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玉江:为什么汉族人没有发明字母?
人类书写符号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一,图画。二,表意的符号。三,字母。全世界很多国家都发明了字母。中国的蒙古族,满族,藏族等,也发明了字母。只有我们汉族人没有发明字母。这是为什么?
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人类一定会使用符号记录一些事情。最容易想到的方法就是图画,图画很麻烦,早已被淘汰。表意的符号就是简化了的图画。汉字是表意的符号。由于表意的符号不可持续发展,人类发明了字母。字母比汉字效率高,使用汉字至少需要几千个,字母几十个就足够了。现在,除了中国,全世界都使用字母。
由于字母不表意,而是代表说话声音,发明字母就需要一个条件:大家说同一种口语。战国时期,中原地区说各种方言的国家被秦始皇统一后,不再具有发明字母的条件。可以说,秦始皇是千古罪人。
中原地区周边没有被统一的少数民族,蒙古人,满人,藏族人,都先后发明了自己的字母。所谓的汉字文化圈,除了越南因为殖民地原因,直接使用了拉丁字母,日本人,韩国人和朝鲜人,也都发明了自己的字母,因为字母比汉字好用。
一个国家的书写符号,不一定非要按部就班经过前面说的三个阶段,也不一定非要自己发明。书写符号没有版权,只要发现周围有人使用先进的符号,就可以拿过来使用。拉丁字母是世界上最流行的字母,也是最先进的字母。现代国家不再需要发明新的字母,可以一步到位,直接使用拉丁字母。越南人就是一步到位。汉语拼音也是拉丁字母。如果我们使用汉语拼音,也是一步到位。可惜我们没有到位。
被秦始皇统一的汉族人没有机会发明字母,这是历史,已经不可改变。今天中国没有使用字母,不能还赖两千多年前的秦始皇。只能怪中国现在还有很多愚昧无知的人在吹捧汉字,歌颂秦始皇的书同文。
2020-05-11
王玉江:书面语和文字 一一 什么是中国?
书面语和文字是近义词。书面语是读出来像说话一样文字(文章)。用文字写的文章读出来不一定像说话。例如,中国的文言文。
书面语 written language 是西方来的概念。文字是中国原有的概念。除了中国,全世界的书面语都对应一种口语。例如,英文有英语,法文有法语,就连日文都有日语,只有我们中国,中文没有中语。当然,汉语也没有汉文。
汉语没有汉文,原因很简单。因为汉语根本就不是一种口语,而是多种口语。或者说,汉族没有统一的的口语。秦始皇统一中原,书同文(文言文)的汉字和说话的声音(语音)很难建立联系,因此使用文言文的汉族人无法统一口语。实际上,中国南方汉族人说的各种口语(方言)都没有书面语。白话文是普通话的书面语。
不少人以为普通话是汉语。普通话是中国北方人说的口语。普通话不是汉语,也不能叫汉语,因为中国南方很多汉族人不说普通话。普通话起源于元朝,最早叫官话,清朝末年改名为国语,新中国改名为普通话。中国北方人说普通话,原因是元朝使用了八思巴字母,清朝使用了满文字母。由于字母和语音容易建立对应关系,使用字母文字可以统一口语。
为什么中文没有中语?原因牵涉到什么是中国。虽然我们经常使用中国这个词,由于《现代汉语词典》里查不到中国这个词,很多人说不清楚什么是中国。中国,这两个字好像是一个词,实际上是一个 abbreviation 缩写。就像北大是北京大学的缩写,GDP 是 gross domestic product 的缩写一样,中国现在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缩写,曾经是中华民国的缩写,最早是“中华大清国”的缩写。中是中华的缩写,不是中央中心的意思。
我查了一下,国名缩写成中国从清朝开始。清朝之前没有一个朝代的全名或者缩写是中国。也就是说,中国这个国名起源于清朝。当然很多人不能接受这个说法,因为中国历史应该悠久,更不能起源于“外族”,虽然这些人说不清楚什么是中国,也不知道三个中国的英文都是 China,而 China 也来自清朝的清。
起源于清朝的中国,一开始的官方文字(中文)是满文,不是汉字,民国时才改为(汉字)白话文。汉字是一种符号,不是(汉)文。汉字写的文(章)分两种,文言文和白话文,所以中文不能叫汉文。现在有些人常常把汉字和中文混为一谈,因为他们不知道汉字不是一种文,更不知道中文曾经是满文,
中文没有中语,汉语也没有汉文,根本的原因是中国没有使用现代世界通用的字母文字。字母文字都有对应的口语,都是书面语。书面语是文字;文字不一定是书面语。
2019-12-12
作者投稿
王玉江:中文为什么落后?
