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梵蒂冈博物馆重开
May 4, 2021 - 梵蒂冈博物馆时隔3个月恢复开放,游客们正在欣赏西斯廷教堂壁画。5月3日,梵蒂冈博物馆结束第3次闭馆并向公众开放,要求游客在线预订门票并限制访客流量。博物馆重开后首个特展以「意大利14世纪诗人但丁逝世700周年」为主题,展出馆藏相关艺术品和档案。受新冠疫情影响,梵蒂冈博物馆2020年访客人数减少81%。2021年4月初,罗马教宗方济各宣布所有高级神职人员降薪10%以减少教廷开支。摄影师:Alessandra Tarantino
![]() 菅义伟表态支持修宪
|
柴达木,地球上最不像地球的地方
“恶魔之眼”艾肯泉
想必各位应该在各大平台或多或少刷到过这些地方——诸如“恶魔之眼”艾肯泉、“马尔代夫青海分夫”东台吉乃尔湖、“中国版66号公路”315国道,既然已经网红,那么我们索性就来盘盘它们。
撰文、摄影:张扬的小强
从地理位置上,它们都属于柴达木盆地的一部分,主要位于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说到青海的自然风光,相信大多数人脑海里第一反应青海湖、电影《可可西里》中的可可西里,以及中国最早的网红景点之一——天空之镜茶卡盐湖。
青海湖
可可西里
茶卡盐湖
在所有这些景点中,只有最早的网红“茶卡盐湖”属于柴达木盆地,且地处很容易抵达的东端。不过茶卡盐湖只是柴达木盆地众多盐湖中的一个,且从任何一方面说都不是重量级的,非要说火的原因——可能也就是交通最方便吧。
在此之前,哪怕是一些热衷走天下的驴友玩家,也很少会有人说专门去柴达木盆地走一遭。的确,柴达木盆地属封闭性的巨大山间断陷盆地。位于青海省西北部,四周被昆仑山脉、祁连山脉与阿尔金山脉所环抱,是中国四大盆地之一,并且是地势最高的盆地,最低海拔也接近2600米,同时自然景观为干旱荒漠,主要土类为盐化荒漠土和石膏荒漠土。说白了就是又高又远又荒又灰还极度干燥,自然不讨人喜欢。
但在地质人员眼中,柴达木盆地是个“聚宝盆”,盛产铁、铜、锡、盐等多种矿物。“柴达木”为蒙古语,意为“盐泽”,也是因为这些盐泽,柴达木艳丽起来了。
荒芜起来真什么都没有的315国道,只有一望无垠的戈壁
下面按正常游客从西宁沿315国道自东往西的路线给大家介绍:
从青海湖翻过海拔3800多米的橡皮山垭口,就算进入柴达木盆地了,也意味着从青海省的东部季风区进入了西北干旱区,更意味着你之后能看见的绿色植被越来越少了。
第一站当然是茶卡盐湖,
当然也就不再过多介绍,
我们直接下一站。
黑石山水库
接着会到达青海省第三大城市——德令哈。附近最出名的是克鲁克湖与托素湖,统称为塔琏湖,属于老牌景点,加上颇具噱头的“外星人遗址”,使之成为传统旅游团的“必须打卡处”,但只要和接下来出场的“大后浪”们一比,也就秒变“小浪花”——在行程有限的情况下不做过多推荐。甚至不如城区周边在祁连山余脉映衬下的黑石山水库有特点,还免费。
继续西行200公里,便是我认为最符合“上帝打翻了调色盘”说法的大柴旦翡翠湖。
大柴旦翡翠湖其实是属于大柴旦湖的一部分,早些年根本不是景点,而是原大柴旦化工厂盐湖采矿队采矿区。
由于湖表卤水中富含硼、钾、锂等离子,再加上工业开采等矿坑大小深浅各不相同,呈现出蓝、绿、红、黄等不同的颜色,甚至在不同角度光照下发生变化,导致湖中色彩极为丰富。
有大就有小,其实还有一个小柴旦湖就在315国道附近,不同的是大柴旦湖是盐湖,而小柴旦湖则是咸水湖。
从小柴旦湖顺着315国道继续西行约150公里,就是如今最当红的东台吉乃尔湖。
