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信的胸襟,还不如一个妓女

韩信的胸襟,还不如一个妓女

余少镭 现代聊斋余少镭 5 days ago
Image
【惜离别】35×35 纸本水墨|河夫作品(已在微店上架,阅读原文可进)
 
 
Image

 

才子佳人戏中,千金小姐看上穷书生,资助他上京赶考的情节比比皆是,但《阅微草堂笔记》中却有一个妓女,也干了同样的事,只是,结局大出人意料。

 

纪晓岚同郡有一位书生,中举之前,落拓不羁,喜欢逛妓院,但囊中羞涩,给不起太多小费,经常被妓女瞧不起。

 

只有一位艺名叫椒树的,独具慧眼,说:“他连公号都不开,将来肯定是公门中人,不会一直贫贱的。”于是经常免费接待他,还用自己赚来的钱供他读书,报名上公考培训班什么的。到了开考之时,还给钱他去买一身像样的衣服好赶考,同时为免他后顾之忧,还给他家送温暖,米啊肉啊什么的,把那书生感动得不要不要的,握着她的手,泪汪汪发誓:“我要是考上了,一定跟你结婚!”

 

没想到,椒树推开他的手说:“我之所以看重你,只是专门做给那些嫌贫爱富的姐妹们看的,也要世人知道,别老是说*****无情,干我们这一行的,也是可以有眼力价的。至于你说的结婚,我想都不敢想。”

 

接下来,椒树说了她为什么不敢想结婚,倒不是自轻自贱,而是:

 

“妾性冶荡,必不能作良家妇,如已执箕帚,仍纵怀风月,君何以堪;如幽闭闺阁,如坐囹圄,妾又何以堪。与其始相欢合,终致仳离,何如各留不尽之情,作长相思哉。”

 

我天性open,注定做不了良家妇女。如果真跟你结了婚,我还仗贱走天涯,你情何以堪?要我守妇道,把自己关在深闺里,像坐牢一样,那还不如去死。反正结局都一样,我们不可能白头偕老的,何不在感情最深的时候分开,留点念想,日后也好相见。

 

书生后来果然中举,没多久还当上知县,不死心,多次请椒树前去共享荣华富贵,都被她拒了。

 

渐渐的,椒树人到中年,红颜渐老,门前冷落车马稀,收入锐减,她也从来不踏入那知县的官署一步,完美践行了传说中的“我爱你,但和你无关”。

 

看来,真正的高洁,只能到花街柳巷里去寻。纪晓岚讲完故事,也给这妓女点了一个赞,说她“亦可云奇女子矣”。

 

只是,当我们还沉浸在对这位奇妓的遐想中时,纪大烟袋最后突然提速,来了一个弯道超车,飚出一句:“使韩淮阴能知此意,乌有鸟尽弓藏之憾哉。”

 

韩淮阴就是淮阴侯韩信,“汉初三杰”之一,多次在危难时刻挽救了革命挽救了汉,真正的“国士无双”,连用兵真如神的刘邦都不得不服他,说“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可是,帮刘邦夺得天下之后,韩信功高震主,又恋栈权位,舍不得主动引退,最后终于被逼反,死于吕后之手,留下一句“狡兔死,良狗亨;高鸟尽,良弓藏”的怨言,千古嗟叹。

 

落泊潦倒时,胯下之辱都能忍;功成名就时,王权富贵抛不下。这就是韩信。所以纪晓岚夸完妓女,顺手埋汰韩信,说他要是能像这妓女一样明白,怎么还会有“鸟尽弓藏”的遗憾。言下之意,位极人杰的淮阴侯,智商、胸襟连一个妓女都不如。

 

真是见过刻薄的,没见过这么刻薄的,纪晓岚此语,已涉嫌侮辱历史伟人了,据我所知,他虽然家在西城区,但跨区举报应该是可以的。

 

 

 

公平点说,几千年历史上,智商、胸襟能达到妓女水平的功成名就者还是有的。上一篇说了鼓励大义灭亲的叶公【传送门】,铁腕平叛,心狠手辣,但楚国局势安定之后,据《左传·哀公十六年》载:

 

诸梁兼二事,国宁,乃使宁为令尹,使宽为司马,而老于叶。

 

