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俄大战之际,主将为什么失踪了?
新疆沦陷(五)
作者 | 罗马主义
迪米德里·诺曼诺韦斯基,是入侵俄军的南路总指挥,在穆斯林叛军的帮助下,他兵不血刃的拿下了鄂尔果珠勒卡伦,又轻松地攻下了铁克力卡伦,正等着和中路的俄军会合。
迪米德里·诺曼诺韦斯基
现在,后方派来的援军已经到达,他手下的军队,人数已经达到了3000多人。
几天前,他刚刚击败了一支几百人的清军骑兵,但是,他并不敢追击,因为对方明显不是真的战败,而是在诱惑他。
通过穆斯林内应传来的消息,他知道清军已经派出了6000多名骑兵,前来攻击他。
按照原计划,他的南路军,应该和中路的两支入侵军队会合以后,组成一支近万人的大军,击败清军可能出动的援军,然后一起向塔尔巴哈台方向进发,这样才能确保万无一失。
毕竟,在这一片由草原和山峦组成的荒野上,除了后勤是一个问题,军队的机动性,也是一个生死攸关的大问题。
虽然他的援军,是从后方派来的几支援军中,装备最好的一支,有先进的18磅攻城火炮和m1861步枪,可是毕竟是以步兵为主,移动速度缓慢。
如果和骑兵交手,除非对方想和他们打,否则,他们没有任何机会抓住对方,而要走到清军的设防重地,塔尔巴哈台一带,至少要走一个月,在这段时间中,对方可以选择任何一个时间攻击他,而他也不能保证自己,随时都无懈可击。
所以,他不敢去追击清军的骚扰部队,实在是因为风险太大。
因此,他必须等待中路的军队,拿下额科托卡伦,然后两军会师以后,才能继续向前,以防被清军各个击破。
可是中路的军队,已经在额科托卡伦那里,耗了快一个月了,还没有干掉杨继和他手下的那几百人,所以他们也不敢过来和他会师。
但是,这又带来另外一个严重问题,那就是,在哈萨克草原上打仗,一年的窗口期可是很短的,现在已经是8月中旬了,到了10月中旬,俄军就必须考虑过冬的事了。
俄国人在军事上,有一点比清军要领先的多,那就是向德国人学的参谋部制度。
这种制度是军队走向现代化的基础,参谋部制度,让军队不再是由一个领军将领,拍拍脑袋,就决定如何来打仗,而是通过一群专业人员,分别负责从情报搜集,后勤补给,进军路线规划,战术评估等等各个方面,分别进行研究,来统筹安排作战。
在之前的图上作业中,俄国人就发现,入侵大清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因为作战的窗口期太短。
首先,每年要到2月底3月初,大雪停止以后,中亚草原上的一系列山隘,才能够勉强通行。
俄军从各个过冬驻防地,集结到大清的边境,大概要一个多月的时间,再加上运输粮草弹药,基本上要到4月底5月初,大军才能准备完毕。
如果当年的天气不好,大雪封山的时间稍微长一点,可能要到5月底6月初,才能做好一切准备。
而且清军的卡伦,也就是哨所,或者称为前线堡垒更妥当一点,并不在大清后来的国境线上,还有很远的距离。
所以俄军又需要行军半个多月,才能到达清军的卡伦,这就到了6月底7月初了。
由于各路俄军的行军路途并不一致,有难有易,统一进攻,必须在7月初左右,才能都准备好。
事实上,在1862年和1863年,俄军都是在6月底7月初,各路俄军都到达指定位置后,才开始发动进攻的。
但是这还只是困难的一部分,清军沿着边境修建的哨所,一共分为三层,每一层都相隔上百公里。
俄军就是每一层打半个月,再行军半个月,也得三个月才能把他们突破完,这还是非常理想的假设,必须是驻边清军,完全没有得到援军,俄军每战必胜的情况下,显然这是不可能的。
即便是非常顺利,这也要耗到10月份了,可是一旦到了10月中旬,大雪就会封山,交通就会被阻断。

如果稍微发生一点意外,俄军不能按期突破这3层防线,打到清朝在新疆的农耕地带,塔尔巴哈台和伊犁附近,俄军就会进退两难,必须在荒野上过冬。
这个时候,俄军将面临着两个噩梦,第一个是,过冬的粮草够不够?第二个是,明年的天气是不是给力?大雪封山的时间不能太长,否则到时候能不能有足够的粮食,支撑到下一次粮食的到来,就会是一个大问题!
