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谅: 解读乌克兰战争
在我们工程上,特别是在中国国内,有种做法叫对标 (match), 就是如果要你去设计一栋大楼,你不知道怎么设计,你就去找一个名家设计的,公认的设计得好的,差不多的楼去参考,比如它里面有多少台电梯,你也用多少台,速度和额定载荷也完全一致。
我虽不是军人,但也可用此法来做出自己的判断,这是多么好的一次锻炼自己分析和判断力的机会?
俄乌战争可以对标以下的战争:
1. 入侵前对标中国的918事变,如果乌克兰不抵抗,别的国家就不会帮它,那就会出现傀儡政府,会被俄国轻松拿下,从此灭国,它的流亡政府在国际上也只能哭哭啼啼,到处申诉。
2. 入侵后可以对标中国的国共内战争夺东北, 俄军如国民党军队占领城市,乌军如共产党占领农村和其他中小城市(东北那时已经是高度城市化了,和乌克兰现在很像),乌军包围城市加上本土作战,所以只要乌克兰和俄军死磕,俄军必败。
3. 长期上来看,如果俄军长期占领乌克兰,那就会是1937-1945年中日战争的翻版,俄国陷入消耗战,俄罗斯也是必败。台湾电视节目上一个专家说,俄国有石油,有武器,有人还有黄金,所以俄国不怕消耗战。我对此嗤之以鼻,消耗战不仅仅是消耗这些物质上的东西,还有人心,人们的生活水平,再说,非正义也无意义的侵略战争,不同于卫国战争,如果人死的一多,死亡10万以上,俄国也消耗不起,俄国是个出生率低于死亡率的国家, 男多女少,男性平均寿命只有67.5岁的国家。如大量青壮年死亡,也是俄国消耗不起的。
现在俄罗斯打乌克兰,人家全民皆兵,顽强抵抗,没有傀儡政权帮忙,更没有同盟国和它一起作战,所以基于这几点,我早就认为俄罗斯必败。
这次的俄乌战争也是一个人性的检测,你是什么人就会支持什么人,也就希望与自己同一类的人获胜。中国人里大量的支持俄国的,说明中国人里面傻逼很多,因为自己愚蠢残忍,所以自然而然认为简单粗暴的俄国会赢。
我2月15号在我的微信朋友圈中就说: “多亏俄军没进去,否则给北约军队在别国土地上练兵打靶” 。结果没想到过两天它又进去了。 打乌克兰是无比愚蠢的做法,首先战略目的是什么? 打赢了,西方制裁没完没了,乌克兰民间抵抗此起彼伏,陷入人民战争的泥潭。打败了,则制裁不断,割地赔款,国内必爆发革命。
这场战争事实上是信息化战场条件下新型正规军主导的游击战,也是正规军特种部队化的新战法,乌克拉军队用一个个战斗小组去打飞机,打坦克。这个小组有开车的,观察的,掩护的,打坦克的,打飞机的。机动灵活,武器先进威力还巨大,但最关键的是指挥和通讯。
乌军大胜的原因:
1. 2014年就已经进入战争状态了,所以早有准备,重要战略目标已经伪装,疏散,只留下了一些无法移动目标给俄军轰炸。
2. 美国和北约的情报是关键的关键,俄军一举一动都在乌军掌握之中,通信畅通无阻。而俄军通迅由于被干扰而瘫痪。
3. 武器不行,特别是精确制导武器和导航定位仪器都不起作用,只好低空飞行靠目视发现目标,这就造成美国针刺导弹不仅可以打武装直升机,也可以打喷气式战斗机和轰炸机。 俄空军和炮兵最后也只能轰炸居民区,因为找不到袭击目标。
4. 乌总统是个好演员,把苦肉计演得唯妙唯肖,使乌克兰获得了广泛的同情和支持。这个可以对标珍珠港和二战伦敦大轰炸。
