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君长夜过春时

来源: YMCK1025 2020-07-29 16:17:13 []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次 (134970 bytes)
回答: YMCK10252020-07-29 15:57:07

伴君长夜过春时——走访茶陵潘汉年旧居

 

作者:青山自牧

 

01

 

一个秋日,我来到井冈山下的茶陵县。

 

在茶陵县城的东南郊,在蜿蜒曲折的洣江河畔,有一个洣江茶场。

 

23.jpg

走过这个牌楼,就进了洣江茶场

 

这个茶场,曾经另有一个名称:湖南省第三劳改管教队。至今,茶陵监狱仍设于此。

 

在监狱围墙的西侧,有一个平缓的山坡,坡上建有很多红砖平房,至今仍是职工宿舍区。

 

在这个山坡的最下方,有一栋小小的红砖平房。平房坐北朝南,墙上挂了一块木牌:潘汉年旧居

 

24.jpg

潘汉年旧居外景

 

这里曾是职工澡堂,室内约有20余平米。被改造为潘汉年住房后,隔成两间,其中一间为灶屋。

 

如今门窗紧锁,室内空空。

 

在这栋平房的左前方,有一间小房,挂牌为四方水塔

 

25.jpg

四方水塔

 

在这栋平房的右前方,与四方水塔相对的小房子,也挂了职工澡堂的牌子。

 

26.jpg

职工澡堂

 

在这片建筑的前面,是一片普普通通的菜地和田野。

 

潘汉年就在这里度过了人生的最后两年。

 

02

 

在中共党史上,潘汉年是一个公认的传奇。

 

他是江苏宜兴的望族子弟,本是妥妥的一枚文青,却在19岁那年(1925年)加入中共,20岁担任了国民革命军总政治部《革命军日报》的总编辑;

 

24岁时,他就是左联创始人、领导人之一;

 

26岁时,他成为神秘的中共特科下辖的情报科科长,参与处理了顾顺章、向忠发叛变事件;

 

29岁那年,他作为中共代表,与广东军阀陈济棠谈判,为中央红军顺利通过粤赣、湘粤边界创造了条件;遵义会议后,他又和陈云奉命离开长征队伍,赴苏联向共产国际汇报请示工作;

 

30岁那年,他从莫斯科归来,代表中共与南京政府进行多次谈判,对促成国共第二次合作发挥了重要作用;

 

他常年西装革履,说话温文尔雅,是上海滩上风度翩翩的小开,却长期担任中共在上海、香港地下组织的负责人,与蒋、汪、日、英、美、苏等多种势力周旋,多次传送出重要情报;

 

上海解放后,他是上海市常务副市长、市委副书记,却于195543日在北京被捕,21年后病逝于羁押期间。

 

潘汉年的功绩无需赘述。吸引我目光的,是他身后的一位女性。

 

03

 

19389月,潘汉年在延安向组织提出:希望配备一位在香港、上海等地具有广泛社会关系的助手。

 

不久,组织就从延安马列学院物色到了一位20岁的女学员,她就是董慧。

 

董慧,原名董奉然,1918年出生,祖籍广东,父亲董仲维是香港道亨银行董事长,在香港商界威信很高,担任过香港总商会会长。

 

董慧原本在北京上大学,193512月参加了一二九运动。七七事变后,董慧和许多热血青年一样奔向延安,进入抗日军政大学学习,第二年1月就入了党,7月进入延安马列学院学习。

 

19394月,董慧随潘汉年回到香港,在父亲的道亨银行做一名普通职员,实际是在潘汉年领导下从事情报工作,负责保管党的情报工作经费,同时负责香港与上海之间的情报传递。

 

1940年,他们结为伴侣。

 

27.jpg

潘汉年和董慧(网络图片)

 

此前,潘汉年有过一次由母亲包办的婚姻,前妻名叫许玉文,文化不高,两人感情不和。

 

