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人往事(353)

倪萍:陈凯歌让我失去尊严

叉少 往事叉烧 2022-01-26 11:59

 

 

在山东上大学时,倪萍结婚并生下一个女儿,没多久丈夫因她要去北京发展离婚。
 
1991年,倪萍事业蒸蒸日上时遇到陈凯歌,同居6年没等到求婚。1996年,陈凯歌和倪萍分手,转身娶了比自己小16岁的陈红。
 
1997年,倪萍嫁给王文澜,生下患有“先天性白内障”的儿子,孩子治疗期间,两人因为性格不合离婚,儿子归倪萍。
 
一次采访中,倪萍说:“我不谈婚姻,没有资格谈。”“如果早知道自己要什么,就不会犯那样愚蠢的错误了。人年轻时非常盲目,也非常贪婪,总希望遇见世界上最杰出的男人,但这非常幼稚。”
 
 

 

1959年,三年自然灾害最严重的年代,一个小女孩在山东威海出生,爷爷翻遍字典,最终选择了“萍”字,取名刘萍,他希望孙女可以像萍草一般。刘萍的母亲觉得名字不好,浮萍意味着漂泊不定。

 

刘萍有一个大她两岁的哥哥。父母都是机关的一般职员,家里雇不起保姆,刘萍2岁时,父母把她送到寄宿幼儿园,几个月才能回家一次,而哥哥每天都能呆在父母身边。

 

 

 

在刘萍的记忆中,父亲的印象很淡,甚至从未叫过“爸爸”。刘萍五六岁时,父亲便很少回家,回家也几乎不和母亲说话。十岁时,父母离婚,刘萍和哥哥跟着母亲。

 

刘萍之后回忆说:“其实没有父爱,我真的不怎么痛,因为没有尝过甜,所以不知道苦。”

 

长大一点,每天放学后,刘萍都要回家做饭。刘萍家住一楼,但要上一百多级台阶,路不好走,妈妈穿着小高跟骑着自行车上不来。

 

每次看表快到母亲下班的点,刘萍便放下手中的铲子,跑出去接母亲,推着母亲的自行车往家走。快到家时,推车的路没了,刘萍便把自行车抗在肩上。谁知到家后,哥哥早就把锅里的肉沫挑着吃了。

 

母亲看后质问刘萍:“锅里的肉呢?”刘萍说:“全让你儿子吃了。”母亲听后不再作声。

 

家里很少买蛋糕,每次母亲都给哥哥。

 

一次,家里买了一块蛋糕,母亲又让哥哥吃,哥哥问刘萍:“你不吃蛋糕吧?”刘萍说:“我不吃。”嘴上说不吃,刘萍心里还是不服,于是偷偷从树上抓几只带刺儿的毛毛虫,包进树叶里再放进蛋糕袋中。

 

哥哥打开蛋糕袋,看到有虫子,吓得往后一退,转头对刘萍说:“蛋糕里有虫子,你吃了吧。”刘萍心中暗喜,自己的目的终于达到了。

 

对于刘萍来说,只有姥姥真正心疼她。每当看到别人家的父母领着孩子出去玩耍,姥姥总会给刘萍几分钱去买根冰棍,或者让她去看小人书。

 

而母亲却对她愈加严厉,刘萍时常想:这是我亲妈吗?

 

1976年,刘萍高三,山东艺术学校到青岛招生,刘萍以全市考生第一名的成绩被学校录取。很快,各大传媒院校都开始陆续招生,很多人劝刘萍别去山东艺术学校了,再考北京的一样能考上。刘萍不听,说:“山东对我这么好,我不能不领情。”

 

从拿到录取通知书到去济南上学的一个多月里,刘萍心里乐开了花,像一只要飞出牢笼的小鸟。也是那段时间,刘萍感受到母亲的孤独。

 

有一天吃过晚饭,母亲不见了,刘萍前院后院的喊也没见到母亲,转念一想可能在常去的海边礁石上,过去一看,果真在那。刘萍说:“妈,回家吧。”妈妈说:“来,再坐会儿。”母女并排坐着,刘萍第一次有种舍不得的感觉。一会儿,刘萍又说:“妈,回家吧。”之后,谁都没讲话,半响,刘萍看到妈妈哭了。

