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走了,牛群为他们留下好照片

回答: 哈佛归来YMCK10252020-09-27 08:49:05

他们走了,牛群为他们留下好照片

 

--作者:郑捕头

 

说起文化名人的黑白肖像,很多人第一时间想到的是摄影师肖全拍摄的照片,

包括三毛那张,崔健那张,姜文那张。其实除了肖全,还有一个人也为很多名家拍过黑白好照片,那就是相声演员牛群。

 

由于工作关系,牛群在九十年代事业最红火的时候,在各种场合能够见到知名人物。换作其他演员,

见到也就见到了,但牛群想把一些画面记录下来,于是想到摄影。

 

他花费不菲的资金购进设备,认真地学习起来。而后的演出场合和其他场合,牛群大部分时间不是在台上表演,

而是端着照相机咔嚓咔嚓拍照。当然,除了现场抓拍之外,他也给圈中朋友摆拍过不少照片。

 

照片越拍越多,而且拍出了名堂,19971月牛群还在中国美术馆举办《牛眼看家.牛群名家摄影展》。

随后,摄影展还在全国其他地方巡回举行过。

 

牛群是相声演员,他拍出的很多照片在当年看来都充满谐趣,不过多年之后再瞧,

就看出其中的艺术价值和记录价值。尤其这些照片呈现出来大部分都是黑白色,无形中也增添了历史感。

 

19976月,牛群还出版了一本摄影集,就叫《牛眼看家》。

当年我没有机会读到,到2014年从旧书网上买到一本,价格不高,拿到手才发现还是牛群的签名版。

 

到手之后仔细浏览过一遍,一方面感叹牛群当年记录下这些名家的片段真是好事,另一方面也感慨很多人早已经不在了,

这当然更显示出记录的价值。这两天找资料又翻到这集子,发现短短几年过去,又有于蓝、常宝华、赵忠祥等人离去。

 

我把书中一些离开的人的照片扫描了一下,贴在这里,以示纪念。

 

说明一下,这些照片是我用手机软件从摄影集扫的,效果差强人意,一些照片还有切割,

大概看个意思吧。图片我简单点评,想到哪儿说到哪儿。

 

54.jpg

相声泰斗马三立。

 

牛群是常宝华的徒弟,而马三立是常宝华的师父,所以牛群管马三立叫师爷。他应该有不少机会见到马三立,

因此就有了这张剪影一般的照片。当年马三立举行告别舞台演出,牛群还现场献过照片。

 

马三立20032月去世,那时候非典还没有闹起来。

 

55.jpg

陈强、陈佩斯父子。

 

这爷儿俩为中国观众带来太多笑声。很多人不太习惯和父亲一起合作,

比如葛优,但陈佩斯不存在这样的芥蒂,在父亲晚年的时候一起出演过多部喜剧电影。

 

陈强2012年去世,享年94岁。想想当年他演《白毛女》的黄世仁过于逼真险些被观众击毙,

如果不是旁边有人拦得快,陈强得少活多少年啊。

 

56.jpg

歌唱家王昆在演出后台。

 

这张照片牛群没有抓好,王昆的眼睛是闭着的,不过姿态真实饱满。除了自己演唱,王昆还领导过东方歌舞团,

如果没有她,就没有1986年崔健那句石破天惊的我曾经问个不休

 

王昆2014年去世。

 

57.jpg

孙道临、王文娟夫妇。

 

孙道临的电影,我看过《永不消逝的电波》和《革命家庭》。

前段时间配音演员刘广宁去世,我还看到一篇文章中说,其实并非专业配音演员的孙道临,

他的声音也是不可多得的好声音。孙道临2007年去世。

 

王文娟是著名越剧演员,在越剧《红楼梦》中扮演过林黛玉,今年已经94岁高龄。

 

58.jpg

巨人穆铁柱,旁边是音乐人徐沛东。

 