此后,潘汉年和董慧辗转香港、上海等地,在隐蔽战线上出生入死,甘苦与共。

 

上海解放后,董慧也从香港到上海,担任市委统战部秘书科科长,后来提任为工商处副处长。他们的家,是位于武康路上的一座花园式小洋房。

 

据老战友刘人寿回忆:

 

她对一般同志也十分热情、诚恳。

 

(他们的家里)经常高朋满座,好友如云;平时总是客人不断,到了节假日时,更是热闹得很,欢声笑语常常不绝于耳。

 

但厄运说来就来。

 

19554月,潘汉年被捕的消息传到上海,董慧坚信丈夫无罪。为了促成问题解决,她主动来到北京,找战友、领导反映情况。

 

519日,董慧也在北京被捕,能够成立的理由只有一条:她是潘汉年的战友和妻子。

 

04

 

入狱之后,文人出身的潘汉年写过多首诗歌思念董慧。这里试选两首:

 

怀妻

不知生死第五年,纵活人间亦可怜;

莫谓夫妻不到老,三生石上订良缘。

 

七律  给董慧

千里驰书一片心,巫山隔绝白云深。

朝思暮念夜成梦,月暗花愁空断魂。

纵死不辞称所爱,此生何时复相亲?

天摇地动倒流水,但愿冬寒化早春。

 

字里行间,都是思念。

 

潘汉年没有想到:妻子紧随自己也进了班房,而且关在同一个地方,先是北京功德林监狱,1960年又第一批入住秦城监狱。

 

在关押审查期间,董慧依然正直、朴实、善解人意,审讯者也认为她态度很好。王朝柱在《功臣的悲剧》一文中写道:

 

她受审查期间的态度真是好极了!事后,没有一个奉命办案的执法者不交口称赞。而在这种交口称赞的背后,董慧那纯朴的心灵又遭受到了何等大的摧残啊!她心甘情愿地接受这种非人的心灵摧残,除去那个特定的年代留给她的烙印外,她更是为了思念和钟爱中的潘汉年!

 

19621月,潘汉年被最高人民法院判处有期徒刑十五年,剥夺政治权力终身。213日,转至北京郊外的团河农场(隶属于北京市公安局)关押。

 

此时,某负责人(女)找董慧谈话,善意提醒她:只要你和潘汉年离婚,可以恢复你的党籍和组织生活。

 

董慧先是一怔,沉默片刻,轻轻地摇了摇头。

 

这位负责人难以理解,又告诉董慧一件事:你在香港的年迈的母亲向有关组织提出申请,希望你能回到香港休养或定居。这一申请得到了有关组织的批准。

 

董慧非常思念母亲,但她十分理智地又轻轻摇摇头。

 

你不愿意回香港和母亲团聚?

 

董慧点了点头。

 

那你……

 

我永远和汉年在一起。

 

05

 

下放团河农场之后,潘汉年夫妇的处境宽松了很多,被允许进城探亲访友。

 

一次,潘汉年对友人说:阿董是最冤枉了,我犯了错误,管她什么事,她却也陪坐了几年监牢,算什么名堂!

 

28.jpg

蒙冤后的潘汉年和董慧(网络图片)

 

宁静的生活总是太短。19665月,文革爆发。19673月,江青通过陈伯达批了一张条子给公安部部长谢富治:

 

请谢富治同志再把杨帆、饶漱石、潘汉年抓起来。

 

522日,潘汉年夫妇被带回小温泉(秦城监狱)重新关押。

196710月,潘汉年被诊为肝癌,仍遭受无休无止的审讯。

 

1970年,中央专案组第二办公室提交了《关于内奸分子潘汉年罪行的审查报告》,向中央建议:将潘汉年永远开除党籍,判处无期徒刑,终身剥夺政治权利。中央予以批准,但未办理改判的司法手续。

 

1975529日,潘汉年被送往湖南洣江茶场,接受劳动改造。

 

潘汉年出狱之前,专案组负责人说:

