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翻译目的论运用到极致的体现?
3月22日,微博网友 @老枪plus 列举了近期官方媒体澎湃新闻、新华社所犯的两个低级翻译错误,并认为这会让人彻底失去对简中海外资讯的信心。有网民认为此类翻译错误恐为刻意为之,以特定数字、内容服务于特定的观点。
@老枪plus:这两天看到的两个翻译例子。我还是希望把原因归结为:粗心大意(例1),业务水平不够(例2)。因为如果要是有意作假,这方法也太低能了。但即使这样,也让人对简中海外资讯的最后一点点信心要彻底失去了。 第一个例子都不需要识字,认识阿拉伯数字就不会错。第二个例子,只要记得中学英语老师讲过,以un做前缀的单词有什么规律,基本就不会犯错。
例子1: (澎湃新闻将日本相关报道中“共有19人在接种新冠疫苗后死亡”译为“共有190人”)
例子2:(新华社将乌克兰报道中“89%受访者不接受俄方不撤军的情况下签临时停火协议”译为“可以接受”) 目前该错误已在原文中更正
以下为中国数字时代编辑摘自网民评论:
啥时有钱2016:为啥关键字出错,这不是翻译水平低,而是高的表现。
驊J-vne:以前的老师,工作的领导,都再三嘱咐,数据这种关键不能错。看来,是我的前辈们错了,数字是服务于观点的。
青霜05:况且,发稿都有一套流程,需要经过审核。
飞奔de风火轮:那么多字都翻译对了,90分!
雾霾之巅520:就这个样,下面还写着权威,这得多不要脸。
转生送小孩:我以前对政治很感兴趣,中美会谈后中方发的备忘都必须对着美方的备忘再看一遍,因为里面总会有意或无意地遗漏一些话或改变一些措辞,所以最好还是掌握一两门外语,至少可以避免信息源太单一。
是甜咸菜:翻译目的论运用到极致的体现。
mafan2020:两种可能性:1、新华社自己白痴认为俄方不撤军能签得了停火协议,以为乌克兰老百姓也这么白痴,翻译得时候搞错了;2、故意翻译错误来欺骗国民,强化他们泽林斯基不顾百姓死活的看法。无论哪种都是奥威尔式的宣传。
KouYouSk:一点公信力都没有,总想拿着几十年前的方法进行管理,管理不了就建个墙,现在墙也不是太好用了,就开始强调英语无用论,继续洗脑。
库存男:我从来不看这些假新闻。// Themiszeus:你不看,大陆有几亿人看,而且相信,这就是问题所在。
Keyframe:从未见过如此厚颜无耻的媒体。原文unacceptable,你们都翻译成“可以接受”。搜索相关新闻,只有一个《北京日报》例外。我们常常担心买到的烟酒是假的、药是假的、奶粉是假的……却从不怀疑从小被灌输的某些知识和看到的新闻,都是假的。
麦卡PULP:信息污染到这种程度,是把人当傻子耍了。就算要对标一部分外媒“颠倒黑白”,您这种分分钟被戳穿的操作也是伤敌一千自损一万好吧,至少等英语教育取消10年后再来这一套吧,急不得。
=====================================================
美洲狮突然闯进南加尔湾一处办公大楼 市民惊魂(组图)
世界日报
华人聚集的橙县尔湾市一处办公楼,22日闯入一只成年山狮。警方赶到后,以麻醉枪制伏。 (尔湾市警局)
「办公室里有山狮」,吓坏了一群公司职员。
华人聚集的南加州橙县尔湾市(Irvine),22日下午1时许出现一只两岁大的成年山狮,在一处商业区逛大街,并进入一栋办公楼内,屋内人员见到山狮后紧急撤离建物,警方和动物管制官员据报赶到到场,以麻醉枪制伏了山狮。
华人聚集的橙县尔湾市一处办公楼,22日闯入一只成年山狮。警方赶到后,以麻醉枪制伏。 (尔湾市警局)
|
尔湾市警局表示,当天下午1时15分左右,有人发现一只野生山狮,出现在Odyssey街与Water Works街交口,邻近Oak Creek 社区公园。动物管制官员将山狮带往一处兽医诊所进行评估,稍晚将牠放回山林。这起意外幸无人员受伤。
华人聚集的橙县尔湾市一处办公楼,22日闯入一只成年山狮。警方赶到后,以麻醉枪制伏。 (尔湾市警局)
=========================================================
知乎|答问:
如何看待“防疫爱好者”这个词汇的发明和使用?