穆铁柱身高228,比姚明还高两公分。他男篮生涯的辉煌时期我基本没赶上,但从小在相声和喜剧里总听到穆铁柱的名字,

一直认为他就是负责个子高的,并没有干什么,多年后才知曾是男篮中锋。

 

穆铁柱2008年去世。

 

59.jpg

国学大师季羡林。

 

现在国学这个词已经被说滥,在季羡林大师那里是真正的学问,而不是其他东西。

他的书我看得少,只在大学时候翻过《牛棚杂忆》。前几天看另外一本书里提到,季羡林当年很困惑,

十年文革过去人们总该反思些什么,但周围人都不写,他认为应该记录下来,就写下《牛棚杂忆》。

 

季羡林2009年去世。

 

60.jpg

李默然织毛衣。

 

不太清楚这是李默然生活中的自然场景,还是牛群开玩笑一般的摆拍,应该是后者吧。

李默然主演的《甲午风云》我当然看过,另外一个印象比较深的事就是,当年他接拍国内第一条名人广告,

商品是三九胃泰,当年还引发很大争议。

 

李默然2012年去世。

 

61.jpg

梁左和梁天兄弟俩。

 

这肯定是牛群给这哥儿俩的摆拍了。看年轻时候的梁左和梁天,总感觉俩人长得一点儿不像,

而多年之后再看如今年近60的梁天,已经越来越像他的兄长了。只可惜梁左没有机会变老,永远停留在40多岁。

 

梁左2001年去世,很快就20年了。

 

62.jpg

相声演员洛桑。

 

洛桑当年在《曲苑杂坛》的系列作品《洛桑学艺》,曾经引发强烈反响,很多观众都喜欢上这个多才多艺的藏族小伙儿。

然而世事难料,洛桑1993年火起来,1995年就因为车祸不幸罹难,年仅27岁,令人痛惜。

 

他的老师博林后来找过几位新人一起表演,受欢迎程度远不及洛桑。

 

63.jpg

漫画家丁聪。

 

丁聪活到94岁,却一辈子被人叫小丁。记得2009年他刚去世的时候,《南方周末》曾刊登他的晚年采访录。

丁聪说,我本来画不够,总觉得要画一辈子漫画。现在是画不出,什么都不好画。画漫画有个屁用!

 

要知道,他是画了几十年讽刺漫画的,却越来越无法讽刺。

 

64.jpg

老演员黄宗洛和李丁。

 

黄宗洛是北京人艺的老演员,在《茶馆》里扮演过松二爷,自不必多说。

李丁的名气没有黄宗洛那么大,但看他在《无悔追踪》等剧中扮演的市井小人物,

一边晃着脑袋一边说话的样子,瞧着真是舒服。

 

李丁2009年去世,黄宗洛2012年去世。

 

65.jpg

相声名家常宝华。

 

牛群是常宝华的徒弟,而且是大徒弟。常宝华年轻时表演过不少脍炙人口的时代性作品,

到晚年在相声圈里口碑也非常好,尤其注意提携后辈。

 

常宝华长期和侄子常贵田搭档说相声,两人都是在2018年去世的,时间仅隔两个多月。

包括他们两位在内,那年下半年短短几个月,有多位相声演员匆匆离去。

 

66.jpg

袁阔成和田连元。

 

两位都是我喜爱的评书演员。最喜欢的袁阔成作品当然是《三国演义》,小时候不觉得好,长大后越听越爱听。

田连元的《杨家将》我小时候也没怎么听过,后来听他的《水浒传》越听越有感觉,那叫一个细腻好玩儿,

央视拍《水浒传》请他做顾问也是请对了人。

 

袁阔成2015年去世。田连元如今已经年近80岁,我最近在重听他的《水浒传》,鲁智深和林冲刚刚见面。

 

67.jpg

张学良将军。

 