 

经中央批准,将你放出,与董慧一起安置在湖南省,今后对你的思想教育、生活管理及治病等问题,由湖南省有关单位负责,每人每月生活费一百元。

 

此时,董慧已到洣江茶场两个月。

 

06

 

劫后余生,异乡重聚,潘汉年和董慧悲喜交集。

 

来到这偏远的山乡,对他们来说不是坏事。

 

后来成为著名出版家的钟叔河先生,1970年因为污蔑攻击文革被判刑十年,也关在洣江茶场。后来,他回忆第一次见到潘汉年:

我一眼望去,是一个身材矮小、面容清癯、头发白多于青而且非常稀朗、穿着一件旧灰色派力司干部服的老头,手里提着一只小竹篮子。

 

在洣江茶场,他们有特殊的待遇:带了不少书,有钱买鱼和蛋吃,可以抽牡丹牌一级的好烟,可以订购公开报刊,享受公费医疗。

 

29.jpg

潘汉年旧居外景

 

董慧被明确是人民内部矛盾,还有通信的自由。当然,她给香港的亲人写信,必须经过茶场领导检查。

 

他们夫妇俩同住在由浴室改成的小平房里,被允许在茶场范围内自由活动。在初来的头一年里,潘汉年同志总是每天五点多钟起床打太极拳,接着就打扫屋子周围的卫生。到六队买柴火,到邮电所取报纸,都是这一年里的事情。

 

钟叔河反复提到,那时候潘汉年神情安祥、恬静。

 

钟叔河主动与之搭话,悄悄地说了不少,潘汉年只轻轻回过两句,一句是相信人民,一句是你还年轻

 

潘汉年的肝功能本来就有毛病,虽然已被排除癌症,但由于得不到很好的治疗,身体一直不太好。

 

与潘汉年相比,董慧的身体更差:初到茶场时,她的身体虚弱,说话无力,精神也不太正常;加上腿有残疾,行走不便,高血压也越来越重。

 

经过一段时间的休养、治疗,董慧的身体状况有所好转。后来,她的弟弟从香港给她送来了一把轮椅,她经常由潘汉年推着,在场部范围内转转。

 

茶场领导为了照顾他们,特地派了一个名叫王芝兰的职工家属,每天照料董慧的日常生活。

 

但是,湘东山区气候潮湿,夏暑逼人,冬寒刺骨,毕竟不适宜老人居住。

 

30.jpg

潘汉年旧居后侧的职工宿舍

 

07

 

197610月,四人帮垮台。消息传来,潘汉年欣喜万分。

 

1226日,为了纪念毛泽东诞辰83周年,《人民日报》、《湖南日报》等报纸在头版头条刊登了毛泽东长篇文章《论十大关系》,其中有这样一句:

 

胡风、潘汉年、饶漱石这样的人不杀。不杀他们不是没有可杀之罪,而是杀了不利。

 

这篇文章彻底击垮了潘汉年,他自感沉冤难雪,旋即病倒。

 

到了19772月,潘汉年病情严重,而茶场医院的医疗条件实在太差。经茶场请示省公安厅,省公安厅先后请示公安部、省委,终于批准送他去长沙治病。

 

1977324日,潘汉年化名萧叔安,住进了湖南省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今中南大学湘雅附二医院)14病室,这是一个干部病室。

 

经过检查,才发现潘汉年不仅早已患了慢性支气管炎、类风湿性关节炎、贫血,还患有多囊肝合并消化道出血、肺部感染等病症。虽然采取了一些治疗措施,但为时已晚。

 

46日,潘汉年病情恶化,神志不清,全身浮肿,大小便失禁,呕吐。

 

董慧没有陪同和看望的权利,只能在茶陵苦盼消息,度日如年。直至潘汉年病危,有关方面才通知董慧去长沙探望。

 

414日傍晚,董慧终于来到病室。潘汉年睁大眼睛看着妻子,却一句话也说不出来(一说是抱头痛哭)。

 