这真是近年来瞬间走红的网红湖,甚至于仅在前年,当地很多老司机都不还知道它。
为什么呢?
这要结合附近的水上雅丹以及西台吉乃尔湖一起说了。
这三个湖其实一直存在,相聚也不过20、30公里,主要都是由源于昆仑山鹤托坂日雪山和布喀达坂雪山的棱格勒河及其支流,以及雨季洪水补给,这些位于柴达木盆地的小型内陆湖除了对气候格外敏感外,对人类活动亦具有很高敏感性。
简而言之,就是近年来人类在附近建坝阻隔河湖连通,开采卤水、建设人工盐田、排放老卤等盐湖开发行为,导致了盆地内盐湖等空间格局、功能、面积发生变化。东台吉乃尔湖的主要补给源头东台吉乃尔河改道,几乎完全封堵住了入湖通道,致使东台吉乃湖逐渐向干盐湖转化,随着水位的不断降低,这才把“马尔代夫的青海分夫”推到了各位眼前。
蓝绿的湖水和结晶盐,在阳光的照射下分外鲜明,蓝白色映入眼帘,让人心情愉悦,无需调色的美丽世界就呈现在此。
毫不夸张的说,
这是笔者游迹几十国百余城肉眼所见最好看的水,
没有之一。
就在隔壁20余公里的水上雅丹也是同样独一无二。
雅丹地貌在西北很常见,取自维语为“Yardang”(雅尔当),是被强风吹蚀形成独特的垄岗状残土丘的特殊地貌。
地球表面没有降雨的地方真的不多,绝大部分地貌的形成都或多或少有水的参与;但是,在早期海水干涸、沉积物稳定之后,雅丹地貌的形成过程几乎没有水的参与。是的,雅丹全是靠风吹出来的,所以又叫风蚀地貌。
往前20年,水上雅丹的雅丹基本都还在岸上,此时的“水上雅丹”还只是叫鸭湖,一个只有6平方公里的小湖泊。随着河流改道,棱格勒河的水开始往鸭湖注入,再加上全球气候变暖,冰川融水加速,洪水暴涨,2015年时,鸭湖已经成为该区域最大湖泊,达288平方公里。
鸭湖北侧和南侧部分雅丹侵泡于水中,呈现为规模宏大、当前世界第一的水上雅丹景观。
但是由于湖相沉积物结构松散不稳定,说白了就是土丘经湖水侵泡后,会大大加速其坍塌的过程,所以小伙伴们还请抓紧时间哦。
水上雅丹再往西20余公里,就是西台吉乃尔湖。
同样因为河流改道,附近一里坪湖的水开始注入西台西北侧,形成新的水域,同样呈现了一定规模的水上雅丹,从而打破了鸭湖的垄断,甚至把鸭湖的野鸭也抢了过来。
开个玩笑,但是这部分的水上雅丹区域因地质和环境保护等各种原因,并没有开放。
西台吉乃尔湖面积逐渐增大,已经开始“入侵”315国道了,湖水被公路一分为二,因为地表的矿物离子含量不同,便形成了如今的双色湖。
继续往西前方遇到一个岔路,一直沿着315就可以到茫崖,北上305省道则可以到达冷湖镇,我的推荐是都无所谓,因为冷湖和茫崖之间还有一条神秘的火星公路。
“火星1号公路” 起点是冷湖的5号石油基地遗址,终点是G315国道953公里和954公里路牌之间,长度为88公里。
这是一条笔者觉得美丽到残暴的公路。
当然除了路况差之外,随着深入,各式雅丹完全暴露在你面前,不再是景区里某一种类型的雅丹,而是多种雅丹类型并存,出现了平顶方山状雅丹、锯齿形雅丹、角锥丘雅丹、烽燧型雅丹等等。
大概行进66公里左右,
我们就将来到火星营地——
其实也是俄博梁雅丹的入口。
俄博梁雅丹因其奇特的类火星地貌特征被誉为“地球上最不像地球的地方”,才有了山脚下的火星营地。不过目前因为保护性建设开发,俄博梁雅丹建设期阶段性封闭,小伙伴们还需等上一等。
雅丹地貌这边很多,那为什么俄博梁能有这么高的美誉呢?
上文说到雅丹为风蚀地貌,所以大部分是根据风向呈流线型排列,也有一些四面受风的比如鱼卡附近的南八仙雅丹则呈现圆润的龟背状,
南八仙雅丹
而俄博梁雅丹是茫茫戈壁上的一道山梁,因为在山顶可谓是八面受风,才有了大批量独特的锥状柱状雅丹。
(请歪头感受一下“地球上最不像地球的地方”)