如何看待“防疫爱好者”这个词汇的发明和使用?
这是个看起来是旧词的新词。
根据知乎,百度和bing的搜索结果2021年及以前的互联网上并不存在这个词汇。
题目的最初目的不是为了讨论“共存”or“清零”是否“正确”,而是趁着这个词还没彻底流行起来,
一起讨论“防疫爱好者”这个新词本身的词语来源,结构;在共存和清零两派已经剧烈过对抗的舆论场,
是如何解构和重新建构中国抗疫者的形象,在中国的哪些人群流通和发散。
@喜欢码字的小青:
我最近一直在考虑一个问题,我们的防疫举措是不是“变味”了?
早在去年疫情平稳期间,我就碰到过一件糟心事。
我去医院看牙齿,在进医院时,有体外测温 ,一切正常。
但到了齿科 那里,护士还要一个个给患者用耳温枪测体温。轮到我的时候,她说,“你体温37.3,发烧了,要去做核酸。”
我说,“外面门口处的测温仪,测量体温是正常的啊。”
她说,“那个是体外的,不准确。”
我说,“那你这个耳温枪的,就一定准确?我发烧的话,我自己都会没感觉吗?”
但她不由分说,还是硬拉着我去做核酸,期间怕我跑掉,还叫来了JC叔叔。
结果,我去“小黑屋”验血、核酸,一切正常!
然而,我一个下午的时间就此浪费掉了,白白花了好几十块钱,原本要看的牙齿却没看到。
我相信,最近几年,像我这样,因为防疫举措而耽误正常治疗的患者不在少数。
我之前就想,我的病是小病,忍忍就算了。但如果有些人是大病、急病呢?
我在“小黑屋”里,亲眼见到,有老人因为被强制做核酸,导致每天要配的高血压药差点没配到;我奶奶在发热门诊时,亲眼见到,有急性阑尾炎 的患者,因为要做核酸等待,痛得在椅子上“嗷嗷”直叫,却没有人来搭理……
凡此种种,不胜枚举。
我不禁想问,新冠是病?那很多患者身上的其他病症就不是病了吗?
除了看病遭遇的障碍,这几年肉眼可见,不少小微企业、个体户的日子也越来越不好过。
有些人会说,商铺即使被封,那也只不过是十几天的事情。
但我想说的是,可能因为防疫被封,时间确实不长,但人们的心理预期已经起了很大的变化。
比如,有些人担心,如果去旅游,中途被封在外地很麻烦,于是,能不旅游就不旅游,相关的旅游产业就景气不起来;
有些小商铺被封,但房租租金照样要付,而他们本身的资金链就很紧张,有可能造成资金链断裂;
有些人本来就是灵活就业,做一天事情拿一份工钱,“金主爸爸”被封,他去哪里讨生活?
还有些公司的正常经营秩序被打断,给员工造成了很大的不安全感,于是,员工开始节衣缩食、不敢消费,生怕哪天会丢饭碗……
如今防疫举措的严格,还给国内外交流造成了肉眼可见的影响。
最近,外资对中国市场信心不足,是否有对某些举措的担忧呢?
这里多说一句,最近有卫生部门领导说,有些地方防疫产生了“松一松,歇一歇”的想法。
我想说的是,我们都是人,不是机器人。松一松、歇一歇,不是很正常的吗?
请问这位领导,你自己能做到24小时紧绷着神经不眠不休吗?
请各位领导,不要再苛责基层,不要再折腾普通老百姓了!
最后,我希望能解读现在的过度防疫举措,至少举措能有以下调整:
1、不要再因为新冠疫情,而罢免地方官员了!因为只要两者挂钩,地方上就会有冲动“层层加码”,就有冲动动不动就封城、封楼、封院!也不要再因为疫情,动不动就撤职医院领导了!因为只要两者挂钩,那么医院就有冲动让危重病人出具核酸证明,导致病人延误治疗!
2、不要再强调“清零”了,而是转而关注重症率和死亡率。如果重症率和死亡率不高,即使感染人数再高,又如何呢?被我们一直嘲笑的美国、法国等西方国家,他们“躺平”后,国家崩溃了吗?
3、媒体不要再渲染“新冠的重大危害”了!请实事求是,给民众科普清楚,新冠不是鼠疫、霍乱,照目前看来,并没有那么可怕!
4、不要再动不动就封城、封楼、封院了!即使是隔离,也请给民众一定的自主性!
