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一位贵族
回答:
生不逢时
由
YMCK1025
于
2020-10-10 12:16:20
1937年,当听说道光皇帝曾孙、著名画家溥心畬有意将
被誉为“中华第一帖”的西晋陆机所写的《平复帖》出售时
溥心畬将唐代画家韩斡所画的《照夜白图》卖给了美国人
而作为比王羲之的手迹还要早上七八十年的书法界名家第一古迹
7岁时,张伯驹便被亲生父亲张锦芳过继给兄长张镇芳为子
后来,张伯驹被送入由国学大师、教育家严范荪所办的新学书院学习
这位后来与袁世凯之子袁克文、满清皇族溥侗和张学良并称“民国四公子”的巨宦子弟
他从小便得以接触袁世凯等晚清民国初年的顶级政治圈子
那时,他的生活,被称为“中国现代最后的名士生活圈”
后来,有人这样描述1910年代这位显赫的“民国公子”:
“他面庞白皙,身材颀长,肃立在那里,平静如水,清淡如云,举手投足间,不沾一丝一毫的烟火气。”
“不抽烟、不喝酒、不赌博、不穿丝绸,也从不穿得西装革履,长年一袭长衫,而且饮食非常随便,有个大葱炒鸡蛋就认为是上好的菜肴了。他对汽车的要求是,只要有四个车轮而且能转就行了,丝毫不讲派头。”
加上民国成立后,满清皇室大量的收藏品被抵押给盐业银行以换取贷款
而是希望能够保护这些从清宫和各路人物中流失出来的民族文化瑰宝
1936年,当听说溥心畬将唐代名画《照夜白图》售卖给美国人后
所以,当听说溥心畬也有意售卖西晋陆机所书的《平复帖》时
▲唐代名画《照夜白图》被卖给洋人,让张伯驹立志挽救《平复帖》。
日本人找到了张伯驹,表示愿意以20万银元的高价收购《平复帖》
“在昔欲阻《照夜白图》出国而未能,此则终了夙愿,亦吾生之一大事。”
或跟随父辈寄望于“复兴大清”的复辟美梦最终碰壁终生
倾力收藏了晋朝陆机《平复帖》、宋朝范仲淹《八服赞》等中国古代顶级书画名作
1941年,日本人连同汪伪特工总部“76号”将张伯驹绑架
并威逼他交出“平复帖”和300万银元以“换取平安”
原来由溥仪收藏的中国现存最早的画作、隋朝画家展子虔的《游春图》流落民间
希望能由国民政府和故宫博物院出面将这幅“天下第一画卷”购回
迫不得已之下,张伯驹便来到北京当时的古玩汇聚中心琉璃厂
“隋朝展子虔的《游春图》,有关中华民族的历史传承,如果有谁为了多赚金子,将它转手卖给洋人,谁就是民族败类,我张某人决不轻饶他!”
▲为了拯救“天下第一画卷”《游春图》,张伯驹几乎倾家荡产。
原本系清朝大太监李莲英旧宅的一座占地15亩的府邸售卖
没想到马霁川却借口黄金成色不好,非要加价20两金子
“什么是收藏家?我外公是一个范例,因为他只收不卖。如果收了之后以更高的价格卖出去,不是真正的收藏家。”
“不知情者,谓我搜罗唐宋精品,不惜一掷千金,魄力过人。其实,我是历尽辛苦,也不能尽如人意。因为黄金易得,国宝无二。我买它们不是卖钱,是怕它们流入外国。”
1956年,张伯驹将自己毕生珍藏的八件珍宝献给了故宫
这八件珍宝分别是晋代陆机的《平复帖》、唐代杜牧的《张好好诗》、宋代范仲淹的《八服赞》、宋代蔡襄的《自书诗》、宋代黄庭坚的《诸上座》卷、宋代吴琚的《诗帖》卷、元代赵孟頫的《草书千字文》以及元代俞和的楷书。
▲唐代杜牧的《张好好诗》。张伯驹将毕生收藏,全部无偿献给了国家。
张伯驹说,他之所以倾家荡产收藏这些中国顶级古典珍品
“予所收蓄,不必终予身为予有,但使永存吾土,世传有绪。”
▲张伯驹倾尽家财,在乱世中拯救民族文化遗产,只换来薄薄的一张“褒奖状”。
“这两个文人做派很不同:一个把极显眼的东西,搁在极不显眼的地方,浪漫地对待;一个将极重要的物件,作了极重要的强调,现实地处理。”
在被抄家后,张伯驹和妻子潘素被驱赶到北京后海一个不足十平方米的小屋里
陈毅说:“你这样的人都被打成右派,我该向你道歉。”
自己看古画也有过差错,为什么不许别人错我一顶帽子呢?”
“父亲时常教育我说,一个人要热爱自己的国家,这是大事,不能马虎;除此之外都是小事,不必斤斤计较。”
只要提及自己的划右(派),不是愤愤不平就是泪流满面。
对待挫折有句豪语是:跌倒了,算什么?爬起来!再前进。
1935年,37岁的张伯驹见到了当时仅有20岁、弹得一手好琵琶的潘素
潘素作画“神韵高古,直逼唐人,谓为杨升可也,非五代以后所能望其项背”。
“要烧就烧我吧,这可都是国家的宝贝,烧了就再也没有了!”
1969年,被定为“中国第一号资产阶级右派分子”的章伯钧死后
“万万没想到,张伯驹竟是登门吊慰死者与生者的第一人。”
当时,已经72岁的张伯驹从报纸上读到章伯钧的死讯后
“张伯驹除了年龄增长,心情神态和20多年前住在李莲英旧宅时并无差异。不怨天,不尤人,坦然自若,依然故我。”
忽然看见张伯驹“蹒跚而来,孤寂索寞,坐于小偏桌旁”
仅仅依靠着平反后每月80元的工资与老妻潘素相携度日
黄永玉看见,年轻时经常出入天津国民饭店等著名西餐厅的张伯驹坐下来
黄永玉看着他“自人丛中缓缓隐去,余目送此庄严背影,不忍它移”
“张先生捐赠给国家的东西,足以买下好几座你们这样的医院……”
“张伯驹绝非如今天某些人所评价的——仅仅是个把《平复帖》、《游春图》捐了出去的有爱国心的大收藏家。博雅通脱的他是有些孤独和落伍的,然而他的孤独和落伍,要透过时间才能说明其含义……张伯驹富贵一生亦清平一生。他正以这样特殊的经历,演示了一个‘人’的主题,一个中国文人的模样和心情。”
“感受到张伯驹更多的是人的气息和光泽。而这,才是永恒之物。”
“阅读张伯驹,我深深觉得,他为人超拔是因为时间坐标系特异,一般人时间坐标系三年五年,顶多十年八年,而张伯驹的坐标系大约有千年,所以他能坐观云起,笑看落花,视勋名如糟粕、看势力如尘埃。”
全文完,感谢您的耐心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