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婚率高不是坏事,婚姻的基础是平等交换
都知道,中国传统的文化核心是伦理,而伦理的内核是婚姻和家庭。
近几十年来,特别是自八十年代以后。随着社会环境的变化,婚姻的稳定性发生了较大的改变。
民政部社会事务司司长王金华2020年1月19日表示,2019年全国婚姻登记机关共办理结婚登记947.1万对,离婚登记415.4万对。离结婚比例达44.1%。
这个数字不等于离婚率,真实的离婚率算法不是这样算。但是当年离婚结婚的比例数据应该可信,比例不算低。
八十年代前,我当时所在的工厂有500多人,每年离婚的平均不到一对。
那个时代离婚有很多制约因素,比如社会舆论普遍认为,离婚一定是其中一方有严重作风、或者生活习惯、性格等问题,社会对于离婚现象偏重于负面评价,用今天的话说,是一种道德绑架。
那时能够约束离婚的另外一个重要因素,就是住房问题。那时没有商品房。住房都是单位分配,单身者没有资格分房,离婚后在单位就只能住集体宿舍。
有些小单位连集体宿舍都没有,只好回去和父母一起住,三代同堂挤在一堆,不但哥嫂不高兴,父母也感觉脸上无光。
那个时代,一方不到走投无路,万不得已,甚至于无法生存下去,绝不会轻易离婚。
那个时代婚姻肩负的功能很单一:生存和生儿育女。
那个时代流行的顺口溜就是:嫁汉嫁汉,穿衣吃饭。
只要男人有工作能养家糊口,作为女性基本就没有过多的选择和要求。不像现在看颜值、看车房、看家庭背景、看工作发展前景,最终还要看是否是绩优潜力股等等。
那个时代很多家庭妇女没有工作,若离婚即失去生活来源,这种婚姻关系倒相对稳定,抗打击能力强。女性忍辱负重、挨打受气也坚持不离婚。
我老家的堂哥,打嫂子成了家常便饭,打不还手骂不还口,就是因为自己没有工作,再加上生了五个女儿,没有儿子,一辈子就这样在打骂中度过。嫂子从不提离婚。
上次回去见到嫂子,说你大哥几年前去世了,是我对不起他,没给他生个儿子,人生一世无后为大。
典型的现代版的祥林嫂。
时代进入九十年代,离婚率逐年攀升,源于男女之间的社会政治、经济地位日趋平等。住房、生存等物质要素已经不能成为制约离婚的条件,加之人们的追求更加多元。
市场经济的普及,唤醒了人们的平等意识,所以李银河的说法一针见血:卖淫嫖娼是零售,婚姻是批发,婚姻是长久的卖淫。
这话有点刺耳,但话丑理端。
婚姻其本质是交换,男女双方恋爱和相亲时,目的就是了解双方各自都具备多少可以用于相互交换的资源。
现代婚姻之所以难以长久,双方在结婚前对结婚寄予太高的期望是重要因素。
希望通过男女联姻,在一个人身上,一次性的解决情感问题、性的问题、生育的问题、生活照顾问题、衣食住行问题、阶层提升问题、财富问题、养老问题等等。
造成婚姻这个载体不堪重负,把婚姻当成解决所有人生困惑的平台,这样的心态对待婚姻,不出问题都不正常。
我有时写点小文,会收到一些青年男女的咨询,几乎都是相同的问题,对婚姻失望,为何失望?道理很简单,任何人婚前都存在各种不同的期待,都希望通过婚姻来满足或者完成这种期待,这只能说是幻想是幼稚,对方不是上帝,不可能满足你的所有的需求期待。
