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闻趣事(13)

世界第一:

 

瑞典人庆祝重获自由不再戴口罩夜店人满为患

 

界面新闻







2月9日,瑞典哥德堡,瑞典当日解除所有新冠疫情限制措施,恢复完全开放。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中共媒体界面新闻报道:北欧国家瑞典政府正式宣布:新冠疾病大流行已经结束,普通人的生活重回2019。

据路透社报道,尽管科学家们敦促耐心抗疫,瑞典于本周三(2月9日)几乎取消了所有相关限制措施。当天夜里,西南部海岸港口城市哥德堡的年轻人早早就在夜店门外排了起长队,等待着庆祝久违的日常。


从当天开始,免费的检测将只提供给医疗保健和老年护理人员以及最脆弱的人群,出现新冠症状的人则被要求待在家里。
卫生部长莉娜·哈伦格伦对该国报纸《每日新闻报》说:“我们知道这种流行病还没有结束,但我们要进入全新阶段了。”她补充说,新冠病毒将不再被归类为对社会构成危险的类别。

取消限制后,酒吧和餐馆可以在晚上11点后继续营业,顾客数量也不会受到限制。在入境处、公共交通工具上出示疫苗通行证、病毒检测阴性证明的要求也被取消。

公共卫生署署长卡琳·特格马克·维塞尔(Karin Tegmark Wisell)表示:“目前已经达到了测试成本和相关性不再合理的程度。如果要对每个感染新冠的人进行检测,这将意味着每周5亿瑞典克朗(约5500万美元),每月20亿瑞典克朗(2.2亿美元)的支出。”

 

 






2月9日晚间,瑞典哥德堡正在表演爵士演出的酒吧。来源:视觉中国



美联社指出,部分专家表示,对容易传播但“更温和”的奥密克戎变种进行昂贵检测的性价比过低,各国政府已开始考虑像对待其他流行疾病一样对待新冠,而这可能会成为常态。

事实上,自疫情肆虐全球以来,瑞典就被视为发达世界中的“另类”——始终没有和大多数国家一样实行严格的封锁措施,原则上依赖每个个体的自觉防疫。

瑞典总人口约为1000万,目前累计确诊超过200万例,病亡16358人。在超过12岁的成年人群体中,有83%已经注射了两针疫苗;另外,整体人口有一半打了加强针。

然而,医院每天仍有约2200名新冠患者入院——规模与2021年春季时相当。包括首相安德松(Magdalena Andersson)在内等高官病毒检测呈阳性。

于默奥大学病毒学教授弗雷德里克·埃尔格 (Fredrik Elgh) 告诉路透社,瑞典应该有更多的耐心,至少再等几周才能解除相关限制。“这种疾病仍然给社会带来巨大压力,”他说。

瑞典并非第一个如此激进的欧洲国家。早在今年1月15日,荷兰的非必要商店、理发店和健身房将重新开业,但需限制客流。此外,学生也将被允许返回大学。不过,酒吧、餐馆、剧院、博物馆和其他公共场所将继续关闭。

1月27日起,英国取消了大部分防疫限制,室内不再要求戴口罩,进入场馆、参与活动对疫苗护照的要求也改为自愿。首相约翰逊还计划在2月下旬提前一个月结束英格兰所有剩余防疫限制措施,包括阳性人员须自我隔离的规定。

英国周二报告新增66183例确诊病例与314例死亡病例,7天平均新增病例数在过去一周下降20%。王储查尔斯的病毒检测呈阳性,正在自我隔离中。

本2月7日起,葡萄牙已不再要求完全接种疫苗的外国旅客出示阴性检测证明,但未接种疫苗的旅客仍需出示。奥地利也取消了对未接种疫苗人群的封锁措施。

另一个北欧国家丹麦已于本月1日起结束了几乎所有防疫限制。除与入境有关的规定外,丹麦全国不再实施任何限制。佩戴口罩、疫苗接种、阴性检测证明均不强制,餐馆、舞厅也都重新开放。挪威也允许人们返回办公室上班,入境旅客在抵达挪威时也不再需要核酸检测。