因此,以前他们是不敢进行这样的冒险的。
这次在穆斯林内奸的帮助下,他们只用了十多天的时间,不但拿下了第1层的卡伦,而且也拿下了大部分的第2层的卡伦。
按照原计划,他们将在9月初,出现在伊犁河谷,这样他们就可以进入人口稠密的地区,方便收集到足够的军粮,过冬就有把握。
这次在穆斯林叛党的帮助下,俄军在各个方向上,本来进展的都很顺利,可是独独就剩下了一个额科托卡伦,守将杨继识破了穆斯林内奸的诡计,把中路军给拖住了,让他们没法和南路军会合,这下就麻烦了。
所以这件事,把南路军总指挥迪米德里·诺曼诺韦斯基给愁坏了,如果他再不出发的话,他就没有办法在9月初,到达伊犁河谷一带,找到一个有粮食的地方过冬。
因此,他很想去追击那些诈退清军,然后粉碎清军援军的主力,接着快速前往伊犁方向,这样胜利才会有保证。
可是,他也知道,仅仅凭他手边的3000多人,又是以步兵为主,他现在追出去,面对6000多骑兵,还有他们可能的各种阴谋诡计,他多半死无葬身之地。
所以,他只能等,但他实在不知道,中路军到底什么时候,才能抓得住杨继,消灭他那只烦人的小部队。
如果再拖半个月,9月初再动身的话,穆斯林内奸为他们带来的一切战术优势,都将化为泡影,到时候很可能只能全线退兵,今年就算白忙活了。
如果到时候还是强行进军的话,他们肯定无法到达伊犁河谷,到时候就只有在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哈萨克草原上过冬,谁知道会发生什么事?
在荒野上,大自然才是最可怕的敌人,万一在漫长的冬季里,遇到一场零下几十度的暴风雪,还会有多少的人畜能活着?
更可怕的是,如果天气不好,运输无法如期进行的话,一旦断粮了,很可能就会发生人吃人的惨剧。
这样的事,也不是没发生过,早期经常有探险队,因为大雪封山,无法动弹,最后被饿死在荒野上。
光是想想这个场景,迪米德里·诺曼诺韦斯基就感到恐怖,现在每过一天,他的焦虑就增加一分,因为时间越来越少了。
就在迪米德里·诺曼诺韦斯基感到快要绝望的时候,这一天,他的情报参谋,急匆匆的给他带来了一个信使……
伊犁将军常清,早已在杜念子堡附近,布下了天罗地网,只等着俄军,前来飞蛾扑火。
但是让他有点郁闷的是,不管他怎样勾引俄军,俄军就是不上当,不肯前来追击,让他始终不能上演一场,辉煌的战争史诗大戏。
气得他忍不住责怪手下的将领,演技拙劣,现在为什么俄军不上当,一定是大家演的不认真,演得不够卖力,所以大家一定要多读一读《演员的自我修养》,好好琢磨一下,如何把俄军骗过来。
不过他手下的幕僚和将领们,似乎并不关心他的艺术创作,他们觉得,再等一等,天就会冷了,俄国人上当也罢,不上当也罢,到时候他们都得拍拍屁股走人了,这事就算过去了,何必演的那么卖力,多累人啊!
常清想想也是,不过他还是想,如果万一能把俄国人勾过来,他的这个作品,很可能就会登上票房榜首位,成为经典。
所以常清有事没事,还是继续派清军去引诱俄军,反正闲着也是闲着。
这一天,常清正在大帐里,装模作样的读孙子兵法,一边做着白日梦,幻想着他大破俄军,班师回朝,被皇帝加封,做了首席军机大臣,在朝廷里得意洋洋,京城里万人向他欢呼的场景。
突然,值班的军官快步来报,这次派去诱敌的部队,终于成功了,俄军全军离开了卡伦,正在追击清军,前锋即将进入伏击圈。
常清一听,大喜过望,猛的站了起来,忍不住再次向值班的军官,确认这个消息,值班的军官言之凿凿,俄军步兵2000多人,骑兵数百人,携带大炮辎重,正在前往清军预设的伏击圈。
常清听罢,激动得微微有点发抖,他似乎都能听到,自己的心跳声了。
但是,他还是努力的保持镇静,尽量的让自己,不要喜形于色,那样有失大将的风度。
常清深吸了一口气,然后缓缓吐出,让自己平静下来以后,对着传令官说道:“召集众将,立刻到大帐来商议军情。”
不过,大概是由于太激动了,当传令官正要离开大帐的时候,他才想起来,自己还忘了一件事。
于是,他立刻招呼传令官停下:“等等,还有那个民团首领,别忘了把他一起叫来。”
……
