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府四春,元迎探惜,谐音原应叹息,她们虽是贵族千金,过着锦衣玉食的生活,但却从未活成自己,他们是曹公笔下最悲情的薄命人。

贾元春:骨肉离,深宫怨
成为贵妃,乃至皇后,大概是古代出身高贵的大家小姐,这一生所能达到的最大的高度,也是许多世家大族的不懈追求,但后来成为贵妃的元春,却用泪水表达了她的不情愿
元春以贵妃之礼省亲,给娘家贾府带来了无上的荣耀,然而这荣光却是用她的一生换来的,她很早就被送进宫中做女史,没人问过她愿不愿意,似乎她从一出生,就注定了这个命运。
谁让她是贾家的大小姐呢?谁让贾府的那些男子,没有一个能继承家业呢?当一个家族的男子个个成了败家子,为了让延续家族繁华,只有把女子推上高台。
作为贵族千金,元春即便不入宫,也极有可能成为四大家族联姻中的一员,从贾母到王夫人,从薛姨妈到王熙凤,甚至后来的宝钗,哪一个又逃过了联姻的宿命呢?
生为贵族千金,永远无法活成自己。那个时代,小门小户之家的女子,婚姻尚且要“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而大家族的小姐,婚姻自然要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政治联姻。
在家人的奢华靡费中,在热闹欢腾的元宵节里,元春多次流泪。为家族,她远离家人,一人独闯深宫;为家族,她牺牲自己,付出了如花的一生。
她封妃了,对家人来说自然是大喜之事,烈火烹油,鲜花着锦,然而若未能封妃,谁又能想起那深宫中,那一位整日以泪洗面的小姐呢?

贾迎春:嫁狼婿,尽折辱
懦弱的二小姐,即便被身边婆子媳妇欺负占便宜,即便才情不如钗黛,甚至拙于口齿,但还是在荣国府过了几年清净日子。
至少,这几年里,她不会看着无耻的父亲,一个接一个的纳小妾,不管她的死活,也不用整天在那个悭吝自私的继母身边立规矩。
对迎春来说,虽然是庶出,但到底是贾府的二小姐,虽然母亲早逝,但好在大观园里有一群姊妹终日为伴,也不至于寂寞孤独。
独坐花阴之下穿茉莉花,是迎春一生最美好的一瞬,也只有在大观园里才会发生。便是看那《太上感应篇》,大约也只有在她的居所紫菱洲,才得有这样的心情和功夫。
迎春苦命,苦在她为小姐时,父母不闻不问,哥嫂不管不理,然而待到出嫁时,却成了父亲眼中的“香饽饽”,是价值五千两银子的“奇货”,果然是“千金小姐”。
迎春怎么也没想到,好色不正经的父亲,能从他人手里花高价买一个小妾,也能把她这个亲生女儿当作小妾一样卖给他人。
懦弱温顺的二小姐,嫁给了无情狠毒的中山狼。她不再是娇贵的贵族千金,她成了无情兽眼中随意宣泄的工具,好不好打一顿,撵到下房里睡去。受尽折辱,沦落至此,迎春心里一定恨过吧?
这个人畜无害的小白兔,这个大观园里的小透明,这个受尽欺辱的二木头,最终被蹂躏致死,可怜这侯府千金,二八青春,终是薄命人。

