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丈夫来托梦 奇女子破解奇梦报大仇

为报灭门之仇,女子勇敢求生。那么人海茫茫,到底谁是杀害父亲与夫君的凶手呢?
两个奇异的梦境,给出一丝线索
唐朝元和年间,豫章郡有个富户姓谢,他生有一女叫小娥。小娥从小就身体健壮,颇有男子气概。十四岁那年,父亲把她许配给段居贞为妻。成婚后夫妻和睦,两家人和成一家人经营一艘大船,往来于吴楚之间,做载客运货的大生意。两家弟兄、子侄、童仆共有十几人,都在船上做此生意。几年下来,生意兴隆,银钱广积,昭耀耳目,远近闻名。
一日,船行到鄱阳湖口,被突然来到的几艘江洋大盗的船,各执器械,团团围住。为头的两名匪首,当先跳上船来,一刀一个杀死了谢翁与段居贞。之后群盗纷纷跳上船来,把船上之人挨排杀死。小娥急中生智,迅速爬上桅杆,不料一失足跌进水里。水流湍急,群盗都以为她必死无疑。
似有神明护持,正当她奄奄一息时,被一对渔翁老夫妇救活。小娥向他们哭诉悲惨遭遇,叩谢老人家救命之恩。在船上调养了几天,渐渐有了力气。她见两位老人只能勉强糊口度日,不愿再给他们添麻烦,就告辞离去,以乞讨度日。
一日来到建业上元县的妙果寺,主持老尼净悟见小娥聪明伶俐,十分同情她的遭遇,将她留在寺里。小娥一心想报仇,因此没有剃度出家。
杀人凶手是谁?梦中谜题给解答
一天夜里,她梦见父亲浑身血迹,告诉她:“你要想知道杀我的人的姓名,有两句谜语,你要牢牢记住:‘车中猴,门东草。’”说罢飒然而去。小娥哭醒过来,梦里情节记得十分清楚,但不解谜语之意。
隔了两天突然梦见丈夫告诉她:“杀我者,禾中走,一日夫。”她连做两梦,觉得绝非偶然,分明是屈死的亡魂来显灵,苦于不能泄露天机,只能以谜语的形式来告知。她苦苦思索也找不出谜底答案,请教净悟师父也丝毫理不出头绪。
后来,净悟师父告诉她,附近的瓦罐寺有位高僧法名齐物,学识渊博,可以去请教他。小娥去了以后,说明了身份来历,详细述说了梦境,这位高僧苦思冥想也猜想不出谜底。小娥只好告辞。
又过了几年,瓦罐寺的僧人传来召唤,小娥急忙赶去。
高僧齐物手指著身旁的人说:“这是我的好友,在江西洪州做判官,名叫李公佐,他已解出了两个人名谜语。”小娥听了赶紧上前见礼,问他仇人姓名如何解出。
李公佐说:“杀你父亲的凶手叫申兰,因为‘车中猴’的‘車’字,去掉上下两横就剩中间的‘申’字,门东草,就是草字头下面是一个门字,门里再加一个东字就念‘蘭’。”
“杀你丈夫的凶手也姓申。”李公佐解释道:“你看‘禾中走’是指‘穿过田’,把‘田’字上下两头从中间走出去就念‘申’,‘一日夫’即‘夫’上加‘一’,下面再加‘日’就念‘春’。所以说这两个凶手是申兰、申春无疑。”小娥听李官人解说得有条有理,对恩公千恩万谢。又赶忙把这两个仇人的名字记在衣襟里,发誓报仇雪恨。
她告辞后回到庵中,扮成男子的装束,改名谢保,辞别师父决心去寻访仇人报仇。她有时到各个码头打听仇人的下落,有时到来往的船只上去当帮工,打听消息。过了一年有余,毫无音讯。
一张招工榜文
一天她随商船来到浔阳郡,在街上看到一张招工榜文,上面写着“申兰大官人家里招收男佣工一名,愿者来投。”小娥喜出望外,决心打扮为男子,化名为谢保去探个究竟。
申兰看见谢保很满意,便留下雇用。从此以后,谢保勤勤恳恳、任劳任怨,逐渐得到了申兰的信任,不到两年就当上了管家。家里的金银财宝进进出出都由她说了算,她也借此机会在外面结交了一些正义之士。
一次偶然机会,她看到了自家当年在船上被打劫的财物,这更证明了申兰是杀父仇人无疑。一天,一个自称是申兰二弟的人带着十几个人来看望,在酒宴上,每人都在财神像前报名礼拜,谢保都一一记了下来。然后,谢保又用各种方法殷勤劝酒,把所有的人都灌得酩酊大醉、不省人事。她先用钢刀切下申兰的人头,又出去找来正义朋友帮忙,绑上这些匪徒报到浔阳郡守那里。
张太守升堂问案,审出申春等果然是多年来以打家劫船为生的江洋大盗,也终于交代了当年杀害、打劫谢小娥船家财物的犯罪过程。匪徒申春等同伙问斩,谢小娥报了冤仇,并得到了皇帝的嘉奖。
一时之间,谢小娥为托梦的父亲与丈夫,经历波折求得破解梦谜、捉盗报仇的事迹传为美谈。
(摘选自《初刻拍案惊奇》)
2019-09-19
=========================================================
梦的解析这种梦境是神仙的点化?