瓦西里.谢罗夫和威里夫金两个人,带领着4000多大军,已经在额科托卡伦下,耗了快一个月了。

尼古拉·威里夫金
在这个由茫茫的草原,连绵的山谷组成的荒野上,他们人生地不熟,去抓杨继和他手下的那几百个骑兵,简直就是大海捞针。
自从攻陷了卡伦的城堡以后,他们已经在这里搜索了半个多月了,可是除了时不时的被偷袭以外,根本连这帮人的影子,都摸不着,让全军走也不是,留也不是。
不过解铃还需系铃人,既然是穆斯林叛军帮他们走到了这一步,那也需要穆斯林叛军,来帮他们解决这个难题,毕竟,他们还有很多俄国人想不到的办法。
现在,穆斯林内奸,正帮他们带来了一个人,据说是一个在附近活跃的商队首领,也是一个穆斯林,他有办法抓住杨继,不过,代价是一袋金币。
……
当迪米德里·诺曼诺韦斯基统领的俄军,最后一队也越过了山隘以后,他们已经全军进入了清军的伏击圈,一片山峦之间的平原中。
常清已经派人扎住了口子,阻止俄军逃跑,同时也阻止俄军的援军增援,然后他会摆出大阵和俄军交战。
他的计划是从两翼袭击俄军的骑兵,诈败后逃跑,把他们引离步兵,然后埋伏在暗处的骑兵突然冲出,断了他们的退路,把他们一网打尽。
如果俄军不动,他们就把他们围住,不停的在夜间袭扰他们,直到他们崩溃为止。
如果他们全军压上,常清就会边打边退,把他们诱入一块地形崎岖的地方,那里他早就埋伏好了人,只等着关门打狗。
常清虽然没有参谋部,但是他有一群作战经验丰富的老将,他们已经帮他设想了,各种可能发生的情况。
所有的方案,都是确保他能全歼俄军,而且他们还事先排练过了几次,就连穆斯林民团都参加了,目的就是确保,全军都能领会统帅的意图,避免有人犯错,在关键的时候把戏演砸。
现在是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所以,当常清听说俄军追了出来,进入了他的伏击圈以后,他当然会激动的一塌糊涂!
于是常清就命令,清军按事先准备好的预案,迎战俄军,按计划,他派出去的只是一半的骑兵,还有一半的人,躲在周围的林地和山谷里,等着打埋伏。
为了让自己看起来不堪一击,他特意让穆斯林民团也首发出场,那些人穿的乱七八糟,武器看起来也不怎么好,他相信俄国人这样就更可能失去警惕,麻痹大意,中了他的圈套。
俄军发现清军主力以后,迅速的开始布阵,果然不出常清手下的将领预先做的猜测,他们排成了数条步兵纵队,然后用骑兵在两翼掩护。
但是稍微有点出乎常清意料的是,他们没有等常清派清军先去挑战,就直接压了过来,不过在将领们给他提出的预案中,这个也有应对方法。
常清让两翼的骑兵,开始装作袭击对方,等到和对方哥萨克骑兵交手以后,装作不敌败退。
在两翼的骑兵出动以后,常清为了让周围的将领看看,一个好的演员是怎么表演的,是怎么样把敌人诱入圈套的!
于是,他就命令中央阵线也向前压上,特别叮嘱带队的指挥官,一定要等对方放了枪以后再撤退,而且要边打边退,不要对方没打就跑,那样戏也演得太假了一点。
当然,将领和士兵们也无所谓,反正都是骑兵,早几分钟跑,完几分钟跑,没啥大不了的。
只要保持在敌人的火力范围外,就没有什么可担心的,反正不论怎么做,俄国人的步兵也不可能追上,只能任由他们戏耍。
双方开始逐渐逼近,清军的两翼骑兵,快速的逼近了俄军的两翼,开始攻击哥萨克骑兵,箭雨已经飞向了敌人。
不过常清稍微有点失望,他觉得清军的表演,实在是太假了,应该再靠近一点射,那么远,显然是在演戏,他担心俄军会不会上当。
但是很快他就放心了,俄军看来智商不高,骑兵果然就出动了,但是稍微有点意外的是,他们没有按照他的剧本演,在驱散了侧翼诱敌的骑兵以后,并没有去追击他们,反而冲向了他的中军。
常清微微皱了皱眉,不过这也无所谓,反正中军也是要装作撤退的,不过他忽然发现,中军的民团,不知道什么时候慢慢的落下来一点,已经全都掉在了中央阵线的背后。
常清心想,群众演员就是群众演员,关键的时候总是掉链子,演戏一点也不专业。
可是接下来,民团突然开始了大声的鼓噪,举起了刀矛,纵马向前方冲了过去,常清一看,立刻大声的鼓掌,对周围的将领说,这就对了,戏就该这么演!
