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毯叔盘钱 Author 你的毯叔
前段时间发生了一件大事——我赶上了一场大学同宿舍同学的毕业15年聚会。
想想看,2007年从北京985大学的金融专业毕业到现在,已经快15年了,我们同宿舍的6个兄弟,当初毕业时还信誓旦旦地说要每年一聚,后来逐渐变成了5年一聚,10年一聚……
这次聚会也是因为疫情很多人没法出行,宿舍老大一提议,大家才拖家带口地成行了,不容易,不容易……
虽然多年未凑齐,但6个人见面,那些共同的情谊一瞬间就回来了,吃喝玩乐后大家又畅聊了整整一晚,免不了回忆起过去的青葱岁月,又彼此update了不为人知的近况。
怎么说呢,关于毕业15年后,有很多事我们曾经想象过,但更多事是我们从未想到的……
6个985金融男毕业15年后的真实人生,我尝试着捋一捋。

先说A,就是我本人,混混沌沌过了大学四年,毕业后考研受挫,家里蹲复习一年才考上研究生,自此才算长大,懂得奋发图强。
研究生毕业后应届进入某券商总部,这些年,也算是赶上了金融行业的红利,踩中了狗屎运,跳槽了两次,现在整体职位和薪酬都还不错,工作强度也在可控范围内。
老婆是当年研究生的小师妹,从学生时代就在一起,工作没多久就结婚生子,现在算是进入了大多数中年人都正在经历的「上有老下有下」的中流砥柱期。
外人看是和和美美,但我前几年也因为工作的瓶颈问题,爆发过一年多的中年危机,后来在老婆的鼓励和帮助下,才开启了自媒体的副业。
做自媒体这几年一直都很幸运,持续有正反馈,但同时也意味着:再也没有了休息时间。
结果一方面因为缺少运动,体力显著下降,也肉眼可见胖了起来,一方面就是没空管孩子管家里,总是内心有愧。
也和老婆商量过,要不要这么累,后来想明白了,人到中年,不可能什么都要,老天给你的,就先好好接好。
B是我们宿舍当年的舍草,家境也最好,父亲是地方不大不小的官员。
大二开始他就坚定了要出国的心,天天苦学托福GRE,说了一口流利英语,一毕业就直接去了米国读研。
学成归国后他又去了一家国有投资公司,一直干到现在,已经混成了处长。
虽说在国有机构,又当上了处长,他却吐槽劳累程度一点没减。这些年的工作性质,导致他一年365天,200多天都在全世界到处跑。
也因为到处跑,他接连交了几个女朋友都分了手,明明是当年的舍草,却年近40还是单身。
前几年他父亲去世,最大的遗憾就是没看到儿子结婚,可对于这件事,他好像已经佛了,甭管我们谁要给他介绍对象统统拒绝。
C,当年我们宿舍家境最差的,父母在西北农村务农,家里还有弟弟妹妹,大学就申请了助学贷款,成天去当家教勤工俭学。
不过这一点没影响他的成绩,当年还没毕业,他就过五关斩六将进了一家知名投行工作,然后……基本就消失在我们同学群了……
前几次聚会他也都没时间去,这次相见才知道,他这些年又跳到了另一家小投行,已经成了MD,还娶了一个同在投行工作的女同事。
夫妻俩都是没靠山没后路的人,赤手空拳在北京打拼,全凭自己买了两套房,一套朝阳大平层,一套西城学区房。
而且,他还帮妹妹大学毕业后,在北京找到了工作,筹备了婚礼。现在妹妹已经顺利结婚生子,弟弟今年也过来投奔他了。
一个人,改变了全家的命运,说实话我们都没想到他这么强,可见有时候,年轻时的贫寒反而是催化剂,至少在我们那个年代。
不过,他说他也有遗憾,这些年因为和老婆俩人忙着拼事业,一刻不敢停,又常年出差聚少离多,所以结婚多年也没生娃。
停下来生娃?他和老婆谁也放弃不下。很多事,真的难两全。

D是我们宿舍唯一的北京男生,大学时就比我们松弛自由的多,没事总回家住,给我们带好吃的。
本科毕业后,他先是去了一家国有银行分行,不到一年,又跳槽去了四大,然后接下来这些年,虽然我和他总约饭,但每次见他基本都换了新工作。
信托火的时候,他去了信托做项目,互金火的时候,他又去过互金做资管,这两年,他在房地产做融资,这么说吧,基本上什么火他就干什么,一心想踩风口。
