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诚所至,才是如假包换的钻石之爱

精诚所至,才是如假包换的钻石之爱

 

 

 

余少镭 现代聊斋余少镭 5/20
 
Image

【钻石般的爱情】直径33 纸本水墨|河夫作品(已在微店上架,阅读原文可进)

 

 

Image

 

还是要先声明一下,今天这个感人至深的爱情故事,文笔极其优美,画面极其不堪,正人君子或小清新就不建议阅读了,勿谓言之不预也。

 

愿意往下看的朋友,请跟我一样,以对待学术的态度,摒弃杂念,好好学习一下古汉语。

 

故事来自清代曾衍东的笔记集《小豆棚》,名字叫《郑延》。从标题根本想象不出,它的水有多深。

 

男主郑延,河南淇县人,打小就死了父亲,由母亲辛苦养大,十六岁考上秀才,因为长得俊美无比,得外号“郑大姐”(当时还不兴“小姐姐”这个词)。至于长得有多美,随便找个综艺顶流YY一下就是了,反正都是那种“犯我中花者,讨厌讨厌”之辈。

 

开个玩笑。其实郑延还真是个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的练习生来着,那年月,十六岁已到了谈婚论嫁的年龄,家里也早就给他订了一门亲,可惜,还没过门,对方香消玉殒。郑妈妈独此一子,也不敢随便催婚,就怕他不开心。郑延呢,才貌双全,眼界甚高,一般女子都看不上,就这样,拖到了二十五岁,还是钻石王老五(请一定记住这个称谓)

 

爱情说来就来。一次,郑延有事到郡里去(当时淇县属卫辉府),经过桥下一个丝绸店,突然眼前一亮:“柜前有女子白洁,瓜仁面,腰细刚一捻。”(引号加粗皆为原文,下同)柜前站一女子——别瞎想,不是叫白洁,是肤白貌美,网红脸,A4腰,大长腿。

 

心动不如行动,郑延果断进店,说要买丝绸。不承想,美女一见郑延,张口就喊:“哥哥!”

 

不是,喊她哥出来呢,说有人要买丝绸。郑延一见她哥,蔫了,随便问了价钱,故意压得很低,当然买不成,就走了。

 

第二天,郑延不死心,又来到这家店,美女张口就要喊哥,郑延止住她,说不用不用,昨天我打听过价钱,就上面那匹,我不还价了,拿给我吧。

 

美女从架子上拿下丝绸,郑延解下褡裢,数钱还她。美女犹豫了一下,找回一半的钱给他,说其实不用这个价,这样就可以了。

 

美貌与良心并存,太难得了,郑延更痴迷于她,从此几乎每天都来。没多久,美女感觉到他的爱意,也开始眉目传情。郑延见有戏,便正式托媒人上门提亲。

 

媒人很快就反馈,说那女子小名叫改姑,自幼父母双亡,她哥说了,“弱妹得秀才耦,大佳,但只好作画中人,恐不任井臼事”。郑秀才看得上我妹,这当然是好事,不过,说句实话,我妹娶过去,恐怕只能当花瓶,无法胜任家务活。

 

注意哥哥所说的“恐不任井臼事”,井臼事,打水舂米什么的,就是指家务活。先别急着喷,那时候万恶的男权社会就这样,女人娶过来,就是要负担起全部家务活的。

 

郑延让媒人再去回话,说没事,我们家还算中产,雇得起家政,新人过门,怎么着也轮不到她去干家务活。话已至此,对方也就同意了,郑延赶紧回家,把这好事告诉他妈,他妈也高兴,就正式下聘。

 
 

一个月后,郑家挑了个良辰吉日,改姑的哥哥亲自把她送到郑家来,饭也不吃,就说生意忙立即回去了。新婚之夜,改姑哭到不能自已,郑家人也觉得正常,毕竟从小失去父母,婚嫁这样的人生大事也没个娘家人出面,不哭才怪。

 

新郎官郑延呢,见改姑梨花带雨,更是温柔呵护,入了洞房,亲自把她抱到床上,在她耳边不断说着撩人情话,改姑却只知道哭,眼泪如江河决堤,根本停不下来。于是,“郑怜之,三日不敢问鼎”。

 

看看这文笔,简直了。“问鼎”一词借了楚庄王的典故,郑延养精蓄锐经年,朝思暮想的秀色就在身边,却只能憋气内卷的惨状,画面感满满。换我这种没文化的,撑死了只能写出“三日不敢叩关”,或“三日不敢逐鹿”,再喝点酒,一个不慎就写成“三日不敢策马扬鞭”了。