但是他的手很快就停在了空中,他发现,民团的刀矛不是指向俄军的,而是奔向清军的后背。
阵线中央的400多名清军骑兵,刚刚向前方的俄军开了枪,射出了箭,正准备等着俄军回击以后,就诈败逃跑,可是突然之间发现,这些穆斯林民团,怎么举着刀矛,竟然刺向了他们?
整个战场上,所有的人都惊呆了,常清和他手下的将领,几乎设想了所有可能会发生的事,但是独独没有想到,这上千名穆斯林,竟然全是卧底!
即使是早已知道了这个计划的俄军南线总指挥,迪米德里·诺曼诺韦斯基,也觉得这是一个不可思议的时刻,一个国家里,怎么会有这么多大奸大恶之人?!
几天前,当穆斯林内奸,向他通报了这个计划的时候,他是既惊喜,又怀疑,他不相信,能有上千人,同时潜藏在清军之中。
但是穆斯林内奸,只是弱弱的问了问他,你的军队,是怎么到这个地方的?!
他哑口无言,只能选择相信。况且,他也必须进行这次冒险,因为他没有资本再等下去了。
现在,他看着400多名惊恐到了极点的清军骑兵,被穆斯林叛军,还有俄罗斯步兵,以及哥萨克骑兵围在了阵线前,正在被枪弹和刀剑,无情的屠杀。
显然他们中间有很多人,到现在也没有搞清楚,究竟发生了什么。毕竟,昨天还在和你称兄到弟,今天就在你的背后捅刀子,这不是一般人能做得出来的!
看着这群乱成一团的清军骑兵,纷纷的从战马上掉下来,迪米德里·诺曼诺韦斯基,也感到了一丝悲凉和同情。
作为一个信奉骑士精神的老贵族,职业军人,他感到这一刻,心中没有任何快乐,反而充满了羞耻。
他忍不住的看了一看,正在他旁边,充当向导和联络人的穆斯林内奸首领,心情相当的复杂。
那个人的脸上,充满了嗜血的冲动,显得兴奋莫名,迪米德里·诺曼诺韦斯基,现在真的不知道,他到底是应该感谢他?还是应该鄙视他!
当穆斯林叛军和俄军联手,杀死了最后一名被围的清军骑兵以后,立刻调转了方向,迅速逐个扫平,清军的各个埋伏点。
这支清军,本来就是由多个民族组成的,当他们看到了这一幕以后,立刻崩溃了,所有的人,都用警惕的目光,看着周围的人,然后拼了命的在逃跑。
穆斯林民团突然临阵倒戈,让常清失去了思考能力,他的大脑一片空白,他手下的亲兵,害怕周围的人中间还有叛徒,立刻簇拥着他单独逃跑。
在逃跑的路上,他们即使看到穿着清军服饰的人,也胆战心惊,迅速的藏起来,生怕再次被别人出卖。
最后,他们和溃军失去了联系,谁也不知道,他们跑到草原上的什么地方去了。
……
1863年8月16日,杨继的尸体,也终于被挂在了额科托卡伦的城门上,一个关系和他很铁的穆斯林商队首领,以向他提供补给为名,把他引诱到了俄军的埋伏地点,结果,他被俄军包围,在战斗中牺牲。
就这样,一个清军之中的无名之辈,没有被中国的史书所记载,连名字也是音译,只是因为差点毁掉了俄国人的这次进攻,才被俄国人记录在案的英雄,就这样默默无闻的消失了,不是因为俄军的枪炮,而是因为穆斯林内奸的出卖和背叛。
……
乌里雅苏台将军明谊,默默的听完了,溃退回来的清军将领的叙述后,他发现,现在的情况,非常的棘手,已经不再是简单的谈判问题了。
常清失败以后,新疆的门户已经洞开,如果不先挡住俄军的进攻,俄军就会迅速的攻入伊犁腹地,到时候就没法再谈了。
而且明谊现在才知道,穆斯林已经有相当一部分,和俄国人勾结在了一起,清军这么快丢掉了边境哨所,援军又被击溃,居然全是穆斯林背叛搞的鬼,他隐隐约约的感觉到,穆斯林的目的,恐怕不会这么简单。
内忧外困加在一起,本来就雪上加霜了,更要命的是,新疆现在群龙无首,最高指挥官常清,居然不知所踪,明谊只是一个外来的官员,他现在该怎么办呢?