男女进入婚姻之后,原来爱得你死我活,“一日不见如隔三秋”的神秘感,只需半年内必消失殆尽。
剩下的就是柴米油盐、生孩子、幼儿园小学接送,明日复明日,早出晚归,疲于奔命,哪还有诗和远方,只有疲惫和失望。
这时候婚前满满的期待都变成失望。剩下的只有生活压力,哪还有时间卿卿我我。
我的一位当年的大学同学,婚后两年即考虑离婚,离了几次最终因为孩子的问题反复。离婚伤害最大的是孩子,单亲家庭的孩子教育难度非常大。
最终两个大人约定,等孩子上了大学再离。孩子考上大学一周内两个人就办理了离婚。
现在都不成为秘密了,高考之后就是一波离婚潮。
从商业投资的角度看,现在离婚率这么高,如果看行情,办个幼儿托养机构估计会火。
现在的婚姻关系越来越脆弱,能够维系婚姻的要素越来越少,越来越可有可无。
住房、经济收入都可以独自拥有,根本无需依赖对方,就是情感和性也不需要完全依赖对方,到处都是成人用品商店和须臾不离的手机聊天,以后还会有智能机器人。如果不想生孩子,结不结婚真的差别不大。
面对这种现状,没有人会长期忍辱负重,白白浪费生命,如果不考虑伤害孩子,那真是一言不合就离婚。
现在大城市有很多大龄女,他们同样期望通过婚姻实现自己所期待的愿望,如果达不到宁可单着,这种态度无可非议,社会应当包容每个人的自由选择。
我认识一个大龄女,她感到多年选择失望,说我就打算领养或者到医院人工受精生个孩子算了,解决老年孤单问题,再不想结婚。
这群大龄女面对现在的婚姻现实,也感到心生畏惧。
婚姻的功能不可能无所不包,每个人通过婚姻,选择只能是满足某一个单方面的要求,其它方面放在次要或者可有可无的地位,这样的选择一般来说才不会失望。
通过婚姻,要么选择财富,要么选择颜值,要么选择价值观追求精神的愉悦,这都没有问题。
就像我国西北地区农村,娶媳妇男方要付出高达几十万的彩礼,这个也是一种选择,满足这一条件,其他方面的条件就可以忽略。
就像都知道的,28岁贵州高学历、高颜值女,当年嫁给82岁的科学家,曾招来不少非议,其中不乏冷嘲热讽。
其实这种选择就是只取重点忽略其它,这没有什么不好,那有什么面面俱到都能满足的选择。
近二十年过去了,该婚姻照样正常维持。那些当年为他们操碎心的男女说不定都有不少离婚的。
民国四川军阀杨森,九十多岁还取19岁的姑娘,姑娘父母也照样支持,取其一端而已。老少夫妻被文人戏为“一树梨花压海棠”。
婚姻这一形式不可能满足个人所有的期待,人生中梦想嫁入豪门或者运气来了嫁个白马王子的不乏其人,能如愿者比中彩票还难。
人的婚姻只能在自己的生活半径中选择,命运的改变多半还是靠自己的奋斗。男女都一样自己所具备的资源决定自己的选择范围。
把命运的改变寄托在婚姻上的人,失望将成为常态。
我经常写点小文章,也有人常常留言咨询。
有一个外地姑娘要离婚,说男人有车有房,有了孩子。觉得生活越来越没有意思,男人基本早出晚归不关心她,说话交流都少,觉得自己在他心目中可有可无了,决定离婚。
这个女孩子的要求就是,既要男人给你提供有车有房的物质环境,还要男方一天抽出很多时间陪你聊天卿卿我我。我问她,那维持车房的钱,如果男人不去工作,会从天上掉下来吗?
