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的奉献:为了讨好男友,她提回了前任的人头
「夜行档案」是魔宙的非虚构栏目
由徐浪、周庸讲述真实罪案故事
根据新闻报道、采访、官方档案整理而成从而达到探索人性和警示的目的
大家好,我是徐浪。
我上大学时,有次上大课,躲在角落里和同学聊天,忽然老师讲了个笑话,整个阶梯教室的人都在笑,和我聊天的同学也在笑。
我没听见老师说什么,就问他:“说啥了,你们笑成这屌样?”
他说不知道啊,我和你聊天呢,咋可能听见。
我说那你笑个屁啊?他说擦,大家都笑你不笑,你是不是不合群,傻逼啊!
当时我还觉得挺有道理,后来看多了案例,发现这种盲从是很可怕的——不会独立思考,喜欢盲从的人,都有潜在的犯罪可能。
更可怕的是,我们的教育方式,正在生产大批这样的人。
国际沟通分析协会会长,鲍勃高登曾经提出过一个“禁制令”观点——长期受到“禁制令”影响的人,非常容易活出负面人生。
这些禁制令,一般都来自于父母和学校,比如“不可以踢球,会受伤”、“不可以和那个小孩玩,因为他学习不好”、“不要和父母顶嘴,安静听我说”。
而总被告知不行的人,会放弃自我思考,丧失判断力,变得只会随大流,甚至自卑,在心理学上,这种情况叫“习得性无助”。
那些容易受传销、邪教蛊惑的人,大部分就是这种“习得性无助”的人。
这种人平时人畜无害,但因为盲目而没有判断力,为了寻求“认同感”,常常会放弃自我思考,由其他人牵着鼻子走。
当他被其他人牵着鼻子走时,什么都干得出来。
等我讲完今天的故事,你大概会明白一点。
日落大道,途经好莱坞和比弗利山,洛杉矶的文化符号,对于城市的意义,约等于北京的长安街和哈尔滨的中央大街。
1950年比利怀尔德以这条街为故事背景,拍摄的同名电影《日落大道》,一直到现在,都被认为是最能体现洛杉矶风土人情的电影。
但这条街全长27公里,除了繁华富裕的西好莱坞和比弗利,也有一些不那么繁华的地段,尤其是在上世纪80年代,沿途有很多狭窄破旧的商店、便宜没好货的公寓、阴冷潮湿的汽车旅馆。
由于来往的车比较多,时间一长,日落大道的这些地段,就成了失足妇女的聚集区。
现在的日落大道超美
1980年6月20号晚上,一辆车停在日落大道某个拐角,司机下了车,穿着衬衫牛仔裤,短发,看起来和其他嫖客没啥不同。
他和一个站街的姑娘砍了会价,没一会,俩人一起钻进了车里。
就在站街姑娘服务的时候,这哥们忽然从后座抽出把枪,一枪爆了姑娘的头。
然后他嫌弃地推开尸体,朝后面招了招手,一个藏在后座的姑娘爬出来,熟练的拿出纸巾,清理尸体伤口和鼻子里冒出的血浆。
接着,她脱掉死去姑娘的衣服,拿走首饰,翻到烟盒时,发现藏在烟盒下的防身小刀——她把烟和刀都揣自己兜了。
随后,俩人开车去洛杉矶北部的郊区抛了尸。
第二天路人发现了尸体,但因为死者职业特殊,能查到的线索找很少,案子一直没啥进展。
技术成熟之后,警方给受害者做了面部还原
但这事引起了警方的注意——和之前两起案件,作案手法差不多:
1980年5月31号,一名站街女被爆头,抛尸在洛杉矶北部附近的小山上。
1980年6月11号,俩离家出走的姑娘被爆头,尸体在好莱坞山的路边被发现。
再就是6月20号发生的这起枪杀案。
两天后的6月22号,又有两名失足妇女被枪杀,抛尸路边,其中一个女孩被斩首。
不断出现的受害者
这时候洛杉矶警方终于意识到,这他妈是连环杀手啊,而且专捋着日落大道作案,他们赶紧给受害者做了一个归类:
都是女性,都是站街失足妇女和离家出走的姑娘,但没有人种偏好
都死于枪杀,爆头
凶器是点25口径的手枪
当时警方的一份尸检报告
与此同时,凶手作案的间隔时间越来越短,杀人越来越频繁,说明凶手的冷静期变短,杀人的速度变快,如果不能快速抓到,将会变得更加危险。
但由于死者都是特殊群体,警方能着到的线索并不多,除了沿着日落大道巡逻,只能干着急。
