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将军”刘锦棠,为什么能打出像德国闪电战一样的进攻速度?
伟大的西征 (四)
作者 | 罗马主义




刘锦棠认为,当沿线的阿古柏军,突然看见已经吓得魂飞魄散,一身狼狈不堪的大总管哈尔伊达尔胡里,出现在自己面前,再听到他说清军只用了半天的时间,就全歼了达坂城守军,而且马上就要赶到的时候,必然会陷入极度的恐慌,肯定来不及思考,一定会落荒而逃。这样,清军就可以实现以最快速度进军的目的。那么刘锦棠的这个想法,能不能实现呢?
土耳其军的战斗力究竟如何?
伟大的西征 (五)
作者 | 罗马主义
土耳其式开局,据说是国际象棋里的一个开盘套路,先让你占点小便宜,再让你掉进圈套,有点像围棋里的弃子取势。
不过,这是我从《土耳其式开局》这部俄罗斯电影里看到的,我也不敢确定国际象棋里是不是真的有这个开局。想来俄罗斯盛产国际象棋大师,应该不会乱说,也许这个套路是真的存在。
我们为什么要提这部叫做《土耳其式开局》的电影呢?因为电影恰好讲的是第10次俄土战争,正好和左宗棠收复新疆发生在同一年,看看这部电影,可以让我们了解土耳其人当年的战斗力。

故事里的主人公,是一个俄国的秘密警察,最初化妆成斯拉夫志愿人员,参加了塞尔维亚反对土耳其统治的反抗起义,结果被俘,然后又神奇地逃脱。适逢俄国正式参战,于是他又回到了俄军中,负责去抓特务。
电影的主要背景是这场战争中最重要的战役——普列文要塞攻防战,讲述了沙皇亚历山大二世亲自率领接近20万俄军,在4万多罗马尼亚军队的支援之下,围攻只有5万土耳其军防守的普列文要塞,从9月打到12月,损失数万人,最终勉强获得了胜利的故事。
从这个角度来看,当年土耳其人的战斗力并不弱。当然,我向大家推荐这部电影,还有一个原因:我们的清宫剧对战争场面的拍摄严重不靠谱,导致很多人都形成了固有的观念,即使我反复地摆事实,讲道理,但是在很多人的想象中,还是把清军和阿古柏军,当成一群扛着大刀长矛的原始人在互相对砍对杀,有很多人还在质疑,清军居然会有枪炮这件事。
所以我向大家推荐这部俄罗斯电影,看看那个时代真正的战争场景。优酷有央视的配音版本,一共4集,这里面无论是双方使用的武器,还是排兵布阵的方式,其实和新疆是差不多的。
土军的制式装备是美制温彻斯特M1866和M1873杠杆式弹仓步枪,俄军主要装备的是伯丹二型后膛单发步枪。在普列文要塞攻防战中,土军利用温彻斯特步枪更快的射击速度,给俄军造成了重大伤亡,导致俄军虽然拥有绝对优势的兵力,却迟迟攻不下普列文要塞。

同样,接受土耳其和英国双重军援的阿古柏军,也拥有大量的温彻斯特步枪,火力不比土耳其军弱,而且在土耳其教官的改造之下,阿古柏军和土耳其军的编制几乎完全相同,双方的战斗力也相差不多。因此,千万别以为阿古柏军是一堆菜鸟,不然他们也不会成为,新疆残酷的12年混战中,最后的幸存者。
由此可见,刘锦棠虽然只用一天的时间就攻下了达坂城,但他除了情报工作做得好,多少还有点运气成分。可是要在剩下的几天之内打到吐鲁番,不能全凭撞大运,再说如果一路全靠硬打,杀敌一万自损八千,他也未必讨得了好。