5. 德国,美国示弱,特别是德国好像很怕俄国。还捐3500枚苏联时期的不能用的 “过期发霉” 的单兵打飞机导弹。像这种都是欺骗敌人的流言。因为军用品的保管,电池等装置都要定期更换,而且也可以进行控制部分的改造升级,否则没有保留的必要。德国这样的国家也不可能做出这种没脑子的事。
6. 60公里长车队,这条受困车队是诱饵,准备打援用的,俄国也知道,所以不能救,于是占领核电站,作为要挟。
7. 现在打援不成,这条车队应该被歼灭了,之前应该人已经溃散了,人没有吃的,车无燃料。卡车炸毁了可惜。坦克和装甲车应该都被炸了。
8. 打围城战需要大量的物资和军队,基辅围城战打不起来,这也是苦肉计。乌军主力在外面,用老百姓在城里死撑。围城打巷战将是俄军的噩梦,后面则被乌军骚扰,甚至于局部被包围。
9. 被占领的城市克尔松是主动放弃的,没有经过大的激战。因为那里前面靠海,容易被包围在里面,所以乌军撤退,还是想把俄军往腹地引。 基辅本身离白罗斯边境也不远,离东部俄罗斯边境不近,所以运兵就是会是一个很大的困难。象乌东部几个城市离俄罗斯边境那么近,打到现在都打不下来,拿啥打基辅?
俄军必败的原因:
1. 国力不行打不起持久战,在西方国家全面制裁之下更是如此。
2. 体制腐败,这个可以对标日俄战争时俄军的士气和军备。据说俄军的军粮是2015年就过期了,而在中国的淘宝上却有大量的新鲜军粮在卖,这说明俄军的腐败非常严重,能卖的都拿出去卖了。其次轮式战车上的中国山寨轮胎,这种轮胎不论山寨得如何,象民用汽车轮胎6年就得换,军用轮胎,飞机轮胎都有固定期限,但如果没钱,就可能将就用,一遇到极端状况,轮胎就会爆胎。特别是军火库大爆炸,很可能是俄军自己人制造的,因为里面的武器很可能早就被卖掉了,要用时就要露馅了,只好自己把它点燃,要不然就是故意泄露给乌军,这和审计时中国烧粮仓是一个道理。
3. 普津是克格博出身,没有军事指挥经验,而由于20多年的秘密警察方式的独裁统治,已经没有人敢对地建言和直言,他本人已经没可能理性思考制定有效军事计划,这个可以对标海湾战争的萨达姆。台湾的电视节目说,普津用从寡头大亨手里收来得钱,收买整个俄国内务部,通过内务部控制整个国家,这使我明白为什么他可以做这么大的决定。 以前认为他不是沙皇,也不是斯大林,俄罗斯现在更不是苏联,而且是的也不是一战二战的时代了。他为啥这么干?我以前认为他是膨胀了,年龄大了,失去了理智,更要命的是没人敢反对他的决定。 这种独裁体系,外行领导内行,一级压一级,就会造成上面只交待事情,限期完成。但上级无法提供指导也不提供资源,下级无法完成,只好瞒报谎报。 因此上面得到的信息是准备就绪,而实际上是千疮百孔,漏洞百出。
4. 整个欧洲都在支持乌克兰。特别是英国和法国这两个军事大国。俄罗斯GDP不到英国或法国任何一个国家的一半,我认为这两个国家任何一个都可以打败俄罗斯。但俄国自以为很强大,对英法的劝和不礼貌对待,所以这两个国家都会尽全力帮助乌克兰,也会进行军事援助。现在德国也加入了进来。有的国家说的多也做的多,有的国家说的很少,却做了很多,如德国
5. 美国的支持。美国不断示弱,不断诱敌深入。美国的支持是关键的关键。
最近突然意识到了一点,丘吉尔说:“不要浪费掉一个好的危机“,反侵略战争对于穷国是一次好的危机, 只要不被灭国,通过一场旷日持久的反侵略战争,可以迅速提高一个落后国家现代意识,国家意识。还有通过军事援助掌握现代化的武器装备,通过经济援助可以快速提高国家的制造和建设的技术水平。
