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荣枝的两面

劳荣枝的两面

维舟 维舟 1 week ago

Image

劳荣枝

 

9月9日,被坊间称为“魔女”的劳荣枝被判处死刑,罪名是故意杀人罪、抢劫罪、绑架罪,特别是她在1996-99年间参与实施的4起杀人案。在第一次庭审中,她当庭承认抢劫罪、绑架罪,但否认自己故意杀人;这次宣判后,她泣不成声地说:“我不服,我相信法律不会冤枉一个好人,也不会放过一个坏人。”

 

显然,她在内心自认为是一个“好人”,但问题是,公众普遍认定她其实是个“坏人”,并且是一个狡猾的坏人。

 

在这些案件中,案情、作案手法乃至动机都并不复杂,无非是“谋财害命”,主犯之一法子英也早就伏法,劳荣枝虽然逃亡20年,但落网后的供述也都对得上。真正棘手的地方,是她在每起案件中究竟扮演什么角色,如何确定她应承担的责任。

 

第一次庭审中,劳荣枝就当庭承认绑架罪、抢劫罪,但否认了对自己故意杀人罪的指控。从这一点也能看出她智商不低:可想而知,在这20年里,她必定无数次想过自己万一被捕的可能,也清楚地知道,想洗脱所有罪名是不可能的,唯一还有可能为自己争取的机会,就是承认部分轻罪,但拒绝重罪,这样即便仍然难免牢狱之灾,总能免于一死。

 

这样的自我辩护策略要成立,有一个基本前提:在人与人之间缺乏明确的权责边界,以至于难以明确个体究竟应该承担什么样的责任,而这正是中国社会中普遍存在的现象

 

Image

1999年7月23日法子英被捕,12月28日被枪决

 

曾为主犯法子英担任辩护律师的俞晞回忆,法子英在落网后,竭力避免提到劳荣枝,的确每次都是大包大揽,把罪行揽在自己身上,袒护她的倾向极为明显。反过来,劳荣枝在受审时也再三表示,自己当年是年轻无知,其实“跟着他,我身体上、精神上饱受折磨”,只是因为法子英的种种胁迫,所以才不敢报警、逃脱。

 

这番说辞并不能取信于人,因为她真要报警,有的是机会。然而,这确实是中国社会最常用的辩护策略之一——试想想,就在两代人之前的可怕年代里,多少人也就一句“我也是受害者”就轻轻揭过去了?

 

此前,我就在《无责任之恶》一文中分析了劳荣枝的人格,认为她很可能是一个缺乏自我的人,从小不习惯自主决定,因而明明是自己行为引发的后果,也拒绝承担责任,因为她可以说那不是自愿的,而是被迫的

 

根据她的说法,她和法子英在一起没多久,就频繁遭到暴打、精神控制,24小时被监视,每天赚的钱也如数上交,甚至曾为他堕胎四次,头骨都被打到凹陷——这些说法,如今基本死无对证,但有一点是明确无疑的,她想以此证明,自己所犯下的罪行都不是自主自愿的,也就不能承担主体责任。很有可能,她内心也是这样区隔,才能那么多年睡得安稳的:“犯罪的那个不是真正的‘我’。”

 

Image

在厦门酒吧里出现在圣诞招贴上化名“雪莉”的劳荣枝

 

她在庭审中一再强调:


“逃离法子英后,我20年零犯罪。”

“抢劫、杀人、绑架,我真的骨子里不屑于做这些,我瞧不起那些通过不正常的方式赚钱的群体。”

“这二十年,我循规蹈矩,除了炒股没有一件事是错的。我不是这样残忍的人。”

“我一直心怀感恩之心,连一只鸡,一只鸭都没杀过,人要心怀感恩之心。”

甚至还说过这样的金句:“你们可以说我不优秀,但不能说我不善良。”

 

这些常被看作是令人震惊的厚颜无耻和虚伪,连详细分析她人生的一篇《劳荣枝的选择》,末了似乎也对此不无困惑地说:“或许,包括她本人,都无从知晓,温柔娴静的小学老师、草菅人命的杀人犯和软语温言的雪莉,到底哪个才是真实的劳荣枝。”

 

不管怎样,有一点确实可以证实:她离家前和逃亡时认识她的人,都一致认定她漂亮、温柔、娴静。劳荣枝在庭上也说过:“别人不可能看出我是坐台女,我走到哪里别人都说我是知性美。”或许也正因此,她在厦门结识的现任男友罗先生曾发誓要倾家荡产为她做无罪辩护。

