掏空积蓄买的学区房,值得吗?

回答: 绿化YMCK10252020-08-26 21:27:15

掏空积蓄买的学区房,值得吗

 兮兮陈 全民故事计划 2020-08-24
 
回程的路上,老张坐在副驾驶上,自言自语,“不能等了,再等下去真买不起了。”

 

453D0FD3-C892-4043-87CE-1A50C873AF20.png

 

 这是全民故事计划的第505个故事 

 

 
2017的夏天,天热得透不过气来。老张突然给我打电话:“哥们,有空吗?”
 
我说:“正在上班,咋了?”
 
“偷偷溜出来一下,帮我看套房子。”很快,他就把定位发给了我,“天热,速来。”
 
我和老张曾在同一家房地产公司上班,他做行政,我做营销。后来,他嫌行政工资低,辞职创业,在市实验中学旁边租了一间三室两厅,开了一家无资质的“黑”培训机构,这几年也赚了一些钱,就开始了买房之路。
 
回想起来,老张的第一套房,买得特别顺利,只考虑自住,无须顾忌太多其他因素。那时,他手头应该比较宽裕,想买第二套房,而且是要买“学区房”,可谓顾虑重重。
 
车刚到怀颖小区,他就迎了上来。后面还跟着一位一看是同行的中年大姐,很胖,用略不耐烦的语气说:“里面没停车位,车停外面。”
 
我又沿路开了很远,总算是找到一个每小时收费五元的停车场,等我快步走回来的时候,大姐已经有点不高兴了,说:“天这么热,我们赶快去看吧,房东都等着急了。”
 
这个小区,我是来过的,是个老旧小区,房龄至少30年,停车难,物业差,小区内到处贴满了小广告,无人清理,垃圾成堆,道路高低不平,阴凉处积水严重,房屋质量堪忧,里面住着大量的老年人,到处一片衰败的景象。
 
只不过,老张也不傻,这是全市最好的小学和中学的“双学区房”。
 
说到“学区房”,是近几年才兴起的。2010年以后,房地产进入白银时代,房子已不是闭着眼睛买就能升值,需要考虑地段。保值、增值成为人们在意的核心。很快,人们发现,“市中心”、“学区房”是房子保值增值的关键。
 
因此,类似于怀颖这样的小区逐渐成为市场上的香饽饽,价格持续走高。在2014年,怀颖小区的二手房均价还不足4000元/㎡,2017年已飙升至8000元/㎡,还一房难求。
 
老张在这种形势下慌了神,尽管他的孩子才一岁,他就想好了买套学区房。
 
我们俩上了六楼,也是这栋楼的顶楼,一梯两户,门对门,走道里摆放着很多杂物,四楼一户人家的门口还摆放了两个碗,一个碗里放了一个馒头,另一个碗里放了一碗清水,一双筷子平放在碗上面。看着像是祭祀用的。
 
“大晚上走着过,还怪吓人的。”我脱口而出。
 
中介大姐有些不屑地冷哼一声,“年纪轻轻的,胆恁小。”
 
走进了房间,我有些傻眼了,屋内什么陈设也没有,房顶因常年漏雨,渗出一大片深色印记,地砖也松动了,走上去吱吱呀呀地响。
 
我和老张转悠一圈就出来了,大姐在后面撵着问怎么样,老张只礼貌地回说“考虑考虑”。
 
出了小区,我俩站在大街上,热辣辣的太阳晒着人发晕。这次看房,又以失败告终。
 
我还是建议老张不要着急,等孩子长大了再说。老张斩钉截铁地反驳了我的建议。
 
“不能等,再等就买不起了!”
 
老张转身又看了看那栋楼,“房子如果再好那么一点,我一准就买了。被忽悠了,这房子连住人都是问题,买了租不出去,除了将来小孩上学外,只能等着拆迁。拿几十万买个学位,代价有点大。这几天我们再转转吧?”
 
我只好点点头,就当是做下功课。
 
 
接下来的几天,那个中介大姐又带我们看了几套房。基本上都是老旧小区,只有一个在建的小区,到了发现售房部只有一个置业顾问,据说工程已停了很久,有烂尾的风险。尽管置业顾问承诺得很好,但我还是劝老张放弃。
 
那段时间,我们都听说了实验小学要搬到新区的消息。在向中介落实这件事时,大姐说,“传言传得也不是一两年了,新区发展慢,连一个交房的小区都没有,到处是一片工地,连基础的配套也缺失,学校搬过去,谁上?”
 
