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暖农村大龄男被窝工程”很有必要
近日,湖南省湘阴县政府网站公布了县民政局就政协委员《关于重视农村大龄青年择偶难的建议》所作答复,称“目前农村大龄青年择偶难问题比较普遍和突出,农村大龄未婚男性的婚姻问题正在逐步由个人问题转化为社会问题”,并明确相关工作,“鼓励女青年留在家乡”。(10月7日 《新京报》)
纵观中国广大农村,农村大龄男娶不到媳妇在全国各地农村都不同程度地存在。
男大当婚女大当嫁,这是人类延续、社会发展自然之事,然而,在我国部分农村,众多大龄男娶不到媳妇,
甚至有的村成为“光棍村”,让父母愁眉苦脸,更让大龄男苦不堪言。
一个大龄男娶不到媳妇可能是个人或者家庭原因,众多大龄男打光棍可不是小问题,
是社会大问题,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分析农村大龄男为什么娶媳妇难,原因是多种多样的,但总体上来看,主要包括:
一是农村性别比失衡问题比较严重,男多女少;
二是农村结婚成本普遍过高,房子、车子、彩礼像三座大山压在头上,动辄几十万元钱的花费,
远远超过大龄男家庭承受能力,望媳妇兴叹;
三是一些女孩不愿意过穷日子,本地女孩不愿在当地结婚生子,外地女孩更不愿意来。
我们要提升对农村娶媳妇难重要性的认识。
众多地方娶媳妇难不是小问题,它关系到乡村振兴,关系到农业农村现代化,关系到民族的未来,
我们必须将其放在战略的高度来认识这个问题。
农村娶媳妇难是城乡发展不平衡所带来的后果直接表现,它是一个标志,
说明我国“三农”深层次问题依然没有彻底解决,需要我们下大力气去解决,
进一步增加农民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农村娶媳妇难涉及面广,影响大,我们不能等不能拖,要有急迫感,采取有效措施加快解决。
我们要采取类似脱贫攻坚时采用的“精准脱贫”方式解决这个问题,国家固然不能为农村大龄男配发媳妇,
但必须积极为解决这个问题创造条件,如加大乡村振兴力度,进一步增加农民收入,提升农村的吸引力;
采取有效措施,引导农村降低结婚成本,下大力气破除高价彩礼等陈规陋习,构建新型婚育文化。
农村大龄男本身也要自强,想方设法用自己的双手勤劳致富,让自己强大起来,增强自己的吸引力,
将女孩吸引到自己身边。
农村娶媳妇难不是小问题,社会开展“暖农村大龄男被窝工程”很有必要,让广大农村大龄男感到更加幸福。
=======================================================
观人随笔|女青年就是这么被吓跑的
今天一睁眼看到朋友圈流传一张截图:
去查了查,居然是真的,登时从睡眼朦胧被吓了一个激灵。
先交代一下这篇文章背景。
最近,湖南湘阴回应“农村大龄男青年择偶难”的问题,给出了四个主要措施:
加强宣传引导,做好移风易俗;简化投靠手续,方便投靠落户;
搭建相亲平台,创造交流机会;做好就业工作,提高收入水平。
坦白说,这四条措施,初衷都是好的,也是应该做的,有比没有强。
但其中还有这么一段,引发了热议:同时教育和引导农村女青年进行热爱家乡、建设家乡,
鼓励她们留在家乡,改变家乡的面貌,努力降低农村男女青年失调的比例。
有媒体就此做了这样的标题: 也有结合提案委员的话,这样提炼的:
其实,媒体做出这样的标题,潜台词也是在发问:光谈号召,那么到底是一个怎样的号召法呢?
指望女青年听几句劝就留在农村?那不太可能,人家毕竟不傻。
所以只能是采取一些优惠措施,通过“利诱”的方式让她们留下来。
但问题又来了,该怎样优惠?
如果政策只针对女青年倾斜,比如女青年留村奖励几万、安排好工作、或者为其创业提供条件……
那么本来就看不上村里男青年的女青年,有了更加优越的条件,岂不是更看不上村里男青年了?