1993年中国广播说唱团赴台演出时,演员们到张学良家中拜访。张学良旁边有黄宏、倪萍、姜昆、冯巩和马增慧等人。

张学良当天兴致很高,不仅看大家表演,还唱了几句《王二姐思夫》和《空城计》。

他看有几位相声演员在场,又用他浓重的东北口音给大家讲了一个笑话。

 

当年张学良已经92岁,2001年去世时正好一百岁。

 

68.jpg

赵丽蓉和家人一起吃冰糖葫芦。

 

赵丽蓉的表演生动自然,自然到不像演戏,很多人一看到她就想起自己的奶奶或姥姥。

牛群和赵丽蓉关系非常好,管赵丽蓉叫赵妈。

赵丽蓉2000年去世之后,牛群还张罗着为她出了一本纪念图书《今天你笑了没有》。

 

赵丽蓉是2000717日去世的,到现在整整20年。

 

69.jpg

主持人赵忠祥。

 

赵忠祥是一个不那么好评说的人物。论播音业务那肯定是响当当的人物,

他独特的声音已经成为伴随中国观众耳边的特殊符号。但他的晚年形象,有些让人不好接受。

 

赵忠祥今年116日去世,那天正好是他78岁生日。

 

70.jpg

表演艺术家于是之。

 

说到演技高,总是在第一时间想到于是之,尽管他的作品我也没看过多少,更没有机会看到他的舞台现场演出。

这大概是读他的文字作品得到的印象,从中看出那个年代于是之他们是如何用心去塑造人物的。

于是之生病太早,否则他的艺术还能被更多观众亲身感知。

 

于是之2013年去世。

 

71.jpg

电影演员于蓝。

 

于蓝是前段时间刚刚逝世的,享年99岁。其实她出演的影视作品并不多,但江姐那种艺术形象,

是没有可能被替代的。这也是为什么她去世之后,引发了演艺圈那么多人的深切怀念。

 

另外,他的导演儿子田壮壮因为一部电影就十年不得拍戏,也太过可惜。电影导演,有几个十年啊。

那部《蓝风筝》于蓝在审片会上是看过的,她认为电影本身没有问题,但没有当场发表意见,

看完电影就离开了会场,应该是怕自己在场别人不方便说话。

 

72.jpg

作词人闫肃。

 

闫肃是著名词人,早年曾写过歌剧《江姐》,八十年代写出《敢问路在何方》,九十年代写出《雾里看花》。

其实《雾里看花》本是一首打假主题歌曲,被那英唱出情歌的味道,后来也就以讹传讹流传开来。

除歌曲作词外,闫肃还长期担任央视春晚的总撰稿。

 

闫肃2016年去世。

 

73.jpg

演员严顺开。

 

严顺开最著名的作品,是八十年代初的电影《阿Q正传》,但对于我来说,更熟悉的还是他那些春晚小品,

尤其是道尽小人物困境的《张三其人》。严顺开特别适合扮演满肚子委屈的人物,明明有理还词穷的场面令人莞尔。

严顺开在上海滑稽剧团工作,当年周立波进剧团,也是严顺开慧眼识才。

 

严顺开2017年去世。

 

74.jpg

相声大师马季。

 

马季是无愧于相声大师称号的,而且是距离现在最近出现的相声大师。

这张照片绝对是牛群的摆拍,因为马季这个名字得来与身边的鹅有关。

 

马季本名马树槐,跟侯宝林等人开始学相声之后,侯宝林认为马树槐这个名字太拗口,观众不好记。

当时电影《牧鹅少年马季》正上映,侯宝林就说,干脆叫马季得了。

 

牛群还未成名的时候,曾经提出过拜姜昆为师,姜昆比牛群还小1岁当然不敢收。

后来牛群拜师宝字辈演员常宝华,他就成为文字辈演员,与马季平辈,比姜昆高出一辈。

 

马季20061220日去世。我记得特别清楚,当天北京的天阴沉沉的,特别冷。

 

