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人往事(118)

一则嫁入豪门的故事

郑婷 真实故事计划 2021-05-03

 

 

"
豪门梦想破灭后,这个生有一儿一女的女人,决心在别墅区门口复仇。
01
豪门梦
1988年,陈姗出生在我老家下辖的地级县江山市。我俩在微博一个同乡话题小组认识。她自来熟,聊天时还会学几句我那的方言逗我,一来二去,我们聊得熟络,成了朋友。
陈姗育有一儿一女。她没有家庭主妇的面相,黑色短发学生头,种了睫毛眼神忽闪,别人都以为她未婚。曾经有人调侃她看着不像当妈的,她左手轻轻抬起,镶两克拉钻石的戒指晃啊晃,就听钻石女主人略带得意和娇羞地说:我都结婚俩娃啦。
有些人生下来就拥有注定要走的路。比如陈姗。她的母亲把自己半生的不得志归咎于嫁人不淑,自生下陈姗这个女娃开始,她就步步经营培养女儿,期待女儿能嫁入豪门,来弥补自己的遗憾。
“25岁是个坎,晚一天嫁,就少一天的本钱。”陈姗以前告诉过我,她妈妈从小总对着她这么念叨——
“年轻是女孩子最大的资本。”
还是个姑娘时,陈姗的妈妈很有“本钱”。陈姗给我看过她妈妈年轻时的照片,照片里她生着两弯乌黑的细眉,眼睛水汪汪的,一头披肩黑发风姿绰约,是个美人胚子。
因为生得好,陈妈妈自视甚高。长成大姑娘之后她一心想嫁个好人家。追求她的男人,不是农村来的,就是车间的工人。陈妈妈看不上这些汉子,婚事久久没落定,直到遇到了陈姗父亲。
陈姗的父亲年轻时是个电工。他喜欢唱歌和读诗,见到陈姗妈妈,浓情蜜意的情诗张嘴就来。陈姗妈妈觉得他和其他工人不一样。
结婚后,陈妈妈才发现,丈夫其实没她想的有那么大本事。结婚时,陈父没有房子,陈姗的爷爷就把自己额外的一套房借给他们当婚房,一直住到陈姗后来嫁人了,老两口也没有能力再买一套属于一家三口的屋子。陈父四十多岁那年下了岗,之后再也没找到工作。他的兄妹商量决定,大家每个月凑点钱当工资,让陈爸爸照顾父母。几年下来,陈爸爸讨了嫌,兄妹们话里话外都在嫌弃他没本事。
陈姗妈妈一直很没有安全感——房子不是自己的,陈姗爷爷和奶奶又没立遗嘱,等两位老人去世后,丈夫没了收入,他们住的房子将被当作遗产分割,一家人很可能失去住处。陈妈妈心里始终别扭。生下陈姗后,她心里暗暗发誓,一定要好好培养女儿——如果女儿能攀上高枝,自己前半辈子的怨气也能解除了。
2000年初,在近千元的小灵通手机都很稀有昂贵的年代,陈妈妈就花了两万多买了一架钢琴让陈姗学。后来上大学,陈姗来了北京,学了空乘。陈妈妈笃定,北京是首都,做空姐遇到有钱人的机率更高,女儿才有可能嫁入豪门。