当晚1915分,71岁的潘汉年与世长辞。

 

潘汉年死后,经董慧同意,医院做了遗体解剖,发现他的肝部已烂成了豆腐渣。

 

417日,潘汉年的遗体火化,骨灰安葬在长沙金盆岭墓地西侧的半山坡上。

 

董慧要求立碑,有关方面研究同意,但不准刻写潘汉年三字。董慧只好用丈夫使用过的化名立碑:

 

萧叔安之墓  1977414日病故  妻董慧立 (碑号是77-652

 

08

 

回到洣江茶场,董慧给中央写信,请求给潘汉年平反,也要求组织恢复她的党籍,因为她只是被停止党籍。可惜,都没有回音。

董慧的身体越来越差,生活不能自理,几年前患过的精神分裂症也间歇性复发。茶场派王芝兰搬过来,照料她的生活。王芝兰性情温和,很同情这位不幸的老人,经常为她做一些好吃的菜,还叫自己刚上中学的女儿燕子(刘海燕)课余时间常来陪伴董妈妈。

 

31.jpg

潘汉年旧居内景

 

19785月,董慧的弟弟董锡辉和妻子到长沙探望姐姐,茶场派专车送董慧到长沙,派王芝兰全程陪护。董慧与弟弟两口子在湖南宾馆相聚了五天,董锡辉夫妇反复表达多位海外亲人的心愿,希望她去香港治病或休养。董慧握着亲人的手说:

 

亲人们的情义我都领会。请你们代我表示感谢。我为中国人民的解放富强回到祖国,那时才16岁,今年60岁了!请你们转告海外亲人:老潘的问题还没弄清楚,我不能走!我也不忍心离开他含冤负屈的骨灰远走他乡呀……”

 

董锡辉夫妇闻言落泪,也只好放弃劝说。

 

洣江茶场的日子仍在继续。《潘汉年的最后岁月》一文记述了一个生动的细节:

 

1978年国庆节,燕子在董慧身边看书,突然听到董妈妈自言自语地念叨着:董慧纺出来了!董慧纺出来了!燕子听得莫名其妙,便问其故。董慧出神地述说着:

 

那是我一生中最幸福的时刻,因为我学会了自己原来不会的东西,延安当时开展大生产运动,男的开荒种地,女的纺纱织布,开始我纺不出来。当我第一次纺出纱来的时候,恰巧,毛主席走到我身边,他弯着腰,拿着我纺的纱,高兴地说道:董慧纺出纱来了!董慧纺出纱来了!

 

说到这时,董慧用颤抖的双手捧着手绢,揩着红润的双眼。

 

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后,传来为彭德怀、陶铸平反昭雪的消息。董慧受到鼓舞,既高兴亢奋,又思想紧张。1979224日凌晨,她因高血压导致脑溢血,追随潘汉年而去,享年61岁。

 

董慧去世之后,仍未恢复党籍。不过,茶场给她开了一个追悼会,花圈的上款写的是董慧女士”……

 

32.jpg

今日洣江茶业公司

 

09

 

历史总在艰难地前行。

 

1978年底,曾和潘汉年在香港并肩战斗过的廖承志率先提出应为潘汉年平反。

 

接着,中纪委第一书记陈云牵头组织了复查,并亲自作证。

 

时过境迁。此时复查,已能看到许多档案,包括1939年至1948年潘汉年向中央请示以及中央回复的全部电报。

 

发挥重要作用的,还有隐蔽战线领导人李克农牵头完成的一份报告。1955429日,李克农向中央政治局和书记处提交了正式报告,虽然指出了7个疑点,建议中央进一步审查,但也列举了五大有力的反证。

 

当年构成潘汉年罪行的,主要是三件事:一是1936年投靠国民党,二是1943年投靠日伪并去苏州见了汪精卫;三是解放初期在上海以特制特,掩护了大批特务反革命分子。

 