=========================================================
1863年,沙俄的军队是否击败了新疆的清军?
新疆沦陷(六)
作者 | 罗马主义
俄国人虽然觊觎大清的领土,可是由于入侵的难度实在是太高,所以这次进攻,最初只是抱着试试的想法,刚开始的时候,仅仅只派出了二千来人,胃口也不是很大。
可是没有想到,在穆斯林内奸的帮助下,居然一路过关斩将,拿下了清军众多的边防哨所。
现在,又靠着他们临阵倒戈,俄军击溃了常清率领的清军主力,于是,俄罗斯人立刻变得野心勃勃了,想在穆斯林内奸的配合下,直接拿下塔尔巴哈台和伊犁。
所以,俄军迅速的开始增兵,到了1863年的8月底9月初,进入大清境内,今天的哈萨克斯坦东部地区的俄军,已多达2万多人,几乎把俄国在中亚地区的主力,全部都派了出来。
由于大清在新疆的最高军事指挥官常清失踪,新疆现在群龙无首,没有了统一指挥,整个边防线乱成了一团,无法有效的阻挡俄军。
俄军在穆斯林叛军的带领下,正日夜兼程,三路大军,迅速的扑向塔尔巴哈台和伊犁一带的农耕地区,照这个架势,最多到9月底10月初,他们就会出现在这两座城下,整个北疆,很可能都会保不住了。
……
乌里雅苏台将军明谊,就是在这样岌岌可危的形势下,来到了塔尔巴哈台,他本来是准备和俄国人谈判的,但是,俄国人现在已经不想和他谈了,于是明谊的任务,就变成了如何保住新疆,阻挡住俄军的快速推进。
这本来不是他份内的任务,也没有人要求他这么做,但是现在,他必须担负起这份责任。作为一个坚定的儒家思想信奉者,他知道,到了他该挺身而出的时候了。
不过明谊面临的问题非常的棘手,首先他不是本地官员,别人会不会听他的,这还要打一个问号。
其次,最能打的清军,都已经被常清带走了,现在虽然陆陆续续的,有溃军退了回来,但这些人都成了惊弓之鸟,剩下的只有乌鲁木齐和巴里坤的二线部队,战斗力实在让人堪忧。
不过,明谊管不了那么多事了,他必须先做着再说。
明谊迅速的召集当地的官员开会,向他们阐明了眼前的危险形势,指出必须立刻进行反击,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让他稍微有点意外的是,这帮平常只知道贪污腐败的大臣,这时居然都在为这个事着急,明谊的进展出乎意料的顺利。
明谊的主张,获得了大家的一致认可,被大家推举为,临时前线总指挥,于是,他立刻开始调兵遣将,首先派乌鲁木齐都统额宸和巴里坤领队大臣讷尔济,率军奔赴前线,阻挡俄军的快速推进。
然后他迅速向朝廷汇报,要求立刻调土尔扈特的蒙古部落前来增援,以及尽可能的派出,其他任何可能的援军。
当然,他也知道,这只是幻想而已,由于陕甘穆斯林叛乱,除了蒙古部落以外,已经没有任何援军会到达。
不过,他还是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向朝廷说明局势的危险性,希望朝廷能予以重视。
但是和常清有一点不一样,他知道,现在最大的威胁,并不仅仅只是俄军,而是来自于穆斯林内奸的出卖。
于是,明谊特别安排塔尔巴哈台当地的官员,动用一切关系,尽量的去打听穆斯林的动态,以便及时的发现任何的异常,而且他许诺,一定会论功行赏,如果有重大发现的,连升三级都可以。
不过这些举措有用吗?一个文职出身的官员明谊,在自己的辖地之外,靠临时筹集的一些二线军队,他能在大雪封山之前,把俄军挡在伊犁河谷之外吗?
……
塔尔巴哈台的伊斯兰教大阿訇石金斗,最近很不爽,他发现自己被架空了,一群打着新教教主马化龙招牌的家伙,四处召集人秘密开会,然后不断的带着一些人,悄悄的离开了他的教区,连招呼都不和他打一个。
老教的影响力,正在日益下降,新教正咄咄逼人的和他抢信徒,这让他的权威日益下降,收入也随之减少,令他忿忿不平。
信新教,过去在内地,那可是要杀头的!可是在新疆,这个当时的塞外之地,却根本没人管。
当官的巴不得移民越多越好,可以多征税,根本不愿意为了念经的时候,是该摇头,还是该不摇头?这样一点芝麻大的破事,吓跑了愿意前来移民的内地人。
所以,石金斗只能眼巴巴的看着,新教的规模日益做大,老教的地盘日益减小,于是他一直琢磨着,找个机会,收拾一下这帮新教徒。
最近一段时间,隔三差五的,就有几百名的新教徒,莫名其妙的就消失了,问家里的人,说是到西边去淘金了,可是西边正在打仗,他们去淘什么金啊?