可惜陈姗个头不过关,当不了空姐,只能在机场的地勤部门工作。没能冲上云霄,陈姗在地勤的岗位上也谨遵母亲教诲,不放松制造机会结识有钱人。
02
出嫁
陈姗和她丈夫相识于一场朋友聚会。聚会主人是做投资的,来参加的男男女女大都不纯粹奔着玩乐而来。
男人个头不矮,从脸上和手背的皱纹来看有些年纪,却修饰得很干净,西装合身,身材有锻炼过的痕迹。即使喝了酒,言谈举止也很温和内敛。但这些都是次要,一下抓住陈姗的,是男人手腕上那块江诗丹顿牌手表(现在想来,那块让陈姗念念不忘的江诗丹顿表,也不知是真是假)。
一面之缘后,陈姗开始向酒会上认识的朋友打探这男人。陈姗的妈妈总跟她讲自己当年“看走眼”的教训,告诫她:男人是不是有钱,要看对方的穿戴和言行,而且不能只看他自己怎么说,要看他身边的人怎么说。
其他人告诉陈姗,男人自称留过学,在国有银行待过,又出来自己创业。父母做运输生意起家,也算家境殷实。这在小县城出身的陈姗眼里,不是有钱人家是啥?
男人成了陈姗的完美目标。陈姗定期和妈妈通电话,陈妈妈也觉得男人不错,孜孜不倦地教女儿走好每一步,要她好好把握。在陈妈妈的训诫下,陈姗和男友始终没有婚前性行为,那样身价可就大跌了。
交往了一段日子,2013年,俩人准备结婚。婚礼是在北京办的。公婆出面,把陈姗家的七大姑八大姨都请来了,机酒全包,还带那些亲戚在北京玩了一圈。婆婆对陈姗说,儿子小时候,她和丈夫忙于事业,把他寄养在奶奶家,很大了才接回来,所以孩子独立,婚后基本也不会太往来干涉小两口的生活。
男人没给彩礼,只给陈姗买了那枚两克拉大的钻戒和一辆车,许诺婚后把陈爸陈妈接到自己的别墅住。母女俩没有多找茬,男人自己会赚钱,家境也优渥,婆家不多事,陈姗觉得丈夫很贴己。听说能住进别墅,陈妈对这个未来女婿很满意。有亲戚觉得陈姗男友岁数大,陈姗妈妈还反问人家:“结婚就是为了改善生活。不改善生活干嘛,难道像我一样吗?”
婚后不久,陈姗生下了大女儿,把父母也接到了北京。陈妈妈说,这样的家庭更看重香火。于是,生下大女儿没多久,陈姗又追生了个男孩。永无止境的“好妻子”、“好儿媳”人设塞满了她的每一天。
为了表现自己的贤惠,每次丈夫从外面回来,她都会及时收拾他的行李箱,哪些衣服要洗,哪些衣服要熨,都做好分类。
有一次,她在丈夫的行李箱里发现了一件毛衣,洗得干干净净叠放着,散发出陌生温柔的香味。女人的第六感向来精准,陈姗开始注意起来。
慢慢地,男人的出轨有了蛛丝马迹——陈姗总收到小区保安送来的不知名快递。收件人是丈夫,但因为没写具体门牌号,快递员送不到只能先放在保安那
陈姗隐约觉得事有蹊跷,可也不敢冒然去质问,因为那是她努力多年才换来的。“豪门的媳妇不好当”,陈姗妈妈劝她,“隐忍是最重要的。
 