我人微言轻,知道说这些,也起不了什么作用。但作为普通老百姓,对目前的现状,实在是有些看不下去。
—————————— 分割线 ——————————————
3月23日更新:
感谢大家的点赞,但是所有评论我都没有看,因为知道肯定会有杠精,避免血压升高,还是眼不见为净。所以,指望我在评论区舌战群雄的网友们,可以歇歇了。
这几日,也陆续收到一些私信,有善意的,也有恶意的。
有些人罗列了一大堆数据,企图给我讲事实、摆道理,但我想说的是,你们给我看的都是冷冰冰的数据,但我见到的却都是活生生的事实。
再讲个去年疫情平稳期间,在某医院遇到的事情吧:
和我一起被关“小黑屋”的一个外地来沪打工的老兄,他在一个星期内已经做了2次核酸了。
他在医院预检台跟护士求情,“我昨天在其他医疗机构已经做过核酸了,今天在你们这里,能不能不要再做了?”
护士说,“不行!外边做的,我们不认!”
然后那老兄小心翼翼地问,“你们这里做,要钱吗?”
护士说,“40元”。
那老兄听到要花费40元钱后,磨磨蹭蹭了老变天,就是不愿意去做核酸。
一个大男人,就为了不愿花费40元钱做核酸,没有尊严地在预检台赖了老半天不肯走!
直到护士叫来了JC叔叔,他才不得不极其勉强地去“小黑屋”。
有些“何不食肉糜”的人说,不就是40元钱嘛,至于吗?
但我想说,我们国家还有多少仅仅花40元钱都要犹豫老变天的打工人,你知道吗?
在你看来微不足道的事情,在他们那里就有可能是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
燕郊采取严格防疫措施 传有两位居民不堪压力跳楼(图)
看新闻
中国疫情(图片来源:Getty Images)
进入COVID-19疫情的第三年,中国政府继续严格“清零”政策,不少大陆民众质疑这种抗疫模式,社交平台上热传反映民生艰难的贴文。3月18日,有燕郊网友透露,因政府各部门踢皮球,自己无法获得出行证明,患上脑癌晚期的母亲无法去医院看病,甚至有消息称燕郊两名居民因隔离没收入,最终因压力过大选择自杀,相关消息令人们唏嘘不已,有网友感慨,“恐怖的不是疫情,而是政策”。
北京北三县地区燕郊爆发疫情,当地居民居家隔离。3月22日,有微博网友发帖爆料,燕郊封控全员核酸十几天逼得两名居民跳楼。
网传微信聊天截图显示,知情人透露说跳楼原因是隔离期间没有收入,压力过大。
(图片来源:网络)
网传视频显示,民警守在小区门口,小区地面上躺着一名身穿黑色衣裤的居民,疑似失去生命迹象。
网友“一路行一路风”发帖说,“关于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如果我离开这个世界,不是不爱了,是真的负重前行走不动了。这是我人生最难的一段时光……”
|
据“一路行一路风”透露,其母亲脑癌晚期,手术后两月,她决定带妈妈进京看病,经济原因选择住在廊坊燕郊这个城市。结果刚到这里没多久,疫情爆发了,但她看到政府发布的文件,重大疾病可以让街道社区开证明出行,于是便非常放心,于是她挂好了医院的号,准备去社区办证明。
“一路行一路风”表示,各部门互相踢皮球,社区居委会不给盖章开证明,让她拨打急救电话120或报警电话110,她打110找派出所,派出所让找卫健局,卫健局让找交通局和防疫关卡,交通局让找街道,防疫关卡也让她找街道办事处,结果给迎宾北路办事处打电话,打了三小时打不通,便无奈冒雪开车去办事处,结果没人上班。
“一路行一路风”等待了一天,在此期间也拨打12345进行投诉。后来,“一路行一路风”接到了街道办事处的电话,问她可以不可以出小区,并说他们只管这个,关卡放行不归他们管。
“一路行一路风”详细描述了她与社区的对话,“关卡放行要证明,你们需要给我盖章,他又说你能不能出小区,能出小区就不是我们管。我说我需要证明需要章,派出所那边说你们管。他说你能出小区就行。我又问那为什么去你们那里没人上班?他说上班了,我说我录音了,有监控证明,你们没有人上班;他说,你不要说这个,就说你有没有出去小区。”令“一路行一路风”气炸:“对牛弹琴死循环。”
对此,有不少网友抨击当局的“一刀切”政策:
“这一轮防疫流程简直粗糙,丝毫没体现出科学与协同,各管各的,各守各的。守的不是百姓的是“这事别赖我”。”
“天天报道美国水深火热,自己同胞的困苦却没人关注。盛世啊,盛世……”
“踢皮球,然后层层推诿,都在推卸责任,这就是如今幕府的办事效率。哪怕是把病人害死了,他们还敢大言不惭说一句:又不是我们害死她他的。看看,多么义正词严又名正言顺。”
“恐怖的根本不是疫情,而是政策,政策限制你,你知道那种哪里都去不了的感觉吗?!”