贾探春:命无主,悲远嫁
贾府四春中,唯探春最有志气,也最有魄力,这朵刺戳手的玫瑰花,起诗社是她,代管家是她,兴利除弊是她,一语惊人也是她。
鸳鸯抗婚,贾母盛怒之下,她敢上去劝;抄检大观园,人人自危,她敢一个巴掌打回去;协理荣国府,被有头脸的奴才欺负,她明察秋毫一通训斥。生母多次闹事,她多次收拾烂摊子……
如果说谁靠着自己,一点一点从地上捡起了自己的尊严,令贾母、王夫人满心夸奖和疼爱,另王熙凤也忍不住点赞且忌惮三分,即便是平儿,也怕伤了她的体面,这人只能是威风凛凛的三姑娘探春。
可再怎么优秀,终是女子,终要出嫁。古代男子的最高追求是“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而古代女子的最大追求,莫过于“凤冠霞帔,风光出嫁。”可生于贵族大家的三小姐,她即将面临的婚姻,不是自选,而是被选或待选。
无论是像元春一样被家族送出,还是像古代和亲一样被上面选中,优秀的探春,只能眼睁睁看着自己的命运被牢牢攥在他人手中,她无力挣扎,她命不由己。
俗话说,我命由我不由天,但生于那个时代,生于那个家族,她命却不由她。越是优秀,越是危险,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原来优秀,也是一种错。
终于,她就像一只断线的风筝,从此,故国三千里,再见是来生。从此山一程水一程,骨肉别离泣悲声。她在那远离亲人的异乡,还会有再起诗社的雅兴,重新理家的权力吗?

贾惜春:逢末世,入空门
三个姐姐,入宫的入宫,嫁人的嫁人,和亲的和亲,看似风光无限,却没有一个真正好命,年幼的四小姐怕了,原来那婚姻不是避风的港湾,幸福的终点,而是噬人的黑暗,无底的深渊。
可恨她生于末世,父亲炼丹不务正业,母亲早逝无人疼爱,哥哥把宁府弄得鸡犬不宁,污浊不堪,她有家不能回,成了个小小的孤独的人儿。
惜春惜春,未逢好春,偏逢末世,入了空门。家族败,子孙散,她一个落魄的小姐,又何处安身呢?思来想去,唯有那我佛慈悲的僧尼寺院。
未有尘世缘,既是一种遗憾,也未尝不是一种侥幸。看三个姐姐,那姻缘作何用?有何羡?看黛玉看宝钗看湘云,那情缘终还不是断?欠什么还什么,因果相连,都早已注定。
绝亲情,矢孤介,冷漠的不是她,是大家族的人心,是不可捉摸的世道。可怜一个好好的四小姐,未逢家族之盛,却见家族之败。抄检大观园,尚且令她害怕受惊,家族被抄没,对她又该是怎样的震撼?
可怜绣户侯门女,独卧青灯古佛旁。她侥幸苟活,以一贫尼,青灯黄卷,打坐念经,默诵余年,是该痛哭流涕,还是该云淡风轻?我非我,我不过芸芸众生。
桃红柳绿,韶华灯灭。人生难过,人生易过。贫富贵贱,写满因果。
作者:夕四少,本文为少读红楼原创作品。
平儿:大观园众女儿中,难得的人间清醒
《红楼梦》里的丫鬟,刚烈如晴雯,耿介如鸳鸯,佛系如香菱,忠义如紫鹃,温柔如袭人,是众多女儿中的翘楚。独平儿,别有一种刚柔相济的美,让人心生怜惜,也让人敬重。
从身世如浮萍的年幼孤女小平儿,到豪族贵公子贾琏的屋里人,平儿走过的路,没有一步是坦途。
初登场的平儿颜容端丽,服饰明艳,被一进荣国府的刘姥姥误认作凤姐。其时,平儿已在贾府站稳了脚跟,是凤姐的得力助手,贾琏的美妾。
自孤女小平儿年幼时卖与豪族王家为奴,她的一生,就与她服侍的王家大小姐熙凤,牢牢捆绑在一起了。凤姐嫁入贾家,随行的四个陪嫁丫头,有的过世,有的嫁人,只剩平儿一个,小心翼翼伺候凤姐贾琏。
背倚不输豪族夫家的显赫娘家,又有姑姑王夫人贵为贾家当家主母的权势加持,加上自身的泼辣爽利能干,在贾府,凤姐高高在上,行事专横。凤姐的字典里,很少有惧字。她什么都要得到,权力要得,财要得,贾琏的专情也要得。得不到,牵连人命也不惧。派兴儿杀张华,令尤二姐自尽,凤姐的手段,着实让人不寒而栗。