03

陈姗最后一次和我联系是在2018年,她给我发消息:“我老公好像外面有人了。”当时她刚生完二胎,我怀疑她有些产后抑郁,作为外人不好评判她的家事,就只劝她:“你可能太敏感,别多想了。”之后,她没再找我,我也不甚留意。
直到2019年秋天,我和陈姗的共同好友,小戴,告诉我她接了陈姗的案子,成了陈姗的辩护律师。
小戴告诉我,后来,那个女孩还是找上门来了。陈姗的丈夫留了一手,没有告诉她具体的门牌号。小姑娘在门口被保安拦下,得知男人有家室后一顿哭闹。保安知道确实总有一些不具门牌的包裹被送到陈家,于是问过陈姗后,把人带到了她跟前。
一见面,女孩就开始控诉,说陈姗的丈夫骗了她。小姑娘看着也就二十岁出头,一头闷青色的长卷发,长相出挑,像是平面模特。
丈夫和这姑娘在外面同居。女孩说,丈夫告诉她,父亲是副部级干部,母亲是国企高管,家里在市区有好几套房,在郊区还有别墅,自己在国外留过学,学的金融,手上有很多项目能挣钱。女孩对丈夫的背景深信不疑,以做小投资入股的方式,陆陆续续给丈夫转了几十万。结果被告知,钱打了水漂,回不来了。最后女孩被丈夫拉黑。
女孩哭诉着瘫坐在地上,又拿出手机给陈姗看她和丈夫的照片、聊天和转账记录,说那都是自己拍短视频、接广告辛辛苦苦赚来的钱。
陈姗半天没反应过来,拿过女孩的手机反复确认里面的东西是不是出自丈夫之手。
“他和我谈恋爱,还说要娶我,可他骗了我的钱!还拉黑了我!”女孩哭声越来越大,从开始的压抑到彻底放开了哭,“我要报警!”陈姗听言,觉得丈夫和自己毕竟是一家人,同一阵线,于是打定主意息事宁人。她给女孩转了几万元,想先安抚对方:“这点钱你先拿着,你记下我手机号,有事给我打电话,先别报警……”她请求女孩。女孩哭哭啼啼拿了钱走了。
为了不让父母担心,陈姗只字没提女孩找上门来的事。但她止不住地心里发毛——
怀一胎时,听说丈夫手里有投资项目,陈姗的娘家人跟着投了点。当时收益十分可观,陈姗妈妈甚至出钱,把一家人借住了30年的房子从陈姗爷爷名下买了过来。随后,丈夫再向陈姗爸妈提出追加投资。陈妈妈坚信不疑,游说陈爸爸把刚到手的房子抵押出去,借了200多万元,全投给了女婿的项目。
几天后,陈姗丈夫回了家。“男人有钱,自然挡不住小姑娘往身上贴。”丈夫这样回答陈姗的质问,语气里连同陈姗一起揶揄。陈姗内心不快,继续追问投资项目和钱的事。她丈夫不耐烦了,一巴掌扇在陈姗脸上,吼道:“烦死了!你要这么不放心,当初别抵押房子啊,别让我帮你看着投啊,投资本来就是有风险的。
第二天,男人丈夫带着简单的行李又没了踪影。
事关父母的资产,陈姗只能把事情原委向两位老人道出。陈姗妈妈坐立不安,每天问女儿:那钱到底怎么样。陈姗也不知内情,每次只能搪塞过去。
事情远没有陈姗想的那么简单。
女孩到底还是报了警,不久,警察上门,却带来了更让陈姗不能接受的事实:丈夫在外头有三笔借款纠纷,每笔涉案金额都在百万。再一问,丈夫的种种光鲜背景是假的,他在老家有一个没扯证的妻子,两人已经有了一个十岁的儿子。而陈姗和丈夫住的别墅,其实是丈夫租的。
结婚这么些年,好像所有的事都是丈夫在打点。平时,她只管开口问丈夫拿钱花,照顾孩子。有时她也试探地问丈夫一些生意的事,男人宠溺地回她,你很懂事,不像有些姑娘,身子和脸面加一起都没几瓶酒值钱,却老想着傍上我。
那是一种暗示。陈姗自觉避嫌,怕丈夫觉得自己贪恋夫家财产,从没看过别墅房产证的陈姗压根不敢提出要看看房产证。连母亲也觉得她做得对:有钱人都不喜欢目的性太强、经常刨根问底的姑娘,“他开开心心给你钱,你开开心心花就好了”。
 
 

