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人往事(387)

本帖于 2022-03-30 20:28:26 时间, 由普通用户 YMCK1025 编辑

因小区封控保洁员在公厕里住了5天4夜

 

腾讯



图说:凤城三村(西)小区里的公厕 采访对象提供(下同)

点着蚊香,枕着异味,听着雨声,睡着躺椅……对李春巧来说,上上周的5天4夜,是她当公厕保洁员以来最难熬的几天。她负责保洁的凤城三村(西)小区突然被封控管理,部分居民楼又没有卫生设施,如厕需求“告急”。为了居民、大白和志愿者能解“燃眉之急”,她一连在公厕里睡了4晚。

为公厕正常开放 她成了“逆行者”

凤城三村(西)小区是个老旧小区,有两栋居民楼没有卫生间,因此小区里设有一座公共厕所。3月17日,小区突然进行封控管理,李春巧也被“关”了。
 

 



“那天早上5点,我到小区门口,保安说‘你进了就出不去’了。”李春巧回忆说,自己立即打电话给公司,商量之后,为了公厕的正常开放,她仍然进了小区。

“一开始我觉得只是来上班的,怎么会出不去呢?到了下午才知道,真的出不去了。”晚上怎么睡?吃饭怎么办?公厕客流量大,会不会被传染?……一时间,各种念头向她袭来,“心里就像压着块大石头,又紧张又害怕”。

幸好,公司及时向她伸出了援手。当天,班长就给她送来了躺椅、棉被、床垫、毛巾肥皂等生活用品,还带来了5套防护服和足量的口罩、手套、护目镜、消毒水等防护物品,叮嘱她保护好自己。班组里负责“兜路”的杨姐,正好住在封控小区里,每到饭点,杨姐都主动给李春巧送来热腾腾的饭菜。



图说:李春巧穿上防护服,住进了公厕

加强消毒频次 一天发掉8包手纸

就这样,李春巧在公厕“扎营”了。白天,公厕人来人往,客流量比封控前反而大了好多。“居民们出不去,用这个厕所的人就多了,每天还有很多来做核酸的大白和志愿者。公厕有6个男厕位、7个女厕位,从早到晚排队。平时一般每天发掉四五包手纸,那几天每天要发8包。”李春巧说,按照作业规范,她必须“跟踪保洁”,因此“驻扎”期间工作量几乎翻番。

另一方面,由于小区被封控管理,公厕的防疫消毒要求也更严格了。每天,她都穿上防护服,成了公厕里的“大白”。几乎每隔半小时,她就要用消毒水喷洒一遍各个角落,口罩里满是水汽。平时公厕凌晨5点开门,那几天看到有人睡在里面,一些居民4点多就会来敲门,她索性就打开大门,提前为居民服务。

晚上10时公厕关闭后,她就在狭小的管理室铺开躺椅和衣而卧。“那几天下大雨,公厕里总有股怪味,我只好点上蚊香。第一晚又冷又不习惯,根本没睡着。虽然群里的小姐妹们都在安慰我,但手机一关又是一个人,心里空落落的。”



图说:同事送来热腾腾的餐食

“总得有人守在岗位上”

回忆起这段“逆行者”的经历,李春巧坦言自己一开始有点懵,也有怨言,“但疫情这么厉害,我也知道真的是没办法,总得有人守在岗位上”。暖心的是,住在公厕期间,有居民给她送来了被子、毯子,居委会也每天给她送粥和包子当早餐,让她感到自己并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记者从上海杨浦环境发展有限公司海昕保洁分公司获悉,得知小区被封控管理后,公司立即启动防疫应急预案。一方面,安排清洁班班长和党员,做好李春巧的心理辅导和生活保障工作,通过视频不断鼓励她加强个人防护,平复紧张情绪;另一方面,公司也协调街道有关部门,将李春巧的生活和身体等情况纳入志愿者的关心范围内。

“在小区闭环管理工作期间,李春巧不计较个人得失,做好本职工作,落实好各项防疫规定,为居民提供优质服务。她不仅是‘城市美容师’,更是疫情防控中的‘大白’。”公司表示。

对此,部分网友对李春巧的付出表示赞赏,不过也有些网友觉得这样的封控行为有点太过了,置个人自由于不顾,配套措施也不够完善。







 

 

=====================================================

 

浦东和浦西,魔幻和现实

雪夜访 大时代小记事 2022-03-28 18:04

《疫中流水》15

 

