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运之路

来源: YMCK1025 2021-07-27 20:03:56 []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次 (95692 bytes)

超级黑马!奥地利数学学霸大神悄咪咪赢得奥运冠军!对手崩溃:完全低估了。

游遍英国 带你游遍英国 2021-07-26

 

话说,昨天东京奥运会上出现了一次乌龙事件。

 

在女子公路自行车比赛上,荷兰名将范弗勒滕冲过终点线时展开双臂,喜极而泣。

 

 

 

她还奔去和在终点线等待她的教练团队相拥,为自己“夺得冠军”而激动不已。

 

 

 

但是她的冠军梦只维持了短短几分钟。随后,她被告知其实她不是冠军,而是第二名。

 

她的助手告诉她,一名叫做安娜·基森霍夫的奥地利选手比她早1分15秒率先冲过了终点。

 

范弗洛滕转过身问她身边的队友:“安娜,谁啊?”,队友们面面相觑地表示:“不知道啊,没听说过”

 

谁也没料到,今年公路自行车的金牌得主居然是一位鲜有人知的奥地利选手。

 

 

 

大家都以为这次冠军得主很可能是上次夺冠的荷兰国家队的选手,但却爆出了这样的大冷门。

 

而且据悉,奥地利选手基森霍夫还是在没有团队,没有教练,自己孤身一人代表奥地利的情况下参加这次公路自行车比赛的。

 

然而就是这样的一匹黑马拿走了金牌,还以绝大领先优势甩开大部队,让第二名产生自己赢了的错觉。

 

基森霍夫也为奥地利赢得了自1896年以来的首枚自行车金牌。

 

 

 

 

然而在深入了解之后,人们才发现这位冠军的人生不简单啊,简直像是开了挂一样。

 

现年30岁的基森霍夫,其实并非一名职业选手,她甚至不属于任何一家俱乐部。

 

她除了是一名运动员之外,她本职工作其实是在洛桑联邦理工学院做数学博士后研究员,研究方向主要是非线性偏微分方程。

 

 

 

她不但拥有剑桥大学的数学硕士学位,还在西班牙加泰罗尼亚理工大学获得了应用数学博士学位。

 

 

 

她还会说5种语言,德语、英语、西班牙语、法语和加泰罗尼亚语,在不少学术报刊上发表过自己的论文....

 

 

 

所以这样的大神不仅是数学博士,还是奥运冠军,让人瞬间感受到了世界的参差。

 

感觉她的自我介绍可以改为:“我是运动员里学历最高的,又是数学博士里自行车踩得最好的,还是拿过奥运冠军的那种。”

 

 

 

事实上,她练习自行车还没满7年。在2014年前她都是铁人三项选手,但因伤无法长跑才转型成为一名自行车手。

 

而她成为自行车运动员也还没满4年。此前她都没有在国际大型比赛上有出众的成绩,所以在成为奥运冠军之前很多人都没听过她的名字。

 

在比赛前,基森霍夫从未被人看成是一个威胁,她的名字甚至没有出现在任何赛前强有力竞争者名单上。

 

她没有团队,教练,队友,平时完全靠自己自觉,在工作之外的时间训练。

 

 

 

从营养表、设备、再到训练计划,全部都是她自己一手操办,果然学霸就是不一样。

 

而平时训练的汗水也都没有白费,在2019年和2020年奥地利全国锦标赛上,她都以第一名的成绩完成比赛。

 

 

 

在为东京奥运会做准备的她即使没有教练和团队,但她自己一个人就是一个团队。

 

身体负责训练,而她的大脑则是充分利用了自己的专业知识,通过比对手更强的数学能力获得优势。

 

在比赛的一个月前,她还提前研究了东京的气温,还做了个热适应过程表。

 

这个模型看得网友一愣一愣的,数学博士参加奥运比赛原来是这样的画风....