这不帮倒忙么?
再说了,这种以性别为标准的倾斜,也势必会因为公平性的问题,招致男青年的不满。
那么我们再看另外一种可能:给农村青年各种优惠,不分男女,吸引他们都留下来。
这当然是可以有的,但这不还是水涨船高、零和博弈吗?
还可能有人会说,我们只给农村男青年优惠不就好了,只给男青年加分,女青年不就可以看上了吗?
呵呵,你试试?女青年恐怕更气不忿,去城里谋求相对更加公平的生活环境了。
所以,归根结底,我们最多只能解决农村青年不足的问题,很难解决农村女青年不足的问题。
因为总的基数就摆在那,是长久以来重男轻女思想的历史遗留。
当然,对于湖南湘阴的政策,也有人适时跟进了评论。
其中就有我们开头看到的《“暖农村大龄男被窝工程”很有必要》。
不过,这篇文章看似为政策鼓与呼,但貌似起到了相反的效果。
在社交平台上,这篇文章惹怒了很多人,被大量批评、挖苦和讽刺的留言覆盖:
的确,看到这个一本正经的标题,发在一本正经的官方网站上,作为一个男的,我也震惊了好久。
只是乍一看,我还以为是“暖男工程”呢,是为了号召男性去关爱女性呢。但看完文章发现,作者是在号召女青年留在农村,给大龄男青年暖被窝。
其实细看整篇文章的内容,作者论述的也没有太大问题。比如:“加大乡村振兴力度,进一步增加农民收入,提升农村的吸引力;采取有效措施,引导农村降低结婚成本,下大力气破除高价彩礼等陈规陋习,构建新型婚育文化。”
“农村大龄男本身也要自强,想方设法用自己的双手勤劳致富,让自己强大起来,增强自己的吸引力,将女孩吸引到自己身边。”
这些话其实没有多大的硬伤,也是连农村大龄男青年都想得到的方法。但为什么他们还坚持留在农村守着几亩地,这就是另外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了。
关于解决农村大龄男青年娶不到媳妇儿的问题,近年来其实很多人也提出了很多方法,其中不乏奇葩。
比如,提出一妻多夫制的: 但也只能徒增笑料罢了。
男青年比女青年多了几千万,已经是一个事实,再怎么调节,按照法定的、公序良俗的一对一的结婚规范,也必然有大量男青年落单。
到底该怎么办?这恐怕只能从供给侧进行改革,也即引进更多的国外新娘。
说白了,那群找不到媳妇儿的男青年,归根结底不还是自身各方面的条件不尽如人意吗?
但是对比国外的一些地区,他们的条件就未必没有优势了。
当然,这也只是解一时燃眉之急。
从根本上来说,若想让青年男女多结婚、多生孩子,那是一个多么庞大的、复杂的、长期的、艰巨的工程呀。
而所谓的“服侍”“暖被窝工程”等措辞,确定不是成心的?但女青年就是这么被吓跑的。
==============================================================
骂砖家可以,但请放过底层男青年
有篇文章正在飞速流传,标题《红网:“暖农村大龄男被窝工程”很有必要》,作者姜文来。原文是这样说的:
我们要提升对农村娶媳妇难重要性的认识。众多地方娶媳妇难不是小问题,它关系到乡村振兴,关系到农业农村现代化,关系到民族的未来,我们必须将其放在战略的高度来认识这个问题。
农村娶媳妇难不是小问题,社会开展“暖农村大龄男被窝工程”很有必要,让广大农村大龄男感到更加幸福。
这是一篇槽点过于丰沛的文章,可以被列为“不会好好说话”的典型。这篇文章能发出来,只能反映出作者、编辑和相关媒体对舆论场现状的隔膜。这样一个靶子抛出来,就等着被钉上耻辱柱了。一直吃舆论这口饭的人,集体现这种丑,实在是不值得原谅。我甚至没法说,“作者本意是好的,只是……”,事实上,作者并无善意可言。
据百度百科:姜文来,男,1964年7月生于辽宁凌源市二丈子村,汉族,博士,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现就职于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