1980年8月9号晚上,有人报警说,他家旁边有辆货车停了快一周,都落灰了,这两天从旁边经过,还老闻见有股死耗子味,让警察快来看看。
附近的巡警到了后,用破窗锤打开门后,一股腐臭味扑鼻而来,差点没吐了,他强忍着恶心看了一眼,车里躺着一无头男尸。
法医到了后,说这哥们后背被捅了6刀,半拉屁股被割掉了,尸体已经腐烂,蛆虫在腐肉里钻来钻去。
因为有车在,很快就查到了车主信息。
死的人就是车主,叫杰克,是一公寓大楼的经理 ,工作稳定,家庭幸福,不像惹事的人。
警方经过仔细搜寻,在车厢里找到两枚点25口径的子弹壳,但杰克身上却没有枪伤,后背的刀伤也不致命。
所以警方怀疑,杰克是先被人爆头,凶手怕留下证据所以割下了他的头,却忘了带走地板上的弹壳。
杰克的尸体倒在车厢里
这种杀人方式和武器,与日落大道连环杀手一样,但因为之前死的都是女性,警方就没把这件案子与连环杀人案联系在一起,独立调查了。
亲戚朋友邻居们走访一圈后,有人说,前两天看见杰克和前女友一起喝酒来着,于是警察找来了他的前女友卡罗尔问话。
卡罗尔承认前几天和杰克见面,但不知道他已经死了,警察问她有没有点25口径的手枪,卡罗尔说有两把,但是早都卖了,卖给谁想不起来了。警察又问了一些问题,就把她放了。
这里面有一个知识点,我得解释一下——为什么卡罗尔有两把和作案工具一样口径的手枪,但完全没引起警方怀疑呢?
那是因为,点25口径的手枪一般都比较小,周立波在美国因私藏枪支被捕时,车里被发现的是点38的柯尔特野马,这个口径的枪已经很小了,在美国买枪时,很多店家都会介绍说适合女士使用。
而点25口径的枪,比如柯尔特1908这种,只有11厘米长,购买者多数都是女性。
所以,一个美国成年女性,拥有一两把点25口径的手枪,是非常正常的——就像家里有俩把菜刀一样。
倒霉蛋杰克的货车
洛杉矶警方正为连环杀人案犯愁时,忽然接到一个电话,打电话的是个姑娘,说日落大道的连环杀人案,都是她和男朋友干的,杰克也是她杀的,让警方去找她。
警察去了对方说的地方, 一瞅这姑娘,带队警察愣了,这不就是杰克的前女友吗。
当然她不仅是无头杰克的前女友,也是从车后爬出清理血迹的,日落大道连环杀手的现女友。
她叫卡罗尔·邦迪,1943年出生在美国路易斯安那州,家里一共仨小孩,她排老二。
小的时候,卡罗尔爸妈就是“别人家的父母”,虽然家里娃多钱少,但一家人日子过得非常开心。
卡罗尔她妈每晚都会给卡罗尔和妹妹讲睡前故事,到了假期,一家人还会去华盛顿旅游。
8岁之前,三兄妹都过着幸福的生活。
卡罗尔
1951年,卡罗尔她妈忽然出了精神问题,像疯了一样把她赶出家门,卡罗尔她爸为这事和她妈大吵一架,从那之后,她成了母亲眼里的烦人精,挨打挨骂成了家常便饭。
即便如此,卡罗尔还是平安长大,成绩优秀,没事干就窝在家里看字典。
虽然她妈精神出了问题,但有妈总比没妈强——14岁时,她妈心脏病发死了,她爸随之性情大变,不仅性侵了姐妹俩,还火速再婚。
那会卡罗尔刚上高一,因为外貌不出众,身材又比较胖,成了被霸凌的对象,为了改变这种情况,让自己变得受欢迎起来,成为一个“正常人”,她开始和不同的男生发生性关系,只是为了让他们说自己好话。
但事情和她想的完全相反——没过多久,同学间开始流传她有性病,意外怀孕之类的闲话,卡罗尔干脆休学,17岁时,靠着嫁给了一个56岁的老男人,彻底脱离了原来的家庭和生活环境。
这老头是个酒鬼,卡罗尔嫁给他没多久,就受不了离婚了,又找了一32岁的作家。
作家叫理查德·蔡斯,小有名气,主要写科幻和情色小说,还得过1975年,76年雨果奖最佳同人作者。
理查德的维基百科介绍
他觉得卡罗尔很有写作天赋,俩人一拍即合,在理查德的帮助下,卡罗尔出版了自己的科幻小说,还发表了好几部漫画。
蔡斯其中一本书的封面
