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祖和六祖的偈。

即使按照孔兄的解读,我仍然觉得五祖偈里的第三句费解。难道是有情才有种,无情(相)无种可言?如果种是“可造色”,是不是也是说有情的觉知(及心念以及由此的行动)种下某某因?日常用语的孽种也是指有情所生?

六祖的偈,我以前以为是讲色即是空。现在读了孔兄的很多文章后,觉得这个偈也可以说是每一句都在讲(自)性,讲性中无相,性相不相妨,自性清净。这样说,六祖的偈也是了义的?

至于万法与自性,孔兄一直讲相是客观实在,受因果,但性相不相妨。Again,相中无性,性中无相。如果试图解释万法的来源,那就可能走向平兄的方向,万法来自空性。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