神奇的是,
山顶也有一处硫化温泉泉眼,
但不如艾肯泉壮观。
火星公路出来便可直奔茫崖花土沟镇,在这又能见识到一块真正像翡翠的“翡翠湖”。
茫崖翡翠湖同样也是人工盐湖,属硫酸镁亚型盐湖,底部有石盐层,一般厚5米,最厚处达9.68米,湖中盛产锂、钾肥、芒硝等盐化物。和大柴旦的区别还是很明显的:一个小巧炫丽,一个磅礴大气。
在钾肥工人十几年精心“养颜”下,硫酸镁卤水的颜色纯美剔透,如镶嵌在戈壁的翠玉,连纹理都几乎一样,完完全全对得起翡翠两个字。
再从花土沟镇沿西南方向出发,沿着一条土路开80公里,抵达昆仑山脚下,这里柴达木盆地的另一个尽头,山那边便是新疆。
(请歪头感受一下莽莽昆仑,那里风景绝美至极、气候无比恶劣)


艾肯泉,
又叫茫崖之眼,
“艾肯”蒙语译为“源头“。
这是一处喷涌了上千年的地热温泉。
最早确切记载此泉的为俄国探险家、旅行家普尔热瓦尔斯基,他在1883年至1885年间,曾在青海和新疆穿越探险,撰写了《走向罗布泊》其中提到了艾肯泉。
因为富含硫化物,久流之处寸草难生,又逐渐析出沉淀物,一层层类似蟹黄硬壳,恰好形成类似 “大地瞳孔”的造型。
据周围群众介绍,40年前还能看见这个泉能喷出半米多高。现在虽喷力大减,但架势还在。所以当地人都说“艾肯泉”十分可怕,不光所到之处寸草不生,连飞禽走兽到此也是难逃厄运。
但其实,
动物的适应能力超乎想象。
更有不少媒体报道这里可以驱虫防蚊,其实这里的蚊子能够开启“自杀式轰炸机”模式,薄裤子都能给你咬穿!
话说回来,对于普通游客,如果没有无人机在上帝视角俯瞰,还是很难体会恶魔之眼的震撼,不过在泉周边几十米,还有两个蓝色小泉,其中出名的为“小苹果泉”,我觉得也像一颗爱心。
篇幅有限,简单带大家领略了一下柴达木盆地的风采,还有更多更美好的景色等着大家去探索,相信我,柴达木盆地绝对值得你的到访。
在潍坊,没有什么不能上天

