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关系学知识浅说

来源: YMCK1025 2020-07-30 15:12:55 []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次 (10881 bytes)
本文内容已被 [ YMCK1025 ] 在 2020-08-01 12:39:14 编辑过。如有问题,请报告版主或论坛管理删除.
回答: 新照旧影(135)YMCK10252020-07-30 14:16:32

韩家亮:国际关系学知识浅说

 

最近国际局势的急剧变化应该促使大陆华人认真学习一点国际关系学基础知识。

只有具有这种知识才可能清醒客观地分析世界局势和考量应对冲突和危机的策略。

不幸的是大多数大陆华人(无论是体制内的,体制外的,国内的,海外的,专业的,还是业余的)

严重缺乏国际关系学基本知识。我开始注意这个领域至少有十几年了。

 

在这段时间里,我大概只看到两篇中文文章的作者稍有一些这方面的基础知识。

其他人(包括大陆政府官员、学者、教授)在这方面的知识基本上为零。

许多大陆人甚至会认为国际社会就是由几个黑帮组成,黑社会的老大就是大国。

这种看法显然荒谬到极点,落后现代世界至少2500年。

懂得国际关系学的许多人私下会认为中国官员和外交人员既无知识,无教养又狂妄。

 

作为政治词汇,世界政治学(World Politics)与国际关系学(International Relations)常常互换使用。

严格地说,世界政治学的名称可能比国际关系学更合适因为它更准确 ——

国内政治与国际政治常常难以完全区分。

世界政治学也更广义些,就是说世界政治学包含国际关系学但国际关系学只是世界政治学的一部分,

当然是它的主要部分。

不过大多数这方面的书籍和论文仍然称这门学科为国际关系学,可能是沿用惯例的缘故。

 

与社科其它学科(例如政治学、经济学)不同,很难找到一本非常好的国际关系学本科课本。

部分原因是因为国际关系学这门学科还不成熟。

虽然国际关系学在古希腊时已经萌芽,但发展很慢很慢(见下面),现在仍然在发展。

大多国际关系学本科课本的内容很新,几乎全是最近一百年内的状况和变化。

因为内容新,一本入门书很难做到客观、公正、全面。

另一原因可能是国际关系学需要许多基础知识:政治学、哲学、经济学、历史、宗教、社会学等;

这使得本科课本不容易写好。

 

我曾看到几本不错的研究生水平课本,但它们不合适作入门学习用。

浏览了几本国际关系学入门书后,我决定选择Jackson 和 Sørensen 的书[1]作为本文的主要参考书。

这本书的好处是叙述相当清楚,有较详细的国际关系学的发展历史。

这本书以国际体系(state system)为中心,有的本科课本讲述现代国际关系也还可以,

但是介绍历史发展的内容太少。

 

中文通常把nation和state都翻译成国家。英文的nation通常指有共同语言、文化、种族或历史的群体。

英文的state则常常指政体。现代国家(nation-state)只有二三百年的历史。

过去的政体(state)包括城邦(city-state),帝国(empire),联邦(confederate),还有原始部落(tribes)。

现代国家大都有一个‘建国过程’(nation building)。

这个过程通常指的不是修路建厂的硬件,而是国家政治机构和人民认同的软件。

法国革命和建国就经历过这样的过程。法国原来不是一个独立的国家(state),仅仅通用的语言就有多种。

法国革命通过自由、平等、博爱这个口号,建立起公民共识,逐步成为一个现代国家。美国也类似。

现在的国际体系(state system)是近几百年才发展起来以国家为主权单位的体系。

我这里的翻译稍微变通了一些。state system可以翻译为国家体系,

但是这样翻译容易被误会是一个国家之内的体系;所以我把它翻译成国际体系。

国际体系是现代国际关系的中心。

 

古代世界没有现代意义的国家(nation-state),那时世界的主要政体是帝国,

例如古罗马帝国,中华帝国,伊斯兰帝国,印度帝国等。

帝国通常由一些国(不是现代意义上的国家而是王国、公国、附属国)组成,其中一个占主导,其它臣服于它。

初步的国际体系曾经在古希腊,古印度,和文艺复兴时的意大利出现过。

[1]比较详细地介绍了历史上最早的较明显的国际体系即 500BC-100BC古希腊的Hellas。

Hellas由许多城邦(city-state)组成。它们之间有多方面的、复杂的关系。

但是它们不像现代国家那样有广阔的领土,人口也少得多。

与现代国际体系相比,希腊城邦之间的关系也缺乏外交机制。

Hellas完全没有类似于现代的国际法和国际组织。

另外Hellas的国际体系(state system)基本上建立于同文同宗教基础之上。

古代希腊国际体系后来被临近的帝国灭掉,希腊最终成为罗马帝国的附属国。

Hellas国际体系也就随之消失了。

 

