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985大学毕业,为还债辞掉公务员,摆摊卖猪肉
廖立峰/口述
寺楼/撰文
我叫廖立峰,今年31岁,是广西柳州人。2015年,我从吉林大学法学院毕业,没怎么费劲就考上了老家工商系统的公务员,经常穿着制服去行政执法,工作体面,也很受人尊重。而现在,我成了菜市场里的一个普通商贩,自己经营着一家猪肉铺,每天要忙活十几个小时。
当初考上公务员,我们家曾在村里大摆宴席,全村人都来道喜。辞职之后,我像是从天上掉到了地下,经常被人开玩笑:“之前在工商局管个体户,现在倒出来当个体户了。”
很多人不理解,是因为不知道我经历了什么。也许大家都听过北大屠夫陆步轩的故事,相比之下,我的人生可能比他还要曲折一些。
我的猪肉铺,父母曾强烈反对我辞职后干这行。
从小到大,我因为学习成绩好,一直属于“别人家的孩子”。我是家里唯一的男孩,一直被父母寄予厚望。在我出生之前,爸妈一直想要个男孩,哪知道连生了四个都未如愿。他们俩都是农民,本来收入就不高,要养活五个孩子就更难了。
从我有记忆以来,家里的日子就非常苦。爸妈很少有空闲,每天都是忙忙碌碌的。除了种地,家里还靠做豆腐增加点收入。每天晚上十二点,爸妈要提前泡好豆子,早上三四点就起床去磨豆子、做豆腐,再拉到集市上卖,回家以后还得喂猪、喂鸡、做饭。一天下来,估计只能休息四五个小时。
我们姐弟五个也都懂事很早,每次放学回到家都帮忙做家务。尤其是农忙时节,我总要去田里拔草、收稻谷。稻谷成熟的时间正好是夏天最热的时候,一家人拿着镰刀在田里忙活,稻谷总是刺得腿痒痒的,割不了多久,汗就会顺着脸颊一行一行流下来。这些劳动场景,是我童年时代最深的记忆之一。
家里五个孩子的合影,穿绿衣服的小男孩是我。
从小到大,四个姐姐都非常疼我。二姐在镇上读初中的时候,有次不知道从哪里搞到一颗很大的草莓,这在当时可是高档水果,她小心翼翼地把这颗草莓收在柜子里,想等我放假的时候拿给我吃。等到周末,这颗草莓其实已经有些坏了,我还是很开心地吃掉了。
在我八岁那年的春节,爷爷奶奶带我去逛商场,想给我买件新衣服。我说要给我买的话,得给姐姐们也都买一件。可他们实在拿不出那么多钱,于是我也没了新衣服。如果我有姐姐没有,那我会更难过,因为我希望我们是一样的。
我一直是家里成绩最好的孩子,我也知道,这不是因为我比姐姐们更聪明或更努力,而是我得到了更好的学习条件。爸妈很早就意识到农村学校和城里学校的差距,他们勒紧裤腰带攒钱,在我准备上小学的时候拿出了一笔借读费,把我和四姐送去市里读书。
另外三个姐姐都是在村里和镇里上的学,她们的同龄人大部分都是读到初中就辍学打工,很多甚至只上到小学。我爸妈从来没要求哪个孩子去打工,而是告诉我们五个:你们将来有本事上到什么程度,爸妈都会想办法供你们。姐姐们也非常争气,后来都考上了大学。
叔叔婶婶带我和爷爷奶奶拍照,我是家里唯一的男孩,大家都比较偏爱。
虽然父母不说,但我知道家里为我上学花了不少钱。当年去市里的借读费是800块,学费是每学期300块。婶婶告诉我这是笔巨款,她当时上班一个月工资也就两三百,因此一直叮嘱我要好好学习。
我有听大人的话好好学,可我想的不是将来当大官,而是做生意赚大钱。有次妈妈生了一场病,医生从她身上取下一颗很大的肿瘤,看她躺在病床上我特别心疼。最让我难过的是,她只休息了不到一个月就接着卖豆腐去了。那时候我就想:一定要努力点,长大以后让爸妈不那么累。
上小学的我,除了学习没什么可做的,总是在写作业。
在市里上学的时候,我和姐姐都寄住在叔叔家。后来,我们又搬了两次,住到不同的亲戚家,一直没有固定的住所。我性格偏内向,爸妈不在身边,住在别人家里总觉得不自在。即便亲戚们对我都不错,我还是会有一种寄人篱下的感觉,做什么事都小心翼翼。
我的朋友变少了。城里孩子玩的东西我玩不起,吃的零食我也吃不起。我每天的零花钱只有三块,两块用来坐公交车,剩下的一块是早餐,压根剩不下钱买零食。
一直到小学六年级,我才终于借着过生日的机会交到了朋友。那是我第一次过阳历生日,以往每年都过农历,爸妈会骑自行车进城看我,捎带着柴米油盐。而那一年,我和另外五个农村孩子提前一周就开始计划,省吃俭用攒了200多块钱,生日那天偷偷跑出家,买了小蛋糕、肉和木炭,在河边吃起了烧烤。