中文是中国的官方文字,也叫汉字。上个世纪,很多先贤,例如,陈独秀,鲁迅等人就已经发现汉字难写,落后,不过他们不知道汉字落后真正的原因。
要想知道真正的原因,要了解文字发展的历史。文字从原始的象形文字,发展到现代的字母文字,除了符号简单容易写,单位的数量也越来越多。单位 unit 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语言学概念,可惜中国的语言学教授目前还不懂。所有的文字(文章)里的句子都是由一个个单位组成。每一个单位一次代表一个意义(概念)。我们大脑思维使用的就是这些单位。
文字发展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原始文字。例如,象形文字。第二阶段是现代文字。例如,拉丁字母文字。原始文字和现代文字的区别就在于单位的数量。多的先进,少的落后。
原始文字的特点是一个符号就是一个单位。随着社会发展,人类使用的概念增加,文字的单位也增加,符号就越来越多,越来越复杂。总有一天会复杂不下去,只能停止发展。因此,原始文字的单位有限,表达的概念数量少,无法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最后被淘汰。
为了增加单位的数量,人类创造了字母文字。字母文字的特点是几个符号组成一个单位。只需要几十个符号,就可以组成天文数字的单位。由于只有几十个符号,符号可以很简单,容易写。天文数字的单位,可以满足人类社会的发展。所以,现在全世界,除了中国,都使用字母文字。
为什么中国还没有使用字母文字?一,汉字起步迟。很多人喜欢说汉字历史悠久,实际上,中国发明甲骨文的时候,西方已经开始使用字母文字了。中国落后西方大约三千年。二,中国是一个封闭的社会,西北高原荒漠,东南汪洋大海。中国知道世界的时候是清朝末年,西方已经完成工业革命了。中国现在还要进一步开放,才能真正认识这个世界,才能知道字母文字先进,中文落后。
中文落后的原因很简单,就是单位的数量太少。文字发展就是单位数量增加。只要数一数单位的数量,就可以知道这种文字先进还是落后。由于中国的语言学教授至今还不知道中文的单位是什么,他们不会正确比较中文和字母文字,以至于中国很多井底之蛙认为汉字最优秀。
中文是原始的文字,落后的原因是单位太少。使用汉字创造不出科学理论。目前中国的发展,全靠西方给我们培养杰出(科学)人才。不使用现代文字,中国人的思维永远落后。
2019-11-16
作者投稿
王玉江:闲谈汉文化和中华文化
文化,这个词常用的意思有两个。一是 culture,也就是一群人的生活方式。二是识字,一个人识字就有了文化,因此文字和文化有时候是同义词。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生活方式。汉文化是汉族人(使用汉字的人)的生活方式。
汉字起源于秦始皇书同文。战国时期,中原地区有很多国家,使用不同的文字。秦始皇统一中原,焚书坑儒,禁止使用这些文字,现在我们已经不知道这些文字了。秦始皇书同文,强迫大家使用秦国的篆字。因此可以说,汉字始于秦始皇书同文。也可以说,秦始皇创造了汉字。
照理说,汉字应该叫秦字。不叫秦字是因为秦始皇搞的篆字不好写,等到汉字隶变定形,已经是汉朝了。秦始皇统一中原14年就灭亡了。各国人刚变成秦人,就变成汉人;秦字还没有叫习惯,就叫汉字了。汉朝前后四百多年,汉字这个名字才固定下来。