于是,他就派人悄悄去打听,终于有一个卧底打听到了,这帮人据说是和俄国人搭上了关系,要造反,建立伊斯兰国。
听说,俄国人送给了他们一大批武器,而且还派人来,教他们使用,这些消失的人,实际上是到了一个隐秘的地方,偷偷集训去了。
而且他的卧底还告诉他,俄国人马上就要打过来了,到时候,这帮人就会里应外合,在背后攻打清军。
听到了这些消息以后,石金斗吓了一大跳,这可是谋逆的大罪呀,那可是要诛九族的。
不过,尽管石金斗很想整一下新教的人,可是这个事,实在是太大了,他不敢去告发他们。
首先,因为穆斯林告发穆斯林造反,导致穆斯林被杀,那会让他名誉扫地,将来在教众中不好混。
其次,他也害怕这帮家伙,担心自己的安全。因为他知道,新教的那帮人,心狠手辣,如果一旦知道是他告发了他们的话,肯定他全家,都要被杀个精光。
因此,如果没有大甜头,石金斗才不想去冒这个险。
不过,话虽如此,石金斗总觉得心有不甘,他老是在想,能不能借这个事,做一点什么文章。
这一天,和他同属老教的塔尔巴哈台驻军将领米庆,说是有要事想和他商量,叫他迅速到他府中去。
米庆找他有什么事呢?
……
俄军到底有没有本事,像英法联军那样,打的大清帝国毫无还手之力,只能满地找牙呢?
让我们来看一看,没有了穆斯林内奸的帮忙以后,双方的第一次公平决斗。
俄军的北路军数千人,同乌鲁木齐都统额宸,还有叶尔羌参赞大臣景廉,率领的数千清军相遇了,双方在天山西侧展开了战斗。
俄军北路军的先发部队,装备的是拿破仑时期的老古董,老式的M1844击发式滑膛枪,仿法国沙勒维尔1777式,装备先进的M1861步枪和新式野战炮的后援部队,还没有到达。
而清军乌鲁木齐都统额宸率领的军队,少部分装备了老式的英国伯克式燧发线膛枪,大部分装备的是火绳枪和抬枪,比俄军差一些,但也不是差的很远。
双方一交手,居然各自都没有能力,把对方迅速打倒。
俄军是一线主力部队,炮火比清军猛烈,步枪也比清军好一点,虽然在战场上占了上风,但是却无法击溃,清军的这些二线部队。
双方先硬战了几场,基本上是俄国人死一到两个,大清死三到四个,虽然有点吃亏,但是远远达不到英法打大清的时候,他们死一个,大清就要死几十个的比例,所以这个仗,清军还能撑得住。
而且清军的将领脑袋挺灵,发现火力不如对方猛烈,于是就在战术上弥补,边打边退,层层设阻,很快双方的伤亡比就差不多了。
俄军和清军激战了半个多月,只是向前推进了几十公里,在茫茫的哈萨克大草原上,几十公里根本就不算推进,这样一来,俄军就不可能在大雪封山之前,赶到塔尔巴哈台城下了。
于是俄军北路总指挥,格拉希姆·科尔帕科夫斯基急了,赶紧让塔尔巴哈台的穆斯林内奸,立刻从后方攻击北路防守的清军,让他们腹背受敌,为俄军创造全歼清军的机会。

这个时候,在塔尔巴哈台地区,一个秘密的山谷里,上千名接受了俄军武器资助,被俄军训练妥当的穆斯林叛军,已经初步形成了战斗力。
他们的原计划,是要等俄军进攻塔尔巴哈台时,作为内应的。
可是没有想到,没有了他们的帮忙,俄军居然被清军给挡住了,于是穆斯林叛军立刻出发,打着自愿支持清军的名义,准备再玩一次临阵倒戈,彻底击溃北路的清军。
当他们浩浩荡荡出发的时候,道路两边,全是欢送的人群,当地的官员,还亲自到场,对他们大加表彰,人群里,只有塔尔巴哈台大阿訇石金斗,知道他们的真实面目,他会不会向清政府告发呢?