 

可见,郑延对改姑的爱是真爱,那时虽然没有婚内强奸的说法,但他能如此尊重一个已成为妻子的女性,确是难能可贵。

 

这只是餐前小菜一碟,前方高能预警,未满16周岁者请在父母陪同下阅读:

 

后郑强之,女不得已任郑,牢不可破。郑固伟男,遂驰骤焉,亦不可。

 

郑延毕竟是个25岁的“伟男”,从新婚之夜算起,忍了三天,正常男人肯定都忍无可忍了,不是霸王也得硬上弓。改姑到这时候也只能躺平,你爱咋咋的了。于是,就出现了大型车祸现场——改姑“牢不可破”,任郑延怎么“驰骤”,她就是固若金汤。

 

那咋办,鸣金收兵?

 

都箭在弦上了,“于是降格以求,女竟开门以纳”。

 

真的,不是我故弄玄虚,这一句我就不译了,相信初中以上(含初中)文化的都能看得懂,如果看不懂,那更好,到此为止,下面的就不用再看下去了。

 

说实话,这事已超出正常人的理解范围,所以,百撕不得其姐之后,郑延百思不得其解,作者继续开车:“噫,何前倨而后恭耶?”(不译,就是不译)

 

这时候,改姑才告诉他真相:原来,她是一个石女(不懂的自己查),之前曾经嫁过人,就因为这个原因被离弃了,“今蒙爱而娶焉,倘不为嫌,当屈体以奉,无所后悔。君必注念前好,妾诚逊谢不敏矣”。

 

现在承蒙你错爱娶了我,如果不嫌弃,愿意开倒车,我也愿意这样以这样的“态度”满足你,绝不后悔;如果你还是一定要“前进”,臣妾实在做不到啊。

 

忘了白岩松还是韩寒说过,“没有金刚钻,不揽雌器活”,前面为什么让大家记住一个词“钻石王老五”,现在理解了吧,郑延,真是如假包换的“钻石王老五”,别人要花60年才成就一段“钻石婚”,他只用了三天。

 

到这时候,郑延才恍然大悟,之前求婚时,改姑的哥哥为什么要说他妹“恐不任井臼事”——井怎么来的,臼怎么用的……原来早就暗示过了,只差一句“女方家属保留解释权”。此时此刻的郑延,内心OS是什么,不得而知,书上只是写,听完改姑的告白,“郑雅爱好,伉俪殊笃”,就是一点都不介意,从此,夫妻感情特别恩爱。

 

一句话,就叫“相逢或有早晚,真爱不分前后”(不用查了,我说的)

 

现在你是不是跟我一样又相信爱情了?

 

新婚满月,改姑的哥哥前来探望,见他妹面有喜色,郑延也没啥意见,内心暗自庆幸。改姑很孝顺郑母,曾主动提出给郑延纳妾,郑母说,你嫁来才两三个月,急啥急,二人世界不香吗?再来一个,吃起醋来,酸都酸死你。郑延也明确表示,此生有你已足够,纳什么妾啊。

 

郑家母子的态度,让改姑觉得幸福,同时内心也很矛盾,毕竟她从小接受的教育,都是“忠孝”二字,俗话说不孝有三,无后为大,郑家无后事小,大清无人事大,不为国家多生几个,臣妾实在不忠啊。

 
 

跟电影节奏一样,男主或女主有一方陷入绝境,反转就来了。

 

改姑信佛,家中供奉有观音像,每日早晚敬。一天,一尼姑上门化缘,郑延和改姑夫妻俩都对她慷慨布施,尊敬有加,还留她吃斋饭。

 

正吃着,尼姑问,施主有几位公子?改姑如实回答不育。尼姑又问,施主长这么美,咋就不育呢?改姑正尴尬,郑延替她解围,说:“此卫人为之赋《硕人》也。”

 

同学们,知识点又来了。《硕人》,是《诗经·卫风》中的一首,全诗描写的是齐国公主、卫庄公夫人庄姜之美,古往今来,写美人的诗文,没一首能跟它比,大家肯定熟悉的“手如柔荑,肤如凝脂……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就出自这首诗。

 

那么,尼姑问改姑为啥不育,郑延这句话几个意思,是说她跟庄姜一样不育吗?当然不是,“硕人”之“硕”,原指庄姜是个高挑的美女,但是,“硕”字在古汉语中,也通“石”。

 

现在明白了吧,郑延是在隐晦地告诉尼姑,我老婆是个石女。

 

