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坑

本帖于 2021-05-18 14:11:45 时间, 由普通用户 YMCK1025 编辑

押沙龙: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坑

 

01
 
 
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中国有过一次惨烈的下岗潮。在下岗潮来临的时候,人们几乎完全没有预感。
那场风暴好像突如其来,一下子就把千百万人打得晕头转向。
 
现在回过头来复盘的话,我们会觉得九十年代国企改制是必然现象:一定会转向,一定会精简,这是显而易见的大趋势。可我们的父辈怎么就没看出这一点呢?怎么就会毫无防备地掉进这个大坑里呢?
 
这就是时代局限啊,这就是路径依赖啊!我们会有一套像模像样的解释,好像父辈很短视,而我们都很聪明。
其实人性都是差不多的。每个时代有每个时代的大坑。多年以后,我们的后辈谈到我们的时候,可能也会有同样的感慨:这么明显的坑,他们怎么就掉下去了呢?
 
我们这代有个很大的忧虑,就是35岁现象、中年失业。但是我觉得如果拉长时间段看,我们这一代最大的危机可能不是出在中年,而是出在老年。这个可能是我们眼前最大的一个坑。
 
关键就在于三个字:老龄化。
 
 
这是中国60岁以上人口比例的预测图。
 
如果生育率不发生大的变化(这个希望实在太过渺茫),到我们衰老的时候,60岁以上人口比例会比接近30%,65岁以上人口比例接近25%,跟现在比差不多翻一番。
 
这是什么概念呢?2020年在职员工和退休人员比例接近2.5:1,到我们进入老年的时候,这个数字可能是1.3:1。翻译成大白话,就是1.3个年轻人养1个老年人。
 
要是还按以前的方式赡养,年轻人只能上吊。
 
这就有了一个很简单的推论:在二三十年内,传统的家庭子女养老模式一定会消失。
事实上也是这样,成熟的老龄化国家,没有一个是依靠子女养老的。
 
这不是观念问题,不是文化偏好问题,而是一个最简单的社会成本问题。
当老人接近三分之一的时候,还要靠子女照顾养老,这个社会就会停摆。
 
最终的解决方案一定是社会化养老,只有这样才可以降低成本,让社会运转下去。
这就像一加一等于二一样,是个简单的逻辑结果。
 
我们面对的未来一定是这样。
 
 
 
 
02
 
 
原来家庭式的养老,是谁的爹妈谁养。社会化养老,则是所有的年轻人一起养所有的父母。
那么怎么养?年轻人应该花多大的成本去养?这就不再是个感情问题了。
社会化养老不带什么感情色彩,而主要是个经济问题。
 
它的主要驱动力就是钱。
 
不要觉得钱庸俗,钱是一种分配手段。本质上来讲,在现代社会里,你手里的钱就相当于社会对你的债务。
你有一万块钱,你就有权向社会提取价值一万元的资源。
 
社会财富像一块大蛋糕。这个蛋糕当然主要是年轻人创造的。
老年人要在这里面切多大的一块,主要取决于他们手里的钱。
老年人相对年轻人越有钱,社会大蛋糕里就会切更大的一份给他们,年轻人也会向他们提供更好的服务。
而在老年人这个群体里,谁越有钱,谁也就会得到相对更优质的服务。
这就是社会化养老的本质。
 
这听上去似乎有点冷酷,但现实就是如此。
而且它也有好的一方面,比如人们不用过度担心复杂的亲子关系会影响未来生活质量。
我们养育孩子,只是为了得到这个过程中的幸福感,亲情反而会变得单纯起来。
而且很多人也有了当丁克的自由。
 
所以,老龄化社会虽然会产生很大压力,但它未必不能良好地运转下去。
 
但中国有一个特殊情况,那就是未富先老。
 
老龄化来得太早了,我们还没有挣到发达国家的命,先得了发达国家的病。
我们收入本来就不够高,退休以后还会进一步下降。
有一个名词叫“养老金替代率”,就是说退休以后领取的养老金,和退休前工资收入的比例。
按照世界银行组织的调查,一个人要维持退休前的生活水平,养老金替代率不应低于70%。
 
国家劳工组织给出的警戒线是55%,低于这个比例就很难维持体面的生活。
而咱们中国目前的比例是40%+。
也就是说,退休前工资一万的,退休后每个月的收入可能只有4000,等我们老了的时候估计连4000也拿不到。
 
 
养老金替代率
 
 
这是什么原因呢?
 
很大的一个原因就是老人的收入来源太单一了,过度依赖国家的社保。
在发达国家,这只是老年人收入来源的一部分。
而在我们中国,这是很多老人的全部收入。
 
何况随着老龄化的加剧,养老金的缺口越来越大。
比如像黑龙江在2017年,社保基金的缺口就有将近300亿!而这可能就是未来的大趋势。
大家缴纳的社保就那么多,背后还需要各方面的财政补贴,但领钱的老年人越来越多,怎么能贴得过来?
 
现在为了刺激经济,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缴费比例又从20%降到了16%,
对年轻人来说,这当然是个利好消息,因为手里能拿到的钱更多了。
可等他们老了以后,怎么办?
 
情况很明显,仅仅依靠社保养老金,不足以让我们在老年维持一份体面的生活,
更不要说购买优质的养老服务了。未来一定是社会化养老,可你拿什么去社会化呢?
 
我觉得这是我们这一代面临的最大的坑。
当然,我们会觉得既然大家都这样,就不会有问题。可当年工人在下岗前也都是这么想的啊。
 
那么靠什么去养老呢?
靠存款?但这个东西很难德跑赢通货膨胀。
以房养老么?按照中国老龄化的速度,这种养老方式恐怕也是一种鸡肋,很难适应大多数群体。
事实上,日本也这么尝试过,最后发现此路不通。
 
社会演变到这一步,对很多人来说,可能都没有特别完美的解决方案。
风暴来临,想要一点不被打湿,恐怕很难。但是我们还是可以未雨绸缪,减少它的影响。
我们手上毕竟还是有一些资源,趁年轻还是可以做一些安排,把我们的晚年尽量安排地舒适一点,体面一点。
 

所有跟帖: 

危情实录:背后的秘密 -YMCK1025- 给 YMCK1025 发送悄悄话 (212 bytes) () 05/18/2021 postreply 10:54:28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