……
在南路战场,清军面临的压力更大。
迪米德里·诺曼诺韦斯基和威利夫金两军会师了,组成了一支包括7000多名俄军,2000多名穆斯林叛军的庞大军团,直奔伊犁方向而来。
这支部队不仅人数众多,而且武器先进,其中有一半以上的俄军,装备了先进的M1861步枪,18磅攻城大炮。
俄军不仅仅人数占优势,而且大部分将领,都参加过克里米亚的战争,所以经验丰富,一个个都是老油条。
反观清军这边,指挥官是巴里坤领队大臣讷尔济,生卒年月不详,之前也没有什么光辉事迹,全靠他姐姐,是道光皇帝的一个妃子,混到了这个职务上。
这个皇亲国戚,到底会不会打仗?实在是没人知道,现在他率领巴里坤的绿营,还有一千多名常清的溃军,总计不足4000人,担负着,阻挡俄军南路军前进的重任。
不仅仅指挥官没有经验,人数也居于劣势,而且这支清军的武器装备,也远远没有办法和对面的俄军相比。
因为除了少量老款的英国伯克式燧发线膛枪以外,剩下的人全都是火绳枪和抬枪,比对面俄军的武器,落后了一代。
那么,这群乌合之众,到底能不能挡的住俄军呢?
当讷尔济赶到战场的时候,俄军主力已经离伊犁河谷,只有不到100公里了,所以他不能再让敌军,轻松的前进,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双方一遭遇,讷尔济先正面和俄军,硬碰硬的打了一仗,由于武器和人数都不如敌人,所以一上来,就处于挨打的地位,差点被敌军围歼。
打不过不要紧,重要的是,不能把本钱一次就输完了,讷尔济在这一点上,是很明智的。
而且出人意料的是,这个怎么看都像纨绔子弟的家伙,居然还很有指挥才能,在火力和人数都处于绝对劣势的情况下,他只付出了很少的代价,就成功的把部队,井井有条的从战场上撤了下来,没有造成任何混乱,保持了战斗力。
他不但把部队撤了下来,还马上就调整了战术,不再在平原上和对方较劲,而是让部队守住关键山口,同时在一些险要的地形上设伏。
而且他也不是一味的死守,反而是组织了很多小股的部队,不断的偷袭敌军,结果,近万名拥有先进武器的俄军,竟然出乎意料的被清军拖住了。
双方打了一个月,俄军也只前进了二三十公里,清军虽然看起来,好像被打得节节后退,但那都是战术性的撤退,并不是全军溃败。
双方一直打到了11月初,也没有分出决定性的胜负。
随着寒风在草原上刮起,俄军不敢再继续向前了,于是他们找了一个,可以避寒的山谷,在离伊犁河谷50公里的地方,被迫停下来,准备过冬了。
所以,这就回答了前面那个问题,只要没有穆斯林内奸背后捅刀子,俄军要想彻底打垮清军,那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11月9日,离大雪封山还有十多天,南路俄军就被迫停了下来,为的是在大雪封山之前,留出半个月的时间,向这里运粮,让俄军能够撑过冬天。
毕竟他们也是破天荒的,第一次打到了这么远的地方,当然不想再退回去了,因为一旦退了回去,下次没了内应,他们是绝对打不到这里来的,所以无论如何都要赖在这里。
南路的俄军,没有达到他们最初的战术目的,只有等熬过冬天,明年开春再战了。
讷尔济率领的,这只匆忙拼凑起来的二线清军,仅仅后退了几十公里,就挡住了人数和火力都占优势的俄军,让他们没有达成战役目标。
……
北路,穆斯林的内奸们,打着志愿报国的名头,在众人的欢呼声中,离开了塔尔巴哈台附近,开赴前线。
在南线,他们已经玩过一次这个花招了,在关键的时候临阵倒戈,让清军淬不及防,导致清军大败,现在他们准备在北线,再玩一次背后捅刀子。
不过这次的具体细节,略有变化,他们准备一到达前线,就立刻放火烧毁清军的粮草,让清军无法支撑,必须后退。
然后趁清军撤退之机,和俄国人配合,前后夹击清军,争取彻底击溃北路清军,然后在11月底之前,帮助俄军赶到塔尔巴哈台,拿下该城。
就在他们快要到达前线的时候,突然一个清军军官带着几个人,拦住了他们,命令他们跟他走,前往另外一个方向,支援前线作战。
这下,穆斯林内奸傻了,因为这个方向,和他们要支援的俄军北路军的方向,是不一致的,于是他们的首领,大吵大闹的坚持要往原来的方向前进。