 

Image

劳荣枝的微信头像

 

这里的关键在于:公众大多认定,真正的劳荣枝是个恶人,展现出来的“知性美”只是面具;但在她的自我认知里,虽然展现出来的礼貌同样是面具,但却相信自己的内在是一个柔弱、善良的小女孩。她的微信头像就是拿着微小面具、背后含泪的初音未来。至于那个作恶的自己,她根本拒绝认为那是真实自我的一部分。

 

这可能吗?可能的。

 

《纳粹医生》一书中解析了这样一个现象:许多在奥斯维辛集中营犯下可怕罪行的纳粹医生,在生活中都是彬彬有礼的好父亲,他们为何能这样?理解这一问题的关键是“双重自我的角色转换”:自我可以分为两个运行的整体,每一部分的行为都可被当作整体自我在行事。这样,一个奥斯维辛医生不仅可以屠杀和协助屠杀,还为此构筑了一个整体的自我结构,他在其中不需要负任何责任,因为他只是在遵循元首的意志:

总之,角色转换是一种心理手段,一个人藉此来唤醒自我的邪恶潜能。这种邪恶既非自我所固有,但也并非与自我无关。过角色转换的生活,召唤出罪恶,这是一种个人要为之负责的道德选择,无论当事人对此在多大程度上意识到了。通过角色转换,纳粹医生做了一个走向邪恶的浮士德式选择;实际上,这样一个角色转换的过程,就有着理解人类邪恶的一把总钥匙。

就像当年一个生活中“彬彬有礼的好父亲”犯下那样的罪恶令世人震惊一样,劳荣枝的许多同学也至今对她为何做下那些事感到非常意外,因为印象中的她“说话轻声细语,性格也不强势,从来不与人冲突”。这样的话本身表明,劳荣枝的内在人格是鲜为人知的——甚至可能连她本人都并不清楚。

 

Image

年轻时的劳荣枝

 

这就涉及到本案最大的谜团:这个曾经品学兼优的美女,当初为什么竟然会追随一个大自己十岁、其貌不扬、又已有妻女的亡命之徒?劳荣枝自己都说过:“他什么都没有给过我,为什么要跟他在一起?”

 

是啊,法子英能给她什么?答案或许是:不一样的活法

 

与其说是她被法子英吸引,不如说是她早已厌弃了自己原有的生活。在她温和礼貌的面具之下,有一颗不安分的心灵,她不甘心就这样过一辈子。在这一点上,她和吴谢宇有着相似的心态:虽然在别人眼里都是光鲜、礼貌、优秀,但在他们自己内心深处,却觉得依照别人的期望去生活是极其压抑的。在一个家教严格的家庭中,尤其容易出这样叛逆的心灵。

 

这样的冲动,以前或许还压得住,但在青春期却蕴藏着爆炸性的能量。21岁这年,她遇到法子英,这个无法无天的“法老七”代表着她现有一切的反面,正可以让她借力打破原有的生活结构,几乎就像是一个不受压抑的暴力“本我”的化身。在港片《天若有情》里,富家女吴倩莲被小混混刘德华所吸引,原因也在这里:他身上那种冒险、动荡的生活,对一个循规蹈矩、受困于压抑生活的女孩子来说,意味着一种闭眼纵身一跃的蹦极式快感。

 

那是1995年,一个现在很多人已遗忘的风起云涌的年代,无数人从僵硬的组织结构中游离出来,为了挣钱而欲火中烧。法子英在被捕后也说过,他的目的是挣钱,不是杀人,只不过为了搞到钱而不择手段了。

 

这很可能是真心话。就像《女魔头》里那个可悲的主角,她空有梦想,却不知如何去实现它;女友性格中依赖性甚强,但对主角这样支配欲强烈的人来说,能吸引的恰是这一型——那个女友原生家庭中父母控制欲强,以致女儿既逆反又依赖、既天真又自私,这很像是劳荣枝的人格特质。

 

打碎原先那种令人窒息的生活结构,那种无法无天确实会带来一种平日无法想象的快感——实际上,我们每个人都有这样的冲动,这就是为什么现代人都寻求“刺激”,以“冒险”为主题的游乐园也总是很受欢迎。

 

