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乌战争,第三次世界大战的起爆点

如松:俄乌战争,第三次世界大战的起爆点

 

自1588年击败西班牙无敌舰队之后,英国逐渐成为新的海上强权,从此走上海外殖民扩张之路。

在英法第二次百年战争(1689-1815年)中,英国不断在海战中获胜,先后夺取法、荷两国的大片殖民地,确立了海上第一霸权的地位。也就在七年战争胜利后的1763年,英国首次骄傲地自称“日不落帝国”。不过二十年后因为美国独立战争的战败,英国又取消了日不落帝国的自称。

1815年英国在拿破仑战争中获得最终的胜利,彻底击败了自己的宿敌法国,让英国政治和军事进入了鼎盛时期,同时,工业革命也让英国成了世界上无可争辩的经济强权,此后的英国就成了名副其实的日不落帝国。

维多利亚时代(1837-1901年)为英国的全盛时期,1938年人口高达4.58亿,约占世界总人口的四分之一,1922年通过一战获得德国的海外殖民地之后,国土面积达到了3367万平方公里,约为整个世界陆地总面积的24.75%,地球上的24个时区均有大英帝国的领土,是名副其实的日不落帝国,见下图。

本人一直认为,历史学家对英国崛起的过程给予了比较充分的研究,却忽视了当时世界上唯一可以与大英帝国相匹敌的另外一个帝国对世界所带来的影响,它就是沙皇俄国。

与英国一样,沙俄也从拿破仑战败之后开始进入鼎盛时期,见下图,类似后来的美苏争霸一样当时的英国和沙俄是世界的两极。鼎盛时期沙俄的疆土从波罗的海、黑海直达太平洋,并有一段时间包括了美洲殖民地——即今天美国的阿拉斯加州(1732-1867年)。20世纪初,沙俄的国土面积高达2280万平方公里,占地球陆地面积的16.8%,仅次于英国。1916年的人口也高达1.8亿人。鼎盛时期的沙俄被誉为“欧洲宪兵”。

英国、沙俄都是在17-19世纪形成的大帝国,但形成模式还是有所不同。

英国在海外的殖民模式是尽量保留当地的文化与生活方式,各殖民地(或自治领,下同)具有比较高的自治权,海外殖民地与英国本土之间主要体现为联邦或邦联的模式。但俄罗斯不同,虽然被征服的地区也有一定的独立性(主要是那些加盟的共和国或大公国),但自治程度比较低,更有很多地区被直接纳入了沙俄版图,因此,沙俄是一个比英国权力更加集中的帝国,这本质是是两国文化的反应。

两大帝国均在一战之后开始解体。

一战之后的1920年代是英国的海外自治领发生巨大变革的时代。虽然自治领在一战爆发时还无权选择是否参战,但1919年结束一战的《凡尔赛条约》却是由英国和各自治领分别签署的,这表明自治领已经不再寄“英国”篱下,而接近是独立的政体。1926年英国签署了《贝尔福宣言》、1931年签署了《威斯敏斯特法案》,标志着所有自治领在法律上均取得了与英国本土同等的政治地位,英国的立法机构也不再有权干涉自治领的内部事务,自治领也享有外交政策的自由,到这时,英国的自治领已经在事实上独立。此后,英国其他海外殖民地也纷纷独立,让大英帝国和日不落帝国成了历史词汇。

沙俄的解体过程也尽人皆知,1917年二月革命后沙皇倒台,众多地区纷纷宣布独立,下表为沙皇倒台后永久或暂时独立的前沙皇俄国领土,标志着沙俄的结束。

英国和沙俄作为两大霸权国家都解体了,但也都面临重建的任务,但两个国家却走上了完全不同的重建之路。

沙俄在领土扩张的过程中将很多地区直接纳入了自己的版图,即被兼并的很多地区已经成为沙皇治下俄罗斯的一部分,即便沙俄解体之后的俄罗斯依旧是亚欧大陆上庞然大物一般的存在,就具备了以原来的模式重新扩张的可能性。结果,继承了沙俄的苏俄(后来是苏联)不仅基本恢复了鼎盛时期沙俄的版图(只有芬兰等少数地区除外),甚至还通过组建华约组织将自己的势力范围延伸到东欧和世界其他地区,让苏联成为一个比沙俄势力范围大的多的大帝国。