 

刘萍说:“妈,我走了家里还有哥哥呢。”母亲说:“真要是换你哥哥走,我也就放得下了。”

 

刘萍听后抱怨:“你不是一贯偏心眼,向着我哥哥吗?”母亲没回应,接着说:“你是女孩子,记着,一个人在外,只要是男的,不管年纪大小,绝不能单独在一个屋子里,要是他已经推门进来了,你一定得把门开着,或者坐在门口。”

 

去济南前,刘萍跑去派出所换姓,跟母亲,姓“倪”,叫倪萍,倪萍想:这样我妈心里能好受点吧。

 

 

 

 

进入山东艺术学校,倪萍很努力。不久参演了人生中第一部电影《山菊花》。

 

《山菊花》还没播出,上世纪八十年代全国最畅销的刊物之一《大众电影》便邀请倪萍来做杂志封面人物,倪萍开心极了。那一期封面,倪萍略微弯腰站在树下,内页插图是《山菊花》剧照,还用整整两版介绍崭露头角的演员,主题叫“艺苑新星”,其中就包括倪萍。

 

 

 

《山菊花》上映后,倪萍获得当年珠江电影制片厂“小百花奖”最佳女主角奖,一共600元奖金。倪萍第一次见到这么多钱,晚上睡不着觉,立马给母亲买了西铁城手表,给姥姥买了小日本表,给哥哥买了录音机,只给自己买了把一按就弹出来的折叠伞。

 

上学时,倪萍结婚了。男方是高干子弟,很快,两人生了一个女儿。

 

毕业后,倪萍被分配到山东话剧社工作。1983年,被定为国家二级演员,每个月工资150元,在那个年代,央视的工作人员也就70块。

 

1988年,倪萍参演了电视剧《雪城》,获得第6届大众电视“金鹰奖”最佳女演员奖。倪萍觉得自己已经实现了多年前的演员梦。

 

第二年,刚毕业的杨澜从1000名应征者中脱颖而出,得到了去中央电视台主持《正大综艺》的机会。

 

杨澜业务能力好又长得漂亮,《正大综艺》的收视率一路飙升。而隔壁《综艺大观》刚起步,收视率本就不高,恰逢主持人王刚和女友成方圆决定去欧洲,《综艺大观》没人主持,台里只好去寻找其他主持人。

 

那时中央台文艺部女导演刘瑞琪去山东青岛电视台参加晚会录制,倪萍被电视台邀请当临时主持人。在监视器中,刘瑞琪看到主持人倪萍,眼睛一亮,立马问周围人:“她(倪萍)是哪儿的?”录制结束后,刘瑞琪找到倪萍,问她:“你愿意来北京当主持人吗?”

 

倪萍很纠结,最后还是决定去北京,她不想错过这个好机会。

 

第一段婚姻并没有持续太久,倪萍便和丈夫分道扬镳,据传闻和倪萍离开山东去北京发展有关。后来倪萍形容这段婚姻很“挫败”,“内心深处留下了永久的创伤”。

 

一周后,倪萍拿着调动函和北京户口,提着一个比书包大一点的手提箱登上了由济南开往北京的列车。

 

刚到北京,倪萍晕头转向,不知该往哪里走。于是问了一个路人:“你知道中央电视台在哪里吗?”路人说:“在公主坟。”倪萍不解:“怎么还到坟墓里去了?”

 

好不容易找到中央电视台大楼,倪萍却被拒之门外。

 

来北京前倪萍已经是山东电影家协会的副主席,按倪萍自己的话说:“我无论是在人前还是人后,都算是有一定地位的。”

 

北京不管这些,还没等倪萍说清自己的来历,里面就传话:“忙着呢,让她等着吧。”没有进门证又没人下来接,倪萍进不去,没办法,只得在寒风中等待,一等就是两个小时。那天,为了漂亮,倪萍只穿了一件单衣。

 

等进了办公室,领导向大家介绍倪萍,十一个编导没有一个人站起来。倪萍后来在节目中说:“当时他们想找的主持人就是和杨澜一样的,说一口流利的外语,青春漂亮,总而言之他们就是看不上我。”

