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行遇李世民李白等唐代名人
作者:守月亮
夫人于5月29日早上坐飞机前往西安出差,30日上午坐动车返回,入住永宁门附近酒店。
一、达官显贵出场
29日下午2点,她独自一人从永宁门进入老城,走走看看,然后出城沿着护城河走,在南天门公园,边走边持咒。在护城河边持咒时,她想,这城墙这么雄伟壮观,唐朝很厉害啊。这么一想,唐朝各代帝王、朝廷大臣等名人很多都来了,其中有唐高祖李渊、唐太宗李世民、唐玄宗李隆基、武则天、平阳公主、太平公主、杨玉环等李世民家族的人很多,还有魏征等大臣、将军等人。夫人说,武则天前面的皇帝都出来了,都看到了。我问:有没有看到文成公主?她说没有看到。我说,这些皇帝中没有人去投胎转世吗?夫人说:皇帝一般不投胎转世,好多去天上了。我问:没去天上的是不是在鬼道当官?夫人说:肯定是了。
夫人对武则天说:你长得挺漂亮的,很早就知道你造出了一个曌字,你当女皇最厉害了,把大唐搞得挺好的......武则天示现的是当年的形象,她问夫人:你来干什么?夫人说:我来玩玩。武则天说:我请你去华清池、兵马俑玩。夫人说:不去了,以前都去过了。武则天说,她生前不太信佛教,不信因果报应。夫人说,世代皇帝都是去泰山祭天,她不去,就在洛阳嵩山拜天,还将当地的地名改为登封。到晚年才开始信佛法、信因果,学佛念经,并为自己做过的错事、造过的业忏悔。
李世民说,唐朝之所以出现盛世,因为各级王公大臣处理下属关系处理得很好,对下属很关怀、很仁爱。他还说,古长城不算什么,他的唐城才雄伟......
护城河边持咒,总共有五六十万人以及八十万水族来听夫人念大悲咒。佛祖一直陪着她。夫人从下午2点一直走到5点半才回宾馆。到晚上9点半,全天持咒1080遍。
二、文化名人云集
第二天早上3点多,夫人便起床到长安路走走,这是过去盛世大唐长安街所在的位置。凌晨的长安路灯火通明,依然繁华,街上出租车很多,行人也不少。
夫人从永宁门沿着长安北路一直往南走,边走边持咒,她想:能不能把大唐盛世现给我看一下。这么一想,大唐的文人墨客都来了,走一段,碰到一个,有李白、白居易、杜甫、王维、杜牧、李商隐、王勃、孟浩然、柳宗元、韩愈、张九龄(名句: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等一大批名人,还有一个叫孟郊的诗人(说起作品《游子吟》,妇孺皆知)。我问夫人:你是怎么知道他们谁是谁?夫人说:他们都显得很年轻,二三十岁的样子,他们会介绍自己,有的人知道,有的不知道的,他们念一首自己著名的诗就知道了。夫人跟他们说,你们写的诗,我们后人都在念。她说,看到李白很飘逸的样子,就知道是李白。她说,韩愈、白居易不得志。
他们问:你是谁派来的?夫人说:我是佛祖派来的,你们也不要度了,有人把你们度了,都去天上了。夫人跟他们说她要去大雁塔、小雁塔,他们说唐玄奘盖的塔都倒了,被人家毁了,这两个塔都不是唐玄奘盖的,是后来盖起来的,你也不要看了。夫人说看看嘛,人家会帮唐玄奘盖起来也很好,他取了这么多经回来。他们说我们长安的城墙很好,壮观美丽,比古长城还好。他们说,过去长安路就是有很多人在这里做生意。李白是浪漫主义者,他对夫人说,要对老公浪漫点。佛祖说,她不会浪漫。夫人说:他们都说要感谢我,因为我念了这么多大悲咒,他们听了都很高兴,因为从来没听过,很好听。夫人说,我是跟你们有缘,你们都在天上了,都很伟大,你们能度走的都度走了,别人能跟我一起走的就一起走,去观音菩萨的净土。
夫人说,李白等人都被封为天神了,李白很会喝酒,她说你可能喝不过我。李白说,我们比赛一下。夫人说:我们两个在不同世界,比不了。夫人又说,佛祖不让斗酒,知道了会骂。她说,还有(北宋)王安石也来了,就是那个变法的人,王安石也在天上。
三、佛教大师出现