尼姑也有文化,一听就懂,说这样啊,那我来治吧。就带着改姑进了内室……镜头一切,两人又从内室出来,尼姑对郑延说:“无伤也。石外也,非内也,尚可以疗。”

 

这句就涉及很专业的医学知识了,反正也不宜知道的太多,也不建议你们去百度,只知道她说还能治就行了。

 

第二天,尼姑再次上门,这一次带了麻药和柳叶刀,手术过程黑屏,只听到尼姑问,痛吗?改姑说:“不也。愿吾师施大法力,广为洞开。毋使一线蚕丛,致郎君又叹蜀道崎岖耳。”

 

要不怎么说,流氓不可怕,就怕流氓有文化呢。当然,《小豆棚》的作者曾衍东,还真不是流氓,只是那时候的文人一开车,冯唐再怎么肿胀也追不上。

 

深呼吸一下,还是翻译吧:改姑说,不痛不痛,希望您大力改开,别让我老公又得艰辛探索曲折前进,那样的折腾,奴家实在不想再来一次啊。

 

有文化的石女,只用一个李白《蜀道难》的梗,就能让没文化的人瞬间石化。

 

那么,尼姑接得住这个梗吗?嘿嘿,车转弯,请坐好扶稳:

 

尼笑曰:“适可而止,想此中无并辔行者。覆以膏皮,留一小孔可以便溲。百日之后,客将入门。”

 

差不多得了,我猜你这儿也不可能有两匹马并行,你以为修双向四车道的高速咩,还越宽越好。

 

实在受不了了,我下了车,扶着墙,回想着尼姑的笑容,内心有一万个脱缰的问号:这是什么样的尼姑啊!法海啊你到底懂不懂爱,快收了她吧!

 

还没完,看到最后的“百日之后,客将入门”,我终于明白了,东北人家有客人上门时,为什么总说“咱家来了”。

 

不好意思,内心翻江倒海,实在是太激动了,这样的尼姑世上不多了,珍惜吧。

 

更难得的是,尼姑也不收手术费,更不收红包,事毕拂衣去,深藏功与名,这岂止是白衣天使,简直就是活菩萨。

 

那么,手术效果如何?

 

这应该就没啥悬念了,请原谅,这次我真不能再翻译了,否则掉粉事小,被举爆事大,还是直接看原文吧:

 

女谨奉教,郑移外寝。无何而瓜期及,郑为之揭门封。阖辟之间,已若有稚子候门也。女先固瘦怯不胜衣,自此而丰颐美颊,肌肤有余脂,两乳膨膨,如合覆二建磁钟。惟有双钩三寸,依然故我耳。二年生一子,名晚生

 

实在太坏了,你这样子今后让那些国学爱好者怎么称晚生啊尴尬.jpg

 

故事的最后,说郑延有一次心满意足之后,在枕上颇为唏嘘,对改姑说,人生凑是这样,福兮祸所伏,祸兮福所倚,回想新婚之夜,如果我因为你那样就休了你,那咱就没今天的幸福生活了。当然,我们现在走的道路,虽然跟过去前后不一,但也不能用后面这三年去否定前面那三年,感情好,都一样的,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三道四去吧。

 

最后,“郑终身不二色,夫妻偕焉”。一辈子都对改姑忠诚,夫妻真正做到白头偕老。

 

这故事告诉我们:第一,精诚所至,金石为开;第二,吃水不忘挖井人。

 

 

 


·附最后一段原文·

 

郑尝与枕上谓女曰:“人生得意之遭,即伏于失意之内。忆吾两人桥头肆上,一盼留情。及至于归,入帐之夕,倘以卿故,一旦翻然弃置,卿复何辞,而吾亦未为失德。第使再续其弦,安知不仍脱其輹。如今日者,卿怜我,我复怜卿,是今之视昔,更甚于昔之视今。纵前后判若两途,彼此皆同一致。区区之情,恒有所固结而不可解,然后叹诚通变化,而心坚者之石与俱穿也。”郑终身不二色,夫妻偕焉。

 

 

-END-

 

 

 

==========================================================

 

注意,你的长相已涉嫌侮辱

 

 

 

余少镭 现代聊斋余少镭 5/27
Image

【原来的我】直径29 纸本水墨|河夫作品(已在微店上架,阅读原文可进)

 

Image

 

人长得丑,也有可能是上天对你的眷顾。

 

这不是鸡汤,也不是自慰,请看这个来自清代笔记集《谐铎》的故事。

 

镇江有一书生,名叫赵曾翼,少年时便有天纵之才,颇为当地文坛所器重,认识的人,都说他前途无量。

 

遗憾的是,颜值实在对不起才气。

 

赵曾翼有多丑,书上没说,只说有一次,他不知受了啥刺激,对镜自照,越看越愤愤不平:为什么我才高八斗,颜值却这么低?于是在墙上题诗一首:

 

投笺我欲问阎君

面目庐山恐未真

若说左思多陋相

道旁掷果又何人

 

敢问阎王爷,我长成这样有没有搞错?如果说有才的人必须像左思那么丑,那么,潘安也很有才,为什么却美得惊动全洛阳?

