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力正在毁坏我们的粮食

业力正在毁坏我们的粮食
===============

发表于 2020-9-8 15:14:30

 

吉祥果

 


我从能记事至今已经三十多年,但我自己家里的米面,即便不做任何防护,只是在自然环境的室内放置,三十多年来,也从来没有发生过大米受潮、生虫、发霉等事件。但是今年很奇怪,我家里有五十斤左右大米,最近生虫了,而且很奇怪的是,所生的不是大家知道的那种蠕动的米虫,而是一种黑色的麦虫。这是过去三十多年,我家里从来没有发生过的。

我问了其他南方的佛友,有些师兄家里大米,也存在这种情况,就是买回来的米看起来一直都没问题,很新鲜,但是在自然环境里面搁置,不过一个多月,也生虫了,也是这种麦虫,不是米虫。

我一直奇怪,我们家过去三十多年,大米面粉都是自然环境放置,既没有做防潮,也没有隔绝氧气,但是一直毫无问题,甚至买的大米两三年忘记吃的,也没有放坏。我说出来可能没人相信,但真是这样。我们家从来没有为了保护大米和其他粮食做过任何防护措施,粮食一直很好。但是为什么今年这样?而且,过去很多年份,汉中这里空气比现在还潮湿,气温比这两年还高,按照正常的逻辑,那时候的大米更容易坏掉,可是为什么三十多年,我家的米面从来不坏,反而今年开始有生虫呢?个人认为,这还是共业的大环境导致的。

很幸运的是,我年初囤积的400斤大米,因为我做了防潮、隔氧处理,现在大米依然完好,没有任何问题。出问题的,是家里面一个零散的包装,因为打开食用,不可能天天处于隔绝氧气的状态,所以才造成现在问题。

因此,我个人建议,大家不要只是盯着蝗虫、洪水、冰雹、狂风等自然灾害对粮食的损害,更应该紧盯粮食在家中如何保存的问题,尤其是未来一些年份,更应该重视此事。

我提出如下具体建议:

(密封、抽真空、断氧、吸附氧气)

1、无论保存什么粮食,一律采用隔绝氧气的断氧原则,密封的同时为粮食断绝氧气来源。如果还没有囤积大米的,可以囤积抽真空的那种大米包装,就是那种米砖,很硬的那种一袋一袋的那种,最好是囤积这种大米,因为包装本身已经为大米隔绝氧气。不过这种大米成本略高。

2、如果不能购买上述大米,可以购买非真空包装的大米,就是超市尼龙袋包装的那种大米,然后网购比较厚实并且柔韧性很好的塑料袋,密封性要好,尺寸要尽量比尼龙袋包装的大米袋再大一些,然后将尼龙袋包装的米袋子,整体放到塑料袋中,然后网购一些活性炭,将活性炭放入尼龙袋和塑料袋的夹层中。然后密封塑料袋袋口。

密封袋口的最佳方式,是使用抽真空加塑封一次密封的那种最好。如果没有购置真空封口机,就用绳索反复绕扎塑料袋口,可以多扎几次,尽量保证空气不进入。尤其要注意塑料袋是不是有破损,如果担心这个问题,可以使用双层塑料袋,将活性炭放入靠近米袋最近的一层塑料袋内。因为活性炭会吸附密封袋内的氧气,密封空间内的残余氧气被活性炭吸附之后,大米的氧化就无法发生,微生物和米虫的繁衍生长也因为缺氧而受到抑制。

3、总之,大原则就是密封、将粮食彻底和氧气隔绝,或者把粮食和微生物呼吸的氧气,用活性炭彻底吸附掉,这样做得越极致,粮食保存的就越好。这是大家可以做到的。活性炭要采用质量好的,避免采购到品质不高的。

4、我今天折腾半天时间,在筛选家里散米中的麦虫,刚处理了一半,然后来写文章提醒大家。既然大环境的业力在破坏粮食,而且已经无孔不入,甚至这种力量已经到了和过去几十年不一样的感觉,那么,我们自己更应该在缘起上,尽可能把粮食保护好。

5、我们要呼吸氧气,但是不准粮食和粮食中的微生物获得氧气,不准虫子的诞生环境有氧气,按照这个大方向去处理最好。

6、不要把我一次又一次的细致提醒不当回事,如果不做这些工作,不管是大家囤积的粮食,还是平时吃的散粮,都有很快会生虫的可能。今年开始,这个共业的大环境,的确和以前不一样了,大家千方百计要从各个角度保护好粮食。

7、不要将来囤积的粮食发霉了,生虫了,各位又说,你看,都怪果师兄让我囤积粮食。我让大家囤积粮食,是密封、断绝氧气的条件下的屯粮,大家要记住我的前提。

8、还有,已经囤积的粮食,要按照购买的先后顺序,先吃先买的,后吃后买的,然后吃一袋最先买的,同时,购置一袋最新的粮食补充进来。也就是说,要按照粮库的管理规则:以新替旧、吃旧存新、次第更替,随时保持家里面有一定的储备粮,但是这些储备粮食不能是一直永远放着 不吃,不是这样,而是这些粮食要处于动态的更新之中,按照新旧次第,动态替补,一直到粮食危机彻底过去。大家要把我说的话,每一个细微之处,都记仔细了,不要记漏了,免得大家到时候又怪罪我提醒不够。虽然可能这个损失不了多少钱,但是损失粮食也不好。大家要注意。

9、也许,这就是促使饥馑的那些业力导致的,大家要随时警惕并做防备。

所有跟帖: 

灵异鬼故事:鬼 公 寓 -YMCK1025- 给 YMCK1025 发送悄悄话 (212 bytes) () 05/01/2021 postreply 09:24:03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