中华文化和中华民族有关。中华民族的说法起源于中华民国。现在中华民族有56个民族,一百年前是五个。民国成立不是孙中山驱除鞑虏,而是宣统皇帝退位。因此民国不是汉族的天下,而是五族共和。汉族,满族,蒙古族,回族,藏族。这里的回族包括维吾尔,哈萨克等穆斯林民族。这些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字。因此,中华民族不是一个民族,而是多个民族;中华文化也不是一种文化(文字),而是多种文化(文字)。
中华民族要想成为一个民族,首先要有共同的口语,因为口语是民族的重要标志。要有共同的口语,必须有共同的字母文字,汉字不行,因为字母文字是口语说话的标准。汉字白话文利用一万个汉字的读音代替字母,由于有很多同音字,效率低下。用汉字推广普通话,难于上青天。要不是有汉语拼音(注音字母)帮忙,汉字可能已经被淘汰。现在中国没有共同的口语,主要原因是没有使用字母文字。
中国的普通话,起源于元朝的八思巴文字。由于政治原因,普通话历经磨难。开始使用元朝八思巴文字。明朝赶走了蒙古人,官方沿用过去的文言文。文言文和字母文字,谁优谁劣,一目了然。说普通话,见过八思巴文字的中国北方老百姓,不能忍受文言文,就用汉字写普通话,创造了白话文。
清朝灭了明朝,用满文代替文言文,顺理成章,因为字母文字比文言文先进效率高。民国接管了清朝,思想保守的人还想沿用文言文,人民不答应,爆发了白话文运动。新中国顺应历史潮流,准备使用汉语拼音文字。可惜不久发生了文化大革命,文字改革停止了,至今没有重启。
不少人认为汉字是中华文化的根,不能改革。这些人不知道中华文化的文字改革反反复复已经好几次了。这些人分不清汉文化和中华文化。如果你认为现在以北京(元大都)为中心,说普通话,使用白话文是中华文化,那么中华文化起源于元朝。虽然很多人不愿意接受这个说法,但这就是事实。
中国很多人有大汉族主义思想,无视元朝的蒙古族,清朝的满族,曾经是中国社会的主流。他们认为少数民族落后,只有汉族同化(汉化)少数民族。这些人不知道,同化至少要说同一种话(口语)。文言文不可能同化口语。使用文言文,不要说同化少数民族,连中国南方的汉族都不能同化。中国历史上只有字母文字同化汉族。中国北方说普通话,是汉族人被同化。
历史上,汉文化只能统一中原,中华文化才能统一全中国。蒙古人灭了宋朝;明朝赶跑了蒙古人;满族人灭了明朝;民国接管了清朝。如果不是袁世凯有私心,隆裕太后大义凛然(有人说是妇人之见),民国可能还是南北朝。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字母文字比汉字先进。
没有统一口语的汉文化(汉字)从秦始皇开始。以普通话为主流的中华文化从元朝开始。汉文化不是中华文化;一个是中国过去的文化;一个是中国现在的文化。
2019-10-26
作者投稿
王玉江:普通话的起源
普通话是中国北方人说的口语,民国时期叫国语,现在台湾还叫国语。国语再往前,一般人就不知道了。专家学者也不愿意多说,怕伤害我们的民族自尊心。国语再往前叫官话,英文是Mandarin。英文里,Mandarin和Manchu满文是对应的,因此Mandarin是满语,不是汉语。