“19年春节第一年疫情的时候我同学刚预产期,当时他们正在去医院待产的路上突然毫无征兆的大封控,(我这里正常产妇只能提前三天去医院待产)没人告知封到什么时候,她就比较激动害怕,加上一直在车里憋着羊水破了孩子早产,十分钟的路程救护车一路“过关”用了两小时才把她接走到医院,孩子已经没气了”
“中国的政府是真的不想吐槽了,我记得之前市里面说为了规范养犬,养狗都要办证,于是我好不容易的休息时间我就想着把证弄了,我跑了公安局,公安局说找街道派出所,街道派出所说找治安,跑到治安说他们不知道要找街道,每一个点都是隔了好几公里,我就这么跑了好几趟,最后是真的火了!后来治安看我跑了两趟了就给我打了个类似手续流程让我去找街道派出所,然后我再次找到街道派出所他们还是说不归他们管,然后我是拿出了治安的流程说明他们才抱怨着,这事怎么是我们管呢,然后打电话问其他派出所的该怎么弄。我这真是办一个无关紧要的证都这么麻烦,那种麻烦的证的时候的人得多绝望”。
=================================================================
知乎|“防疫爱好者”笑话合集:
想想自己的经历,笑着哭了
CDT编者按:该文是知乎提问《国内防疫政策导致受“影响”的人群有多少?》下知乎用户@丁逸峰 的回答。
提问:国内防疫政策导致受“影响”的人群有多少?广大人民群众们经历了这几年内心现在怎么想的?
@丁逸峰:
“防疫爱好者 ”笑话合集,一部分是亲历的真事,另一部分是改编自苏联。随意转载~
1.硬着头皮参加一个商业应酬,酒桌上大家都在抱怨生意不好做,唯有一个老板义正言辞地支持国家大力防疫政策。
我还在感慨这位老板真是又红又专,后来互相加了微信。哦,他们家的宾馆是给政府做入境人员隔离酒店的。
2.在火车站打了个出租车,司机师傅跟我侃大山,表示他就觉得最好永远执行闭关锁国的政策:
“我都五十多岁了还没出过一次国,凭什么那些人年纪轻轻就能满世界的玩啊?”
3.我一个老同学本科毕业之后去了加拿大留学,后来选择在那里定居。
日常分享一些生活花絮的视频到网络社区,结果因为没有表现出
“当地人由于疫情而陷入水深火热、社会即将崩溃”,最后被国内的网民骂成狗了…….
4.另一个老同学在美国定居,只是跑到网上分享了自己感染“奥米克戎 "后,没有明显症状、请假在家休息几天就自动痊愈的经历,又被国内的网民骂成狗了……
5.村民在河里抓到了一条大鱼,高兴地回到家,让妻子帮忙做炸鱼。
“先放点油?”
“卖粮油的食品店因为防疫而倒闭了。”
“那就煮?”
“卖炊具的超市也因为防疫而倒闭了。”
“那直接放在炉子上烤着吃?”
“因为我们失业后缴不起煤气费,已经被停止供应了。”
村民很生气,走到河边把鱼扔了回去。
那鱼在水里划了一个半圆,上身出水,举起右鳍激动地高呼:“防疫爱好者万岁!”
6.幸福是什么?
就是半夜有人来敲门,一帮表情严肃的防疫爱好者通知你:
“王二狗 先生,你被认定为时空伴随者,要去我们指定的酒店自费隔离十四天,全部费用一次性交齐。”
“同志你弄错了,王二狗他住在我家隔壁。”
7.一位打工人挤在前往搬砖单位的地铁上。
“您好,请问您是防疫爱好者吗”
“不是。”
“那请问您有家人、亲属在防疫部门上班吗?”
“没有。”
“那您把脚拿开好吗,您踩到我脚了。”
8.演讲人在做制度自信的报告,介绍世界各国由于疫情而陷入了水深火热。
大厅里有人说,“我翻墙看了国外的视频,他们的生活已经恢复正常了。”
演讲者没有回答,继续说:“在美国,社会即将走向崩溃。”
大厅里又有人说:“我不少在美国的亲戚、朋友都反馈,他们已经该干嘛就干嘛了。”
演讲者:“同志们,你们最好少东游西逛,要多看一些报纸,比如《环球时报 》!”