 

倪萍找了个没人的桌子坐下,桌上有张《光明日报》,倪萍低着头翻起来。中午,同事都说笑着出去吃饭,倪萍没有饭票和进门证,只得饿着肚子。同事走后,倪萍趴在桌上哭。

 

哭完,倪萍擦擦眼泪,想起姥姥说的:“能人干什么都能。”心里发誓要让大家记住自己。

 

20天后,倪萍正式上任,主持《综艺大观》。第一次上节目就是直播,倪萍不知道什么叫主持,上来就说:“大家好我是倪萍,我从前跟你们一样,也是坐在底下看电视的,但是从今天开始我换位置了,从观众席走到台前给你们主持节目啦。”

 

接着倪萍用胶东方言学隔壁村刘大叔播天气预报。播出后第二天,全国人民都在模仿倪萍的“天气预报”。就连一开始对她爱答不理的女导演都说:“这是那女的吗?太好了她。”

 

 

 

1987年,郭达在陕西省话剧院干了十年后终于走进了央视春晚,搭档杨蕾、高兰村演绎小品《产房门前》。

 

倪萍在主持界崭露头角时,郭达注意到了她,认识后两人很快擦出火花。

 

郭达带倪萍回家见父母,但由于特殊的家庭背景,母亲不同意,无奈之下,倪萍和郭达分手。倪萍觉得这可能就是命。

 

 

 

 

主持《综艺大观》后,过了半个月,倪萍被安排和赵忠祥一起主持1991年春晚。第一年主持,倪萍遇到了重大事故。

 

当时的春晚已经有国际友人和集团向中央发来贺电的环节,所有贺电内容主持人提前并不知晓。零点前,节目组给倪萍了4份贺电,时间太紧,刚拿到手倪萍就上了台,拆开一看,倪萍的脑子瞬间空白,手里不是贺电而是四张白纸。

 

稍微镇定,倪萍对着白纸念了起来:“驻守在祖国边疆的红其拉甫边防哨卡的官兵发来的电报,给全国人民拜年:此时此刻,我们在红其拉甫守卫着祖国的边疆,希望祖国人民幸福安康。我们在此也祝愿红其拉甫边防哨卡的全体官兵,春节快乐!”

 

一下台,台长立马抱住了倪萍。倪萍从此在央视站稳了脚跟。

 

 

 

一次偶然的机会,倪萍认识了陈凯歌。此时,陈凯歌刚凭借电影《边走边唱》走出事业消沉期,却和妻子洪晃天天吵架。

 

认识陈凯歌后,倪萍一下子就爱上了他,选择和他同居,无条件对他好。每当陈凯歌问她意见时,倪萍总会笑着说:“我随你。”

 

1993年,陈凯歌拍摄电影《霸王别姬》,倪萍陪在他身边事无巨细地照料。据悉,1994年,陈凯歌父亲陈怀皑因病去世,陈凯歌因为拍摄时间紧张抽不出身,倪萍跑前跑后,帮助陈家料理后事。

 

举行葬礼当天,倪萍穿一身黑衣,陈凯歌的家人介绍倪萍:这是陈凯歌的未婚妻,陈家的准儿媳。

 

这样的日子过了六年,倪萍却始终等不来陈凯歌的求婚。

 

每当同事和朋友问起她“你过得好吗?”“什么时候到你那儿玩玩?”“你不打算再成家了?”之类的问题时,倪萍总会陷入无尽的尴尬中,她想不通认真拉着她的手说“你要跟我过”的男人为什么不愿给她一个家。

 

好友陈冲告诫倪萍:“如果一个男人真的爱一个女人,是无论如何都会娶她的。”倪萍低下头没有说话。

 

1996年,陈凯歌和倪萍分手,转身娶了比自己小16岁的陈红。两年前,陈凯歌为自己的新电影《风月》选角,也就是在那时,他认识了陈红。

 

倪萍曾在书里描述这段日子:“那是一段不堪回首的日子,倘若现在有人问我:那样的日子给你的最深感受是什么?我会说没有一点尊严。倘若有人问我一千遍,我会一千零一遍地告诉他没有一点尊严。”

 

 

 

 

1997年,倪萍经人介绍认识了王文澜。

 

两个人认识四个月后,一天,王文澜问倪萍:“要是结婚了,你想要什么样的生活?”