对标中国的抗日战争,因此也就难怪毛泽东要感谢日本侵略中国。对于乌克兰来说这次俄乌战争更是如此,整个欧洲能够负担起整个乌克兰的武器装备和供给,而整个俄国却负担不起一次持久战。经此一战,乌克兰必将脱胎换骨,鸟枪换炮,成为欧洲的一个新兴崛起的国家。相信战后会得到大量的欧洲经济援助和投资。
作者投稿
==========================================================
吴鑫岩:网开一面的格局
一转眼俄乌冲突已经过去了十天,战场上的形势变得明朗了一些。最初,人们预测普京要打一场速战速决的闪电战,而俄军的军车上的Z字似乎也印证了这一点。然而,奔向基辅的长达64公里的俄军车流连续几天都停滞不前,而在乌克兰南方俄军却进展迅速。位于第聂伯河入海口的战略重镇赫尔松(Kherson)成了第一个被俄军攻陷的大城市,而在亚速海沿岸的几个中小城市被俄军和平接管。接下来,俄军将围困和进攻另一个黑海沿岸的大城市敖德萨(Odesa),从而实现了对乌克兰海岸线的封锁。此外,南方的摩尔多瓦(Moldova)与俄罗斯关系十分密切,因此会配合俄军的行动。从地图上可以看出,乌克兰将陷入三面被围困的局面,只有从西面可以得到北约国家的补给。
在军迷中有这样的一种说法:“外行谈战术,内行谈后勤”。像闪电战那样的短期战争,军事装备和战术显得十分重要。然而,一旦战事进入中期的胶着状态,后勤补给就变得至关重要。在历史上的很多中长期战争中,双方较量的就是后勤补给能力,它包括生产能力和运输能力。例如,在美国的南北战争初期,虽然在首都华盛顿特区附近的战事相当危急,而北方的主要军事行动却是封锁南方的海岸线,从而使其得不到来自欧洲的援助。在日本的侵华战争中,美国对国民政府的援助最初是经越南进入中国的,所以日本就入侵了越南。此后,美国的援助只好走连接缅甸与云南的滇缅公路,结果日军又攻入了缅甸。最终美国只好开辟了从印度到中国的“驼峰航线”来空运,由于高山造成的强烈对流气流导致了很多飞机失事,不少飞行员牺牲在喜马拉雅山地区。此外,在朝鲜战争中有人戏称为“手风琴式”战役:联合国军向北推进太多时补给就会跟不上,结果被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击败而向南撤退。而当后者进入三八线以南地区作战时也出现了严峻的补给问题,结果就被联合国军击败而向北撤退。最终,双方的战线就停在了三八线附近,谁也没有能力击垮对方,只好签署了停战协定。
从俄军的战略布局来看,普京是准备打一场中期的战争。在俄军发起全面进攻以前,乌克兰军队的主力集中在顿巴斯地区与当地的分离主义武装分子作战。如果是短期的战争,俄军会从南北两个方向切入乌军背后对其进行合围,最终加以歼灭。这样的打法双方的损失都很大,虽然俄军获胜毫无悬念。由此也可以看出,普京并不想大量歼灭乌军,因为这样会加深双方的仇恨。普京的意图大概是“攻心为上,攻城为下”。此外,《孙子兵法》说:“攻其无备,出其不意”。在俄军入侵的这十天里,人们没有看到一场大国之间规模像样的战争,俄军进入乌克兰如入无人之境,蔓延64里的军车缓慢地前行也没有遭到攻击。由于世人都对俄罗斯无端入侵乌克兰而感到义愤填膺,也对乌克兰的政府和人民同仇敌忾的勇气感到十分钦佩,可是形势的发展并不乐观。在肃清了东部的乌军以后,俄军就可以利用第聂伯河的航运能力来进行补给。然而,欧盟和北约的军援却只能从乌克兰的西部边界进来,重型装备在乌境内的运输途中就会被俄空军所摧毁。因此,如果没有北约的直接介入或俄罗斯内部的政变,乌克兰收复失地的希望相当渺茫。