实际上踩到多少呢?他这次和我们说了实话,基本都没赶上趟,光追涨杀跌了,到现在在公司还只是个资深员工。
不过凭借着对各个行业的了解,他在投资理财方面一直收益不错,据他说,这些年赚的比上班还多。
而且他是北京人,家里有房,没什么赚钱负担。平时除了工作就到处找地去滑雪潜水。
他老婆就是个潜水认识的95后,今年刚奉子成婚当了爹。
一个快40的中年男人,抱着个娃,但整个人的状态都特别清爽年轻。
E,我们宿舍老大,也是班长,当年在学校就是风云人物,还追到了班花,让我们一群人好生羡慕。
老大综合素质高,毕业就考上了工商部门的公务员,一干就是10年,顺风顺水。
但一直不涨的工资是他永远的痛点,没赶上单位的最后一次分房,他自己的收入又供不起房,连当年和班花结婚都是裸婚。
班花对此不满,他自己也不满,这些不满一点点堆积起来,班花终于忍不了,提出了离婚,还带走了他们5岁的孩子。
刚离婚那年,他得了抑郁症,最严重的时候甚至无法工作,但他谁都没说,这次见面,情况有所好转他才告诉了我们真相。
同时这件事也彻底刺激到了他。逼迫他在5年前跳出了体制,去了一家基金公司的后台岗。
这几年公务员的工作越来越苦逼,很多同事都开始琢磨往外跳,他帮原来好几个同事找到了工作,有人坚持,也有人不适应。
不过用他的话说,在外面扑腾扑腾才知道真实的世界啥样,挺好。
对了,他最近要二婚了,离婚五年后,他终于有了新的开始,真心为他高兴。
F,我们宿舍当年唯一一个毕业回老家的。虽然大学当了四年学渣,但他特别热情乐观,是宿舍公认人缘最好的。
这次知道要聚会,他也是特意打飞的从南方老家赶来北京参加,感动。
当年回老家后,F通过家人的关系,去了当地一家城商行工作,这些年工作一直很稳定,现在已经当上了分行的副行长。
老婆是他同系统的同事,连生了两个娃以后就全职在家了,现在俩人正忙着追三胎。
F可以说是我们这屋人里幸福指数最高的,生活压力不大,父母帮着带娃,亲戚朋友照应,工作更是体面稳定,没啥失业危机。
前几年我去他那出差,他都包吃包住,全程陪游,一副「世界尽在我手中」的掌控感,确实羡慕。
当然,他说他也有他的烦恼,在家乡银行工作,天天喝到死,不死就得喝。
所以,离开学校15年,他体重长胖了50斤,还得上了高血压和脂肪肝,光医院就进了好几次,想想就可怕。
这就是同一所985高校同一个宿舍的6个金融男,毕业15年后的真实人生。
没有谁攀上云霄,也没有谁跌入谷底。大家都在属于自己的那档线上来回晃悠。
总体来说,我们那个年代,考上一所北京的重点高校,大概率是可以给今后的人生兜底的。
人到中年,人人总有自己的幸福,人人也都免不了这样那样的烦恼。
或者说,到了我们这个年纪,能够化解烦恼的能力也已经增强了不少。
想想曾经年少时,谁不是对那种一眼望到头的生活不屑一顾,没事就喜欢吹吹牛逼,diss下平庸和安稳。
但过了这些年才发现,你必须要么非常努力,要么非常聪明,才能勉强过上那种「平庸」和「安稳」的生活。
临走前大家约定,下一个5年再聚,看看彼此到时变成了什么样,又有了什么新的感悟和烦恼。
人生就是这样,在每个阶段看当下都是痛的,但回过头来再看,好像也还行,而且一定会越来越好。
对了,走之前,大家都争着买单,但最后还是我结了账。
谁让我的理由很充分:今天你们的故事都会成为我的写作素材,就当提前付了你们版权费吧。
大家一听,哈哈笑过:一群中年男人的故事,有人愿意讲,有人愿意听,还有人愿意写,挺好。
- THE END-
=============================================================
同一所大学6个985金融女,毕业15年后的真实人生……
一直未落笔,不是别的,最主要的原因是,这几年真没什么机会和班里的女同学聚会。
为了弥补这个遗憾,今年春节,我特意提前攒了个局,邀请了大学班里还能联系到的同学们一起在京聚聚。