中介大姐的话,坚定了老张在怀颖小区周边买房的决心。无奈的是,手上有着多处房源的大姐带我们看了很多套,没有一套合适的,要么太贵,要么太旧。再加之天气太热,老张渐渐冷静下来,就作罢了,想等过段时间再说。
 
秋天来的时候,临河推出了一个新小区,离实验小学和实验中学不远,售房部承诺可以上这两个学校。我听到消息,建议老张还是给教育局打个电话咨询一下。
 
教育局给予的的回复:在未交房之前,小区如何划片无法定论,就近原则,但每年会有略微变动,具体政策会在每年的六七月份下发。
 
既然没有定论,我本想劝老张再理智一些,老张却听不进去,还极力地说服我,“置业顾问已做出了百分百的承诺,他们还在售房部大厅摆了盖章的承诺函,将来一准能上。”
 
其实,他是在说服他自己。
 
我们都知道,这种所谓的“承诺函”,不过是房产公司的一种宣传手段。
 
不久,老张就交了一万块钱排号。
 
开盘那天,微信选房,人山人海的,买房的人坐在一个大棚里,大棚的最前端放了一个超大荧光屏,屏幕上显示着待选和已选的房源。
 
准业主们一人拿一个手机,手机里下载了选房的软件,焦急地等待开盘。
 
因为是同行,我被开发商保安拦在了大棚外,想混进去都难,只好让老张独自前行。
 
约莫半个小时,老张从里面出来了。我一看他垂头丧气的样子,就觉得不对劲。
 
“房子推出来几秒就被抢完了。另外也太贵了,买不起,均价都在一万二。”
 
回程的路上,老张坐在副驾驶上,自言自语,“不能等了,再等下去真买不起了。”
 
 
没过两天,老张又给我打电话,让我帮他去看房。但我那天刚好出差,就没去。
 
等我出差回来,他说他已经买下来了。
 
老张买的房在枫竹苑小区,房子相对新一些,多层。位置离实验小学和实验中学隔两条路,仍在片区中。西侧是Y市的第三人民医院,南侧是一个比较大规模的菜市场。老张这次买的是顶楼,价格比怀颖小区的要便宜一些。
 
枫林苑周边的房价在8000元/㎡左右,他买的6500元/㎡。120平,总价78万,加上税费和交给二手房中介的服务费,刚好80万整。
 
老张在电话里兴奋得不得了,一直说自己这段时间的房子没白看,苦也没白受。
 
我随口问他:“眼下这套房子准备怎么办?”
 
他说:“先租出去吧!”这倒也是一种办法。
 
不久,我就看见老张在朋友圈陆续发出的租房信息,租金1200元/月。
 
自此,我以为老张买房的事就此落幕,老张也算是得偿所愿,我也替他感到高兴。
 
直到有一天,他突然跟我抱怨起这套房子,说:“怎么回事啊,租都租不出去。120平米的三室两厅,市中心,1200元/月没人租。连1000元/月问的也很少。”
 
我说:“既然这样,房租可以再降一降。”
 
约莫又过了一个月,老张终于以900元的月租将房子租了出去。
 
此后的半年,我们每次见面,提到那套房子,老张都露出一副满意的表情。
 
之后的日子,就是等待。
 
直到2018年夏天,实验小学外迁新区的“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批前公示”在政府网站正式公布:“实验小学外迁”已是板上钉钉的事情。
 
消息一出,瞬间炸开了锅。
 
老张也无心顾及培训班了,直接开车来到我们的售房部,拉着我在办公室絮絮叨叨说了很久。因为担心这套“学区房”砸在自己手里,他说话时有些语无伦次,像热锅上的蚂蚁。
 
我倒了杯水,让他先冷静一下。
 
他抽着烟说:“冷静不了。你是不知道,我这套房子是借钱买的。我开培训班没挣啥钱,刚刚起步。收的那一点生源,刚刚裹住房租和老师的工资。我本想以后会越来越好,可没想到,投资一套房子还掉进去了。这可怎么办?”
 
其实我早就看明白,老张买“学区房”更多的是为了投资,只是从来没有说破。
 
我问他,“你借了多少?”
 
他抬起头,犹豫了一下,说:“20万。”
 
“那套房子总共80万,首付30%也就24万,你借了20万,自己手上当时就只有4万块?胆子真大!” 老张听着,只是一个劲地挠头。
 
说完,我又觉得自己有点马后炮。顿了顿,说:“你也别忧心,越是遇到事的时候,越应该冷静。你这两年一直在办培训班,教育局应该认识一些人,先去真真切切打听一下,实验小学到底什么时候搬,小孩还能不能赶上?”
 
