擅长割韭菜的“大师”,最后也成了韭菜
【风火轮】35×35 纸本水墨 |2017 河夫作品
不管哪朝哪代,这方土地都盛产韭菜,所以,加双引号的“大师”源源不断,但一直不够用。今天要讲的这位清朝“大师”,其大起大落,足以让所有“大师”们引以为戒。
“大师”是怎样炼成的
“大师”叫朱方旦,康熙年间湖北汉阳人,据说从小聪慧过人,不仅精通儒家经典,对诸子百家也烂熟于胸。但如果仅限于此,朱方旦也就跟那时代的很多士子一样,穷经皓首,青史无名。让他成为“大师”的,是他还会气功、占卜和巫医等旁门左道。这跟先秦时期那些由儒生转为方士的人动机一样:当个儒生,名利来得太慢了。
想参与到割韭菜的队伍里,得有个叫得开的名号。朱方旦自号“二眉山人”,四处为人占卜,据说很灵验,因此涨粉很快。他趁机广收门徒,以气功、画符等秘术为人治病,被韭菜们奉若神明,谈经布道时,参与人数以千计。
这么搞,就很危险了。满清虽是以夷犯夏,但对汉人的历史可是研究得够够的,他们不会忘了,从“大楚兴,陈胜王”的那一声狐叫开始,什么太平道、五斗米教、摩尼教、明教、白莲教……无不是借神道设教的名义聚众造反的。所以,对朱方旦这么一个影响日众的“山人”,有关部门当然不可能放任不管。
首先盯上朱方旦的,是湖广巡抚董国兴——任何一个地方官,都不希望自己治下出现煽颠苗头。于是,董国兴以“左道惑众”为由,奏准之后,将朱方旦押送北京,交由刑部处置。
没想到,这趟地狱之旅,反倒让朱方旦走了狗屎运。
被押到北京时,恰逢康熙他奶奶(孝庄)六十大寿,大赦天下,朱方旦也就捡了一条命。据王应奎《柳南随笔》载,朱被释放后,康熙还召见了他,因其“言事皆奇验”,康熙命他住在内城,敬如上宾。
皇帝的加持还不够,要成为国家认证的大师,朱方旦还需要一个神迹。
说来就来,裕亲王的福晋难产,亲王求朱方旦出手。朱方旦放大招,望闻问切都不需要,只是携亲王之手走进产房外一殿堂静坐,然后用意念发功……奇迹发生了,福晋安全分娩。
这事轰动了京师,一时间,达官贵人争相求医问卜。
时任文渊阁大学士兼吏部尚书李光地的《榕村语录》一书,记录了朱方旦的另一神迹:
一个叫史子修的京官,老婆卧病在床三年,听说来了神医朱方旦,史子修便去求见。朱方旦说,我先看看有没有得救,你先回去,我随后就到。史子修问能否现在一起去,朱说不用那么费劲,我不用亲自去,病人自然会知道的。史子修只好半信半疑地回家去。没想到,那天晚上,他老婆竟然康复了,说她做了个梦,去到一个公堂之上,有一大官命手下查阅生死簿,手下查后说,史妻阳寿未尽,但多灾多难。这时屏风后有人说,既然阳寿未尽,就让他们夫妻皈依道教以消灾解厄吧。那大官毕恭毕敬说,就按朱先生的意见办……梦醒之后,人就好了。
隔空助产,入冥延寿,够神了吧。跟朱方旦比,现代大师空手抓蛇、水下闭气这些,通通弱爆了。
后来,当着史子修的面,朱方旦是这么解释的:“余闭目见诸贤圣,开目见天,注想既久,自然与天及贤圣同归。公辈读书而不知其何义,‘顾諟天之明命’,非此之谓耶!”一句话,我能够敬奉天命,顺应天地,与圣贤同款,这些雕虫小技,湿湿碎。
有人据此认为,李光地乃一代大儒,一般不谈怪力乱神,却对朱方旦如此推崇,足见朱大师确有异能。这种逻辑我们应该不陌生,从大师1.0时代的严新、张宝胜到2.0时代的王林、李一,这些人能欺世盗名,全靠这神逻辑,比如:那谁谁谁(名字请恕我不敢说出)都信他,怎么可能不是真的?