大家也给面子,最后来了十多个。还有几个外地同学,云上参加,一起把酒言欢。
当然,在这其中,出现了不少多年未见的女同学,我数了数,参加聚会的正好6个。
虽然多年未见,但事实证明,那种属于同窗同学间独有的亲切和真实,眼神是藏不住的,言语更是藏不住的。
酒过三巡,还没等我号召,大家就自觉开始了坦白局,纷纷聊起毕业15年来的经历过往和个中感触。
而我,也第一次,得以以一个男性旁观者的身份,真实而客观地记录下了,6个985金融女,毕业15年后的真实人生。
上学的时候,她就展示了学霸本霸的霸气,大一就得了市数学竞赛的金奖,连考四年第一,高分考入了「金融圈黄埔军校」硕士。然后毕业直接应聘进了一家老牌基金公司做研究员。
毕业15年,我们都不知道跳槽了多少回,她却一直坚守在同一家公司,从研究员一直做到了基金经理,现在自己掌管好几只基金,收入也越来越高。
在这个基本都是男性的行业,工作强度大,舆论风险大,压力自然也大,A却和我们说,比起压力和辛苦,自己更享受这份工作带来的价值感。
因为自己从小到大就只擅长学习研究这一件事,一到其他事情上就搞砸。
我当然知道她说的搞砸是什么,这么多年她一直没结婚,谈过几个男朋友都分手了,有一个还因为婚前合买房子的问题闹上了法庭。
现在的她一个人租住在公司对面小区的大house,养了一只猫陪伴。
每天不工作到晚上10点基本不走,更从来不过节假日。
冲这势头,我和她开玩笑:「现在我想要专访你,看来得提前半年预约。」
至于男人,她说她不想再找了。不过孩子,她早做好了打算,3年前就冻好了卵。
女生B是学霸A大学时的好友,也是我们班当年的支书。
她大学时做事就风风火火,在学生会做的风生水起。本科毕业,学院老师推荐她去了一家央企做财务。让很多同学羡慕不已。
后来通过相亲,她认识了大她五岁在银行做小领导的老公,很快就结婚生子。
可老公在银行系统,一个萝卜一个坑,想往上爬,就必须在系统内各地轮岗。
开始他们也异地了一年,可在单亲家庭长大的B,内心特别渴望家庭的完整,最终权衡再三,在孩子2岁时,她从国企辞了职,带着孩子跟着老公去了外地。
这一走就是5年。用她的话说,也算是当代的「孟母三迁」了。
这几年,她折腾过各种生意,终于在三年前找到了保险经纪人的工作方向,又能发挥专业赚钱,又能兼顾家庭,跟着老公去各地也不用重新开始。
听她说,现在她已经度过了最艰难的阶段,有了自己的团队,越做越享受其中了。
回忆起大学时代,她和我们说,她其实很讨厌当支书的阶段。过了这么多年,她才发现,自己心里最在乎的东西,始终是家人。
不管怎么样,想明白了,也找到了,还牢牢抓住了,就挺好。
毕竟,能按照自己真实的意愿去生活,无论何时都是一种勇气,更是一种幸福。
C是我们班的文艺女神,南方女生,轻声细语,还能歌善舞,当年,我们学院追她的男生有不少,她也谈过几场风花雪月的恋爱。
不过出乎所有人的意料,07年大学刚毕业,所有人都在找工作,她就英年早婚,嫁给了一个大她十岁的官二代,在北京举行了一场盛大的婚礼,邀请了我们班几乎所有同学。
自此住进了大别墅,生下一儿一女,过起了人人羡慕的阔太太生活。
班呢,她是一天都没上过,据她说,开始她还给丈夫的公司管管财务,后来公司越做越大,找了专业人才后,她也彻底不管了。
唯一管的就是俩娃,大儿子今年已经13,上初一,个子比妈妈还高,小女儿也10岁了,继承了她的能歌善舞。
这些年同学聚会,她基本没怎么参加,我们这次能见到她也很惊讶。
更惊讶的还是,她和我们说,想出来工作,托大家帮忙介绍介绍。
去年我就听说,她公公被查,家里失势了,对老公的生意影响也很大。看来是真的。
对老同学的求助,大家也真心想帮忙,可也真的不知道,现在的她适合干什么了……
平心而论,这么多年过去,女神还是美的,声音也还是甜甜的。
只是眼神里没有了当年的光,那种不知道怎么去形容,但看到就让人移不开眼的光芒。
