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多年前的高考状元,后来怎么样了?

来源: YMCK1025 2021-01-04 20:03:56 []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次 (23525 bytes)
回答: 新照旧影(833)YMCK10252021-01-04 20:00:51

[转帖]30多年前的高考状元,后来怎么样了?

 

 文 | 田七喜

    

    生活就是一种永恒的沉重的努力。

    

    前段时间参加同学聚会,期间聊到了当年的高考第一名干什么去了。

    其中几个同学用看笑话的语气讥讽说:“当年他就是一个书呆子,只知道做题,现在估计也混得不怎么样,你看连同学聚会也不敢参加。”

    当年那个高考第一名混得怎么样?似乎大家都在看他的笑话,好暗暗印证自己当年的选择是对的,死读书的人没有好下场。

    现场没有一个人知道,我出于好奇,在聚会结束之后偷偷打听了一下。

    从大学毕业之后,他一路深造到了博士,现在已经是世界TOP3的一个投行高管,年薪几百万,接触的都是最顶尖的名流人士,远远把当天聚会的同学甩出了八条街。

    原来他不是混得不好,而是根本不和我们在一个圈子,而当时一些同学想象他混得不好,现在看起来真是像一个笑话。

    

    似乎我们都听过这样一个故事,某学渣成绩不好,而某学霸成绩很好,20年过去之后,学渣和学霸在一个招聘会上见面,来参加面试的,是当年的学霸,而面试学霸的就是当年的学渣,学霸的前途和命运,都牢牢掌握在学渣的手里面。

    这个故事听起来很爽,也迎合了很多当年学习不用功的人的心理。

    可是我们扪心自问一下,这样的场景多吗?

    真的不多,更多的是,因为高考、因为学历,学霸们走上了人生巅峰,而学渣们只能在社会的底层做最辛苦最基层的工作。

    学霸落魄、学渣逆袭,这样的事情很多人都喜欢看,一旦发生就会成为新闻,就会引起轰动,因为他们喜欢看到别人被拉下神坛的感觉。

    于是,每年高考状元出炉的时候,一片祝福声中,总会出现一些酸溜溜的评论:

    状元又怎么样?毕业了还不是要出来找工作,可能混得还不如小学毕业的呢。状元都是高分低能的书呆子,到了社会上也不会吃香的,赚的还不如卖茶叶蛋的多。

    可是,那些高考状元们到底过得怎么样?真的如他们所说,都混得很差吗?

    还真的有人去调查了这件事情。

    

    在30多年前,佛山电视台曾经对一批高考状元进行采访,并制作了一期视频,在当时引起轰动。

    05:32

    于是他们又想,这些人成为状元之后,他们的人生发生了什么改变?现在过得怎么样?

    30多年后,他们再一次找到了当年接受采访的状元们。

    他叫陈东,当年以900分的满分成绩成为当年的广东省文科状元,被北京大学录取。

    

    ▲图片来源于佛山电视台

    当时学校还专门为他办了一期欢送会,他说,拿到状元也没有很兴奋,因为他在高一的时候,就下定决心要考取文科的状元。

    

    ▲图片来源于佛山电视台

    如今,他已经是中山大学法院的副教授、硕士生导师,还是美国纽约大学法学院、英国卡迪夫大学法学院等国外高校的访问学者。成了一代名师,著作等身。

    

    ▲图片来源于佛山电视台

    另一位状元谭志佳,当年以总分第一的成绩成为广东高明区首个省状元。

    

    ▲图片来源于佛山电视台

    谭志佳父母都是农民,每年收入不足三千元,家里穷困潦倒,但他还是以惊人的毅力和智慧成为了一名省状元,考入北大。

    

    ▲图片来源于佛山电视台

    这么多年过去了,谭志佳已经是香港大学医学院博士后研究员,拿到了博士学位,主要从事遗传病理研究工作。

    

    ▲图片来源于佛山电视台

    自己成功之后,他还加入同乡会,为佛山付出和奉献了很多。同时,他还是政协委员,致力为家乡的发展出谋划策。

    不只是他们,还有很多关于高考状元的报道。

    河南省的文科状元张磊,以当年文科第一名的成绩被中国人民大学录取,并进入耶鲁大学深造。

    

    现在他已经是耶鲁大学建校315年来的首位中国校董。

    

    还有百度创始人李彦宏是阳泉市高考状元;

    

    京东创始人刘强东是宿迁市高考状元;

    

    豌豆荚创始人王俊煜是广东省高考状元;

    

    中国最牛基金经理王亚伟是安徽省高考状元;

    

    著名作家刘震云是河南省高考状元;

    

    著名词人林夕是香港高考状元;

    

    据一份对1977年至1986年高考状元的职业统计,他们中有些已经是:

    中国建筑西南设计研究院副总工、中青在线总经理、软银中国合伙人、南京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人民文学出版社副总编、美国长岛大学教授等等。

    

    为什么这些高考状元们只要自身不出问题,大概率不会混得太差?

