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瑜的演讲为什么争议大?

来源: YMCK1025 2020-12-03 19:01:08 []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次 (35266 bytes)
本文内容已被 [ YMCK1025 ] 在 2020-12-04 05:55:33 编辑过。如有问题,请报告版主或论坛管理删除.
回答: 新照旧影(623)YMCK10252020-12-03 18:55:20

[转帖]刘瑜演讲为什么争议大?

 

刘瑜演讲为什么争议大?屁股决定脑袋,你别全听

    最近看到刘瑜老师的演讲,谈《不确定的时代,教育的价值》。

    她将当前的教育,形容成一场军备竞赛,你的孩子上两个补习班,我的孩子就要上四个,结果就是所有人都疲惫不堪,没有赢家。

    在这样的恶性竞争之下长大的孩子,很容易成长为空心人,习得了十八般武艺,却不知道自己到底要做什么。

    她表示,在这场竞赛中,自己很懒,是那种不战而降的妈妈,而自己的女儿,

正在势不可挡地成为一个普通人。她作为家长的使命,就是沿着孩子的独特性,帮她找到她所欢喜的事。

    这段演讲公开之后,有人赞同,也有人反对。

    赞同的声音很好理解,我们都承担着巨大的“军备竞赛”的压力,有些家长认为,

成绩不是唯一优秀的标准,我们需要给孩子更多的新鲜空气、喘息空间。

    反对的声音反对什么?

    反对刘瑜老师口中的,“普通人”。

    不普通的普通人

    “我的女儿正在势不可挡地成为一个普通人。

    在这样的语境下,普通人是需要成为的。

    刘瑜是谁?清华大学副教授,学者作家诗人,在美国哈佛大学待过,在英国剑桥待过。

    她的丈夫周濂,北大哲学系本科,北大哲学系硕士,港中大哲学系博士,现任人大哲学院教授。

    所以刘瑜在演讲里调侃,可以另辟蹊径,让孩子学习古希腊罗马史,与北京300多万学钢琴的孩子区分开来。他们有这个实力。

    她女儿就读的学校是清华附小。

    读过清华附小的网友分享,班上1/3的人都上了清华,或常春藤。这不是他们“父母就职于清华”的家庭背景直接决定的,而是因为他们的背景使得他们学习从小就好,一路学习领先直到考上或保送清华。

    班上的人1/3属于清华二代子弟(父母是清华教师),1/3属于三代子弟(祖父母是清华教师),1/3属于职工子弟(父母是清华职工)。考上清华或常春藤的那1/3,基本上就是那1/3的二代子弟。