于是他决定换个玩法,来一次心理战,尽最大可能,让敌人不战自溃。他让人把大总管哈尔伊达尔胡里五花大绑,由两名手持大刀的刽子手押着,穿过两排上了刺刀,手持最先进的毛瑟枪的卫队,带进他的中军大帐。
一进大帐,周围的士兵齐声大喝,两名刽子手马上像老鹰抓小鸡一样,把大总管哈尔伊达尔胡里按在地上,然后举起大刀做势要斩,吓得大总管哈尔伊达尔胡里魂飞魄散,像筛糠一样抖个不停。
表演得差不多了,刘锦棠挥挥手制住了两名刽子手,然后走过来,把已经吓得屁滚尿流的大总管哈尔伊达尔胡里扶起,让人给他松了绑,客客气气地请他坐下,然后对他说:“前些时候,我听说你的主人阿古柏,愿意做我们的藩属,其实我们是很乐意的,毕竟浩罕以前也是大清的属国。你们现在亡国了无处可去,留在新疆做大清的顺民,也没有什么不妥之处。
我们本来是准备同意的,可是你们收留了白彦虎。此人作恶多端,是我们缉拿的要犯,我们不得不怀疑你们有二心,所以才兴大军来讨伐。
现在我给你一个机会,你回去给你的主人阿古柏说,把白彦虎绑交我的帐下来,同时把新疆中部的城市全部让出来,这样我们也许会同意你们在新疆南部,作为我们的藩属国生活下去。”
大总管哈尔伊达尔胡里被刘锦棠这么软硬兼施,心理折磨一番以后,早就意志崩溃,听到刘锦棠说给他一条生路,赶紧跪下来,磕头如捣蒜,发誓赌咒,说回去之后一定劝说阿古柏接受刘锦棠的提议,献出新疆中部的城市,交出白彦虎。
刘锦棠稍微等了等,看见大总管哈尔伊达尔胡里的头要磕肿了,胸口也已经拍红了,微微一笑,挥挥手让他站起来。
刘锦棠说道:“既然你这么有诚意,那我就放你走。你不仅要把我的意思说给阿古柏听,还要让所有的安集延人都知道。”
随后,刘锦棠带着大总管哈尔伊达尔胡里走出帐外,只见所有的俘虏都被绑在面前,他们被分成了两排,新疆本地人一排,外国来的圣战分子在另一排。他当着大总管哈尔伊达尔胡里的面,命令处死所有圣战分子。一时间鲜血四溅,场面无比残酷,其他的新疆本地俘虏,全都吓得面无人色,以为今天都要去见阎王了。
没想到刘锦棠杀完了圣战分子以后就停止了行刑,只是正色对所有的新疆本地人说:“你们长期为非作歹,作恶多端,现在又胆敢抵抗王师,罪不容诛,所以我不得不伸张国法。
本来我应该把你们全部杀光,但是我大清以宽大为怀,现在给你们一个改过自新的机会,只要你们从此不再助纣为虐,特别是不要跟白彦虎同流合污,回家做个顺民,不再和王师为敌,不论是本地人还是外地人,过去的事就此一笔勾销。”
然后他命令手下给剩下的本地俘虏松绑,发给他们七天的盘缠,让他们回家,同时还让他们给家里人带话,清军很快就会南下,凡是留在当地不和叛军一起南逃的,清军会保护他们的人身安全。
接着他回过头来,对被再次吓得瑟瑟发抖的大总管哈尔伊达尔胡里说:“你在回去的路上,把你看到的情况说给所有的安集延人听。愿意投降的,我会发回家的路费,不愿意投降的,可以向南退去。只要不和我交战,我就一概不追究,凡是与我为敌的,我会一律斩尽杀绝,你听明白了吗?”
大总管哈尔伊达尔胡里赶紧连连点头,刘锦棠命人给他牵来一匹马,又给了他一些食物和银子,最后对他说道:“你走后两个时辰,我们的大军就会开动,所以你务必要快,这一路上所有人的性命,就全靠你了。将来能不能议和,你们能不能在南疆当我们的藩属,都把握在你自己的手上了!”