俗话说:“人算不如天算”。美国曾经建议泽林斯基把乌克兰把政府从基辅迁到西部与北约国家接壤的地区,这样就可以与俄罗斯打一场持久战,最终拖垮俄罗斯。然而,泽林斯基却呆在基辅逞强,如果整个政府机构都留在那里则是灾难性的,至少他应该让副总统带领政府机构迁徙到安全的地方准备接班。一旦战争从中期拖到了长期,俄罗斯就又陷入了泥潭,这与阿富汗颇为类似。况且俄罗斯男性的平均寿命只有68岁,而日理万机的普京已经69岁了,一旦其健康出现问题,俄罗斯将会出现权利真空。而政坛的混乱必然影响到乌克兰的战事,那时俄军也只好从乌克兰撤军而前功尽弃。
作者投稿
================================================================
郝平:威慑中共的美AI情报指挥与认知作战
俄乌战争相持至今,第二军事大国核武帝国俄罗斯苦战乌克兰军事小不点,竟丝毫不见占上风,让无数人大跌眼镜,更让中共所谓“今日乌克兰、明日台湾”的疯狂犯台情绪瞬间熄火,近日诸多舆论和媒体,将俄乌战事的奥秘指向了美国的AI情报指挥与优势的信息认知作战策划。
现代常规战争在信息化、科技化、网络化时代,地缘政治中的军事冲突,除了两军基本的军备、军力、战术、地缘政治环境、民族因素的纠缠与较量外,实战时的情报信息系统与超限式认知作战往往更能影响交战双方的行动决策、战略格局与战事成败。
美AI情报指挥助力乌克兰
俄乌战争前后的中俄关系引人关注,中共公然宣称中俄合作无止境,外媒报导中共事先对俄军事动向是知情的,高层还专门花了一个星期闭门研判,结论就是战前不撤侨、战争头一天还让在乌华人挂五星红旗,战争第二、三天,中共发觉不对劲了,难道中共低估了乌军实力吗?应该没有,但中共和俄罗斯都低估了美国AI信息系统整合情报、提供乌方作战指挥决策依据的作用。
2021年7月,美国国防部长奥斯汀曾表示发展“负责任的人工智能”是国防部的优先事项。他说,未来5年内将投入15亿美元的资金,来加速五角大楼采用人工智能的进程,而目前有600项人工智能工作已在进行当中。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曾警告说,中国可能在未来十年内超过美国,成为世界上的人工智能超级大国。因此美国国防部高级官员表示他们“必须做得更好”。
俄乌战争中,美国国防部AI系统可能抓住了牛刀小试的实战机会。拜登战前公开指俄罗斯2月16日要进攻乌克兰,很可能是根据大数据研判出来的。系统会将搜集到的有关俄罗斯战前军队部署、补给保障、人员配备、外交表现、政治意图等全方位的立体化信息,含卫星信息、无人机咨询、特工情报、媒体舆论、政府公报、军事文件、经济市场信息等一切,结合开战标准进行研判,分析结果是俄罗斯要打仗。
拜登将俄进攻乌日期公布,并不是想阻止战争,美国左派的软弱和欧盟的能源软肋已经被普京紧紧捏住,普京不会轻易松手,美国不想乌克兰被过早打败,更不想让战火延烧自己,所以公布了日期。普京回应的手法是假装军演后撤军,暗地却增兵,拜登一再坚持说,战争迫在眉睫,很可能是美国AI大数据分析发现开战风险的数据条件一点都没降低。