Mandarin是满语,确实有些让人不能接受。虽然Mandarin过去对应的是满文,毕竟现在对应的是汉字(白话文)。但我们总不能说Mandarin过去是满语,现在是汉语。鼓吹汉字优越的人都知道汉字超语言,也就是说,汉字不对应口语。严格地说,世界上应该只有汉字没有汉语。想想也是,如果把使用汉字的人说的口语都叫作汉语,那不乱套了,难道韩国人,朝鲜人,越南人,还有日本人,他们都说汉语吗。
那Mandarin又来自哪里?普通话起源于元朝,当时叫官话,是用蒙古文创造的。这里说的蒙古文不是现在的蒙古文,而是元朝的八思巴文字,也叫八思巴字母,是元朝开国皇帝忽必烈的国师八思巴制定的。可以说没有八思巴字母,就没有官话,也就没有今天的普通话。
在使用八思巴文字之前,中国没有统一的口语。一个国家要统一口语,有三个必要条件。
一,必须使用代表说话声音的符号(字母)写白话文。使用汉字不行。秦始皇书同文了两千年,至今中国也没有完全统一口语。
二,不能大多数人是文盲。两千年前,统一了欧洲的凯撒大帝,用拉丁文书同文(拉丁文是字母文字),欧洲也没有统一口语,原因是那时候的欧洲人绝大多数不识字。
三,统一口语需要一定的时间。小国统一口语相对容易,大国统一口语往往需要几代人的时间。
由于八思巴文字是字母文字,以元大都(现在的北京)为中心的北方口语开始统一。根据维基百科,元朝创建了24400所各级官学,平均每2600人拥有一所学校。因此有“书院之设莫盛于元”的说法。虽然元朝时间较短,只有近一百年,但是官话在中国北方已经初具规模。(注1)
明朝赶走了元朝,废除八思巴字母,改用汉字。先进的八思巴字母被落后的汉字毁了。明朝官方重新使用文言文;民间开始用汉字写官话,这是白话文的开始。
清朝灭了明朝,官方使用满文写官话。民间继续用汉字(白话文)写官话。这时候的官话是一语双文;官方满文是主流;民间白话文不登大雅之堂。由于满文是字母文字,清朝统治近三百年,官话在中国北方又一次大发展。
清朝退位,民国废除满文,改用汉字。中国又一次毁灭先进的字母。老夫子们希望像明朝一样继续使用文言文。这些人不知道明朝官方不使用白话文,是因为白话文刚刚出现,还不成气候。清朝官方不使用白话文,是因为满文比白话文先进。经过明清两朝的白话文,使用人数远远超越文言文,于是爆发了白话文运动。
民国人们只知道汉字落后,不知道汉字是中国口语不能统一的元凶。好在民国政府及时制定了注音字母。汉字有了注音字母,对口语有一定的规范作用,虽然效果差了些,总比没有规范好。官话有满大人的色彩,民国政府就改官话叫国语。Mandarin无法改,只能随他去了。
新中国又进了一步,政府批准了汉语拼音方案。汉语拼音不仅比注音字母效率高,而且使用的是国际通行的拉丁字母,现在汉语拼音已经成为国际标准ISO7098。国语有民国的色彩,新中国就改名为普通话。有好事者把普通话叫作汉语,例如中国大学里的语言学教材《现代汉语》。前面已经说过,只有汉字,没有汉语。如果普通话叫汉语,那么就要委屈中国南方只说方言的汉族人,他们将不会说汉语。所以我认为Mandarin在国内还是叫普通话为好,不要没事找事。
有了蒙古文,准确地说,有了八思巴字母,中国才有了官话,也才有了今天的普通话。八思巴字母只有元朝使用,当时横跨欧亚的蒙古帝国已经分裂,各自为政。因此可以说,八思巴字母是中国最早的字母文字。官话经过元,明,清,民国,新中国,变成了现在的普通话,在中国北方已经一统天下。由于汉字表音效果远远不如字母,所以中国至今无法统一口语。
参考:
注1,https://zh.wikipedia.org/wiki/元朝 注解17.
王玉江:为什么使用汉字创造不出科学理论?