先不说此逻辑有多么荒谬,真看过《榕村语录》原文就知道,李光地对朱方旦是持怀疑态度的。在这段话后面,他还说,曾经怀疑朱方旦的另一京官猗氏“遂亦大服,尝邀某同往修谒。某先索方旦所著书观之,得其《中说》《质言》二种。书中别字无数,想来天上无不识字的神仙,遂坚辞不往”。
别人把朱方旦吹得神乎其神,李光地仅从朱写的书错别字连篇,就断定此人是个忽悠,坚决不跟他扯上关系。
只是,哪个时代都一样,能爬上高位的,非蠢即坏,更多的是又蠢又坏,所以,朱方旦在北京割得盆满钵满,衣锦荣归。
“大师”是怎样倒下的
康熙十二年,平西王吴三桂发动军事政变,台湾郑氏也趁机反攻。一时之间,清廷风声鹤唳。
这时候,康熙忽然想起朱方旦来,知道他在民间颇有影响力,怕他被反贼利用,便宣召他进京,询问时局发展,试探他的政治倾向。朱方旦跟现代大师不一样的地方,就在于他是真读过书的,皇帝面前一点都不怵,答得滴水不漏,康熙甚为欣慰,对他更是礼遇有加。
更搞笑的是,那位曾经把他抓来北京的湖广巡抚董国兴,此时卸任在京,见朱方旦受康熙如此厚待,怕他会报复,竟吓出病来。朱方旦抓住机会,前去探望,用无根水一杯,以朱笔在水面上画符,让董国兴服下。原来觉得朱“左道惑众”的董国兴,也就乖乖服了,而且,被吓破的胆也满血复原。
董国兴如此,其他的地方大员就更不用说了。如康熙十三年,征讨吴三桂的宁南靖寇大将军勒尔锦,因指挥失误而退守荆州,就常找朱方旦问卜,预测战局走向,并赠其“圣人里”、“圣人堂”匾额。湖北巡抚张朝珍也认为“朱方旦果一奇异神人”,并赠给“圣教帝师”匾额。
这就不是一般“大师”能得到的荣耀了。如果照相术的发明提前两百年,这些官员肯定也会争相跟朱方旦合影的。
荣耀达到顶点的同时,厄运再次降临。朱方旦得到地方大员顶礼膜拜,却触怒了康熙。对大将军勒尔锦竟然请朱方旦指点军事,康熙直接批了:“军机大事,万不可听其蛊惑。”
朱方旦再神,在康熙眼里也是个汉人江湖术士,岂可干闻军事,这是触碰康熙底线的。
最高指示一下,朱方旦只能离开勒尔锦,四处云游。
到此,朱只是失宠而已。康熙如此严厉的警告,真正的聪明人,从此就该低调,从皇帝的眼皮底下消失。但是,不知道朱方旦是不是真以为自己是神人,还是真的觉得真理在握,他又干了一件更危险的事:出书。
云游湖广、江浙的几年时间里,朱方旦将自己的修炼心得写成两本书:《中补说》与《中质秘书》。那时出书很容易,朱方旦边写边印边发,其中有两本就到了翰林院编修王鸿绪手中。
王鸿绪如获至宝,第一个跳起来参劾朱方旦,说他“诡立邪说,妄言休咎,煽惑愚民,诬罔悖逆”,认定朱方旦犯有“诬罔君上,悖逆圣道,摇惑民心”三大罪,恳求康熙“大奋乾断,将朱方旦及伊党按律严处,则于万州之道统人心幸甚”。
翻过来就是:朱煽动颠覆满清政权,不杀不足以平民愤。
不难想象,如果朱方旦这两本书还是康熙红人时写的,给王鸿绪一百个胆,他也不敢随便给朱安罪名。
落井下石,方显文人本色。
康熙对朱方旦一直放心不下,王鸿绪的奏折无疑起到了递刀的作用。这一次,“大师”再也没有狗屎运了。
“大师”为什么变成韭菜
很多人把朱方旦案归入清代文字狱,严格来讲,“以文犯禁”并不是朱方旦倒血霉的根本原因。
朱方旦的书,其实就是分享自己练气功、养生、健身的经验。仅仅这些,那也没什么,最多就是宣扬伪科学嘛。让他捅马蜂窝的,另有两处地方。
首先,朱方旦提出,脑才是人的思维器官,是心理、意识的物质本体。在书中,他如是说:“古号为圣贤者,安知中道?中道在我山根之上,两眉之间。”所谓中道,即人的意识,在山根之上、两眉之间,就是说意识是在脑子里形成的,跟心无关,古代那些圣贤懂个屁。
这理论现在幼儿园小朋友都懂,但在三百多年前,不亚于日心说对地心说的挑战。要知道,几千年来,中国人都认为,心是人的思维器官。孟子说:“心之官则思,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也。”这句话一直被奉为圭臬,现在朱方旦如此颠覆圣贤,岂不正是“诡立邪说、煽惑愚民”?