疫中客

 

2022年3月28日,周一

今天过得很恍惚,各种段子、视频滚滚而来,仿佛生活在几重空间中:浦东和浦西,魔幻和现实。

这恍惚感是从昨夜开始的。我当时埋头写疫中流水账,到23:00才知道,上海已“划江而治”了,天翻地覆,又一轮抢购开始了……

那时,我出去放风,看到小区门口还封着,一些人站在那里,门外还停着警车。邻居说,有人吵架,已调解好了。我不知道他们为什么吵,但在朋友圈里,有人在菜场里已动起了手。有人调侃:有脑子的开始打架了,直接进去七天包吃住。

深夜,有朋友慰问我,说我孤身一人在上海,有什么需要帮助的就说一声。我很感激,也意识到新的防疫措施对上海的冲击之大,在严峻疫情下,人们需要抱团取暖。

回顾上海本轮防疫,如医疗媒体《八点健闻》所说,疫情之初,上海试图利用网格化的方法,把不同区域划分为封控区、管控区和防范区进行管控;

至3月26日,上海按照“核酸检测和抗原检测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筛查,对重点区域进行严格封控管理和核酸检测,对非重点区域下发抗原试剂盒入户,要求居民自测。但逐渐地,这座城市的医疗资源开始撑不住了。

至27日晚上8点23分,一向讲究精准防控的上海,宣布自3月28日5时起,以黄浦江为界分区分批实施核酸筛查。第一批,浦东、浦南及毗邻区域先行实施封控,开展核酸筛查,4月1日5时解封。同时,浦西地区重点区域继续实施封控管理。第二批,4月1日3时起,按照压茬推进的原则,对浦西地区实施封控,开展核酸筛查,4月5日3时解封。

Image

此举震动海内。一时触发各种解读:

有朋友说,上海原本还算有条不紊,某某组来了,就开始乱了。曾经有人想把课本中的外婆改成“姥姥”,上海人一阵讪笑,没尿它。但这次,精准终于被“压茬”了。一个很简单的结论,某某病毒尤甚于新冠病毒。

有朋友说,目标不可改变,一系列的尝试最终回到了“封城”。这是否意味着遥遥无期,不可改变,就像那些不断被+2(天)封锁的小区,中国也会不断被+2(年)封锁。

有朋友说,昨晚魔都通告,一发辄天下知,才触而半城动。视频频见,段子孳生。“温饱”主题重现,“抢菜”谣歌哄传。

我注意到的一个重点可能与众不同:总算在媒体上看到“浦南”这个提法了。此前只在水电单据、公交车票上见;更早则是近半个世纪前祖父收发的信封上。尽管这次还是跟浦东捆绑在一起,依然被忽略,完全被二分的鸳鸯锅简化得看不见,但未来会不会浦江三分?值得期待。

一个大城市,焉能只有东西。

 

“永隔一江水”

 

早上醒来,似乎是寻常的一天,鸟在树丛里叫,樱花在窗外爆开了花骨朵,邻居的说话声隐约传来。

在这么一个早晨,一个歌手朋友送给浦西朋友一首歌,是王洛宾作词作曲的情歌《永隔一江水》,“一转眼我们成了‘两岸关系’,‘大家一起来称赞  生活多么美’。”

另一个朋友说,半个上海,瞬间停摆……时代变了,必须自力更生了。有人说,上一次上海隔江而治是淞沪会战。我想说,淞沪会战恐怕都没有搞到全域停工停课停市,尤其是租界的公交车,肯定没有停。

一个朋友说,以前浦东到浦西,要摆渡;现在浦东到浦西,叫偷渡。

小区还在封闭,我出不去,看不到浦东什么样子。

只是看到,上海发布称,2022年3月27日,全市新增本土新冠肺炎确诊病例50例+无症状感染者3450例,又创新高。3月28日5时-4月1日5时,在第一批筛查封控区域内,暂停公交、地铁、轮渡、出租汽车、网约车运行,原则上要求居民足不出户。又说,非必要不来沪,非必要不离沪。

一位朋友说,今天的上海浦东,历史会记住这一天。

一位朋友转发浦东的视频,空无一人的街道,空无一车的大桥,像电影里一样。“强烈的幻灭感,强烈的美感,交织成真正的魔都。”

 

核酸检测10人一管

 