使用汉字(中文)创造不出科学理论,这是一个事实,没有什么可说的。但是,为什么使用中文创造不出科学理论,很多人不一定知道。其实,原因很简单。
科学理论是对世界上某种现象,或者事物的解释。创造一个(新的)科学理论,肯定是说一些新的现象和事物。要说这些新的东西,首先要给这些新的东西起个名字,不然你怎么说。这个名字必须独一无二,否则会引起概念混乱和误解。
科学理论都是使用字母文字创造的,例如用英文给这些新的东西起名字很容易,只要造一个新的表意单位,也就是造一个新的word就可以了。表意单位是组成句子的单位,简称单位。详情可以参考我的短文《表意单位》。中文由于不能造新的表意单位,也就是不能造新的汉字,因此用中文就无法写(说)这些新的东西,也就谈不上创造什么科学理论了。
有人可能会说,中文用字组成词,也可以表达新概念(这些新东西的名字)。但是结果完全不一样。中文的词有两种。第一种使用汉字的意义。第二种使用汉字的读音。
1,使用汉字的意义的词。例如:飞机,意思是会飞的机器。英文airplane没有会飞的机器的意思。再例如:汽车,意思是使用汽油的车子。英文automobile没有使用汽油的意思。这类词都是使用汉字原有的意义组成的概念,不是全新的概念。汉字的字义是固定的,都在字典里写着,组不成新概念。
2,使用汉字的读音的词。例如:坦克,tank。逻辑,logic。这类词是新概念,但是,这些词都是外国人造的,必须有外文支持。如果不是外国人先造出来,我们写不出这些词;就是写出这些词,也不知道是什么意思。这种词一旦汉化,意思又变了。例如democracy,德莫克拉西,原意是选举领导人的社会制度;现在汉化为民主,就变成了人民当家作主,或者(当官的)要为民做主。意思又回到汉字的框框里了。
有限的汉字是一个无形的框框,限制了中国人民的思想。只有创造新的单位,才能表达新概念。一百年前,中文创造了一些新字代表化学元素,可是造字这个方法不可持续。而用字组词一定要去掉汉字的意义,才能表达新概念,这又是不可能的。使用字母组成新的单位表达新概念,是唯一可行的方法,也是世界通用的方法,只是大多数国人现在还不明白这个道理,主要原因是中国语言学界目前还不知道什么是中文的单位。
中文的单位(字),大约一万个;英文的单位word,数以百万计,还在不断地增加。这就是中英文的差距。英文就是因为能够造新的单位,使用英文的人可以说清楚新的东西,才有可能创造出新的科学理论。中文造不出新的单位,就无法写新的东西。这就是使用汉字创造不出科学理论的原因,就这么简单。
参考:《表意单位》 http://hx.cnd.org/?p=170969
作者投稿
王玉江:上位概念和下位概念 —— English是英语还是英文?
上位概念和下位概念,也叫属概念和种概念。英文是hypernym and hyponym。简单地说,上位概念包含了下位概念;下位概念是上位概念的一个部分。举个例子可能更容易理解。例如,猫和狗都是动物;动物就是猫和狗的上位概念;猫和狗就是动物的下位概念。
概念在我们的大脑里,看不见,摸不着。用中文写下来,就是一个字,或者几个字代表的意义。用英文写下来,就是一个word,或者几个word代表的意义。不少人认为,虽然中英文使用的符号不同,但是它们表达的概念是一样的。实际上,中英文里的概念,有的我们以为一样,不一定一样。
我们先看看中英文里一样的概念。例如,太阳和月亮,英文the sun,the moon。不论是在中国,还是在美国,太阳是同一个太阳,月亮是同一个月亮,因此它们是相同的概念。再例如,父和母,英文father和mother。这两个概念也是一样的。不同的是,英文有一个上位概念parent;中文没有。不过,如果把“父母”两个概念看成一个概念,也可以算是上位概念。
再看看不一样的概念。例如,哥哥和弟弟,有人可能以为brother和它们意思相同,实际上不同。英文里没有哥哥和弟弟这两个概念,brother相当于哥哥和弟弟的上位概念。同样的情况还有姐姐妹妹和sister。
brother和sister有一个上位概念是sibling。当然,中文也可以把兄弟姐妹四个概念当作一个概念,算是上位概念。不过,把四个概念当作一个概念可能是极限了,再多就不行了。例如cousin,堂兄堂弟堂姐堂妹表兄表弟表姐表妹。八个概念连起来,太长了,我一口气都读不完,怎么也不能算是一个概念了。
