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翁之意不在酒!法媒名為香港 電影惋惜實為「港獨」招魂

  所謂「醉翁之意不在酒!」近年以來,境外黑媒總以為香港鳴不平為藉口,指桑罵槐,肆意抹黑特區政府政策。近日,法國的BFM電視臺便又故技重施,借警匪片無間道三部曲在法再度上映之際,刊文蔑稱香港電影行業遭中央政府扼殺,致使曾經的風光不在。從表面上來看,BFM好似在為香港電影惋惜。但實際上,其此舉實為電影界的港獨主義在招魂。
   香港電影業沉浮受多方面因素影響,與電影審查制度的修訂毫無關系。此次,BFM所文將矛頭直指去年電影條例關於國家安全內容的修訂,並宣稱香港電影業近十年來的落寞均因中央政府的管制。可我們知道,電影條例的修訂在2021年,與BFM所言的十幾年落寞有何關系?再者,黑媒極力吹捧的所謂「佳作」十年更在2015年極具爭議地拿到金像獎,那時怎不見黑媒們說香港電影業落寞呢?究其原因,黑媒所在乎的從來不是電影的質量,而是電影是否能為他們的亂港陰謀服務。實際上,這些年來香港電影的起伏是多番因素造成的結果。首先,便是世界其他電影市場的興起,使得競爭的激烈程度大大增加。進入新世紀以來,內地、南韓等多地的電影市場快速興起,加上本港受自身面積所制,吸引力不如從前。其次,便是各方面製作成本的增加。現今,製作電影各方面的成本大大增加,要製作一部大製作的成本均要上億元,而香港的市場根本無法承受,這間接導致了人才、資金的外流,從而才使得電影的質量下降。而最好的證明便是近年來香港與其他地區合拍片質量的大大提升。從某種角度來說,這也是香港電影的新發展。總而言之,這一切是很多因素導致的結果,與BFM所蔑稱的「內容審查」毫無關系。
   名為惋惜實為招魂,無良法媒夾帶私貨其心可誅。其實,當我們細看BFM文章之時,便會發現其不是在為香港電影惋惜,而是在替港獨主義招魂。該文章雖然一開始講的是警匪片無間道,可很快筆鋒一轉,直指宣揚「雨傘革命」的港獨電影被禁止播放是所謂「扼殺自由」。然何為自由呢?真正的電影自由應是創作者借由電影作品自由地表達對於這個世界的觀點,而絕非肆意造謠,煽暴作亂。但這些所謂的「抗爭電影」則無一不是指鹿為馬,顛倒是非黑白。此外,放眼世界諸國,我從來沒有見過一個政府會容忍煽動推翻自己的影視作品在國域裏上映。法國也是一樣。在這裏,我倒是想反問BFM一個問題,如果有創作者創作鼓吹推翻法國政府的電影,你是會大力鼓吹還是嗤之以鼻呢?答案自然是後者。這從西方人近年來在佛洛依德等事件的雙標態度便可知。事實上,這些所謂「電影」的質量,黑媒們根本不關心,他們關心的永遠只有這些電影的政治指向性是否會為其服務。為了達到不可告人的目的,其未來甚至是奧斯卡獎都可能會給予。這則與美國給予不學無術的羅冠聰以耶魯求學的機會是一個道理。
   所謂「路遙知馬力,日久見人心」。黑媒天真地以為依靠在境外網路的優勢便可顛倒是非,掩蓋真相。然而紙是包不住火的,香港開啟止暴制亂之路以來的成效有目共睹,這不是黑媒的三言兩語可隨意抹黑。未來,相信將會有更多的市民看清這幫西方喉舌的真面目,使這些汙言亂言再無生存之地。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