在潍坊,人们通过放飞风筝获得快乐。飞起来的是风筝,也是他们自己。
文 | 易方兴
摄影 | 尹夕远
编辑 | 金汤
运营 | 小小
风来了。
3到4级的东南风,持续而有力地从太平洋一路吹向中国东部沿海。到了山东潍坊,这股风像是个玩心正起的孩子,还有逐渐变强的趋势。“在潍坊没有飞不起来的风筝”,潍坊人都这么说,话里透着一股子自豪。这都得益于这股风,在这里,塑料袋子都能飞老高。
4月17日是潍坊风筝节,40岁的老魏从北京开车一千多里,就为了赶上这股风,好放飞他那15米长的鲸鱼软体风筝。在潍坊的风筝博物馆,介绍了风筝的原理。很简单,只要当风筝与持续的风形成一个角度,就会在风和线的力量作用下升空。而潍坊的风是单一风向的,风筝上天不会打架。
中午12点,老魏抬头看了看蓝天上漫天飞舞的几百只风筝,巨大的章鱼甩起了触角,巨型的龙骨蜈蚣已经开始一骨节一骨节地蠕动。

大,是潍坊风筝节天上的景物给人的第一感觉,有公众号甚至称这吸引了众多巨大沉默物体迷恋者。现场还摆着大铲车和拖拉机,因为放飞大型风筝时会产生瞬间拉力,要防止放风筝的人真的被“带走”。
但老魏觉得天上的风筝都没有他的那只鲸鱼帅。“这是好风啊。”老魏张着嘴笑了,东南风卷着海沙吹来,他吃了一口沙子。
“放领航风筝!”连同老魏一起,几个放风筝的中年男人顿时忙活起来。
这已经是第38届潍坊风筝节。在“世界风筝之都”潍坊,风筝节像过年一样,每年都办,每年因魔幻上一次热搜。去年由于疫情,风筝节挪到了秋天,还搞起了夜间嘉年华,安排上了电音节,白天风筝勤劳地在天上飞,晚上音乐和灯光拼命在天上闪。不过,实际上,从古至今,按照当地风俗,最适合放风筝的还是春暖花开时。
去年老魏没赶上风筝的秋,可是把他憋坏了,今年迫不及待就来了,还准备了“大招”。不过,要想把15米的鲸鱼放上天,对老魏来说,也是个技术活儿。在众多风筝种类之中,软体风筝体型最大,与风的羁绊最深。老魏准备先把4平米的领航风筝放上天,“软体风筝凭借自己的力量是飞不起来的,必须需要一只领航风筝挂着它。”这也是放飞软体风筝的通用做法。

领航风筝一定要低调,不能抢走正主的风头。与天空的颜色越接近越好,大多都是正方形。做工最讲究的领航风筝,是跟天空一个颜色,飞到天空定住,不仔细看都找不到那种。老魏的领航风筝是白色,放上天,不用5分钟,就一下子灌满了风,扶摇而上。
老魏放风筝的时候,整个潍坊市正遭遇近十年来最严重的一次堵车。潍坊尽管是个靠海城市,但市中心离海边的风筝放飞场有60多公里,全部依赖双向四车道的海安路连接。风筝节的组织者,很显然低估了人们放风筝的热情,4月17日这一天,通往风筝放飞场的道路已经成为一个绵延数十公里的停车场。
最后的两公里,是最难走的两公里。车子以一小时500米的速度前行。即便堵成这样,掉头回去的人也很少。不断有人从车上下来,朝着远处天空的风筝方向徒步。道路东边能看见海,阳光洒落下来,没有带帽子的徒步者脸晒得发红,像是对风筝的热情。
不来潍坊你可能很难想象,如今竟然还是有这么多人喜欢风筝。他们中的一些人是观众,专门来看像老魏这样的人放风筝,更多的人手上攥着、背上背着风筝,他们牵着爱人或是孩子走着,眼睛看着远方,像是要去很远的地方实现一个梦。