在全区封闭的第一天,第一件事情是做核酸。

8点多,我看到群里有业委说:请某号、某号的业主准备下,核酸工作马上开始了。

过了没多久,又有邻居@所有人:今天核酸是20人一管,请某、某、某楼居民,可以下来进行核酸检查了。

10点多,我下楼去做核酸。排了有几十米,正往队尾走时,看到了一楼住的爷叔,他说我们还没有做好二维码,你来这里先做吧。一旁,有个大白在帮着阿姨进行二维码登记。我说,不要紧,我去排队吧。

快排进帐篷时,大白说,今天是10人一管。我作为一组人中的第十个,进了帐篷,很快做完了第八轮核酸。

 

给楼栋老人送菜

 

昨天晚上,群里还在转发一条帖子:相信能发朋友圈的这几天都饿不死自己。但还是要呼吁大家,关心好身边的老人,尤其是独居老人,他们看不懂段子,也搞不懂为什么会这样。如果你居住的楼栋里有这样的老人,敲敲门,关心一下,有余力的可以分一些物资给老人,让春天快点回到我们身边。

Image

这个帖子激起了大家一阵讨论。

邻居A说,无人照顾的和独居的老人生活问题,我们楼道是邻居自发照顾关怀。

邻居B说,如果我有多的菜,怎么给到老人呢?

邻居C说,居委和物业肯定对这情况有了解,明天希望都巡一圈,有困难我们一起出点力,四五天资源肯定是够的。我也有多余的可以提供。

邻居A说,各自楼道里的情况应该邻居最清楚,建议先各自帮助本楼道困难老人。

邻居D说,前天我买了两份蔬菜包,明天匀一些给他们送去。

我看了很受教育。

上午出去做核酸时,我想到住在一楼的老夫妻,他们不会在健康云上登记。我去敲了敲门,没有声音。

做完核酸,我又去了老夫妻家,给爷叔说,再做核酸的话,我来帮助他们登记二维码。又问他们家里还有菜没有,爷叔说,已经没菜了。

我回到家里,检视了库存,发现还有土豆一堆、白菜三个、茄子几个……我用袋子装了七八个土豆、五六个胡萝卜、一棵白菜、一包芹菜,送到了爷叔家。

 

盐焗鸡送不了了

 

对于沦陷区人民来说,买菜是头等大事。浦东全面封控之后,买菜就更难了。

今天一大早,一位邻居在群里说,团购的盐焗鸡送不了了。盐焗鸡仓库在浦西,解封前无法配送,如果不想等待的朋友,可以申请退款,但退款需团长批准,团长后台看到后会批准的,请稍微等待一下ImageImage

昨天晚上,一家为附近小区团购的超市说,浦东越来越严,许多小区都被封了。明天应该不能配送了,唯一还剩下的员工是浦西的,也不能来了,只剩两个保养大哥,明天开门都有问题了。之后又说,不确定,要看实际包菜配货的情况,因为只有一个人在负责。不知道,如果时间来不及,可能只能满足一个小区一天限量的供应。

隔壁镇的一个朋友在小区门口买菜,他说,小区门口水果摊老板身价倍增,而且是在昨天的基础上倍增。封控之前我买香蕉,一般货色的一块九一斤,前天四块八一斤,今天七块五一斤……

另一位朋友说,今天的菜是抢不到了,冰箱里扒拉扒拉还能凑合一天,明早定闹铃5:50起来抢吧……有朋友说一夜不睡也抢不到。我陷入了沉思:今晚到底是睡还是不睡?睡和吃,只能选一个,也可能一个都没捞着。真魔幻。

 

自由世界的浦西

 

这天,我对浦西的想象是,那里是一个自由世界。尽管那里也有重点区域。

上海发布上说,浦东等区域封控后开展核酸检测期间,浦西重点区域严格落实封控管理,非重点区域非必要不外出,尽量减少出行。

但沦陷区人民对自由的向往,是不可阻挡的。

一位朋友说,就在半个上海被封城的同时,我们小区在封闭了14天后,终于要宣布解封了。我已经听到小区里各种引擎声在发动了 。

另一位朋友说,禁闭12天之后,出门呼吸临时自由的空气,这自由为期4天。发现很多餐厅、小食店都开了,银行关着门。想起昨天一个货车司机的问题:很多人手停口停,房贷能不能也停一停?