然而,那毕竟仍是系紧安全带的,没有一定的规则和保障,生活很快就会陷入不可持续的困境。劳荣枝人生的悲剧,在这一意义上可以说是许多人的写照:他们以为那通向自我解放,其实却通向自我毁灭

 

 

=========================================================

 

劳荣枝的选择

Image

大家好,我是Luzi。下面这篇文章主要写于劳荣枝案开庭审理之后,宣判之前。今天上午,江西省南昌市中级人民法院对劳荣枝做出宣判。以被告人劳荣枝犯故意杀人罪、抢劫罪、绑架罪、数罪并罚,决定执行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没收个人全部财产。劳荣枝在共同犯罪中,起主要作用,系主犯,应当按照其所参与的全部犯罪处罚。

 

劳荣枝在宣判时展现了她从被捕到庭审后最激烈的情绪,当场泣不成声

 

Image

 

她说:“我不服,我相信法律不会冤枉一个好人,也不会放过一个坏人。”并当庭表示上诉

 

Image

“人在江湖”

 

1996年,香港上映了古惑仔系列的第一部:《人在江湖》。也是在这一年,21岁的劳荣枝选择和相识3年的“男朋友”法子英离开家,前往深圳。

 

劳荣枝曾经这样评价自己和法子英的关系:“他1964年出生,我1974年出生,他长相其貌不扬,甚至有点丑陋,还有家庭有妻子有孩子,他老婆是不上班的,他什么都没有给过我,为什么要跟他在一起?”

 

Image

劳荣枝与法子英的通缉照片

 

是啊,为什么?

 

1986年上映的《英雄本色》的豆瓣第一热评内容是:“能够把握住自己命运的人,就是神”。

 

法子英曾说自己追到劳荣枝,是因为她视自己为英雄。不知劳荣枝1993年在朋友婚礼上遇到“江湖”人称“法老七”的法子英时,是否觉得他就是那个可以把握命运的人。

 

法子英从小打架斗殴,家人无法管束,15岁时,就因为抢劫流氓罪劳教3年。减刑释放后,又在17岁时,因为抢劫被判刑8年。靠获取不义之财,月消费经常在万元左右的“法老七”,在家乡九江颇有“名气”。

 

相识当天,月薪300元的小学老师劳荣枝坐上了法子英的摩托车后座。据法子英自己告诉律师,在听完他的“英雄事迹”后,他很快追求到劳荣枝。

 

这样的组合确实富有戏剧性,如若没有他们后续所为的残暴杀戮,那进行艺术加工后,或许是一段《天若有情》式的罗曼史。虽然劳荣枝不像被刘德华挟持的吴倩莲一样是富家女,而法子英已有妻女。

 

Image

 

15岁就考上九江师范的劳荣枝是家中老幺,家里一共5个孩子。她在二哥劳光荣心里是家里最有天分的孩子,学习无需操心,总拿奖状,字迹也清秀。初中毕业后,原本想考高中,未来离开九江读大学的劳荣枝,因为二哥的建议得到父母支持,转而考取了方便出来找工作的师范。

 

劳荣枝不仅聪明,而且漂亮。在离家前和逃亡时结识的人,对她的评价没有什么出入,温柔、漂亮、娴静是高频词。劳荣枝在庭审中曾经说,“别人不可能看出我是坐台女,我走到哪里别人都说我是知性美。”某种程度上,也算是真实。

 

Image

逃亡中的劳荣枝

 

离开九江的劳荣枝,据她被捕后所说,是带了毕业证准备找正经工作的。但在人均年收入不到五千元的90年代末期,一般工作很难支撑这对亡命鸳鸯的日均几百的巨大开销。

 

很快,他们在南昌犯下第一起命案。

 

法子英和劳荣枝的犯案逻辑简单直接——谋财害命

 

Image

 

受害者是取财的工具,人命只是钱财微不足道的附属品,只要能拿到钱同时不暴露罪行,杀人不足挂齿。劳荣枝负责坐台勾引猎物,带回出租屋,法子英负责收网,勒索钱财后杀死被害人,几乎不留活口。

 

简单梳理一下他们夺走7条人命的4次作案:

 

1996年,南昌

 

劳荣枝将被害人熊某带至出租屋内,勒索财物后,法子英将熊某肢解。然后,二人一同前往熊某家中,据传,还曾将熊某的一部分尸块抖落在熊某的妻女面前。搜刮财物后,将熊某的妻女杀害。

