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胡润研究院的报告,中国拥有600万资产的家庭的总财富已经达到125万亿人民币,是中国年国内生产总值的1.5倍,其中大陆占80%。在中国大陆,每940人中有一个是百万富翁,每14000人中有一个是亿万富翁。
截至2017年1月1日,中国拥有600万资产的家庭数量已达到460万,而中国家庭总数为4.3亿。
据胡润研究院称,拥有600万资产的家庭可以被称为富裕家庭,这意味着中国富裕家庭的比例约为1%。
按照温饱标准,中国仍有10亿人年收入不足10万元,约有400万人年收入超过300万元。
我们经常谈论的“二八法则”在社会上实际上是“一九”甚至更少。
不知道大家是否会出现一种感觉,就是感觉自己学习或者工作已经努力一段时间了,但是看到不到什么明显的变化或者质变上的提升,感觉自己只是把同样的事情重复了无数遍。
而且还会发现自己花费了大量时间精力呕心沥血才勉强完成的事情,身边的人跟吃饭一样简单地就完成了,而且做得很好。随后就怀疑起了人生。
开始产生自我否定的心理,认为自己是不是没天赋没能力,自己已经付出了这么多时间精力,还是没得到自己满意结果,之后就觉得自己这里不行,那里不行。从而丧失的上进心,躲在舒适区里守住自己的一亩三分地。
其实这种情况很可能是不懂得使用“二八定律”。
二八定律又名80/20定律、帕累托法则也叫巴莱特定律、朱伦法则、关键少数法则、不重要多数法则、最省力的法则、不平衡原则等,被广泛应用于社会学及企业管理学等。
二八定律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意大利经济学家帕累托发现的。他认为,在任何一组东西中,最重要的只占其中一小部分,约20%,其余80%尽管是多数,却是次要的,因此又称二八定律。
这个定律覆盖面非常的广,几乎能应用到生活中的每一处。
比如:
20%的人,掌握着80%的财富。
20%的客户,带来了80%的利润。
20%的人身上集中了人类80%的智慧。
20%的商品,占据了店铺80%销量。
学会应用“二八定律”,你将获得比其他人更多的收获,节省更多的时间精力,做事情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1.方向比努力重要
有很多职场新人刚进公司,为同事领导端茶、倒水、打扫卫生、打印文件、帮同事点外卖,认为自己为公司付出了很多。比谁都勤奋,比谁做的都多。
但残忍的是,当升职加薪的机会来临时,公司领导往往选择并不是你,领导的选择往往是能在重要时刻解决关键问题的人,更残忍的是这位人选可能平常在公司还喜欢摸鱼偷懒。
但是不好意思,别人就胜在自己的能力很难被替代,拥有解决核心问题的能力。
在职场里有很多人,遇到挫折后往往会急于用勤奋来掩饰自己的失败。而不是停下来认真看看你勤奋的方向。
遇到挫折时,我们应该停下来复盘总结问题,就像调整好船舵的方向一样,然后再重新起航。
持续的努力勤奋是达成目标必不可少的因素,但仅仅是勤奋,结果并不会如你所愿。
方向错了再努力也是白搭,生活中有很多人觉得自己每天过的忙碌充实的,但却收效甚微。
我们应该把方向对准那20%的重要事情中去,而不是任劳任怨地为同事领导干杂活。
一个人若是没有确定航行的目标,任何风向对他都不是顺风。
2.做好重要但不紧急的事
时间“四象限”法是美国的管理学家科维提出的一个时间管理的理论,把工作按照重要和紧急两个不同的程度进行了划分,基本上可以分为四个“象限”:既紧急又重要(如客户投诉、即将到期的任务、财务危机等)、重要但不紧急(如建立人际关系、人员培训、制订防范措施等)、紧急但不重要(如电话铃声、不速之客、部门会议等)、既不紧急也不重要(如上网、闲谈、邮件、写博客等)。
紧急但不重要的事和不紧急也不重要的事暂且不谈,这里要说的是重要又紧急的事和重要但不紧急的事。
重要又紧急的事比如领导交代的任务快到截止时间、身体健康受到威胁不得不去医院、碰到难应付的客户等。
之所以会产生重要又紧急的事,有很大一部分原因都是从重要但不紧急的事情转变而来的,所以我们应该把精力放在重要但不紧急的事情上。
例如平时注意身体健康就不会导致不得不去医院,工作上的问题提前做好准备,就不会面临因截止时间到来所产生的紧迫感。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要把80%的精力去处理那20%重要但不紧急事情上,剩下的那80%的鸡毛蒜皮小事用20%的精力去应付就足够了。
我们要把有限的精力,用在做有意义的事情上!
时间是这个世界上最公平的东西,我们可以把二八定律实施到生活的每一处,把自己的生活节奏调整到满意的状态,以保证有旺盛的精力和节省下来的时间,去完成自己想去做、值得去做的事。
正如达尔文说过的“敢于浪费哪怕一个钟头时间的人,说明他还不懂得珍惜生命的全部价值。”
与君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