 

诗里有两个典故:左思,西晋著名才子,成语“洛阳纸贵”就出自他的典故,一篇公号文,就引得全洛阳转发(传抄),把纸价都抬高了;潘安,跟左思同时代的才子,才华横溢,和另一著名文学家陆机并称“潘江陆海”,意思就是说,他们的才情,有如滔滔江水连绵不绝(破音)

 

同样都有才情,潘安美成了顶流,左思却丑上了热搜。

 

《世说新语》中有一个故事,两人同框:

 

潘岳(即潘安)妙有姿容,好神情。少时挟弹出洛阳道,妇人遇者,莫不连手共萦之。左太冲(即左思)绝丑,亦复效岳游遨,于是群妪齐共乱唾之,委顿而返。

 

潘安长得太美,少年的他夹着强弓走在洛阳大街上,城里所有大中小姐姐都手拉手围住他不让他走,就为了多看他一眼。左思长得特别丑,却想效法潘安,也夹着弹弓走在洛阳大街上,结果,看到他的大中小姐姐们都朝他吐口水,搞得他湿身而归。

 

东晋裴启的《语林》,提供了另一个更经典的版本,即“掷果盈车”:

 

安仁至美,每行,老妪以果掷之,满车。张孟阳至丑,每行,小儿以瓦石投之,亦满车。

 

安仁就是潘安,他每次乘车出行,路上的大姨大妈都会扔水果给他,很快就装了满满一车;也有一个长得很丑的才子想学他,但因为实在太丑,一出去就被人扔石头和板砖,同样也是很快就把马车装满了。不同的是,这个丑人名叫张孟阳,不是左思。

 

赵曾翼写在墙上那首诗的意思,就是抱怨命运不公,为什么有的人集美貌与才华于一身,比如潘安;有的人,比如左思和他,却有才华而没颜值。

 

用时尚一点的话来说,赵曾翼就属于典型的外貌焦虑症患者,搁今天,只要他给得起钱,随便一家医美或什么整形机构都能解决他的问题,但那是古代,再焦虑又能咋整。

 
 

还别说,古代有古代的解决之道,而且比起现代医美,还是100%无痛,且免费。不信且往下看:

 

诗写完,赵曾翼依然意难平,躺在床上怀疑人生,眼睛一闭,发现自己到了一个陌生地方,像王宫一样豪华,旁边还有三栋高楼大厦,上有金匾,写着“面目轮回”四个大字。

 

正纳着闷,便见一穿汉服的书生,腋下夹着两本书,从里面徐徐走出。赵曾翼仔细一瞧,原来是他的老朋友康锡侯,也是浙中名士,因为画画得好,是当地权贵的座上宾。

 

康见到赵,颇有点意外,两人寒暄几句,赵问,好久不见,现在哪里高就。康说你不知道吗,我早就离开人世了,因为生前擅长画画,阴间转轮王聘我为秘书,这里的一切众生,投胎前都由我负责画五官,也就是说,他们的颜值都是我决定的。

 

说着,康拿出夹着的两本书给赵,说你看看,就知道我多么用心良苦了。

 

赵先看第一本,封面写着“贵人相”,翻开一看,都是矮丑黑胖之辈;再看第二本,封面写着“贱人相”,里面一个比一个美,而且美得根本分不清男女。想起自己刚刚还在为此而苦恼,赵曾翼便不高兴地说:“康兄既然手握造化之权,为什么一定要贵者丑、贱者美,这样真的公平吗?”