再例如,爷爷和外公,英文也没有这两个概念,只有grandpa。同样的,奶奶和外婆,英文只有grandma。grandpa相当于爷爷和外公的上位概念,grandma相当于奶奶和外婆的上位概念。但是,在我们中国人眼里,爷爷和外公不是一个类别,奶奶和外婆也不是一个类别,因此中文里没有这两个上位概念。
上位概念是下位概念的归类。各种文化对概念的归类不完全一样,因此中英文里的归类很可能不同。例如,鱼fish是生活在水中的各种动物。中文里,鲤鱼,带鱼,鲸鱼,鳄鱼,都是鱼。英文里,鲸鱼whale是哺乳动物,鳄鱼crocodile alligator是爬行动物,它们都不是fish。生物学里,动植物有自己的学名和科学的分类taxonomy。科学使用的概念和概念分类,要求是准确;我们日常生活中的概念分类,有个大概差不多,就行了。
下位概念比上位概念准确,使用上位概念还是下位概念,取决于我们对准确性的要求。使用上位概念,实际上是把不同的概念混为一谈。例如,饭,大米,稻子,英文把这三个中文概念混为一谈,只有一个上位概念rice。再例如,crime,sin,guilt,中文把这三个英文概念混为一谈,只有一个上位概念,有罪。
虽然上位概念是把不同的下位概念混为一谈,但是上位概念效率高,说一个上位概念等于说了很多下位概念。上课时老师一句话“同学们好”就行了。不需要张同学,李同学一个个地打招呼。几百人的大课,如果一个人一个人地招呼,招呼还没有打完,下课铃就响了。
世界上每一个事物都是独立的,不同的。如果给每一个事物都起一个名称,最准确。但是,有时候做不到。例如苹果。每个苹果都不一样,给每个苹果都起一个名字,没有必要,也不可能。最多,就是给苹果大概分个类,国光苹果,富士苹果。即使能做到,有时候我们也记不住。例如,世界上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名字,但是我们不可能知道每一个人的名字。除了身边的人,或者某些名人,世界上绝大多数的人,我们都不知道他们的名字。
下位概念准确,上位概念高效。一般来说,概念划分越细,表达越准确;越粗,效率越高。科学理论,要求概念划分的越细越好。例如,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原子是由电子、质子、中子等基本粒子组成的。日常生活中,虽然哥哥弟弟和brother,爷爷外公和grandpa,是不同的概念,翻译时我们把它们当成相同的概念,这些概念对准确性要求不高,能说明问题就行了。
我曾经问过我的英文老师,一个不懂中文的老外,为什么英文的brother不按照年龄分大小?他想了好一会,反问我,为什么要分?他认为brother完全没有必要分大小。我们中国人认为,兄弟按长幼顺序分大小,天经地义。有趣的是,中文也不是全都分,叔叔伯伯分,舅舅就不分。英文不仅什么都不分,干脆一个uncle。
用英文说清楚叔伯舅是很麻烦的。首先要分清楚,uncle是你爸爸这边的,还是你妈妈那边的。爸爸这边的uncle,还要分长幼。这个长幼不是他们年龄的大小,而是和你爸爸的年龄的比较。比你爸爸大的是伯伯,比你爸爸小的是叔叔。解释起来远远没有创造一个新的概念省事。看来,老外是真的不想分,因为英文造一个word很容易。
生活中有很多概念,英文是不同的概念,中文是一个概念。例如,airplane,helicopter,在我们眼里,都是飞机。elevator,escalator,都是电梯。hope,wish,expect,都是希望。liberty,freedom,都是自由。good,well,都是好。astronaut,cosmonaut,taikonaut,都是宇航员。实际情况是,中文里的概念,除了音译词和字母词,和英文完全相同的概念并不多。就连是和不是,和yes or no,也不完全相等。
最后问一个问题。English是英语,还是英文?English既不是英语,也不是英文,而是英语和英文的上位概念,英语和英文是English的下位概念。
参考:
hypernym和hyponym,也有人翻译为上位词和下位词,但是《现代汉语词典》没有收录。
《现代汉语词典》第六版1208页,【属概念】具有包含关系的两个概念中外延较大的概念。如“汉语词典”和“词典”,“词典”是属概念,“汉语词典”是种概念。也叫上位概念。
1689页,【种概念】具有包含关系的两个概念中外延较小的概念。如“汉语词典”和“词典”,“汉语词典”是种概念,“词典是属概念。也叫下位概念。
作者投稿