1968年,25岁的卡罗尔觉得当作家没啥挑战性,就问理查德要了一笔钱,去当地的护理学院学习,拿了个优秀毕业生。
但在学习期间,她移情别恋,一从护理学院毕业,就和理查德分了手,嫁给了医院的男护士格兰特·邦迪,还生了俩儿子。
1979年,卡罗尔和格兰特离了婚,搬到了一所脏乱差的公寓。
公寓经理就是魂断货车的前男友杰克,他和媳妇也住在这个公寓,。
当时卡罗尔得了轻微白内障,干活不方便,总找杰克帮忙,杰克没拒绝,还帮她找医生治好了眼睛,一来二去俩人就好了。
和大多数被爱情蒙上双眼的第三者一样,卡罗尔深信杰克是爱自己的,会为了她和妻子离婚——杰克也确实这么承诺的,他告诉卡罗尔,自己媳妇得了癌症,现在不能闹离婚,太不是人了。
他对卡罗尔说,你等我,保证给你一个浪漫的婚礼。
卡罗尔特别感动,还给了他1万美金,让他拿去给媳妇治病。
拿了钱后,杰克慢慢疏远了卡罗尔。
卡罗尔伤心欲绝,每天晚上去酒吧买醉,在酒吧,她碰到了命运的转折点——道格·克拉克。
克拉克小卡罗尔5岁,从小就聪明,长得也还可以,他爸是海军的高级军官,一直对他也寄予厚望,希望他能子承父业。
克拉克年轻的时候
但按照东北话说,小白脸子,没好心眼子,克拉克15岁就年少成名,靠的不是学习,而是诱奸了比自己大好几岁的女孩,以及给自己老师写性骚扰信,很快,他就被学校开除。
他爸为了让他学点好,把16岁的克拉克送进陆军军官学校,没过多久,克拉克靠着和同学分享自己的性照片一夜成名。
1976年,克拉克毕业,加入美国空军,结果服役期没到就提前退役了。
关于为啥退役,克拉克说过两个理由:
自己大公无私,因举报领导是敌国间谍被穿小鞋;
说自己三观端正,因为戳穿白人军官杀黑人部下的阴谋被人排挤。
他说这俩事听着挺扯,但还真有可能是实话——警察后来去查克拉克的档案,发现他的档案被永久封存,却得了国防服役勋章,光荣退伍。
退伍后,克拉克搬到洛杉矶,和一女孩结婚,开了一个家具店,过着普通人的生活。
最巧的是,给克拉克家具店供货的,正是假扮警察,在洛杉矶强奸杀害了至少10名女性的连环杀手“山腰绞杀手”安杰诺·博诺。
“山腰杀手”博诺,早年间和克拉克认识,算是连环杀手相遇的一种巧合
因为没啥经商头脑,克拉克的家具店很快倒闭了,他找了份烧锅炉的活,同时开始酗酒。
为了这事,媳妇总和他吵架,克拉克一咬牙加入了戒酒协会,两年内滴酒未沾,非常有毅力。
但在1976年,28岁的克拉克还是离了婚,也就是在这一年,因为缺乏管束,他变得脾气暴躁,经常和别人打架,还出现了奸杀囚禁女性的幻想。
其实很多人都会有一些“出格”的性幻想,但按照”FBI心理分析第一人“罗伯特·K.雷斯勒的说法,连环杀手和正常人最大的不同,就正常人的性幻想只是幻想行为,连环杀手不仅在头脑中构思施暴过程,还要千方百计地实施出来。
一般来说,连环杀手对性的看法和正常人不同,一般人认为性是爱的表达,但凶手们却认为那是欲望的发泄,与感情无关,他们在强奸杀害女性时,甚至不把对方当成人。
但在退化到这个程度前,他们还会试着做一下正常人。
1980年,克拉克在酒吧见到了卡罗尔。
俩人当晚就发生了关系,克拉克简直是“美版pua教父“,他和卡罗尔说话时含情脉脉,骗她说自己是工程师,对她一见钟情。
感情方面屡屡受挫的卡罗尔没经受住糖衣炮弹,俩人处了没多久,就同居了。
同居之后,卡罗尔才发现克拉克其实是个自大狂,特喜欢讽刺挖苦人,把卡罗尔的小说贬的一文不值,还贼喜欢讨论连环杀手。
那个时候,很多美国家庭把连环杀手当成茶余饭后的谈资,BBC中文写过一篇文章,里边讲1980年,北美连环杀人案和连环杀手增加的原因(虽然有两条我不认同,但还是列出来给你看一下):
人口迁移频率高,人们不太了解他们的邻居,搭便车开始流行。
侦查手段相对落后,警方缺乏相关数据库,导致追踪杀手极为困难。
媒体和公众对连环谋杀案的大量曝光,吸引更多“问题人士”觉醒。