在苏俄和苏联扩张的过程中,它主要使用了硬扩张的方式,即依托武力扩张边界为其主要的扩张手段。在这些扩张的过程中,有些地区被直接并入了苏联的版图(比如乌克兰、中亚诸国、波罗的海国家等),有些地区虽然外在看来保持了独立,但主权被严重削弱,边界也被严重淡化,这以1968年的布拉格事件最为明显,虽然捷克表面上还是主权国家,但苏联红军一夜间就颠覆了捷克政府,苏联和华约组织可以无视捷克边界,边界也不能约束红军和华约军队的行动。

在苏俄和苏联的硬扩张模式下,克里姆林宫掌握着华约集团内部和苏联的几乎所有权力,被征服地区的边界被摧毁(或严重退化),这是典型的“土地帝国”,或“大陆(文化)帝国”。

与沙俄解体之后的苏俄再次走上扩张之路一样,英国解体之后也走上了独特的扩张之路,只是很多人看不见而已。源于它彻底颠覆了以往的殖民扩张方式,走上了盟约扩张之路,构建的是“盟约帝国”或“海洋(文化)帝国”,其扩张模式可称呼为软扩张。

所谓软扩张,就是各国保留独立的主权,各国的边界得到最大程度的尊重,根据各国的诉求来组建不同的联盟,当今世界的几大联盟都是以这样的思路组建的:

英联邦:依托大英帝国时期的影响力、文化认同所组建的政治联盟;

北约:各国让渡一部分军事主权组建的军事联盟;

五眼联盟:各国让渡部分国安主权实现情报共享;

关贸总协定(即世贸):各国让渡部分关税主权组成贸易联盟;

欧盟:各国共同让渡部分经济贸易主权和货币主权,组建统一大市场和货币区;

五国联防协议、AUKUS、美日、美韩联盟等。

在不同的联盟中可以有不同的领袖,比如北约中的领袖是美国,欧盟中的领袖是德法,世贸组织中的领袖则是组织内的所有国家,等等。

大英帝国解体了吗?好像解体了,但好像也还在,这就是今天的欧美和海洋世界。

苏俄或苏联构建的“土地帝国”,所有的权力都集中在金字塔顶端的一个点上(克里姆林宫),各国的主权和边界被严重淡化或消失。而英国(以及美国)构建的“盟约帝国”,其权力是分散的,每个点都掌握者自己应有的权力,比如欧盟、北约要通过一项重要决议就必须经过所有国家的同意,让每个国家都掌握了应有的权力(没有绝对平等),各国在最大限度上保留主权完整和边界完整。

两大扩张模式在二战之后就已经基本定型,英联邦、北约、欧共体(欧盟的前身)、关贸总协定等组织开始登上历史的舞台,美苏冷战就是两大集团之间的对决。由于在五十年代之后两大集团都掌握了大量的核武器,彼此又不想共同毁灭,最终只能以冷战的方式进行对决,结果是苏联战败,再次像沙俄一样解体。

回到今天。

1991年苏联解体了,但它硬性的扩张模式结束了吗?显然没有,俄罗斯依旧是欧亚大陆上巨无霸一样的存在,休养生息之后就会再次具备硬扩张的条件。从2014年开始的乌克兰战争(包括今年2月24日开始的俄乌战争)就标志着“土地帝国”再次走上了开疆扩土之路,依旧以摧毁对方的边界为核心。

其实,俄罗斯这位老同志并不是一个人在战斗,它有两支援军:其一是俄罗斯继承了苏联在联合国中常任理事国的地位,很多原苏联时期的盟友也被俄罗斯继承了下来,叙利亚、古巴、朝鲜等都属于这一类;其二是理念相近的国家,即其它“土地帝国”,这些国家主要是依托大陆文化所构建的社会,在其传统文化中疆域的扩张(开疆扩土)就代表了民族和国家的强盛。未来,这两支援军会以各种方式(主要是军援和金援)对俄罗斯进行支持,甚至直接参与战争。