朱方旦犯的第二大忌,是“肆诋程朱”。满清入主中原,吸取蒙元的教训,几乎全盘接受儒家的价值观,并将它作为“指导我们思想的理论基础”。程朱之学因为更利于统治,被满清皇帝捧成跟孔孟齐高的圣人。而朱方旦居然在文章中大肆指摘程朱理学的荒谬与迂腐,赤裸裸挑战官方意识形态。
抓了朱方旦之后,康熙还假惺惺玩了一下“程序正义”,跟诸大臣殿议,该如何处置这个狂妄之徒,他不用加一句“你懂的”,明珠、李蔚等满汉大学士就纷纷表示,杀。
出人意料的是,粉过朱方旦的大将军勒尔锦却没有粉转黑,而是极力向康熙进言,望皇恩浩荡,将他赦免。
勒尔锦也许真是出于爱才,觉得朱方旦还是有真本事的,死了可惜。他却没想到,正是他的求情,坚定了康熙杀朱之心。
康熙最痛恨的,就是一个汉人术士居然插手清廷军事,事正因你“问道于朱”而起,你不知错,居然还为他求情。
于是,在杀朱之前,康熙索性将勒尔锦先撤了职。然后,判朱方旦斩立决,弟子陆光旭、翟凤彩、顾齐宏等斩监候,其书则在全国范围内查抄、销毁。
如果没有后来被证明正确的脑思说,以及反程朱这两点建树,朱方旦就是一个跟李一、王林之流没啥区别的“大师”。但是有了这两点,也改变不了他以骗术割韭菜的事实。稍有点常识,都明白他的“隔空助产”跟王林“空手抓蛇”一样,都是愚民把戏。后人有为朱方旦鸣冤者,把他提升到“现代科学启蒙者”的地位,也挺搞笑的。
李光地的《榕村语录》中说到,朱方旦死罪已定,即将被执刑,监斩者却是他曾经的弟子。被斩前一日,朱方旦还对弟子说:“别怕,明日午时,绝对有大赦令。”这看起来不像演戏,或许他真的达到骗人的最高境界——把自己也骗倒了。但最大的可能,这是他的最后一搏,押对了,那简直就是从“神人”上升为“仙人”;猜错,连命都没了,也没什么可输了。
但在李光地眼里,朱方旦临死还玩这一套,“其怪诞至此”。李光地没有现代科学知识,也不是无神论者,当有人问他朱方旦为什么能救史子修的老婆时,他如是说:
“妖术本不足论,但以吾道推之,何妨如是?当其清修苦行,或者鬼神亦甘死所驱役,逮至木拟王侯,骄淫过度,则鬼神弃之矣。至所云‘注想’,亦有可取。我辈平生何尝注想一件事,都是悠悠忽忽,老死而已。用志不分,乃凝于神,有能昼夜不忘,念念不舍者,吾未之见也。”
将朱方旦的“神通”定义为妖术,也推测朱在“清修苦行”时,真能得到鬼神襄助,只是后来过着王侯一样的生活,“骄淫过度”,鬼神就都抛弃他了。而他所推崇的“注想”——即集中精神思考,也有可取之处:我辈庸庸众生,平日里熙熙攘攘皆为利来利往,何曾舍得花时间去“注想”?
看来,李光地对朱方旦并没有一棍子打死,但说朱的下场是因为被鬼神所抛弃,不知道是真天真还是假天真。康熙杀朱,真正原因是朱“大师”跟皇帝争夺影响力,而不是什么骗术失败。至于“诡立邪说,肆诋程朱”,那也只是明面上的借口。
要知道,影响力是皇权独享的,你一个臭知识分子,有点能耐,在民间割割韭菜也就算了,居然想影响天朝军政要员,干涉军机大事。朕把你的头割了,让天下人看看,什么“大师”,在朕眼里,通通都是韭菜。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