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日子,鬼日子。

这样的鬼日子,我怎么过都过不够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骚客文艺 Author 余一

Image

【浪迹尚为客】35×35 纸本水墨|河夫作品(已在微店出售,阅读原文可进)

 

 

 
 

农历七月,我会继续整理发过又消失的笔记故事,尽量坚持日更,沟通阴阳两界。毕竟,本号叫现代聊斋。今天这篇,原发骚客文艺,授权转载,改了又改。

 
 

 

 

恐怕很多人跟我一样,从小接受的信息是,人死后就被关在地狱里,永远过着暗无天日牛马不如的生活,就像今天的资本主义世界。

 

昨天这篇《得知阴间真相时,我想死的心都有了》,提供了鬼日子的另一种可能,关键词:自由。截止到现在,有138个赞,这说明吾道不孤,至少有137人跟我想的一样。

 

当然也有人怀疑,鬼日子是否你说的这么美,可别误导。

 

我们再来看,纪晓岚在他的《阅微草堂笔记》中又是怎么说的。

 

故事是一个叫王昆霞的道士讲给纪晓岚听的。王昆霞真有其人,身为道士,是不少当朝官员的座上宾,除了跟纪晓岚熟,乾隆的大臣、诗人查礼也给他写过诗,后面再说。

 

王道士说,某年初秋,他到嘉兴玩,天气舒爽,一时兴起就到南湖边散步。不知不觉走到偏僻之处,发现一座荒废的园林,应该是前朝哪位官宦人家的宅邸,园中修竹枯树,野草丛生,走着走着,有点困了,正打哈欠呢,突然一个古装打扮的男子出现在跟前,向他深深作揖,说:“荒僻之地,难得能见到如此高人,我心足矣。请先生不要因为我是异类而不搭理我。”

 

王道士知道,这是见鬼了。他也不怕,一来他是道士,本就有为人民捉鬼的义务;二来,这鬼的扮相挺儒雅的,不像那种会害人的恶鬼……就回了个礼,说:“兄台高姓大名,怎会在此闲逛?”

 

鬼说:“我叫张湜shí,老家是湖南耒lěi阳的,元末乱世之中流落到此,死后就地埋葬。因为贪慕江南好风光,也不想再回去。你看这园子,前前后后换了十几位主人,只有我一直很舒服地呆着。”

 

王道士就奇了怪了,说:“人都是贪生怕死的,为什么你做鬼做得这么开心?”

 
 

鬼微微一笑,说出一通道理来:

 

“生死虽有不同,但性格决定命运,生前死后,我性格保持不变,星星还是那个星星,月亮也还是那个月亮,山也还是那座山哟,梁也还是那道梁……我的意思是说,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阴阳好时节……咦,怎么又唱上了。我的意思是说,这江南美景,人能见,鬼也能见;登高吟诗,人能做,鬼也能做。你说,鬼日子哪点比不上人生?更何况,那些幽深险峻的绝境,人去不了,鬼却心到魂到,还不用攒路费;那些空寂清绝的晦明幻变,人看不到,鬼却可以通宵赏玩。所以,很多时候,人生还是不如鬼日子的。”

 

王道士若有所悟,点点头:“嗯,听你这么一说,也挺有道理的,可惜世人……”

 

话没说完,鬼又接着说:“当然,生前身份不同,也会影响做鬼的心境。越是权贵豪绅,越贪生怕死,因为金山银山、一百多个情妇什么的,你一死,就啥都没有了。这种落差当然会让鬼郁闷,怎么还会有心情去游山玩水。所以他们也理解不了,像我们这些本来就身居山水之中的人,渔樵耕读,习惯了恬淡安适,没啥放不下的,生死两坦然,也就不会患得患失了。”

 

听到这里,王道士突然想起一个问题,说不对呀,六道轮回,各有主管神明,你怎么能如此逍遥自在呢?

