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杂谈

 政經孫老師 Mr. Sun Official

政經孫老師 Mr. Sun Official 5 days ago (edited)

 

【順勢而為的馬克思同志】
電話詐騙之所以能得手,那是因為接電話的人愚蠢易騙;馬克思主義能得手,是因為人類的道德水準普遍墮落。
 
作為理論家的馬克思也是一種順勢而為,他看準了人類的前面是一條下坡路,
所以悄悄繞到背後一腳踹在人的屁股上,讓人直接從斜坡滾下去。
 
馬克思其實沒有改變終點的方向,他只是加速了人到達終點的速度,可以說是一個理論總加速師。
馬克思能成功的自身原因,是因為他足夠豐富的知識儲備讓他看到人類前面是一條下坡路。
如果前面是上坡路,他絕對不敢從背後踹人,因為這樣被踹的人會往後倒,反過來把馬克思壓死。
 
馬克思是個聰明人,但是有點壞壞哦。

 

===============================================================

王朔:我就说说

小的时候我就被告之,我国是一个有悠久文明史和丰富文化遗产的古国。一讲起古代劳动人民的发明创造老师的眼睛就闪闪发亮,于是我也跟着胡乱激动,优越感沛然而起,瞧世界任何一国都是傻帽。后来长大了,却变成一个民族虚无主义者,崇洋媚外。自己也觉得纳闷,不应该呀,顺着这么一条自我夸耀的路走下来应该下出一个自尊自大的蛋才对,怎么反过来了?

闲得无聊,就在屋里脑子里倒带子,想想是在哪儿走偏的道儿。这些悠久文明的灿烂文化都是什么呢?我先问自己。从中小学课本中看,实在的就是四大发明,万里长城,丝绸之路,赵州安济桥,西安大雁塔,还有一故宫,明摆着的,九千多间房子,世界上最大的宫殿。还有一些人,李白、杜甫、苏东坡什么的,那是从小知道的,也知道他们写过什么,算文明中的一部分。

除了诗人,别的再想,心里就含糊了,想来想去,五千多年没一个雕塑家。也没有音乐家,只知道有一曲子《高山流水》,一叫高渐离的古代人弹过,全中国就一个人爱听,两千多年前老高就把琴摔了——急的。舞蹈家有一个公孙大娘,听着是一老太太,习惯看到跳舞的都是小姑娘,上三十在台上脸盘子就大一圈,也不相信一“大娘”能好到哪儿去。

画家,全是只知其名没见过画,知其名也都是因一些跟画不沾边的野故事,唐伯虎,大流氓;郑板桥,老不正经;王冕,放牛娃。写字的,我是说书法,从来不觉得那是本事,全世界也没听说光会写字,傻写,就写出钱来的。噢,就仗着中国字笔划多,花花草草的,你们再给写乱点,就告我们这是艺术?

这有什么?当然还有很多,列目录大概也要几屋子书,问题是在哪儿呢?不能光凭嘴说,就几十位在大学、研究所里混饭吃的老先生心里门儿清,我要看原件。老实说,就这几十位心里比谁清楚的老先生到底见过这些东西没有我也存疑。你不能光说有,把本该实实在在的文明成果变成一捕风捉影的传说。

万里长城多踏实啊,不信是不是?带你去瞧一瞧,在那儿呢,一眼望不到头,漫山遍野的砖头。是,帝国主义抢过我们,历代皇帝陪葬了一些,农民起义烧了一些,最后剩下的一点清宫中的完整文物还被国民党一家伙端到台北去了。可总应该还有一点吧?

这几十年,捐献、抄家、挖坟,各省博物馆都在叫苦,透着东西又多了,藏着掖着也是花钱,不如分期分批挂出来,一是敛点小钱,聊胜于无;二是教育教育我这样的没文化不懂历史的。

故宫博物院,那叫博物院吗?九千多间房子空着八千多间,摆出来的那都是什么呀?钟表馆,珍宝馆,里边净是家具金盆银碗和宝石树盆景。这都是无名鼠辈靠笨工夫和花大钱攒出来的奢侈品,供皇家摆阔的,至多算是工艺品。咱不能给世界人民留下中国人只会跟金银财宝较劲,什么材料值钱爱什么这么一土财主的印象吧?