在亚太地区,除了早已“躺平”的新加坡,韩国已于2月7日表示调整了防疫方案,只重点关注高风险居家治疗者,不再监测60岁以下无症、轻症患者。同时,隔离体系也将简化。

制造业大国越南政府正考虑自3月31日起通过各国际口岸,开始恢复迎接国际旅客前往观光,以及准许国民到国外旅游。

在澳大利亚,总理莫里森表示,本月21日起将向所有签证持有者重新开放边境,前提是入境游客必须接种2针疫苗。

然而,与此同时,新冠病毒还在继续变异。世卫组织区域紧急事务主任Dorit Nitzan在2月6日接受《耶路撒冷邮报》采访时称,预计奥密克戎子变体BA.2将在全球范围内成为新的主导毒株。

根据目前对子变体的初步研究,除了传播性比原始株更强之外,“并没有发现很多显著差异”。

国际知名病毒学家罗光湘曾对界面新闻表示,对于未来疫情形势的判断,真正能够起预测作用的,是评估新冠病毒的变异频率。

 
 

收藏

 

============================================================

 

妻死前许愿跟前男友"做最后一次", 夫崩溃陷"天人交战"

 

联合新闻网




国外一名男性分享妻子临死前的心愿:「和前男友上床」。

他因此陷入天人交战,不知道要实现或拒绝妻子的愿望。




人夫不知道是否实现临死妻子心愿。图/取自:ingimage(示意图,非当事人)


 

 





原PO解释结婚10年的妻子被诊断出癌症末期,最多只能再活9个月。

他表示自己深爱妻子,不知道妻子离世后该何去何从,

知道噩耗后他尽最大努力希望让妻子最后的时光变得美好,并设法实现她所有愿望。

但妻子最近表示她的愿望清单最后一件事是与以前的伴侣发生性关系。

原PO震惊询问原因,得到残酷的回答:「妻子认为对方是身体最契合的情人。」

原PO坦承自己听到妻子心愿时感到愤怒且遭背叛。但因为妻子快死了,似乎不得不答应她的请求。

他向网友网友求救,表示:「不知道要跟谁说。」

网友几乎一面倒认为不该同意妻子的请求:

「我会把妻子和她的东西放在前任面前,等他们完事后亲妻子的脸颊说:

『别了,*****!』」、「问问妻子谁会在剩下的9个月照顾她」、

「只有2种选择:拒绝她并立刻离婚,或同意她并永久断绝关系。是的,这很残酷,但我不在乎」、

「就算妻子快死了也不能拿这个『筹码』伤害你」

也有网友安慰原PO,提到生病的妻子或许不同以往了:

「希望你未来区隔这些记忆,划分出『生病时的她』跟『原本的她』,珍惜你们过往美好的回忆」。

 

==============================================================

 

儿女越有出息,越容易断香火?不是迷信,专家解释很真实也很扎心


搜狐  教育
2022-02-12 00:15
   
古至今,望子成龙望女成凤都是父母对孩子的最大期望。

而在当下成龙成凤的“捷径”之一就是读书。通过读书去敲碎阶级之间的那扇门。




读书是为了什么,是为了光耀门楣;光耀门楣之后最惹人关注的就是香火的传承。毕竟任何家业都是希望可以世代相传的。

然而现实往往不能那么如意。越是读的书多的孩子,往往越容易勿入断了“香火”这个歧途。
 


有个刚高考完并且成绩很不错的邻居男孩,目前正和父母争取着要去上学。家里条件供他上学是非常轻松的,但是父母却希望他能不去上大学,直接回来继承家业,同时早点结婚生子。

孩子成绩优异还希望孩子放弃学业?这是为什么呢?
 