但是清军军官坚决不同意,一定要让他们听从指挥,前往另外一个方向。
一看到这个清军军官,会破坏他们的原定行动方案,而周围又没有其他人,于是穆斯林内奸的首领,就给周围递了个眼色,于是一群穆斯林叛军,突然围住了这几个人,把这几个清军斩杀下马,然后开始隐藏尸体。
但是让他们没有想到的是,周围其实布满了清军,当他们做出这个举动的时候,一声炮响,周围的清军迅速的冲向这帮人……
这是怎么回事呢?原来,听到明谊说,如果发现了穆斯林叛乱的迹象,及时汇报,就可以升官发财的许诺以后,清军穆斯林将领米庆,就动了心思。
其实他早就听说了,教内的人和陕甘的穆斯林叛军有联系,但是并不知道具体情况。
于是他就想到了,塔尔巴哈台的老教阿訇石金斗,因为,作为一个宗教首领,他知道的消息,肯定比他要多得多,所以,就找石金斗来打听。
听说检举可以升官以后,石金斗也动了心,觉得这个险值得冒,就一五一十的,把自己知道的情况,全都告诉了米庆。
米庆听了大喜,立刻去向明谊汇报,明谊听了以后又惊又喜,不过他接着发现,这个事居然很难办。
首先你不能贸然去抓人,毕竟这些人是自愿去帮清军打仗的,万一你搞错了,这可会伤了大家的心,以后就没有人愿意,帮清军去打仗了。
现在正是要用人的时候,所以这种事是万万做不得的。
但是如果不去抓人,万一对方真的是穆斯林内奸,在前线再搞一个里应外合,那清军的北路肯定就崩溃了。
思来想去以后,明谊决定,试一试这些人,如果他们不是穆斯林内奸,只是爱国群众,那么,他们肯定会听从清军的指挥,叫他们去那里,他们一定会去那里。
如果他们是穆斯林内奸,他们就一定有自己的行动目标,肯定会拒绝清军的指挥,到时候再下手不迟。
但是让明谊有点意外的是,这帮人居然直接动手,竟敢在光天化日之下,砍了清军的传令官。
用不着动员,所有的清军,早就恨透了这帮吃里扒外的卖国贼,于是,事先埋伏在附近的清军,一涌而出,把这帮家伙杀了个精光!
……
俄军北路总指挥,格拉希姆·科尔帕科夫斯,费尽了九牛二虎之力,也无法打垮清军,虽然说起来,他还是一路在继续向前,但是这样的行进速度,在如此广袤的荒野中,根本没有任何意义。
而且在不断的激战中,他的部队伤亡也越来越多,天气越来越冷,盼望中的穆斯林内奸,却始终没有出现。
终于,他得到了穆斯林内奸被发现,然后全军覆没的消息以后,他也不敢继续向前了,刚刚进入11月,他就找了一个避风的山谷,全军驻扎了下来,等待明年再战了。
俄军的三路进攻,全都没有达到预期的目的,中路甚至遭到了哈萨克人的反击,有100多名俄军驻扎的霍尔木勒,竟然被哈萨克人攻下,所有的俄军全部被歼灭。
俄军紧急从南线派军增援,威利夫金率领3000多人,用了三天的时间,才重新夺回了霍尔木勒,打跑了几百个哈萨克人。
秋季的作战,让俄军发现,单纯靠军事进攻,他们无法得到想要的一切,他们没有迅速击败清军的能力。
唯一的办法,就是必须加大对穆斯林内奸的支持,只有靠他们发动更大规模的叛乱,俄国人才能迫使清军两线作战,这样他们才有机会,从大清的手下夺取哈萨克东部,霸占整个哈萨克草原,甚至拿下塔尔巴哈台和伊犁,那么,他们的愿望能实现吗?
塔尔巴哈台参赞大臣明绪,乌里雅苏台将军明谊的堂兄,看见俄军被挡住,于是立刻向清朝政府报喜,把大部分的功劳都揽在了他的身上,把之前失败的责任,全都归罪于常清。
于是在北京的恭亲王奕?,看见了新疆传来的捷报,顿时觉得自己腰杆又硬了很多,因此,他再次拒绝了俄国公使的无理要求,坚持中方的合理立场。
11月下旬,大雪在新疆上空飞舞了起来,不过这个新疆,并不是我们今天所说的那个小小的新疆,而是包括了今天哈萨克斯坦东部在内的,那个诺大的新疆。
所有的一切军事活动,现在都必须停止了,似乎,新疆又恢复了往日的宁静。
不过,这将是未来十多年里,新疆最后一个祥和的冬天。
呼啸的北风,一声比一声凄厉,黑暗正在聚集,邪恶正在崛起,当1864年到来的时候,新疆又会发生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