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漫骑士的终结
中产生活观察 | 浪漫骑士的终结
作者:张3丰
湖北省襄阳有一位叫王威的外卖小哥,高考考了623分,成为媒体关注的焦点,美团也借势公关一番,
表示要给予奖励,支持他读大学的学费。
这个场景,有一种强烈的虚幻感,好像王兴和王威,就像是一家人一样。
2013年王威就曾经参加高考,而且考上了中国农业大学,属于重点大学中不让人满意的一个。
在学校,他很不适应,2017年退学,那已经是大四了,很有可能他累积了不少挂科,正常毕业无望。
退学后他跌入低谷,像一个高中毕业的乡镇少年一样打工,干过好几个工种,最终选择复读再次高考。
据媒体报道,在知道自己分数的时候,他都还在送外卖——这是现在人们能想象得出的浪漫场景,
就像恢复高考时有人在田间地头接到通知书一样。
王威的“励志故事”核心就只有一条,他说,自己是反面教材,人还是应该拥有一个学历。
说到底,他只是把送外卖看成是满足基本生活的一个手段,这种生活不是他喜欢的,而是他要逃离的。
“外卖小哥高考考623分”,不是对外卖小哥的鼓励,而是相反,是从根本上质疑了这个职业。
10天前,外卖小哥杨某对美团发起了一次“报复”。6月19日凌晨,他在4个小时内抢了253单,所有订单到手后,就在原地直接点击了“取货”和“送达”,随后在没有取货的情况下,直接注销了自己的美团账号。
这个“反抗”,很少有媒体报道,但是却无疑是标志性的。
杨某不满的地方,是平台既没有保障(像真正的劳动者那样得到一份劳动合同),又经常扣款(所有投诉都会处罚外卖小哥),这种愤懑促使他做出了这种抗争,在那一刻,他没有考虑未来自己怎样生活,而是获得一种解放感,短暂获得了作为“人”的自由和尊严。
如果外卖小哥都像他那样操作一下,美团无疑就倒闭了。但是美团方面“情绪稳定”,因为他们知道,绝大多数骑士,都靠这份工作来维持生计,是不会像杨某那样选择“自爆式抗争”的。
为了不把事情闹大,美团方面并没有选择起诉杨某,但是可以预见,以后杨某也不太可能再从事这个职业了,他一定会被封杀。
杨某的反抗只在小范围内引起了反响,却足以破除媒体对“外卖骑士”这一职业进行的虚假宣传和浪漫化。过去几年,人们对这一行业的问题选择视而不见,选择报道那些“送外卖月入过万”“硕士毕业送外卖”的噱头。
王威和杨某,分别从两端粉碎了这种“浪漫想象”,让人们不得不面对过去总是假装视而不见的现实:
外卖这一行业,毫无浪漫可言,平台所谓的“创新”,不过是一种“无责任的机制”。
这种机制大大加强数字时代的威力。
在小区里,经常看到外卖小哥提着袋子争分夺命飞奔,他们的电动车停在小区门口,
送货箱上写着醒目的大字,“收入5000到8000元”,他们在劳动的时候,也在为自己的“东家”做广告。
杨某的抗争表明,不管人们怎么美化这一职业,对于从业者来说,它都有绝望的一面。
有时候会没有来由地感到伤心:
这个社会能不能慢一点,从容一点?那些“骑士”,内心到底是一种怎样的感受?
他们都知道,这个职业并不是长久之计,具有强烈的“暂时性”,他们用尽全力奔跑,想在生命和时间之间,画上让自己满意的等号,等攒到足够的钱就离开,“成为自己”。
王兴当然也知道这一点,平台所有的设计和革新,都是遵从绝对的“现实主义”,不问明天。
像他那么想的人,并不是少数。
=========================================================
青年骑手之家 | 外卖骑手的诗 | 相遇
原创:骑手微联盟
在一个阳光灿烂的日子,
我怀着第一次挂到8单的喜悦,
在系统的偏爱下一路狂奔。
而他,
怀着12小时颠簸出来的“达不溜”,
布满血丝的笑眼瞥了下偎依着他的女人。
喜悦冲着喜悦,
于是——
我们相遇。
却碰出一地血肉。
在一个烈日灼心的晌午,
我背着孩子读大学的梦和爹娘卧床不起的愁,
在债主的围堵下孤身去讨我被欠的债。
而他,
背着平台争优创收的狼性考核,
肉做的嘴唇里吐出削铁如泥的“行业规则”。
奋斗冲着奋斗,
于是——
我们相遇。
却燃起一身烈火。
在一个水流缓缓的桥头,
我盯着屏幕上陆续变红的计时,
在甜蜜语音的频频警告下奋而驶向了大路。
而他,
盯着眼前一个个素质低下的刁民,
毫不犹豫地挥动着“法不容情”的指挥棒。
敬业冲着敬业,
于是——
我们相遇。
却激起一湍寒水。
在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
我挨着连续服务13个小时换来的差评罚款,
在无处诉说的委屈下怒向胆边生。
而他,
挨着白日里被公司领导贬低威压的责骂,
无处排放的怒气流向了耽搁自己饱腹的更卑微者。
委屈冲着委屈,
于是——
我们相遇。
却染红一丈墙壁。
在一个风和日丽的晴空,
我拎着电话那头厉声催促的佳肴,
在“紧箍咒”中亡命似地奔向近在咫尺却远似天边的终点。
而他,
拎着主人的公仆赋予的杀威棒,
权力的快感击穿了枪口抬高一厘米的良善。
职责冲着职责,
于是——
我们相遇。
却照出一城扭曲。
……
在一个寒风凛冽的冬日,
我揣着寻佳人觅酒友的好奇心,
在权益和尊严的荒漠中憧憬着抱团取暖的温馨。
而他,
揣着一位江湖打工人千锤百炼而出的侠义,
偏偏在凶险的泥潭中为众人生火与呼号。
抱团冲着抱团,
于是——
我们相遇。
却迎来一块捂嘴的红布。
……
在一个伸手不见五指的黑夜,
我饱尝求生之路上遍地荆棘的毒打,
在共同富裕的许诺和挤独木桥的挣扎中悲愤嚎啕。
而他,
饱尝盛世下的美味鸡汤或做大的蛋糕,
所有蝼蚁的尖叫都不过是惊扰岁月静好的吵闹。
美梦冲着美梦,
于是——
我们相遇。
却映出酒池肉林下满地的蛆虫与白骨。
2021.5于广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