浦西人民同样在为买菜而奋斗。昨晚的段子说,留给浦东人民买菜的时间不多了,留给浦西人民买的菜不多了。

一位朋友在解封之后,见到了疯狂抢购的菜市场,感叹“今天真的是活久见”。

一位朋友说,买走隔壁小店里的最后两颗土豆。烧一个菜,用上三个不同品种的蔬菜,在此时是不是有点太铺张了?

Image

一位朋友说,附近的生鲜超市只剩下了一家,没有土豆和青菜。正当我垂头丧气回家时,路过一家小店,发现居然有卖,喜出望外。花了15块钱,可以吃一周了。

一位朋友说,今早浦西只有疲惫,全民恐慌,买不到菜的是大多数。你说就四天不必这么慌张,大家说,谁知道是不是四天!可能就十四天了!但总比吉林人民好多天都吃不到菜好,是吧?

但昨晚的疯狂抢购已引起不少朋友警惕。

一位朋友说,昨晚那么多人大规模外出密集抢菜,其实是最不利于防止病毒传染的。

今天,群里就流传着西安网友的经验帖子:提醒大家,二个感染路径,第一个就是聚集性买菜,第二个是扎堆性核酸。

在浦西,也有朋友不为稻粮谋,在封控的时光里专心读书,思考。

一位朋友在朋友圈里写道:今天上海滩进入新一轮封控,以黄埔江为界河,从东岸向西岸“压茬推进”,那是窗子外面的大事业……窗子里面,午后阳光很充沛,透过窗帘,洒在简单的下午茶桌布上,读托克维尔,美国民主,第一卷第六章,精巧高明的司法设计。阳光开始西照的时候,局外人Y老发来陈丹青一个视频,讲俄罗斯绘画,十九世纪,讲得真好,潸然泪下,托克维尔的页面猛然变得了无生趣,回书房抽出弗洛洛夫斯基,俄罗斯宗教哲学的道路,这本书被别尔嘉耶夫称为俄罗斯宗教哲学的无路,第四章,“彼得堡的根本转向,圣徒吉洪,陀思妥耶夫斯基把他确立在俄罗斯虚无主义的对立面,那种虚无主义如今已经占领世界了……弗洛洛夫斯基的文字让我重新回归意义和生趣的世界,以及一种陈丹青极好的表述的“分庭不抗礼”的道德平衡。——毋庸置疑,在精致的美利坚进步主义民主乌托邦中不能滞留太久,要经常“压茬推进”到反动的俄罗斯神性大空间去呼吸几口大草原、白桦林和冰冻苔原的北方冷空气。

 

南浦大桥上行走的人

 

封闭以来,魔幻的事情不少,但似乎今天看到的特别多。

看到一个聊天记录。一个人在南浦大桥的引桥上走,似乎要从浦东走到浦西。远远地望去,人那么小,说他走得很快,但他似乎没跨过黄浦江,迎面就来了警车……

Image

一个朋友转发一个视频,方舱里,病人起舞,让人想起武汉疫情时期……

一个视频里,很多居民聚集,齐声喊:我们要吃饭,我们要上班……

一个视频里,有人在撒钞票,一张一张飘下来,楼下有人伸长手臂去抓。

一个朋友,转发一首歌《目击你刚刚完成这一跳》:

目击你刚刚完成这一跳

不值钱的苦就算结束了

闭上睡眼闭上循环画面

能想起来的那些命运们

在脑海自动巡游了一遍

你的小船汇入汪洋不见

……

我还看到,有朋友转发尿毒症患者家属的求救信息。

有朋友说,在那些封控管控的城市,重疾和急诊难题解决之后,还有慢病送药难题。这两天,有同事在长春的家人断了胰岛素,有同事在上海的家人没了肝病用药……网上下了单,快递也送不进去。陕西略阳县说送药上门还差“最后一纳米”,但在一些城市,“一纳米”还挺长的。

有朋友说,上海疫情互助志愿者团队制作了一份求助问卷,汇总疫情下急病/无家可归等需求信息,非常需要传播,欢迎分享到朋友圈……我们也在核实汇总网上各个渠道的求助信息。如果身在上海的你或身边人碰到了什么突发情况,可以直接填写本问卷,我们会尽快帮您解决。

我看到医疗媒体《八点健闻》的文章,探求上海的探索是否能继续。

文章说,长期以来,中国的抗疫一直以雷霆手段的迅速清零为目标,而作为曾经的抗疫优等生,本轮的上海抗疫曾被寄予厚望,希望它能够找到一条既不影响正常经济活动,又不发生大规模疫情的中国抗疫的新路径。