9.“假设你在生活中,一个小商贩开始诉说防疫政策下维持生计的艰难,你该怎么做?”
“立即向防疫爱好者举报境外间谍入侵!”
10.一次群众座谈会上,主持人说:“下面请想坚持动态清零、避免感染的人坐到左边,请想尝试共存、多赚钱点的人坐到右边。”
有个人突然问:“我既想坚持动态清零、又能多赚钱,请问该坐到哪里?”
主持人慌忙说:“那您一定是防疫爱好者吧?请坐到主席台上来。”
11.之前国内教育界存在着严重的学历歧视,比如全日制大学生瞧不起网络函授学历。
但是在防疫爱好者的不懈努力下,如今我们国家诞生了有史以来第一批“全日制网络函授”大学毕业生。
12.一艘中国货船被食人族海盗劫持,海盗准备把所有的海员吃掉。船长问到:
“亲爱的食人族同志,你们部落也有防疫爱好者吗?”
“没有!”
“你们有被部落首领强制要求购买英雄菜吗?”
“没有!”
“你们部落还在闭关锁岛、禁止人民靠正常生意来赚钱吗?”
“没有!”
“好吧,那我就真的不能理解你们为什么这么残忍了……”
13.一位群众问防疫爱好者。
“我这次需要被抓去宾馆隔离多久?”
“按规定是28天。”
“可我是绿码啊?”
“你撒谎,真正绿码的人只要被隔离14天。”
14.最近油价高涨,大家为了省钱只能挤公交去上班。
孩子问妈妈,“车上和我们在一起的都是什么人?”
“都是英雄的人民。”
“那刚才开着保时捷卡宴 超车过去的是什么人?”
“是服务于人民的防疫爱好者。”
15.“普通人的儿子以后能从事防疫产业的工作吗?”
“不可能。防疫爱好者自己也有儿子。”
16.“我预约了护照办理的业务,请问需要等多久?”
“从今天算起,正好十年。”
“请问是十年后的上午还是下午?”
“反正都十年后了,这两个还有区别吗?”
“刚社区的防疫爱好者通知我,十年后的那天上午,我们家还要去做次核酸。”
17.“应该启用战时状态进行大力防疫的季节是什么?”
“春季、夏季、秋季和冬季。”
18.一老者人行道闲溜,不慎落入道旁河中,立即高呼救命!
两个防疫爱好者听到了,视若不见,仍边走边谈笑如旧。
老者情急生智,高呼“我是密切接触者”!
两个防疫爱好者闻之大惊,随即跳入河中,将老者拖上岸、抓去了隔离宾馆。
19.城市刚结束封锁,一男子来到酒吧。
男子:“来瓶二锅头!”
侍者:“10块钱。”
男子:“封城之前还是5块钱,怎么……?”
侍者:“二锅头5块钱,另外5块钱是为了防疫事业而收取的专项基金。”
男人不情愿地掏出10块钱递给侍者,侍者又找了他5块钱。
男子:“怎么又找了5块钱?”
侍者:“因为酒厂已经倒闭,这里不卖酒了。”
20.波兰人民特别期待中国的防疫爱好者入侵自己的国家,这样他们就能来回经过俄罗斯两次。
21.法学家、外科医生、建筑师和防疫爱好者争论谁的职业更古老:
“当上帝把亚当和夏娃逐出伊甸园地,这就是法律行为。”——法学家说。
“请听我说,在这之前上帝用亚当的肋条造出夏娃时,这就是外科手术。”——外科医生说
“请听我说,比这更早的时候上帝创造了世界,在这之前完全是一片混乱。”——建筑师。
“那么是谁创造了混乱?。”——防疫爱好者说。
22.“同志,你对这个隔离政策有什么意见吗?”防疫爱好者问道。
“对,我是有意见,但我不同意我的意见!”
23.媒体记者提问:“在制定防疫政策时,你动摇过吗?”
防疫爱好者回答道:“我可以让全国人民跟着我们的政策一起动摇。”
24.在阅兵式上,步兵、装甲兵、导弹部队依次登场,但是在队伍最后出来几个穿白色隔离服的人。
一旁观看的人问,“这是什么兵种?”