伴君如伴虎。伺候这样的主子,平儿比走钢丝更难更险。初时陪嫁丫头或死或走惟余她,足以证明平儿的智慧与不易。
和凤姐共处多年,平儿善良聪慧,处事圆融,没有沾染半分凤姐的贪吝狠辣,平儿的品行,出淤泥而不染。多年的陪伴,平儿视凤姐,不止是主人,甚或更有些许姐妹情分。平儿良善深知感恩,她知晓,自己锦衣玉食的生活,是凤姐贾琏赐予,她忠心事主。
然清醒如平儿,绝不会与贾琏主动亲昵。凤姐视她为心腹,是她的才干和忠诚值得这样的信任。平儿从不讨贾琏欢心,不与凤姐争宠,也是其中缘由。平儿没有子嗣,也不能有子嗣。以凤姐的善妒贪财,岂容贾琏另有所爱,岂容家业与人平分。尤二姐看不清,自以为遇得贾琏终身有靠,终被凤姐折磨致死。
平儿通透平和,清醒自知,她始终摆得正自己的位置。深知在夹缝中求生存,已属实不易。主子能保自己富贵平安,已是福分,何必妄想争什么,求什么。心无杂念,故平儿敢对凤姐奚落自己和贾琏缠绵的话语甩帘子顶嘴。疏远贾琏,是平儿自保,又何尝不是平儿的无奈。

平儿有一颗玲珑剔透心。凤姐名利心太重,行事不择手段,平儿只能巧言规劝。平儿是凤姐的好管家,协理大观园章节在探春处为凤姐说话,处处维护主人。
心疼凤姐小产后料理事务操心劳累,又着实像好闺蜜好姐妹。被贾琏凤姐出气打了几巴掌,不生气委屈,只说凤姐对自己好,说得凤姐面露愧色,后悔酒后失手打了平儿。凤姐是她的依靠,她又何尝不是凤姐的依靠呢。
平儿对凤姐十分顺从忠心,尽力为凤姐做好每一件事。不忍心尤二姐受虐待,去看望接济尤二姐,拿出银两给贾琏,用作二姐的丧葬费,平儿是背着凤姐的。她改变不了主人的狠辣个性,秉性善良的她除了宽慰和背地相助,也就只能为逝者掬一捧同情之泪了。
甚或,平儿也同情凤姐。虽贵为贾府大管家,位高权重,难免会树敌。贾琏又时有莺莺燕燕,让凤姐生气伤心。也许,平儿活出了无我,她有博爱的特质。她仿佛时时在俗世中,又时时在俗世外。