这是我第一次感觉到除了家人以外,我也可以有一个自己的小天地,有一些空间,有一些朋友。
平时除了学习,我几乎什么事情都做不了。周末唯一的活动就是和姐姐一起去街上捡废品卖。街道在修路,废料里会有一些钉子,我和姐姐就去捡钉子,一天捡个两三斤,能卖两块钱。经常是拿一块钱去买四颗椰子糖、两块旺旺雪饼,剩下的攒着买泡面吃,这样就不用早起煮面条了。
我和四姐的合影。因为一起在城里上学,我们俩相处时间比较久。
到了初中,我开始痴迷打网游,甚至连早餐费都省下来,半夜偷偷跑到网吧玩通宵。那阵子我住在姑妈家,有一天晚上我把枕头和衣服塞进被子里,装作是人躺在床上,又悄悄和同学溜去了网吧。爷爷夜里帮我盖被子才发现我不见了,急得把全家人叫醒一起找,还惊动了派出所。
我当时很害怕,怕爷爷会打我。但表哥把我从网吧拎回来之后,爷爷什么都没说,只是让我快点洗个澡去睡觉。从那以后,我就很少打游戏了。后来我意识到,其实自己并不是多么喜欢打游戏,只是想通过游戏逃避现实。
我内心还是太自卑了,总觉得和周围的同学没有共同话题。班上的同学会穿名牌,比如阿迪、耐克,我知道自己买不起,心里难免有落差。打游戏可能是我们唯一的交集,在游戏的世界里,这些落差都被抹平了,只有和大家一起打我才能结交朋友。
中考结束之后,我决定回县城读高中。其实我的成绩在班里算很不错的,所有科目都是A,可以上市里的好学校。我当时考虑的是,县城里的同学大都来自农村,和他们在一起我能有更多朋友,兴许整个人的状态会好一些。
高中班级文艺晚会的合影,最中间的是我。
三年后,我在县里的高中参加了高考,结果成绩并不理想,数学才得50多分,只有平时的一半。看到结果我整个人愣了,闷闷不乐地回到家里。爷爷拄着拐棍走到我面前,听了我的成绩,他说考不上大学也不要紧的,还有很多事情可以做。不行的话,就去读个专科。
一听这句话,我眼泪直接就下来了,觉得太对不起他老人家。从小到大,对我影响最大的人就是爷爷。他当年是镇上唯一一个考上中学的人,后来在镇里当老师,教了一辈子书。但他从不要求我争第一名,只叮嘱我要上进,经常对我说:每天晚上睡觉之前要反思一下,如果今天有做错事,就把枕头垫高一点,不要睡那么早。
我小时候和爷爷奶奶的合影,他们俩都很疼我。
我对自己的高考成绩很不满意,决定再复读一年。好在成绩过了二本线,复读那年学校没有收学费。第二次高考出成绩的时候,我发现自己不仅过了一本线,还超出好几十分,在全校排第15名。我当时正在外面,激动得原地蹦了起来,挨个给家人打电话,报告这个好消息。
高中之前,我没怎么离开过柳州,所以填志愿的时候首选了几千公里外的吉林大学,当时没考虑太多,只希望能去远一点的地方看看世界。
2011年9月,我正式来到吉林大学法学系报道,这是在宿舍。
进入大学之后,我心里那根绷紧的弦一下子松了。身边很多同学都来自农村,不论大家在哪里出生,都是靠努力来到了同一个地方。大学生活是快乐的,我丢掉了以往那种自卑的包袱,天天待在球场里,有时候玩得都忘记了上课。
刚开始,我也想着做一些兼职。我去发过传单,还和同学去工地里卖过力气,后来发现这些工作都不怎么赚钱。那阵子,我家里的经济状况也好转了。村里有人学会了葡萄种植技术,大家纷纷效仿,相比于之前的豆子、玉米,葡萄的收益高了很多。
在学习压力和经济压力没那么大的情况下,我度过了无忧无虑的三年。转眼间,临近毕业季,大家都开始为未来做打算。我计划考刑法方向的研究生,毕业后回广西做律师,那阵子一直在忙着复习考研资料。
有一天,我正在宿舍里看书,室友屁颠颠跑过来:峰哥,你们柳州银行来这边招聘呢,你要不要去看看?一听是家乡的银行,我马上过去试了一下。同场面试的有十多人,但我已经完全摆脱了自卑的状态,一点不紧张,很顺利地通过了。招聘方看我是985的学生也很重视,签实习合约的时候,柳州银行的领导鼓励我说:你先去基层锻炼几年,熟悉一下业务,过两年给你一个支行行长做。
我的大学毕业证书,985的名头是一块很好的敲门砖。
于是我放弃了考研,先到柳州银行实习一个月,准备实习结束后签正式入职合同。在银行工作的那段时间,我每天起床就要面对一堆钱,还不是自己的,突然觉得这也没什么意思。面对承诺中的美好前程,我开始思考这到底是不是我想要的生活。最终,我还是决定放弃这个不错的offer。