04

梦碎

陈姗强忍着镇定,对父母说:“钱应该是没了。他是个骗子,房子是租的,身份是假的,他早就结婚了,有老婆有孩子,外面有个小三,还骗了小三的钱……” 
陈姗父母谁也没说话,也不知该作何反应。过了好久,陈爸爸一屁股坐到了地上,无力起身,一旁的陈妈妈突然发出一声闷闷的哀嚎,站不稳地往下倒。紧接着脸歪口斜,半边身体硬直了。 
陈姗跌跌爬爬地拿电话打120。救护车赶来,老两口都被抬上了车。 
和陈姗妈妈比起来,陈姗爸还算幸运,只是高血压犯了。陈姗妈中风了,送到医院抢救,好像心脏也出了问题,扛了一星期,没挺过来。
大家发现陈姗不对劲,是在陈妈妈的丧宴上。当时大家正吃着饭,陈姗站起来大喝一声:别说话了! 
家人愣住了,都不再言语,抬头看她。她用手指着一桌桌的亲戚说:“骗子!全都是骗子!”紧接着,抱起旁边的儿子就要往地上摔。众人来不及拦,好在她自己停住了,放下孩子跑了出去。大女儿吓得哇哇哭,追着妈妈跑了出去。 
陈爸爸和几个亲戚追了出去,好不容易抓住了陈姗。陈姗像疯了一样,见人就骂,逢人便咬,最后开始砸东西。家人意识到,她脑子出毛病了。陈姗的姑姑可怜孩子,也心疼陈爸爸,搬过来和他们住在了一起。 
陈家人告诉小戴,陈姗那之后变得喜怒无常。曾半夜跑到外面大喊大叫;有时扯自己头发,拿头撞墙,拿刀片割腕。她还曾一个人坐在墙角哭,嘴里念着,“妈妈,是我害了你”。 
还有一次,陈姗半夜抱着女儿和儿子坐在窗台边,说“看,外婆在向我们招手”。陈爸爸和自己的妹妹赶忙上去抱住三人。不顾陈姗死死咬住自己的胳膊,陈姗爸爸一路架着女儿去医院。 
小戴告诉我,她从案件资料里得知了事发当天的状况。 
当天,陈爸爸带外孙和外孙女出门逛公园了,陈姗独自在家。失踪了两个多月的丈夫在这个当口回了家。他和陈姗说:“妈的事,我都知道了,节哀吧。” 
案卷资料显示,两人在屋内发生了争执。摆脱了陈姗之后,男人收拾好东西出了家门。十几分钟后,他走到了小区门口。陈姗开着结婚时男人买的车跟了上来。
车是奔着人去的。事件过程后来被记录在案件笔录中。在顺义那处别墅小区里,目击的小区保安对调查案件的工作人员说:“那女的脖子上青筋全起来了,跟疯了似的。” 警方抓走了驾车的陈姗,她的丈夫被送往医院救治。
2013年,陈姗带着嫁入“豪门”的心情住进了北京顺义这处小区里其中一栋别墅。6年后,她一脚油门,在小区门口撞向她的丈夫,杀人未遂。
去年夏天,我记挂陈姗,又去问小戴。她作为律师,案件细节不便透露,但她告诉我,开庭之前,请教了一些前辈,想尽办法为陈姗进行辩护。好在她丈夫的命保住了,陈姗最多算杀人未遂。而且,小戴有充足的证据,证明陈姗是在发病期间杀人,那就有可能被裁定不负刑事责任。相应地,陈姗也会被押送至精神病院进行强制治疗。
去年五月份,陈姗被押送到北京一家精神病医院。刚到医院时需要换病服、带手环、抽血,陈姗不配合,就被绑在床上。 
我得知陈姗的事情后去看望过陈爸爸。他告诉我,自己曾带着俩孩子去看过陈姗。见到孩子,陈姗立即笑起来,要过去抱。儿子还小,害怕地躲在大人身后。女儿胆子大些,走到自己妈妈身边。刚抱上大女儿,陈姗的表情就不对了。紧紧地抓住女儿的胳膊,好像生怕她突然跑掉。
陈爸爸紧张起来,一旁的护士示意他放松,对陈姗笑笑说:“这你女儿啊,真可爱。”陈姗没接话,过了一会儿,她用手捧着女儿的脸,神情像换了一个人,说道:“到底是那畜生的种,越来越像了。” 
陈爸爸慌了,上去抱外孙女。突然,陈姗抱着孩子边叫边往外冲。护士和陈爸爸赶紧按住她,陈姗的姑姑则迅速抢下了孩子。病房里,又有几个护士陆续赶到,被众人压着的陈姗满脸通红,嘴里嘟囔着:“骗子,一家子都是骗子。”
 
*文中对当事人信息有模糊
 

— END —

撰文 | 郑婷

编辑 | 林森菜

 

 

======================================================

 

不办婚礼的年轻人:婚礼就是费钱费力

看客 看客inSight 2021-05-03

 

 

婚礼这件事,

年轻人已经不稀罕了

 

 

每一个“小长假”、“黄金周”,当代年轻人都逃不了两件事:堵到只看得到人头的景点,和无穷尽要随份子的婚礼。

 

看多了婚礼司仪浮夸的表演,厌倦了新人抹泪互诉衷肠的尴尬情节,年轻人们逐渐从对婚礼的想象中脱离了出来:去你的一生只有一次,我不会办婚礼了!