原来是这位男孩的父母听说之前有个高考状元,相当有出息。大学毕业后,自己创业,现在生意十分红火,可谓是当代衣锦还乡的代表了。

可惜,这个状元不仅极少还乡,更让其父母发愁的是---钱是赚了不少,但是个人婚姻大事迟迟没有着落。因为忙,忙着工作谈恋爱的时间都没有。老家左邻右舍甚至传言该状元有龙阳之好。搞得父母在老家生活十分煎熬。
 


所以这个邻居父母,为了避免这样的情况出现在自家身上,宁可先断了孩子求学之路,先结婚生子。

有没有出息不重要,重要的是不能断了香火。

这种担心在我看来其实很没有必要,但同时也很迷茫,为什么越有出息的孩子,越容易断了“香火”呢?
 



直到听了某专家以下的分析,发现既真实又扎心。

1、越出息越看重自我价值

按照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人的需求分为个层次,依次分别是生理、安全、社交、尊重、自我实现需求。

有一定文化水平的人一般会更加注重自我价值的实现。于他们而言,繁育后代并不是一件有助于实现自我价值的事。甚至会认为这可能影响他们自我价值的实现。

香火的继承,父母抱孙子的期盼并不是他们重点考虑的问题。

所以“断香火”的几率也高。
 


2、越有出息思想越开放

传统的思想是养儿防老,老婆孩子热炕头这就是很幸福的生活了。

但是对于高学历的人群而言,他们接触外面的社会更多,思想更加开放。养老不一定需要依靠子女,他们会其他途径提前安排或者计划了以后养老的问题,降低以后面临的养老风险。并不认为养老一定要有儿女帮助。

另外,在对于后代的养育上,因为受过高等教育,他们了解更多教育层面的知识,考虑的,顾及衡量的会更多。

所以,在养育后代这件事上,他们更加谨慎。于是,几率又低了。
 


3、越出息越努力错过生娃最佳时期

一般高学历人群,在读书时代就形成的好好学习,努力向上的习惯。职场上,在这群人也是不甘落后的,也会保持努力地状态。于是,更多的时间和精力都放在了工作。

生活的重心也是工作。

甘蔗难以两头甜,人的精力有限,平衡事业与生活说得容易做起来难。
 


为了事业,很容易忽略了结婚,也就忽略了生子,等到有了一定的事业基础的时候,往往年龄也不小了,一般都错过了优生优育的年龄。

这个时候结婚后也面临着事业再往上一个台阶的奋斗。

最佳的生育时间,这也是他们容易断香火的一个关键点。
 



同时面临的生育风险增大,除了工作可能面临的变化还有来自于精力的分解和自我的变化。

上面这些理由有道理却也很真实,最重要的是很扎心。

寒窗苦读多年就是为了光宗耀祖,为了博一个好的前程,为了传宗接代说丢了就丢了;如果放弃结婚生子,会被称为“断香火”。
 


其实对于任何一个当事人都是很矛盾的。

但,父母又希望孩子有出息,但又不想断香火。其实这对于儿女来容易吗?

同时有出息和继承香火根本不冲突。

 

=========================================================

 

保安上班太无聊!竟在名画上“加笔”

 
 
 
 
 
 
 
 

英媒9日转述俄罗斯艺术报的报导指出,一位第一天上班的保全因为“无聊”,就决定替投保金额高达74万英镑的珍贵现代艺术画作《三个人物》“加笔”,替画中原本没有五官的左右两人画上一对眼睛。画面翻摄:LADbible

英媒9日转述俄罗斯艺术报(The Art Newspaper Russia)报导指出,一位第一天上班的保全因为“无聊”,就决定替一幅投保金额高达74万英镑的珍贵现代艺术画作“加笔”,随后遭公司开除与面临警方惩戒。

据LADbible报导,受损的画作《三个人物》(Three Figures)是俄罗斯艺术家雷波斯卡娅(Anna Leporskaya)的作品,由俄罗斯首都莫斯科的国立特列季亚科夫画廊(State Tretyakov Gallery)借至凯萨琳堡(Yekaterinburg)的叶尔钦中心(Yeltsin Center)展览,却在2021年12月7日被2位参观民众注意到遭人污损。

据报导,《三个人物》隔天就被送回国立特列季亚科夫画廊。从俄罗斯艺术报附上原画可见,《三个人物》均没有五官。动手的60岁“无聊”保全据称拿出原子笔,在左右二人的脸庞分别画上一对眼睛。

