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人往事(393)

我在墓地做生意,跟死有关的东西都暴利

看客 看客inSight 2022-04-04 22:22
 
 

世上最暴利的生意,在墓地

 

 

在成都的市区及周边,分布着大约40多座墓地。

 

一块1~1.2平米的墓地通常要五万块起步,与之相对的,这座城市的平均房价是每平米19350元。一种更为实惠的选择叫做壁葬,不到万元的价格,就能买到一块墙壁上的四方小格。但95%的顾客还是会选择入土为安。

 

刘立涛是成都的一名墓地销售,入行三年,他开了20多家分店,手下有200多名员工。

 

但迄今为止,家里人都不知道他具体的工作。白天,他随身携带三部手机,其中一部专门用来回复墓地顾客的消息。夜晚,这部手机会被他留在车上,所有消息第二天清早统一回复。

 

对死亡的忌讳近乎本能。最初,他看到骨灰盒、寿衣、棺材,心里难免发怵。但现在,观念逐渐发生了变化,“我以前很怕进墓地,觉得里面都是死人或者鬼,后来才知道,每个位置都是别人日思夜想的亲人。”

 

 

 

 

 

暴利行业

 

我叫刘立涛,今年44岁,我是一名墓地销售。

 

2019年,我去给家里老人扫墓的时候,遇到一个准备买墓地的老人。他很尴尬地站在那边,好像因为墓地太贵,他花光自己所有养老积蓄都不够。旁边的销售说,他可以想办法给老人打折,便宜一点,老人就买了。后来等老人家走了以后,我听见销售在旁边打电话,说自己又做了一单,赚了两三万。说白了那个老人最后的钱,都要被这样消费一笔,我觉得不应该。

 

然后我就去咨询了一圈,发现以前做这个行业的都是老年人,像花圈店的都是岁数比较大的人,那他们可以做,我也可以做。

 

我办好营业执照以后,就拿着它一家家公墓去问,因为我是一个人,他们也不相信我。当时是六月份,天气很热,我就在门口从早上等到他们下班。然后就有个经理出来问我,是不是真的想做这行,说这行很难的。我说不怕,然后他就给我了个机会。这是第一家愿意跟我合作的公墓。

 

那个夏天我都在跑这件事情,把成都大大小小的墓地都跑了一遍,到一个园区以后,拍照,拿资料,放无人机,看整个园区待开发的位置,剩下的位置,风水朝向,还有价格。五个月的时间,我谈下来20多家合作的墓地。

 

我们的易拉宝和宣传板

 

其实光看打扮,我们这些墓地销售,跟链家那种卖房子的也差不多,穿黑色的西装套装,给人的感觉也比较严谨,就是我们常驻的地方估计不太一样。

 

通常情况,我们会选择三种地方去推销,一是菜市场,二是那种老破小的小区,三是跳广场舞的老年人比较多的公园。这个东西不需要推销,摆个易拉宝的物料在那里,坐在那里就可以了。墓地这个东西,它有一定的特殊性,不买的人绝对会绕开走,要是来咨询你的,绝对是要买,他们不会过来问着耍或者怎么样。

 

我们对每个墓地都有销售话术,我随便举个例子,比如介绍一家烈士陵园,要点就是它的管理费低,一年只要50块钱,其他墓地可能要200~300块之间,而且园区在龙泉山,下面就是湖,有山有水。说白了就是性价比高,不会太贵,环境也比较好。人们通常在意的也就是这几个点。

 

和同事在墓地进行培训

 

大家都知道这是一个暴利的行业,其实就是这样。比如一个骨灰盒,它在花圈店可以卖到两万到两万五,成本价其实不到1000块,再比如最基本的寿衣,成本十多二十块钱,我们这边量大,还可以压厂家的价,最低能压到五块一件,你很难想象它们可以被卖到三千到一万多。

 

客户确定完墓地以后,很多墓地还会推销它的附属品。正常下葬的话,骨灰盒放下去,做一层防潮就可以了。但是会有些说法,什么铺金盖银,五谷丰登,让下一代不会挨饿之类的。其实就是几个玉米,几颗杂粮,但它的售价是888~2888块。还有那种义乌小商品市场的假元宝,一个套餐要小两三万。这些才是真正的智商税。