 

豆瓣的结婚不办婚礼小组已有2000多名成员

 

看客采访了三位年轻人,分别聊了聊关于结婚不办婚礼这件“小事”。

 

有人计算婚礼的投入产出比——“与其办婚礼,不如炒股票”, 有人因为怕麻烦不办婚礼,有人勘破了人生的真谛。

 

婚礼,正在慢慢退出年轻人的人生必选项。

 

 

 

“有那钱办婚礼,

不如拿来炒股票”

 

小朋今年26岁,海外留学回来后,在一家央企过着朝九晚五的工作。平时上班说不上很忙,闲暇的时候,小朋就炒炒股、健健身,最大的烦恼是下班太早,朋友们都在约人吃饭要等很久。

 

下班后,小朋经常去健身

 

两年前,小朋差点走进了婚姻的殿堂。

 

和前女友从留学开始恋爱,谈到开始工作已经快4年,眼看着两人稳定下来,双方家长都有了让两人结婚的意思,两人也没有什么异议。

 

留学时两人经常一起做饭

 

在一起四年有余,一切都磨合得彻彻底底,两人的生活习惯、爱好都能融洽,留学归来后也都留在了一个城市,一切看上去天衣无缝。唯独在一件事上栽了跟头——办不办婚礼。

 

一开始小朋只是试探性地用开玩笑的语气说,要不我们不办婚礼了。得到了对方非常坚定的否定回答,一切就变得严肃了起来。

 

小朋四年前就不想办婚礼了。

 

四年前,小朋的一个稍微年长的朋友结婚,定在海南办婚礼,因为关系十分好,朋友邀请小朋来参加婚礼,小朋很乐意地去了,并参与了筹办全程。

 

“那真是太累了,我作为旁观者看着都累”。

 

从婚礼头一天的上午开始,新郎和婚庆公司一起布置场地,为了第二天婚礼的顺利进行,婚礼还得彩排,到了晚上新郎带着众人一起布置婚房,新娘子在第二天则要5点就起床化妆,新郎也不能太迟,大概6点就得起床准备接亲,这一切至少在下午2点才能结束。

 

“相当于两天连轴转,我在旁边看着都累了”。

 

小朋好友在海南举办的婚礼,布置十分麻烦

 

那次朋友的婚礼,彻底击碎了小朋对婚礼的想象,本来小朋就对婚礼没太大兴趣,看到如此繁琐,小朋更加失去了兴趣。

 

再加上小朋出生于一个公务员家庭,又失去办婚礼的另一个意义——收礼金。公务员家庭并不允许收受礼金。

 

“不能收份子钱,相当于办婚礼的钱全部打水漂”。

 

小朋计算过在北京办一场婚礼花费的精力和金钱——

 

且不论北京办一场婚礼需要提前一年敲定预约,一个普通的酒楼办一场婚礼,一桌酒席就得超过5000块,人均500的饭,再加上各种筹备,花费可能数十万元。

 

“相当于办婚礼的几十万全部打水漂了,有那么多钱,还不如给我炒股票”。

 

因为这层原因,小朋的母亲也非常不愿意办婚礼,有着家庭的支持,小朋更加不愿意办婚礼了。

 

于是和前女友的结婚事宜,在这次试探之后一拖再拖。小朋是一个不愿意起冲突的人,于是总是回避结婚办婚礼的讨论。

 

“时间久了,更多的问题就暴露了出来”。

 

在一起的时候,小朋和女朋友喜欢一起玩switch

 

在婚礼这件事情的僵局,影响到了生活的更多部分。小朋和前女友争吵渐多,小朋也意识到,在婚礼这个问题上自己的不愿退步,可能有很大原因是不够爱对方。

 

有了这样的念头之后,裂痕变得越来越大,最终两人在一次争吵之后,分了手,小朋从婚姻的边缘走出,重新回复单身。

 

小朋家里给小朋在北京买了房子,作为一个在北京立了业、工作稳定的人,小朋在相亲市场上也非常抢手,但小朋经历过这个事件之后,对结婚这件事产生了厌恶。

 

单身的日子,小朋开始探索齐了其他兴趣

 

遇到过心仪的女生,小朋也非常明确的告诉对方,自己不想结婚。因此遭受过很多“白眼”——女孩们觉得很明确地说不结婚,就等于是渣男。小朋错过过很多机会。

 

“归根结底,还是害怕因为结婚会起的冲突,万一又重复一遍怎么办?”