这一位身分未曝光的保全来自一家民营保全公司,事发后已遭开除,警方则以蓄意破坏名义立案侦查,据报相关罪刑可处4万俄罗斯卢布罚金与一年的矫正劳动刑。

报导指出,《三个人物》经过一位艺术修复师检查,现正在进行复原工作,损害据指可被消除,不会造成任何长期损害。目前并不清楚该画作价值多少钱,但已投保7490万俄罗斯卢布,损害及修复费用估计为25万俄罗斯卢布,将由承保的阿尔法保险公司(Alfa insurance company)支付。

LADbible报导,受损的画作《三个人物》是俄罗斯艺术家雷波斯卡娅的作品,被莫斯科的国立特列季亚科夫画廊外借展览,却在2021年12月7日被2位参观民众注意到遭人污损。画面翻摄:LADbible

 

===========================================================

 

古代「冷宫」阴气重从不开放?溥仪噗哧一笑吐真相

 

 

2022/02/11 网推 李佩妘


北京故宫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为完整的木质结构古建筑之一。(示意图/达志影像)

北京故宫是明清时期的皇家宫殿,又称「紫禁城」,大小宫殿70多座,房屋9000多间,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为完整的木质结构古建筑之一,吸引大批国内外游客前往朝圣。不过外界不解,为何神秘色彩浓厚的「冷宫」不对外开放?难道是因为阴气太重?对此,末代皇帝溥仪就曾在自传中道出背后真相。


眾所皆知,古代皇帝后宫佳丽三千,妃子们为了争宠无所不用其极,而皇帝为了管理后宫也制定了不少严格的制度,一旦妃子触怒龙顏,下场十分凄惨,更可能被皇帝打入冷宫,度过悲惨的后半生。

根据《搜狐网》报导,冷宫并没有固定的场所,故宫中也有没有一处叫做「冷宫」的宫殿,那些不受皇帝待见的妃子,所待的地方就是冷宫。而被打入冷宫的嫔妃并不是像电视剧演的一样,住在华丽的宫殿,而是关在偏僻幽暗的小房子里,终年不见天日,吃饭、洗脸都是由下人从一扇窗子端进、递出,平时不准与人说话。

至于为何冷宫不对外开放,清朝末代皇帝溥仪,曾在他的自传《我的前半生》中写道,「冷宫的这些地方非常破旧,基本上会被皇帝遗忘。故宫如此之大,以至于国库没有额外的费用来修復不需要的地方。」直言冷宫内没有文物,基本上没有丝毫观赏价值,加上里面十分破败,皇帝也不会特别花钱进行修葺,因此基于安全考量,才不对外开放,跟民间谣传的阴气太重无关。

 

===========================================================

 

洗浴会所19岁小伙侍仨富婆,两小时后失去X能力?来钱快,不小心玩“坏”了

小临 临世观 2021-12-13 19:00
Image

 

嗨,大家好,我是小临。

 

在特殊地带,富婆找男性服务人员很“常见”。毕竟有钱就可以为所欲为,不分性别。

 

比如灰色边缘的“洗浴中心”,十几天前就有一位小伙发现了“端倪”,还一举帮当地警方抓到了洗钱的犯罪团伙,连网友都直呼:“够硬核”!

 

Image

 

但是这还是只表面,暗地里的服务可能存在于任何阶层中,也存在于黑暗的某一个角落。

 

随时散发着危险,影响着社会的秩序。

 

01

洗浴中心不简单,暗号“我不洗澡”

一下子进来10多个美女

 

如果只知道点单搓澡、按摩、SPA等等服务,你享受可能只是“平价”的简单洗浴,一位记者做好准备潜入时,对接了暗号“我不洗澡”。

 

工作人员马上变了一张脸,笑吟吟的带记者通过改装的电梯到达五楼,耐心的介绍项目,同时一下子进来了拿好东西的几位美女。

 

Image

 

看记者不点,又换了几位美女时,工作人员才发现不对,马上叫保安进行驱赶,记者这才报警。

 