另一个人回答,“是能快速摧毁经济的防疫爱好者。”
25.在2022年的大学生毕业典礼上,一位学生代表做着发言:“感谢防疫爱好者给我的温馨童年。”
校长好奇地问:“你童年的时候应该还没有开始出现防疫爱好者啊?”
“所以我要感谢他们。”
26.“想象一下,防疫爱好者们组织集体团建,在游览三峡的过程中、游轮突然进水要沉没了。这时候谁会得救?”
“全国人民。”
27.一个年轻人在朋友圈发了个成语“骑虎难下”,结果被防疫爱好者抓走了。
年轻人辩解,“我又没说是谁骑虎难下?”
防疫爱好者咆哮到:“我参加防疫工作三年了,现在是谁骑虎难下我会不知道吗?”
28.“我们能派出防疫爱好者到俄罗斯,让他们学习我国的抗疫经验吗?”
“可以是可以,但是俄罗斯人是哪里得罪了你?你要这么报复。”
29.一个战争片 的剧组来到了农村进行拍摄,期间两个扮演国军士兵的群众演员找老农民要口水喝。
刚被抢走羊的老农兴奋大喊:“你们可算回来了!我带路去抓村里的防疫爱好者。”
30.一个中国人准备移民去非洲的喀麦隆 ,社区的防疫爱好者知道后很不高兴,于是组织了一个委员会给他做思想工作。
“同志,你为什么要去喀麦隆?你不知道那里因为疫情而水深火热了吗?”
“不是。”
“那你是觉得国内隔离宾馆的环境不够好吗?”
“也不是。”
“那我就不明白了,你为什么要移民喀麦隆。”
“因为喀麦隆没有防疫爱好者。”
31.领导在自己的办公室发现了老鼠,让秘书提个灭鼠方案。
秘书提议可以找个防疫爱好者过来值班,这样有一半的老鼠会缺乏物资而饿死,另一半老鼠会千方百计地跑掉。
32.防疫爱好者做报告说:“通过他们的努力,疫情结束的曙光已经出现在地平线上了。”
被隔离的农民工不知道什么叫地平线,就去问儿子。儿子说:“地平线是能看到却永远走不到的一条线。”
33.“防疫爱好者贡献体现在哪里?”
“别的国家疫情都结束了,他们还在国内继续努力抗疫。”
34.国家邮政局发行了“防疫爱好者纪念邮票”,结果不到几天就叫停了。
因为除了体制内的官老爷,剩下的人都选择直接对着正面吐口水。
35.“为什么防疫工作组总是三人一队?”
“这是专门的安排。一个懂医学,一个会体察人情,总要有个防疫爱好者去监督这两个正常人。”
36.疫情期间,被隔离的社区物资短缺,向防疫爱好者求助。
防疫爱好者:“勒紧裤腰带。”
社区居民:“请给腰带。”
37.防疫爱好者组织集体会议,探讨两个问题:第一,怎么发展经济?第二、怎么继续长期抗疫。
在经济已经雪崩的情况下,他们决定直接讨论第二个问题。
38.“我的妻子已经在厨艺学校学了一整年了。”
“哇,那她的厨艺一定很好咯?”
“没有,她们刚做完第二百轮核酸,还未从学校宿舍解除隔离。”
39.问:“我们隔离酒店的条件真的是很棒吗?”
答:“原则上,是的。五年前,我们社区的一个居民对此抱有怀疑,所以他被派去实地调查。他看来真的很喜欢那里,到现在也没有回来。”
40、最近“老农的羊被抓去做核酸”一事在网上闹得沸沸扬扬。
人家防疫爱好者也是有苦衷的:“来疫情之前就不能为所欲为;现在防疫了,还不能为所欲为,那不是白抗疫了吗?”
以下为中国数字时代编辑摘自部分网民评论:
马孔多001:哈哈,想想自己的经历,笑哭了。
名叫马丁的熊猫:经典,精准,精华。
nasska8:这篇知乎回答能存活多久呢?让我们怀念它。
AlexYu_H:苏联笑话总有新版本。
HNAKXRO:我多么爱我的祖国就如同我的祖国多么爱我。
犹如幻翳:你是谁?你在做什么!你有什么目的!是谁指使你这样说的!