楚国最危险的时候,叶公(诸梁)力挽狂澜,镇压了叛乱,这时他身兼令尹和司马,军政两手抓,两手都很硬,他如果有野心,恐怕谁也拦不住,偏偏他选择了功成身退,把令尹和司马两个最高权位分给两个贤能之人,自己退居二线,回到叶邑安心养老。

 

叶公这人虽然很难让人喜欢,但大公无私这一点,还真不是吹的。

 

当然还有范蠡,尽心尽力帮越王勾践灭吴复国,最后也选择了功成身退,面对勾践许他“分国而有之”,他一点也不动心,因为他早就看得出勾践此人“可与同患,难与处安”,毅然决然选择浪迹江湖当网商。走后还写信劝另一功臣文种,说的就是后来韩信说的那句话:“蜚(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越王勾践世家)

 

文种没走,下场比后来的韩信好一点:被勾践赐自杀。

 

历史知名度不高,但跟叶公、范蠡一样明智,甚至还能把功成身退上升到理论高度的高人,也有,《战国策·赵策》中的张孟谈就是。

 

张孟谈,《史记·赵世家》写成张孟同(司马迁父亲叫司马谈,他为了避讳,就把历史人名给改了),是春秋末期晋六卿之一赵襄子的谋臣。当时“六卿”剩四家最强,分别是知(智)、韩、魏、赵。四强中,知氏是强中之强,因为向赵家索要土地赵家不给,知氏就联合韩、魏,围攻赵家,说好灭赵后三家平分赵地。张孟谈向赵襄子出谋献策,退守固若金汤的晋阳城,在知、韩、魏联军的围城战中顶了三年,快扛不住的时候,也是张孟谈主动请求只身进入韩、魏军中,以利益游说韩、魏反水,联合赵氏,把知氏给灭了,完美实现了大反转,奠定了最后三家分晋的局面。

 

对赵家功劳这么大,张孟谈却在胜利之后选择了引退。他为了让赵襄子同意,引用赵襄子父亲赵简子的话说:“五百之所以致天下者约,令主势能制臣,无令臣能制主。故贵为列侯者,不令在相位,自将军以上,不为近大夫。”

 

“五百”就是“五伯”,即春秋五霸,他们之所以能称霸,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国君能压得住群臣,而不是反过来。所以,功劳太大身份太高的人,不能让他当宰相或卿大夫。接下来他就说到自己:“今臣之名显而身尊,权重而众服,臣愿捐功名,去权势以离众。”

 

现在我声誉显赫,地位太高,权力太大,所有人都服从我,这样很危险,我愿意放弃这一切,当一名普通老百姓。

 
 

张孟谈有这样的胸襟,赵襄子当然也跟越王勾践一样,不管真心假意,都要把戏做足,表现出很不高兴的样子说,那怎么行,有功就有赏,功劳越大权位越高,这样才公平,只要你忠君爱国,上下就都会服你,古圣先贤都是这样安邦定国的,你怎么能抛下我说走就走呢。

 

接下来,张孟谈就回了一段足以惕厉后来者的话:

 

“君之所言,成功之美也;臣之所谓,持国之道也。臣观成事,闻往古,天下之美同,臣主之权均之能美,未之有也。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您说的是大功告成之后最的理想结局,但我说的,是实实在在的治国之道。我看历史,古往今来,为君的为臣的,当然都一样想得很美,但实际上,当臣子跟国君权力均等时,还能这么和谐相处的,从来就没有过。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啊,就让我们在感情最好的时候分开,互相留点念想,日后也好相见吧。

 

话说到这份上,赵襄子也就顺水推舟,让张孟谈归隐了。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这成语就是这么来的。赵襄子的祖先,赵家在晋国权势熏天,但赵盾死后,也曾被灭门过【传送门】,根本原因还是功高震主。春秋战国五百多年,君臣之间因为权力问题互怼互杀的,数不胜数,哪一对君臣不是从浓情蜜意开始,以你死我活告终的。

 

所以,当臣子的,功劳越大,越要学椒树女士或范蠡、张孟谈,如果不引退,也要保持低调,除非你有把握像田氏代齐、三家分晋一样,实力大到把国君给灭了,否则还是战战兢兢,如履薄冰,不要乱说乱跑的好,不然,你会死得很惨。

 

 

-END-

 

 

 

================================================================================

 

最可怕的,还不是时空重合

余少镭 现代聊斋余少镭 2 days ago
Image

【有影】51×41 布面油画|河夫作品(已在微店上架,阅读原文可进)

 

Image

 

偶有熟人投诉,说老余你就不能写点轻松的故事吗,每次都把人看得挺累的,老写那么沉重的东西真的好吗?你看人家冯梦龙,大部头也来,小段子也写,你就不能学学他吗?