大总管哈尔伊达尔胡里急忙拍着胸口,向刘锦棠保证,他一定会通知所有守卫关卡的阿古柏军退去,不和刘锦棠军为敌,他自己也会以最快的速度把口信带给阿古柏。
这里要说一下,关于刘锦棠对待俘虏的政策,在不同的资料上有不同的记载,清朝政府的记载是刘锦棠对浩罕人和新疆本地人一视同仁,全部发给路费后释放;土耳其人的记载是刘锦棠对俘虏进行了甄别,处决了浩罕人,中亚的穆斯林圣战分子,释放了新疆本地人。
考虑到清朝的记载都是十多年以后写的,而土耳其人的记载,是随同阿古柏一起到了喀喇沙尔前线的土耳其军官,默罕默德.玉素浦在第二年写给英国政府的,可信度应该更高,所以我们在这里选择了他的说法。
刘锦棠这番心理战,有达到效果吗?根据穆罕默德.玉素浦的记载,刘锦棠让大总管带回来的消息,直接让沿途的叛军土崩瓦解了,这又是怎么回事呢?
首先,当阿古柏军看到狼狈不堪的大总管时,第一反应就是极度的震惊,尤其是他们听说刘锦棠只用了一天的时间,就攻下固若金汤的达坂城之后,所有人再看看自己防守的堡垒,顿时失去了自信。
其次,阿古柏军得知浩罕人和中亚的圣战者都被处死,新疆的本地人却被释放了,这让很多人觉得中间有名堂,有人甚至怀疑他们是被当地人出卖了,达坂城才会这么快就陷落。双方之间的猜疑,让军队迅速失去了凝聚力。
再者,当阿古柏军听说,只要交出白彦虎,放弃北疆,清朝政府就有可能允许他们在南疆自治以后,很多人就更不愿意和清军对抗了。
因为阿古柏军主力的那些统领,他们的封地大部分都在南疆,北疆本来就和他们没有多大关系,来北疆作战的目的,无非就是防止清军南下威胁到他们自己的地盘。
现在听说清军这么凶猛,作战难免凶多吉少,如果只是交出白彦虎,让出北疆,就可以保住南疆的话,那又何必在这里拼命呢?不如干脆退去,创造一个和谈机会。
在这几种心态的作用之下,大总管所到之处,沿途的阿古柏军,全都放弃了自己防守的堡垒迅速南撤,同时纷纷派出信使,跟随大总管一起前往喀喇沙尔,建议阿古柏接受刘锦棠的条件。
那么阿古柏会按照刘锦棠的要求,交出白彦虎,放弃北疆吗?
当阿古柏看见大总管,听到了他说的条件以后,又听说沿途的军队,未经他的许可擅自撤退,气得暴跳如雷,据说他愤怒地拿出鞭子,抽打这些蠢如猪的家伙。
“忽悠,这就是TMD忽悠,刘锦棠不过是一个小小的战地司令官,他开出的条件有个屁用,你们的脑子都被狗吃了?
英国人替我们向清政府提出和谈都已经被拒绝了,刘锦棠的保证一文不值,真主啊,你赐给我的怎么都是这样一群蠢货!”
阿古柏一开始确实愤怒到了极点,可是接下来,他就彻底没脾气了,刘锦棠的策略起到了雪崩效应。
由于刘锦棠几乎没有给前线阿古柏军的指挥官,足够的思考时间,当这些指挥官看见前面的军队开始撤退,又听说刘锦棠马上就要赶到,一时不知所措,干脆随大流。
就这样,一个接一个的信使,不停地赶到阿古柏军司令部,带来了前线各路大军,都在后撤的消息,最后阿古柏连吼叫的力量都没有了,只剩下绝望。他终于明白,他的军队已经失控了,为了自身的安全,他也必须后退。
他决定退到库尔勒去重整军队,然后卷土重来。可是在他走之前,他必须守住托克逊,不然刘锦棠趁势南下,他很可能兵败如山倒,那么他要靠谁来守住这里呢?