原本,她最该心疼同情的是自己,自小到大,都是寄人篱下,要看人脸色。对凤姐忠诚,就要舍弃对贾琏的柔情。她可以为任何人设身处地着想,唯独不能做自己。
与其说这是平儿的宿命,不如说是平儿的清醒。她不囿于名利,不囿于情,她看得淡,才活得相对轻松。凤姐不如平儿,索取总是用力过猛,到头空无一物。幸有偶施的善念护佑了巧姐周全。
蔷薇硝调包,虾须镯失窃事件,显示了平儿处理事务的妥帖周到和善解人意。众仆妇言语冒犯赵姨娘,平儿说了几句公道话,这正是她的厚道之处。和刘姥姥合力救出巧姐,平儿的忠义换来了贾琏的真情,被扶正。
论才干,论品行,论心智,论容貌,平儿正是宝玉眼里“极聪明清俊的上等女孩儿”。尤为可贵的是,平儿有平常心,不争不抢,不悲不喜。她是大观园众女儿中,难得的人间清醒。
作者:童话,本文为少读红楼原创作品。
黛玉与紫鹃:是小姐与丫鬟,更是姐妹与知己
黛玉进贾府一回,从老家只带了一个乳母王嬷嬷和一个贴身小丫鬟雪雁,因王嬷嬷极老,雪雁又年幼,贾母担心她们照顾不好外孙女,所以把身边一个叫鹦哥的丫鬟拨给了黛玉。
这个鹦哥,虽然只是贾母身边的二等丫鬟,但以贾母调教丫鬟的能力,可以想象,这鹦哥也定是个品貌口齿俱佳的丫头,她到黛玉身边做个大丫鬟,那是绰绰有余的。
这不,宝玉白天因黛玉无玉摔了玉,晚上一个人在房中暗自垂泪自责,袭人来问,鹦哥就排上了用场,她笑着跟袭人说明了原委,其口齿言行,已经是个大丫鬟的姿态了。
因为87版红楼梦的影响,很多人认为紫鹃的名字是贾母给取的,这是被误导了。原著里,鹦哥后来改名紫鹃,是黛玉给取的。紫鹃之名第一次出现是宝黛钗梨香院初聚时。
紫鹃和雪雁,两名相对,显然是后来黛玉给取的,也符合她的审美。而自从紫鹃跟了黛玉,便如袭人跟了宝玉一般,她心里时时为黛玉着想,替黛玉操心,为黛玉谋划,两人虽是主仆,却情同姐妹。

不少人对黛玉的印象都是小性儿刻薄,她怼宝玉、怼黛玉、怼湘云、怼周瑞家的、怼李嬷嬷,这些人都知道她的性格,也都不去计较,但偏偏一个紫鹃把她辖制住了,只有紫鹃敢怼她,而很多时候,被怼的黛玉,竟然不还一言。
冰雪聪明的黛玉又何尝不知道,紫鹃全都是为了她好。但即便如此,放眼整个贾府,在那个尊卑分明的时代,大约也只有在黛玉的潇湘馆,主仆之间是完全没有界限的,他们更像是姐妹和家人,彼此互相友爱,关心。
宝黛之间闹了别扭,黛玉心中后悔,但又不愿先低头,于是日夜闷闷,如有所失。这时候紫鹃看出了黛玉不开心的缘故,于是就说黛玉太浮躁了,太小性儿了,不该剪那穗子,又说宝玉有三分不是,黛玉便有七分不是。
听听,就这些话,换个院落,在蘅芜苑,莺儿敢这么说宝钗吗?在秋爽斋,翠墨敢这么说探春吗?在怡红院,袭人倒是敢这样说宝玉,但她与宝玉是典型的主仆关系,也是准姨娘与未来丈夫的关系,她属于规谏,而紫鹃对黛玉,却完全是姐妹之间的关心。
宝玉之后来潇湘馆敲门,紫鹃听出是宝玉的声音要去开门,黛玉不让开门,紫鹃又开始“数落”黛玉,一面说一面去开门,还告诉宝玉,妹妹身上的病好了,只是心里还气不大好。这也是提醒宝玉,快去哄哄你林妹妹呀。

当面说自己主子的不是,不听主子调遣,这样“放肆无礼”的丫鬟,如果在其他院里当差,估计早就没有立足之地了吧?但在黛玉的潇湘馆,紫鹃就可以这么“大胆”,而她也深知黛玉脾性,所以才敢如此“放肆”。
对黛玉来说,自幼无父无母的她,也许从紫鹃这个丫鬟身上,感受到了家人的关怀和温暖。紫鹃就像自己的亲姊妹一般,对自己的饮食起居喜怒哀乐如此上心,既把潇湘馆打理得井井有条,又从不在外闲逛,让黛玉这个客居贾府的孤女,没有任何是非和后顾之忧。
宝玉挨打,黛玉担心,一个人偷偷去看,站在花阴之下许久,而却不知紫鹃正在到处找她,让她回去吃药,黛玉无端生气发脾气,紫鹃不仅没生气,还笑着继续说黛玉不是,更担心她在潮湿地方站久了不好,黛玉竟不反驳,扶着紫鹃就回了潇湘馆。
黛玉也许没意识到,她担心她的宝哥哥,但紫鹃担心她的林姑娘呀。也许有人认为,紫鹃担心黛玉身体,是怕照顾不好黛玉,会被贾母问责,作为丫鬟,这当然是她的本职工作,但却不是全部。
她能包容黛玉的小脾气,她知道这个小姐寄人篱下,孤苦无依,她知道她是个外冷内热的姑娘。她知道,黛玉从不会真正骂她半句,更多的是嗔怪,是满心的宽容和不计较。