 

倪萍想了下说:“姥姥对我最好,我想把她接过来。”隔了几天,王文澜把倪萍带到京郊通县的农村,对倪萍说:“我买了4亩地,姥姥年纪大了,住楼房不方便,我准备在这里盖个四合院,将来住一起。”

 

三个月后再去,已然变成了四合院,王文澜把倪萍的亲人接过来。那晚,王文澜对着九十岁的姥姥说:“姥姥,我想娶倪萍,我会对她好,可以让倪萍嫁给我吗?”姥姥听后连连点头。

 

倪萍觉得这才是自己想要的生活,婚后不久,倪萍生下了儿子虎子,这时倪萍已经39岁了。

 

 

 

两个月后,倪萍发现虎子走路总是摔跤,去医院检查,是先天性白内障,最佳治疗时间是出生后的4-7周,虎子显然错过了。倪萍天塌了,抱着虎子哭起来。

 

和往常一样,刘铁民和几个春晚导演去倪萍家里聊春晚主持的事,倪萍拒绝:“今年我真的主持不了了,我儿子病了,我要带他去美国治疗,我真的不能保证我在台上能笑出来。”说着倪萍眼泪掉下来。

 

刘铁民劝她:“把春晚主持完再走吧。”倪萍听后心想:“观众陪了我十几年,我一直像个战士,不能因为个人原因让观众看到我脸上有泪痕。”倪萍答应了。

 

1999年,是倪萍搭档赵忠祥主持的第9个春晚。

 

“跨世纪”春晚上,赵本山和宋丹丹演了小品《昨天,今天,明天》。在小品中,赵本山说:“倪萍是我的梦中情人。”镜头扫过倪萍,脸上依然满是笑容。

 

儿子治病需要钱,倪萍觉得只做主持人不够,想去拍电影。这时,有一部电影找上门来,电影中女主角是一位叫张美丽的乡村女教师,在遭遇人生痛苦抉择的时刻,张美丽把自己所有希望寄托在农村的孩子身上,教他们读书。导演杨亚洲觉得倪萍的形象很符合,倪萍看了剧本后也很感兴趣。

 

杨亚洲说:“倪萍长了一张善良、贤惠的中国传统妇女的面孔,这与片中乡村女教师纯朴的形象不谋而合。我表达了我的想法,投资方和央视做了长时间的沟通,最后大家达成了一致的协议。我觉得这对于观众,对于久违银幕的倪萍本人都是件难得的好事。”

 

此时倪萍已经远离了大荧幕17年,再次面对摄影机不知该怎么办。为了让倪萍放松心情,杨亚洲想了个办法,每天让倪萍骑着自行车从山坡上去,满山绕,等倪萍累得不行了,再开拍。

 

2003年,倪萍凭借《美丽的大脚》获得第22届金鸡奖最佳女主角。有记者问杨亚洲:“你觉得倪萍的演技怎么样?”杨亚洲说:“非常满意。”

 

“看到她那么随意地和村民们聊天,真心实意地交了好几个农民朋友,我最大的感觉是在当今这个快餐文化的影视圈里,像倪萍这样对艺术褒有真诚和热情的女演员几乎遍寻不着了,她真是挺难得的。”

 

2004年,倪萍离开《综艺大观》,离开央视,整天为儿子治病奔波,白天跑医院,晚上坐在沙发上抽烟,哭得自己都要看不见了。

 

去美国治疗期间,只要国内的工作收入能超过飞机票,倪萍立马买票,坐十几个小时飞机飞回国内,演出完再飞回去。

 

 

 

虎子在3岁时做了手术,到10岁时,倪萍终于等到医生说:“下次再来医院,可以等他(虎子)结婚的时候了。”倪萍哭着对儿子说:“你60岁再结婚吧,妈妈不想再带你来复查了。”

 

治疗期间,2005年,倪萍和王文澜离婚,坊间传闻称是性格不合,儿子虎子判给倪萍。

 