从银行辞职后,我有段时间待在姐夫的茶馆里帮客人泡茶。来的客人大都是老板,我经常听他们谈生意,觉得创业人士也挺令人羡慕的。人们都说“学而优则仕”,但我小时候最羡慕的,就是邻居里那些做生意赚了大钱的人,看他们住进大房子,买了豪车。这些年,这种羡慕和欲望一直在我心里蔓延。我当时就想,不如自己也试一下创业吧。
创业做什么呢?这个问题我想了几个月。姐夫店里有位阿姨专门做养生餐,她的手艺很好,很受客人欢迎,我便找到她拜师学做菜。那是2016年,柳州的外卖生意还不多。我粗略计算了一下,外卖每单利润在50%左右,感觉有赚头,于是拉上那位阿姨合伙创业,双方约定收入对半分。
我建了一个几百人的群,积累了一些客户,主要是在医院的工作人员,他们都通过微信提前下单,把想吃的菜发给我,我们这边做好了直接送过去。刚开始,一单可以赚七块钱左右,平均每天可以卖五六十单,最多一天卖了150单。有时候忙不过来,我还会喊朋友来帮忙送餐。
我们当时制作的外卖,一盒卖十几块钱。
那时候美团刚刚兴起不久,他们来发展商户,问我要不要商业入驻。我觉得不划算,客户还是留在自己手里利润高一点。但是到后期,我发现自己的规模没办法扩大了。如果再请一个厨师,成本太高了,实在划不来。我开始考虑离开市里,回到县城开拓新市场。
回县城之后依然很辛苦。哪怕是冬天最冷的时候,我每天早上还是要四点多起床去农贸市场采购,一直忙到中午十二点多,配送完中餐才能回去休息。一个月下来也就赚五六千,坚持三个多月还没变化,只能先关门了。
尽管心有不甘,迫于没有收入,我觉得还是先找一份工作比较好。一直找了几个月,始终没找到合适的,最后我决定和姐姐一起考公务员。我们在培训机构上了两个礼拜的课,紧接着就去参加笔试和面试。没想到出结果的那天,我们两个竟然都榜上有名!
我特意买了挂鞭炮,家人还张罗着摆了十几桌酒席,在村里引起不小的轰动。因为大部分村民们都认为当公务员是无上光荣,我爸妈走到哪里都有人说恭喜。
入职后配发给我的制服,帽子上镶着国徽。
就这样,我成了市工商行政管理局的一名科员,平时在经济检查支队办案,负责抓工商违法行为,比如违反广告法、不正当竞争法、商标法。我本科的时候学过法理学,工作内容对我来说也不陌生,只要熟悉一下法条,分析违法行为,认定事实,找齐证据,该处罚商户就可以处罚了。
队里的氛围很好,大家都很认真地工作、办案。我每个月工资3000多元,而柳州的房价平均每平米8000元左右,可见收入并不高,但它至少是一份拿得上台面的公务员工作。那时候,我以为日子会这样一直安安稳稳地过下去。
我在工商系统就职时的证件。
转折出现在2019年。当时有个朋友找我借钱。他说有一个很好的投资机会,收益非常高。恰好我们家也因为种葡萄赚了一点钱,我把家里的钱全部拿出来,又借了一些,总共拿给他80多万。
家里原本有一套商品房,在房贷几乎都快还完的时候,我把这套房子也卖了去投资,幻想着用投资挣的钱再买一套。但我没想到朋友投资的是不合法的网贷公司,后面的故事想必大家都在新闻上看过了。随着国家加强对金融市场的管控,我们的钱打了水漂。朋友一共投资2000多万,还不上钱便跑路了。我用各种方式凑给他的80多万,损失也只能自己担。
算上月供,我平均每个月要还两万多的贷款。父母和姐姐帮我付了一部分钱,不过以我做公务员的收入,还是很难在短时间内还清这么多钱。压力之下,我只好辞职,想找点挣钱快的门路还债。
2020年初,我看到vlog特别火,就买了一些装备打算做旅拍博主,一方面为了赚钱,另一方面也是希望能有更大的自由做自己喜欢的事。没想到不久后新冠疫情来了,哪里都去不了。
我每天都能收到十几通催债电话,整个人处于一种非常崩溃的状态,电话会一直提醒我:你要还债。为了挣钱,我尝试过直播卖螺狮粉,也做自媒体剪片子,最后都没赚到钱。
我在直播卖螺狮粉,无奈市场上价格战太激烈,拼不过同行。
已经快要穷途末路的时候,之前一个做快餐的兄弟问我:你要不要去杀猪?他说杀猪一天起码能赚几百块,好的时候有一千多。我好歹是个名牌大学毕业的大学生,以前从没想自己会做这种工作。但人是会变的,为了生存,我决定跟他去学杀猪、卖猪肉。
第一次去屠宰场是在夜里两点,空气中飘着难闻的血腥味,我站在旁边,亲眼目睹一排猪被挂起来。屠夫一刀子下去,血立马喷溅出来,看得我一阵反胃,实在不忍直视。屠宰场的工作人员处理完后,我要尽快过去挑肉,摸摸猪身上,看肥肉多不多,是不是结实。
