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1月9日以来,平兄再一次透彻阐释对空性相基本概念的理解。

回答: 【独步天下】龙树之门之;破尘孔雀羽2022-01-27 05:57:25

我记录一下几点印象和联想:

相是恒变的实在,不是空。

性,是觉知的能力;觉知的能力,就是佛性,而相,不具备这种能力。这种觉知的能力是恒在不变的,是生死解脱不可或缺的。

人眼/佛眼。性与个体(“我”)意识的关系是怎样的?作为个体的相,不停生灭,我灭之后,我的个体意识(人眼?也是相?)也油尽灯灭。然则,我之前有无数有情,我之后亦有无数有情,觉性之光此起彼伏。(联想:世尊当时没有进化的观念,不知宇宙也有没有有情生命的阶段?觉性恒在的概念只局限在有情恒在的观念上?)

个体的觉知常被感受(觉而受)侵染;佛性的觉知是个体觉知中一直存在的一块净土,只要你看透浮尘蒙蔽,就到了自性清净之地?个体是相。个体的觉知是相吗?如果是相,那么相中无性怎么理解?还是说要区分觉知(相)与觉知的能力(性)?我意识灭了,人类的觉知力仍在,宇宙还是这个宇宙。

换器官与我意识:最近看到几则换器官的新闻,包括还心脏的。随着医学的发展,换大脑的可操作性已经不太远了。最早出现的将是换局部大脑,比如小脑或脑干等对关乎生命中枢的部分。再进一步,如果换存储长时记忆的皮层,则会产生伦理上的挑战。我意识(如昨日之我,今日之我,明日之我)是靠记忆的;失去记忆(如老年痴呆症)则代表个体意识/个性的不可避免的变化。换另一个的大脑或换实验室制造的脑组织,构成我之为我的那些延续记忆怎么整合到“我”意识里?记忆的恒变,当然也印证了“我”是恒变的相的属性。

但是,你也可以说,觉性是恒在:一旦你获得此无上智慧,体会本来面目,你悟道了。那些“我”之碎片(不论是躯体的,还是意识的),如电光泡影,随缘来去,不变的是如果你明白你与宇宙的关系,有生死(或对生死的烦恼)有觉悟,则可以活得通透,明白,达观,“朝闻道,夕死可矣”。

所有跟帖: 

我觉得扇兄的感悟很有深度,赞一个 -平等性- 给 平等性 发送悄悄话 平等性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1/27/2022 postreply 17:16:33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