我想教我女儿爱国,从小就给她一“你可生对地方了”这么一感性认识。“中国工艺美术馆”开业,我带她去参观,转遍了,走哪儿哪儿是玉,走哪儿哪儿是象牙,遍地珍珠玛瑙,到处金山银山,随便拿眼一扫,触目皆是巨大的宝贝疙瘩。我女儿出来高兴地跳着脚喊:“我爸带我去看大宝贝喽!我爸带我去看大宝贝喽!”

喊得我心里这臊得慌。

我这民族虚无主义的立场怎么受的打击并因之动摇的?在纽约,大都会博物馆,看了埃及希腊非洲和西方最牛逼的艺术品后,一副特别服人家的西崽嘴脸,跟同行人热烈夸着大家,贬低着自己国家,不留神撞到中国馆门前。

那天中国馆还没开,重新布,只能看到门口的几座北魏石雕,一眼看到,哑口无言,甭辩论,也不用批判教育什么的,沉默的石雕一下便把我这种傻帽及其傻帽言论回答了,痛斥了。谁说中国没圆雕?而且跟谁摆在一起都不寒碜。

站在那一大排衣带飘飘,含笑不语,有体温,有内心世界的石头菩萨面前,我如遭迎面一板砖。

=================================================

 

 

 政經孫老師 Mr. Sun Official

政經孫老師 Mr. Sun Official 20 hours ago

 

【美國經濟的成人童話故事】
 
聯儲(匹諾曹)撒謊說通脹只是臨時的,誰都知道這是假話,
但這樣說可以為市場流動性提供依據(鼻子變長)。持續增加的流動性不斷觸及市場(白雪公主)的G點,
令這個綠茶婊不斷獲得高潮。因此,說謊的美聯儲和綠茶婊市場是相互需要的情人關係。
 
金融市場和美聯儲上演的這一齣春宮戲,最後的收場必定是金瓶梅那樣精盡人亡的悲劇。

 

==========================================================

 

何与怀:人生难得不糊涂

郑板桥“难得糊涂”一语,多少年来,众口相传,家喻户晓,深入民心,每每作为处世的警言,几乎成了中国人的座右铭。

按民间传说,这四个字有几种不同的典故。

一说某年,郑板桥到莱洲云峰山观摩郑公碑,夜晚借宿在山下一老儒家中,交谈十分融洽。老人请郑板桥留下墨宝,以便请人刻于家中一块特大的砚台的背面。这老人自称糊涂老人,于是郑板桥依“糊涂”为引,题写了“难得糊涂”四字。又因为感觉遇到了一位情操高洁雅士,敬仰之心犹然而生,又提笔补写了一小段文字:“聪明难,糊涂尤难,由聪明而转入糊涂更难。放一着,退一步,当下安心,非图后来报也。”

另一说法是,郑板桥调任山东潍县七品知县时,正遇百年未见的旱灾,百姓家破人亡,因而忧心似焚,不免心力不支。其妻相劝:既然皇上不问,钦差不理,你就装作糊涂好了。郑板桥闻之怒道:装糊涂,我装不来。你可知道,聪明难,由聪明变糊涂更难。他所说的这句话,后来就成了“难得糊涂”的自注。这是郑板桥对于现实的抗议之声。他的为官品格也可见于其《衙斋听竹》图中的诗句:“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

不过,也有说成是郑板桥自我解嘲。也是他在潍县任知县时,一日正值衙斋无事,四壁空空,周围寂寂,仿佛方外,心中不觉怅然。他想,一生碌碌,半世萧萧,人生难道就是如此?争名夺利,争胜好强,到头来又如何呢?看来还是糊涂一些好,万事都作糊涂观,无所谓失,无所谓得,心灵也就安宁了。于是,他挥毫写下“难得糊涂”。