 

1997年,温州

 

法子英和劳荣枝二人以租房为名,绑架二名劳荣枝坐台认识的女子,勒索财物后,劳荣枝出门用被害人的存折取钱,取到后打电话给法子英报信,法将两名女子勒死。

 

1998年,常州

 

劳荣枝将被害人刘某诱骗至出租屋后,法劳二人向其勒索钱财,后刘妻送来钱款后,他们将刘某及其妻子放走。这也是唯一一起受害人没有被杀害的案件。

 

1999年,合肥

 

劳荣枝将坐台认识的殷某带到出租屋。法劳二人将殷某关在狗笼内进行勒索。因殷某不从,又从街上诱骗了小木匠陆某,当殷某的面杀死并割下头颅,以恐吓殷某。殷某写下给妻子的字条后,劳荣枝和殷某留在出租屋内,法子英带着字条独自前往殷某家中取钱。殷妻报案后,法子英与警方枪战,被击中大腿后抓获。

 

据红星新闻报道,劳荣枝的起诉书显示,劳荣枝伙同法子英,共勒索及抢得人民币现金139114元,港币110元,美元10元,江西邮电企业债券1000元,银行存单95000元,名牌手表一块,手机两部。而这些钱,据劳荣枝所说,都被“非常快”地花在了“吃和住房上”。

 

Image

情侣&“战友

 

《中国新闻周刊》在劳荣枝被捕后,专访了法子英当年的律师俞晞。他提到了几点法子英当年提及劳荣枝的说法:

 

一是劳荣枝是因为崇拜法子英,才放弃一切与他亡命天涯。但因为法子英想保下劳荣枝,所以对二人交往的细节并未太多谈起;

 

二是“他(法子英)确实对自己和别人的生命都很漠视,但是他很关心劳荣枝有没有被抓到。他最后被处决前得知劳荣枝没有被抓到,那时候他那个笑,感觉真是发自内心的,很欣慰的笑”;

 

三是虽有妻有女,但劳荣枝是法子英唯一问到的人

 

四是法子英对劳荣枝的包庇倾向非常明显,他在供述时,严重误导了警方的追查方向,甚至一开始他都不承认还存在劳荣枝这个人。

 

在男女组合的犯罪共同体中,常常存在两种情况。

 

一种是女性因为体力等劣势,被男性胁迫,二人之间是不平等的,女性明显处于下位。这种情况又导向2种结果,一是女性一直被控制无法逃脱,二是有可能因为斯德哥尔摩综合征,女性开始主动参与犯罪。

 

而在另一种中,男女二人同时实施犯罪,只有分工的不同

 

劳荣枝在被捕后,也强调自己是被法子英胁迫。

 

温婉美丽的小学老师被年长十岁的混混拐带并控制,逼迫她出卖色相勾引猎物,或者这符合一部分人对这类犯罪的想象。但我认为,他们显然是另一种情况,即男女两人通力协作,配合作案,双方互相信任,近乎一种可以交付后背的战友。

 

以第一起南昌熊某的作案过程为例,过程逻辑清楚,行动快速:劳荣枝坐台引诱熊某——法子英在出租屋等待收网——劳(承认)捆绑熊某脚,法捆绑其他部位——勒索财物后法子英让劳荣枝出去买烟,自己将熊某杀死肢解——二人一同前往熊家——法子英剪掉熊家电话线,劳荣枝提议一并剪掉邻居家的——法子英用刀指着熊妻威胁——劳荣枝翻找财物——法子英杀死熊妻女

 

唯一幸存的常州刘某的妻子也提到,法子英和劳荣枝在作案过程中很少交流,但配合默契

 

被捕后,劳荣枝曾经说,法子英喜欢看法制报道,来模仿犯罪,但“我(劳荣枝)从来不关注这些,从不看法制报道,因为我想远离这些犯罪的细节。我喜欢文艺的东西。

 

大部分直接杀人的暴力行为,应该是法子英直接实施的,而且很多时候,他还让劳荣枝以取钱、买烟为由,避开暴力场面。

 

如若法子英真的在控制胁迫劳荣枝,那杀人场面不正好可以杀鸡儆猴?