一次采访中,倪萍说:“我不谈婚姻,没有资格谈。”“如果早知道自己要什么,就不会犯那样愚蠢的错误了。人年轻时非常盲目,也非常贪婪,总希望遇见世界上最杰出的男人,但这非常幼稚。”

 

 

 

 

拍完《美丽的大脚》,倪萍变成了杨亚洲的御用女演员。

 

演《泥鳅也是鱼》中的泥鳅,倪萍一个月没洗头发,全身都是味儿。杨亚洲说:“这部戏我最喜欢,这时她演戏的痕迹已经很淡了。”

 

在大西北拍《雪花那个飘》,零下十几度,有个镜头要拍走进冰河,倪萍想都没想就光着脚往里走。第30届蒙特利尔国际电影节的颁奖礼上,倪萍凭借这部电影获得最佳女主角奖。

 

倪萍说:“有时自己想哭,杨亚洲偏要我笑。”“我觉得他可能更了解我,比如在给我推荐剧本的时候,告诉我哪些能演哪些不能演。”

 

很多人看后被打动,觉得在杨亚洲的镜头里,倪萍不再是简单煽情式的流泪。

 

慢慢地,倪萍和杨亚洲走到一起并低调完婚。倪萍每次录影,一录拖个大半天,杨亚洲就坐在旁边静静地陪着倪萍。

 

 

 

有次采访,记者问杨亚洲,你觉得倪萍有什么特点?杨亚洲说:“倪萍最大的特点是,对不熟的人忍,对身边人特不忍。”记者问:“她对你呢?”杨亚洲笑着说:“对我比较特殊吧,很宽容。”

 

2012年,倪萍凭借《大太阳》获得中美电影节影后,领奖时倪萍说:“你们很有眼光,选对了,我真的演得非常好。”

 

此时距离倪萍离开主持舞台已经8年。倪萍想回去但始终没有机会。

 

2014年,国飞导演突然联系倪萍,说:“我们有档节目叫《等着我》,缺个主持人,您来吧。”倪萍拒绝:“千万别找我,我现在连衣服都挤不上扣了,哪能上电视啊。况且我好久不主持了,嘴都瓢了。”

 

刘晓庆托人转达倪萍:“真的收拾收拾再出来吧,太吓人了。”

 

倪萍拒绝后,国飞导演又联系了她几次,说:“来吧,就当替班几期。”倪萍想了想同意了。

 

主持半年后,《等着我》成为周日全国收视冠军。倪萍说:“原本我以为我没有观众了,没想到我老了胖了还有相当一部分观众。”

 

重新复出后,倪萍瘦身成功并陆续在多个节目中露面。网友惊叹:“暴瘦20斤,60岁的倪萍瘦成‘小姐姐’。”

 

倪萍说:“下辈子我不要家,不要孩子,自己玩,最好当回神经病。”

 

 

 

 

倪萍是跟姥姥一起长大的。小时候,姥姥把倪萍捧上天,长大后,姥姥是她最大的精神支柱。

 

姥姥虽然是农村妇女,却有一套自己的做事逻辑。

 

小时候倪萍发烧,就算温度很高,姥姥也从不带她去医院,而是将她放在炕上,像揉面团一样,浑身上下从头到脚揉捏敲打个遍。

 

说来神奇,每次被揉过,倪萍高烧立马就退了,姥姥出的汗却比倪萍还多。那时倪萍盼着姥姥高烧,她也想用汗水洗一遍衣服,可姥姥从来不病。

 

长大后才知道,姥姥第一场病就是九十九岁死亡。倪萍最终没有为姥姥送行,但她总会想起姥姥对她说的:“天黑了,谁能拉着太阳不让它下山?你就得躺下。孩子,不怕,多黑的天,到头了也得亮。”

 

 

 

部分参考资料:

 

1.《超级访问》倪萍专访

2.《鲁豫有约》倪萍专访

3.《日子》倪萍著

4.《姥姥语录》倪萍著

5.《封面人物 57岁倪萍:一个国家级女主持正常又不正常老去的人生》腾讯娱乐专访

6.《倪萍 千万别把我当符号》南方人物周刊专访

7.《女人,要像倪萍一样活得明白》南方人物周刊

8.《朗读者》倪萍

9.《倪萍息影14年后现身《美丽的大脚》,导演杨亚洲赞不绝口》华商晨报

 