2014年乌克兰战争打响之后欧美只要采取的是绥靖政策,但今年2月24日打响俄乌战争之后,俄罗斯扩张的意图已经昭然若揭,英美也开始祭出自己的盟约力量进行对抗。所以就看到有四十多个国家以武器、资金或参与对俄制裁等方式来支援乌克兰,他们基本都是欧盟、英联邦、北约、五国联防成员国家和英美的重要盟友国家,英美开始发挥过去构建的各类盟约的力量。

这将是一场典型的世界大战,俄乌战争将是这场世界大战的起爆点。既可以称呼为是土地帝国与盟约帝国之间的对抗,也可以称呼为大陆集团和海洋集团对抗,是过去两百来年来英、俄争霸的延续,也是美苏冷战的延续。

这场新的世界大战中谁能占优?

“盟约帝国”看起来“人多势众”,无论经济总量还是科技等方面都占有优势,但由于各国所受到的战争压力不同(受俄乌战争的影响不同),主要的利益诉求也有所差异,很多时候就难以发挥出合力。所以俄乌战争打响之后,英美和东欧国家全力支持乌克兰,但法国的马克龙却不断劝泽连斯基以领土换和平,实际就是劝降,各国政策的不同调就让“盟约帝国”难以发挥出最大的合力。“土地帝国”虽然经济总量、科技等方面处于劣势,但权威体系却可以在短期内迅速调动所有的社会资源投入到战争中,让胜负充满变数。

这场新的世界大战可能既有别于以大规模集团作战为主的一战、二战,也有别于美苏冷战,随着各主要国家在过去数十年内都在研究如何对付对方的核武器(不排除会有所突破,让核武的威力大幅下降),就会让热战的比重上升,很可能将是各种病毒战、网络战、太空战、不断在世界各地爆发的热战结合在一起的综合性战争。

我们正进入战时状态。

 

============================================================

 

如松:粮食危机幕后的黑手,普京是不是偷粮贼?

 

自从苏联解体之后,基于全球地缘政治局势日趋稳定、经济全球化加速推进、各国军费支出减少等诸多因素共同推动全球进入了低通胀、低利率时期;2008年次贷危机之后更进入了全球产能严重过剩时代,让世界进入了极低通胀的时代,欧美日货币则进入了零利率和负利率时期。

新冠疫情爆发之后,本人在这个栏目中已经多次提醒,世界即将进入高通胀、高利率时代,这是由全球的地缘政治局势、全球化走势以及主要国家的债务周期所决定的。去年到今年美国的通胀率已经快速发展并创出了四十多年的新高,德国今年5月通胀率高达7.9%,创出1973年以来、即50年以来的新高,表明高利率时代已经如期降临。

有一个古老的问题,是先有蛋还是先有鸡?到今天也没有答案。

然后就有了另外一个问题,是先有高利率还是先有高通胀和大宗商品的高价格?很多人会认为是先有后者,源于商品价格的上涨就会推动通胀,通胀走高之后央行就需要加息,也就有了高利率,真的是如此吗?

每桶原油价格从100美元涨到300美元,价格涨幅虽然达到两倍,但这桶原油丝毫未变,都相当于1700kWh。既然原油未变,所以原油价格的变化只能是因为美元的价值变了,是美元价值的变化驱动了石油价格。所以是先有高利率(货币快速贬值推动利率上升),然后才有高通胀和大宗的高价格,即货币快速贬值才是根本驱动力。

再举一个佐证。

从自身的资源禀赋来说,阿根廷是世界上著名的大宗商品生产国,资源禀赋非常优秀,按道理本国的大宗商品供给更有保证,有利于实现低通胀;瑞士是世界上资源禀赋很差的国家,不利于实现低通胀。阿根廷与瑞士面对的是同样的国际大宗商品环境,以同样的美元价格在国际市场上采购或出售大宗商品。但两国的通胀率却明显不同,阿根廷是典型的高利率、高通胀国家,而瑞士是典型的低利率、低通胀国家,造成两国通胀差异的原因只能是货币的因素,因为阿根廷的钱更不值钱(即贬值的速度更快),所以就有高通胀,而瑞士则相反,见下图。