 

再说回墓地本身,它不算商品,不可以交易买卖。像成都这边,起步价基本在五万往上,比房价高得多。还有很多有钱人,他们喜欢做家族墓地,买一块地拼在一起,价格从80万到200万都有。

 

所以说墓地的价格没有最贵,只有更贵。

 

 

 

殡葬观念

 

中国老人讲究入土为安,这四个字是很值钱的。

 

成都现在也有壁葬、树葬,相当于国家节约用地推出的殡葬方式,几千、万把块就能下葬,有些还会有补贴,它们的主要优势是便宜,经济上稍微能让人接受一点。但我遇到的95%的顾客还是会选择入土为安。

 

做我们这行,特别能感受到一些传统观念对人的影响。

 

再比如落叶归根,我有很多客户都是从外地回来的。具体来说,从广东和浙江那边回来的客户会比较多,上海的也有,他们都是一辈子在外边创业做生意,有很多企业家、生意人,他们没那么在意价格,但是一定要回故乡。

 

成都墓地的环境

 

我有个40多岁的客户,刚开始接触的时候,我跟他说你那么年轻你是买不了墓地的,结果他告诉我,他得了癌症,已经病危了,可能只剩三四个月的时间了。所以想回家给自己选块墓地。他说自己早年间是在上海读的大学,毕业回成都两年以后,又去上海了,因为他的所有圈子都在上海。当时刚好是2000年初,他在上海买了房,赶上了上海后来这波房价暴涨,就不断把自己的资产置换成房子,现在他在上海可能有七八套房。但生命快走到尽头的时候,他还是想回到家乡。

 

还有个客户是从广东飞过来的,她也是土生土长的成都人,后来嫁去了广东,也一直在那边生活,她妈妈也跟着过去了。现在她妈妈病危了,老人嘛,就有那种落叶归根的想法,百年之后肯定是要回成都的。这个客户时间很紧,二号的飞机回成都,八号就要回广东,总共只有六天的时间,她必须把这个事情办好。

 

像这种从外地回来选墓地的人,他们有个特点,就是目标很明确。他们找我的话,会直接说自己要什么价格,什么环境的,确定好我带他们去看就行。而且他们买东西会只买该买的需要的那些,所有配套的智商税什么的,他们一个都不要。

 

 

除了价格和环境,还有个大家可能想不到的选墓地的标准,邻居。特别是做官或者做生意的人,他们很在意葬在自己旁边的人的身份。我接触过一个领导的家属,他给他父亲选墓地,一般的企业家,光是有钱的还不行,必须要为国家做过贡献的人,才配和他爸爸放在一起。他是我接触过的四川的天花板级别的客户,从去年选到现在,还没有选到满意的。

 

我上星期还接待了个客户,他们家四个女儿都离婚了,于是怀疑家里风水不太好,准备给老人迁坟。她们还带了个风水师来,现在的风水师完全不是像以前那种穿着道袍的。我见到的那个风水师,也是穿着黑色套装,打着领带,背着笔记本电脑的,就是手里还拿着个罗盘。我原本给她们推荐了一块五六万的墓,但风水师给她们推荐了一个15万的带石狮子的墓地。她们觉得贵点就贵点,改善一下家里的风水,这我也不好说什么。

 

同事给客户介绍墓地

 

但其实也有很多老人,家里条件很好,却不会给自己选很贵的墓地,想把钱留给子女。

 

我遇到过一位退休教授,他很有钱,退休金一个月都是几万的那种。但他给自己选了一个很便宜的地方,整个墓全套下来就是五万五,位置也一般。还有位大学教授,他给自己选了一块最小的墓,三万块钱。他说自己走之后,安安静静地放在那就可以了。但每年还没到清明节,我路过那座墓的时候,都会看到墓前摆满了鲜花。

 

很多人虽然能够接受自己的死亡,但总是放不下家人,特别是孩子们的未来。

 

那个在上海有七八套房的年轻人,他把自己的情绪调整得很好,把生死和钱都看得很平淡。但就算他要死了,房子也是不能卖的。他说,钱才是生不带来死不带去,但房子还是可以增值的。万一他走了以后,房子继续增值了,还可以留给他的家人。