我还要学习刮毛,学习如何剔骨头,如何割肉,这些都是门道。刚开始剔骨的时候,别人十多分钟就能完成,我可能要花一个小时,甚至产生了严重的自我怀疑,觉得自己什么事都做不成。
在屠宰场里,我还遇到了一些村里的熟人。年纪大一点的见到我都直摇头,说我放着好好的公务员不做,非要出来杀猪卖肉。年纪轻的总爱说几句玩笑话调侃我。刚开始我心里也挺不是滋味,毕竟努力读书这么多年,我原以为会过上不一样的生活,最后却又回到了和他们一样的生活。后来也慢慢不在意了,对我来说,赚钱还债才是最重要的事情,哪有心思管别的呢?
刚开始去屠宰场,我都要专门挑身旧衣服,一旦有猪血溅到了身上,我会立马回家换衣服。时间久了以后,我也不挑衣服了,随便穿一件,杀猪、卖肉都穿同一件。有时候朋友叫我吃宵夜,我也不换衣服,身上总是一股猪肉味,上面可能还沾着猪毛,朋友们也都习以为常了。
学了一个月之后,我在家附近找了个门店,这是猪肉铺开张的照片。
柳州的屠宰场规定下午不能杀猪,所以大家都是凌晨杀,早上卖。夏天又是肉类行业的淡季,一开始,早上的肉一直卖到晚上都卖不完,搞得我非常焦虑。
后来我就改变策略,早上不和大家一起竞争,先开车去别的城市的屠宰场,等到下午四点钟再拿去菜市场卖。下午别人家的猪肉都不太新鲜了,我的一看就很新鲜,自然好卖。
我用来拉肉的二手铃木,已经跑了14万公里,6000块买的。
我现在每天的生活节奏就是:三点钟起床,去屠宰场选猪,剔骨头、割肉,拿到菜市场去卖。下午要开一个多小时的车到邻市的屠宰场,买好肉之后赶回柳州再卖一场。这样下来,别人一天只能卖一场,我能卖两场,收入可以翻倍。
一头猪的成本是两千多块,卖一头猪可以赚大几百,一个月收入算下来有三万多。我希望能用一天的时间把之前做公务员一个月的工资赚了,代价是每天只能睡三四个小时,非常累。我有时候都和朋友开玩笑说,希望自己还能活到38岁。
每天都忙得晕头转向的,我偶尔也会不小心切到手指。
我克服了自己的内心,却没办法改变外界的眼光。周围总有人说我傻,在大家看来,一个985大学出来的毕业生,放弃了银行、公务员这些体面工作,跑来菜市场卖猪肉,真是想不通。
我投资失败的事其实只有一些朋友知道,至于辞职后去卖猪肉,也是瞒了一年后才敢告诉父母,他们刚开始非常生气,说“别人挤破了头想要的工作,你却一点都不珍惜!”好在后来,爸妈和姐姐们也都慢慢理解了。
我自己倒觉得,这段卖猪肉的经历极大丰富了我的人生体验。来到菜市场我才发现,这里的每个人都非常努力。之前在大学,包括在体制内的时候,我都有点懒。坐在菜市场里,我反思了很多,明白只有勤快才能赚到钱。
我租的门面房,可以在里面卖,也可以在市场摆摊位。
我很早就听过北大才子陆步轩卖猪肉的故事,他从北大中文系毕业,下海经商,成为"眼镜肉店"的老板,还开办了“屠夫学校”,出了一本《猪肉营销学》的书。
他曾经受邀回到母校演讲,觉得自己给母校丢了脸、抹了黑。但北大的校长却说:北大学生可以做国家主席,可以做科学家,也可以卖猪肉。这个故事一直在激励我。陆步轩可以卖猪肉,我也可以。或许我未来能开两家店,也可能开十家,甚至做到上市。我也要对得起自己的学校。
我经常发朋友圈,和大家分享今天猪肉卖得怎么样,从不屏蔽任何人。有一些以前的同学看到朋友圈会很惊讶,他们大都成了律师、商务精英,非常不理解我的选择。但生活永远是自己的,自己面临着什么样的压力,别人不会懂。
我和媳妇儿子一起在店门口守摊。
现在,我给自己的定位是创业者,而不单纯是个卖猪肉的小商贩。我从小就想经商,这次尝试也是靠近梦想的机会。下一步,我打算发展猪肉的周边产品,做深加工。比如今年冬天,我就准备做一些灌肠和腊肉之类的产品延伸产业链,未来也会尝试做电商,面向全国市场。
这已经是我第二次创业了,相比第一次,我的心态更沉稳,不会只盯着每天的盈亏,如果有一点不赚钱就马上放弃。我会把时间轴拉长,坚持得更久一些。我不再幻想一步成功,知道要先把能做的事情做好——至少两年内,我要把债务全部还完。
我也很害怕失败,害怕无法给家庭提供有保障的生活。不过我还年轻,那些冷眼和嘲笑都无所谓,我相信自己卖猪肉也可以成功,之前失去的都会再拿回来。
(*注:本文由廖立峰口述整理而成,文中照片由廖立峰本人提供)
-THE END-
============================================
上万的相机和十块的发卡,支教老师购物车里藏着生活真相