 

从劳荣枝和法子英的作案细节来看,法子英对劳荣枝有相当的信任。最直接的表现,是法子英经常让她单独去做用存折取钱等与钱相关的事,我认为这种行为,大半等同于传统的男女关系中,男方上交工资卡。或许,还因为法对劳非常了解,知道她“想远离这些犯罪的细节”,所以刻意让她离暴力远一些。

 

只不过,已经身在罪恶中,哪怕像劳荣枝交代,在法子英杀害小木匠时去到隔壁房间,也很难谈得上“远离”。

 

而据《扬子晚报》,公诉人出示的劳荣枝供述中,还提到他们所犯下的最后一案中,法子英带着纸条去找殷某的妻子拿钱,出门前曾嘱咐劳荣枝,如果殷某不老实,可以拧动脖子后的老虎钳杀死他。有人分析,如果是法子英杀死殷某,直接掐死他即可,正是因为劳荣枝力气小,法子英才给她准备了“简便”的方法。

 

仅劳荣枝被捕后明确承认的犯罪细节,就包括前文提到的绑住受害人、提议剪掉受害者家中电话线、听到被法子英杀死的小木匠的吼叫以及推动装有小木匠尸体的冰箱等。

 

曾有媒体询问法子英怎么追到劳荣枝,他说:“你不要看我这样,我也有温柔细腻的一面,不光是打打杀杀,那是个武夫。”确实如他所说,虽然劳荣枝被捕后坚持自己是被胁迫犯罪的,说自己经常被法子英殴打,堕胎当天还被强暴。但也同时承认,她离家时年纪小,二人有感情,法子英会给她做饭洗衣。

 

作案时有照顾,落网后有保护,法子英和劳荣枝,更像是情侣加“战友”的关系。

 

Image

逃亡二十年

 

1999年,法子英没有带钱回到出租屋,后来被捕,他又极力干扰警方的追查方向。当邻居因为受害人殷某的尸体开始发臭报警后,警方才终于找到他们最后一次作案的出租屋。劳荣枝留下一张写有“亲爱的,我先走了,我在家里(安全屋)等你”的字条,人已不知所踪。从此,劳荣枝开始了长达二十年的逃亡生涯。

 

她漫长的逃亡生活,经过媒体的反复报道,想必大家都已相当熟悉,这里也只做简单梳理。

 

2019年11月28日,劳荣枝在厦门一商场落网,工作的手表柜台属于她的时任男友。劳荣枝起初坚称自己是南京人“洪某娇”,直到警方出示DNA检测结果才停止辩解。

 

在此之前,她化名Sherry(雪莉)在酒吧做过陪酒,业绩不错,曾以C位出现在该酒吧的圣诞节宣传照上。

 

Image

酒吧宣传照上的劳荣枝

 

她被捕时的男友罗先生据说就是在她在酒吧工作时相识。期间她曾试图拒绝,还在罗先生到酒吧时,故意让其他人去陪酒。追求多时后,罗先生终于与她成为恋人。

 

劳荣枝还在4S店卖过车,有曾经的客户晒出与她微信的沟通记录,她言语礼貌,因为入行不久,业务不是很熟悉,言语间表现出较高的情商,表示“迫切需要帅哥支持,才有信心留在汽车行业”。

 

Image

 

她养狗、画画、跳肚皮舞、上教堂,抛开前尘往事,她更像一个认真生活,略有小资情调的普通女子。

 

劳荣枝自己在庭审时对逃亡生涯的概括,是“这二十年,我循规蹈矩,除了炒股没有一件事是错的。我不是这样残忍的人。”

 

很多人热衷解读劳荣枝落网时对镜头露出的一丝笑容,大部分称之为“媚笑”,似乎她要施展什么女妖的勾魂术,我认为那不过是她看到镜头的下意识反应。

 

Image

被捕后对镜头微笑的劳荣枝

 

在逃亡的二十年间,她从未展露过狼狈和自我折磨感,反而作出某种“岁月静好”的从容姿态。那在面对镜头时,想要表现得更得体一点,也就不难理解。

 

Image

是面具,还是脸

 

被捕后,有人发出劳荣枝的朋友圈截图,她的头像是拿着微笑面具,却含泪的卡通形象初音未来。

 

Image

劳荣枝微信头像

 

劳荣枝的现男友罗先生表示,要倾家荡产为她做无罪辩护。还多次委托律师和家人向劳荣枝传话,希望她放心,他不会丢下她不管。不知是否与罗先生有关,劳荣枝的辩护律师说,他和劳荣枝见了16次,起初她只关心自己在大众心中的印象,随着见面次数增加,她的求生欲越来越强烈。从宣判后她当庭表示上诉上,我们可以再次确认这一点。