 

 

-END-

作者 | 嗅嗅

 

 

========================================================

 

我嫁给了大26岁的老师

明见君 明心鉴性 2022-01-27 21:09

文 |  明见君

 

前几天发了一篇“一个中年女科学家的情史(可点击回顾),这个故事和前者相关。

 
读者讲述:
 
我出生在六十年代,爷爷解放前是生意人,开了县城最大的染房,虽然算不上大富,但日子还不错。他有个毕业于黄埔军校的弟弟,随国军溃退宝岛之后,便失去了联系。父亲从小喜好读书,但后来因为成分不好,没有资格考大学,WG的时候,他在穷乡僻壤的亲戚家躲了几年,在那里,他认识了我妈妈,一个漂亮的农村丫头,两人相爱后生下了我。但父亲终归还是没躲过,挨了斗挨了打,落下一身病,在我小学一年级的时候就因病去世。
 
我记忆中的父亲面目模糊,只有在为数不多的几张黑白照片,记录着父亲文质彬彬清秀的面孔。
 
我和母亲相依为命,小学的时候,我就会做大部分的家务,农忙的时候,还能帮母亲下地干活。
 
到了高中的时候,落实政策,父亲在县城的老宅终于回到了我和母亲手里,母亲为了我在县城读书方便,就搬了过去。她平时在城里四处打零工给我挣学费,家里的房子,我和妈妈各住一间,剩下的三间都租了出去。
 
那时候,因为家里有房,给母亲提亲的人不少,母亲正好四十出头,虽然长期的农活使母亲粗手大脚,但收拾打扮出来,依旧风韵犹存。母亲当时也有再嫁的念头,可是见了几个之后,却再也不提婚嫁的事情。后来母亲说,那些男人要不就是打我家房子的主意,要不就是在打我们母女俩的主意。
 
我大学原本打算考北京上海的大学,可是路途遥远,每年来回车费都是一笔不小的开支,于是填报了省城的大学,这所大学被评为985和211都是后来的事情了。
 
八十年代的大学,回想起来确实充满了自由的氛围,各种思想意识在校园里激荡。虽然学工科,可我喜欢顾城北岛崔健,喜欢一切新奇的事物,思想也很开放。
 
校园里有很多独立特行的学生和老师,我长相随父亲,瘦高个,没胸没屁股,但追求我的人依旧不少,尤其是工科专业女生屈指可数,我基本算是系花了。
 
在恋爱和择偶上,我不确定我是否有“恋父情结”,但我对追求我的男生没什么兴趣,反而喜欢成熟稳重的男性。

 

我还记得大二我上专业课的时候,第一眼看到恒的样子,他个子很高,大概一米七五,在当时的男方人中算高个子了。一身合体的深色西服白衬衣,没有系领带,戴一副金丝眼睛,整齐的短发,略微瘦削的身材,腰杆挺的很直,看上去顶多四十出头。他站在讲台上,侃侃而谈,多才博学,和我想象中的教授一模一样。很多年后,在电影里看到梁家辉,我对恒说,年轻时你们真的很像。
 
Image
 
我对他的喜欢,既有崇拜也有男女情爱,每次上他的课,我是第一个到教室,早早坐在第一排的最中间。当上课铃响的前一秒,他夹着讲义,不紧不慢的踏着铃声走进教室的那一刻,成了我记忆中定格的画面。
 
他讲课的风格很随性,喜欢和学生互动,我是班上唯二的女生,与他课堂互动成了我最快乐的时光。他会当着班上所有同学的面赞美我的聪慧,哪怕我很多时候,其实回答的并不准确。
 
他能感觉到我对她的喜欢,而且对我的态度和其他所有同学截然不同。在他公开表示要找一个实验助手的时候,班上几乎所有同学都想竞争这个职位,其中不乏优秀的男生,但他最终选择了我。他在系里很有地位,无论是名望还是论文,都无人可以望其项背,得到他的青睐,是所有学生都梦寐以求的事情。
 