第一条、第三条罪状很快就被证明不符合事实。最核心的去见汪精卫一事,也被证明有错无罪。原中央调查部部长罗青长说:

 

见汪精卫是在李士群、胡均鹤突然挟持下发生的,当时已无法请示。这次会见并没有任何实质性的东西,潘汉年所说的也仅是应付之词,以后也并没有进一步的接触。会见后我党在政治上、组织上没有受到任何损害。当然,由于许多原因,他长期没有能向中央讲清楚,有过错。

 

19821月,根据中纪委提交的复查报告,最高人民法院做出撤销原判、宣告潘汉年无罪的裁定。

 

此时,法院的同志才知道潘汉年已在5年前去世。

 

由于潘汉年夫妇生前无子女,身后无亲人,裁定书除了送给中央有关部门外,已无处送达。 

 

1982823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为潘汉年同志平反昭雪恢复名誉的通知》。

 

文件同时肯定了董慧:董慧从1939年到上海解放止,在潘汉年领导下从事党的情报工作,是有成绩的。董慧是忠于党的好党员。

罕见的是,这个文件还告诫全党:

 

这个沉痛的历史教训,全党要永远引为鉴戒。

 

33.jpg

位于八宝山的潘汉年、董慧墓(网络图片)

 

10

 

新中国成立后,身为领导干部遭受不公正待遇的,潘汉年不是唯一。

 

古谚云:夫妻本是同林鸟,大难临头各自飞。厄运降临时,与伴侣分道扬镳,甚至反戈一击的,不乏其人。

 

不应该苛求她们。为了与组织保持一致,为了家庭和孩子,她们的选择终归可以谅解。

 

也有始终不离不弃的,如张闻天的夫人刘英、潘汉年的夫人董慧。

她们的坚强源于善良,源于对丈夫的理解与信任;她们的坚韧,诠释了中国妇女外柔内刚、忍辱负重的传统美德。

 

1978年,中联部部长李一氓听说老战友潘汉年已经故世,但沉冤未伸,就写下一首诗:

 

无题

电闪雷鸣五十春,空谈瑶瑟韵难成。

湘灵已自无消息,何处更寻倩女魂?

 

后来,他在《纪念潘汉年同志》一文的开头,对这首诗做了解释:

此仿李商隐体,虽属无题,实可解说:第一句是指1926年潘汉年同志参加革命到1977年逝世;第二句是指工作虽有成绩而今成空了;第三句指死在湖南不为人所知;第四句指其妻小董亦早已去世,说穿了,如此而已,并无深意。

 

李一氓说得不准确,他1978年写作此诗时,董慧还没有去世;

 

李一氓说得也没错:天高地迥,董慧的冤魂已不可寻。

 

电影《寻梦环游记》中有一个金句:生命的终结不是死亡,而是遗忘。

 

也许,只有牢记这段历史,董慧的在天之灵才能得到安宁。

 

20191229  改定

 

主要参考资料:

 

《潘汉年案审判前后》一书,作者彭树华,中国青年出版社2010年版;

 

《功臣与罪人》一书,作者王朝柱,海天出版社1993年版;

 

《潘汉年冤案的历史教训》一文,作者罗青长,19953月;

 

《功臣的悲剧——忆潘汉年和董慧》一文,作者王朝柱,载于《历史再审判一书》,四川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

 

《我在劳改队见到的潘汉年》一文,作者钟叔河,载自《历史风涛中的文人们》一书,人民文学出版社2009年出版;

 

《潘汉年的最后岁月》一文,作者武在平,载于《湖南党史》月刊1997年第4期。

 

 

转自《青山自牧》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

发现Adblock插件

如要继续浏览
请支持本站 请务必在本站关闭/移除任何Adblock

关闭Adblock后 请点击

请参考如何关闭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装Adblock plus用户请点击浏览器图标
选择“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装Adblock用户请点击图标
选择“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