他有些如梦初醒。当着我的面,立马给他的熟人打了一个电话。得到的答复是:一定搬,学校建设周期,从规划到建成,最多两年可以投入使用。市政府为了加快新区的开发进度,依靠名校拉动人气,搬迁势在必行了。
 
“既然如此,现在只有一条路。”
 
老张死死地盯着我。
 
我说:“卖!”
 
“都知道实验小学要搬,谁还会买呢?”
 
我给他捋了捋其中的门道,搬迁至少还有两年,这两年间还有上学的学生。有人听说学校要搬,房价肯定要降,二手房都想捡漏,这个时候,肯定会有人抱着捡漏的心理买房。
 
“如果不想赔太多,尽快转手卖了。”
 
他想了想,说:“好。”
 
第二天,老张就把那套房子挂了出去。
 
单价是:6700元/㎡。
 
挂了一个月,没有任何动静。
 
后来,价格下降到了6500元/㎡,开始有了问询者,但购买欲望强的客户很少。
 
老张有点坐不住,6500元/㎡就已经赔钱了。
 
转眼间,到了秋天,房子还没有卖出去。
 
老张慌了。
 
冬天的时候,房子终于卖出去了。
 
房子以6300元/㎡最终成交。卖给了在三院上班的一对外来医生夫妇,夫妻俩的孩子在外地,不需要学区,看重的是离医院近。
 
成交手续办完的那天晚上,老张拉着我去喝酒,喝多了,说了一大堆骂人的脏话。
 
也是那天,我才知道,为了那套学区房,老张和老婆还办了个离婚。
 
两人原本想假离婚,可是银行审批没通过,最终又办了个真离婚。加之那段时间,老张无心经营培训班,学员少得可怜。降价卖掉的那套房子,少说赔了五万块。
 
老张边喝边骂自己愚蠢。
 
 
让我没想到的是,没过多久,老张又动了在新区买实验小学学区房的念头。
 
我知道后,狠狠地吵了他一顿。他却觉得格外委屈,跟我开始了诉苦。
 
不知道他那天是不是又喝了酒,老张说他上的是城中村的村办小学,小学升初中的时候,他以第一名的成绩考进了全市最好的中学。
 
进中学后,老张才知道什么叫差距。
 
从名校小学考进去的学生,绘画、舞蹈、钢琴等等,多才多艺,一个比一个优秀。就连以前学习好的优势,在他们面前也荡然无存,“混到这个年纪,才知道起跑线有多重要。”
 
我不大想听这些,一个人有了执念,外人怎么劝都劝不动。我找事由急匆匆挂了电话。
 
2019年的年初,老张又借了些钱,在新区购买了一套90平米的小户型,单价8500元/㎡,开发商承诺是“实验小学新校区学区房”。
 
我们都明白,这个承诺不一定得到政府的认可。老张却心怀侥幸地说:“大不了以后维权,都套进来了,有希望总比没希望强。
 
让老张暂时松口气的是,培训班经过几年的经营,生源越来越多,尤其是午休班人员爆满。但午休班的利润微薄,就像学生食堂一样,在他这里吃饭,睡会觉,想写作业的话,有一到两名老师进行辅导,赚个薄利。
 
好在午休的人多了,转化为正式上补习班的人也就多了,渐渐地,规模就上去了。
 
半年时间,我听说老张的补习班净利润达到15万左右,天天忙得不亦乐乎。
 
不料的是,到了2019年的下半年,教育局下发了严查黑培训机构的文件铺天盖地,当地的各大公众号也在转发。每逢检查,老张就得关门歇业,检查组一走再开门营业。
 
这种情况下,老张还会接到学生家长因学生成绩没上去,或吃不好等各种因素的投诉,主管机构似乎是盯住他一样,经常去暗访,都临近寒假了,本应大规模招生的时候,只收到寥寥几个学生,并且还有学生家长要求退费。
 
为了不影响生源,老张开始找各种关系办理营业执照。终于在春节前把正规执照办了下来。没想到疫情爆发,业务又搁置了好几个月。
 
许久未联系的我们,在5月又联系了一次。
 
老张说他现在常一个人喝闷酒,培训班不开了,在家闲了半年多,借的那几十万,债主催要,他把手中的积蓄加借了一些网络贷款,还了债。现在,两套房子的房贷压得他喘不过气来。他问我:“有兼职或者其他出路吗?”
 
我想了想,半晌说不出来话。
 
过了一会,他说:“如果我当初不买学区房的话,也许现在的生活不会这么窘迫。你说,我的那套学区房是不是买的不值啊?”
 
我不想这个时候在他的伤口上撒盐。
 
沉默了许久,我用地产圈销售常说的一句话安慰他,“房子,买了就值。”
 
 
作者兮兮陈,房产销售
编辑 | 蒲末释

所有跟帖: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