走到大雁塔,夫人看到了唐玄奘、鉴真和尚、慧能大师、道宣律师,夫人说善导大师没来。我问夫人,你看到的这些法师都是在极乐世界了吗?她说是。她说,这些法师都是观音菩萨派他们下来的。夫人还说到,道宣律师、慧能大师都在观音菩萨那边。我问:鉴真和尚什么品位?夫人说,比唐玄奘低一点,上品下生。我说慧能大师呢?她说上品上生。我说,慧能大师是修禅宗的,怎么还上品上生。她说,修禅宗归禅宗,但他对佛教的贡献比较大,跟修禅宗没关系,修身是自己修。道宣律师也是上品上生。她说,唐朝的事情,唐玄奘都是直接向佛祖汇报。至于是开了天眼能与佛祖沟通还是通过焚化疏钞向佛祖汇报世间事,夫人没细问。
穿过三环路,往前走了较长的一段路才往回走,一直走到6点半才回到宾馆,早上总共走了三万多步。有一百万众生来听夫人念大悲咒。佛祖在现场。
这次西安之行,护城河公园和长安路两次持咒,共有十万人、六十万水族往生极乐世界。
杨贵妃到底是死是活
作者:守月亮
在夫人西安之行中,杨贵妃也有出来,是李家祖宗叫她来的,只是杨贵妃已不是当年的杨贵妃,已是六道轮回之人,目前在鬼道。夫人说,杨贵妃(杨玉环)有点胖。我说,唐朝的人以胖为美。她说,杨贵妃投胎转世了,现在又在鬼道。至于投了几次,没说。
杨贵妃,原名杨玉环(公元719年6月22日-公元756年7月15日),姿质丰艳,善歌舞,通音律,为唐代宫廷音乐家、舞蹈家,其音乐才华在历代后妃中鲜见,被后世誉为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她先为唐玄宗儿子寿王李瑁王妃,受令出家后,又被公爹唐玄宗册封为贵妃。天宝十五载(756年),安禄山发动叛乱,杨贵妃随李隆基流亡蜀中,途经马嵬驿,于六月十四日(公历7月15日)在马嵬驿死于乱军之中,香消玉殒。
关于杨贵妃的死或结局,后人传说不一,大致有以下几种:皇帝赐死、乱军杀死、吞金而死、流落民间、东渡日本等等。
对此,我也想证实一下,便问杨贵妃:当年你在马嵬坡到底是怎么死的?是被安史之乱的叛将所杀,还是逃走了,还是自杀了?还是被身边的人杀了?杨贵妃说:是被军中的官员刺杀的。也就是说,是被护驾的将士所杀。历史终于真相大白,既不是赐死,也不是东渡日本,而是被官兵刺杀。贵为皇帝的妃子,皇帝也保不了她的命,这就是人生。
附:传说中杨贵妃的几种结局:
1.皇帝赐死:天宝十四载(公元755年),安禄山起兵叛乱,兵锋直指长安。次年,唐玄宗带着杨贵妃与杨国忠逃往蜀中(今四川成都),途经马嵬驿(今陕西兴平市西)时,陈玄礼为首的随驾禁军军士,一致要求处死杨国忠跟杨贵妃,随即哗变,乱刀杀死了杨国忠。唐玄宗接受高力士的劝言,为求自保,不得已之下,赐死了杨贵妃。最终杨贵妃被赐白绫一条,缢死在佛堂的梨树下,时年三十八岁。
2.乱军杀死:杜甫于至德二年(公元757年)在安禄山占据的长安,作《哀江头》一首,其中有“明眸皓齿今何在,血污游魂归不得”之句,暗示杨贵妃不是被缢死于马嵬驿。李益所作七绝《过马嵬》和七律《过马嵬二首》中有“托君休洗莲花血”和“太真血染马蹄尽”等诗句,也反映了杨贵妃为乱军所杀,死于兵刃之下的情景。杜牧、张佑、温庭筠也都认为杨贵妃血溅马嵬驿,并非被缢而死。
3.吞金而死:有人说她系吞金而死。这种说法仅见于刘禹锡所用的《马嵬行》一诗。从这首诗来看,杨贵妃是吞金而死的。
4.流落民间:还有人认为,杨贵妃并未死于马嵬驿,而是流落于民间。当时六军哗变,贵妃被劫,杨贵妃被使者牵去藏匿远地了。白居易《长恨歌》说唐玄宗回銮后要为杨贵妃改葬,结果是“马嵬坡下泥中土,不见玉颜空死处”,连尸骨都找不到,这就更证实贵妃未死于马嵬驿。
5.东渡日本:还有一种说法认为,杨贵妃逃亡日本。日本民间和学术界有这样一种看法:当时,在马嵬驿被缢死的,乃是一个侍女。禁军将领陈玄礼惜贵妃貌美,不忍杀之,遂与高力士谋,以侍女代死。杨贵妃则由陈玄礼的亲信护送南逃,行至现上海附近扬帆出海,飘至日本久谷町久津,并在日本终其天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