这是一位农村出来的中老年男性,博士生导师的身份足以使他成为“村里的骄傲”。当他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或许还会为自己“回报乡梓”的赤诚之心而感动。你看,我都出人头地了,还不忘提携村里的老光棍、小光棍。
不愧是博士、研究员,一下子就把农村娶媳妇难提到了乡村振兴、农业农村现代化、民族未来的高度。你问他尴不尴尬,不存在,可想而知他一直生活在这种话语包裹的围城里面,不知今夕何夕。
这就是一个语言学上的活化石。通篇大词,遮不住一个既得利益者的油腻与猥琐。
最可笑的是,文章里有一段:
农村大龄男本身也要自强,想方设法用自己的双手勤劳致富,让自己强大起来,增强自己的吸引力,将女孩吸引到自己身边。
想代表农村大龄男反问一句,他们是不勤奋吗?不努力吗?不想吸引女孩吗?作者写这些话,不就是想宣泄自己的优越感。
这就是那种站在珠穆朗玛峰上指点江山的文章,站得高,尿得远,但是鸟用没用。非但不能解决实际问题,而且无助于认清问题,而只会混淆问题。
最可恶的是,“暖农村大龄男被窝工程”这个提法的迅速传播,正在给农村大龄男造成新的伤害。眼看着网络上对底层男青年的嘲笑又掀起了新高潮。这也是我想要提醒的地方。
你骂作者,骂编辑,骂媒体,我都没意见。但这件事不该骂农村大龄男。社会不欠他们一个媳妇,但他们自身也不是这些问题出现的元凶。就拿性别失衡来说,很多农村家庭重男轻女,但男孩也不是自己选择被生下来的啊,不是他们选择了一个男多女少的社会啊。
把无数农村大龄男跟胡说八道的专家、媒体绑在一起骂,是不公平的,你想啊,他们连媳妇都找不到,还能找到专家为自己代言?专家、媒体是拿农村大龄男刷自己的存在感啊。
从社会地位上来讲,农村大龄单身男青年可以说是最弱势的一个群体了,跟城市女青年的主动单身不一样,他们是被动单身,是真正的被剩下、被嫌弃的一个群体。这个群体很难发出自己的声音,市面上与他们相关的声音,要么是利用他们,要么是嘲笑他们。
近年来,“暖农村大龄男被窝工程”之类的声音越来越多,关怀的面具之下隐藏的是警惕和恐惧。岁月静好的人们担心,这些被压抑的荷尔蒙终有一日会转变成滔天怒火。这些担心从客观上来讲是有一定道理的,但是思谋化解之道,必须基于现代文明的思维框架。
什么是现代文明,就是把每一个人都当成目的,而不是手段。“暖农村大龄男被窝工程”是把未婚女性当成了手段,其实又何尝不是把大龄男也当成了手段?被窝都给你暖了,你就不要闹事了啊。
真诚地奉劝某些专家一句,自己在被窝里琢磨出来的那些肮脏玩意,就不要一天到晚往外掏了。为了乡村振兴,为了农业农村现代化,为了民族的未来,请你们闭嘴。
==========================================================
让女青年回乡给老光棍暖被窝,这恶臭剧本是怎么写出来的?
造成这个问题的原因有几点,一是妹子们几乎都出去打工,二是生育观念的影响,三是一些男性文化水平不够,找不到好的工作,经济状况不佳。
结婚不结婚不是个人的自由。为了社会的进步,需要后代。中国的话一般都说,最不孝的就是没有后代。不孝有三,无后为大。
一个人到了60岁之后,他没有后代,他的生活怎么搞?如果病了,谁来服侍?这给国家带来很多负担。
我们县政府想了很多办法,做了很多工作,包括推动婚恋移风易俗、简化结婚落户手续、举办青年联谊相亲活动、培训职业技能提高收入水平等。
要教育和引导农村女青年热爱家乡、建设家乡,鼓励她们留在家乡,改变家乡的面貌,努力降低农村男女青年失调的比例。
农村娶媳妇难不是小问题,社会开展“暖农村大龄男被窝工程”很有必要,让广大农村大龄男感到更加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