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源: 新闻晨报
于 2022-01-18 19:12:25
2010 年,小宇接受了出版社的任务,开始他的翻译人生。
十年里,小宇以每年两本书的速度,一共翻译了 22 本书。
孩子一生没有朋友。我作为父亲,最有幸的是在这十年成为孩子最好的朋友、助手。
译人金晓宇已出院回家
这是一个伴随着巨大苦难与奇迹的真实故事。
1 月 17 日,杭州日报 " 倾听 · 人生 " 栏目推出了《我们的天才儿子》,报道一位不为人知的 " 天才 " 翻译家金晓宇和他父亲金性勇的真实人生。这是该栏目 20 多年来接到的第一个从殡仪馆打来的电话:" 你们能不能写我儿子的故事?我儿子是天才,他现在精神病院,他妈妈今天刚走了。"

金晓宇和父亲金性勇
据杭州日报报道,金晓宇幼年不幸眼部残疾,后来又确诊为躁郁症患者,翻译就是他和命运抗争的唯一武器。十年来,他翻译了英语、日语、德语共 22 本著作,借阅了浙江图书馆几乎所有外语小说,并细心照顾了患阿兹海默症的妈妈生命中最后三年。

金晓宇的部分翻译作品

金晓宇的翻译作品横跨小说、电影、音乐、哲学多个领域
报道刊发之后,迅速在网上流传,有很多读者流着眼泪看完他们的故事,也有很多热心肠的人士愿意提供无偿帮助。
有网友说 " 逐字逐字看完,父母之爱令人动容,也愿小宇不再发病,上天总会眷顾勤勉柔软温暖的一家人。"
也有网友说 " 坚强的父母,聪慧善良的儿子,看到最后,眼泪流了下来,人生有意义就好!"

据杭州日报客户端今天最新报道:
金晓宇已经出院回家,等待已久的《本雅明书信集》样书也已收到,预计下月上市。目前他正在全力翻译第二本本雅明的著作《拱廊计划》。还有出版社向小宇伸出橄榄枝,表示愿意合作。杭州市翻译协会也邀请小宇入会,愿意为他举办翻译作品展。
另外,国内二十几家媒体来电联系采访,至少有七家影视公司表示想拍摄这个被称作 " 杭州版《美丽心灵》" 的故事。
上海外语界人士:人生经历坎坷,但才华出众
金晓宇被杭州媒体在报道中称为 " 天才 " 翻译家,但他本人为何不是当地翻译协会会员呢?上海高校一位外语系教授对此解释说:
个人加入翻译协会,除了硬件足够,比如翻译的好作品多以外,还需要两位翻译家(翻译协会会员)推荐等审核程序。我自己也不是翻译协会会员。

媒体此前在客户端的推送报道中,两次用到 " 天才 " 关键词
作家、学者、复旦大学外文学院谈峥教授是上海翻译家协会理事,他告诉记者:
并不是所有译者都加入了翻译家协会,即便加入了翻译家协会,也并不表示一个人的翻译成就得到了认可,我也是两三年前刚加入翻译家协会的。
我没读过金晓宇的译作,但他能克服自己的病症,自学了几门外语,还翻译了那么多书,当然是很不容易的,值得佩服。但我不喜欢媒体用 " 天才 " 这样的词来描述他,因为他是付出了巨大的劳动之后,才能掌握几门外语并完成这么多翻译工作的。
在读了金晓宇的报道之后,上海外国语大学青年教师曹语庭博士非常感慨:
电影《音乐之声》中有一句台词:" 当上帝关上这扇门,他定会打开另一扇窗。" 金晓宇的人生经历是坎坷的,但他在翻译领域才华出众。我很佩服他无师自通的语言学习能力,要知道,从零开始自学到掌握一门语言绝非易事,何况要达到文学翻译的水准。除了本身的语言天赋,金晓宇超高的专注力、执着的学习状态,足可以秒杀很多语言学习者。
此外,这个新闻事件也让我看到一个有意思的现象,报道称 " 金晓宇的书稿寄到编辑部后,大家都抢着做责任编辑,因为全书没有错字、错句、错译,每本书都好卖,读者反响很好 "。
言下之意是现在有一批译者的业务水准和工作态度并不那么理想,也折射出翻译界的浮躁。希望民间像金晓宇这样的译者层出不穷,为大众所知;也希望出版社慧眼识才,英雄不问出处,不要把职称或协会会员作为翻译水准的衡量标准,让时间和市场口碑来证明这些无冕之王的才华吧!
读者期待《本雅明书信集》能出版
这两天,网络上关于金晓宇翻译的作品,明显升温了。在豆瓣读书频道,记者发现不少读者纷纷在金晓宇翻译作品下方留言,以表示对这位翻译者的鼓励。尽管《本雅明书信集》一书并未上市,但不少读者纷纷在《本雅明书信集》一书的介绍下方给金晓宇打气。
瓦尔特 · 本雅明(Walter Benjamin,1892 — 1940 年)是德国文学家、思想家,20 世纪前半期德国最重要的文学评论家,被誉为 " 欧洲最后一名知识分子 ",著有《德意志悲悼剧的起源》《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等。
按照豆瓣介绍,《本雅明书信集》一书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金晓宇为该书译者。就杭州日报客户端在报道当中提到《本雅明书信集》预计下月上市的情况,记者今天联系到上海人民出版社,据发行负责人介绍,《本雅明书信集》一书在去年就已列入该社子品牌光启书局的出版计划之中,但具体出版时间还没有最后确定。
按照光启书局此前发布的新书计划介绍,《本雅明书信集》收录了德国思想家瓦尔特 · 本雅明信件 300 多封,由肖勒姆、阿多诺合力编辑,编年编定,加以注释。展现了本雅明渊博的知识和独特的文笔,揭示了思想轨迹的发展变化,提供了和他所处时代的思想家及各类人物的关系,对于理解 20 世纪前半期欧洲文化和思想人物有特殊的参考价值。
对于金晓宇的翻译作品,本报后续还将进一步关注。对于这位译人自强不息的故事,你有什么感言,欢迎在读者评论中留言。
=========================================================
一个日本精英妈妈放弃鸡娃
“退赛”母亲回忆顶尖小学艰辛求学路。