第一次我们单独见面,是在他的大办公室。那个时代大学校舍紧张,如他一般的教授,也和其他老师在一间大屋子里共同办公。他很体贴的挪了把藤椅让我坐下,然后与我面对面交谈。我已经忘记了当时他问什么,我回答了什么。但我记得那一刻,我激动而紧张,心跳如雷,面红耳赤,一直低着头用手拨弄着衣角,手心里全是汗。
 
我所有一切表现都没逃出他锐利的目光,他很温柔也很细腻。那个年代,教师办公室都备有脸盆和热水用来洗手上的粉笔灰。谈话完毕之后,他端起一个温水瓶,在脸盆里倒上水,用手试了试温度,又将一条毛巾递给我,让我洗洗手上和脸上的汗水。这个细致体贴的动作,顷刻就击倒了我。
 
我私下里四处打听关于他的一切,我知道他比我大26岁,早年丧偶,为了孩子的教育,从科研单位转到我们大学任教。喜欢他的女生,也远不止我一个,而且他过去也和学生谈过恋爱。
 
或许其他女生知道这一切后,会敬而远之,可我却欣喜若狂,因为他未婚我未嫁,说不定我就是他喜欢的最后一个女生呢。
 
我长相不错,虽然不性感,但胜在年轻,我自认为比那些喜欢他的女生更漂亮更优秀。
 
他是我专业的主科教授,只要是他授课,无论是理论考试还是实验考试,我永远都是班上第一,而且我的成绩不掺杂任何一点水分。
 
我虽然只是他的实验助手,但工作却几乎相当于他的助教,任何事情交给我,我都会给他最理想的结果。
 
我们班的专业课成绩在大学名列前茅,参加院校的各种专业比赛都拿过不俗的名次,这里面除了恒,也有我的功劳。
 
我除了上课睡觉,大部分的时间都跟在他身边,系里院里的很多教授和领导,都能熟悉的叫出我的名字。我很享受这种待遇,更喜欢为他做事的那种感觉。
 
我们会在一起讨论问题,他会给我讲很多课本以外的东西,会教我很多研究生的实验方法和手段,会带我做一些课题。
 
我学业突飞猛进的同时,对他的爱也越来越深。
 
我第一次去他家,是一个周末的夜晚。当时我刚刚收到了一个课题论文被国际知名刊物选用的国际信函,这种公务信函平时都是我帮忙处理,看完英文打印的信件后,我兴奋的一阵快跑到了他在学校里面的家。
 
这个论文中,我的名字和他的名字都出现在作者栏里,这是我的名字第一次出现在国际期刊中,我兴奋的难以自抑,一头扎进了他的怀里。他迟疑了片刻,紧紧搂住了我。
 
等待这样的机会已经太久,我必须再做点什么,否则对不起这样的大好时机,我抬起头,闭上眼,将刚刚嚼完口香糖,还有一丝薄荷香味的嘴贴了上去。
 
他果然没有拒绝,炽热潮湿的嘴封了上来,灵蛇一样的舌尖钻了进来,那一刻,我似乎感觉时间停滞了,不知道过了多久,我们气喘吁吁的分开了。他带我走进了他的卧室兼书房,陈设很简陋,一面落地的书架上堆满了书,一张小小的书桌,居然上面有一台罕见的电脑,一把已经很旧很破的藤椅,后面不远是一张简陋的木床。看到床的一刻,突然一些男女交合的画面出现在我的脑海里,我的心猛的跳起来,一种冲破禁忌的冲动油然而生。
 
他让我坐在唯一的藤椅上,给我轻言细语的讲什么,可我一句都听不进去,嘴里鼻子里全是他那股浓浓的男人味。那天晚上,我们再也没发生什么,我已经记不住怎么回到的寝室。
 
我和他恋爱了,我们会悄悄在深夜的校园树林里亲吻,他会用那双拿粉笔、做实验的大手抚摸我的身体,会挑弄我最敏感的地方。
 
他告诉我他的家庭和孩子,有个大儿子在上大四,一个女儿上大二,一个女儿上高中。他也为我规划着未来,准备让我留校做他的助手,让我考他的研究生。我对这些都无所谓,我只希望能待在他身边。
 