 

 

同样不堪的一幕也发生在江苏,两名民警前脚进入某洗浴中心,右侧80米左右,四名美女在寒风中蹲在招牌上瑟瑟发抖。

 

Image

 

群众一开始也不明所以只能报警,等民警来到时女子已经不见踪影,但是不难猜想她们的目的。

 

最后,涉事洗浴中心被停业整顿,店内6人接受行政处罚。

 

Image

 

如果仔细观察,就会发现洗浴中心一向是个重灾区,已经不仅仅是放松,搓澡,SPA这么简单。

 

现在人们生活水平好了,如果“服务够多,够安全”,想要赚钱不难!

 

但是,非法经营就是践踏社会底线,背后危险对很多人来说往往是不可承受的。

 

02

高考男孩失去X功能,

“来钱快”的工作风险太大

 

因为家里没钱供其上学,19岁的杨某在朋友的介绍下,在一家特殊洗浴会所做服务生。

 

根据同事所说,这个孩子非常勤奋,工作之余也不忘记复习,准备高考,希望出人头地。

 

有一天,当他像往常一样陪酒的时候,对面三名衣着华丽的富婆们对这具年轻的身体起了兴趣。

 

趁着杨某不备,她们递上了一杯加“料”的饮料,然后轮流与杨某发生X关系,长达两个多小时。

 

Image

 

可能杨某涉世太浅,又有药性发作,在这个过程中忽然休克送医被告知已经失去X功能

 

这样的情况虽然不构成强奸罪,但构成的是故意伤害罪和wěi亵罪,三为富婆为共犯,也要一起接受法律的制裁。

 

只是可怜杨某,希望他能擦亮眼睛,不要在这种不良场所工作了。

 

 

 

03

XX会所已成新型网络骗局

 

随着社会发展,有些特殊场所和服务也蔓延到了网络,一些不法分子抓住人们的心理,线上暗示提供“特殊服务”用以圈钱的套路也屡见不鲜。

 

2019年就有这样一起案件,通过社交软件,男子王某和客服“朵儿”约好到线下某会进行“男士需要的特殊服务”

 

Image

 

进店后果然美女如云,王某迫不及待的刷卡消费,结果只接受了普通的按摩,质问原因,工作人员让他去苏州、无锡等地的其他分店。

 

此时的王某已经付了3万元购买VIP会员了,等他赶到指定分店,又被告知,要继续充值成为高级会员,这时王某才意识到被骗。

 

警方一查发现,2016年下半年以来XX会所老板就在全国8个省份,16个地区开设特殊门店。门店里面是普通按摩服务,网上全是“特殊服务”。

 

Image

 

这样一上一下,再由专门“模特”持续引导消费充值的套路不断引诱上当,同时逃避抓捕。

 

除了“充值套路”,她们还有“预警剧本”,遇到情况要冷静,第一时间通知总部,及时销毁会员资料,面对客户投诉,就再引导去“分店”消费。

 

但是警方是真的没想到,没是实际服务的情况下,此案的被害人多达1万余名,涉案总金额高达1亿余元。

 

只能说,色字头上一把刀,只要不懂规范自身行为,就很容易跳入陷阱,像裸聊、网恋一样被人骗取钱财而不自知。

 

这也在告诉我们,X交易离我们很近,包括那些藏在店外的小姐们,勤奋陪酒的年轻人,都存在于社会的阴暗面,随时都可能带来风险。

 

遇到这种情况坚决报警,要拿起武器维护更多人的健康和安全,不要做“漠视”的人。

 

在暗处的这些人是坏,我们需要拉一把让他们走回光明。这样才能少一些受害者,多一些良知。

 

如果人人都妥协欲望,谁还能引导文明呢?

 

PS:喜欢小临文章的话,记得星标/置顶哦,大家的支持就是小临写更优质文章的动力。

所有跟帖: 

动物才是地球的原生物种 -YMCK1025- 给 YMCK1025 发送悄悄话 (212 bytes) () 02/12/2022 postreply 09:50:23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