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路》三个孩子的十年

来源: YMCK1025 2020-08-03 08:07:42 []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次 (10155 bytes)
回答: 青青世界YMCK10252020-08-03 08:00:14

 《出路》三个孩子的十年:这部高分纪录片,揭露了人生最大的骗局

    

    《出路》这部电影看的我很难受,我很赞同评论区的一句话:“贫穷不能剥夺人的才能,贫穷却能剥夺人施展才华的机会。”

    导演郑琼用将近十年的时间,去记录三个不同阶层的孩子逐渐长大成人之路。

    片子里记录了农村女孩马百娟、都市女孩袁晗寒、小镇青年徐佳从学习到就业,跨度十年的生活历程。

    农村女孩马百娟,是影片中最刺痛人心的一个人物。

    

    年幼时期的马百娟对于学习是抱有着热望的,甘肃白银会宁县野雀沟小学的教室破烂不堪,石灰墙,木板门,劣质的窄小黑板歪歪斜斜挂在墙上。但这仍然不能阻止小姑娘学习的热情,眼睛闪着光,对新知识充满了期盼。

    看着马百娟对知识渴望的眼神,让我想起了因为一张照片改变了命运的苏明娟。

    那个曾经希望工程的“代言人”,她对知识渴望的眼神正好被摄像师解海龙拍了下来,直到现在,这张名为《我要读书》的照片依旧让人触景生情。

    马百娟却没有那么好命。

    

    西北乡村的生活艰苦,黄沙吹上了天,树叶上都是灰蒙蒙的尘土,水源极度匮乏,用于饮食尚且不够,更别提卫生条件了。家人对马百娟的学业也并不看好。她的父亲认为反正早晚还是打工,学习能有什么用?

    然而这一切都不能阻挡马百娟的学习热情,她在自己的作文中写到:长到后去北京上学,然后去打工,每个月挣1000块,给家里买面,因为面不够吃,还要挖水窖,因为没水吃。

    生活的天枰并没有倒向这个善良、好学的女孩身上,他的父亲早早的就让她辍了学,让她外出打工挣钱。

    

    马百娟含泪来到了一座小城市,看到酒店招聘广告,月薪1000块,和当初作文中的梦想一样。但去应聘酒店前台,人家说:年纪太小,电脑也不会用,不符合条件。

    影片中可以看出,马百娟再也没有读书时候的天真、灿烂的笑容了。在她脸上,取而代之的是麻木的表情和空洞的双眼。

    她好像什么都懂,但好像她什么也都不懂。

    

    小镇青年徐佳,是一个再普通不过的学生。他复读了三年高三终于考上了湖北工业大学。这在当时,村里面出个大学生,是“祖坟冒青烟”“草窝出凤凰”的事情。

    高三是辛苦的,复读的高三更是异于常人的辛苦。更何况,父亲为了供他上学,在他亲戚包的山头打工,连人带车的栽下山去。

    有人就说,高三是破釜成舟的时期,高三是背水一战的历程,高三是拼命三郎的战争。一次高三就让人终生难忘,已经历经两次高三的徐佳,对失败已经有了恐惧。时常冒冷汗,手发抖握不住笔。面对镜头说起时,他仍是条件反射地眨眼、咽口水,最严重时,他甚至想到过轻生。

    但是读书真的是穷苦人和普通人为数不多的出路,这条路虽然不是绝对的,但一定是最有效的、最公平的。

    

    大学毕业找工作,徐佳再一次尝到了生活的苦。投出去的简历大多石沉大海,从开始的期望满满到最后与“中电技术”签订“卖身契”,似乎他这一路,都是安排好了的,只能在这个框框里这么走。

    如今的徐佳,已经跨域了阶级壁垒,成为了武汉的新中产阶级。有了车房,有了妻儿,当年接连两次高考落榜,到如今在省会城市站稳脚跟。

    

    徐佳用自己的努力获得了该有的回报,只是这回报也确实让他吃尽了苦。

    算来,他也算完成了母亲的心愿,也完成了父亲的遗愿。

    虽然网上那句“条条大路通罗马,有的人出生就在罗马”让人感觉很丧,但不要忘了,即便有的人出生在罗马,那也是几辈人奋斗的结果。如果从这一辈就停止了拼搏奋斗的目标,那估计我们的后代们还会继续在“寒门”等待。

    

    都市女孩袁晗寒,较马百娟和徐佳相比,算是已经出生在“罗马”了。马百娟做梦都想去的北京,袁晗寒已经在那儿了;徐佳渴望要考的北京高校,袁晗寒轻而易举的放弃了。

    在家人对她的学习尚抱有一丝希望,让她在央美附中留级一年的时候,她却拿回了几门课不及格的成绩。家里人算是彻底对她的学习失去了耐心,索性也就直接办了休学手续。

    马百娟16岁的时候就已经和自己的表哥结婚了,袁晗寒在17岁的时候辍学,得到了家人的支持开了间酒吧,自己当起了老板。两人走的都是辍学的路,不同的是,一个是我要学,但我不能学;一个是要我学,但我学不了。

    父母给袁晗寒两万块钱一年租的酒吧,也因她年纪尚小,打点不善关门闭户了。很多人看来这是浪费钱,但袁晗寒的妈妈却认为,反正去学校也要花钱,花在哪里不是花,就当交学费了。

    也许对于像袁晗寒这样的北京家庭,这两万块钱只是陪孩子成长的试错投资而已。

    “生意”失败的袁晗寒,凭借着家庭的优渥,到了德国的名校就读艺术方面的硕士。似乎在那几年,出国留学,不管学成与否,都成了“高端”知识分子。

    留学归来,袁晗寒先是到上海实习。不到一年,她又在北京注册了一家公司,就和当年开那间酒吧一样,没有任何的压力和负担。毕竟,她的身后还有丰厚的家庭做倚靠。

    

    三个人,三条不同的人生路,就像是三条不会相交的平行线一般,永远没有相交的机会。

    我的老师说的非常对,贫穷限制了我们的想象力,但反过来讲,富裕又何尝不是限制了富人的想象。很多有钱人也根本不会理解,也理解不到,贫穷的孩子会在工地里接到录取通知书,更不会想到不到二十岁就两个孩子的马百娟这一辈子会怎么样。

    影片里有一句话特别引人深思,这是导演郑琼借用袁枚老师的一句诗“苔花虽然小,但是也可以和牡丹一样开花,开的很香”。

    换句话说,已为人母的马百娟未尝不会幸福;拼搏获得成功的徐佳,也会陷入大城市的快节奏压力之中;而“万千宠爱于一身”的袁晗寒,在北京这座城市的发展洪流下,稍微松口气都会以失败收场。

    命定的局限可永在,不屈的挑战却不可须臾或缺。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

发现Adblock插件

如要继续浏览
请支持本站 请务必在本站关闭/移除任何Adblock

关闭Adblock后 请点击

请参考如何关闭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装Adblock plus用户请点击浏览器图标
选择“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装Adblock用户请点击图标
选择“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