弆韹弇揂刣廞:2030年,一个防疫爱好者去教堂忏悔说我有罪。牧师问你有什么罪,爱好者说我强制隔离了一家新冠感染者。牧师说那是善事你没有罪。防疫爱好者说:但是他们至今住在我家地下室每天支付食宿费。
长烟一空皓月千里:一针见血,笑中带泪。摇头叹息,恍如隔世。
单车周边:一个年轻人在朋友圈发了个成语“骑虎难下”,结果被防疫爱好者抓走了。年轻人辩解,“我又没说是谁骑虎难下?”防疫爱好者咆哮到:“我参加防疫工作三年了,现在是谁骑虎难下我会不知道吗?” // 这个很不靠谱。一般防疫爱好者都是叶公好龙,让他们真去防疫一线是不可能的。
卡卡:我认识防疫督导组的,每天开自己小车在城市里逛街,随便找几个防疫点的茬拍照片就算完成任务可以回家了。在其他单位因为缺钱而停掉几乎所有补助时,他们总能第一时间拿到防疫补贴。毕竟谁敢欠督导组的钱呢。
酒菜和代驾:好日子在后头呢。
Boom shakalaka:人家防疫爱好者也是有苦衷的:“来疫情之前就不能为所欲为;现在防疫了,还不能为所欲为,那不是白抗疫了吗?” 看的心痛。
devil:请问一个人掉到水里马上溺死,你会游泳,但是对方没有48h核酸,请问要不要救?
匿名用户:再这么高压下去,真担心有还不起房贷的人出来报复社会。
水暖春江:我们不惜一切代价,感动一年后,发现自己不是“我们”。
========================================================
怪事!老大爷救起落水男子 转眼又开枪将其射杀(组图)
英国那些事儿
3月15日,美国南卡罗来纳州西部的基奥维湖发生一起枪击案。一位74岁的大爷,和妻子一起开着船出游。当时天气不错,湖面景色优美,老夫妻心情正好。
突然间,险情就发生了。一对年轻情侣驾驶水上摩托艇,出现了意外。两人从摩托艇上摔落水里,而且都没有穿救生衣,只能无助地在水里挣扎。
基奥维湖是一座人造水库,兼具旅游、发电等功能为一体。这里水情复杂,过去30年来,已有超过32人在此溺水身亡。
老夫妻看见后,二话不说就驾船过来救援。费尽一番力气,他们才成功将两名落水者救起。
其中,落水的29岁男子摩根(Nathan Drew Morgan),似乎不太正常。
按理说,被人救起好歹要表达谢意,可是摩根却骂骂咧咧的,还激动地对救人的老夫妻动粗。
见此情景,同时获救的年轻女子连忙将摩根推进水里,想让他冷静一下。
但老夫妻不计前嫌,再次合力将落水的摩根拉回船上。没想到,摩根依然激动不已,还是有要动手的迹象。
大爷感觉到,自己和妻子的生命安全受到威胁。无奈之下,他只好果断举枪对着摩根胸口开了一枪,将其射杀。
大爷向警方表示,当时现场情况几近失控,之所以会开枪,是因为害怕自己和妻子被摩根凶狠攻击。
警方调查后表示,摩根死因是胸口的枪伤。摩根和女伴在从摩托艇上落水前,可能发生了争吵。
当两人落水被老夫妻救起后,摩根应该是想要回到自己的摩托艇上。不过他当时可能已经喝醉,才会行为失控,对自己的救命恩人“恩将仇报”。
与此同时,调查人员认同了大爷的解释。大爷是在受到生命威胁的情况下开枪,“是出于自卫,不会受到任何指控”。
29岁的摩根去世后,留下了一个10岁的儿子。摩根的朋友们质疑这起离奇案件背后是否另有隐情,呼吁警方应展开进一步调查。
|
“摩根永远不会去伤害任何试图帮助他的人。”“除非他感受到威胁,否则他不会伤害或攻击任何人!”
就此案件,外国网友评论道:
“(爸爸去世了),小男孩好可怜。”
“如果是这样的爸爸,对孩子可能也不好。”
事已至此,一切已无法挽回。
如果是酒后驾驶摩托艇本就不对,还试图伤人的话,那更是说不过去了……
=============================================================
900可摸,1500陪睡:
出租女友背后产业链曝光,震惊三观!
嗨,大家好,我是小临。
不怕空气突然安静,只怕父母突然的关心。
相信单身的朋友在过年期间,一定遇到七大姑八大姨苦口婆心的问(催)候(婚)。
前不久,脱口秀大会上,如热巴这样的“知名女星”都在节目上吐槽:2022年30岁了,经常被妈妈催婚。
就算她自信回应“妈,迪丽热巴怎么会没人要呢?”
可是妈妈回应:“你再不结婚,妈妈就不要你了!”