下午一点,许多人在路上已经堵了5个小时,才终于抵达风筝节现场。这时候,老魏的白色领航风筝已经稳稳挂在天空,像漂在蓝天上的一块豆腐。风筝线用的是最坚固的4000磅线,有小拇指那么粗,以确保能承受住接下来要放飞的鲸鱼。
鲸鱼才是重头戏。这块上百亩的广阔地域,划分出了不同的风筝竞赛区域,但神奇的是,每个区域飞到天上的风筝中都有海洋生物。有几十米长的粉色章鱼,有头黄背绿的热带鱼,有红色的鳐鱼,还有白色的水母……这让蓝色天空像是一片生机勃勃的海洋。当然,也有人觉得这像是堆上天的一桌巨大海鲜,以及海鲜的远亲们。
现在,海洋中的老大——鲸鱼要游动开来了。老魏和另一个人拉起鲸鱼的嘴,另外两个人在后面托着鲸鱼的尾巴。干瘪的鲸鱼花了5分钟时间吸收潍坊的风,从头到尾都鼓起来。老魏一手拽住6根粗线捆住的鲸鱼的头,另一手把金属扣固定在领航风筝的线上。

不过,如果不是放鲸鱼这种大型风筝,在潍坊放风筝实在是一种简单的事。
四个潍坊当地大学生的风筝极其简单,这可能是当天最草率的风筝之一。一张方形的白纸,横竖各一根棍,就算一只风筝了。“在潍坊,一张白纸都能飞起来。”一个短发男生背对着东南方,笑着把风筝一抖,这只风筝就斜斜地飞上天空去了,风筝上还有几分钟前草率画上去的一张笑脸。
更多的人放飞的是买的风筝。作为全球最大的风筝产地,潍坊每年要生产上亿只,而且形成了遍布全市的完整产业链。
城南坊子区的王家庄子村被称作“中国风筝第一村”,两年前生产加工的风筝数量就有9000多万只,产值有2.6亿,风筝节上最有名的龙头蜈蚣风筝就是这里做的,运用了“声光电的高科技,放飞到空中后,会喷烟吐雾。”风筝的制作人王永训介绍。中部寒亭区的杨家埠大观园是风筝旅游展示销售地,风筝和年画共同发展,号称“挂在墙上是年画,飞在天上是风筝”。还有靠西边的奎文、潍城两区,有零售实体店300余家,不仅卖奇形怪状的风筝,还有衍生产品,比如服装、饰品、文具、玩具、茶具、餐具等等,似乎什么都可以赶上这阵“风”。
▲ 图 / 网络
就这样,每年过亿的风筝被卖到浙江、广东,以及欧美,连小商品制造的王者城市义乌,在潍坊面前只能当个二道贩子。风筝节也是一场大规模的风筝展示会,这就是潍坊风筝节的第二个特点,全,潍坊人的想象力全部在风筝上体现,在他们的手中,只要有根线,有木条有纸,就没有东西上不了天。
不仅有海洋世界的,还有各种原本属于陆地的,比如四个蹄子完全顺拐的巨型骆驼;原本就是属于天空的,长达280米的中国龙,完全看不到边。

由于来放风筝的很大一部分是带孩子来的家长,所以天空上简直能凑齐中外各种少儿动漫形象——超级飞侠、皮卡丘、哪吒、HelloKitty、葫芦娃。最大的是一只黄色海绵宝宝,最小的是巴掌那么大的奥特曼。

而且,这里也代表着国际潮流,时装界有四大时装周,但风筝圈只有一个,潍坊“时筝节”,几乎看看天上飞着什么风筝,就能明白这一年的潮流。这几年大火的漫威系列,在天上都能找到,钢铁侠、美国队长、绿巨人……光蜘蛛侠就有四种造型,能凑齐一支复仇者联盟小队。还有好几十节的英伦小火车、摆成不同组合的风筝“无人机”,以及布阵齐全的航空母舰也纷纷挂在天上。
这一天,每个风筝都是自由的。可由于风越来越大,把风筝收回来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有个男生临时让女生拿一下风筝线,结果女生直接被风筝拖着跑了起来。如果要给稍大一点的风筝收线,需要两个壮汉互相配合,一个负责用体重压住线,另一个抓紧时间收。
就是最不擅长放风筝的人,在这天都能把风筝放上天空。地面上的所有人都笑着,像个雕塑一样仰望天空。