一位疾控专家评价道:上海曾被认为要探索新的路线,目前看来,走到这里已经不容易。

一个朋友引用胡锡进的文章说:“每一轮抗疫都必须同时是探索。这一次上海的“4+4”封城时间是全国最短的,而它要处理的疫情又是最严重的之一。老胡虽远在北方,但诚恳希望上海发起的这场决战取得预期效果。”

 

======================================================

浦东足不出户 浦西又在抢菜

雪夜访 大时代小记事 2022-03-29 19:47

《疫中流水》16

 

疫中客

 

2022年3月29日,周二

今天,上海继续“划江而治”,我的生活似乎也有些分裂。

我的肉身,在冷清寂静的浦东,足不出户,在阳台上看看楼下爆裂的樱花,看看天上飞过的直升机,想念去年的春天;我的精神,偶尔游移到浦西,去享受临时的自由,去看看抢菜的人们。

 

“我连楼都不想下”

 

今天一早,就感受到气氛的严峻。

早晨不到8点,上海发布的信息就把邻居们吓住了。

说是2022年3月28日,上海新增病例96+4381,又创新高。浦东新区新增39+2467。

邻居A说,我们小区一定要挺住。

邻居B说,昨晚附近的某某一村封铁皮了,一下子4个无症状,跟我们小区一样,也是封了10天,一直是阴的……他随即转发了该居委会的告知书。白纸黑字,让人不容置疑。

“一觉醒来,铁皮又封上了,还真的是每次都是半夜搞突然袭击,惊不惊喜?意不意外?”

过了一阵子,又有人说,对面小区也出现确诊病例,那个阿姨自己都不知道什么时候感染的,她说平时很少下楼。

不少邻居马上想到了浦东封控前夜的抢菜:

“都是抢菜惹出来的”。

“那波抢菜,想想就很不安全。买菜潮肯定要爆发一波阳性的”。

“我们应该庆幸,小区死咬着不放我们出去”。

邻居们觉得,大家要防护好,抢菜有风险,为附近小区送物质的商家也有隐患。

小区沿街门面房开有一家蔬果店,蔬果店有窗口通往小区,小区封闭后,不少邻居通过窗口买菜。邻居们觉得,这里也很危险,在浦东封控前夜,附近很多人开车来这里买菜。

又有邻居说,现在小区里跑步跳绳不戴口罩非常普遍,甚至拉下口罩叼着烟散步也时常看见。昨天小广场还有人不戴口罩滑滑板,乒乒乓乓的。建议物业和业委会规定:一出楼道必须戴口罩,小区道路禁止吸烟(抽烟势必拉下口罩);禁止跑步(跑步势必不戴口罩)和滑板等剧烈运动。

说着说着,一位邻居问,到了病毒感染的高峰期吗?

一位邻居说,我连楼都不想下。怕。最好我们也统一组织,有人穿防护服给收下垃圾。 

另一位邻居说,能不下楼,就不要下楼,下楼的话大家还是保持点距离。

一位邻居建议,大门口外来物品(外卖快递菜品),请保安做好消毒工作,外卖进家门,自家要再次消毒;蔬果店窗口要做好消毒工作和防护,买菜要戴口罩、手套,用酒精消毒,保持间隔……

9点半左右,居委会工作人员在群里贴出紧急通知:

在3月28日5时至4月1日5时,浦东全域封闭,筛查期间,对所有住宅小区、村组实施严格的封闭式管理,所有人员足不出户,即不出自己家门,参加核酸采样除外。楼道内居民做好自律、督促,确保做到所有人员足不出户、不出楼栋。将组织动员志愿者为小区、村组人员的基本生活保障进行外卖、快递等无接触式配送。

10:14,浦东发布发布了《浦东新区关于严格落实封控管理期间人员足不出户措施告知书》:

3月28日凌晨5时至4月1日凌晨5时,浦东新区所有住宅小区实施封闭式管理,所有人员足不出户,人员和车辆只进不出。

除做核酸采样外,所有人员不得擅自走出家门到楼道、地下车库、露天区域等小区(村组)内户外空间活动(包括散步遛弯、运动健身、逗遛宠物、集聚攀谈、吸烟晾晒等),邻里间不串门、不聚会、不聚餐,不握手、不逗留、不寒喧。