她都尚且如此,普通人呢?简直没有反驳的余地。
正所谓,高手过招,招招致命。
时代进步了,网速变快了,就连催婚方式,也越来越“阴阳怪气”了!
01
以前是你嫌爸妈跟不上潮流,现在当他们熟练使用网络用语时,你也只有被“呵呵”的份。
当你试图说服他们,自己早有打算,让他们不要过度关注你的私生活时:
这还没完。
放狠话,写打油诗,去小区相亲角发资料,去超市捕获“女婿”,把床单被罩都换成大红色......
你永远不知道,家人为了你能脱单,付出了多大努力。
就像电视剧《爱很美味》中刘净妈妈为催婚疯狂贬低女儿:“上得了厅堂,下得了厨房,怎么就是没人要呢?”
甚至,她当着外人的面说,“虽然我们家小净恋爱经验特别丰富,但她还是个chǔ哦。”
这种羞辱,来自最亲的妈妈,令人无比压迫。
你敢反驳,就说你翅膀硬了,目无尊长
你敢逃跑,就说你不顾家了,管不住了
之前就有网友分享了一段“家庭会议”的视频。视频里29岁的未婚表姐,被长辈围在中间轮番教育。
整个过程,这个女孩子坐在椅子上全程捂脸、一言不发。
家人的“急切”与她的“冷漠”,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不少网友看过觉得代入感太强,已经开始窒息了。
所以不少人剑走偏锋,选择「租一个女朋友」回家过年。
02
各类租友网站、APP的兴起,成为社交新渠道和不少单身男女应对父母催婚的“神器”。
搜索“租友”,就会出现女孩明码标价出租自己相关信息。只要钱给够,什么样的女孩在这里都能找到,租的方式不同价格就会不一样。
出租者们还设定了自己的每小时租金,并勾选有“出租范围”,即可以和雇主一起做的事项,选项有“才艺”、“聊天”、“唱歌”、“冒充女友”、“看电影”等。
而若要“购买出租人资料”需花费一定现金,“联系5个出租人”是28.8元,“每30天联系5个出租人”则是98元。
在上述平台,出租者提交信息后,尚需等待一段审核的时间。
而一个名为“租女友”的信息平台操作更加简单粗暴,并无任何审核过程,用户只要用手机号注册,填写“年龄”、“身高”、“价格”三项再上传一张照片,便可在平台上被展示。
“雇主”只需提交9.9元,便可查看女孩们背后的讯息。
加入群聊后,群里很多发布求租的信息,500-5000一天的都有。
出租方式有好几种,绿色同城、绿色非同城,非绿色同城,非绿色非同城。
绿色和非绿色是什么意思?
绿色租友就是不涉及性,可见亲戚好友,不喝酒,同住不同床,收到礼物和红包交给对方。
而非绿色,就是打着租友的幌子,干着不正当的事情。
当然,在“日租女友”这个产业链里,会掉进陷阱的可不仅仅是男生。
曾经还有新闻报道,大学生为了挣钱接了租女友兼职。
没想到对方一见面就抢走她的身份证,不仅拳打脚踢还试图侵犯她。
幸好闺蜜反应快选择了报警,这才救了她一命。
经过调查,警方发现,该男子是有案底的。
9年前,犯过强奸幼女罪的他,今年34岁,刚出狱不久,就又出来作案。
对男生来说,出租女友的风险太大。
对于女生来说,被租既不合法也不安全。
在这场“出租女友”的游戏中,更多的事拿着租女友的名头,做着不正当交易的人。
不管你是不是怀着单纯的心思走进去,最后的结果都不会很好。
毕竟踏进泥潭里的人,再出来的时候,没有一个是干净的。
03
近年来,租赁式体验服务悄然兴起,从数码产品、汽车等实物体验蔓延到虚拟社交关系,甚至是今天所说的租女友。
花花钱就能拥有一个陪你回家陪你上床的“亲密爱人”,恋爱模式明码标价、各种类型任你挑选。
殊不知就算是绿色租赁同样也是游走在法律边缘,存在巨大的灰色空间和监管盲区,滋生违法犯罪行为。
“出卖我的爱,你背了良心债...爱情不是你想买,想买就能买”《爱情买卖》里唱到的情节就不要让它再在我们年轻人之中上演了。
最后还是劝告大家远离不法交易。
在不能确保人身安全,财产安全的情况下,千万别轻易尝试“租女友”、“租男友”。
没有女朋友,大不了就是挨顿叨叨。
以身犯险,最后失去的可不止是这一点点的脸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