随着领航风筝继续升空,老魏这只黑白相间的大鲸鱼,也在空中自由游动起来。
看着这只鲸鱼状态极佳,他之前准备的“大招”也准备拿出来了,一只不够,他这次带了三只鲸鱼,要用同一个领航风筝把它们放飞到空中去。

放风筝与放飞鸟不一样,同样是放飞,关键就在线上。线是人们身体的延伸,飞起来的是风筝,也是人们自己。
每个人放风筝时状态都不同。放风筝的孩子几乎都以快乐为主,而放风筝的成年人的感情色彩更加丰富。区别于老魏沉着冷静的风格,从四川成都赶过来的周明是个火热性格,他放的是一个滚地龙风筝,放飞的时候他像在跑短跑一样,来回检查线是否紧了,钢扣是否松了,从这一头跑到那一头。“放风筝没个激情放个鸡毛啊。”他边跑边指挥,“来来来,一鼓作气,拉绳子!”

在风筝放飞现场,除了感受到激情,还能感受到渴望。古时候有个人叫“万户”,为了飞上天空,手上牵着两只风筝,凳子上栓了47个火炮,点燃了。这是中国人付出行动的最早的“万户飞天”故事。
或许人类希望飞上天空的愿望是记录在基因里的,潍坊的天上也挂着不少“人”,远处看起来,有些奇怪。
有好几个骑自行车的“年轻人”,靠一种新颖的技术,频繁地踏着,似乎永远在逆行;川剧里的变脸全家族也很难得地,排成一溜,同时出现。还有更能体现潍坊风筝节“怪”的特点的,比如埃及艳后和她的黑长直头发,一张倒挂的、被风吹得扭曲的人脸和只剩半截的下半身。

天上飞的当然还有神仙,有网友评论,在远处突然看到一个娘娘飘在天上,吓得他匍匐倒地,拜了半天。而跟在娘娘后面的,还有西游记四人组,在取经路上,真正在腾云驾雾中。
▲ 图 / 网络
从湖南长沙来的风筝老任,家乡树太多,不适合放风筝,经常要开车几十公里到洞庭湖边去放。他把放风筝当成了极限运动,最喜欢做的事情是“放人”,靠着风的力量把自己带上去。有一次,一个领航风筝上挂了4个人飞到了半空中;还有一次,绳子断了,他前面那个人掉下来,手臂和肋骨摔骨折了,他自己也落下来,腰撞在一棵树上,休养了一个月。骨折的那个人再也不敢放风筝了,他倒比以前更有激情了。
老任30岁了,这次一起来潍坊风筝节的还有两个“筝友”,一个60岁,一个72岁。“热爱风筝跟年龄无关,看到风筝飞到天上,我就高兴。”
下午三点,风渐渐大了,肉眼可见的风都成了黄色,沙子太多了。现场有个人专门卖烤香肠给放风筝的人吃,他脸和头发上都积了一层灰,远看过去还以为是个兵马俑。他的香肠也被风撒上了灰。但这些都不足以撼动人们的快乐。一个堵了五个小时一肚子怒火的女生,在风筝放飞场看了一个小时的风筝之后,把堵车的烦恼都抛在脑后,还发了个朋友圈,“地上的都呆呆地看,天上的都成了活物”。

快乐就是有这样的力量,能够化解怨气,达成和解。这也是为什么风筝节这一天当地所有人都经历了堵车,但最后却少有人在记录风筝节的微博或是朋友圈中发牢骚的原因。一个从湖北来潍坊旅游的女生说,“与看短视频或是综艺节目被刻意逗笑不同,我已经很久没见到有这么多人,不分男女老少,发自内心的开心了。”
下午四点,老魏捆在同一根线上的三只鲸鱼升空了。“在别的地方,我想都不敢想,放一个都够呛。”而这一回他放飞了三只,超越了自己。
鲸鱼们忽高忽低,老魏握住了线,掌控着飞在天空的风筝,尽力让它们不要掉下来。他紧紧的握住线,在这个瞬间,仿佛握住了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