    因为很多东西是相通的。

    能够当上状元的人,他们的吃苦能力、抗压能力,学习能力远远超过普通人,而这些能力,又是能够促使他们继续成功的原因。

    退一万步讲,即使他们不去从商从政,做文史类的工作或者教育类的工作,也是如鱼得水。

    而且,高考状元是从千军万马中脱颖而出、考入名校。有了名校的背景,他们的人生起点,从那时起就比普通人高出一大截,早就改变了自己的命运。

    状元中,大部分人不一定成为了首富或者是某个行业最有钱的人。

    但他们大多数都在各自的领域内不断探索,寻找一种让自己觉得有意义的活法。

    

    写了那么多高考状元混得好的,那么也会有混得不好的吗?

    当然有。

    四川岳池县的张非,2002年考入复旦大学,觉得不满意就没有去读。

    次年重新高考,成了县状元,被北京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录取。

    

    但进入北大后,张非因沉迷于网络游戏,导致7门必修课不及格,被迫退学。

    复读三个月后,张非再度成为南充市理科状元,考入清华大学。

    但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2006年,因挂科太多,张非又被清华劝退。

    

    2007年,张非改名张空谷,再一次参加高考,又考入了清华的校门。

    这一次,张空谷终于在大家的帮助下,磕磕绊绊地完成了大学的学业,拿到了毕业证。

    而后,他的人生发展得不怎么顺利,考研失败后,就销声匿迹了。

    佛山高考状元宋霆有句话说得很好:

    建议‘高考状元’们,在暑假好好享受这个荣耀,但是在入大学以后就将分数忘记,不断地去看将来。因为这个已经是过去的事情,其实未来没有太多人去关注你是不是‘状元’。

    不是读书时成绩好的人,到了社会就一定也能成为人才,更不是成绩不好的人,就注定什么都干不好。

    人生的意义在于整个过程,而不是某一个阶段,某个瞬间。

    某一阶段的成就,只能代表那一阶段的努力,如果躺在过去的成绩上睡大觉,那么,即便是高考状元,也不过是梦幻泡影。

    毕竟,人们关心的只会是“你是谁”,而不是“你曾经是谁”。

    高考是人生的一次大考,但人生远远不止高考这一场考试。

    况且,考试的目的并不在于考本身,而是通过筛选,让优秀的人才进入更高的平台,学有所成,为社会创造价值。

    之后的每一步,都不比考试轻松。

    要想成为真正的人才,首先要做的,就是放下曾经的一切,无论是荣耀,还是失败。

    还记得那个从农村走出来,到谷歌办公室上班的女孩吗?

    她叫孙玲,2009年高考失利,只好到工厂流水线上打工。

    

    后来,她意识到这样下去毫无前途,于是通过自考拿到了深大的毕业证书和学位,2011 年进入IT行业,成了一名程序员。

    2017年10月,孙玲成功申请到了美国的一所学校,利用八九个月学完一些在校课程之后,拿到了EPAM Systems公司的一个offer,作为vendor在谷歌办公室上班。

    

    孙玲没有在高考中取得成功,但她凭借不懈的努力,改写了自己原本已成定局的人生。

    米兰·昆德拉说,生活就是一种永恒的,沉重的努力。

    命运不会因为你是高考状元而格外厚待你,也不会因为你曾高考失利而断绝你的一切机会。

    放弃努力的状元,终究会泯然于众人,坚持努力的普通人,也能创造属于自己的辉煌,但千万不要因为某个状元的失败就认为读书无用、努力无用。

    这个时代最有毒的谎言,就是否认努力的价值。

    事实上,在任何阶段、任何领域,努力奋斗都不会过时。

    请相信,高处的风景,是低处仰望的人永远也见识不到的。

    不断挑战自己,从一个高峰往另一个高峰攀登的过程,真的很爽。

-------------------------------------------------------------------------------------------------------------------------

[转帖]“高学历,低就业”已经到来?