    另外的2/3比较类似,不是去了其它一本学校,就是出国。

    特别差的,比如刘瑜说,干脆让女儿去开个奶茶店,煎饼店。

    她即便退而求其次,也只想到了开店。

    但你要知道,这是在北京。

    刘瑜这样的家庭,她女儿一辈子不奋斗,都可以安稳地活在这里。

    他们开奶茶店和煎饼店是爱好,是兴趣甚至是事业,不是把奶茶店和煎饼店当生计。

    真的在奶茶店打工的人,才懂那份工作的辛苦。

    所谓的普通,是别人一辈子都换不来的特殊。

    没有谁对谁错,这个问题就是屁股决定脑袋。

    父母分阶层

    父母也分阶层,很现实。

    第一种是权贵阶层。权贵家庭出生的孩子,根本不可能成为普通人。

    他们所拥有的资源,人脉,财富,以及伴随而来的优质教育,眼界,试错的勇气……让他们想要成为普通人都困难重重。

    乔布斯的小女儿喜欢马术,她的妈妈耗资1500万美元,买下了一座农场,专为她竞技和训练马技。

    三星长公主李富真刚刚接手新罗酒店的时候,父亲亲自在酒店坐镇两个月,指导和督促女儿的业务,还给了她一个“副会长”称号。

    只要资质不是太差,稍微争点气,都还是人上人。

    第二种是精英阶层的孩子。

    他们成为普通人的意思是,不升阶,待在原地。

    不去争当那1%的人,但依旧是10%的不普通的人。

    刘瑜讲:不是所有人都愿意用舒适、用从容、用轻松去交换成功,而追求舒适、从容、轻松也未必是什么罪过。如果一个人选择“自在”放弃“成功”,这也未必是坏事。

    他们的孩子追求的成功,是成为最最最顶尖的,刘瑜举了例子,马云,郎朗,姚明。

    对于这样的家庭来说,孩子不成功,不成为人上人,无非就是待在父母给孩子的起点。而这一起点,本来就是精英起点。

    他们的意思是,我的孩子不用再往上跨越阶层了。

    再往下是真正意义的普通阶层,他们选择自在,是要冒风险的。

    快乐教育,素质教育,探索自我的教育,都很好很棒,谁都知道孩子这样会更幸福。

    但是参不参加军备竞赛,不是你自己说了算的。

    如果你不参加这个竞赛,普通阶层还是可能滑落到贫困阶层的。

    贫困阶层的孩子更没有选择权,上五流大学,找五流工作,年老失业,一生窘迫,我们当然不希望孩子过这样的生活。

    你真的在普通阶层挣扎过,才会懂得自己除了向上,别无选择。

    而对于那些连普通阶层都不如的阶层来说,他们其实正在努力挣扎成为所谓的普通人,一个生活体面、经济自主的普通人。

    所以别人的话听听就算了,在听之前,先看看他/她的脚踩在哪里,而我们踩在哪里。

    晚安。

 

--------------------------------------------------------------------------------------------------------------------

 

[转帖]储殷VS刘瑜,名校教授PK,谁的教育观对?

 

  01

    清华大学刘瑜教授最近题为《不确定的时代,教育的价值》的演讲刷屏,演讲中一句“我的女儿正在势不可挡的成为一个普通人”成为了金句。

    国际关系学院教授储殷对演讲提出了不同看法,他认为清华教授的孩子已经不是普通人了,“出生在这样的家庭,即便你哪怕不好好学习,最后混退学了,至少也是个高晓松。”

    储殷教授劝告道:“有的时候,不要相信一些高级知识分子的心灵鸡汤。他们劝你看开,不是真的让你看开,是让你认命!”

    精英劝你看开是不是让你认命?储殷教授的话,引来了各方激烈的讨论。

    02

    说实话,从前几天储殷和张雪峰的那场辩论开始,笔者几乎要被他圈粉了。

    因为同样身为知名教授,他的教育观更接地气,更符合底层家庭的实际,更能引起出身农村的笔者的共鸣。

    但纵观刘瑜的演讲全文,发现她说的其实也没有错。

    刘瑜自己应该是中产之家,高级知识分子,有一定社会地位,有一定经济基础。

    这样家庭的孩子,不用改变命运,因为命运已经挺好,只要不下滑太多,就能够接受。

    而储殷则是站在普通百姓甚至底层人士的视角,他们需要通过奋斗去改变命运,实现阶层的向上跃升。

    这样的孩子当然不能认命,而是要有一种“我命由我不由天”的精神。

    03

    就像储殷说的那样,清华教授家的孩子就算成为普通人,可能也并不是常规意义上的普通人。

    比如储殷提到的高晓松,从学术成就尤其在科学方面的成就上来说,他比父辈和祖辈差得太远,他真的就是一个普通人。

    但“普通”的高晓松,知识面惊人,在现实中混得风生水起。

    他在大学里就玩票搞音乐建乐队,一不小心就成了著名的音乐人。

    而作为普通农村孩子的笔者,在他那个年龄,刚刚在大学同学那儿见到了吉他是什么样子。

    除了在小学学过几首儿歌,中学以后连音乐课都没有上过,甚至家里连录音机都没有。

    有时候,看民国一些名人的家庭背景,发现大多数人都家境显赫,就算现在活跃在演艺圈的名人,出身底层的也不太多。

    不是普通人群当中缺少基本的才华和潜力,只是他们机会太少。

    诚然,精英的孩子也不一定人人都能成为高晓松,但清华教授家普通的孩子也不普通,这也是肯定的。

    至少跟那些真正最普通甚至贫困的家庭的孩子相比,他们具有太多先天方面的优势。

    04

    其实储殷和刘瑜的教育观哪一个正确,有一个段子就能说明问题:

    一个女记者去大山里采访,看见一个小孩正在吃方便面。

    记者就对孩子的妈妈说,不要老让孩子吃垃圾食品,不卫生。

    孩子的妈妈回答道:没有老让他吃,今天孩子过生日,才给他做的,平时没有机会吃。

    女记者说的话是对的,但显然在那位吃方便面的孩子那儿并不恰当。

    对于那个孩子来讲,方便面可能并不是垃圾食品,而是营养餐,并不是无奈之下凑合的便饭,而是一年到头难以吃到的美味。

    

    类似的尴尬,在笔者身上也发生过。

    大概是上中学的时候,养生气功特别流行,学校上体育课时老师还教。

    回到家里,我对身体不好的父亲说,希望他每天坚持练习气功。

    父亲说,每天在地里干活,农忙时连吃饭都得赶时间,晚上到家就筋疲力尽了,怎么可能有精力练气功。

    我觉得父亲的话非常对,养生是好的,但对几十年前的普通农民来讲,那是奢侈品,明知道好也消费不起。

    05

    在我们的小学语文课本中有一篇“神文”,这篇文章从1957年入选小学语文教材开始,历经50余年仍在其中,这篇课文就是《小马过河》。

    课文里面的道理,太深刻。

    老牛和松鼠谁说的话对?都对。

    但老牛是根据牛的情况说的,最适合牛,松鼠是根据松鼠的情况说的,最适合松鼠。

    如果松鼠把老牛的话当成真理,那是找死;如果老牛信了松鼠的话不敢过河,就成了笑话。

    所谓甲之熊掌,乙之砒霜。

    对别人有益的观点,对你可能有害,一定要根据自己的情况去判断。

    刘瑜和储殷教授的教育观都没有问题,关键是,你是谁。

    明珠絮语(ID:tsliuchanghai),以教师和家长的双重视角看教育,解答青少年和家长的教育困惑。

 

 

---------------------------------------------------------------------------------------------------------------------

 

[转帖]女儿上清华附小,还能怎么普通?

 

 1

    清华大学副教授刘瑜最近的演讲火了 。

    她因为一句“我女儿正在势不可挡地成为一个普通人”,而正在成为知识界的“高级凡”。

    刘瑜的很多观点我很认同,家里也有她几乎所有中文著作。虽然说刘瑜在教育女儿问题上有这个认知,也没有什么不妥,但她不能简单地告诉我们“放弃成功,选择普通”。

    她应该告诉我们,普通也有级别:神仙有神仙的普通,凡人有凡人的普通。

    我们必须清醒地知道,刘瑜所说的普通,是我们大多数人倾其一生心血都无法企及的梦想,有些人甚至可能连梦都不敢梦到。

    也许有人没听说过刘瑜,不妨去搜看看她的履历有多牛:刘瑜,清华大学副教授,学者、作家、诗人,在美国哈佛大学读了博士后,在英国剑桥大学担任过讲师,出版有《民主的细节》《观念的水位》等作品。

    网上有一句名言,“你永远无法叫醒一个装睡的人”,则出自她的丈夫——周濂的书名。

    周濂,北京大学哲学学士、硕士学位,香港中文大学哲学系博士学位,现为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教授,先后担任牛津大学、哈佛燕京访问学者。

    夫妇俩在知识界是名人,他们的女儿就读的清华大学附属小学,更不是普通人家可以企及的——这里的父母多为知识精英阶层。

    人家孩子再普通,也能上个不错的学校。即使上不了清华北大,也有无忧出路。换句话说,有些人,想普通都难。为什么?

    因为他们的父母的位置,已经决定他们必将过上优裕的生活。

    2

    2006年,日本作家橘木俊诏出版了《格差社会》这本书。

    他在书中不无忧虑地说,日本社会已处于格差社会,格差社会最显著的特点就是阶层固化。富人永远是富人,而穷人想成为富人已无可能。

    他在书中详细分析了穷人为何成不了富人的原因,其中最突出也最根本的一点,就是穷人失去了受优质教育的机会。

    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日本的青年人还能靠努力考上东京大学,那个时候,东京大学的学生很多来自日本各县、郡的公立中学,当时日本政府在教育上投入非常大,老师的工资高于当地公务员百分之四。

    但是到了二十一世纪初,日本政府不断削减教育经费,降低老师工资,导致优质师资纷纷涌入高薪的私立学校。

    这就导致了处于底层的普通家庭的孩子因付不起高昂学费而被优质教育拒之门外,东京大学也便成了这些孩子最遥远的梦。

    阶层固化势在必然。

    橘木俊诏说,政治家的孩子依然成为政治家,精英阶层的孩子依然是精英。也许精英阶层的孩子进入精英阶层后,却没有父母的技能,但他们也能在这个阶层,靠父母的人脉非常滋润地生活。