现在只剩下了一个人,就是正惶恐不安的白彦虎。
俘虏们传回来的消息,自然也传到了白彦虎耳中。他之前在乌鲁木齐战役中表现不佳,阿古柏对他的态度也由热变冷,当他退到托克逊以后,阿古柏不但严厉地斥责了他,还强迫他和他手下的人剃了辫子,改成浩罕人的装束,这让他感到了深深的羞辱,现在他更担心自己会被阿古柏出卖。
正因如此,当阿古柏军纷纷南撤的时候,白彦虎反而留在了原地。他退也不是,进也不是,就在这个时候,阿古柏的使者带来了阿古柏的保证,表示阿古柏已经识破了敌军的离间计,让白彦虎放心,任何时候阿古柏都不会抛弃他。
当然,阿古柏也要求白彦虎能证实自己的价值,表明自己的忠心,他要求白彦虎无论如何也要守住托克逊,他自己会先稍微向后退一下,整顿好军队,统一好思想,然后迅速赶回来,重新投入战斗。
面对阿古柏的命令,白彦虎知道,他再也不能脚底抹油了,如果他不做点什么的话,阿古柏很有可能真的会抛弃他。
看着正在后撤的阿古柏军,白彦虎突然灵光一现,想出了一个克敌制胜的妙计,那么这是什么计策呢?
……
回过头来,我们再说从哈密进军的张曜和徐占彪部,二人在盐池汇合以后,就率领两万多大军,浩浩荡荡地前往了吐鲁番。
一开始非常顺利,沿途守卡的敌军纷纷望风而逃,张曜和徐占彪甚至产生了错觉:即便没有刘锦棠的支援,他们也可以顺利拿下吐鲁番。
直到他们行进到离吐鲁番城十里地的时候,才第一次和敌军主力接仗,1万多名敌人,摆成了几条长长的防线,阻拦清军的进攻。
战斗一开始就非常激烈,敌军的炮火异常凶猛,弹如雨下,不过一路高歌猛进的清军士气高昂,他们分成左右两路,向敌人发起了进攻。
按照史书上的记载:“张曜、占彪两军先行,至西距城十余里地方,守卡贼并东路败窜之贼,列阵抗拒。两军分左右进,步队大呼突阵,枪矛并举,贼殊死斗,乃麾马队分两旁抄袭,贼阵始乱,纷纷溃窜。”
清军用了最经典的步兵战术,步兵正面进攻,骑兵两翼突袭,打得敌人抱头鼠窜。不过张曜和徐占彪没有想到的是,这是敌人的一个圈套。
打了10多年仗的阿古柏军,早就成了人精,什么大风大浪没有见过?再加上他们经过了土耳其人的正规化培训,早就不是昔日的吴下阿蒙,哪有那么容易就被击溃?
阿古柏军的真实目的,其实是通过诈败引诱清军追击。如果清军得意忘形,胆敢猛追猛打,必然会队形大乱,此时他们早已埋伏好的主力就会突然全部杀出来,把清军打个落花流水。
那么张曜和徐占彪中计了没有呢?令人遗憾的是,两个人真就上当了。敌军被击溃以后,两个人纵兵狂追,敌人又若即若离,清军的阵线争先恐后地向前,结果乱成了一团。
清军追到城下的时候,突然发现早有两万多敌人埋伏在这里了,刚才还在乱跑的敌军,现在迅速收拢到一起,开始反戈一击。
一时间炮声隆隆,战马嘶啸,虽然张曜和徐占彪久经沙场,一看形势不对,赶紧收拢部队,组织防御,可是这么多人在战场上东跑西窜,哪里是说收就收得回来的?
很快,清军就陷入了不利的境地,不但正面被敌人的火力压制住,而且敌人开始向清军两翼包抄,战场的形势迅速逆转,张曜和徐占彪紧张得全身都被冷汗湿透了。对他们两个人来说,现在守也不是,退也不是,死守很可能会被敌人合围,后退则会全军崩溃,这可如何是好?
这一天正好是农历3月12号,是他们和刘锦棠约定的会师之期,可是打到现在,都快要中午了,他们俩还没有看见刘锦棠一兵一卒。敌人的攻势越来越猛,清军被压得步步后退,他们最后的命运,到底会是怎么样的呢?