还有这样一个故事。据说,郑板桥堂弟为了祖传房屋的一段墙基与邻居诉讼,要他动用潍县知县的地位,函告兴化县县令求情,以便赢得官司。郑板桥看完信后,立即回书一诗:“千里捎书为一墙,让他几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他又写下“难得糊涂”、“吃亏是福”两幅字,并在“难得糊涂”下加注前述的那几句话,在“吃亏是福”下则加注:“满者损之机,亏者盈之渐,损于己则盈于彼,各得心情之半,而得心安既平,且安福即在是矣。”这是心安理平说。此处“难得糊涂”指难得装一次糊涂,心安理得,也可取得心态平衡。这种“心理调节”乃是试图把自己的心理反差平衡一下,以求得方寸的短暂安宁。

各个典故不同。哪个真实?哪个正确?不管是明显的假托或似乎有事实根据,在我看来,其实都是出于后人对“难得糊涂”的不同解读,并藉此阐明作人道理,也是很有意义的。

糊涂的反面是聪明。然而,耍小聪明却适得其反在生活中屡见不鲜,在各种书籍中也有许多事例。聪明太过,又心术不正,对人对己招来祸难,造成人生的大糊涂,大失败,《红楼梦》中的王熙凤可谓给我们一个非常形象的反面教训。

《红楼梦》第五回,题为“游幻境指迷十二钗饮仙醪曲演红楼梦”,有红楼梦十二曲分咏金陵十二钗,暗寓各人的身世结局和对她们的评论。其中《聪明累》一曲云:

机关算尽太聪明,反算了卿卿性命。生前心已碎,死后性空灵。家富人宁,终有个,家亡人散各奔腾。枉费了,意慭慭半世心;好一似,荡悠悠三更梦。忽喇喇如大厦倾,昏惨惨似灯将尽。呀!一场欢喜忽悲辛。叹人世,终难定!

这首《聪明累》曲吟咏的是王熙凤。此人在书中第一次出场是在第三回,一出场就不得了。通过林黛玉所见所闻,一个雍容华贵又气度非凡的女当家立现读者眼前。随后,曹雪芹又用贾母之口说明她的性格:“你不认得她,她是我们这里有名的一个泼皮破落户儿,南省俗谓作‘辣子’,你只叫他‘凤辣子’就是。”然而,这个凤辣子虽以聪明漂亮精明能干聞名,亦以陰險狠毒手辣而著称。她在荣国府几年掌权打理中,制造了许多罪恶。死在她手里的就有好几条人命:她弄权铁槛寺,贪利拆散张金哥和守备公子姻缘,致使二人先后自尽;她使人告状并加害尤二姐,又召庸医将尤二姐已经成型的男婴打下来,最终致使尤二姐吞生金自尽。王熙凤的判词称她“一从二令三人木”,指的是其夫贾琏一开始对她敬从,后来对她指使命令,最后把她休掉的结局。“机关算尽太聪明,反算了卿卿性命!”《红楼梦》后续第一百一十四回描写了王熙凤因病而亡,也另有版本说她被休后又遭旧案追诉入狱,最后死于狱中。

至于貌似糊涂,其实是大智慧,在现实生活或书籍中,也有许多例子。例如《三国演义》中诸葛亮摆“空城计”那个著名的情节。

书中描写,当时司马懿亲自率领十几万大军,来追击诸葛亮仅剩的一点残军,准备一举歼灭。但是司马懿到了西城时,看到的不是严阵以待的守兵,而是城门大开,只有几个老兵在扫地。在城楼上,诸葛亮优雅弹琴,琴声高低起伏,错落有致,没有丝毫慌乱之音。于是司马懿怀疑有诈,传令退兵,此回合便以诸葛亮的胜利而结束。