几乎人人都做梦,但在人类文化中,无论古今中外,对梦的了解,始终是一个谜。中国古代非常重视梦,远在商朝就有占梦官专门为宫廷与贵族来解释梦,并认为梦境会反映出吉凶祸福。
对于梦的类型,中国古人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也有不同的分类方法,比如战国时期的《周礼》把梦分成六类;在东汉时期的《梦列》一书把梦分为十类;明代中期出现的《梦占逸旨》认为梦可以归纳为九大类;除此之外,在医学界、宗教界以及学术界都有不同的分类方法。
中国古代有关梦的故事不一而足。诸如:庄生梦蝶、黄粱一梦、梦笔生花、江郎才尽、南柯一梦等,都是历来为人津津乐道的梦故事。本文介绍的梦是修炼的梦,就是佛家或道家师父借梦境来点化弟子。
黄粱一梦
在唐朝沈既济所著的《枕中记》中记载了这么一件事:
唐开元七年(公元719年),卢生郁郁不得志,骑着青驹穿着短衣进京赶考,结果功名不就,垂头丧气。一天,旅途中经过邯郸,在客店里遇见了得神仙术的道士吕翁(一说是吕洞宾)。这位卢生流露出渴望荣华富贵的想法,吕翁虽劝解了一番,但卢生仍难以释怀。于是,吕翁便拿出一个枕头来递给卢生,说这个枕头可以使他荣华富贵。卢生便将头枕在上面,睡了起来。
梦中他回到了自己的家里。过了几个月,他娶了美丽温柔、出身富有的妻子。第二年,他参加全国进士考试,一举得中,担任专管代皇帝撰写制诏诰令的知制诰。
过了三年,他出任同州知州,又改任陕州知州。后被朝廷征召入京,任京兆尹,即管理京城的地方行政官。不久,爆发了边境战争,皇帝便派卢生去镇守边防。卢生到任后,开拓疆土九百里,又迁户部尚书兼御史大夫,功大位高,满朝文武官员深为折服。
卢生的功成名就,招致了当时宰相的妒忌,以各种各样的谣言中伤他,后被贬为端州刺史。
卢生三年后被召回朝廷,任职常侍,后又升任宰相。有人诬告卢生图谋不轨。很快,皇帝下诏将他逮捕入狱。与他一同被诬的人都被处死了,只有他因为有太监作保,才被减免死罪。
多年后,皇帝知道他是被人诬陷的,又重新起用他为中书令,封为燕国公,并特别器重他。
他一共生了五个儿子,他享尽荣华富贵。80岁时,生病久治不愈,终于死亡。
断气时,卢生一惊而醒,转身坐起,发现自己的身子正仰卧在旅店的塌上,吕翁坐在他的身旁,店主人蒸的黄梁米饭还没有熟。触目所见,都和睡前一模一样。他感到很惊讶,所梦到的事物就像真实的一样,就说:“难道那些荣华富贵,都只是一场虚幻的梦境吗?”道士回答说:“现在你应该知道,人一生所追求的,不过就是一场梦而已!”卢生怅然若失了好一会儿,才对吕翁谢道:“我现在对荣辱的由来,穷达的运数,得失的道理,生死的情形,都彻底领悟了。这个梦,就是先生用来遏制我的私心欲念的啊!谢谢先生的点化。”一再磕头拜谢后离去。
南柯一梦
此成语典故来源于唐?李公佐《南柯太守传》。
相传唐代有个叫淳于棼的人,嗜酒任性,不拘小节。一天适逢生日,他在门前大槐树下摆宴和朋友饮酒作乐,喝得烂醉,被友人扶到廊下小睡,迷迷糊糊仿佛有两个紫衣使者请他上车,马车朝大槐树下一个树洞驰去。
但见洞中晴天丽日,另有世界。车行数十里,行人不绝于途,景色繁华,前方朱门悬着金匾,上书“大槐安国”,有丞相出门相迎,告称国君愿将公主许配,招他为驸马。淳于棼十分惶恐,不觉已成婚礼,与金枝公主结亲,并被委任“南柯郡太守”。淳于棼到任后勤政爱民,把南柯郡治理得井井有条,前后二十年,上获君王器重,下得百姓拥戴。这时他已有五子二女,官位显赫,家庭美满,万分得意。
不料檀萝国突然入侵,淳于棼率兵拒敌,屡战屡败;金枝公主又不幸病故。淳于棼连遭不测,辞去太守职务,扶柩回京,从此失去国君宠信。他心中悒悒不乐,君王准他回故里探亲,仍由两名紫衣使者送行。