 

还有个环保公司的老总,剩下的时间不多了,早早就立好了遗嘱。他儿子还很年轻,刚结婚不久,孙子应该才几个月。所以他打算把房子都留给儿子,但他又怕以后房子贬值,如果儿子败家业,孙子要挨饿,他就把大部分现金都换成金条,存到了银行里,等孙子18岁以后才能取。

 

但我觉得他们都考虑太远了,儿孙自有儿孙福,没有儿孙自己享福。

 

 

 

如何面对死亡

 

做这行很容易让人思考生死,我见过很多人面对死亡的样子,也见过死亡在他们至亲至爱的人身上留下的痕迹。

 

最让我头疼的是一个学考古的女博士。

 

她告诉我她有抑郁症,重度抑郁。我最开始很不理解,她那么年轻,还是博士,智商情商不知道比我要高多少,怎么会得抑郁症。后来我才知道,她之前交了个警察男朋友,结果被骗了30万,人家早就在老家结婚生子了,于是她的世界观就彻底崩塌了。

 

最开始她来找我的时候,一天要给我打20通电话,我每次都说自己太忙了,没法接待,她还会威胁我,如果你不卖给我,我马上就去自杀或者怎么样。我就很无奈,我没遇到过这种情况,也不知道应该怎么去帮她,就只能劝她嘛,天气好出来晒晒太阳,成都小龙虾马上出来了,火锅那么好吃,如果死了好划不来。

 

我肯定不会卖给她墓地,我帮不了她的抑郁症,但可以让她不要做这么傻的事情,通过死亡来结束自己的痛苦。我没有体会过她的痛苦,但因为一个人去改变自己的下半生,这肯定是不值得的事情。

 

 

但也有很多必须直面死亡的人,他们的态度是很平淡的。可能因为他们既然已经来找我了,基本上已经把心理建设做好了,已经可以接受这个结果了。

 

前段时间,我带一个女生去看墓地,我想着她为家里哪位老人选的,她让我先带她去看,后来决定了一块墓地,价格也不贵,位置也可以,她说你觉得把我放在这里咋样?我说我们不开玩笑,还那么年轻,生活那么美好。后来她才告诉我,她得了癌症,排查出来的晚期,可能最多就半年时间。我当时就愣住了,无言以对,我不知道该做什么,就很难过。

 

反倒是她喊我看开一点,反正她也无法改变这个事实,不如就接受它。她现在就是带着她爸爸妈妈到处去玩,然后把以前的朋友同学都约出来,大家一起吃饭喝酒。除了每天下午三四点的时候,她会拿一堆药出来吃掉,你根本看不出来她是个生病的人。我有时候就觉得,生活可能就是那么不公平。黄泉路上无老少,这句话真的就是这样。

 

同事在给客户介绍墓地

 

见到的故事多了,我发现,死亡可能并不意味着某个终点。

 

我参加过一场葬礼,是个电子科大的教授,他走的时候来了很多学生。他把自己生平讲的许多话全部录了下来,做成音频放给他的学生听。他说我的身体即将陨落,但我的灵魂永远和你们同在。他希望他的学生在他走之后,依然可以为社会做出更多贡献,他也会为他们感到骄傲。他连走的时候,都想给学生们提供一些人生路上的支持,我觉得他好高尚,真的是奉献一生。

 

再后来,我真正意识到,死亡给活着的人留下的痕迹。生活还会照常继续,只是从此以后,都是以另一种形式了。

 

我遇到过一个给自己的小朋友选墓地的母亲,她的孩子才六岁,来选墓地的时候,她全程一直哭一直哭,眼睛就没有干过。选好位置以后,她就坐在那个空位置旁边,什么也不说,坐了一天。后来她说,她想用自己的体温给墓一点温暖,让她的小朋友下去的时候,没有那么冰。当时我们所有人,见到她的样子都特别绷不住,眼睛都是红的。

 