女生D是C的大学室友,同一个寝室的她过得却完全是另一种人生,用她自己的话说,叫「小镇做题家」的挣扎。
她来自一个高考大省的农村家庭,当时是以本县高考状元的身份来到我们学校的。
进了大学后,她一直保持着高中时的拼命程度,每年都拿奖学金,本科毕业后,又继续申请去美国读硕读博。
可为了拿到全额奖学金,她放弃了金融专业,最后选了一所美国高校的统计专业读完博士,接着去了一所不知名的高校任教。
D的老公是同一所学校的理科博士,也是农村家庭出身。两个赤脚打拼的人,走的是同样的路径,惺惺相惜的同时,状态也格外相似。
可20年美国疫情肆虐,在学校学术压力又太大拼不出头,这时正好有人看重她老公,找他回国一起创业。
回国后才知道,要去重庆,因为项目拿到了当地科技产业园的政策扶持,俩人又一起奔赴重庆,老公创业当了CTO,她在当地一所大专找到了并不轻松的教职。
表面看起来一切都比在美国时要风光,前沿项目,CTO,融资上市,但冷暖自知,一切的一切都遥遥无期……
但终于不用像前些年一样吊着一口气一路狂奔了。D说她今年就想生个娃,把爸妈接到重庆,感受下已经十多年没有感受过的家的温度。
E是我们班的班花,也是我们寝室老大的前妻。在上一篇文章里我就写过,当年老大追到了班花,结婚生子,是我们班的一桩美事。
可没过几年,两人就离婚了,从此再也不出现在同一个聚会上。
这不能怪E,她毕业后成功应聘进了某股份制银行总行,轮岗后被选进了私人银行部门。这些年,所见的人,接触的事,和老大早就不是一个层次。
离婚后,班花花两年时间边上班边读了个名校MBA,这两年还升职加薪成了团队负责人,贷款买下了一套小房子。
但老大都已经再婚了,她却一直没再找。她说,也不是不想找,就是找不到。
班花的容貌依然年轻,打扮的也依然精致,但看的出来,一个单身女人带孩子,真的很不容易。
这种不容易,不是她和我们抱怨的,相反,她始终积极、乐观、拼命往上走。
但看到她不经意间流露出的疲惫感,真的希望,她可以找到一个懂她也疼她的人。
F是云上接入,视频参加的聚会,听几个女同学讲完,她有点不好意思:
作为当年班里一个普通的女同学,她普通地上学,普通地毕业,毕业就回到了珠三角的老家,进了当地的农联系统工作。
两人结婚,双方父母各给买了一套婚房,都是全款,婚后她生了个女儿,也有双方老人搭手带。
比起其他人的惊涛骇浪,她想了半天才想出自己值得分享的点:
她几年前开始着迷收纳,跟着老师系统学习后,现在是兼职的收纳师。一个月靠收纳副业赚的钱,已经远远超过了工资。
一边说,她一边不好意思地抿嘴笑。就像十几年前上大学时的模样,一点都没变。
可她不知道,这种她不好意思分享的普通生活,是多少人心里暗暗羡慕的岁月静好和现世安稳……
这就是同一所985高校的6个金融女,毕业15年后的真实人生。
必须承认,相比男同学们的义无反顾勇往直前,女同学们所展现出的人生剧本更加多样。
当然不是因为女同学们更加多元,而是因为,在毕业后这15年里,她们所承接的社会和家庭抛到她们人生命题太过宏大。
是的,年轻的时候,我们总觉得,生命里最困难的部分在于选择。
可年纪越大越发现,生命里最困难的不是选择,而是放弃。
这种变化,不是外貌,不是性格,而是内心的priority和排序。
也正是因为这种种排序,才造就了彼此截然不同的人生境遇。
大家坐下来坦白局一圈,就会发现,没有一个人的人生值得去羡慕,也没有一个人的人生可以被忽略。
每个人都不完美,每个人都有幸福,每个人也都有遗憾。
但无论是别人已经写好了脚本,你按照别人的脚本生活;还是你自己写好脚本,坚定地按照自己的脚本生活。
是啊,人到中年,还有什么能比得上,和一群旧时老友坦诚心扉推心置腹,然后把酒言欢,把一切当做笑谈更美好的事呢?
这次一别,不知下次相聚会是何时,祝福我身边的女同学们都越来越好,就像她们一直期待的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