支教老师的秘密,
都藏在购物车里
两间土房,40多个小孩,是广州人刘建华刚到凉山州依惹村小学时看到的所有。
2014年2月,辞掉工作想完成大学时支教梦的刘建华,从中国最发达的城市之一广州市,来到四川省凉山州美姑县尔其乡依惹村的村小,进行为期一年的支教。
原计划只支教一年,但令他没有想到的是,一年又一年,之后他竟在这里选择陪山区孩子度过了8个春秋。小山村的一草一木与依惹村小的学生们,成为他生命中不可缺少的部分。

“不是孩子们离不开我,是我离不开这群孩子”,很多支教老师同刘建华一样都说出了这句话。
是什么让这些支教在西南边陲或是东北边境的老师们,愿意领着微薄补贴扎根乡野?是什么让这些从大城市来的老师们甘愿“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如果是谈教育理想太过宏大,我们在几位老师的购物车里,发现了他们的一些故事与秘密……
一
一把尤克里里,
重塑山区孩子的自信
开学第一天,升入中学的曲沙在新学校自我介绍时,演奏了一段尤克里里。在大凉山里的这所中学,很多同学和老师没见过也没听过尤克里里的表演。大家惊讶同为山区孩子的曲沙,为什么会弹奏这么好听的乐器?
课间时,很多人凑到曲沙身边,好奇地想摸摸这把尤克里里,这也让他很快成为新班级里最受欢迎的同学之一。