 

现代国际体系是在十六世纪的西欧先发展起来,其它大陆逐步跟上。一个重要概念是主权国家。

中世纪的国家不是主权国家。它的权威(或者权力)有两条线:宗教和世俗。

宗教从教皇、大主教、主教、祭司、最后到民众。

世俗从皇帝、国王、男爵、骑士、到民众。中世纪没有一个个人或机构有完全的主权。

后来欧洲才产生主权国家。西欧有了主权国家以后,权力结构大大简化,基本上集中在一个政府手中,

权威直接从政府到民众。西欧的主权国家有相互交往的需要,国际体系(state system)在十七世纪应时而生。

十八世纪北美开始加入国际体系,十九世纪南美洲和日本加入这个国际体系,

二十世纪亚洲、非洲、加勒比海地区、太平洋地区加入国际体系成为全球的体系。

 

有的华人可能有疑问,上述的国际体系为什么没有提到中国?

中国从远古到近代走的是一条完全不同于西方的发展途径。

福山的两部政治秩序课本[2,3]包含主要文明古国的政治历史。

福山提出一个现代国家应该具有三要素(Strong,Rule of Law,Accountable)。

看到中文翻译版把这翻译成为政治发展的三大组件:国家建设、法治、负责制。

国家建设这里指国家强大到其它国家不敢或没有能力侵犯;这样的国家才可能真正有主权。

福山认为秦汉时代的中国是世界上第一个强大到具有现代特征的国家。

这当然要看现代国家怎样定义,因为古代中国可以算作一种帝国,

也可以算作具有某些现代特征的国家(指第一要素;另外两个要素上中国远远落后于现代国家)。

 

因为近代以前中国的周边基本上没有主权国家而世界其它主权国家离中国很远交往较少,

所以中国古代不存在真正的国际关系,中国的哲学家思想家也从未认真思考过国际关系问题。

从黎民到天子都认为天下之土莫非王土,中国皇帝当然是“天子”。中国的政治理论基础是儒教。

儒教有相当严格的等级制度: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中国与外邦不可能等同。

晚清慈禧太后要西方国家使节行跪拜大礼就是这种思维的一种表现。

 

人类有史以来常常发生战争。战争的重要起因之一是统治者争荣耀。

古埃及法老,亚历山大大帝,波斯王,凯撒大帝都是如此。中世纪的欧洲仍然如此。

例如路易十四年轻时为了炫耀武力证明他有统治能力,借口发动战争。

路易十四取得他的第一次战争的胜利使他和法国得了荣耀,巩固了他的威信和统治。

这段时期的欧洲史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君王争荣耀的历史,一本有名的历史书就是以此来命名[4]。

要更多了解国际关系学,需要一些政治哲学的基础知识。

这是我下一篇文章的主题。

 

 

注释:
[1] Robert Jackson, Georg Sørensen, “Introduction to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Theories and Approaches,”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5 edition, 2013, Chapters 1-2.
[2] Francis Fukuyama, “The Origins of Political Order: From Prehuman Times to the French Revolution,”Farrar, Straus and Giroux, 2011.
[3] Francis Fukuyama, “Political Order and Political Decay: From the Industrial Revolution to the Globalization of Democracy,” Farrar, Straus and Giroux, 2014.
[4]Tim Blanning, “The pursuit of glory : Europe 1648-1815,” Allen Lane, Penguin, 2007.

相关连接:
1)本文根据韩家亮:国际关系学与中国改写。
2)华夏论坛讨论线 中美关系,国际政治,回顾过去,何去何从?收集了一些相关文章。

作者投稿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

发现Adblock插件

如要继续浏览
请支持本站 请务必在本站关闭/移除任何Adblock

关闭Adblock后 请点击

请参考如何关闭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装Adblock plus用户请点击浏览器图标
选择“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装Adblock用户请点击图标
选择“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