开战后,社交网络上和西方媒体,到处都是充满神奇般的乌军捷报,但很少看到规模作战现场,也看不到乌军建制兵力行动,基本都是游击巷战、单兵毒刺标枪打俄飞机与坦克,还有大量的乌克兰民众抗敌画面。单兵作战也需要卫星信息、网络定位指挥、算法协调确定等。俄军入侵时为了避免沼泽地和形成快速威慑,重型装备和军力选择在主干道行进,将自己完全暴露在对方信息监控之下,基本单兵或小股袭击就可破坏其整形和部署,后勤补给更是被破坏得很惨。以零搏整而胜出,没有AI作战信息环境支撑,很难坚持下去。
俄罗斯至今没有形成优势的制空权,应该跟美方提供给乌军的AI作战信息有关。3月4日,据《泰晤士报》和多家外媒报导,泽连斯基一连躲过3次暗杀,其中包括将车臣杀手队全歼,依赖于俄联邦安全局内部反战人士通风报信,笔者分析,真实的情况很可能是美乌情报方面综合多种信息包括人员情报,进行大数据整合而得出的信息,如果真是俄官员叛变,普京一定会查出谁干的,他本身就是克格勃出身,但至今没有这方面消息。
另一方面,俄罗斯的安全通信系统在乌克兰境内却完全失去运行能力。社交媒体曝光,俄士兵在乌境内抢夺民众手机通讯。3月8日法广报导,新闻调查机构贝灵猫网站执行董事格罗泽夫在推特上说,“在电话中,你听到驻乌克兰的俄联邦安全局官员问他的上司是否可以通过安全的Era系统进行通话。其上司说Era不工作了。”俄罗斯第41军参谋长维塔利-格拉西莫夫少将和其他高级军官,3月7日在乌克兰东部城市哈尔科夫外围被打死,这有可能与俄罗斯安全通讯系统在乌克兰不工作有关。
美式认知战遍地开花
上世纪70年代,美国战略家约翰·博伊德在克劳塞维茨的《战争论》基础上,提出了著名的“OODA”(观察-判断-决策-行动)理论,强调人类冲突“精神战”的基本内涵,是制造、利用和放大敌方个体或群体的焦虑、猜疑、恐惧心理,在其内部营造不安全、不确定、不信任的政治氛围,从而有效削弱、破坏、瓦解对手战争意志,致使其全面崩溃。
2017年9月,美空军前参谋长大卫·古德芬首次提出军事“认知战”概念,强调“战争形态正由消耗战向认知战方向转变”。在AI、大数据和社交媒体广泛运用的军事语境下,使得“平战模糊、兵民一体、内外联动、全域融合”的“混合战争”被赋予了更多认知作战空间。
美式认知作战的攻防重点是通过有效控制战争军事信息的流质、流量、流向和流速,实现物理域、信息域和认知域的无缝融合与一体联动,为己方创造出多重复合可供快速优先执行的作战设计,将敌方置于混乱、低效、盲动、瘫痪、崩溃的劣势境地,实现战争物理和心理上的优势。
认知作战和不对称作战结合在一起,往往能起到意想不到的以小搏大的战争效果。以人工智能、5G技术和无人机作战高新军事技术群为依托,攻击敌方战略攻防体系弱点,结合舆论战、心理战、网络战等软杀伤手段,利用敌军、政、民关系的反战、怯战、价值分化等心理缝隙和政治裂痕,通过反复的有目的性的信息轰炸,将敌方置于巨大的战争成本或作战风险之中,有效破坏对手作战企图与路径,进而在政治上、民意上让敌人处于难以坚持或停战、投降的地位。
在乌克兰对俄抗战中,美国和北约没有出兵,但美式认知战却无处不在。下面举几个例子。
一语成名的元首认知