手中的尤克里里是曲沙在依惹村小学作为优秀毕业生时得到的奖励,而他在村小学习尤克里里,也有一年多光景。
依惹村小学支教老师刘建华与冯磊,共同出资为学校的优秀毕业生购买了10把尤克里里。

他们在放学后无偿为孩子们教授尤克里里已有三年时间。然而最开始时,这个让城里小孩羡慕不已的免费兴趣班,却也遇到一些阻力。
“有些家长就不愿意啊,觉得学乐器太浪费时间,耽误孩子学习。”刘建华努力说服这些家长。兴趣班是老师用课外时间教学,不会影响孩子学习。同时孩子拥有一项兴趣爱好,可以更好的打开思维。
“后来这位家长的女儿,考了我们当地很好的中学,成绩没落下,其他也得到很好成长。”刘建华自豪地说。在带孩子们到外地演出时,拥有一项特长让这群山区孩子和城市孩子同台表演时,丝毫不露怯。音乐帮他们交到朋友,也为他们树立自信。

如今在刘建华带领下的依惹村小学,不仅有了漂亮的校舍,还开拓出一片农场。刘建华买了一些种子,他希望孩子通过在农场的播种,去观察植物生长,去体会劳动的快乐与付出后的收获。

“除了课本上的东西,我觉得更应该立志乡土,让孩子热爱这片土地,赋予种植上更深层面和生命方面的思考,去做一些乡土教育的尝试。”

刘建华的努力与付出,让他在2018年获得马云乡村教师奖。来自社会的认可,也让原本不理解他的父母,开始认同他。
刘建华今年35岁了,他觉得自己到了一定的年龄,路会越走越坚定。“我知道待在这里,会失去某些东西,但我选择接受。”
虽然支教的收入不高,但他还会把很多钱用到学校和孩子身上,“学校是我的家,孩子是我的家人。能陪伴他们成长就是很幸福的一件事情。”
二
体育,改变村小命运
把学校当家的还有齐齐哈尔的扎龙中心学校校长李全。一年365天,几乎有350多天他都待在校园。
学校里的足球队队员是他最放心不下的,除了上学,训练吃饭休息他们几乎都在一起。

