羽师兄是从人人都具神通出发,而我是从神通的局限入手。五大神通,六大神通,听起来都很厉害,但是,都比不上一种神通,那就是全能。什么是全能,您能想得到的,想不到的,都能创造和毁灭。够厉害了吧,但是还不够,全能也有局限,谁又来创造这位全能的主呢?如果有,那一位又是由谁来创造的呢?所以,神通总有局限。我们平常人所具备的一些能力,在蝼蚁看来,就是不可思议的大神通,但是,那一定不是本质。因为有显现的,有概念的,必不是空性。所有的神通,只不过是空性的幻化,不是我们所需要追求的。
再回到空师兄的问题,我们有不满吗?我昨天故意不回答,原因很简单,当我们开始问这个问题的时候,就有了满与不满的分别,不论我们的回答是或否,都会局限在这个概念里。其实要回答这个问题并不难,只需要看我们是站在那个角度,从世俗的角度,我们无时无刻,无处不生活在相中,不被分别,概念所局限,我们说的每一句话,写的每一个字,都是如此,当然是不满足。但是,从胜义的角度,我们虽然生活在幻象中,但是本具空性圆满,既然已经本具圆满,还有什么不满足的呢?
那么,问题来了,什么时候该从世俗的角度,什么时候该从胜义的角度的呢?这个问题很简单,我们无时无刻不生活在世俗和胜义之中,这两者根本就是不可分的。这就好比是手心手背的关系,不管我们怎么分,都会有两面,但是,其中任何一面,都不是手的全部。我们修行的目的,就是在相中超越自己,去深入体会这世俗和胜义的不一不异,超越满与不满的概念和局限。单从一个方面入手,不管多么高大上的概念,还是概念。我一直讲以相入道,智识双运,就是希望我们不要落边,不管是有边,还是空边,都不是第一义。
我很高兴看到雀师兄从一开始的空为体,性在用,改到了空性相用。我自己的看法,空性相就够了。言语都有局限,大同小异就挺好了。不过,言语和概念,虽然有局限,它可是我们修行的利器和方便。离开了我们生活的环境去谈解脱,只是无源之水。
我再多讲一点关于解脱,我以前写过一篇谈到生老病死,我不认为超越生老病死就是解脱。在佛家的体系里,有一个无色界的概念,在此届的众生,已经超越了物质的范畴,唯存意识住于无量广大空处,不于外法起心动念。这里的众生,算是超越了生老病死了吧。他们解脱了吗?远远没有!
我觉悟比较低,但是,我所追求的解脱,是不想受任何人,任何自然与超自然的力量,以及生死的控制,我想得到的是真正的自由,打破一切局限和概念的自由!所有肯定不是永生,肯定不是无烦恼,因为这两者都受到了概念的限制。
与各位同修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