后来,她的小朋友下葬以后,她也会经常买些玩具,奥特曼卡片啊,小恐龙啊,变形金刚啊,或者带着iPad坐在墓前放动画片,一坐就是一整天。我们有时候看到她,会给她送个饭,或者找个人守着她,怕她做傻事。她丈夫不会在她身边,但会在园区大厅里坐着陪她,我想如果遇到这种事情,两个人都走不出来,这个家庭可能就完了。

 

 

我以前很怕进墓地,觉得里面都是死人或者鬼,后来才知道,每个位置都是别人日思夜想的亲人。

 

我不会给客户推荐太贵的墓地,无所谓,这个东西不要去攀比,人走了以后都是一样的,这一辈子已经过得很困难了,下一辈子就不要去分三六九等,人都是平等的。

 

反倒是活着的时候,对于亲情、友情、爱情,就不妨大胆一点,喜欢就去表白,失败了也不好有什么损失,至少人生不留遗憾。朋友之间不用计较那么多,对家人好一点是永远都不会错的。

 

因为我们没有下辈子,所以要珍惜好现在的每一天。

 

作者  何晓山  |  内容编辑  程渔亮  |  微信编辑  白白

 

 

==========================================================

 

 

45年前的清明节

 
 

1976年春节前后,是我最苦闷、最绝望的时候。这种感觉与现在有点类似。至于为什么会这样,请听我来解释。

当时我还是单身,独自住在太原矿机小学大操场南边的一间破房子里。每到夜晚,整个学校几乎空无一人,假如没有一点胆量,还真是难以入睡。

那一年清明节前夕,代课教师的邢为安跑来对我说:“出大事了,出大事了!”随后,他把自己知道的情况和盘托出,其中北京的事是听人说的,太原的事是他亲眼所见。

听到这些消息以后,我非常兴奋,马上骑自行车奔向五一广场。到了目的地以后,只见广场上人山人海,热闹非凡。有看大字报的,有辩论的、还有围观看热闹的。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贴在街头的“欲悲闻鬼叫,我哭豺狼笑”和“摇摇摇,摇到外婆桥”等诗词。

这一年我正好30岁,还从来没有见过这种阵势和如此犀利的文字。于是,我也和大多数人一样,仿佛如获至宝似的边看边抄。与此同时,我也不敢放松警惕,时不时地用眼睛的余光扫一下旁边,有时候也看看后面,以防被人盯上。

当时,我是从五一百货大楼东面,按顺时针方向绕广场一圈。到了广场南面以后,只见,大大小小的花圈堆满了主席台和观礼台。其中普通花圈的龙骨是竹子做的,大型花圈的龙骨是粗钢筋做的,都是为了悼念周恩来。

晚上回去,我把所见所闻告诉了几位关系好的同事,有些人并不像我那么兴奋,这让我有点失望。没过几天,从新闻里得知首都民兵师和工人纠察队把天安门广场清理得一干二净,并且把纪念活动定性为反革命事件。

紧接着,各单位按照上面指示开始清查,看谁参与了这次活动。我因为是单独行动,而且只是抄了些诗词,心想怎么也不会清查到我的头上。即便如此,我在全校恐怕是最出格的了。所以我想,如果被人揭发,我就死不承认,反正我是单独对你讲的,没有第二个人作证。

两年半以后,四五事件才被平反。如今,这一运动被誉为“全民反抗‘四人帮’的一次具有历史里程碑的重要意义和象征性意义的历史事件”,它直接导致半年以后“四人帮”被粉碎。

有了这次经历,我才看到民间有一种摧枯拉朽的、势不可挡的力量。只要时机成熟,它就会像地火一样喷发出来,改变固有的社会秩序。

如今我已年过古稀,却经常在焦虑中想起这一事件。为什么会这样?