不断拓宽延长的州际高速公路,给一些杀手提供了跨州杀人,抛尸的条件。
可能和战争有关,二战时,很多连环杀手当时是儿童,大家往往忽略了这一时期的全球冲突、战争荼毒对杀手父亲造成的心理创伤,以及对杀手孩童时的心理影响。
战后的流行文化,特别是真实的犯罪杂志,大多带有暴力或情色图像。
感兴趣的可以去BBC中文看看这篇文章
克拉克逐渐不满足于和女朋友讨论连环杀手,他想成为连环杀手。
他开始给卡罗尔洗脑。
每天晚上,他不停地给卡罗尔讲自己的性幻想:抓一个年轻的女孩,关在地下室慢慢折磨,把她变成性奴。
克拉克还说,亲爱的,如果你爱我,就为我杀人吧。如果卡罗尔提出异议,克拉克就冷暴力。
我在文章开始讲了“习得性无助”,卡罗尔就是其中的典型——为了融入群体,可以随意和人发生性关系,总是受身边男性支配,没有自己的想法。
这种人缺乏分辩的能力,对别人的决定很容易服从。
在克拉克的洗脑下,卡罗尔的想法发生了变化。
1980年4月,在克拉克的撺掇下,卡罗尔买了两把点25口径的手枪。
克拉克和卡罗尔后来用这两把枪杀了6个女孩
5月31号,克拉克就拿着这俩把手枪,开始了他的杀戮人生。
和一部分连环杀手一样,他把目标放在了站街的失足妇女身上,骗上车后先一枪爆头,再把尸体带回仓库,奸尸拍照,最后抛尸路边。
一开始,卡罗尔确实啥都不知道,但有一天,她在车里发现一袋沾满血的衣服,问克拉克咋回事,克拉克也痛快的承认自己杀人了。
卡罗尔马上给警局打电话,不是为了举报男朋友,而是为了确认克拉克是不是真的杀了人。
但打到一半,警方总机不小心挂了电话,和破案擦肩而过。
1980年6月20号,卡罗尔基本完全被洗脑,决定和克拉克一起去杀人。
杀人过程很短,但“求知欲”让卡罗尔目不转睛地盯着发生的一切,她脱受害者衣服时,还想:要脱一个不配合人的衣服好难啊。
从此以后,卡罗尔开始给克拉克出谋划策,让他每次杀完人都往尸体上剌几刀,或者割掉头,误导警方凶手是精神病患者。
不仅如此,她给克拉克做了“杀人工具包”,里边有刀,纸巾,一次性手套和清洁剂,方便克拉克杀人之后清洗车辆。
1980年6月22号,克拉克带回了一个女孩的头,他把头仔细洗了一遍,让卡罗尔给头化了妆,在屋里放了两天,之后卡罗尔找了个箱子把头装进去,丢在一个巷子里。
装着头的木箱
卡罗尔丢完头回到家,就被劈头盖脸一顿骂——这种无缘无故的骂,几乎每天都在发生,克拉克觉得她脑子笨,没有成为连环杀手的潜质,卡罗尔经常一边听着克拉克的辱骂,一边给他打包中午饭和“杀人工具包”。
后来审讯时,卡罗尔说,她希望克拉克骂她打她,这样至少能证明他还在乎她,但克拉克的冷漠让她很难受,所以她做了一个决定——单独杀个人,证明自己是可以的,有能力成为站在克拉克身边的人。
本着杀熟的原则,她把目标对准了前男友杰克,1980年8月4号,她骗杰克说,想来个了断局,约他在货车见面。
杰克刚到,就被卡罗尔一枪爆头,作为一名护士,卡罗尔认真检查了杰克的脉搏,发现他还没死,就又补了一枪。
离开时,她害怕杰克脑袋里的子弹暴露自己,就把他的头割了下来带走了。
杰克
回到家后,卡罗尔欢天喜地的邀功,没想到克拉克把她一顿臭骂,说不管卡罗尔做什么,都和自己没关系,紧接着出门和自己的新情人约会去了。
卡罗尔非常伤心,打电话给之前的男友,作家理查德·蔡斯,问能不能去他家住两天。
蔡斯那时已经拿到了雨果奖,估计是忙于创作,说俩人已经彻底断了,不想再和卡罗尔见面。
挂上电话,卡罗尔觉得,自己被全世界抛弃了,过后的几天,情绪一直不稳定,靠吃镇定剂才好一点。
1980年8月11号,杰克头七那天,卡罗尔发现自己的镇静剂吃完了。
她送克拉克去上班的路上,克拉克一直叭叭,嫌她开车技术不好,卡罗尔回到自己上班的地方,一直心烦的不行,实在没憋住,就和一个同事说了自己杀人的事。
同事假装淡定,转头就出门报了警,与此同时,卡罗尔也给警局打了自首电话。
被捕后,卡罗尔还给理查德·蔡斯写了封信,信里说:
我想跟你说个简单的事:杀人贼容易,咱每个人都有杀人的潜力,只是小时候学的社会制约阻碍咱成为谋杀犯……有人曾告诉我说,谋杀是最容易逃脱的罪责,我信了。如果我当初没有坦白从宽…哎,只能说,为时已晚,为时已晚啊。
对杀人这事,她一点都不后悔,唯一后悔的是那么快自首,审讯时,她还和警察说,“杀人很有趣,像坐过山车一样。”
卡罗尔被捕后,警察在一工厂里逮捕了克拉克,搜出了两把点25口径的手枪。
卡罗尔家里还留着之前受害者的一些衣服
克拉克被抓之后,把泰德·邦迪作为偶像,学习泰德·邦迪,入狱后自己给自己辩护,看不上法院派给他的律师,律师问啥都不说,被关押期间,还自学法律方面的书。
1983年,克拉克被判处死刑,但一直没执行,到现在还关在监狱里。
克拉克07年出庭时的照片
卡罗尔因为杀了两个人,被判25年有期徒刑,2003年12月9号,61岁的卡罗尔因为心脏病,死在监狱。
美国心理学家哈里森和她的团队分析了 从1821年到 2008年横跨187年的女性连环杀手案例,得出结论,
“人们先入为主地认为女性不太可能实施极端犯罪行为,但我们发现女性连环杀手会下毒、闷死、枪杀别人,还会杀死婴儿、小孩、老人和病人,当然还有成人;而且这些人是认识且相信她们的人。”
也就是说,大多数女性连环杀手杀的都是自己认识的人。
卡罗尔和她们不同,她先拿陌生人试手,最终以杀害前男友结束。
可以说,卡罗尔并不是天生的罪犯,只是因为受到男友克拉克不断蛊惑、洗脑,最终也走上了犯罪的道路。
像她这样的人,还有很多,而且世界各地都有:
讷河杀害42人的贾文革,将女工徐丽霞带回家里,发生关系后,将她掐死并扔进了地窖。没想到徐丽霞不仅没被掐死,从地窖爬了出后没逃跑,还成了贾文革的帮凶。外出勾引嫖客,领到贾文革的家中,帮助贾文革将嫖客杀害。
日本有名的「北九州监禁杀人事件」,松永太给女朋友洗脑,把女朋友当提款机不说,俩人还一起囚禁虐杀女朋友的家人,时间长达6年。
英国杀了5个小孩的夫妻档连环杀手“沼泽地杀手”也是一样,女孩迈拉原本是个“乖乖女”,喜欢动物,学习成绩也不错,遇到神经质的伊恩后,被对方洗脑,帮伊恩诱拐小孩,再一起杀掉。
这些人在作恶之前,都只是“普通人”而已,一遇到这种极端情况,就会变成完全不同的样子。
这种缺乏分辩能力,只要被其他人裹挟着,就很难分清善恶的人,在我们身边就有很多——那些在网上跟随言论导向左右摇摆,今天站队明天洗牌的,大都是这样的人。
甚至我们自己,就是其中的一部分,但还好,我们在一个治安还不错的年代,大多数人都不会遇到这种极端情况。
但如果想彻底断绝这种危险,还是要每个人还是要拓宽自己的边界,试着去理解不同的人群,思考方式和生活方式,遇到任何事,都能理智的思考,不去随波逐流。
虽然这不太可能。
参考资料:
1.Murderpedia:murderpedia.org/female.B/b/bundy-carol.htm
2.Wikipedia: Doug Clark
3.Wikipedia:Carol M. Bundy
4.Wikipedia:Richard E. Geis
5.YouTube:Carol Bundy & Doug Clark | The Sunset Strip Killers Documentary
6.Love and Death: The Sunset Strip Killers, Katherine Ramsland
7.她们是谁、为何及如何行凶? | 女性连环杀手的犯罪心理画像,友心人,知乎
8.变态杀人狂是如何“炼”成的,《FBI心理分析术》,罗伯特·K·雷斯勒/汤姆·夏希特曼
9.1980年代连环杀手层出不穷的缘由揭秘,BBC中文,杰西卡·墨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