到这,前面的问题就有了答案,货币贬值的速度越快,利率就越高,就会推动所有商品与服务的价格,也就有了高通胀,高通胀是货币加速贬值的外在表现。而大宗商品价格是通胀一揽子价格的一部分,所以就是先有货币高速贬值,然后才有大宗商品的高价格,这就是人们所熟悉的大宗商品牛市。相反,当货币阶段性升值(严重的经济危机导致流动性枯竭就会推动货币阶段性升值)或货币的价值稳定时期,就会出现低利率或零利率,就会导致大宗商品价格的熊市或在一定的低位震荡。

即货币贬值的速度是“因”,通胀和大宗价格是“果”。

咱知道有人看到这里会摇头,源于这违背了很多人过去的认知,但这个逻辑却无可辨驳!货币才是元凶,是驱动通胀和价格的动力,也因此经济学上才有哪个非常经典的总结:通胀永远是货币行为。

上世纪70年代,是非常典型的高利率、高通胀时代,这说明货币在高速贬值,所以就有了大宗商品牛市。

2008年次贷危机之后,世界进入了很典型的低通胀、欧美零利率(负利率)时代,这意味着货币的价值相对稳定,所以就有了很多年的大宗商品熊市。

货币就是那根指挥棒。

至于世界是高利率还是低利率,是高通胀还是低通胀,这是由世界的地缘政治因素、战争因素(下图是俄乌战争,这是二战之后第一次爆发的价值关战争)、全球的经济发展潜力、全球的人口红利因素、债务周期等诸多因素所决定。

既然上述诸多综合因素决定了世界是处于高通胀还是低通胀时期,这些宏观因素在短期内都不可能发生彻底改变(其变化只能是渐进的),也就决定货币价值相对稳定的周期或货币加速贬值的周期都会持续短则十几年多则几十年。

为什么说了这么多?源于有很多朋友比较疑惑,商品牛市结束了吗?这里或许就是答案。

其实,上述分析得到的结论与我们用供需关系的演变推到出来的结论是一致的。2008年之后是超低通胀、美元零利率时代,意味着美元的价值稳定,商品价格运行的就是熊市,此时商品生产行业的投资回报率就很低,长期投资就会不断减少(前面以油气行业的长期投资变化为例说明过这个问题),新增产能就会不断减少,但旧产能却会不断退出(甚至还会加速退出),供给就会从过剩逐渐演变为供需平衡再然后是供给短缺,以能源为核心的商品价格就会从熊市转为牛市。

各国政府的绿能政策从长期来看一定是正确的,但却加剧了能源危机和粮食危机,源于它们在过去很多年用行政权力不断打击传统能源行业的长期投资,让供需关系更加失衡。

面对今天的粮食危机(粮食危机与能源危机本是一体),欧盟抨击俄罗斯是酿成粮食危机的罪魁祸首,欧盟还指控俄军在乌克兰盗运乌克兰的粮食,并强行给普京戴上了“偷粮贼”的帽子。俄罗斯军队有自己独特的历史,比如在二战后期的东北,苏军所到之处就如蝗虫过境,所有的机器、物资几乎都被他们一扫而空,在二战的欧洲战场上也干了几乎同样的事,如果在乌克兰继续发扬其“光荣传统”也是可以理解的。俄乌战争确实加剧了粮食危机和能源危机,但如果将危机完全归罪于俄罗斯也是欧美有意甩锅的行为。造成危机的真正根源是过去很多年世界地缘政治矛盾不断激化(俄乌战争是激化的结果)、全球化难以为继、主要国家债务管理不善、欧美错误的能源管理政策等导致世界进入了高利率时代(意味着能源价格和粮价高速上涨),再加上供需关系从过剩转变为不足以及极端气候对农业活动带来的影响越来越严峻,这些综合因素共同成为粮食危机背后的黑手,都是“偷粮贼”。

今天的社会有很多种泡沫,但所有的泡沫都建立在人口大爆炸的基础上,这以房地产泡沫最为典型,没有人口泡沫就没有房地产泡沫。是二战之后的农业革命(从传统农业进入现代农业)推动了农业产量的暴涨带来了人口大爆炸,粮食危机(其发展模式很可能是断断续续又不断持续的)是刺穿所有泡沫的过程。

所有跟帖: 

地球正在被監視? -YMCK1025- 给 YMCK1025 发送悄悄话 (212 bytes) () 06/25/2022 postreply 13:32:15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