车出洞穴,家乡山川依旧。淳于棼返回家中,只见自己身子睡在廊下,淳于棼很吃惊、害怕,不敢向前,两名使者大声呼叫淳于棼的姓名好几遍后,淳于棼才突然惊醒过来。看见家里的仆人正在打扫院子,两位友人在一旁洗脚,落日余晖还留在墙上,没有喝完的酒还放在东窗下,而梦中的经历却好像已经整整过了一辈子。
淳于棼把梦境告诉众人,大家感到十分惊奇,便一起去寻找,发现庭院里的槐树下有一个蚂蚁洞,洞里有泥土推成的宫殿和城池等等,他才恍然大悟,梦中所见到的槐安国,应该就是这个蚂蚁洞。附近一个洞穴,直上南面的槐树枝大约四丈,可能就是他当太守的南柯郡。淳于棼想起梦里南柯的一切,觉得人世非常无常,所谓的富贵功名实在很容易就消失,于是,他最后就归隐道门了。
这两个成语用来表明,人在世间的荣辱得失不过是一场梦幻,点化世人不要太执著、沉迷于世间的荣华富贵。
2019-11-15
===================================================
侍郎异梦 告诫执法不可有私心

清代乾隆二十年间(1755年),朝廷派出某侍郎大人,来到黄河视察,驻在陶庄公馆。这已是一年中的除夕了,这个侍郎骑着马,后面跟着四个随从,提着灯火巡河。他们行走在冰天雪地中,一眼望去黄茅白苇,心里觉得很凄凉。忽然间草丛中有个布帐,透露出昏光的烛光。于是立即去查见,原来是当地值班的主簿(官职名)。
侍郎很欣赏他的勤劳,对他大加夸奖。主簿请示说:“大人除夕夜到此,现已三更了,天寒地冻的,我这儿有除夕酒肴,献上一杯,不知如何?”侍郎笑着接受了,喝了数杯,回到陶庄公馆后,感到疲倦,于是解衣而卧。
梦中依旧骑马巡河,但觉得所到之处,并非刚才看到的景色,走了大概有二里路,有火光从一座茅舍中透出来,侍郎去敲门。有个老太太来开门,仔细一看,竟然是他已经去世的母亲。她见侍郎到来,惊道:“儿啊,你怎么会到这里来啊?”侍郎告诉她说是巡河的缘故。老夫人说:“你可知道这不是人间。你既然来了,如何能回去呢?”侍郎这才悟出太夫人已死,自己也已经死了,于是大哭。太夫人说:“河西边有位高僧,法力特别大,我带你去求求他,看能不能帮你回去。”侍郎于是随行。
他们来到一个庙宇,庄严得如王者的皇宫。南面坐了一位高僧,闭目不言。侍郎跪下叩拜,高僧不理会他。侍郎再拜,高僧仍不理他。侍郎问道:“我奉天子的命令来巡查黄河,即使有什么罪行该死,也应该告诉我,让我心服口服啊,为何您像哑巴一样不理我呢?”老僧笑道:“你杀死的人太多,福禄折耗已尽,还问什么?”侍郎说:“我杀人虽多,但那些都是按照国法应该杀的啊,并非我的罪过呀!”高僧说:“你当时办案的时候,真的是心里只有国法吗?你是贪图私利,迎合权奸,想得宠升官而已!”于是取案上的玉如意,直指他的心。侍郎觉得一条冷气刺入心窝,冷彻五脏,心跳不止,汗如雨下,害怕得不能说话。过了一阵后他说:“我知罪了,以后改过,行吗?”高僧说:“你并非能够改过之人,但今天还不是你的死期,以后再下地狱算总账吧。”于是吩咐一个和尚说:“带他回去,送回阳间。”
有个和尚走过来,带他同行,走过了一段黑路,回到了陶庄公馆。他死去的母亲走过来,哭道:“儿啊,你活不了几天了!你为什么在执法时,不秉公办事,却贪图私利,迎合权奸,妄想得宠升官呢?”侍郎面对母亲,无地自容,长叹一声,便从梦中醒来。
这时天已经到中午了,众多官员都上门来恭贺新年,都感疑惑:“侍郎平时都起得很早,今天是元旦,都快到中午了,怎么还在睡呢?”侍郎也不好明确告诉他们缘由。是年四月,侍郎生病,吐血而亡。
正是:
身为执法官员,
满口依法办案。
心里打着小算盘:
盘珠粒粒私串。
以为上苍瞎眼,
左右无人看见。
贪财贪色又贪权,
怎奈神目如电!