    回到刘瑜。她说自己曾在一个家长群里说,希望将来让女儿开个奶茶店,过普通人的人生。

    我们知道,即使刘瑜的女儿真的开奶茶店,也会是家不一样的奶茶店。

    为什么?就因为她爸爸是周濂,妈妈是刘瑜。

    如果他们的女儿开了奶茶店,一定也会是知识分子打卡的网红奶茶店。他们的人脉资源,将源源不断自动或非自动地,对接到这里。

    何况,刘瑜并不会真的满足于女儿开奶茶店。

    凭着学术人脉,孩子万一上不了国内名校,还可以去国外名校。他们有的是时间静待花开。

    3

    也许我们还没有到阶层固化的程度,但我们已离此地不远。

    每年花在孩子教育上的经费,已成为中国家庭最沉重负担之一。

    我的孩了刚上初中,光花在补习班的费用,一年少说十多万元。

    我也想过放弃,想取消孩子所有补习班。

    可是你不去补,别人在补。你不在外面补,孩子坐在教室里很可能就听不懂老师的课。

    你可以让你孩子慢慢来,可是社会和老师,还有别的孩子不等你。

    刘瑜认为,社会、老师、家长不停引导孩子“有志者事竟成”不科学。

    她说,一个人的成功有运气、关系、出身、情商等多重因素,不是靠一腔热血就能成功。

    一点没错。

    可是作为普通人的你我,我们的孩子不努力,还有别的路可走吗?

    刘瑜所说的普通,也只是她所在那个圈层的普通。

    刘瑜所说的普通,也许正是普通人追求的卓越。

    当然,刘瑜在这次演讲中的一些观点,可以降个维度来看。

    比如她所说的,要承认自己孩子的普通,要允许自己的孩子成为一个普通人。

    这个观点我非常赞同,但认可普通,不等同于放弃。

    有些孩子“自我”成熟比较早,在小学中学就显出了卓越性,但有些孩子直到高中甚至大学“自我”才会成熟,我们怎么能在他们还小的时候盲目断言?

    橘木俊诏在《格差社会》中还讲到,精英阶层的孩子之所以会成为精英,除了教育,还有“心理格差”的因素。

    所谓心理格差,就是父母期望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孩子很可能就会成为什么样的人。

    我们虽然承认孩子普通,但也要让他们过幸福的普通人生,而所有的幸福都是靠自己的努力得来的。

    因为我们是普通人,不是刘瑜。

 

 

----------------------------------------------------------------------------------------------------------------------------

 

[转帖]刘瑜,一个不需要食人间烟火的家长

 

 清华大学副教授刘瑜的一篇文章又刷爆了家长们的朋友圈:我的女儿正势不可挡地成为一个普通人。

    文章一出来,拍案叫绝的有之,拍案而起的亦有之。我作为知名教育专家,很多人就来问我怎么看?

    我就觉得刘教授不是不食人间烟火,她只是不需要食人间烟火。

    很多拍案叫绝的人可能没有弄明白一个事情:刘瑜文中的普通不是大众定义的普通。我们眼中的普通,可能是餐厅的服务员、烧烤摊主、社区里没有国家正式编制的工作人员、环卫工人等等等等。

    但是刘瑜眼中的普通,起码是北京能学的起钢琴家里有钢琴的人家——而且她还估计北京有三百万的孩子能学的起钢琴,看到这句话,在我的脑海里就是五个字:“何不食肉糜”?

    全北京要是有三百万学钢琴的孩子,我从今往后倒立行走。

    现在你觉得这是我们认为的普通么?

    所以从文章的一开头,刘瑜就已经错了,而且错的很离谱。起点错了,后面其实就不用看了。

    作为一个清华大学的教职员工,她的孩子可以不需要任何条子就能进清华附小接受最好的教育,以后还能进清华附中读初中。那些为刘瑜的演讲叫好的家长,你可以么?

    这就像一个富二代和家里闹翻了,他爸朝他怒吼:以后老子一个月只给你十万块,我看你以后怎么过日子!