 

康微微一笑说,赵兄见识未免浅陋了些,你看当今那些权贵,有的含着金汤匙出世的,也有的是靠才气换功名得享荣华富贵的,这些人要颜值干嘛?而那些贫贱者,没有背景、没有才华,没有一技傍身,我给他们一副好皮囊,让他们得以混迹权贵社交圈,靠颜值换口饭吃,这才是我认为的公平。好比说赵兄您,在我看来,就是大富大贵之相,如果换另一副容颜,貌美一时爽,贫贱害终生。

 

赵回怼说,康兄有点夸张了吧,自古以来,美貌与才华并存的人多的是,比如晋时潘安、卫玠,汉时的留侯张良,都出了名的好看,他们哪里就贫贱了。

 

康锡侯说,这你又错了,潘安恃才傲物、纵美行凶,最后得罪太多人,被夷了三族;卫玠因为太美,出门就被人围观,身体又弱,受不了那么多女性凝视,最后得病而死,妥妥的被粉丝“看杀”;再说留侯张良,大汉开国之初,他如果不是识时务修仙炼道去,肯定也会跟韩信一样被诛杀。总之,人生想十全十美,就会招来造物主的忌恨,还不如留点缺陷,换来一世平安幸福。

 

听完康锡侯的话,赵曾翼沉默无语。

 

也许是看出他内心还在挣扎,康锡侯便说,这样吧,如果你真的有外貌焦虑,只要愿意减点富贵,我可以为你做微整容。

 

赵一听大喜,说我当然愿意,整吧。

 

康拿出一枝画笔,在赵的脸上横竖撇捺,略加勾勒,比美图还快,没几下就说行了。赵说,再整多几下呗。康说兄弟,咱俩十年交情,我实在不忍心给你一副饿鬼相啊。

 

正说着,宫殿里忽然传来呼喝之声,赵吃了一惊,仓皇逃跑,没几步脚底下一绊,惊醒过来,原来是南柯一梦。

 

没想到,从此以后,赵曾翼的颜值果然渐渐提升,变得越来越好看了;但同时,文思也渐渐枯竭,此后三十多年不断参加科考,直到老死,都没有中举。

 
 

这个故事的名字,就叫《面目轮回》。其实我觉得叫“画皮”更合适,它甚至比蒲松龄的《画皮》更让人细思极恐。

 

恐怖的地方就在这里:人的颜值,投胎前就已注定。而且,颜值和才气成反比,两者的总值为1的话,存在两种极端:颜值满分1,才气为0;颜值为0,才气满分1,当然,还有九一开、八二开、七三开……五五开等。

 

然后,又引进贵贱指数来平衡,才1貎0,可以凭才气挣来富贵荣华;貎1才0,也可以靠颜值活得风生水起,余者类推。才貌双全者,属于例外,往往命运坎坷,甚至不得善终。典型的如潘安、卫玠,一个被夷了三族,一个顶不住粉丝的疯狂而死。还有“汉初三杰”之一的张良,男人女相,长得美美哒,如果不是识时务地放弃荣华富贵,大概率会跟韩信一样死得很惨。

 

为什么会这样?原文借阴间画师之口警告赵曾翼,同时也警告世人:“求全者必招造物之忌,何如姑留缺陷,为一生享福地乎?”

 

但这么说还是吓不住赵曾翼。

 

其实这也可以理解,人穷想富,人丑想美,反过来则违反常情,比如那些土士不分的帅哥美女,假如真的有可能牺牲一点颜值,换来一点文化水平的提高,你觉得他们会愿意吗?

 

故事讲完,作者又评论道,其实《荀子·非相》中早就说过,古圣先贤,都一个比一个丑,比如周公、孔子、皋陶、傅说等,全是歪瓜裂枣之辈,这应该就是康锡侯“画皮”的根据,标准并不是他定的。

 

总之,“衮衮诸公,其相已闻命矣,但未识如何是富者相?曰:相法有之,成马驴形者富。”@所有人 :你的长相已决定了你的命运,别妄想着改变了。然后,就大家最关心的话题来说,长成啥样才是“富相”?相书上早就有答案:能上富豪榜的,不是长得像马,就是长得像驴

 

白高兴了半天。原来,并不是长得丑就有才华,长得丑就能成富豪,而是要丑对了方向,丑得符合标准答案才行。

 

最后知道真相的我眼泪掉下来,对镜自照,非马非驴,镜子里出现的,是另一种肥头小耳的动物,难怪最近总有人对我说:“瞧你这熊样!”难怪写公号总是赚不到钱,难怪文章总是见不到第二天的太阳,原来这一切,都因为我长了一副熊样。

 

既然这样,那我躺平吧。

 

不行,人家说了,认命可以,躺平不行。

 

So,各位,如果最近一段时间见不到我更新,那就是我下去找康锡侯去了。

 

找他干嘛,你猜。

 

 

-END-

 

 

所有跟帖: 

山中店 -YMCK1025- 给 YMCK1025 发送悄悄话 (212 bytes) () 09/12/2021 postreply 10:59:27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