 

怪肉身太沉重,肠肥脑就满,文字也就多冗余了,我试试吧,就讲冯梦龙。

 

《古今谭概》,冯梦龙编的段子集,大部分摘选,小部分原创,其中有一篇叫《鬼对》,好玩得紧。说从前有一赶考书生,投宿某旅店,听到楼下有人出一对:

 

鼠偷蚕茧,浑如狮子抛毬

 

画面感满满,形象生动,鼠狮反差强烈,实在是一绝妙下联(尾字平声,是为下联),这书生技痒,当场就想对出上联,没成想,搜肠刮肚、绞尽脑汁还是对不上,郁闷死了。

 

真的是郁闷死了。死后郁结未解,魂留房中,不断碎碎念,都是这一句,害得那楼长时间没人敢上去住。

 

不知过了多久,又有一书生前来投宿,楼下住满了,老板说楼上有鬼,他说我不怕,于是上楼入住。睡到半夜,果然听到有个声音在说:“鼠偷蚕茧,浑如狮子抛毬。”书生略一思索,便朗声对出:

 

蟹入鱼罾,却似蜘蛛结网

 

以动物对动物,以比喻对比喻,也是画面感满满,真是绝对。果然,此言一出,怪声遂绝,那死书生心愿已了,纵做鬼,也满足。

 

最后冯梦龙还补充说,也有人说,旅店中一死一活两书生,隔空对的并不是鼠和蟹,而是:

 

独立溪桥,人影不随流水去

孤眠野馆,梦魂常到故乡来

 

虽不如上一对之可爱,却胜在诗意,以及难以言喻的惆怅。特别是“人影不随流水去”一句,人站桥上,影投水面,水不断地流,却没能把人影带走……越嚼越有味。下联意念一转,影子受肉身所束缚走不了,但灵魂却是自由的,不管你漂泊多远,它都随时可以回家,你说神奇不神奇。

 

恐怕这一联,才是真正击中了客死他乡的书生,让他口服灵服,魂归故里。

 

但其实,上联“独立溪桥,人影不随流水去”也不是哪个人或鬼的原创,它来自辛弃疾的一首词,叫《瑞鹧鸪》,全词如下:

 

期思溪上日千回,樟木桥边酒数杯。

人影不随流水去,醉颜重带少年来。

疏蝉响涩林逾静,冷蝶飞轻菊半开。

不是长卿终慢世,只缘多病又非才。

 

没错,这是词,而不是律诗。辛弃疾被罢官之后,退隐林泉,报国无门,终日借酒消愁,这首词写的就是这样的境况,最后还借用司马相如的“慢世”典故,以及孟浩然“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以自嘲。

 

套用现在流行的一句话,这首词真是写了个寂寞,颓废中带着点郁愤。这跟我们印象中那个“气吞万里如虎”的豪放诗人完全是两个人。其中的“人影不随流水去,醉颜重带少年来”一联,自成胸臆,其巧虽略逊“梦魂常到故乡来”,却超前把“每个人心中都住着一个少年”给诗化了,给全词的寂寞、无聊涂上一抹亮色,比现在的什么“爷青回”高到不知道哪里去了。

 

而且,这时候辛弃疾人就在故乡,他的“梦魂”要回的话,也只能像他另一首著名的词写的那样,“梦回吹角连营”,非要对上“人影不随流水去”,就必须是“梦魂常到连营来”,跟陆游的“铁马冰河入梦来”一样一样的。

 

毕竟,“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是辛陆们共同的梦想,所以,“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才是这些忠君爱国者最真实的内心,辛弃疾正是为了逃避这种“哀莫大于心不死”的折磨,才放任“醉颜重带少年来”的。

 
 

但是,辛弃疾至死也不会想到,“人影不随流水去”这种常识,被后人的脑洞给证伪了。

 

对,接下来才是今天真正要讲的故事,还没看到这里就关闭的朋友,可惜了。

 