所有人员应本着生活必需原则适度订购外卖、快递,不得擅自出家门取外卖和快递,不得同外卖快递人员直接接触。外卖快递人员不得进住宅小区(村组),保障基本生活必需的外卖、快递由所在小区(村组)防疫工作人员或志愿者协助收取并分送到收件人家门口……

 

民兵和直升机

 

整整一天,我都没有出楼。

看看隔壁小区,似乎和往常一样,不时有人走过。

中午时,我听到隔壁小喇叭响了,告诉人们不要出门。慢慢地,隔壁小区走动的人,换成了穿隔离衣,或防护服的人。

朋友给我传来几个网上流传的聊天记录:

A:我们楼目前一楼和三楼都有确诊,我在五楼

B:注意楼梯和电梯,不要触碰,可以叹气,千万不要吸气哈。没4000万不要出门。

A:为啥是4000万。

B:谐音:没事千万不要出门。

下午2点多,有邻居在群里说,有飞机声音吗?听到了吗?

16:45左右,我在阳台上看到了直升机,轰鸣声很响。过了几分钟,又飞过来一架。

Image

这天,我还在朋友圈里,看到了防护服后印着“虹口民兵”的照片,看到静安区某街道抽调民兵参加疫情防控的通知:

某某同志:

根据市委市政府和上海警备区指令,决定集中派出民兵应急和支援力量参加疫情防控工作,根据市委市政府指令统一调度使用,现需将您编入第一批计划出动民兵分队,请您于今日14时后就地待命,接正式出动通知后,1小时内到达指定位置。

一位朋友说,多少年没听到民兵这个词了。

 

被辟谣的传言

 

这天,我在家里闭门造字,没有想到,浦东的一只蝴蝶扇动翅膀,会在浦西引起一场风暴。

事后看来,浦东的防疫形势,在上午就引发了传言。

在一个群聊的聊天记录里,我看到,上午10点半左右,有人说,浦西的各位同事们,有消息称你们可能今晚8点会提前封,因为浦东做出来的结果一塌糊涂,尽快做好准备。

在另一个群聊的聊天记录里,12:13时,有人说,听说,浦东要封8天了,说是查出来一塌糊涂。明天开始的最新封控措施如下:

……

14:30,上海网络辟谣发布信息称,从上海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获悉,浦西提前封控的消息不实。

此外,还有传言说,上海明天将开始最新的封控措施。包括,要求垃圾暂不分类,居民统一放在楼道大门边的绿化带中,由物业统一清理收走;所有车辆除有通行证的除外,一律不得驶上马路……此消息也不实。

此外,当天又有传言,有人欲从苏州河划船去浦东。

Image

澎湃新闻记者之后从上海边防和港航公安获悉,2022年3月28日17点15分许,苏州河附近小区(非封控小区)居民柏某,因疫情在家无聊,携带便携式充气皮划艇从新湖明珠城附近苏州河水域下水划行,在半岛花园附近水域被边防港航分局巡逻民警拦截。民警对柏某进行批评教育后已将其安全送回家中。

 

三根葱花了20块

 

虽然浦西提前封控的传言被辟谣,但还是引发了抢购。

下午3点左右,一位朋友告诉我,她所在的长宁区某地段,因为传言今晚提前封城,路上的超市都卖光了,货架全空了。

“一箱一箱的水都买走了,根本没有东西了。”面包店的面包也抢光了。朋友说,我准备今天吃完,然后冬眠了……

5点多,一位在虹口区上班的朋友,跑去单位门口的菜场,看到大门紧闭,又去另一家菜场,买了蟹糊、面条、年糕、番茄、黄瓜、里脊、肉、包心菜,还有可乐、熏鱼、清远鸡腿、四川卤牛肉、鸭胗干,“就算今晚封浦西,也不害怕啦”。

5点多,一位杨浦区的朋友,跑了两家中小型超市,一家超市的部分货架上,牛奶、挂面、方便面、冰柜食品等都空掉了,他又到另一家超市,买了一箱常温牛奶和两卷挂面。

这天,新闻报道称,上海母女买菜回来,掉了一根葱被捡走,骑车追2公里讨回。当事人说:葱很贵的,买了三根葱花了20块……

Image

一位外地的朋友,转发了生活小知识,送给需要囤菜的朋友们:“土豆可以放很久,不必进冰箱,但是要放在黑暗阴凉的地方。大白菜也可以放很久,而且不影响风味。空心菜和茼蒿豆苗坏得很快,买到要当天或者第二天就吃,不然叶子会烂成一汪绿水。芥蓝看着结实,但放三四天后会掉叶子,叶子变黄。菜心也是,不过都比空心菜和茼蒿能多放两天。各种小白菜小唐菜(青江菜),都能放一周。现在的韭菜也能放一周,不过冰箱里味道大些……”