“空城计”是诸葛亮成功的代表作。那么,真的是司马懿太过谨慎而中了诸葛亮的计谋吗?有论者并不同意这个说法。我亦深以为然。是啊,仔细一想,所谓“中计”一说完全站不住脚。西城不过弹丸之地,就算有埋伏,但双方实力悬殊太大,也很难改变战局。并且,司马懿完全可以先派人前去探个虚实,然后再决定是否派大部人马进攻。因此,可有一问:为什么司马懿不动一兵一卒,扭头就走?身经百战具有丰富作战经验的大将军难道会如此糊涂吗?如此往深一想,就不禁拍案叫绝:他司马懿太了不起了,其谋略太深远周密了。熟读《三国》者都知道,曹氏宗族对司马懿相当提防,基本都是半利用半防范。一开始曹操对司马懿就是又爱又怕,爱因为才华,怕是因为他才华太高,威胁自己地位,因此平时一直没有让司马懿掌管兵权。曹氏宗族多年来对自己的态度,司马懿哪能不一清二楚呢?所以他心中确信,诸葛亮是他存在的价值,两人相辅相成,互相牵制,如果诸葛亮被抓了或者死了,自己也离死期不远了。“空城计”一役,司马懿考虑的早已不是军事问题了,而是政治大局,也是自己生死攸关的问题。正因为他司马懿有此深谋远虑,最终熬死曹氏宗族而成功上位,成了三国最后的大赢家!

诸葛亮当然更是值得称颂的。马谡失街亭后,诸葛亮辛辛苦苦建立的北伐防线全部瓦解,甚至都有全军覆灭的可能。在这样危如累卵的情况下,诸葛亮还敢使用空城计,摆出了和司马懿誓死同归的架势,并非因为猜到司马懿足够的谨慎,而是认定他足够的聪明,算准他肯定首先会考虑保全自己。毕竟两个人斗了那么多年,双方思路行事各都心知肚明。当然,诸葛亮也知道,万一司马懿选择攻城,自己绝对被活捉,绝对成了天下第一糊涂的笑柄。因此也应该说,他的“空城计”不单是基于神机妙算的大智慧,也是出于为了国家不惜冒粉身碎骨风险的崇高精神。在这一点上,他比司马懿高尚。

以上说了这许多,我的意思是,与其附庸或竟然真心崇尚“难得糊涂”,不如清楚表明并试图践行:“人生难得不糊涂”。

难得糊涂?不。人生难得不糊涂!

现在,许多人都有此共识:这是充分感悟人生的一种境界——不糊涂者是因为心中有大目标,着眼大方向,

具有全局观念,自然对枝节杂碎不屑一顾。这是一种非凡的智慧——在纷繁变幻的世道中,既能看透事物,

分清大是大非;又能看破人性,处事分清轻重缓急,举重若轻,大智若愚。

 

这是美好的品格和气度——这种人超凡脱俗,底蕴深厚,胸襟坦荡,包容万象。

他们不会糊涂到争名夺利,而是以平常平静之心对待人生,泰然安详,宁静致远。

这也是一种宝贵的经历——大凡人生一世,必须善于总结经验教训,即使经历风霜坎坷,也不能糊涂沉沦。

 

人生难得不糊涂!

如今人们大多长寿,但别把自己活成闰土才好,更不要像王熙凤那样“机关算尽”。

而司马懿、诸葛亮这种大智大勇者,在人生路上足可参考借鉴。

就我个人来说,我信奉“人生难得不糊涂”。

 

===============================================================

 

Julia Zhu

Julia Zhu 8 hours ago (edited)

 

中国画家靳尚谊于1984年创作的油画作品《青年女歌手》,画中是音乐学院学生的彭麻麻,身后是江山图,坐、江、山。早有其他预测节目说江青第二会出现,彭麻麻生于1962年11月20日,太阳星座位于天蝎座27°,下周五的金牛座月食正好是日月在天蝎27°-金牛27°对冲,江青第二呼之欲出。

 

所有跟帖: 

真有神助 -YMCK1025- 给 YMCK1025 发送悄悄话 (212 bytes) () 11/13/2021 postreply 19:56:15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