扎龙中心学校足球队
坐落于齐齐哈尔扎龙湿地边上的扎龙中心学校,学生绝大多数是单亲家庭的子女和留守儿童。在解放战争时期扎龙曾是远近闻名的匪窝,民风彪悍,轻视文教,常发生斗殴。2007年李全接手担任校长时,学校里的孩子逃课辍学是常有的事,再之后便是混社会。
“整这支足球队的目的很简单,孩子不念书年纪又这么小,我就是把那些辍学‘混社会’的娃儿们提溜回来,圈到我周围跟我一起玩。把那些还不懂事儿正在往歪路上走的孩子拽一拽”李全说,还有一个现实原因是因为足球的设备门槛最低,“在我们这样什么条件都没有的学校,选择足球是最好的。”
“20个足球,35双足球鞋,66套足球服,120双足球袜……”

在李全这些年长长一串的购物车记录里,满满都是和足球相关的一些物品。在球队没踢到全省第一,没有奖金与关注的前几年里,球队所用物品和球员比赛吃住所花的钱都是由他个人承担。
李全带着这群差点辍学的“问题学生”组成的足球队,在2014年拿到了全省校园足球联赛的冠军。而后又代表黑龙江省,获得一个全国第三,两个全国八强,共培养出近30名国家一级运动员,也让扎龙中心学校从一个差点濒临倒闭没有太多人关注的乡村学校,一跃成为第一批国家级青少年足球试点校。

因为足球引来的关注,让原本因为校舍危房居无定所,甚至还曾一度租赁鸡窝的扎龙中心学校,“挣得”了现在这处耗费2000多万的新校区。人工草坪铺就的标准足球场,也让曾带孩子们在坑洼土地上踢球的李全感慨良多。
但最让他骄傲的是,因为这些年球队踢出的成绩,扎龙中心学校成为齐齐哈尔市几所重点高中的体育生源供应地。最早那批踢球的孩子,有几个考进如大连理工这样的重点大学,一本的也有一半,剩下的也都考进二本,“没有考不上大学的。”
靠体育改变农村孩子命运的,除了“足球校长”之外,江西麻田中心学校(以下简称“麻小”)的朱志辉校长,便是用摔跤将山里孩子带出一条好出路。

朱志辉和孩子们在训练中
1996年从体校毕业的朱志辉刚到学校任教时,学校里都没正儿八经的体育老师。“都是由语文或者其他学科的老师兼任,发个球拍让孩子自己玩玩就行。”
农村娃通过考学出人头地,其实并不容易。朱志辉希望用自己的例子,告诉家长们,练体育可以让孩子拥有拼搏精神,获得像他这样令人羡慕的教职岗位。
他坚持普及摔跤等体育项目,“摔跤能锻炼抗压能力,也能让强身健体!”由于朱志辉的努力,麻小成为远近闻名的“摔跤学校”,14年间,这所村小走出了上百位摔跤运动员,不少人选入省、市一级的体校,还有进入国家队的。学生中获得摔跤奖牌的,不胜枚举。
作为教练,朱志辉曾一度执着于奖牌,“没有教练不期待队员可以获得金牌看着国旗升起吧”,他笑着对我说。但在麻小渐渐有了名气,甚至校园里还建成一个承办省一级比赛的摔跤馆后,朱志辉不再过于强调培养摔跤冠军,“孩子们的兴趣与天赋是多样的,摔跤只是运动的一个载体,培养孩子们终身参与体育的兴趣。”
早些年间购物车里的护具、摔跤垫,现在学校已经有了更为标准化的采买。但他的购物车里,还是会有很多跟体育相关的物品,比如给学校体育老师看的运动服,比如想给学校买的篮球架等等。