    我有一个朋友(真的是我的朋友,不是我自己),在上海、北京、巴黎有多套房产,他的教育观是这样的:与其让孩子既没有快乐的童年,也没有无忧的将来,不如想开点,鸡不鸡都一样。

    

    是的,只要家里有人脉、有矿,谁愿意让孩子吃苦呢?

    刘瑜讲的话,都是政治非常正确的话,但是拿到现实生活中是行不通的。我们不妨用数据来说话吧。

    现在每年高考人数有超过一千万人,其实真正能够上清北,甚至再扩大范围,能够上985的连2%都不到,数字太大,我们放到一个地区来看,就算1万人参加考试吧,也就是说,真正能够上985的也就是200人而已。

    就问你难不难?比例之低真的让人窒息。加上211,这个比例也不会超过8%。

    而且这种付出和回报一定成正比么?难道清北或者C9的毕业生一定就是人上人么?

    当然不一定。

    然而我们之所以能看到清北的学生混的不如意,那是因为这种例子少所以才当新闻来播,你一个二本的本科毕业生混的不好,大家会觉得这实在是太正常了,只有混的好才会当新闻——狗咬人不是新闻,只有人咬狗才是新闻。就像一说出身,马云毕业于杭师院就被反复说起,但是刘强东张朝阳李彦宏丁磊等一众大佬的毕业院校就被自动隐去——你们这些毕业于985的混的好难道不是应该的么?刘强东人大张朝阳mit李彦宏北大丁磊电子科技大学你是不是得反应好一会才能想起来?

    还有个人大的毕业生没工作“沦为”家庭主妇,校友就帮她直接脱贫,潜台词就是我们人大这么牛叉的学校不允许出现这种事情。但是一般的本科毕业生呢?

    考进好的大学并不能保证你将来一定有非凡成就,但是可以很大概率保证你过的远远比真正的一般人好。

    10000000个考生中的前800000名以后大概率就能过上不错的日子,请问还有哪个有一千万从业人员的行业前八十万名能大概率过的不错?当主播么?

    这个排名的主播大概率得饿死。

    矮大紧曾经说过一段很牛逼的话,大意就是堂堂名校毕业生,国之重器,天天想着找工作,而不是去改变社会,真的是很耻辱的事情。

    片儿汤话谁都会说,但是过好日子永远是大多数人的想法——何况你们不是把那些从不发达地区考入名校的学子称为小镇做题家么?既然是小镇做题家,有一份不错的工作,能在大城市安身立命,这样有什么不对?

    十八岁的我希望可以做出以自己名字命名的定理,在数学史上写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四十岁的我希望能多挣点钱给家人更好的生活,同时对那些动不动就鼓吹改变世界的人嗤之以鼻。

    现在太平盛世,真的没那么多东西需要你去改变。踏踏实实做好自己,对大多数人来说具有最现实的意义。真的能改变世界的人不需要别人鼓动,听了别人鼓动觉得自己能改变世界的根本不可能去改变世界。

    有一档节目叫一站到底,邀请我去参加他们的名校毕业生专场。问我特长是什么,我说数学,他说职业以外的特长,我想了想说吹牛逼可能不合适,只能说轻武器射击,毕竟小时候兵工厂长大,算是童子功。导演想了半天说那还是写数学吧。

    真的,我在单位干的不爽了,可以跟一把手拍桌子,说退役就退役;又拒绝国家安置,彻底当了一名草民,但是我从来没担心过生计。

    凭什么?

    我是浙大本硕博博后的,你觉得我需要担心没饭吃么?

    哪怕你水平比我高,但是文凭没我硬,在没有其他任何背景资料的前提下, 你觉得甲方爸爸会给你机会么?

    很多人问过我,怎么好端端地就突然变大V了?那是当年我在网上写文章批CYY,结果他一看我微博认证:浙江大学理论物理博士后,顿时来了兴趣,开始疯狂地和我对骂,结果我就成了大V了。

    没有浙江大学理论物理博士后这个头衔,他会有兴趣骂我?

    全微博骂他的人多了,比我号大的也多了,我算老几?

    后来吃瓜群众一看这人除了会写文章,数学是真的牛逼啊,于是粉丝就慢慢多起来了。

    你只要看看这些头部大V,有多少受过高等教育,有多少没受过高等教育就知道,读书好在哪个圈子里都是重要的。

    所以我这样一个胸无大志的又没什么其他长处的,不就靠了当年高考那一下么?