 

 

 

但作为奥地利在公路自行车项目上唯一代表选手,基森霍夫从没想过要夺冠,她表示对她来说,能够拿到前25名已经是非常不错的成绩了。

 

何况这次参赛的还有4位自荷兰自行车名将,她们都是非常强的冠军人选,其中一名还是2016年里约奥运会冠军得主的安娜·德布雷亨。

 

 

 

本届比赛女子组公里赛全程137公里,爬坡路段高达2692米,难度十足。

 

 

 

还没开始比赛前,美国选手科林·里维拉就表示:“这会是一场艰难的比赛。”

 

“虽然女子组不用爬富士山,但是我们同样需要完成2600多米的爬升,这相当多了。

 

酷热的天气也将会是重要的影响因素。前60公里是平均坡度3%的缓上,但是这只是一连串上坡中的一部分。

 

而最后等待我们的将会是一片高地,之后再爬一个坡才能下坡到达赛车场。”

 

公路自行车项目考验选手的不仅是速度的比拼,还是一场十足的耐力赛,

 

 

 

而且还要在平均高达33摄氏度的温热天气下进行比赛,对每位运动员来说都是巨大的考验。

 

所以说能够完成比赛已经是非常厉害了。女子组参赛人数一共为67人,最终有约三分之一的选手没能完成比赛

 

但是基森霍夫就像一匹黑马一样。从比赛一开始,她就发起了突围,和其他四名分别来自南非、纳米比亚、以色列和波兰选手和大部队拉开了10多分钟的差距。

 

 

 

而刚骑了40多公里,还没开始爬坡时,就有两名女选手难以坚持,推车走下赛道。

 

此时基森霍夫依然处于领先的车队之中。但是她还是不能松懈,因为其他选手还在其后时刻准备发力进攻。

 

进入爬坡段,领骑的人数开始分化。而距离终点72公里时,银牌得主范弗洛滕还在比赛中摔倒了,然后爬起来和队友沃勒琳一起发力尝试摆脱大部队。

 

 

 

但是由于基森霍夫速度实在太快,以至于后来挤在大部队前面的荷兰选手们都看不到她的背影,还以为前面没有人了。

 

在距离终点25公里时,范弗洛滕开始发力,向终点冲刺,看到前方没有人,她还以为这个冠军已经非她莫属了。

 

所以才会出现文中开头“庆祝自己夺冠”的乌龙一幕。

 

 

 

但殊不知,基森霍夫在距离终点40多公里的地方就已经把其余的人全都甩在后面,并且以3小时52分45秒的成绩完成比赛。

 

就连基森霍夫自己也不敢相信她居然是第一名。

 

 

 

“我感觉不可思议,简直不敢相信。甚至当我冲过终点线时,我都觉得,现在结束了吗?我还得继续骑吗?

 

难以置信。我只是想到达终点。我已经完全感受不到我的腿的存在了,我这辈子从来没有如此把自己放空过。我几乎不能再踩踏板了,感觉腿上的能量已经为零。”

 

 

 

这么传奇的奥运冠军真的太让人振奋了,数学博士、奥运冠军,这两个看起来不可思议的身份却在她身上完美结合了。

 

最后,恭喜奥地利选手基森霍夫获得金牌!

 

 

 

 

 

Ref

https://www.cnn.com/2021/07/25/sport/anna-kiesenhofer-annemiek-van-vleuten-tokyo-2020-spt-intl/index.html

https://sports.yahoo.com/olympics-cyclist-road-race-anna-kiesenhofer-van-vleuten-gold-medal-100741168.html

https://www.reuters.com/article/us-olympics-2020-crd-anna-idUSKBN2EV0DE

https://en.wikipedia.org/wiki/Anna_Kiesenhofer

 

 
 

收藏

 

=============================================================

 

 

奇米娅出走以后——伊朗难民女选手的奥运之旅

小世儿 世界说 2021-07-27

 

在7月25日的女子跆拳道57公斤级铜牌赛中,难民代表团的伊朗裔女选手奇米娅-阿里扎德被土耳其选手逆转,与奖牌失之交臂,这是奥运会难民队自2016年成立以来距离奖牌最近的一次。 

 

2016年里约奥运会上,年仅18岁的奇米娅曾为伊朗代表队夺取铜牌,一时间被捧为国民英雄,各地都竖起了她的广告牌。后来她在2020年初来到德国申请政治避难,并以难民身份参加本届奥运。

 

之后,她便遭到伊朗官方媒体全面封杀,却在东京奥运首轮比赛中碰巧对上了伊朗队员,伊朗媒体还是不得不给予报道,但无论是解说还是文字报道中,都避免提及“奇米娅”的名字,只称呼她为“对手”或者“对方”。

 

● 奇米娅阿里扎德(左)在比赛首轮遭遇伊朗同胞 / 比赛截图

 