撰文 | 李心怡
编辑 | 沈佳音

再来一道:请从郁金香、风信子、牵牛花、番红花和水仙花中选出与其他四种不同类的花。
答案是牵牛花,因为它是唯一一种从种子而不是鳞茎生长出来的植物。
这是日本私立小学的入学测试题。考试内容包括写作、艺术、运动和行为能力,外加面试和笔试。录取率只有八分之一。
前《时代》杂志和美联社记者槙原久美子为了让5岁的儿子太郎通过考试,不得不为他报了备考学校。
这已经有些晚了。这群孩子的竞赛甚至从3岁就开始了。
大多数孩子3岁开始上备考学校,他们需要练习绘画、制作手工艺品、学习餐桌布置和礼仪、跳绳……
价值数十亿美元的应试教育产业应运而生,专为想考入私立小学的孩子和家长服务。除了补习班和课外辅导,还有各种模拟考试和夜间学习班。
百货公司专门出售一系列适用于考试的服装和配饰。有适合母亲们的保守的深蓝色套装和裙子,其中有些缝制了隐形口袋,用来装从寺庙里求来的护身符,据说可以保护佩戴者并给他们带来好运。
书店里有练习题集、学校排名册、往年考试的真题集和指导书,比如《关于小学入学考试,你需要知道的125件事》。孩子们做过的练习题被要求最起码和身高持平。

身为母亲,槙原既要照料孩子的日常生活、应付学校的繁杂要求、帮助太郎追赶其他同学的进度,还要和其他家长“斗智斗勇”,获取学习情报。
面对苛刻死板的应试教育、复杂的人际关系、激烈的校园竞争,槙原和太郎的冲突也越来越频繁……
槙原将那些年的经历写成《私立小学闯关记》,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反思当下的教育环境和淘汰焦虑,并向父母和教育从业者提出一个问题:我们应该为孩子寻找“最好”的教育,还是“最合适”的教育?

名门之后依然难进私校
槙原久美子的出身非同一般。她的父亲是日本最大贸易公司的会长,两个哥哥都毕业于哈佛大学。她母亲是一名全职太太,家世很好,曾祖父则是三菱财阀创始人岩崎弥太郎——日本著名的早期实业家之一。
他们一家毫无疑问是日本的上层人士。即便如此,槙原的儿子太郎进入日本顶尖私立小学也十分艰难。能够支付每年一万美元的学费还远不够格。
更让顶级私立小学无法接受的是,太郎并非槙原和前夫所生,他们在哈萨克斯坦的一家医院收养了被遗弃的太郎,根据皮肤和发色判断,太郎的生父可能是俄罗斯人。
小学阶段的太郎 图源《私立小学闯关记》
在私立小学应试圈,单亲是不正常的,混血孩子更是另类,他们不想追求与众不同,只想要高质量的学生。

太郎 图源《私立小学闯关记》
“鸡娃”妈妈不需要铂金包
备考学校建议槙原,不要背着很大的公文包去考场,深蓝色或黑色的手提包和托特包更合适一些。关于离婚这件事,她需要注意措辞,更改为“自己和太郎单独生活在一起”。
槙原对自己曾经的职场经历含糊其辞,希望能融入“妈妈午餐会”。

我仿佛看到《我是个妈妈,我需要铂金包》的日本版。只是在这里,妈妈需要的不是彰显身份的铂金包,而是体面、低调的一致性。

《我是个妈妈,我需要铂金包》/ 作者薇妮斯蒂·马丁
私立小学只会迎合高水平学生
太郎一入学,就跟不上学习进度。
私立小学信奉最朴素又最实用的题海战术,一年只有几天没有作业。放假之际,学校会建议:“你难道不想整理习题册和考试试卷吗?”老师们认为让孩子们置身题海可以防止青少年犯罪。

太郎的小学课堂 图源《私立小学闯关记》
孩子们还会上各种兴趣班。二年级时,太郎要上六个课外班。星期一是珠算课,星期二和星期四有足球课和珠算课,星期三是钢琴课,星期五是游泳和珠算课,星期六有英语课和柔道课。他每个月的课外班支出约400美元。
日剧《二月的胜者—绝对合格的教室》

太郎参加长距离游泳比赛 图源《私立小学闯关记》
退赛
槙原心中暗暗怀疑太郎是否有学习障碍。太郎8岁那年,槙原带他去纽约做了评估,医生说这像是典型的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ADHD)。
太郎 图源《私立小学闯关记》
太郎是一个善良、纯真、快乐的孩子,很爱读书。我希望学校不要打压这些长处,让他在享受校园生活的同时,掌握起码最基本的技能,成为社会中有责任心的一员。

太郎在课上画的自画像图源《私立小学闯关记》
我在思考地球以外是什么。是无穷无尽的宇宙吗?还是有边界的呢?如果有,是多大?我们可以看得到吗?当我看着弹珠时,我在想这些事情。弹珠就是一个个的玻璃块。我真的沉浸在弹珠之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