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鲁晓夫印象 微信讨论之4

本帖于 2020-06-19 20:37:20 时间, 由普通用户 YMCK1025 编辑
回答: 孙中山与中国现状之必然 三YMCK10252020-06-19 07:27:52

赫鲁晓夫印象 微信讨论之4

 

我们这一代人对赫鲁晓夫同志一点都不陌生,甚至可以说,我们的一生,我们经历的苦难都和他有直接的关系。因为文革的目的就是要挖出中国的赫鲁晓夫,造就共产主义接班人。


赫鲁晓夫出身工人阶级,从小就投身革命。经历过大风大浪的考验,在众多的接班人中脱颖而出。

首先他没有被阶级敌人的枪弹打中,而保尔柯察金却在跃马扬刀的冲锋中被敌人的机关枪打中了,

失去了成为接班人的机会。其次,他没有在 “ 大清洗 ” 中被自己人的机关枪给突突了。

他把质问斯大林的条子都秘密地积攒起来,准备日后算账—做20大的秘密报告。

为了做到这一点必须积极表现给斯大林看,而不是当面顶撞惹老头子生气,提早被废弃。

在20大前的历届党代会上他坐在代表席上不提意见,只唱赞歌,韬光养晦。

充分显示了一个成熟接班人的素质。

赫鲁晓夫2

赫鲁晓夫式的共产主义 — 土豆加牛肉

某种程度上,我喜欢这个人。

很久以前看过一本苏联小说《州委书记》,里面提到第一书记说过,

我们的过去,是一张大家合影的照片,请不要往这张照片上吐吐沫。留下了极深的印象。

有人说,他的20大报告比吐吐沫更甚,我觉得是二回事。

他揭露斯大林的勇气是非凡的,但是也致命的打击了苏共的威信。

中共肯定接受了赫鲁晓夫做法的教训,投鼠忌器,既要清算文革的错误,又不能砍到一面旗帜。

 

在插队期间,把一本《斯大林时代》反复读了几遍。由此认识了中国革命的性质,以及文革的实质。

就像那个年代只能放映的不多的电影,《列宁在十月》《列宁在1918》里的台词一样,

插队的我们都喜欢背诵,很多人能脱口而出,我对斯大林时代里的内容也像记忆电影台词一样,

想着这些内容,体会着1970年代的中国政治生活,

觉得比读那会儿时髦地读马列六本书(国家与革命,反杜林论,费尔巴哈论,共产党宣言,…)都来劲。

 

我们从小就信仰共产主义。唱着我们要做雷锋式的好少年,在这阳光灿烂的春天,….,立下伟大的革命志愿。

一场突如其来的文革风暴打碎了梦想,革命不像歌里唱的那样 ….,而是  革命不是请客吃饭,不是做文章,

不能那样温良恭俭让…。接着不久就看到北京市委被罢免,市委党校铺天盖地的大字报,

我的父亲也给戴了高帽遭斗争…。当时我的感觉呀,就像在六月天里突然浸到12月天的冬泳冰窟窿里,

强烈的反差,经常心脏激烈地跳动似乎要跳出嗓子眼了。那个时候革命是主旋律,

哪个人能不积极跟上时代的潮流呢?但是,这个潮流把所有的人都卷入进来了,

是一场触及人们灵魂的大革命,谁也不会怀疑的,不理解就是你落后了,有抵触情绪就是你不革命。

我们不明白,不知道内幕,不可能理解眼前的发生的一切。

 

这一切都与这个叫赫鲁晓夫的家伙有关系,接着又与一个中国的赫鲁晓夫有关系。


如果说,赫鲁晓夫是修正主义的话,在文革高压下万马齐喑的气氛里,

凡是稍稍有点思考的人都会觉得赫鲁晓夫说得有点道理。

赫鲁晓夫3 

赫鲁晓夫在苏共20大做秘密报告 批判个人崇拜

以前不敢说,现在可以说了,按照当时的标准,我早就是个修正主义分子了。对文革初期搞定那一切深恶痛绝。

人都是有感情的,你这么折腾人还把这叫做革命,并以革命的名义号令天下,能让人心服口服吗?


以革命的名义的折腾一直持续了十年。历史上称作十年浩劫。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