最终,奇米娅轻松击败自己当年的师妹娜西德-吉娅妮,顺利晋级。

 

赛后,按照本国政府宗教规定佩戴头巾的伊朗队女教练给了摘掉头盔后任由头发自由散落的奇米娅一个大大的拥抱,并亲吻了她的面颊。社交媒体上,一向以激进民族主义著称的伊朗体育观众非但没有因为奇米娅 “背叛反噬”、“踩着同胞晋级”而愤怒,反而为她献上取得佳绩的祝福。奇米娅在第二轮击败卫冕冠军、英国选手琼斯后,不少伊朗网民甚至把她封为“当代奥图萨”(奥图萨是波斯帝国创立者居鲁士大帝的女儿,曾为维护帝国稳定作出了重大贡献),期待她在奥运赛场上能继续为波斯民族赢得骄傲。

 

为何奇米娅能在“叛逃”之后,依然得到伊朗民众的喜爱和支持?

 

奇米娅出走德国后,曾经对媒体透露过自己选择政治避难的原因,一是在伊朗尤其是政府下的体育部门男性对女性的性侵害已经成为制度性的现实,二是她对被强制要求穿戴宗教服饰佩戴头巾强烈不满,认为这会给运动员的心理和竞技状态带来负面影响。

 

奇米娅与丈夫在国外 / 奇米娅的个人社交媒体

 

对于第一点,奇米娅出于个人隐私,并没有展开细说。但流亡美国的女权主义者马西-阿琳内嘉德自曝的个人经历却可让人窥见伊朗体制内性别压迫和歧视的冰山一角。20年前她担任伊朗议会记者工作时曾拿到某议员金融腐败的直接证据,并通过报道公之于众。结果,伊朗政客们先声称她通过当腐败议员的情妇,在床上窃得证据。阿琳内嘉德矢口否认后,政客和宗教舆论又质疑她“是同性恋需要看心理医生” “肯定被人强奸过所以仇恨体制”。后来阿琳内嘉德前往美国,谈及部分伊朗体制内人士的精神状态:“他们总是以为男性聪明绝顶做事滴水不漏,总是以为女人愚蠢无能只能通过身体才能获取一席之地。”

 

体制顶层的政界尚且如此,中下层体育界的情况可想而知。

 

关于第二点,由于伊斯兰教规定女性不能在公开场合露出头发和身体甚至身体的线条,诸如体操泳、跳水等项目基本与伊朗女运动员无缘,而各种竞技性球类比赛项目,宗教服饰也极大限制了女性身体活动性。加上缺乏国家政策和资本鼓励,伊朗女性选手陷入成绩糟糕-人才匮乏的恶性循环。

 

伊朗德黑兰健身房教练莫森认为,伊朗人体质兼具东方的柔韧和西方的强壮,具有很强的运动天赋,所以伊朗男排男足能在国际舞台上有出色表现,“如果放开对女运动员的种种限制,我不敢说伊朗女排能成为世界第一,但绝对不输任何亚洲强队。”

 

能让伊朗女性自由选择的竞技体育类别,只剩下少量诸如射击这种不易被宗教服饰干扰成绩或诸如击剑这样全身裹得严严实实的项目,伊朗女性才被鼓励参加,也能不时在国际比赛上取得好成绩。

 

奇米娅的跆拳道项目则算是个擦边球——比赛服装宽松,胸部有遮挡,头盔又可以遮住头发,恰好避开了伊斯兰教对女运动员衣着的种种红线。同时,跆拳道又因为具有很强的身体对抗性和观赏性而广受民众喜爱,进而能给运动员带来丰厚商业支持。

 

即便是这样,跆拳道也没能逃过宗教保守人士的非议。奇米娅里约奥运夺牌后,伊朗年轻女性间掀起了学习跆拳道的热潮,更多的青少年运动员开始参加国际比赛,引发部分清真寺宗教长老们的不满。后者认为跆拳道选手在比赛时踢腿时“露出裆部触犯真主”“导致伊朗近年来自然灾害频发”。

 

奇米娅最终选择离开伊朗,也是受够了诸如此类对女性运动员的侮辱。而她也不是唯一对体制不满而离开的运动员。最近5年来,伊朗一共有59名高水平运动员前往他国避难,涵盖跆拳道、足球、手球、柔道、摔跤、体操、赛艇、国际象棋等各领域。其中,除了奇米娅的离开,最具戏剧性的当属柔道名将莫拉伊。