 

Image

有庭审时旁听的学生,称感觉劳是有备而来

 

“在意形象”这一点,倒与法子英不谋而合。劳荣枝庭审时的供述,是提前写好了稿子朗读的。期间她多次微微哽咽,并向受害者家属鞠躬。她和法子英在被捕后的庭审上,表现一柔一狂

 

Image

庭审中的劳荣枝

 

法子英的辩护律师俞晞认为,法子英频频庇护劳荣枝,除了情感因素,也有表现欲强烈的成分。

 

开庭前,法子英曾要求想要一条宽松的裤子,因为要医治枪战中受伤的右大腿,他的裤子被剪开到大腿髋骨。他说,开庭是自己最后一次面对观众,不能光着大腿见人。当法警让他验看一把20厘米长的刀子时,他立刻回答,他不会用这么“退班”(九江方言:差劲)的东西,然后比划出大概30厘米,说他用刀最起码这么长。

 

劳荣枝示弱是为了减轻罪行,法子英狂妄是因为罪行已经暴露,辩无可辩。

 

劳荣枝在庭审中说自己曾卖淫养活法子英,但法子英当年的说法是,他跟劳荣枝约定,她的三陪局限在陪唱歌、跳舞、喝酒,绝对不陪睡觉。他还曾说:“我从来不盗窃、不吸毒、不强奸,我瞧不起这些人,都是社会渣滓。”

 

这对昔日恋人的价值观如此吊诡:

 

法子英认为卖淫低级,引诱被害人致死高尚;盗窃、吸毒、强奸低级,谋财害命高尚;20厘米的刀低级,30厘米的刀高尚。当被捕时警察劝他放下武器,因为“生命都很珍贵”,他回答:“珍贵什么啊,你那一点工资。”

 

Image

 

而劳荣枝在庭审时说:“我的人生感悟是:不要离负能量的人太近。我一直想要传播正能量、想要教书育人。”

 

劳荣枝在庭审中还说:“我从没想过不劳而获,我热爱生活也尊重生命,如果有机会回归社会,我会尽全力去补偿受害人家属。这次庭审是我要求公开的,我只是想还原真相,不想被妖魔化。可以说我不优秀,但不可以说我不善良。希望法庭能给我一个改过自新,救赎的机会。”

 

Image

小木匠妻子的律师在庭审后对劳荣枝的评论

 

我认为,她确实热爱生活也尊重生活,但她的热爱和尊重只愿意给自己。她分明是可以接受自己不善良,但唯一不能接受的,是自己是一个平凡的、不优秀的、为生活奔波的人。小木匠妻子的律师说,“劳荣枝太可笑了,在庭上面表演,她讲如果她出去,可以做高管,可以给人家做策划,不行还能众筹,这不是异想天开吗?”从劳提到的这几个职业中,能看出她自视颇高。

 

我曾想,到底是意识到自己的局限,坦然接受平凡的自己,甘愿面对一成不变的生活更需要勇气,还是杀人更需要勇气?到底是坐台时撒谎引诱受害人更有难度,还是对真心喜欢自己的罗先生隐瞒过去更有难度?

 

她“强大”的内心没有给她面对“平凡”生活的勇气,却给了她犯罪的胆量。她极其想靠近“美”,却曾做过最丑恶的事。她喜欢引用岁月静好感的“金句”,从“可以说我不优秀,但不能说我不善良”到“法律不会冤枉一个好人,也不会放过一个坏人”,都是口号式的,这可能可以称为,背会很多道理,却做不好一个人。

 

人生是由选择构成的,如果劳荣枝19岁时没选择法子英,如果法子英被捕后她选择自首,如果20年后被捕时她选择直接认罪,事情会有不同吗?而现在,被判死刑的她,选择了上诉。

 

或许,包括她本人,都无从知晓,温柔娴静的小学老师、草菅人命的杀人犯和软语温言的雪莉,到底哪个才是真实的劳荣枝。

 

版权声明

作者:Luzi

文中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 

文中图片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所有跟帖: 

教授联合女儿骗婚博士生 -YMCK1025- 给 YMCK1025 发送悄悄话 (212 bytes) () 09/26/2021 postreply 20:03:06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