我不能说,说出来也发不出去。

因此,我只能用“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来结束这篇短文,请大家见谅。

2021-04-06

 

 

 

========================================================

 

“郎银头”的后代

 
 

今天我要说的故事,是我的表姐夫家的事儿。表姐夫姓郎,真正的老北京,旗人,而且属于最显赫的正黄旗。表姐夫当过兵,是海军观通兵,在青岛。据他自己说,那时东边一带,大陆与台湾、包括韩国和日本的战机起降,都在他们的监视之下。可表姐夫转业回到北京之后,却似乎一直郁郁不得志,当过宾馆的管理人员,办过公司,还到承德那边去开过金矿,现在具体以什么为业,我都说不清楚。

表姐夫的嘴特能侃,惟独这一点能看出八旗子弟的遗风。表姐夫对我说,有个郎家园你知道吗?我懵懵懂懂地点头,告诉他我好像听说过,但弄不清具体位置。他很得意地说,那就是我们老郎家的菜园子,以前还有郎家坟呢,那里面埋的东西海了去了!那可都是我老祖宗拿命挣下的啊!说起他那位老祖宗,表姐夫的两眼闪闪发亮,而在我听起来,也确实颇具传奇性,今天就讲给大家听听吧。

 

表姐夫的这位老祖宗,据说是皇太极的贴身亲兵,无论上阵打仗,还是日常起居,从不离皇太极寸步。可就在皇太极挥兵即将闯进山海关,完成入主北京城的千秋大业的时刻,表姐夫的这位老祖宗,却在战斗中,被顽强抵抗的敌人一刀削去了脑袋。皇太极抚着他的尸身,哭得死去活来痛不欲生,因为他的部下只是抢回了这亲兵的身子,而那被砍下的脑袋,却没找回来。

 

这时,皇太极也已经病入膏肓,知道自己不久于人世,就专为此事留下了遗诏。皇太极说,这位姓郎的亲兵跟随朕出生入死,情同手足,所以你们打下北京之后,一定要厚葬他。这厚葬得有个标准,厚到多厚才算是符合皇太极的心意呢?人家当皇上的金口玉牙,说话还真有准谱儿!皇太极说了,关云长被孙权杀了头,脑袋派人送到许都给了曹操,只有无头尸身运回了蜀中。刘备是怎么葬关羽尸身的呢?他不是下令叫为他的二弟塑了一个黄金的头颅吗?那是因为桃源三结义的兄弟情谊深厚,不如此不能体现于万一啊。而朕与郎亲兵的情谊与刘关张相比,也就仅仅差了烧香磕头这一层了。

所以,你们今后葬郎亲兵的时候,一定要为他塑一个白银的头颅,这是朕仿效古人故事,表达兄弟情谊的一个心愿,你们务必照办,云云。大伙儿想啊,皇上留下的遗言,谁敢不照办?于是后来多尔衮和多铎他们打下北京城,顺治皇帝坐了江山之后,就自然要为先皇了却这个心愿了。这郎亲兵真的被装上了一个白银的头颅,葬入了郎家坟,他就是第一个葬入此地的郎氏祖先。后人也就以这个传说,管他叫“郎银头”。

 

郎家有这样的先祖,后人在有清一代,当然是极为显赫的家族,过得风风光光那是不用说的。要不表姐夫怎么会说,他们家坟地里,随手刨刨,就能挖出些金银珠宝来呢!可这也正是惹祸的根源,到了民国,郎家没落了,连个看坟的下人都没有了,于是住在坟地附近的穷人们干脆就靠坟吃坟起来,把郎家坟几乎刨了个底儿朝天。到了我表姐夫他们这一代,恐怕就连老祖宗的尸骨在哪儿都搞不清楚了。到底是不是有人刨出了那颗纯银的头颅?这事永远没法查证了,所以是不是真有“郎银头”那回事,连表姐夫自己也不敢百分之百地断定。大家也就当故事听听罢了。

 

表姐夫说,他自己的父亲,应该算是最后一位还略微保留了些高贵出身痕迹的郎家后代,至于表姐夫本人,那就简直只能在嘴头上“白货白货”了,算不得数的。表姐夫的父亲老郎,一辈子却也过得有声有色。老郎尚未成年时,家里就败得已经是家徒四壁了,他的父母又死得很早,加上没有其他兄弟姊妹,一个年幼的孤儿,可怎么活下去呢?