 

● 伊朗柔道名将莫拉伊,在这次东京奥运上,他进入了决赛 / 维基百科

 

2019年东京柔道世锦赛,伊朗体育部看到以色列选手率先进入决赛,勒令莫拉伊在半决赛消极比赛故意输给实力远逊于自己的比利时选手,以避免因与以色列选手交手给予以色列存在的合法性。最终,以色列选手夺冠,莫拉伊则丧失了职业生涯中最佳夺金机会,愤而叛逃德国,并向国际柔道组织披露这一黑幕,导致伊朗柔道队至今仍被禁赛。目前,莫拉伊代表蒙古国出战东京奥运,并已经进入了男子81公斤级决赛,很有希望夺金。

 

这些流亡海外的文化和体育名人成为奇米娅的最坚定和最高调的支持者。当伊朗国家媒体评论员嘲讽以难民身份参赛的奇米娅为“没有国土的可怜虫”时,同样流亡海外的伊朗艺人古勒阿芙尚妮发推鼓励奇米娅说:“我们就是彼此的国土”。

 

如果说,伊朗的体育精英们因为国内的种种不公和束缚,为了个人更好的发展,为了实现更快、更好、更强的奥运理想,选择离开故土,或许能够博得伊朗国内民众的理解,但像奇米娅这样击败母国的选手依然能获得掌声,折射出伊朗近年来各领域人才外流,年轻人普遍盼望移民的现实。他们都以奇米娅为榜样。

 

给奇米娅点赞的额伊斯凡达6年前医科毕业后因为国内经济凋敝找不到工作,一直失业在家,没事撸铁。靠着英俊的面庞和健硕的身体,他倒是谈了很多女朋友,可惜最终没人愿意跟他结婚,就是因为在订婚这临门一脚上女方家人看他没正经工作,尽管他家境在德黑兰还算优渥。

 

于是伊斯凡达下定决心离开伊朗,从前年开始学习意大利语,今年春天通过了意大利语考试,即将前往米兰读医科。父母虽然支持他出国,但还是担心他从小娇生惯养难以适应外面的环境。伊斯凡达就拿奇米娅的经历宽慰父母。

 

奇米娅决定避难时,东京奥运尚未因新冠疫情改期,这意味着短期内无望拿到难民身份的奇米娅将错失奥运,但她去意已决:“我还年轻,未来还有大把机会。”最终,赛事由于疫情延迟,她幸运地赶上了奥运会并取得了佳绩。

 

伊斯凡达也这样看待离开故土的未来:“一开始肯定很难,但长痛不如短痛,咬牙坚持下来会获得更多。”

 

像伊斯凡达这样的伊朗人不在少数。据伊朗记者穆吉塔巴-侯赛尼统计,过去十年间,伊朗每年有超过18万硕士以上学历持有者移民他国,其中25万工程师和医生移民美国。而更多的年轻人,或因自身能力不足,或因为经济条件限制,是身在伊朗心在外的“精神难民”,他们都从奇米娅的成功中看到了自己未来成功的希望,也衷心地支持她在奥运会能取得佳绩。

 

至于那些不愿离开故土的伊朗人,大多也为奇米娅感到骄傲。他们一直努力向那些被伊朗政府激进外交政策和西方媒体渲染报道而吓坏的世人证明,伊朗人不是恐怖分子,而是聪慧理性和友善和平的民族,能够积极融入周边社会,为当地社群做贡献。

 

在他们眼里,奇米娅已经接过了网球名将阿加西、美国航空航天局前负责人纳德里、已故斯坦福大学顶级数学教授玛丽安-米尔扎哈尼等伊朗裔文化精英手中的火炬,点亮了波斯民族新的骄傲。 

 

7月27日下午,奇米娅在Instagram发帖,向支持她的伊朗民众表示了感谢。她在贴文中写道:“我是一个女性,我是伊朗的孩子,我是跆拳道选手。我在斗争中长大,并将继续斗争下去。” (责编 / 袁漪琳)

 

 
 

收藏

所有跟帖: 

薩滿 -YMCK1025- 给 YMCK1025 发送悄悄话 (212 bytes) () 07/27/2021 postreply 20:14:21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