 

鬼又笑了,说:“我们鬼分两种,一种是有求生欲的,一种是没有的。做鬼想求生,就像做人想求官,事事都要看别人脸色听别人命令;做鬼不求生,就像人淡泊名利,你都没有求生欲了,神明也不会强求,就可以随时来一次想走就走的旅行。”

 

王道士心服口服,由衷地说:“看来,先生心中那自由的世界,如此的清澈高远……嗐,怎么我也唱起歌来了,我的意思是说,如此悠游,您肯定写了不少好诗词,来一首?”

 

鬼说:“不瞒您说,兴之所至,也偶得一联半句的,但大多不成篇,再加上时过境迁,境迁心移,也就忘得七七八八了。最后还记得,能献丑向高人求教的,也就三五首而已。”

 

说着,鬼清了清嗓子,开始朗声吟诵起来:“残照下空山,暝色苍然合。”

 

王道士一听,哎呦不错哦,就鼓起掌来。鬼又接着朗诵下去:“黄叶……”刚吟了这俩字,突然一阵吵闹声传来,道士一下子惊醒,眼前什么鬼都没了,南湖上两船擦身而过,渔翁正用桨敲击船舷打招呼呢。

 

等到船过湖静,王昆霞意犹未尽,还想见那个清雅之鬼,但这一次,不管他怎么闭眼打盹,却是再也无法入梦了。

 
 

怎么样,这样的鬼日子,满满的全是诗和远方,完全不用纠结于“生活的压力和生命的尊严哪一个重要”,阳世间兴亡之苦,也丝毫影响不了阴间静好岁月,是不是很让人羡慕嫉妒恨?

 

话又说回来,如果真这么想,那就危险了。毕竟只是一篇笔记,有可能道士王昆霞真做过一个这样的梦,也有可能是他虚构给纪晓岚当素材的。前面说过,乾隆朝的大臣、也是诗人查礼,给王昆霞写过一首诗,就叫《赠王昆霞道士》:

 

Image

曾住齐云第几峰,何年北上寄游踪

名从白社吟中得,人在黄花冷处逢

垂老心情同野鹤,未衰筋力付孤筇

一囊斜挂秋风里,遍踏天涯访赤松

Image

 

不难品出,查礼诗中的王昆霞,是一个闲云野鹤、半人半仙的高人;全诗的意境,跟王昆霞梦中鬼描述的也差不离,都是诗和远方。

 

问题是,一个道士,能跟当朝权贵关系这么好,他能“清高”到哪儿去,着实要打个问号。说不好,也就是道长李一、大师王林一类,这些人,开口闭口也全是“放下”、“断舍离”什么的。

 

人在污浊之中,总还是要有些清明幻想的,真正对同流合污甘之如饴的人,毕竟还是少数。所以,王昆霞一边跟权贵眉来眼去,一边借鬼话来浇心中块垒,也在情理之中。那句话怎么说来着——梦想还是要有的,万一真死了呢。

 

最后,远方太远,咱再说一下诗。王昆霞梦中,鬼所吟的前两句,平仄不工,应该不是近体诗,而是五言古诗,意境也很套路,比查礼写给王昆霞的那首差多了。王昆霞听了两句就击节叫好,估计是出于礼貌,毕竟这是鬼扯的诗,要求别太高,保持点赞之交总没坏处。

 

当然,诗没吟完,难保后面没有佳句……鬼说,笔给你你来。

 

来就来,怕个鬼。平生第一次为鬼续诗,就按古体诗的路子来:

 

Image

残照下空山,暝色苍然合

黄叶锦灰堆,落霞连彩葛

醉月引箜篌,浪迹尚为客

阴阳两袖间,生死凭谁说

Image

 

其中,“浪迹尚为客”是宋词人吴文英的佳句,张湜兄见笑,方便上来找我喝两杯,我们把酒谈诗和远方。

 

最后给个忠告,投胎有风险,入世需谨慎。但既然生而为人,就要努力活出人样来,不用总羡慕鬼的生活。因为,那一天迟早会到来的,到时你也要小心,鬼的世界不仅有诗和远方,也有火海刀山。

 

所有跟帖: 

8月13日,河南鞏義受暴雨影響 -YMCK1025- 给 YMCK1025 发送悄悄话 (212 bytes) () 08/14/2021 postreply 09:40:07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