2月26日泽连斯基的一句“战斗就在这里。我需要的是弹药,而不是搭车”使其一语成名。泽连斯基并不是高水平的军事家,但绝对是成熟最快的政治家,几乎每隔一小时一则推文,与各国领袖和世界互动,在战火纷飞中的数次感动世界的演讲,在俄追杀的危险中与各国记者面会,于战地中和乌军将领士兵喝咖啡等等,社交媒体网络和泽连斯基不懂政治临危不惧的素人气质塑造出了一个英雄元首形象,战前,其支持率仅为20%,战争中飙升到90%。相比于坐在离属下30米远、拥有豪华游轮、用“军演”骗入乌士兵的俄总统普京,美式舆论认知作战让普京的特别军事行动失败。
扬乌贬俄的士气认知
同情弱者、选边被侵略者是人类的共情。美式认知作战很好地利用了这一点。社交媒体和全球舆论几乎不间歇地聚焦乌军与民众如何暖心对待俄战俘虏,如《纽约邮报》《每日邮报》报导俄罗斯迷路士兵被乌民众递茶递食品,和母亲视频通话秒落泪。俄投降首领发表忏悔视频讲话。成建制的俄军阵营集体投降视屏。俄士兵揭露自己被军官骗上战场的画面。俄军坦克被乌民众拦截围堵画面。
网路上几乎很少见到乌军士气不振或投降的画面,蛇岛13人阵亡尽管后来被证明是假信息,但似乎并没有成为乌军的负面消息,很快就消失了。唯一的一个就是参加谈判的乌官员基列耶夫因叛国罪被乌安全人员射杀的场面,这同样没有打击乌军阵营士气,反而证明乌方反间谍素有成效。
以小搏大的战术认知
这样的画面比比皆是,几乎都是俄军补给不足、军粮匮乏、弹尽粮绝、行动缓慢的案例,俄军基辅外60里坦克阵仗欲成冷凝活动棺材。乌方小分队、特种兵单兵射毁装甲车、坦克、苏制飞机,无人机炸毁俄坦克,乌国海军在黑海战略港市敖德萨击沉俄罗斯黑海舰队22160型毕可夫号巡逻舰等等。3月7日晚,泽连斯基现身基辅的办公室发表了9分钟的讲话,声称“不惧怕”,至今他仍然活着,暗示俄军斩首行动不成功。
另外,俄军大量军备被乌军俘获,AK-47M突击步枪、RPG-7火箭榴炮等。独立研究员欧布苏拉从乌克兰尼古拉耶夫州州长维塔利?金办公室的公开照片,发现有一把掳获的AK-12在房间角落,另一张照片中,乌克兰国防情报局局长凯里洛?布达诺夫准将也同样在办公室里放了一把AK-12,AK-12在俄罗斯于2018年刚服役。另外,布达诺夫身后还挂上一幅猫头鹰逮住蝙蝠的画作,乌克兰军事情报局的徽记是猫头鹰抓着宝剑,而俄罗斯“格鲁乌”特种部队是以蝙蝠作为象征,这幅画寓意和表达的认知作战显而易见。
乌军的负面消息在网路中几乎见不到,没有军事设施被摧毁、机场被轰炸、重型装备遭偷袭的场景,更没有弹尽粮绝、举手投降的画面。这不是说乌军没有伤亡损失,而是认知作战有效地控制了这些资讯。泽连斯基一再喊话设立禁飞区和要战机支援,说明乌方空中力量遭到了俄的大规模摧毁。
同仇敌忾的反战抗战认知
几乎全世界各国都出现了反战游行。网路上大量出现俄罗斯民众的反战抗议,警察殴打抗议妇女,一位70岁的老妇挂着反战展板被警察强制架走。乌境内的反战宣传就像雪花一样飘落媒体各个角落。日前,一个六十多岁的乌特种部队军人在视频中说,为了保卫子孙的家园也要拿起枪,不想再回到苏联。另一则视频是3名持枪俄士兵进入乌居民院落中,被乌克兰老人赶走。
乌克兰全民皆兵不但没有成为乌政府的道德污点,反而成了乌克兰民族同仇敌忾的正气象征。基辅市长原重量级拳击冠军维塔利?克利钦科兄弟俩在接受《早安英国》采访时表示,乌克兰已经在打一场“血腥的战争”,他没有“其它选择”。乌克兰前总统波洛申科也挺身而出,拿着AK-47突击步枪现身在基辅街头。推特上,一位乌女议员在家中拿枪亮相,另一个流传的图片是一个未成年的乌少女坐在窗洞上,怀里抱着机枪,口里嚼着口香糖。战争让女人和儿童走开,乌全民上阵,却得到了世界的同情,一方面说明大部分乌克兰人的确不愿与俄罗斯走近,另一方面,说明美式的认知作战的确厉害。