 

不过随着时间流逝,小朋又有了新的想法,如果遇到特别爱的人话,对方非常想要办婚礼,小朋还是愿意,毕竟会想做一些让爱的人开心的事,不用计较得失。

 

如果这个人也非常爱自己的话,一生一次,还是愿意为她办的。

 

“当然,能不办婚礼那自然是最好的”。

 

 

 

“我喜欢婚纱,

但办婚礼太麻烦了”

 

微微今年25岁,在俄罗斯一家企业做翻译工作,与中国有着5小时时差。去年年底,微微和男朋友领证结了婚。

 

2020年最后一天,微微和男朋友去领了证

 

对外,微微说是疫情原因,所以不办婚礼,但微微心里知道,一开始他们就不想办婚礼。

 

微微的老公是微微的同事,相识时已不再是青涩的学生,所以一切关于未来的想象在最初就展开了讨论——生不生小孩,到办不办婚礼。

 

在大学时期,微微就觉得自己不会办婚礼了。那时候,微微觉得自己是一个独特的人,不像那些整天脑子里都是结婚、恋爱的女孩,想到结婚从筹备要花很多心思,还要牵扯各种复杂的社会关系,麻烦至极。

 

微微觉得传统的婚礼简直是人生路上的拦路虎:

 

“要收份子钱,还要请一些不是很熟悉的亲戚朋友,还要包括父母那边的关系,单纯从人际关系这方面来考虑,就已经很麻烦了”

 

在微微心中,请双方关系比较亲近的人一起吃吃饭、聊聊天,这样简单的仪式就已经足够了。

 

于是在恋爱之初,微微就把这个想法告诉了当时还是男友的老公,两人一拍即和,男友也同样厌恶繁琐的婚礼。

 

恋爱时,两人喜欢一起出去户外运动

 

相爱一年后,两人领证结婚,也并没有办婚礼,和微微想象中的一样,请好友同事们吃了个饭。

 

微微的父母相对重视仪式,但幸运的是,由于微微和男友都在俄罗斯,并不方便筹办婚礼,于是婚礼的事就搁置不议了。但微微的父母还是录制了一段视频,在微微宴请好友时送去了祝福。

 

小仪式上,微微和男友准备了蛋糕

 

微微男友的父母更加随和,对办婚礼一事并不看重,于是微微顺利地躲过了婚礼一事。

 

没有办婚礼,微微觉得对婚姻是一件非常有益的事,筹办婚礼牵涉到了很多利益和人际关系,必然会有退让和妥协。

 

“没办挺好,这些都是隐患,可能会成为将来的雷。”

 

虽然没举办婚礼,但微微也做了很多有仪式感的事——在领证当天买了一大捧玫瑰,晚上宴请朋友,等疫情结束了,就再补一趟蜜月旅行,还要把婚纱照拍了。

 

微微不喜欢婚礼,但很喜欢婚纱:

 

“女孩子都喜欢那些唯美的东西,我也是,只是穿婚纱的美,敌不过办婚礼的麻烦,所以想想还是算了”

 

结婚当天,男友买的大捧玫瑰

 

平时看短视频时,微微特别喜欢看一些美好的婚礼的视频,以明星的婚礼为代表,有时候还给老公看,但两人也只是看看就算了:

 

“那样的婚礼,一想到就很麻烦,我们普通人办不了的,不如看看就好了”

 

微微爱在b站看的婚礼视频

 

 

 

“无法接受办婚礼,

就算是偶像也不行”

 

安娜今年32岁,在北京一家广告公司工作。和男友相恋快两年,没有收到过一份生日礼物,更没有过过任何一个情人节。

 

并不是男朋友太过抠门太不认真,是安娜并不想要。

 

“我讨厌所有的仪式”。

 

闲暇的时候,安娜喜欢出去旅行

 

安娜从小和爸爸、奶奶一起生活,爸爸不过任何的节日,哪怕是春节,于是从小安娜就很少过节日。

 

小的时候周围的邻居街坊都说安娜爸爸古怪,安娜也这么觉得。这两年,安娜才开始理解父亲。

 

安娜小时候

 

说是原生环境的影响也好,后天自己的思考也好,20岁出头的时候,安娜就已经开始讨厌过生日了。

 

特立独行的安娜觉得过生日没有任何意义,只是社会文化告诉你,这一天很特别,仅此而已。

 

更准确地说,安娜是讨厌仪式感,从小安娜就不太喜欢仪式,在上大学、智识增加后,安娜更加明确地讨厌了仪式。

 

“生日只是宇宙中的某一天,为什么我就要认为每隔365天的一天对我就是有特殊意义的?”