75.jpg

姐姐梅葆玥,弟弟梅葆玖。

 

同为京剧大师梅兰芳的后代,梅葆玖像父亲那样唱旦角,梅葆玥则唱老生。

 

想起杨少华老师说过的事儿。梅葆玖和他关系很好,有一次俩人一起坐火车,很多乘客经过都跟杨少华打招呼,

跟梅葆玖说话的很少。梅葆玖问这是怎么回事,杨少华说,我们说相声不用勾脸儿,台上什么样儿台下还什么样儿,

你们京剧演员总是粉墨登场,谁知道你长什么模样儿啊。

 

梅葆玥2000年去世,梅葆玖2016年去世。

 

76.jpg

作家史铁生。

 

看过《我与地坛》 ,知道轮椅上的史铁生几乎观察过地坛里的每一棵树。

后来读《病隙碎笔》,了解到一个生病的人还可以有另外一种活法,思想可以到达多远的地方。

 

2010年史铁生去世。2018年《史铁生全集》出版,12卷,皇皇350万字。

 

77.jpg

导演谢晋。

 

谢晋的人生也许是不完满的,他没有享受过很多正常家庭享有的天伦之乐,他几乎把全部的爱都放到生命一般珍视的电影当中。

时代给了他那样的机会,他没有辜负这样的机会。

 

前几天刚刚又看了一遍《牧马人》,再一次感叹谢晋导演的伟大。200810月的一天,谢晋在睡梦中独自离去,没有留下话。

 

78.jpg

曲艺表演艺术家骆玉笙。

 

从小在电视上看到的,就是骆玉笙年老之后的样子,直觉上总认为她没年轻过。

多年后看到骆玉笙年轻时候的表演照,顿觉光彩照人。

 

上半年听老舍先生的《四世同堂》小说演播版,音频中配置的是《大宅门》的主题音乐,

但我耳边时常响起的,还有骆玉笙的《重整河山待后生》。

 

79.jpg

老演员刘江。

 

刘江前段时间刚刚去世,胡汉三再也不回来了。

 

现在有些演员,总演反派角色似乎不太容易扭转形象,让人连角色带演员一起瞧不惯,比如总演腹黑女的蓝盈莹。

而刘江他们那一代演员,即使总演恶狠狠的反派,在其他的场合露面还是让人喜欢。是因为年老之后,模样变得慈祥了?

 

80.jpg

相声名家高英培,一边喝着二锅头,一边往花盆里倒二锅头--红星的。

相声演员浇花也抖包袱儿,就是不知道花受了受不了。

 

高英培是有绝对观众缘儿的演员,听听他那时候的演出录音,台下观众反应不大的时候少,

绝大部分情况下现场气氛都异常热烈,用山崩地裂形容一点儿都不为过。

 

81.jpg

作家陈忠实。

 

《白鹿原》到现在,应该还是非常畅销的作品吧,由此可见其经典程度。作家一生留下这么一部作品,也不枉此生。

 

2016年,陈忠实去世。

 

82.jpg

老演员陈述。

 

和刘江一样,陈述也是以出演反派人物著称。

不过他那些老片我都没怎么看过,印象最深的倒是他在《鬼子来了》当中,那几句口无遮拦的叫骂声。

 

陈述2006年去世。

 

83.jpg

最后,再贴一张牛群拍摄时候的工作照在这里吧。这张照片是摄影师王文澜抓拍的,也就是倪萍的前夫。

 

感谢牛群当年拍摄这些照片时的付出。

 

这些年牛群知名度下降,已经很少公开演出。

不过从一些场合的影像片段来看,这些年牛群并没有扔下摄影爱好,挎着相机还在找角度拍摄。

 

不知道他近些年记录下来的这些照片,还有没有机会被更多人看到。

他如今拍摄的,主体上应该都是文化圈那些老人儿了。

 

 

转自《郑捕头》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