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内行眼里的中原水灾
文丨华新语 图丨网络 来源丨世界新语
ID:WorldNewVoice
阅读
5
分钟
关键字:中原水灾
你好,华新语欢迎你关注:
2015年底的时候,国家信息中心对全国智慧城市建设进行评估,评估完成后发布中国智慧城市白皮书。
当时有十位左右专家齐聚北京,上海去了一位,就是我本人。每位专家负责一二十个智慧城市的建设情况评估。
当时我负责了二十个城市的评估,印象比较深刻的是湖北宜昌。大家除了评估一两百个申报的智慧城市,也交流接下来的城市发展。
当初的智能城市,到后来的智慧城市,再到接下来的海绵城市,当时专家们都是有许多看法的,尤其是关于海绵城市建设,国家还有配套的支持。
今天许多人看到了,也就是从那个时候开始,河南郑州要花几百个亿搞海绵城市建设。如今大家看新闻才知道,而我对海绵城市,包括对更早的智慧城市,以及智能城市,是稍微有多些了解的。
作为一个内行,智能城市也好,智慧城市也好,还是最近五六年非常吃香的新概念海绵城市,其实都绕不开一个实际问题,那就是钱花了,建设搞了,项目也验收了,国家的配套支持也拿到了,但实际效果能不能经得起实践历史人民的严格检验:
这次惊人的中原水灾发生的时候,我正好在参观元朝时期的水闸遗址,当时工程师设计了六处水闸,每处都非常坚固,遗址距今已经七百年了,依然可以看出,当时巨大的海潮沿江而上,而水闸却固若金汤。
当然从设计上,师承了宋代的营造法式,而我深入观察下来,之所以历经七百年依然牢靠,关键的关键在于,水闸的地基,打得非常的牢靠:第一,最下方,是几十米长的巨木,经过滚油和碳化工艺,直接打到了地下几十米深。
第二,相当于基桩的上面,铺设的是横木,也是滚油和碳化处理的,然后才是同样碳化处理过的木条,木条上面是平整的石条,石条上面是碎石层。第三,为了保护水闸,在迎接浪潮冲击的外围,还打下了数千根滚油和碳化处理过的巨木桩,依据海潮来势,对浪潮的巨大冲击力加以化解。
本人是学飞机设计出生的,从设计和流体力学角度去评估,我也是非常佩服宋元时期古人的水闸及配套设施的设计智慧的。更不用说水闸下方的地基了,那简直是令人叹为观止,也是目前我国和世界上规模最大、做工最好、保存最完整的水利工程典范:
我参观以上遗址之时,正是倾盆大雨浇灌中原大地之时,看着朋友圈传来的无数令人揪心的图片、视频,我思考了很多很多。从专业的角度来说,所谓智能城市、智慧城市、海绵城市,这些层出不穷的新概念,主要都是从国外舶来的,它们都有各自的硬伤。
从所有老百姓都搞得懂的角度来说,比如对于海绵城市,如果不从根本上解决水的去向问题,那么表面文章做得再漂亮,一遇到大暴雨就立马现了原形。大家可以看看今天各大媒体报道的这几张图片,尤其是最后一张:
浮土之上,只有浅浅的一层水泥砂石,最上面是做面子工程的地砖,这样的工程,我走遍了神州大地,东西南北中,几乎每个地方,都有这样的面子工程,别说百年难遇的大雨,就算是普通的大雨,也可能把底下的浮土掏空。我们再看看宋元时期中华先人们搞的地基:
请大家注意,地下负几十米,一直到地下负八米,都是滚油和碳化工艺的,可以历经千年的巨木基础桩,往上是碳化的木梁,再是碳化木板,负七米处,是非常厚实的石板,上面再铺设了厚达七米(相当于两层多楼的高度)的砾石。
我们不要说按照以上古人的地基建设标准,哪怕是偷工减料十倍,比古人简单十倍,只要是按照基础桩,梁,板,石板,砾石,这样的顺序来打下的地基,我估计郑州人行道上那棵树不会直接往地下长:
再多的话,我就不多说了。越是往专业里讲,越是得罪无数业内人士。毕竟都是国外舶来的新概念,毕竟都是经过了专家的论证,毕竟项目都是成功验收了的。基础不牢,地动山摇,这次的中原水灾提醒了我们,那些新概念智能城市、智慧城市、海绵城市,不要搞成了虚头八脑的东西:
国家安全立场看世界
=====================================
只是曾经|一个地铁从业者:天灾固然发生了,但人祸一定是主因
编者按:转自知乎,原内容已不可查,疑遭封号~~
我也不怕别人查我水表,作为地铁从业者,我就敢这样说。
运营口领导,不敢拍板倣决断,为了保全乌纱帽不给自己添麻烦,在已经接到红色预警的情况下,坚持运营,造成最后不可挽回的局面。
现场决策领导,不了解现场情况,处理不及时。从水开始倒灌进轨行区,到没过轨底,到没过轨面,到不能行车,到触网必须断电,到没过疏散平台,到求生无望。整个过程不是一下发生的,中间有时间,有很多次机会。决策者没有把握,犹犹豫豫。
当值调度没有把车扣住不放进区间。当班司机没有第一时间开门疏散乘客到平台组织大家逃生。
大家都规规矩矩不越雷池不犯错,一片祥和,都是TMD杀人犯!
整个事情匪夷所思,为什么车会在区间里?为什么水都到头了车门还没开?天灾固然发生了,但不是没有预警的,各怀鬼胎!都抱着侥幸心理,人祸一定是主要因素。
视人民的生命如无物,视国家的财产如土,市里不给下命令就坚持运营不背锅。现在好了,带看愧疚活一辈子吧。
以下为部分网友的回应评论:
杜骏飞:郑州,一个地铁员工的自白。如果这一切属实,“平庸之恶”在这里就有了其字面上的意义。
管大旦:地铁上面还有交通局、应急管理局,不要觉得停运是运营一句话的事儿。 // 灯灰冬雪夜长:应急局上面还有国务院,是不得国务院审批才能停运? // 一辆冲锋车:所以说你们体制内公务员不是为人民服务是为上级服务。
噜噜毛毛31260:所以他说的没错啊,都在等“上面”啊。
静悄悄的暴风雪:所以这些乘客该死,怪老天爷就行了。那我们的税为啥不交给老天爷啊。
且行且看且思量:我们整个体质就是这样管理的,平常情况下是可以运作的,一有大事就出问题,因为了解情况的没有人敢做决断,属于越权,有决策权的不了解情况,时机就延误了。这套机制管得越严,平常就越有顺畅,危机时出事可能性则越大。
千里江陵万里长风:狗死了,大家各种愤慨、批评,人死了,大家努力原谅、开脱,上哪找这么好的人民。
谢厨子今天开演唱会了吗:说句难听的,进国企考公务员不就为要个铁饭碗,抱着考进去就可以混的心态不在少数把,关键时刻可不怕背锅吗?
Colin投资笔记:最后一句可能说错了。
时光中乱舞:听从指挥,服从领导,一切以大局为重。
水漫江山:高压政策之下,社会不能自发有效应变。
等你吃饭哈:这些都太正常了,太太太太正常了…… (没有说这是对的意思,正常二字在此做别解)
Keeprunning打敗拖延:“规规矩矩不犯错,一片祥和”
倔强的公知:这个环境让大家不能有独立判断,一切都要听领导的,没人敢做决断和担责任。最后一句话你写错了,他们不会愧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