老郎的近亲将他送进了一家汽车行去当学徒。今天的人大概都弄不清楚什么是“汽车行”了,那是在汽车不普及的年代的客货两用的运输业。汽车行大小不等,一般总有汽车若干辆,有人租车,就将车开出去,上门接送太太小姐,或是拉点货物什么的。可那时又与今天的“的士”不一样,车是不会在街上开着找客的,因为汽车还是稀罕物,一般人谁租用得起?那得上门预约才行。

老郎进一家汽车行当了学徒,那可是得从给师傅端茶送水、帮师娘抱孩子倒尿盆干起的啊!老郎为了糊口,也顾不得出身高贵的架子了,身体力行踏踏实实地干了下来,几年之后,倒也果真出息成了一个棒小伙,而且开车修车样样拿得起、放得下。师傅还想多剥削他几年,就提出来要让他当自己的干儿子,并许诺要将自己的女儿嫁给他为妻。

 

老郎可心里特有主意,知道这倒插门女婿不是那么好当的。一旦入了师傅的瓮,以后什么自主权也没有,那不整个一个“骆驼祥子”吗?他才不干呢!可他又不愿跟师傅把关系闹得太僵,就赶紧推托说自己的父母生前已经为自己定下了娃娃亲,父债子还不能失了信义。师傅追问女方是谁家姑娘,老郎急迫之下,就说是某某家的大小姐。老郎说的这某某,可也不是等闲之辈。

那是一前清的蒙古王公家的末枝。虽说是末枝,穷得叮当响,可人家照样是血统高贵,不能随随便便下嫁个白丁啊!师傅多了个心眼,怀疑老郎是为了推托自己顺嘴胡说的,就去那某某家打听。没想到老郎倒也不完全是虚言,那蒙古“格格”真与他之间有那么点意思,只是两个年轻人都互相有好感,却还未经媒妁之言捅破这层窗户纸。

女孩将自己的心事对母亲说了,母亲又把女儿的话转告了作父亲的。当家的虽说有点埋怨女儿自作主张,但老郎确实是个不错的年轻人,自己也是吃了上顿没下顿,能有什么可挑的?他就一口咬定,自己当年确实曾与老郎的父亲指腹为婚,这话说出去那叫一个唾沫星一颗钉,谁也别想赖帐。老郎的师傅讨了个没趣,可心里还是怀疑老郎是串通好了对方,故意给自己难堪,从此对老郎嫉恨起来,很快改变了自己先前的诺言,不再让老郎继续在自家的汽车行工作,找个碴辞了他。

 

老郎原本只想不当师傅家的入赘女婿,并没想马上离开车行自己单干。那时汽车多稀罕啊!大家可别当是现在,学会了开车的手艺,到哪儿都有车开。老郎这下子可觉得有点抓瞎。那蒙古人家的格格见老郎遇到了难处,却马上伸出了温暖的小手。

她父亲这时已经有了后悔之意,原本是看中老郎有开车的手艺,觉得简直就是个铁饭碗,没想到小伙子指望不上,弄砸了饭碗,真把女儿嫁给这个孤儿,不但女儿受一辈子穷,自己老来想沾女婿点光也没戏了。格格可不这么想,她认为既然已经把自己与老郎之间的事儿说了出去,就等于是公诸于众了,要是把拉出的屎重新坐回去,自己的清名可就彻底毁了。

再说她看好老郎的人品和能力,认为这小伙子是可以托付终生的。格格坚决要求老郎寻个媒人,上门向自己的父母正式求亲。老郎心里没底,但在姑娘的坚持下,真的壮起胆子这么做了。格格她爸爸虽说有点不情愿,可架不住女儿软磨硬泡,终于答应了这门亲事,于是老郎没费什么劲,就为我表姐夫娶回了他妈。

 

要说这格格真是不简单,硬是跟着老郎过起了穷日子,开始的阶段,老郎每天出去扛大个、干粗活,格格愣是在家帮人家洗衣服缝穷挣钱!说起这“缝穷”,恐怕又得为年轻些的网友们解释两句:那就是帮那些卖苦力的单身穷汉们缝补破衣烂袜啊!老郎心疼妻子,觉得不能这样让她跟着自己苦熬,就决心借高利贷买汽车,以便重操开汽车行的旧业。格格不干,就自己出面四处奔波,向亲友们,特别是自己从小的闺中密友们发起了一次大规模的借贷运动。她家穷,可她一块儿长大的那些旗人家的“发小儿”们,可并不是个个都穷啊,还真有乐善好施的,很快她就凑足了一笔够买辆汽车的钱。老郎拿这笔借来的钱,买了自己的第一辆货车。