我们的第一次,是在刊物的英文版寄到的时候,那天晚上,我精心准备,在学校公共浴室洗了澡,做了头发,喷了香水。当他把我推倒在那张简陋的木床上时,我幸福的差点大叫。
 
那之后,我看到了他的小女儿,似乎对我们俩的事情了然于胸,但对我并没有敌意。恒给我的助手津贴和课题奖金,我都拿来陪她吃饭买衣服了,我还会给她聊男女恋爱的事情,相处愉快如同姐妹一般。
 
我和恒的事情,很快就传遍了系里院里,但那个年代和现在不一样,无论学生老师还是领导,包容性很强,大家并没有因此而说三道四。
 
我们在一起两年多,我以优秀毕业生身份、在重要国际刊物发表过论文等原因留校工作,担任恒的实验助手,随后我顺利考取了他的硕士研究生,当然,这一切都源于恒在学校不可替代的地位和影响力。
 
我和恒的恋情,母亲强烈的反对,家里的亲戚也反对,因为恒的年龄几乎和我亲生父亲一样大。
 
我初中的时候和母亲一起信教,所以我和恒的婚礼选择了在教堂举行,他的三个孩子和亲朋好友都到场祝贺。我穿着洁白的婚纱,恒穿黑色燕尾服,单膝跪下给我戴上了戒指,那是我一生最值得回忆的美好画面。
 
婚后,我没生孩子,我只想和恒享受对他而言不多的美好时光,我会陪他参加各种国际会议,会在寒暑假去世界各地观光,他精通德育法语,我精通英语和日语,我们会在喜欢的地方小住,和当地的居民无障碍的聊天。
 
我们的日常跟大多数的家庭一样,我们一起逛菜市超市,一起做家务,一起运动,一起读书,一起看电影...
 
恒和我相恋之后,一直坚持健身,每周打一场羽毛球,生活非常规律,不吸烟,偶尔和我一起喝点红酒,不但身材好而且很健康,一直到65岁才退休。

 

他小女儿曾经问过我,如何让彼此始终有兴趣。我说最好的夫妻之间,需要不断的提升自己,给对方以滋养。就拿床笫之欢来说,彼此要能满足对方对所有男(女)人的幻想。

 

现在恒已经八十多了,我也五十好几,我们都很健康,依旧有质量很高的杏生活,而且频次不低。很多人担心的老夫少妻的杏生活问题,于我们而言都不是问题。自然规律不可抗拒,但是我们可以延缓老去的速度,时间无情人有情。

 

我也希望他老得慢一点,我老得快一点。但是我知道,最终或许他将先我而去,我终将孤独,但人原本不就是孤独的吗,有他陪我度过人生中最灿烂的数十年,足矣!

 

Image
明见君的回复:
 
这个故事,我不做任何评论。
 

爱情从来没有任何定式。少女爱上大叔,学生爱上老师,谁敢说这不是真爱呢?

更何况,女主已经和她的爱人在一起幸福生活了几十年。

 

一个人一生的选择很多,任何一种选择必定都会带来截然不同的人生。

女主选择了爱情失去了亲情,我不知道她最后和母亲和解没有,但毫无破绽的人生未必就是幸福的人生。

 

我最喜欢女主的一个观点,最好的爱情,一定是相互滋养。

而通常情况下,就算美好的爱情初期,男女双方能给对方滋养,但持续的滋养却非常不容易,

这需要双方都持续不断的学习提升。于感情而言,于事业而言,于人生而言,从来就没有一劳永逸。

 

我曾经和朋友讨论过,坚持学习提升真的很累吗?

我觉得不是,人的本性有懒惰,自私等缺点,但人的本性也有坚持,也有努力等优点。

坚持,努力并不违背人性。

 
 
其他的我就不多说了,读完这个故事,每个读者或许都有自己的体会吧。
 
PS:如果您也想讲述自己的故事,欢迎发至邮箱:381919697@qq.com,一经采用将奉上优厚稿酬。
 
作者简介:明见君,一个三观比五官正的温情大叔,985硕士,曾任大学教师。

所有跟帖: 

一個美國政府砸重金、做完卻被封殺的心理實驗 -YMCK1025- 给 YMCK1025 发送悄悄话 (212 bytes) () 01/28/2022 postreply 05:59:19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