    然而为了高考那一下,我特么苦了12年。

    我娘亲为了我把书读好,没有业余爱好没有个人生活,等到我初二有了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以后,我娘发现,她已经和这个社会有点脱节了——但是成就了我。

    所以为人父的我觉得,如果说需要做些牺牲让孩子以后有个大概率的好出路,我当然愿意。

    我戎马二十年,说自己曾经是个好军人我问心无愧,对的起党和部队那么多年的培养,为国尽忠;现在解甲归田,打算好好带娃,把他培养成对国家有点用的人,同时让他有个不错的生活,为家尽责。

    现在鸡娃的另一个帽子就是家长完全牺牲自我。当然,我从来不主张为了孩子完全放弃自我,但是牺牲一点自我有什么问题?

    是啊,按照西方的价值观,人就应该为自己活着。这种想法当然会让自己过的很开心,因为不需要任何的责任感,但是我想大部分中国人都不会选择这种“洒脱”,为家庭牺牲和付出这是刻在基因里的东西——起码我不觉得这是什么羞耻的事情。

    在我娘亲那个年代没有鸡娃的概念,但她其实就是鸡娃。我现在没有什么人脉,也没有钱,我能留给娃的除了两千多本数学书,似乎也没其他东西了(此处为凡尔赛体),你让我不鸡娃,我留下的遗产可能能让他过十年二十年体面的生活,但是再往后呢?他又凭什么保持之前的生活水准?靠你刘瑜副教授来养他嘛?

    家有黄金万两,不如一技防身。这种有道理的老话怎么就听不进去呢?

    接下来这段话可以让你很舒服:

    我们仔细想想,我们这么多人去拼这么低的概率,是一个什么景象,因为大概率我们只是给孩子增加压力,我们凭什么认为我们的孩子就一定能够是这几十人中间的呢?现在看看多少孩子为了学习,家庭鸡飞狗跳的,另外,统计发现目前中小学抑郁症比例已经高达12%。有过一个非常好的比喻,身心健康是那个1,事业,成绩,爱情,家庭等等都是后面的0,零的数量越多越好,但是如果没有了1,后面这些什么都不是。

    所以,我们首先要培养孩子有一个健康的心理,让他首先成为一个真正的完整的人,而不应该成为一个考试机器,成为现在剧场效应,内卷的牺牲者。我们也看到有好多学生考上大学因为压力过大而自杀,这是我们家长愿意看到的吗?只有健康,未来完整的走上社会,才是我们真正需要做的啊。

    你告诉我你舒服不舒服?

    舒服。

    然而你要真这么做了,孩子大概率会滑向社会的底层。

    这段话我一个毕业于清华的朋友说的。他说如果他开个公众号,可以天天就写这样的鸡汤,我说你这样要不了多久你就粉丝就能比我多。他说肯定的,但是他不会开,因为写这种东西害人他会良心不安。

    看看吧,这才是名校学子的担当。

    一个令人窒息的事实是,那些嘴上说着让孩子当普通人的人,本身都不是什么普通人。之前一个鼎力支持某部减负的家伙,自己毕业于斯坦福大学,天天在家给自己孩子疯狂地补习数理化,然后在各大自媒体平台说:你们要快乐教育。

    真是损sai。

    当然,刘瑜的文章说的无休止地攀比,疯狂地报班我也是反对的,号召家长不要焦虑我也是赞同的,但是这不代表peace and love就是解决当下问题的良方。

    刘副教授抬头看天的本事有了,但是缺了低头看路的地气。她应该不是坏的那种人,只是脱离了人民群众罢了——她的反面正好就是那个想象中的皇后娘娘可以随时喊大姐拿个柿子来吃的农妇。

    真的,除了教育,我想不到另一种更低成本的让普通孩子以后能过上体面生活的办法。

当家长的不对孩子今天的教育负责,只能在明天为孩子流泪。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

发现Adblock插件

如要继续浏览
请支持本站 请务必在本站关闭Adblock

关闭Adblock后 请点击

请参考如何关闭Adblock

安装Adblock plus用户请点击浏览器图标
选择“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装Adblock用户请点击图标
选择“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