黛玉能对来给她送钱的其他小丫鬟随便抓一把钱,能对给她深夜送燕窝的老婆子随便赏几百钱,可知她既懂人情,又是个对下人极好的小姐,更不要说她对身边服侍的丫鬟婆子了。翻遍全书,我们没看到任何黛玉训斥丫鬟的情节。
因此,紫鹃也一定感受到了来自黛玉对她的友善和喜欢,她虽然体弱多病,多愁善感,但她对身边服侍之人,却都十分友好,也因此,抛开紫鹃丫鬟的身份不说,她也一定被黛玉的真诚和善良所感动,所以一心一意为黛玉着想。
眼见宝黛到了谈婚论嫁的年龄,而素知宝黛之情的紫鹃,也开始了筹划,她瞅准时机试探宝玉,向薛姨妈建言,夜里又跟黛玉说了一番掏心窝子的话,这些举动在当时都要冒着很大的风险,也不是一个丫鬟该做的,而紫鹃为了黛玉的终身幸福,不放过任何一个可能的机会。
这哪里还是主仆?这分明就是最好的知己最亲的姐妹!想黛玉寄居贾府,虽然有贾母和宝玉的关心,但他们也只能是嘴上心里,真正落实到行动上的,更多却是紫鹃。她与黛玉朝夕相处,未有片刻暂离,她比谁都了解黛玉的心事和悲喜。
紫鹃是个聪慧的丫鬟,她对黛玉的日常,是一个丫鬟服侍小姐的身份,该吃药吃药,该铺床铺床,十分尽职。但对黛玉的情感和心理,她又是一个姐妹对好闺蜜的身份,与她掏心掏肺,替她谋划终身大事,这些,是任何其他丫鬟都做不出来的。

紫鹃对黛玉之情是忘我的,她并没有求过什么回报,不像袭人对宝玉,虽然忠诚,但也有自己的争荣夸耀之心,紫鹃全无私心杂念,一切都是为黛玉着想。即便黛玉将来回苏州,她也是铁定了心会跟她去。
紫鹃对黛玉如此付出,黛玉对紫鹃如何呢?她的一句话,令人破防。宝玉诔晴雯一回,宝黛二人围绕茜纱窗下几句话不断修改,宝玉将原来的“公子”“女儿”改成了“小姐”“丫鬟”,黛玉就说“她又不是我的丫头,何用作此语。况且小姐、丫鬟亦不典雅。等我的紫鹃死了,我再如此说,还不算迟。”
听听,黛玉说的是“我的紫鹃”,这四个字,足以说明紫鹃在黛玉心中的分量。就像紫鹃说的,“偏生他又和我极好,比他苏州带来的还好十倍,一时一刻我们两个离不开。”
这是多么令人羡慕的知己姊妹情啊。紫鹃重黛玉,有贾母之托的原因,但更重要的是心疼黛玉之苦命,甘愿为黛玉尽情尽心。黛玉重紫鹃,不因紫鹃为丫鬟,全因紫鹃懂她,体贴她,给了寄人篱下的她难得的亲人般的温暖和关怀。
作者:夕四少,本文为少读红楼原创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