朱志辉的办公室里挂了一幅写有“积善成德”几个字的书法。“我觉得做教育就是一件积德的事情,把注意力放在孩子们身上,可以克服自已一些时候的委屈和迷茫。”
三
一个九五后男生
购物车里的粉色发夹
今年22岁的老师艾豪,最近就有点迷茫。在同龄人工作收入几千上万的时候,他每个月拿着几百元的微薄补贴,不停被家里人催促找一份有稳定收入的工作。
艾豪在2019年毕业后,就来到凉山州做支教老师。除了在侯古莫乡瓦尔觉村爱慕小学做四年级数学老师外,还担任学前班和学校教务德育等工作。

本科学工程造价的他“觉得支教这事不错”,带着奉献爱心和一些逃避进入社会的心态,来到大凉山成为了“艾老师”。
他笑了笑说:“支教这事上瘾”。
一开始抱着试一下的心态,觉得大不了就离开的艾豪,慢慢和学生与村民建立了一种情感。这个20出头的男生,一期又一期的续约支教时间,陪着孩子们成长,是学生们的大家长。
最开始带学前班的艾豪没经验,买了很多相关的书去学习。但他购物车里最多的,是小女孩戴的头饰与发夹。艾豪用这些作为给学生的小奖品,有时加入一些小玩具。
去年他所带的班里有一个孩子的期末成绩非常好,不仅是年级第一更是全乡第一。他用每月补贴的钱给这个孩子奖励了双旱冰鞋。

“农村娱乐活动少,旱冰鞋可以让孩子得到锻炼也不至于沉迷上瘾。”作为男老师的艾豪心思无比细腻。除他之外,有位男同事也自费买了灯串挂在校园里,这样晚上学生去厕所时不会黑的让人害怕。
“把学校装扮的像农家乐一样”,艾豪开玩笑说。学校是支教老师的家,他们伴孩子长大。
噶勒爱慕小学校长贺珍珍觉得,不止是他们支教老师陪孩子长大,“是当地的孩子教会我更多的事情。”
比艾豪只大三岁的她,也是大学一毕业就来到当地成为一名支教老师。
贺珍珍很喜欢孩子们,手机里拍了好多孩子们的照片,冲洗出来贴到班级和校园里。


“我一学期基本要拍几千张照片,会打印出来些,孩子们也很喜欢看我记录的一些他们的精彩瞬间。”
为了更好的记录,她在购物车里加入了一台相机,打算攒够钱后再买。除此之外,药品与创可贴,也是她购物车里的常见物品。

农村小孩没有太多安全意识,总会有一些磕绊受伤。有些不敢告诉父母,有些告诉父母了也随便潦草解决,所以很多当地孩子受伤了不会哭闹和做处理,自己一人把疼痛扛过去。
令贺珍珍印象深刻的是一位四年级学生回家路上摔倒,留下好长一条流血的伤口。“她回家没告诉大人,还忍痛给年纪更小的弟弟妹妹们做好了饭,直到第二天上学伤口才被支教老师们发现做处理。”
贺珍珍好心疼这样的孩子,在她支教期间,不厌其烦的教孩子们一些健康知识,教导他们如有受伤应该怎么处理。“我们无法陪伴孩子一生,但可以教会他们一些东西。”
她不觉得物质条件的悬殊,使得大山里的孩子比外面城市的孩子差多少。“我们这里的小孩,过得真的很快乐。”
从东北到了西南,我们和五位老师聊完之后看到了支教老师们的生活真相。这个世界从来就不存在什么个人英雄主义,只有一群普通人看清生活之后依然热爱生活,深入乡村教育之苦却处之坦然,老师们保持着热爱的平凡。
购物车里的东西有贵到老师不敢买的相机,也有单价极低的发卡,它们便是老师们每日的生活,平常,却不平凡。平淡,却分外认真。
作者 婉婉 | 内容编辑 程渔亮 | 微信编辑 卷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