有一幅漫画是:爸爸对孩子说,孩子,爸爸我不能天天抱你,我要去工地搬砖,搬砖就不能抱你,你要理解。
男女婚姻是个千古不竭的话题,婚姻这一形式会随着时间的不同、时代的变革而改变,但是婚姻作为相互交换的本质特征不会改变。
封建社会女性婚姻可以用于交换的就是美貌、贤惠和操持家务的能力。
现代女性不同的是,用于交换的更为多元,除了美貌之外,物质基础赚钱的能力,还包括见解学识价值观等等无形方面的价值。如果没有这个,光靠所谓的颜值,注定是昙花一现。
一个女性期待靠美貌维持婚姻,靠美貌长久吸引男人,让对方长期拜倒在你的脚下,肯定只是一厢情愿。
能吸引朱元璋、并对其言听计从的马太后并非仅靠美貌;能让杀人如麻的朱温服服帖帖的张夫人,靠的也绝不仅仅是美貌。
作为皇帝后宫佳丽三千,比马皇后和张夫人年轻漂亮的美女多了去。她们两个都差不多,靠的是超群的见识和能力折服对方。而且这种能力和见解是经过事实证明并多次验证的。
美貌不可以成为女性唯一用于交换的资源,这个不重要,只能作为入场券,长久维持婚姻还要靠其它。
还是李银河说的,婚姻是一种社会形式,最终将走向解体,这个我信。
因为婚姻的很多功能将逐渐或者已经被社会化取代,婚姻的功能所仅存的生育功能也可以被取代,婚姻走向解体可能是大趋势。
婚姻解体这个词可能不准确,应该是婚姻的形式和内容会发生变化,成为一种松散的结合体,对双方的约束会更少。突出的是交换相互辅助功能,财产功能退居其次,甚至消失。
从这个意义上讲,离婚率的升高是一种趋势潮流。有人担心传宗接代问题,这样下去是否造成人口大幅减少的问题,这个不是问题,国家随时可以出台鼓励政策,让生孩子的负担为零,甚至于还有奖励。
网上评论:
1)
我们黄种中国人之所以数千年能独立存在的根本原因就是能固守传统伦理及繁殖率高,
如果离婚率上来了,就会失去凝聚力,就会失去精神独立的基础。
这个可以简单地看一个今天现象,汉人内部的黄河之北北方人的离婚率自近代以来远远高于黄河之南及长珠江一线,
这就是导致黄河之北汉人的残疾儿出生率远远高于南方汉人,北方人智力较低也是表相之一。
当然中国北方汉人对比中国其他少数民族的优势还是极为明显的,所以说中国古传统不能丢,
我们是黄种人,不是白种人,不能什么都照搬,学不来的,我们的脑力永远搞不出芯片疫苗高科技,
只能简单的山寨一点东西,不要糊乱攀比学习西方人的做法。
2)
婚姻是以感情为基础的。
当社会出现严重的贫富分化,而且道德沦丧时,婚姻的感情就会被物质所破碎,以为婚姻只是物质上的平等交换。
就算是这样,当然也不会推出楼主这样的结论,即然是平等交换,那婚姻就是以物质的平等交换建立的,而离婚率高只是说明这个社会的人收入极不稳定,让以平等交换建立的婚姻变成不再是平等交换了。
离婚率高是好事?对每一个人来说,没有人认为是好事,除非那种不在乎感情,不在乎经济损失的人。因为每一段婚姻,都会付出很多的感情,建立家庭要付出不少的金钱。
对社会来说,离婚率高是好事吗?那也绝对不是,离婚影响社会的稳定,影响下一代的健康成长。
离婚是什么?离婚是对原有婚姻的放弃,是对原有婚姻的否定。这种更正越多越好?
3)伟大导师恩格斯专门论述『国家,婚姻,家庭…必将灭亡』
4)合不来应鼓励离婚,免得一个把另一个杀了。
5)最近10年结婚的大部分是独生子,他们多数人从小物质资源较丰富,无论是吃的用的都买最好的,
不喜欢就扔,在婚姻上也不能亏了自己
6)受伤害最大的,是未成年的孩子
从小生长在单亲离异家庭,家暴家庭,缺少父母照料的环境中,成人的世界后暴力犯罪率肯定要比正常家庭要高很多
希望教育学,儿童心理学,犯罪心理学,社会学的专家们,多做些这方面的研究和调查统计工作
家庭和谐是社会和谐,国家和谐的根基,我们的老祖宗早就有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