 

在20岁出头时,这一切只是懵懵懂懂的,安娜只是觉得自己不喜欢仪式,28岁那年,安娜开始接触心理学的一个分支,人格心理学,这一切得到了解答。

 

“用宗教一点的话来讲,就是顿悟,豁然开朗的感觉”。

 

安娜喜欢看书,也参加过很多学术活动

 

安娜意识到一切仪式的本质都是社会强行赋予,剥离开社会文化,仪式没有任何意义。安娜开始认同父亲不过节日的行为。

 

这次顿悟也不仅仅体现在思考的层面上,安娜意识到自己并不适合从事多年的工作——销售,于是辞了职,决心重新开始人生。

 

安娜从小就很擅长写作,但是安娜并不肯定这件事情,反而因为擅长,更想去尝试别的事。

 

“很羡慕别人很能social,所以我毕业选择了销售行业”

 

但安娜在销售中并没有表现得非常优秀,安娜私下里观察过业绩非常好的同事,对于他们来说,销售所需要的那些活动、言行完全是他们生活的一部分,而安娜要靠把销售纯粹当做一份工作来表演,才能继续下去。

 

“我其实是一个社恐”。

 

当销售时,安娜觉得这份工作并不快乐

 

这次顿悟之后,安娜更加地接受了自己,把曾经擅长的东西捞了回来,辞职之后安娜开始在知乎上回答问题,很短时间内就收获了很多粉丝,然后再进入到广告公司做文案工作,一切顺风顺水。

 

“我的世界观逐渐成型了”

 

安娜开始用很多很批判性的、哲思的眼光去看待世界,缩放到最小,那就是婚礼。近些年来大家开始反思消费主义,安娜觉得,婚礼也是同样的东西。

 

小的时候,女孩们总是受到消费主义影响,商家告诉你女生必须要拥有什么,你就会去买,长大之后你会逐渐意识到这是商家的诡计,把三八妇女节包装成“女神节”,再卖给你很多东西,所以这些年反消费主义浪潮涌起,今年也多了让妇女节回归妇女节的呼声。

 

“讨厌仪式感也好,讨厌办婚礼也好,其实跟反消费主义都是一个性质的,我觉得他们本质都是一样的”

 

同时,安娜也开始觉得,所谓“嫁人”,“嫁给对方”、“娶进家门”对女性来说,都是一种被物化的词汇,而婚礼则是物化女性的代表性仪式。安娜不想被物化。

 

近些年,身边的好友陆续结婚,安娜也参加过很多婚礼,甚至也当过伴娘。

 

看着婚礼新人感动到潸然泪下的场景,安娜也会抹抹眼泪。但安娜只是代入到了好朋友的心境里:

 

“我只是很能共情,但我绝对不想办。可以接受结婚,坚决不办婚礼。”

 

安娜给好几个朋友当过伴娘

 

和男朋友如今已相恋两年,还没有正式地提过结婚,但在相恋之初,安娜就非常坚决地说过不办婚礼,男友也默许了。

 

即使是特别喜欢的人,甚至是偶像,安娜也不能接受婚礼,安娜在心里想过自己的底线:

 

“退到最后最后,我能接受的就只是请亲戚好友吃个饭,发个言,再多的接受不了了”

 

不过,安娜还有唯一一种觉得婚礼有必要的情况,那就是有政治意义的婚礼,例如英国王子哈里和梅根的婚礼:

 

“那样的婚礼你会觉得自己是被尊重的,而不是被围观的猴子”

 



 

 

如今,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不办婚礼,花大量时间、精力、金钱去筹备,换来的东西并不足以弥补付出。

 

年轻人们更愿意选择别的仪式——比如旅行,比如一起做一件公益活动,又或者与好友们一起开一个party。

 

结婚不再成为一件需要筹备良多的事,取消了繁琐后,它变得轻松且愉快。

 

说到底,选择不办婚礼,年轻人让婚姻回归生活,而不是需要去展示与表演的事。

 

“既然结婚带来了那么多争端,何不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呢?”

 

 

*文中人物均为化名

 

 

作者  大雨  |  内容编辑  程渔亮  |  微信编辑  菠萝蜜

所有跟帖: 

真实灵异故事:黑猫串气死秀才诈尸 -YMCK1025- 给 YMCK1025 发送悄悄话 (212 bytes) () 05/04/2021 postreply 08:33:03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