森森刀山须历,
炎炎火海须溺。
桩桩罪报都到齐,
届时悔之晚矣!
(事据清代袁枚《新齐谐》)
2019-12-21
==========================================================
唐伯虎之梦 苏东坡词文揭谜底

李白小时候,曾梦见平时所用的笔,笔头上长出了一朵美丽的花,成为他文才灿烂的征兆。李白长成后,其才思敏捷,文采超群,写就的诗章格调高妙,誉满天下。这就是“梦笔生花”的由来。
据《南史.纪少瑜传》卷72记载,纪少瑜少年时期,曾梦见有名的文学大家陆倕授给他一把毛笔,笔管是青玉制的。从此,少瑜才思犹如泉涌,文采遒劲,写出的文章都很有水平。
梦中,神授的神笔助人锦上添花。亦或,是为让人知晓,人间的文翰辞海的背后,均有神明相助,为后人留下隽永画卷、卓越诗章,流芳万古。除了梦笔的故事,还有梦墨的故事呢。
才子梦墨 人间少有
唐伯虎少年时代,读书很用功,几乎足不出户。有一天夜里,他梦到有人馈赠他一囊龙剂墨(指用珍贵的龙涎香作定香剂的宝墨),价值千金,非常稀有难得。说来也奇,从此之后,无论唐伯虎写诗,作文章,还是绘画,均格外出奇。伯虎名声因而大噪,誉满江南。因为此梦,唐伯虎还特意建了一座“梦墨亭”,以彰显梦中的神符。
唐伯虎晚年时,求画的人们,经常带着美酒去拜访他。伯虎酣畅终日,虽然放诞不羁,天性疏狂,然而画起画来却是一丝不苟。他曾作言志诗,云:“不炼金丹不坐禅,不为商贾不耕田。闲来写就青山卖,不使人间造业钱。”
祈梦得梦 “百年强半”预示人生
唐伯虎曾向九仙祈梦,梦到有人写给他二个字“中吕”。醒来后,他百思不得其解,询问了不少人,也没有人知道那是什么意思。
他有一位同乡名叫王鏊,是正德、嘉靖时期的重臣,曾任武英殿大学士,堂堂的朝中阁老。一天,唐伯虎到山中去拜访他。进到厅堂,他看见墙壁上挂着一首词《满庭芳》,是宋朝苏东坡所写。下面写着二个字“中吕”,唐伯虎一见,惊讶地说:“这是我梦中所见啊。”(因《清真集》将满庭芳纳入“中吕调”)
于是,他诵咏东坡的《满庭芳·归去来兮》,当他诵到“百年强半,来日若无多”这一句时,心中豁然明白了梦境的意思。
他沉默地回到家中。不久,竟疾病陡然发作,一夕病亡,时年五十三岁。东坡词“百年强半”成了谶语,预言了唐伯虎不寿。
昔日谪居黄州的苏东坡,因一道诏令离开黄州,前往汝州(河南临汝)。临别之际,邻里友人均来相送,苏东坡作了这首词《满庭芳·归去来兮》,满腔依依惜别之情,以此告别友人。
谁能料到,四百年后,大明才子畅游瀚海词章,在吟咏大宋文豪的词文中,明白了梦境所示,以此为自己的一生画上了句点。
事据《尧山堂外纪》卷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