普京似乎开战两周后才意识到认知作战的必要性。日前,哈尔科夫上演俄罗斯士兵向军民温馨送暖送物资,视频中特意把俄罗斯国防部的门排号特写摇拍,还特意拍了居民的门牌号。但俄罗斯的网军在这次战争中似乎没什么战功,反遭匿名者黑客攻击。
谴责侵略战争残酷的道德认知
国际媒体上少见乌军的伤亡报导,个别案例不是用来形容战争的残酷,而是加强侵略造成的妻子失去丈夫、孩子失去父亲的悲情戏份。大量的画面则是俄军军事行动对居民造成的伤害,战争一开始,基辅居民就拍到了一段俄坦克狂碾市民轿车的残酷画面放到网上,引起全世界的愤慨。哈尔科夫、基辅居民大楼被战火烧焦,无数人无家可归,250万难民向边境扩散。BBC报导一名乌克兰儿童独自走在逃难的路上,禁不住失声哭了起来,画面让人心碎。3月9日,俄罗斯背弃在马里乌波尔停火的承诺轰炸马里乌波尔市一座儿童医院,视频中多名孕妇被炸伤躺在担架上,侵略者的残酷让世界愤然。
西方媒体和美军展开的认知作战还体现在全球对乌克兰的军援上,如数万国际军团驰援乌军、加拿大著名神级狙击手瓦力抵达乌克兰参战,美国、英国、欧盟、德国、瑞典、芬兰、法国、比利时、荷兰、捷克、加拿大、丹麦、罗马利亚、葡萄牙、克罗地亚、斯诺文尼亚、挪威、意大利等国均已或宣布对乌克兰进行军事援助。另外,美国和欧盟针对俄罗斯的经济制裁,在媒体上也具有海量式信息。
认知作战不是说是在搞假消息,而是作战的主体有效系统地释放了优势于敌方的各类要害信息,从而造成物理战争达不到的作战效果,甚至改写作战剧本,左右了战局战势。
中共信息战的落败
俄罗斯在这次战争中的信息战非常地不成功,自己的网路系统遭到攻击和瘫痪,别说是各类的认知作战是空白,就是作战单位营级以上的信息联动都非常落后和被动,再加上侵略战争的不义,导致消耗巨大而推进缓慢。
倒是中共这边在不停地替俄罗斯在国内打认知作战,但改变不了国际形势,更改变不了战局形态,只是给国内人洗脑。中共党媒上和社交媒体上每天充斥大量俄罗斯摧毁多少乌克兰军事设施的新闻,对平民的伤害却少有谈之,拿出一个美军在乌克兰建造生化病毒实验室的案例进行炒作,但国际社会不跟牌,自找没趣。好不容易派了个战地记者随俄军采访,还被网络揭露此人曾服役中共海军,战地采访被疑搞军事情报。
中共在乌俄战争中获得的消息不仅毫无价值,而且直接给高层造成误判,一些挺俄的暗中小动作,购买俄小麦、订单大撒币、接纳俄金融进入银联系统等等,饱受国际社会谴责。不止如此,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的高级经济顾问Oleg Ustenko日前公开批评中共的双重立场:“我们真的可以相信在和平进程中借助北京吗?”《华盛顿邮报》9日报导乌克兰智库、外交政策委员会旗下的“乌克兰棱镜”副主任格拉西姆丘克表示,乌克兰误判了,错把北京当朋友。
《外交政策》一篇文章指出,普京的野心正成为习近平的噩梦,中国学者胡伟提醒当局,不能和俄罗斯总统普京绑在一起,要尽快切割,否则将遭遇美国和西方的围堵而更加孤立。
中共从俄乌战争中学到了什么?恐怕不是“今日乌克兰,明日台湾”,而是“今日俄罗斯,明日北京”。这回北京真的被吓到了。
来源:博谈网
读者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