老郎勤快,又懂行,没几年工夫,不但还上了借款,而且还将自己的车行发展到了好几辆车,小两口的日子逐渐好过起来。可世上的事就是这样,总是好景不长,紧接着就到“七七事变”日本鬼子打进北京城了。老郎的车全被鬼子给征用了,说是征用,你还敢找人家要钱去?还不就等于是白送给大日本皇军了呗!老郎又闹了个一文不名,怎么办?没辙,为了糊口,他就给日本人开起了车。八年抗战也不知老郎是怎么熬过来的,表姐夫说他爹倒没怎么饿肚子,日本人既然要使唤你,总得让你有力气干活才行嘛,但想必气是没少受的,要不怎么说死也别当亡国奴呢!

 

好不容易熬到了“光复”,老郎却差点闹了个汉奸罪名!你想啊,你是给日本人开车的,运过军用物资没有?运过鬼子兵去打中国军队没有?这事儿哪TM说得清啊?可老郎这人吧,还就真是个逢凶化吉的“福将”,很快就有个国民党接收大员看上了他的开车手艺,他成了替这位新贵开专车的司机了。这样一来,自然也就没人再找他的麻烦,老郎又过了一段好日子。这时候的老郎早已是拖家带口,儿女成群了,家里开支越来越大,那点薪水渐渐不够开销,他又重新打起了开自己的汽车行的主意。正赶上那位国民党大员要调回南京了,他就以热土难离为借口,谢绝了随着南迁的邀请,重新买了自己的车,干起了老本行。

老郎当然想不到,国民政府居然会在短短的几年之后,就在大陆上销声匿迹,他要是真能预知未来,不知道他会如何对待那位国民党大员的邀请?很快就到了平津战役,傅作义被围困在北京城了。

大家都知道咱北京是和平解放的,可不一定每个人都知道,还在傅作义硬绷着说绝不投降的时候,共产党方面早已有级别很高的谈判代表先期进城了。不知道老郎是怎么为共产党的秘密谈判代表开上车的,表姐夫说,反正他爹明知道这是些什么人,但就是一直装傻,只管闷头开他的车。他自己恐怕也绝没想到,这段神秘的经历,竟成了他于建国前就参加了革命的资本!

解放后老郎给国家机关开上了车,还因为既是老工人,又是老革命而备受尊重,直到文革中才受了点冲击。表姐夫说后来他爸爸落实政策,还就是叫儿子去找某某某,告诉他你是老郎的儿子,别的什么废话也别说。表姐夫去了一说,还真灵!人家马上跟有关方面一说,老郎当年冒着白色恐怖,出生入死为我党地下工作人员开车,容易吗?别瞎整了,快给平了反吧!得,立马就一风吹了!

 

表姐夫说到这儿,颇为得意,说:要不是我爸这段经历,我能当上兵?还是高技术兵种呢!那还不得跟你虫二一样,划到黑五类里边去,等着改革开放再改变命运啊?我没话说,只能羡慕他福星高照。可回头一想,你怎么到改革开放后却越混越惨了呢?是不是老郎家的气数真到表姐夫他爹那辈就彻底完结了呢?我看着表姐夫沉浸在家族过往荣光中发亮的脸,忍着没把这话说出口。

 

表姐夫倒是说了老郎去世前留下的一句话,或许道出了一点道理,可我也没想明白。老郎说的是:我这辈子啊,不管怎么改朝换代、天下大乱,吃的就是手里这块铁烙饼啊!老郎说的铁烙饼,当然指的就是汽车的方向盘了。我想除了老郎每次都歪打正着以外,他坚持把这一行干到底,干好了,是不是也有点什么讲究?表姐夫改革开放后不断改行换岗,走马灯似的热闹,其实未必不是闹了个狗熊掰棒子吧?想不明白的事就不往下想了,这从来是虫二的老规矩。可不知道表姐夫他自己往这上头想过没有?

所有跟帖: 

核按钮与末日时钟 -YMCK1025- 给 YMCK1025 发送悄悄话 (212 bytes) () 04/06/2022 postreply 18:43:16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