故事来自《耳食录》,名《邓无影》。说有一人叫邓乙,年过三十,还是单身狗,某个孤单寂寞冷的夜晚,看着油灯下自己那孑然一身的影子,不由得叹息道:“你跟了我那么久,就不能让我乐一乐吗?哪怕是一点点。”

 

话刚说完,那影子突然从墙上抽离,站在他面前,拱手说:“听你的。”

 

邓乙吓了一跳,瞠目结舌。影子说:“瞧你这损色,不是要我给你乐子吗,咋又吓成这怂样,该不会是叶公好龙吧。”

 

邓乙被激怒,说:“你才好龙,你全家都好龙【传送门】。说,你有啥能耐让我快乐?”影子说,你怎么才能快乐我就怎么来。邓乙说,我穷到没朋友,想要一个同龄人在漫漫长夜陪我聊天,可以吗?影子说,So easy。随即变成一个年轻帅哥,风度翩翩,无所不知无所不谈,把邓乙直接侃晕。

 

邓乙又说,我长这么大还没跟当官的说过一句话。一眨眼,年轻帅哥又变成一个当官的,官服官帽穿得齐齐整整,在床上正襟危坐,开口就是:“民生无小事……”官腔满满,邓乙下意识就跪了下去,那影子一挥手:“家里还有什么困难吗?”

 

邓乙又笑着说:“我还缺个美女,你行吗?”影子点点头,下了床,一转身就变成个美少女,芳华绝代,长裙飘飘,邓乙说:“来,给大爷跳个舞。”那影子也就踮起脚尖,翩若惊鸿,看得邓乙血脉贲张,忍不住伸出手去,握住她小手,但觉触手温润,肉感酥然,邓乙不想就这么白白浪费了,于是,“即与同寝,无异妻妾”(原文不译)

 

这脑洞,怎么样?

 

虽然,世上的单身狗,每天晚上只要开着床头灯就能跟自己的影子滚床单,但滚得“无异妻妾”的,除了邓乙也没谁了,这可比现在建立在高科技基础上的虚拟性爱省电省气省流量,更干更爽更安心。

 

从此,天一黑,邓乙就迫不及待点起灯烛,光照之下,他的影子变化万端,百分百听他的指令,既泄欲,也泄愤——邓乙甚至让它变成皇帝,被他啪啪打脸,最后勒令它自挂东南枝。

 

时间一长,白天室外,邓乙的影子也经常脱身而出,整蛊作怪。但除了邓乙自己,旁人都看不到,只是对他整天像梦游一般如痴如醉感到奇怪,都以为他疯了。邓乙不得已向邻里解释,大家再仔细看他的影子,果然跟他身体状态不同:他站着,影子可能是坐着;他是男的,影子却是钗裙女子……邻里都觉得,这太诡异了,该不会是中邪了吧,谁都不敢跟邓乙靠得太近。

 

就这样几年过去,有一天,影子突然跟邓乙说,我们缘分已尽,我要真的离开你了。邓乙问它要去哪里,影子说,几万里远的某一座山里,你找不到的。邓乙知道无法留影,含泪道别,刚送出门外,突然一阵怪风,他的影子凌风而起,咻一声就不见了。

 

从此,在任何地方,任何光源照射下,邓乙都没有影子,得外号“邓无影”。

 

故事搬讲完,循例扯多几句。

 

离魂的故事听多了,离影还真是第一次看到。故事灵感不知道是不是来自李白的“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但这脑洞,的确不亚于现代科幻小说,设若辛弃疾之前听过这样的故事,“人影不随流水去”应该会写成“人影且随流水去”,后面再接一句“功名堪寄浮云来”,这才是爱国诗人的真实情怀。

 

不过,如果影子真的能脱离本尊而独立,想去哪就去哪,那还真挺恐怖的。特别是在特殊时期,你想,人关得死死的,他的影子却到处乱闯,想去哪去哪根本管不着,而一个人如果感染了,他的影子可是最密切的接触者,现代医学怎么能证明,影子不会携带那啥?

 

所以,时空伴随、时空重合再怎么可怕,也没有“人影不伴随”、“人影不重合”可怕。

 

-END-

 

所有跟帖: 

足跟痛?请按摩小腿肌 -YMCK1025- 给 YMCK1025 发送悄悄话 (212 bytes) () 11/03/2021 postreply 19:32:25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