……
那么刘锦棠现在在哪里呢?我们要把故事拉回到几天前,自从刘锦棠施展了心理战,沿途的阿古柏军全都望风而逃,刘锦棠全军一路兵不血刃,迅速向前。
本来刘锦棠打算先打吐鲁番,再回来打托克逊的,可是他在半路上突然收到了当地维吾尔人的求救,说是托克逊的维吾尔人响应他的号召,全部起义反抗阿古柏的统治,可是受到了白彦虎的围攻,现在命悬一线,请刘大人务必出手相救。
对于这个消息,刘锦棠没有过多的选择,他必须去救。如果他不救,以后谁还敢起来反抗阿古柏,这已经不是一个军事问题,而是一个政治问题了。他没有多想,亲自率领了几千轻骑兵前去救援,然后命令罗长枯率领剩余的部队,继续赶往吐鲁番。
他之所以做出这样的决定,是因为他已经得到消息,阿古柏军的主力全都已经退走,剩下的最多是些散兵游勇,他的骑兵一到,敌人肯定会望风而逃,不会耽误他去吐鲁番会师。
于是他快马加鞭,疾速赶往托克逊,可是就在快要到达目的地的时候,他忽然有一种不详的预感。他派出传令兵,命令去吐鲁番的部队中所有的步兵火速调头,也赶往这个方向。
这样一来一回,无疑走了冤枉路,到时候步兵肯定无法按时赶往吐鲁番了,那会师的事情怎么办?手下的人全都大惑不解,可是刘锦棠却坚持自己的意见,他说:“我们可能上当了,这里是敌人的一个陷阱。”
手下的人一听,赶紧劝道:“既然你觉得不放心,干脆我们回去算了,反正我们都是骑兵,来去迅速,不如先去打吐鲁番,总比步兵来回跑好些吧?”
但是刘锦棠却摇了摇头,说道:“我们不能失信于当地人,不然将来的仗不好打,而且这也是一个重创白彦虎的机会,以后我们再打他就轻松得多了。”
可是手下的人又不解地问:“那去吐鲁番会师岂不是要泡汤?敌人一旦知道了这件事,不就会放心大胆地进攻张曜和徐占彪了吗?”
刘锦棠一听,好像如梦初醒,不由得连连点头称赞:“你说得对!”
然后他又叫回传令兵,让他通知罗长枯,除了步兵赶往这里以外,骑兵全部原地待命,没有他的命令,不准前往吐鲁番方向。
这一下大家全懵了,完全搞不清楚刘锦棠的葫芦里到底卖的是什么药?
刘锦棠只是微微一笑,然后说道:“走吧,咱们还要去跳火坑,别让白彦虎等久了!”
于是他挥鞭纵马,带着一头雾水的将领们,再次向前赶路。
很快,他们就赶到了托克逊,白彦虎的部队果然正在这里烧杀抢掠,围攻几个已经起义的当地人村堡。刘锦棠率领清军,迅速冲向了敌人。
这到底是不是一个陷阱呢?不错,这正是白彦虎的诡计!他估计阿古柏的大军一退,早已不堪忍受阿古柏的暴虐的当地人,必然会揭竿而起。
这就是他要的机会!他假装围攻这些人,这些人自知不敌,必然会找清军求援,而清军肯定不会坐视不管,到时候,他就可以打对方一个措手不及。
很快,他的探马就向他报告,一支清军的轻骑兵已经赶往了这个方向,步兵没有跟来。白彦虎听罢,露出了一丝狞笑。
他知道,几千名只拥有轻武器的骑兵,根本就挡不住他武装到了牙齿、拥有重炮的上万人的进攻。他觉得,证明他实力的机会,终于到来了!他要用一场大胜,来堵住阿古柏周围那些主张抛弃他的人的嘴。
当清军的骑兵进入了他的包围圈,特别是他看见刘锦棠的帅旗以后,他激动得心脏都快要跳出来了,感觉14年来的仇恨和愤怒,都可以在今天做出一个了断。
于是他发出暗号,早已埋伏在四周的上万名穆斯林叛军,全都冲了出来,把清军围了个水泄不通,一时间炮声、杀声震彻九天。
刘锦棠能逃过这一劫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