一位朋友说,连续两天早起抢单,一无所获。我的菜省着吃能够撑个六七天,真的就是省着吃……

一个朋友说,多囤菜总是对的,省点吃,每天见点绿意就可以了。

一个朋友说,家母和小姨到底是经历过58年大饥荒的人,对食物危机不仅有很深刻的体验,而且还有非常好的预判直觉。去年两人不约而同地给我寄了各20斤面条,吃了快半年,还有这么多。听母亲说,当年饥荒,每日只能吃一小盖玉米,而且有几位舅舅还因此饿死。这种中国人深层的集体意识记忆,每当要淡忘的时候,似乎就又会召唤回来。

 

“有点羡慕买半头猪的同事”

 

浦西抢菜之际,浦东人民足不出户,也在为买菜绞尽脑汁。

封闭12天了,小区的邻居们组织了多个团购,努力自救,但还是有些邻居感到生活困难。

一个邻居说,过了今天,我就没吃的了。

一个邻居说,肉也没地方买……突然有点羡慕买半头猪的同事……

一个邻居在新闻坊平台发送了信息:“某某路某某弄小区,3百多户居民严格按市区防疫要求,自3月18日封闭至今已12日,全体居民足不出小区,目前全体核酸阴性,但是生活物资已经严重匮乏,居民间已开始相互救助,希望有关部门能及时关注,提供必要的生活保障。”

一个邻居转发了浦东新区政府通知:为保障封控在浦东新区全境区域内人员的生活需求,体现党委、政府对居民生活的关心和慰问,拟于3月28日起进行爱心大礼包发放,被封控在本镇小区范围内的全体人员,每户一份。

中午,有邻居注意到,隔壁小区开始要发政府物质了。

有邻居转发某居委会信息称,请勿购买路边摊的蔬菜,水果,如有混入某某来的蔬果存在防疫风险……重要的事情说三遍,这几天都不要去抢菜,不要去抢菜,不要去抢菜。现在上海物资充足,蔬菜已经从四面八方送进上海了。

下午,有人晒出对面小区收到的福利菜:两个玉米、四根萝卜、6个大蒜、一包青菜、一包芹菜……

这天,隔壁镇似乎也发了福利物资,一位朋友在朋友圈里晒出一根烂了一块的红萝卜,“三天前就该把它吃掉的,那时还一点都没烂”

他的邻居们,有人说一下子回到1973年。有人说,刚刚卖菜的,两颗莴苣34块,晕额,就这样都卖完了。

 

上海普通人的求助

 

黄昏时,听到重重的敲门声,打开门,邻居说,快去领菜。走下楼梯,一个大白在楼门口等着,地上放着四五袋菜。我问,这菜是哪里来的?大白说,是政府送来的。

在小区封闭的第12天,作为疫情核心区居民,我享受到了政府福利:皱皮青椒、杭椒、生菜、生姜、红洋葱。

Image

收到了大礼包。邻居们在群里一阵感恩声。

晚上,川总问我,镇里有发物资吗?他说,为啥好多街道都发大礼包,我这啥也没有?

我有些不好意思。想起很多朋友尚未领到福利物资,也想起有一些人需要比大礼包更重要的救助。

想起一篇在网上流传的文章《拜托了各位,请看看上海普通人的求助信息吧!!!》。那些求助者中,有来上海做手术的听障儿童的妈妈,有血透病人的邻居,有高烧幼儿的父母,有化疗病人的子女……

作者说:“为什么我要整理发布出来,呼吁大家关注?!是因为你的转发,真的可以救人!”

也想起一个朋友,她说,这几天陆续用微博转了大约六七条求助信息,现在任何内容都发不了了。“做不了什么,就想说尽己所能,帮需要的人传递些信息,也是好的”……

 

所有跟帖: 

清明節爆發 變種病毒+新的病毒夾殺? -YMCK1025- 给 YMCK1025 发送悄悄话 (212 bytes) () 03/30/2022 postreply 21:10:56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