 

据媒体报道,去年11月,浙江大学三位作者发表的一篇论文利用2017年智联招聘网站上约2万份简历和同期1.6万个招聘岗位作为样本进行研究,认为过度教育普遍存在,并且带来了薪酬惩罚。约一半的求职者学历相对工作要求高出两年或以上,他们获得的薪酬比与自身水平相符岗位的薪酬低5.1%。

    

    而与此同时,我国2021年研究生报考人数达到377万,比去年增加36万。根据有关部门发布的信息,2021年的研究生招生规模也将再创新高。2020年,我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超过100万,博士研究生招生超过10万。

    过度教育、薪酬惩罚、学历贬值、考研热升温……这些概念貌似矛盾,但却因“学历导向”而得到“完美”的统一:越是因为学历贬值,越要追逐高学历,因为没有高学历,连就业的门也摸不到;而追逐高学历,以学历为导向办学,必然带来过度教育、进一步的学历贬值。在笔者看来,如果我国发展教育,不摆脱学历导向,过度教育问题,就会长期存在,而围绕提升学历的“内卷”竞争,也难以降温。

    在高等教育进入普及化时代后,继续以学历为导向办学,必然会出现高职扩招、专升本扩招、研究生扩招、博士扩招。所有学生完成高考竞争后,还要投入考研竞争,而在考研竞争结束后,不可避免地卷入读博竞争。读完博士,从事的工作可能就是之前研究生或本科生就能胜任的工作。出现这种局面,无疑就是教育浪费和人才浪费。

    

    怎么扭转办学的学历导向?首先,必须消除按学历层次高低评价学校办学水平的精英教育观。进入高等教育普及化时代,必须有与普及化时代相适应的教育观。我国高职院校一心想升本,升本后的地方本科院校一心想举办研究生教育,举办研究生教育的学校不重视本科教育,这些都源于“学历层次代表办学水平”的教育观念。高职院校不管怎么办学,永远低于本科院校;地方本科院校如不发展研究生教育,就抬不起头,导致学校不安于自身的办学定位,追逐提高学历层次。

    在美国,很多文理学院一直坚持举办本科教育,根本不发展研究生教育,这些学校的本科教学质量有的甚至超过综合性大学,可在我国,这类学院就很难得到认可,因为“办学层次不高”。不转变“办学层次代表办学水平”的观念,我国的高等教育结构就会与社会的需求严重脱节。接下来,我国很多地方本科院校,都将大力发展研究生教育,这会严重影响对本科教育的投入,还导致研究生教育充满泡沫,加快学历的贬值。我国研究生教育要扩招,目前看来,难度和阻力都不大,一方面,地方本科院校有大力发展研究生教育的办学追求,另一方面,读完本科就业难的学生,也想继续读研提高学历层次。

    

    本文图片来源:网络

    其次,各级各类学校,要给受教育者这一段教育应该给受教育者的高质量教育。这一点,我国各级各类学校并没有做到。高中教育给学生的是应试教育,并没有给学生完整的高中教育,高中毕业生能考出不错的考分,但是在兴趣、创造力和好奇心方面,却严重缺失。大学本科教育,在很多地方本科院校,变为高中应试教育的继续,这些学校组织学生考研,围绕考研科目进行教学,而在综合性研究型大学,学校存在“重学术研究,轻教育教学”,本科教学被边缘化的问题,这使本科教育质量普遍不高,本科毕业生缺乏就业竞争力,把考研作为重要甚至唯一的出路。

    教育对于社会发展最为重要的贡献,是培养人才。以学历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是通过“教育”给学生一个“学历身份”,而非培养学生的能力和素质。这不但会加快学历的贬值,也耗费全社会的资源,用在对社会发展并无多大进步意义的学历争夺中。学生们把很多时间、精力用在提升学历中,这一过程如果能提高能力和素质,还值得,如果伴随提升学历的过程,是无休止刷题、厌倦学习、混文凭、就业竞争力下降,就值得全社会反思并调整了。谁都不希望,现在是大学毕业就失业,不久的将来是“研究生毕业就失业”,以及普遍的“高学历,低就业”。
 

所有跟帖: 

有些人不单是贫穷 -七彩奶油- 给 七彩奶油 发送悄悄话 (161 bytes) () 01/04/2021 postreply 21:17:33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

发现Adblock插件

如要继续浏览
请支持本站 请务必在本站关闭Adblock

关闭Adblock后 请点击

请参考如何关闭Adblock

安装Adblock plus用户请点击浏览器图标
选择“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装Adblock用户请点击图标
选择“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