一定要把它们的特点都记下来,比如哪家你可以跟着前面的车顺进去,哪家顺不进去。还有就是,一旦有公寓聚集区,就尽量不要往那个区域去了。送得快了,每天能接更多的单,赚的钱也就多了。

送外卖这份工作本身没有什么难度,我把餐品放门口,拍完照就可以走,不太需要和别人交流,自己干好自己的活就好。而且我发现,在美国生活原来不需要会说英文。

订中餐馆外卖的基本都是留学生和本地华人,我跟他们打电话说中文就可以。甜品店奶茶店会遇到其他族裔的人,他们跟我说英文,这个时候我把手机递给店家确认订单就可以了。

 

送外卖的时候看看两边的房子是一种享受。

在这边送外卖,超时二十三十分钟都特别正常。道路比较远,餐馆做得慢,司机人手不够,超时能有各种原因。有一次我送一单超时了一个多小时,餐厅到那人家里也就4分钟,反正我是不太理解为什么人家还要点外卖。

送外卖的时候我也能看看两边的房子。有的人房子在山上,还有自己的马场、大花园、草坪,太好看了。看着我还是挺羡慕的,自己也想买一套,山里的估计是买不起了,郊区买一套就行,现在还在努力中。现在送货生意没有以前那样火爆了,收入回归到7000-8000美元(相当于4万多人民币)。

我和老婆现在租了一个两层的house,月租近4000美元。疫情前本来看中一套房子,一直在等价格下降没想到价格不降反升,后来也没买成。我们就安慰自己,租房也适合自己,买房要交这个税那个税的,而且孩子还不知道在哪儿上学,到时候等她要上学的时候再定。

 

生活日常,在自家小院里吃烧烤。

送了两年外卖,感觉这份时间比较自由,我干的也很开心。在餐厅总能碰到熟人,因为之前在餐馆当服务生,很多人都认识我了。所以我在餐厅等外卖的时候,如果碰到熟人,对方会帮我多催一下厨房,我那份订单就会更快出餐。我现在上午和中午送一家平台的生鲜外卖,晚上拉不同餐厅的熟食外卖,再也不想回餐馆工作了。

现在我爸妈在国内都退休了。虽然家里经济状况还是没有回到小时候那水平,我也知道回不去了,但是现在他们都在正常生活。我不往家里汇钱,他俩也够,我汇钱的话,他们就更充裕一些。

 

我和女儿。

我这人吧,最大的优点就是就心态好。虽说现在我的家庭状况不如从前,但是日子还是能过,何况我也不是最惨的。小时候跟我一起玩的小伙伴家庭条件都不错,后来也有的家里投资失败破产的,有的父亲赌博输光了家底的,还有家里人去坐牢的……太多了,我觉得我这情况都算幸运的。后面的人生就靠自己好好奋斗创造呗。

说到奋斗,有国内的朋友问我,说自己五十多岁了能不能找到工作?能。我发现在美国,很多白发苍苍的人都还在工作,什么营业员啦、送外卖的、餐厅服务生,都有。

我的网名“回到原点”还有另一层意思:把之前的成就、生活习惯都放下,到一个新的地方重新开始。我折腾了这么多行业,现在漂洋过海到了美国,始终不会忘记,我一定要继续好好努力,给家人更好的生活。

 

一家三口,摄于美国卡梅尔小镇。

 

*本文由杨泽胜口述整理而成,文中照片除特殊注明外均由杨泽胜本人提供。

*本文在今日头条首发。

 

 

          杨泽胜 口述          

佳   怡 撰文

          呱   呱 编辑          

 
-THE  END-

所有跟帖: 

醬油的利與弊 -YMCK1025- 给 YMCK1025 发送悄悄话 (212 bytes) () 07/24/2022 postreply 10:49:21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

发现Adblock插件

如要继续浏览
请支持本站 请务必在本站关闭/移除任何Adblock

关闭Adblock后 请点击

请参考如何关闭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装Adblock plus用户请点击浏览器图标
选择“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装Adblock用户请点击图标
选择“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